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辽宁省 >>朝阳 >> 双塔区 >> 长宝营子乡

长宝营子乡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朝阳凤凰山

朝阳凤凰山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凤凰山,古称龙山、和龙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国家AAA级景区,位于辽西朝阳市城区东部4公里处。占地55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660米。  凤凰山不仅是辽西历史名山,也是燕、辽时享有盛誉的佛教圣地。早在1660年前,燕王慕容皇光就在山上修建了迄今为止东北地区最早见诸史籍的佛教寺院-龙翔佛寺,因此成为东北佛教的“祖庭”,凤凰山之龙翔佛寺成为东北佛教第一寺。后经历代建构,形成了三塔(现存摩云塔、大宝塔,凌霄塔倾圮后重修)四寺(延寿寺、天庆寺、云接寺,华严寺已不存)古建主体,此外还有北魏摩崖佛龛、辽代古道降香十八盘、清代倒座观音洞和卧佛古洞等古迹遗存。凤凰山植被丰茂,是国家濒危珍稀鸟类黑鹳的重要栖息地。自然景观主要有金驼望月、象鼻山、天然大佛等,凤凰山之龙山景区山高壁陡,谷狭壑险,或孤峰独秀,或群峦横黛,或形若苍龙游云,或神似怪兽卧岭,置身其中,奇趣无穷。

赵尚志纪念馆

赵尚志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赵尚志纪念馆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中山大街2段,纪念馆建设工程于2007年9月23日开工,到2008年10月25日落成开馆。建筑面积5900平方米,布展面积4000平方米。由沈阳鲁迅美术学院设计建造。赵尚志纪念馆是集纪念、馆藏、研究保护、展览以及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整个建筑平面为方正的矩形,俯视整个建筑可以看到平面为一个方正的“尚”字。纪念馆高11米,正面长34米。  馆区展示  赵尚志纪念馆以弘扬尚志精神为主题,以赵尚志的革命战斗经历为主线,通过实物、绘画、图片、场景及现代化科技手段,向人们讲述了赵尚志将军悲壮而又传奇的一生。  序厅浮雕  序厅是组名为“民族魂”的大型浮雕,呈现的是1931年9月至1945年9月这14年间,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而英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壮丽史篇。  序厅陈列  展厅分为上下两层,纪念馆基本陈列分为八个部分:  第一部分 忠义之家 刚烈少年  这一部分主要讲述的是英雄的家乡,以及赵尚志一家“满门忠烈”的情况。  第二部分 寻求真理 投身革命  这一部分讲述的是赵尚志在哈尔滨市许公中学读书,1925年底,赵尚志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入伍生,以及在投入革命洪流不久,赵尚志就先后两次被捕入狱,度过了将近四年的铁窗生涯等情况。  第三部分 武装抗日 威震北满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抗日救国成为当时中国人民最迫切的要求。赵尚志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成长为抗日民族英雄,创造了他生命中最后十年的辉煌。接下来的第四、第五两部分讲述的就是作为优秀的军事指挥家的赵尚志的主要战斗经历。  第四部分:白山黑水 铁血三军  第五部分:治军治校 文韬武略  第六部分:面对挫折 忠贞不渝  赵尚志的一生是极其曲折坎坷的,他不仅要面对敌人的抓捕和围剿,还要承受来自党内的压力和委屈。赵尚志的一生中两次被错误的开除党籍。一直到1982年,赵尚志牺牲40年以后,中共黑龙江省委才再一次恢复了他的党籍。  第七部分:将军蒙难 血染梧桐  这一部分主要运用了一个大型的幻影成像系统讲述了赵尚志将军牺牲的整个经过。  第八部分:中华英魂 浩气长存  赵尚志牺牲后,他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始终被人们传颂,这一部分展示了人们如何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纪念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以及人们怎样历尽波折,用了62年时间,终于找寻到了将军的头骨。  整个布展通过图片、实物、绘画、场景及现代科技手段,采用交互式、体验式、还原式等手法,充分考虑到现代人的观赏习惯,增加了观众的现场感。纪念馆展陈中利用幻灯、声响、幻影成像等手段,重点对颠覆日军军列、木炮打宾州、冰趟子战斗和最后的战斗等重要战役进行了详细解读,再现赵尚志誓死抗日、威武不屈的光辉形象。按展线参观整个纪念馆大约需要90分钟。  赵尚志 (1908~1942)  赵尚志,1908年10月生,辽宁省朝阳县人,1919年随全家-哈尔滨,早年投身学生-。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同年冬受党组织派遣南下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青年军人联合会。1926年5月,因对蒋介石策动的-的“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不满,毅然退出黄埔军校,按照党的要求,回到哈尔滨参加革命活…… 详细++  赵尚志 (1908~1942)  赵尚志,1908年10月生,辽宁省朝阳县人,1919年随全家-哈尔滨,早年投身学生-。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同年冬受党组织派遣南下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青年军人联合会。1926年5月,因对蒋介石策动的-的“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不满,毅然退出黄埔军校,按照党的要求,回到哈尔滨参加革命活…… 详细++

朝阳双塔

朝阳双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朝阳双塔  朝阳双塔分别位于朝阳老城区双塔街的南北两端,相距300米.北塔是东北地区最古老的佛塔,从初建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东晋时期,朝阳是十六国当中的前燕、后燕、北燕三国的都城,名曰龙城。北魏灭掉北燕后,燕王冯弘的孙女入侍北魏皇宫,后被尊为皇后、皇太后。冯太后于孝文帝太和年间(477-490年)在龙城立了一座思燕佛图(也就是佛塔)。  这座佛塔的旧址就在北塔.北塔下面8米多高的夯土台基和东晋风格的龙凤纹方形大础石就是它的遗迹.隋代奉文帝之命营造的舍利塔也在北塔,冯太后的思燕佛图和隋代重修的塔均为木塔。到了唐朝初年,又在木塔的基础上建起一座砖塔,经过后世的几次整修,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北塔。唐代的北塔是十三层密檐空心砖塔,塔体呈正方形,造型与西安小雁塔相似。塔身有券门,可以进入塔内。各层密檐的束腰白灰壁上,绘有色彩鲜艳的花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辽代对此塔进行维修时,在基座和塔身外面又包了一层外壳,并重修了两层塔檐和塔刹。  塔身四面各雕有一尊坐佛,端坐于莲花座之上,莲花座下雕有五象、二马、五孔雀、五金翅鸟,生灵座,旁边有二菩萨和砖雕小塔。佛、菩萨的上方有宝盖和飞天。密宗五方如来、八大菩萨、八大灵塔是辽塔密宗佛塔常用的装饰题材.本世纪八十年代在对该塔进行维修加固的过程中,发现了地宫和天宫,出土了用金、银、玛瑙、珊瑚、珍珠、琥珀、琉璃“七宝物”制成的珍贵佛教文物数百件。其中盛舍利子的金塔和六角形鎏金银塔堪称稀世珍品。以北塔为主体建筑的寺院,隋代称为宝安寺,唐代叫开元寺,辽代改名为延昌寺,在辽末金初毁于战火。  北塔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塔,高约40米,是一座方形空心十三层密檐式砖塔,建在一个宽大的方形砖座之上。塔身的南面辟有一券门,可直通塔心,其它三面设假门,门楣饰有卷云纹,门两侧上部各镶有一块石碑,刻有八大灵塔的名称。八大灵塔的内容反映的是佛祖释迦牟尼从出生到圆寂一生之中的重大活动。在第一层塔檐的拱眼壁上原供有一尊禅定初祖菩提达摩的石坐像,坐像的造型为普通僧人形象,身披袈裟,手捧经卷,盘膝打坐。这尊精美石像,现珍藏于朝阳市博物馆。

朝阳北塔

朝阳北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朝阳北塔  北塔,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双塔街北端。因市内原有三座古塔鼎足而立,依其方位,俗称东塔、南塔和北塔。  塔为方形,十三层密檐式空心砖塔,现高42.6米,由夯土台基、砖台座、须弥座、塔身、塔檐、刹顶组成。其主体结构塔身上四面砖雕密宗四方佛、八胁侍菩萨、二十四飞天、八大灵塔及塔名等图案,千姿百态,精美异常,引人入胜。  北塔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公元485年前后),是北魏文成明皇后冯氏在三燕龙城宫殿旧址上,为其祖父北燕王冯弘祈寿冥福和弘扬佛法而修建的“思燕佛图”(十六国的前燕、后燕和北燕均曾都于龙城,因此朝阳有“三燕故都”之称)。“思燕佛图”为木构楼阁式塔,后毁于火灾。隋文帝仁寿年间诏令在其台基上重建方形空心密檐式十五级砖塔,称为宝安寺塔,并赐佛祖舍利葬于塔中。唐天宝年间曾修饰一新。辽初和辽重熙十三年两度维修,更名为延昌寺塔。形成了现今以三燕宫殿夯土台基为地基,“思燕佛图”的台基为台基,隋唐砖塔为内核,辽塔为外表的朝阳北塔。其独特的“塔上塔”、“塔包塔”的构筑形式,以及“五世同堂”的悠久历史,十分罕见,使北塔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第一塔。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1992年由国家文物局拨款,对北塔进行了加固修缮工作。维修期间发现了天宫、地宫,特别是1988年对天宫的发掘清理,出土了上千件奇珍异宝。两颗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再现于世,是继1987年陕西法门寺后佛教考古的又一次重大发现,轰动了海内外。同时出土的鎏金银塔、金银经塔和波斯玻璃瓶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国宝级文物。其他如精美绝伦的金银器、华丽多彩的玛瑙器、绚丽夺目的玻璃器、晶莹剔透的水晶器和巧夺天工的玉石器等佛教文物更是全国罕见。地宫出土的辽代石经幢高大完美,被称为“东北第一幢”。  现在,北塔已修葺一新,以更加雄伟壮丽的新姿屹立在朝阳大地上,作为古城象征的北塔。已成为十方信众朝拜的佛教圣地和中外游人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   

朝阳关帝庙

朝阳关帝庙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朝阳关帝庙座落在双塔区营州路东段北侧,占地3700平方米,是朝阳市内现存唯一的礼制性建筑。据《大清奉天府义州西边外三座塔新建关帝庙碑记序》记载,此庙为清乾隆8年重建。  朝阳关帝庙主体建筑有戏楼、棂星门、牌楼、神马殿、仪仗殿、关帝殿、药王殿、财神殿、东西配殿等;附属建筑有钟楼、鼓楼、东西配房、佛殿、耳房等,各殿均为砖木结构。另外还有石狮三对、石旗杆一对、清代石碑七甬、石经幢二座、石雕垂花门二座、石雕栏杆二组、琉璃望天吼一对、铜鼎一座、铁狮一对、铜钟一口。戏楼位于庙前100米处,今已毁。棂星门为木质,外附石柱,上横石额,柱顶雕“阿婆罗”。  走入仪门,迎面是一座10米高的四柱三门雕花牌楼。中间悬一块金边黑地横匾,雕有“浩然正气”四个金色大字。横匾之上有一竖匾,上 书“关帝庙”三个金字。  牌楼是四柱三楼式建筑,重檐瓦顶,中间二柱正反两面各刻楷书楹联一副,抱鼓两面浮雕蟋螭忍冬。从牌楼往北,便是座落在一条中轴线上的三进院落,第一进院落有山门三间,院内两侧有石狮一对。穿过山门,进入第二进院落,正面为摆放各种仪仗的执事殿,执事殿的两侧建有歇山式钟、鼓二楼,钟楼悬嘉庆7年铸造的千斤重铜钟一口。由执事堂中间的通道进入第三进院落。  第三进院落正北面50厘米高的月台上建有三座大殿,正中为关帝殿。关帝殿为硬山式卷棚建筑,坡面覆青瓦,面阔、进深皆为三间,前有廊厦。廊厦外檐下正中有一黑地金字横匾,上 书“万世人极”,是清代嘉庆皇帝的御书。殿内正中塑有关羽坐像,两侧各有两尊七尺高的站像,左为关平、王甫;右为周仓、赵景。殿内墙壁上有反映关羽生平事迹的大型壁画。月台下甬路正中的砖石台座上摆放着一只2.7米高、重达2000多斤的铜鼎,在铜鼎的两侧各有一座浮雕石墩,石墩上各坐有一尊1米高的豆绿色琉璃望天吼,据说是嘉庆至道光年间特意从南方运来的,全国只有两对,十分珍贵。  关帝殿两侧分别是药王殿和财神殿。殿前垂花门两侧石栏杆由望柱和栏板构成。望柱方形,上雕坐兽。栏板正面各浮雕瑞兽一只,配以佛八宝、八吉祥图案,计十八面。东西配殿各为三间,进深二间,硬山式。钟楼今已不存。旗杆存一,1976年唐山地震时残断,现仅存基座。朝阳三座塔的东塔,塔基现仍保存于庙院东部。从塔基的形状得知,东塔亦为方形。塔地宫0土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法舍得塔经记”幢仍保存庙中。根据碑文记载,关帝庙所在地辽代时即为寺庙,称“灵感寺”,元代称“大通法寺”。明代废弃后,清初重建为关帝庙。嘉庆、道光、同治、光绪年间,均做过增修或维修。民国22年,庙内增设“武穆元帅”牌位,更名关帝庙。《朝阳县志》记载:“院内老树参天,巢共上者乌鹊甚多,每日早晚齐鸣,如庆神休焉。”  朝阳关帝庙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及艺术价值,1988年被列为辽宁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羽 (162~220)  关羽(162?-220),汉族。生于东汉桓帝延熹年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良人(今山西运城市)。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前将军,汉寿亭侯,军事家。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关羽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 追随刘备 关羽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早年因犯事逃离家乡至幽…… 详细++  关羽 (162~220)  关羽(162?-220),汉族。生于东汉桓帝延熹年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良人(今山西运城市)。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前将军,汉寿亭侯,军事家。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关羽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 追随刘备 关羽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早年因犯事逃离家乡至幽…… 详细++

辽宁朝阳古生物化石国家地质公园

辽宁朝阳古生物化石国家地质公园为国家地质公园。  朝阳古生物化石地质公园位于辽宁西部的朝阳市,总面积2300千米,主要地质遗迹面积207千米。主要地质遗迹为古生物化石、含化石地层、地质构造。  园区内人文古迹丰富多彩,曾是燕辽时代的佛教圣地,有迄今为上东北地区有记载的最早的佛教寺院、有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其0土有女神像、玉猪龙、女神庙、积石冢和祭坛遗址等,它的发现将中华文明史提前了一千多年。地质公园集人文、历史、风景名胜和地质遗迹于一身,是理想的休闲、旅游及科普教育基地。  地质公园由上河首古生物化石园区、四合屯古生物化石园区、凌源大杖子园区(均为著名的“热河生物群”化石的主要产地)、AAA级的凤凰山园区及槐树洞风景区组成。  上河首古生物化石园区。  该园区是地质公园的主要园区。集沉积地层、古生物化石于一体,是了解远古生命演化和参观、游览、休闲的综合性公园。  四合屯古生物化石园区和凌源大杖子园区。  是著名的“热河生物群”化石的主要产地之一。  AAA级的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  是燕辽时代的佛教圣地,是迄今为止东北地区有记载的最早的佛教寺院。

佑顺寺

佑顺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朝阳佑顺寺位于朝阳市老城区内。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经康熙皇帝批准,于次年破土兴建,至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竣工,其建殿阁堂舍150楹。寺庙落成之后,康熙皇帝赐名“佑顺寺”,并赐檀香佛像一尊。乾隆十八年(1783年),乾隆皇帝去盛京(今沈阳)谒陵祭祖途中曾驻跸佑顺寺,并亲书“真如妙觉”匾额,悬于寺内正殿。可以想见,佑顺寺早在清初就已因屡蒙皇恩,僧众佛盛而驰名遐迩了。佑顺寺建筑布局为中轴线对称五进院式,共六层殿阁。  寺院南北长163.6米,东西宽63.8米,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其主体建筑自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经阁、大雄宝殿、更衣殿、后殿(七间殿);其他建筑则东西两侧对称分列,自南向北依次为东西环房、戏楼与关帝庙、钟楼与鼓楼、东西配房、东西配殿、东西经堂等。山门前有影壁及牌坊。原总建筑面积为4,100平方米,现存3,800平方米,除原钟、鼓楼被拆毁之外,其余保存尚好。建筑形式包括虎殿式、歇山式、硬山式,各殿房楼阁或斗檐俊翘,雕梁画栋,或阶直柱挺,灰围红棂,建筑结构严谨,装饰古朴典雅。  位于经阁之后的大雄宝殿,是寺内最大的主体建筑,面阔、进深皆五间,面积达600平方米。殿内的天花藻井、梁枋斗木皆绘以彩画,殿外朱红墙围上嵌有栩栩如生的石雕,其四角檐下各置角柱,柱基则为四蒂形卧兽石础。殿正脊两端饰大型鸱吻,中置铜质鎏金葫芦形小塔。其他诸如旗杆上的蟠龙浮雕、殿门门楣上的佛教图饰及石雕围栏、楹联等,都反映出我国佛教建筑的传统风格和清代早期的文化艺术特点。寺内原有石碑六通,皆蟠龙首,长方体,龟趺座,其上分别以蒙汉两种文字刻载着建寺始末等,从幸存的碑刻和收录于史志中的碑记中可知,自清乾隆年间至民国时期,佑顺寺曾多经修葺,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护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省、市人民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自60年代起就曾多次拨款维修,使这座古老的喇嘛教寺院,原貌初呈,再现了当年的雄姿。  据传,原寺内各殿供有大小不一、神态各异的偶像-达万尊、内藏珍稀经卷400多部,并备有量多类全的鼓、锣、号、笙、管、萧等乐具法器,鼎盛之时寺有喇嘛教300余名,每年农历六月十五日即为庙会日。从这一天起,寺内戏楼鼓响锣呜,山门外频舞“布扎”(一种驱凶祈吉的传统舞蹈),艺客民商云集一处,观游坐卖终日繁喧,庙会的时间要持续六日之久。佑顺寺1988年被列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现已辟为朝阳市博物馆,成了地方文物的荟萃之地。佑顺寺

大凌河人工湖

  大凌河古称渝水、龙川、白狼水,辽代以后改称凌河(灵河)、大凌河。全长398公里,大小支系纵横交错,主脉贯穿辽西,东南汇入渤海。其沿流经过,山川壮丽,物产丰饶,舟辑之利,滋养之功,载在史籍。是东北最为古老和最负盛誉的水系之一,10万年前已有“鸽子洞人”在此休养生息,与老哈河、西拉木伦河共同孕育了博大精深的红山文化、三燕文化和辽文化,清代朝阳诗人沈芝先生曾把它比作东北的“黄河”。大凌河又是古代沟通东北与中原的交通枢纽,齐国北伐山戎、曹魏征讨乌恒、前燕入主中原、北齐攻打契丹、隋唐平定高丽,均以大凌河谷为行军主道。自古以来,九曲凌河就是一道风景长廊,尤其是凤凰山脚下,山环水绕,负阴抱阳,虎踞龙盘,素来为“福德之地”,慕容鲜卑曾在此修筑和龙宫和龙腾苑,引水入宫,成为大凌河开发史上的一块丰碑。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古老的大凌河日新月异,今天更加秀美。  自2002年至今,朝阳市委、市政府投放巨资,对凤凰山脚下的城区河段进行了空前的大规模治理,从而给这条哺育辽西人民的“龙脉”嵌入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打造出一座园林式城市。治理后的大凌河,融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体,两岸长堤浩荡,密林丰草,曲径通幽;堤下碧波万顷,塔影岚光,鸥鸟翔集。驻足于岸边,放眼望去,远山横黛,烟波浩淼,湖光与山色交相辉映,古城与凌水相得益彰,正可谓城在山中、水在城中、楼在树中、人在绿中,是探寻红山文化源头、饱览大凌河胜景、享受绿色都市文明的必到之处。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长宝营子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长宝营子乡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