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忽必烈夏宫 | 忽必烈夏宫位于正蓝旗敦达浩特镇东15公里处,东经114°55′14″,北纬41°46′71″,其西南距正蓝旗人民政府所在地上都镇15公里,东北距元上都遗址2公里,距首都北京380公里,距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517公里,距锡林浩特市238公里,距304省道2.5公里它是正蓝旗重要旅游环线(上都镇~忽必烈夏宫~元上都遗址~乌和尔沁敖包~小扎格斯台淖尔鸟类栖息地~桑根达来镇~上都镇环线)中的重点旅游区。 忽必烈夏宫旅游度假区,是以元世祖忽必烈在上都登基继承汗位,建立大元帝国,并将上都长期作为元朝的夏都背景而取名的。是参观元上都遗址,领略金莲川草原风光的最佳驿站。每当盛夏来临,大气磅礴的元上都遗址,一望无际的金莲川草原金莲花遍地盛开,龙岗山上座座敖包(烽火台)遥相辉映,蜿蜒曲折、川流不息的上都河,共同构成了一幅优美的草原画卷。景区集娱乐、餐饮、察哈尔民俗风情展示、体验牧人生活、研究蒙元史及察哈尔文化功能于一体。旅游区占地0.91平方公里,以5个固定式大型蒙古包为主体,周围星罗棋布地遍布了传统的木制蒙古包,可同时接待500人就餐、250人住宿,自来水、水冲式卫生间、淋浴等服务设施齐全。 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均日照数为2947-3127小时之间,全年平均降水量365毫米,蒸发量为1925.5毫米。最高温度为35.9℃,最低温度零下36.6℃。冬季寒冷漫长,春季多风少雨,夏季温热短促,秋季凉爽湿润,气温变化剧烈、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光能充沛,降雨季节分布不均,年平均风速4.5米/秒,无霜期110天,冬季平均积雪期180天左右,最大积雪厚度20厘米。 北部沙地分布有柳灌丛、沙蒿、木草植被,一般由柴桦、灌柳、叉分蓼、唐松草、沙芦草、沙蒿、小叶锦鸡儿组成植物群落。南部低山丘陵区,山体阴坡为岛状灌木林,主要植物有虎榛子、草本有贝加尔针茅、线叶菊、羊草、杂类草等。 夏宫位于内蒙古锡盟正蓝旗金莲川草原上,马可?波罗于公元1275年夏天来到上都,忽必烈皇帝在上都大安宫中接见了马可波罗,并且命他在各地采风。马可?波罗在《游记》中,详细地描述了元上都周围的草原风光以及各种神奇景象,包括成群的天鹅与白鹤在古城上空飞舞的景象。他还记述了蒙古皇帝在元上都周围划定禁猎区以繁殖飞禽走兽的情况。在元上都草原周围,不但栖息着野鹿、狼、狐狸、野羊、野兔,还生活着许多天鹅、鹰、白鹤、灰鹤、野鸭、鹭鸶等,它们在草原上以及湖泊、水泡、树林中觅食、嬉戏、繁殖,成为一大景观。随着周围的生态保护,成千上万的候鸟又飞回到夏宫草原上。随着旅游业的开发这里建成了周边独一无二的蒙古大营,绚丽多彩的蒙古族服饰,充满民族风情的蒙古包,多姿欢快的民族演出,组成了一幅独特蒙古族风情画卷! |
灰腾草原 | 灰腾草原,蒙古语为“寒冷的山梁”,位于市南35-50公里处。这里是锡林浩特市著名九景之一,国家级草原保护区5处核心区之一,它全称叫巴彦乌拉灰腾草甸草原核心区之一,又称灰腾锡勒天然植物园。 这里是典型的草甸草原,牧草植物繁盛,夏秋野草茂密,郁郁葱葱,各种野花竞相怒放,争齐斗艳,虫声悦耳,空气清新。环境自然天成,决无污染,好一派远离城市的世外桃园,是锡林草原最佳的旅游地,这里绿草、蓝天、白云构成一幅草原自然的美丽画卷。 这里天然野生植物资源丰富,有黄花、防风、黄芩、知母、北柴胡、沙参等多种药用资源。每当盛夏酷暑全国很多游客来此避暑观光,感受“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生态环境。 这里盛产口蘑、金针黄花。神奇的蘑菇圈,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古时候,明灯高照的夏夜,常有一群手撑白伞的仙女,从天飘然而下,来到美丽的人间草原,在绿草如茵的草地嘻戏、舞蹈,天明前返回天宫。第二天,那里的草丛间,便生长出象征仙女们倩影的白蘑。 灰腾草原位于灰腾玄武岩台地之上,海拔1300米左右。典型草原又称干草原或真草原,是构成锡林郭勒草原的主体部分,典型草原植物群落中,旱生丛生杂草居多,代表群落有大针茅、克氏针茅、羊草、糙隐子草、冰草、冷蒿、百里香和多根葱群落。初春,在遥看草色近去无的草原上,最先绽开的小叶锦鸡儿,鹅黄的花朵显得娇嫩欲滴,为草原的复苏撒下第一缕温馨;仲夏,碧绿的草原一望无际,偶有一束二色补血草(干枝梅)的粉紫相间的花映入眼帘;深秋,金黄色的草原上,大针茅和克氏针茅的果实吐出一丝丝白色的长须,就象一条条白色的轻纱,飘动在草原上;隆冬,整个草原被大雪覆盖,各种植物静静地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灰腾草原位于锡林浩特南的锡张公路55公里处,是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的交错观光点之一。该处位于灰腾玄武岩台地之上,海拔1300米左右。 在典型草原区,游客不仅可以看到典型草原的景观、植被,而且还可以看到地表有玄武岩体裸露,到处可以看到火山喷发形成的凝灰岩岩块。在路边几百米处已发现一处火山熔岩留下的地下长廊和多处火山熔岩洞,静静地等待着勇士探险的脚步。草甸草原处于草原向森林的过渡地段,是草原群落中喜湿润的类型。盛夏的草原自然景观十分秀丽:浓郁的花草香气扑鼻,令人心旷神怡。放眼望去,墨绿色的草原上,波浪起伏,到处鲜花盛开,淡紫色的飞燕草花、火红的山丹花、一束束粉色的凤毛、一片片金色的黄花,装点着辽阔的草原分外妖饶。因此,草甸草原又有“百花植物园”的美称。 在草甸草原区,旅游者可以看到生长茂盛的草原植被,整体高度可达80厘米以上,仿佛置身于稻菽麦浪之中。细心观察,可以发现每平方米内大致有20种以上的植物,代表性的植物有菊草科的线叶菊,开小黄花;各种沙参,开兰花如小漏斗;射干鸢尾,开紫色小花。还有豆科植物华北岩黄芪、野豌豆等。在这里,如果游客有兴趣还可以采摘少许所喜欢的野花卉以制成植物标本,但切记不可多拿,这些小花小草也是生命,她们是人类的近邻。在众多植物中,游客可以识别一下常用的药用植物柴胡。这是一种伞形科植物,开黄色小花,拔下闻一闻,味色极浓,其根部可以入药。有名的柴胡注射液,主要成份就是这种植物的根。这个地方还有许多游人罕见的蘑菇圈,里面生长着大量的野生蘑菇。蘑菇是一种食用价值很大,而且有较高医用价值的真菌植物。 |
小扎格斯台淖尔 | 有着“沙地明珠”之称的小扎格斯台淖尔,距元上都遗址35公里。小扎格斯台周围是蒙古族牧民的夏营地,在领略鱼香与湖光水色的同时,您还可以体验蒙古民族骑马、唱歌、摔跤的情趣和手把肉、奶酒的香甜。小扎格斯台淖尔水面面积6700亩,其南部与乌和尔沁敖包林场原始次生林区相连,北部为浑善达克沙地,草地、山水、林地与沙地融为一体,景致独特。“扎格斯台淖尔”,蒙古语,“有鱼的湖”,在这里,岸上青草成片、野花盛开;水中鱼儿戏耍,野鸟成群;蔚蓝的天空流动着纯色的白云;远处有成群的牛羊在太阳底下懒洋洋地吃着青草。洁白的蒙古包如点点繁星般跌落在绿色的原野上。淖尔的北岸是延绵起伏的沙丘,有许多寺庙的遗址。40年代初期,小扎格斯台淖尔北岸还建有白塔,淖尔四边以铁索相环。 小扎格斯台淖尔水资源丰富,盛产鲫鱼、鲤鱼、草鱼、鲢鱼、泥鳅等。如果有兴致的话您可以亲手垂钓、捕鱼,然后在朋友面前一展厨艺,既饱眼福又饱口福,一举多得! 小扎格斯台淖尔是沙地内各种侯鸟的乐园,每到夏季,这里鸟类繁多,除百灵外还有天鹅、红嘴鸥、遗鸥、野鸭、灰鹤等。它们将爱巢筑在水边的苇杆间草丛里,产下的各色蛋散布其间,煞是可爱! |
乌和尔沁敖包森林公园 | 乌和尔沁敖包是正蓝旗的最高峰,海拔1794米。据记载,元朝时庶民百姓称此山为万寿山,是皇家狩猎场所,忽必烈皇帝经常在此狩猎,到了清朝,才被划为察哈尔正白牛群苏鲁克祭祀敖包。它位于上都镇东北约30公里,就像一个巨人屹立在群山之间。山上有茂密的原始次生林,潺潺的溪流,有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还有很多可以采食的山珍野果。在山上,不仅能欣赏到大自然的美景,享受上天的恩赐;还可以到昌图敖包下的淖尔里去戏水、垂钓;而且还可以拜谒一下神秘的乌和尔沁敖包,参加庄严肃穆的祭敖包仪式。敖包是草原上特有的建筑,它可以为人指路,使人们不至于在茫茫草原上迷失方向;它还可以作为界标,划分出牧场的自然界限;它更是草原牧民们心中的神,主宰着灾患与吉祥。于是,草原敖包祭祀成为牧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登上高高的敖包山回首遥望,碧绿辽阔的草原在跳跃,金波滚滚的沙地在翻腾,郁郁葱葱的林木给草原与沙海增添了几分壮美!这里一年四季变幻多趣,别有洞天。春天,百鸟啼鸣,花蕾含苞待放;盛夏,满山葱绿,群花烂漫;深秋,层林浸染,秋实正茂;冬季,雪披山谷,银装素裹。密林深处,栖息着狍子、黄羊、山鸡等几十种珍禽异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又是中草药材天然宝库,芍药、当归、黄芪、山丹随处可见,所以才被人们誉为“额木其”敖包,汉意为“医生”敖包。至今当地的蒙医们还定期到山上采摘药材。 |
四郎城古城 | 四郎城古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四郎城古城遗城位于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敦达浩特北两公里处。城址为乌桓游牧故地,故命名为桓州城。始建于金代。古城呈方形,东西长1052.5米,南北宽1136.8米,东西两面城门至今尚可辩认。 城墙夯筑不明显,残高3-5米,每隔60左右米有凸出的马面。城中有建筑台基遗迹,为州府官衙所在。 古城内散布着大量残砖碎瓦,瓦背为素面反面布纹,砖多是灰色素面,有少量沟纹砖。古城内曾出土过粗瓷双耳罐铁斧及定窑、钧窑瓷片。 文物保护 2013年5月3日,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43处,其中,古遗址516处,四郎城古城为其中之一。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正蓝旗上都河国家湿地公园 | 正蓝旗上都河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正蓝旗上都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西起正蓝旗黑城子与河北省交界处,沿上都河途径上都镇,东至五一牧场元上天地旅游区,以河道为中心,南北宽50—100米范围内的狭长地带,规划建设面积11950公顷,其中湿地面积为8869.76公顷,自然湿地为8734.34公顷,人工湿地为135.42公顷。 公园水系形成大面积河滩沼泽湿地,是候鸟迁徙、鱼类等生物生息繁衍的重要场所,滦河的重要水源,内蒙古唯一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就座落在上都河畔。由于过去长期依水而居,沿河放牧,牲畜严重超载,林地、草场遭受破坏,出现河水流量减少甚至断流,湿地萎缩,湖泊干涸等情况;另外上游截流拦坝,加之近年来气候高温干旱,致使河流水量显著减少,湿地面积逐渐缩小,湿地生物多样性出现下降趋势,生态功能脆弱、局部区域甚至出现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 湿地公园的建立,有助于获得更多国家项目资金支持,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加强对现有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珍稀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湿地环境。同时开发旅游资源,集湿地、草原、文化、地质、沙地于一体,多样性丰富的生物,成为公众亲近自然、保护自然、享受自然的休闲体验乐园。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侍郎城 | 介 绍 在正蓝旗境内,有一座建筑于金代的古城遗址——侍郎城。这座古城遗址亦呈方形,分外城和内城,四面城墙多为土建,周长达4公里多。 据考证,侍郎城为金人桓洲所造,是金朝皇帝赐于官僚的封地。目前,这座古城仅存城墙遗址,可看出外城和内城均有城门和护城洞,城墙上有护台。这座古城遗址已于1987年被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内蒙古锡林郭勒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金莲川 | 介 绍 金莲川草原地处正蓝旗闪电河沿岸,川中长满金莲花,花色金黄,七瓣环绕其心,一茎数朵,六月盛开,一望遍地,金色灿然,因此此地取名为金莲川。辽代为桓州辖地,是辽朝皇帝和契丹达官贵族们的游猎避暑之地。金朝历代皇帝也把这里作为夏“捺钵”的避暑胜地。金莲川又为蒙古王室成员避暑狩猎行宫。忽必烈还以此为创业根据地,招募天下名士,组成了文武兼备的政治集团,此即历史上著名的“金莲川幕府”.金莲川赏花的最佳时间为夏季。 内蒙古锡林郭勒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白音查干敖包 | 介 绍 白音查干敖包,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西42公里处路南端。“白音查干”蒙古语即富饶之意,白音查干敖包,就是富饶的地方。这里山体高大,在辽阔的典型草原区里,有鹤立鸡群之感。 祭祀白音查干敖包始于贝子庙第一代-巴拉吉尔隆德布时代,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贝子庙的历代-专祭这个敖包。白音查干敖包的祭敖包活动,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七。祭祀完白音查干敖包的当天,一般还要到位于该敖包东北方向(约四公里)的宝力格敖包祭祀。 白音查干敖包北侧山下是一片储量丰富的芒硝湖,湖边鹅卵石下涌动着清凉的优质矿泉水,这一碱水共生一处的奇观令人感叹。 交 通 克什克腾旗人民政府所在地经棚镇乘坐班车可达白音敖包,约75公里。 内蒙古锡林郭勒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元上都遗址 | 元上都遗址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元上都遗址位于正蓝旗上都镇东北约20公里处的金莲川草原上,因地处滦河北岸又有滦阳、滦京之称。 元上都是世界历史上最大帝国元王朝的夏都,是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于公元十三世纪中叶在中国北方草原上建立的都城,与元大都(今北京市)共同构成元朝两大首都,是当时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中心,被称为“世界的心脏”、“世界的中心”,是一座国际性大都会,曾与巴黎、罗马等大都市闻名于世。元王朝在1256年至1358年统治的百年间成为横跨欧亚的强大帝国,征服了四十国,拥有三千万平方公里的疆域,在人类历史上产生的影响是空前的。在其作为都城的时期,中国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及元代创制的火铳(最早的火炮)等传播到欧洲;而西亚、欧洲的数学、天文学、宗教、艺术、医药学也在同一时期传到了中国。 就是这样一座富丽堂皇的大都市,在1358年时被农末起义军所焚毁,之后又几经战乱,最终荒废成为“一座拥抱着巨大历史文明的废墟”。尽管这座古城已被战火焚毁,但它的各方面的影响力仍然是巨大的,它不仅是元朝辉煌历史的实物见证,对于研究元朝历史及蒙元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它也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各族人民的宝贵遗产。它虽然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仍较完整地保留了原貌,是目前保留最完整的草原都城。它是一个朝代的记忆载体,同时也记录了生活在金莲川草原上的察哈尔蒙古族的伟大的历史变容。 元上都遗址于2012年6月29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进行的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讨论并通过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信息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 信息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