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北省 >>邢台 >> 平乡县 >> 平乡镇

平乡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平乡文庙大成殿

平乡文庙大成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乡文庙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平乡镇学前铺。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该殿始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据《平乡县志》学宫图可知,文庙建筑分为东西两路,大成殿位于西路中轴线的中心位置,东路为附属建筑,整个文庙建筑群的占地已不祥,但规模宏大,功大成殿建筑面积315平方米,为元代建筑风格,单檐歇山绿琉璃屋面,面阔五间(25.8米),进深三间(11.27米),殿高12米,四椽伏对乳伏用四柱,重昂五铺做斗拱置于平板枋之上。功能齐全,主次布局分明。文庙的其他建筑已毁,仅存大成殿。大成殿自始建以来曾于宋徽宗大观元年、明洪武七年、明永乐三年、明英宗正统六年、明武宗正德十五年、明穆宗隆庆九年、清乾隆十六年先后七次进行过重修改建,为县学所在地,是历代全县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关。抗日战争时期,日军飞机轰炸平乡城,将大殿顶部西北角炸毁。六十年代初将木质屏风加固为砖式墙体,做粮库沿用30余年,1993年由县政府出面协调将粮库迁出。该殿因年久失修部分木结构已腐朽,殿顶琉璃瓦及四檐斗拱残破严重,但整体保存较完整,仍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1993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将该殿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岳天齐庙

东岳天齐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东岳天齐庙位于邢台市平乡县东南部的河古庙村内,据传说,始建于东周的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年),泰山有一名道人西去华山布道,路经此地,目睹此处有九条大路汇入此地,外观上像有九条龙口相汇,称谓“九龙口”,观其地貌,确是一块建庙修身的风水宝地。老道经过深思熟虑,确定在此建一规模雄伟的庙宇,弘扬道教。当时,因人烟稀少,靠四方善男信女舍施已无能为力,老道从其本观内调来资金,亲自设计,亲自督工,在此建造而成。因建此庙于泰山有关,故命名为东岳天齐庙。  东岳天齐庙。始建于战国(前475——前221)时期,占地28亩,其中:备用地14亩,庙观房屋93间,其他用房42间,计135间。有福禄寿宫,慈航殿、财神殿、文王殿、阎王殿、药王殿、龙母宫、三霄圣母殿、碧霞宫、斗母宫、仁圣大帝殿、睡母宫、天生母殿、逍遥宫、三清殿、玉皇阁、鬼王殿、火神庙、天师府、钟鼓楼,各神象115尊,本寺有口洪钟,撞响之后,其声音可听五州(庙周围五个村名)四县(平乡、广宗、邱县、曲周)两省头(邱县秦时归山东,平乡县属钜鹿郡,为河北省)。据传秦始皇东巡亲自到天齐庙降香。  唐朝初期,唐王李世民,为了实现出身名祖的愿望,认老子李耳为其先祖,在允许其他宗教活动的同时,对道教另有独观,敕令全国上下学习道德经,并于贞观15年(641年)派得力大将尉迟敬德重建东岳天齐庙,此庙之规模是长安以东、屈指可数的,唐高宗曾送其小女入坤道在此庙出家-,为此唐王敕令扩建了太平观、金仙观和玉贞观,并把东岳天齐庙更名为“太平观”。  宋朝时,各地客商集资重修了前大殿,东西厢房。经庙内主持与多方协商把“太平观”重新更改为原名“东岳天齐庙”。  明朝时,此地已经是商贾云集之地,每逢四、九集日来此做买卖,四面八方肩挑推背,车水马龙,近至庙的周围,远达百里之外。永乐年间,在经圣喻迁民的号召下,姚姓从洪洞迁至此地,因西邻漳河、东邻东岳天齐庙,故此起名河古庙。并对东岳天齐庙又进行了重修整理,庙内第十一代武当琅梅派道士段性礼在此发展道徒,其河古庙村的道徒最多,为当时闻名的道士村。  清朝时,随着东岳天齐庙的香火旺盛,集市贸易迅速扩大,经济也得到空前的发展,对东岳天齐庙又重修了二殿、戏楼等,庙内已有房屋208间。  1923年,匪首庞炳勋率匪驻扎在此庙,为了其军住宿方便,对此庙进行了大拆迁,除大殿外,所有庙内房屋被拆毁,庞炳勋在此驻扎时,四方抢劫、无恶不做。庞炳勋走后,日寇又在此建了岗楼,扑杀党员,摧残革命群众,劫掠财物,干尽了坏事,东岳天齐庙也遭受了历史上最大的破毁。  从1995年,东岳天齐庙被批准为道教活动场所以后,在姚宝亮为首的东岳天齐庙管理委员会的热心倡导下,于1997年5月份,重修了前大殿五间并塑了神像一十三尊,98年又建起了三清殿、玉皇殿、关帝殿、药王殿、救苦殿、阎王殿、山门及慈航、王灵,塑神像五十一尊,建造大殿、东三清殿、玉皇殿四间,关帝、药王、救苦,山门三间,阎王殿六间,99年又修了大殿、西斗姆殿一间,元君殿三间,东屋五间,最东北屋四间,西屋五间(三霄殿、龙母宫),慈航殿三间,塑神像一十八尊;2000年,绿化庙产,植树数百棵;2001年建起后殿,殿房五间,高大雄伟,阅台宽大,青石栏杆,双龙喷水,双狮抱栏,内塑神像二十二尊,山门东侧南屋三间,内塑三星神像五尊。2002年重修钟、鼓二楼,上下四间,钟声远振,鼓声震天,后右侧重建房四间,内塑无生母、九天玄女,活奶奶、睡母宫占一间,塑神像四尊。2003年,建起八卦炉、火神殿、天师府各一间,塑神像两尊。到2004年,全庙基本恢复原貌,有神像115尊,建房135间,建筑占地面积10余亩。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河古庙镇河古庙村庙前路  乘车线路:平乡县城内乘开往河古庙镇的班车,到河古庙镇换乘小巴至东岳庙。

梅拳始祖墓群(梅拳圣地)

梅拳始祖墓群(梅拳圣地)为文化旅游景点。  梅拳始祖墓群(梅拳圣地)位于平乡县后马庄村。清康熙年间,邹宏义的文武-已练至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名声大振,他为了将梅花拳推向社会,便离开徐州云游到开州(今河南濮阳),先后收蔡光瑞、王西征、孟有德为徒,尽授文功武法。三人艺业学成,便分路传拳授艺。蔡光瑞在开州收韩化礼、孙盘龙后,便北上开道传拳,途经内黄县时,收八里庄杨炳为徒,即后来康熙壬辰年(1712)的武探花。之后继续北上,来到顺德平邑(平乡县)马庄桥(后马庄)收张复为徒。遂在马庄传授武艺,后收徒孙李进德、徐进德、郑玉德。  清康熙乙酉年(1705)蔡光瑞命李、徐、郑三人去河南迎请师祖邹宏义,这就是被武林界传为佳话的"三德"请师。邹宏义被请到马庄后,便定居下来,在此设场收徒,传拳授艺,“一时从学门徒不下百人”。自此,梅花拳才正式在民间公开广为传播。一时间,平乡、广宗、南和、威县、巨鹿、鸡泽、曲周、永年、沙河、邢台等县弟子纷纷来马庄拜师学艺。清乾隆九年(1744)邹宏义之子邹文聚思父心切,遂率全家北上寻父,几经辗转:头站南和三关店,二到广宗魏村,魏村无有站脚地,平乡马庄扎根(《根源经》记载)。  邹文聚全家来到马庄时,其父已故去数年,遂在其父墓前祭拜之后,定居在后马庄,秉承父业,专心拳艺,以马庄为中心,把梅花拳推向冀、鲁、豫三省。邹文聚在续写《邹氏家谱》时写到:“于已卯年迁于平邑北十里许,马庄桥,人但知余自南而迁于北,不知余却归还故土也。”其后,邹氏祖孙皆葬于今后马庄村北,即邹氏墓群。邹宏义之孙邹克 (传拳四方不知所归)、邹克让、邹克谐、邹克诚继承祖父遗志,终身职业传授梅花拳。据邹克诚碑文记载:“邹克诚文武双全,以言武略,为国所共宗,足以辅世而强国,以言文教,化周易为神奇,可以测往而知来,支脉相传,渊源有绪,受其教者十数省,被其德者亿万家。”  1993年7月,“邹氏墓群”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河北省副省长王祖武为邹氏墓群题词:“梅拳圣地”。  景区地址: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后马庄村  乘车线路:平乡县城内乘开往后马庄的小巴可达。  自驾线路:从邢台市区出发沿S325东行,大约走40公里,路南有梅花拳墓地指示牌右拐,沿乡间公路大约走4公里,向左看就能看到墓地,在马庄村村北。

兴固寺

兴固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兴固寺位于平乡县城正东四公里窦冯马村中,东临漳河,南距邢清公路一公里,是一处历史悠久的佛教圣地。该寺院占地面积108亩,寺内建有大雄宝殿,二殿、三殿、大悲殿、舍利殿和东西厢房、方丈室、戒堂、课堂等,规模宏大,蔚为壮观。据古代修缮残碑留有“天竺白马以及金山石雍慈恩”字迹记载,兴固寺始建西汉末年为印度僧人所造。佛教渊于古印度,西汉末年初传中国,逐步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信仰之一。后赵时期在北方影响最大的高僧是由印度经西域来华的佛图澄,佛图澄受后赵皇帝石勒信赖和恩宠,在今邢台的襄国一带广置寺院,-传道,携大量金银造寺者,非皇室供养不能有此巨资,故由残碑考究,兴固寺可能由常年居襄国的印度高僧佛图澄在原寺基础上加以完善,逐渐成为北方闻名的寺院。  据记载,北宋时期兴固寺为汴京安国寺上寺,安国寺作为下寺直接受兴固寺总领。民间流传每次开坛受戒,寺内有一口大锅,一担二小米下锅,熬出的小米粥依然是清汤寡水,可见僧人众多,香火鼎盛,佛事也因此达到热潮。  至元元年,兴固寺经大规模修缮,“金碧辉煌,见者改观,宫殿巍峨,佛像森列,气势非凡”。民间流传皇都建制按兴固寺格局布置,其建筑图纸由兴固寺抄走,“先有兴固寺,后有北京城”之说代代相传,元朝的开国元勋刘秉忠曾在邢台天宁寺为僧,与兴固寺素有往来,后扶佐忽必烈定都北京(元大都),并奉诏规划京都皇城,刘秉忠设计皇城,以兴固寺作参考,不是没有可能,而此次的兴固寺大规模修缮,与元朝重臣刘秉忠有直接的联系。  明清两朝,兴固寺享有“出京第一寺”之美誉,明嘉靖十五年重修碑记“兴固寺乃畿南一大丛林”,说明该寺历久不衰,在佛教史上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尊贵地位。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兴固寺屡遭劫难,渐至衰败。  兴固寺曾有僧田330亩,寺内有马棚、车棚、伙房、磨房、碾房、账房、库房、农具房等,平乡解放后遣散僧人,先后被平乡县第四区公所、冯马乡政府、粮站、供销社、卫生院、冯马中学等单位分割占据,多次对兴固寺改建、添建、拆迁,面目全非,“0”期间破坏尤甚,众多历史文物被窃走、焚烧、砸烂,致使千年古刹毁于一旦。  兴固寺遗址保存有大雄宝殿、三殿、舍利殿及塔林塔座若干,现已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元代仿木结构纪年壁画墓葬

元代仿木结构纪年壁画墓葬为文化旅游景点。  元代仿木结构纪年壁画墓葬位于平乡县治西南约15公里,西郭桥村北偏东约200米处。两墓皆遭破坏,为坐北朝南向,墓道在南。  M1为仿木结构圆形单室砖室墓,由墓道、门楼、甬道、墓室4部分组成。墓室最大内径3.2—3.5、残存深2.54米。墓底为高0.38米的“凹”字形棺床。墓壁共分3层,墙基周壁砌17个壶门;墓壁下层砌砖倚柱14颗、假门5座、灯檠1个、椅子2把,柱头枋上砌柱头铺作14朵,补间铺作10朵;上层砌大铺作6朵。  M2位于M1的东南侧1.4米,为仿木结构的八角形砖室墓,由墓道、甬道、墓门、墓室等组成。墓道平面为长方形,底部南部为台阶,北部为平底。甬道为单单券拱券形顶。墓门正面在甬道翼墙上层上内缩起砌假门,其上原砌有门楼,今毁。外口砌菱角牙子形封门砖。墓室平面做八角形。砖壁内侧东西3.9、南北3.8米,残存最高2.58米。  墓壁基部以叠涩式砌法并装饰以壹门,基上每角都砌有覆斗形柱础,上砌高大的倚柱,倚柱上承托普柏枋,枋上有转角大铺作8朵,补间铺作7朵。柱头枋上的拱眼壁间砌小铺作。  每面壁上除南面砌甬道外,其余皆砖砌高1.8、宽1.2米左右,结构相同的门楼式仿木建筑。各建筑上层斗拱的拱眼壁之间皆有题记,题记以竖行、楷体题写在一墨画出的双线竖方框内。门楼下所表现的内容各异,其中西南壁为一同墓砖大小的砖质碑刻,表面阴刻竖行楷体字9行63字,记载了墓主郭达的籍贯、寿年、立碑人的姓名和立碑的时间。题记为“碑楼”。西壁为一粮仓,面部正中墨画一单线竖长形方框,方框内竖行楷体“粟麦盈仓”,题记为“口盈之仓”。西北壁为一直棂窗,题记因脱落,不能读出。北壁砌妇人启门,题记为“郭进之宫”。东北壁亦为一直棂窗,题记为“寿荣之亭”。东壁北部为一高足立柜,正面对角墨画一单线斜形长方框,内写楷体“绫罗满柜”,柜南为一凳子和灯檠,题记为“郭口之亭”。东南壁为一蹄足高桌,题记为“逍遥之亭”。   

平乡大观圣作之碑

平乡大观圣作之碑为文化旅游景点。  平乡大观圣作之碑,刻于北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为平乡文庙遗物,原存于平乡旧城文庙院内,现立于平乡县城丰州镇平安公园内。  该碑青石质料,碑身为一整块石料刻制而成,碑身高大,刻工精致,通高5.14米,宽1.38米,厚0.38米.椭圆形碑首,碑额七龙蟠顶,左右各雕三龙,龙头向下,龙身向上翻卷缠绕穿插,另有一龙头部出自额阴正中,前两腿环抱左右侧龙腿,后两腿出自额阳,两爪环抱火珠。从碑阳看,碑额可见双龙,额中间阴刻“大观圣作之碑”六个楷书大字,碑身四周浅刻两方连续卷龙缠枝牡丹图案纹饰,阴刻碑文,正文20行1013字,说明3行76个字,落款4行169字,共计1258字,现残缺69字。龟趺座,碑身上部有断裂。  碑额上“大观圣作之碑”六个正书大字,为权相蔡京题写。蔡京书法造诣很高,功力极深,题额六字,严谨规整,大气磅礴,笔势豪雄、痛快沉着,亦不失为书法妙品,并且石刻工艺精良,刀法娴熟,将细如发丝的“瘦金体”与翻卷缠绕的龙饰表现地淋漓尽致,恰到好处。  平乡大观圣作之碑,保存较为完好,在体量仅次于赵州大观圣作之碑,非常难得,为我省业已发现的两块大观圣作之碑之一,同时,也为国内仅存的几通大观圣作之碑之一。  目前,平乡大观圣作之碑已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平乡县丰州镇平安公园内   

平乡县抗日英烈纪念碑

平乡县抗日英烈纪念碑为文化旅游景点。  河北省平乡县革命历史悠久。1937年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实行残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全国人民奋勇-,洪康村也组建了抗日九大队,该村是冀南“盐民-”的发源地,1938年4月8日在此打响“冀南对日作战第一枪”,消灭日伪军40多人,我抗日战士5名殉难;1940年农历10月初10,县抗日九大队在此遭到日伪军的围击,伤亡150多人,是平乡县抗日史上伤亡最惨重的一次战斗。1943年6月19日,刘邓大军129师25团的150多名抗日战士在下町村被300多名日伪军围击,我军战士浴血奋战,打死打伤日伪军20多人,我抗日战士牺牲18人,安葬于下町村北,解放后,有4位烈士被移葬故土,现尚有14位烈士长眠于此。  为牢记历史,缅怀先烈,平乡县政协积极拓展履职新领域,成立“平乡县抗日历史资料征集小组”,历时两年多时间,搜集了大量有价值的历史资料,2008年4月,在当年战斗现场———平乡县寻召乡封洪康村东刻立了“纪念冀南抗日第一役七十周年暨平乡县抗日英烈纪念碑”,将革命先烈的壮烈事迹永载青史,以警后人。  纪念碑两侧分别雕刻着原中央委员、全国妇联--、党组书记郭立文撰写的“抗日英烈永垂不朽”,原省检察院检察长孙光瑞撰写的“民族浩气与世永存”,碑文在阳光的照耀下褶褶生辉。  地址:平乡县寻召乡封洪康村   

平乡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平乡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