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北省 >>邢台 >> 新河县 >> 新河镇

新河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董振堂事迹陈列馆

董振堂事迹陈列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董振堂事迹陈列馆,是为纪念河北籍参加过红军长征的最高级别将领董振堂将军而建。  董振堂,字绍仲,1895年12月21日生于新河县西李家庄。少年时代,他目睹列强侵略、军阀混战、民众苦难,立志从戎,救国救民。1921年考入当时最高军事学府——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接受了德国、日本先进的军事教育,毕业后在冯玉祥部屡立战功,在短短五年内从排长逐级晋升为中将师长。后西北军改编为26路军属孙连仲,董振堂任旅长。1931年3月被蒋介石调往江西“剿共”。同年12月14日,因不满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在共产党的影响和指引下,他同赵博生一起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参加了红军,任红五军团副总指挥兼第13军军长。1932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红五军团军团长。他率部参加了赣州、漳州、南雄水口等战役和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屡立战功,威名大振。荣获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授予的红旗勋章,当选为中华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长征时期,他率领的红五军团担任全军的后卫,多次完成了阻击国民党军队的任务,保障了中央红军北上,红五军团因战功显赫被誉为“铁后卫”。  1935年,董振堂出席了会理会议,同年6月,一、四方面军在懋功胜利会师,红五军团和红九军团由朱德、刘伯承带领编入左路军。长征结束后,第5、9、30军组成西路军进军甘肃,时任中央军委委员,红五军军长的董振堂与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第三十军政委李先念在甘肃走廊与敌马步芳部展开殊死搏斗。1937年1月20日,董振堂及全军战士在敌六倍兵力的围攻下,与敌淤血奋战8天7夜,终因寡不敌众在高台壮烈牺牲,时年42岁。董振堂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2009年的双百人物评选中,董振堂被评为为新中国建立作出突出贡献的百位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董振堂事迹陈列馆,位于河北省新河县城振堂公园内。2006年10月26日,省委省政府在此成功举办全省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暨董振堂将军事迹陈列馆和铜像落成揭幕仪式。振堂公园一期占地100亩,由董振堂事迹陈列馆、董振堂铜像、振堂广场、振堂碑林等四部分组成。  沿振堂公园东西中心线由南向北分别为:广场中央射灯矗立在硕大的五星之上,象征红军精神永放光芒;董振堂将军铜像面南背北,将军手握军帽。深邃的双眼注视着前方,让我们领略到铁流后卫的高大形象。铜像高2.6米,重3吨,材质为紫铜,底座高1.88米,背面简述董将军的一生;铜像两侧的六根功绩柱象征将军一生经历的六个阶段;董振堂事迹陈列馆外观为八角帽型,建筑面积782平方米,陈展面积500平方米,其中:序厅100平方米,刻有毛泽东手书“坚决革命的同志”。展厅400平方米,按照董振堂将军的生平分为:追求光明、宁都起义、保卫苏区、铁流后卫、西征苦战、光照千秋等六部分,综合运用文字、图片、油画(宁都起义)、文物、场景(血洒高台)、模型以及声光电现代科技(湘江血战)等手段,充分展示董振堂将军追求真理、戎马倥偬、为人民解放而奋斗的一生;碑林位于陈列馆北侧后广场中心,占地30亩,树立石碑42块,寓意董振堂将军走过的伟大而短暂的42年岁月,主要镌刻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董振堂将军的评价,以及将军的老战友、老部下和建国后各大军区及军事院校正职,当代上将对董振堂的赞语。

脱氏墓地

脱氏墓地为文化旅游景点。  脱氏墓地位于县城东南8公里处东董村正东100米处,南北长80米,东西宽58米,面积为4640平方米。墓基高于地面约2米,尚存原貌,上有6棵柏树(3棵枯死)。墓地发现4块墓碑,其一:“元太师右丞相脱公子周彬故里碑”,仅存碑身,有首、座之榫,现仰卧于地,高240厘米、宽78厘米、厚25厘米,边线几何图形纹饰,碑阴不详。其二:“脱氏墓川故处士东野脱公墓碑”,青石质,首身为一体,身底部有榫无座,体高246厘米、宽76厘米、厚25厘米,碑首圆形,碑额线刻浮云花卉,碑文16行,满行76字,共988字,但不少字体残损。碑刻于隆庆元年二月望日(1567年),为东昌府同知脱镐立。因碑俯卧于地,故碑阳不详。其三:“明敕封承德郎脱公讳神道”碑,碑质青石,仰卧于墓地东侧,上部残,底部有榫,无座。碑留残文,“伍年岁次丁亥春叁月拾伍日立”,边线杜刻丹花文饰。其四为“脱镐墓碑”,埋于地下,只有碑身边暴露于外。碑为青石质,身首一体,碑首为大抹角方形,无座。碑全貌不详。   

耿纯墓碑

耿纯墓碑为文化旅游景点。  耿纯墓碑,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立,位于望腾与护驾村东北一公里处,碑阳镌文:“大汉勒封东光侯耿纯空墓”。该碑系护驾村耿姓为不泯灭祖迹,于明代隆庆元年所立,以示耿纯其人确为本村耿姓仙尊。已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具体地址:位于新河县望腾与护驾村东北一公里处

赵氏墓碑

赵氏墓碑为文化旅游景点。  清光绪二十九(1903年)立,位于魏家庄西南一公里处,系该村清恩耆赵恭礼德行碑。汉白玉石质,通高2.3米,首、身一体,高1.9米,碑首抹角方型阳浮雕二龙戏珠,阴浮雕双狮斗球。碑体阳面阴刻楷书三行,两边框阳刻八仙过海之宝物花边,底框阳刻奔马图案碑体阴面阴刻楷书11行,记述赵先生一生积德行善,意欲后人效法。两边框阳刻塔图卷花边,底框为莲花瓣图案。该碑雕刻精细,构思新颖,为近代平原地域之碑魁。现保存完好,定位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具体位置:位于新河县魏家庄西南一公里处   

狼烟墩

  西周--狼烟墩,位于县城东南5公里西铺村东侧。据史书记载,此属西周时期的烽火台遗迹。当时配有兵卒把守,这些兵卒的后代即为现西铺村人。据民间相传,当年周幽王烽火戏诸候,召来西戎侵犯,西周的都城镐京告急。当时,这个烟墩就曾起火报警,及至山东诸候赶到,西兵已经退去。  具体位置:位于县城东南5公里西铺村东侧

慈明寺

慈明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慈明寺位于县城南四公里故现村西,原名慈明庵。据记载始建于隋朝时期。高僧(智者禅师)启建净宗道场(慈明庵),于隋开皇十四年归天台宗。后由唐代高僧(慧璿禅师)启建藏经阁,化银万余两,唐大中八年(854)。唐咸通八年(867)高僧(义玄禅师)建塔。宋代战乱毁藏经阁,后由清光绪十三年重建藏经阁,化银百余万两。元代大书法家赵孟俯游此寺时,曾赋诗一首:“慈明古刹气浩然,古柏丛林遮蔽天,大藏经楼观宇宙,令人一览不愿还”。明万历年间高僧(无边禅师)刺舌血写法华经七卷封石  中藏于藏经阁顶楼之中。至康熙年间,有高僧(达天禅师)就曾受康熙帝拜访。极盛时期香火旺盛,楼阁殿宇,亭台塔像数十,占地几百余亩。乾隆皇帝御赐《慈明寺》金匾一块。至后数百年亦高僧云集,道场庄严清静。摄化众生无数,响应海内外。  可惜现已被毁,面目全无,在原址又新建寺院一处,规模僧尼都不能与以往相提并论。   

董氏墓

董氏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董氏墓位于县城西南15公里西李家庄村北,系著名红军高级将领董振堂烈士祖茔墓碑,立于民国22年(1933年)。1967年开挖滏阳新河时,按设计路线需将董氏祖茔迁移。此事报至中央后,经毛主席、周总理特别批示,将河道向北绕行一里而过,使此墓地得以保存至今。   

新河光武台遗址

新河光武台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光武台遗址位于县城西4公里白神首村南侧,为汉光武帝刘秀的点将台。据史书记载,刘秀曾在这里筑台拜将,操练军马。元、明时期当地人在这里修庙,名“光武庙”,后人视光武庙为神首庙,将光武台改为神首台,附近8村亦改为神首村。

新河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新河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