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 >> 镶黄旗 >> 巴彦塔拉镇

巴彦塔拉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镶黄旗鸿格尔山

  鸿格尔敖包位于镶黄旗南部,海拔1650米,是镶黄旗境内最高峰。围绕鸿格尔敖包的鸿格尔山,是在特殊生态环境下形成的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山中奇峰林立,怪石突兀,沟壑纵横,树木繁密。  1675年(康熙14年),察哈尔八旗被降为总管旗,从辽东义州一带迁至宣化、大同边外后,镶黄旗人将林丹汗的孙子额尔和鸿格尔将军的骨殖安葬于今河北省崇礼县大马群山的一个山峰上,把该峰定为镶黄旗全旗祭祀的敖包。清末和民国时期,清朝政府和民国政府实行“移民实边”政策和放垦政策,将内地大量农民迁到塞外垦植,大片草场逐渐变为农田。以畜牧业为主的镶黄旗人民不得不一步步北移,他们祭祀的敖包也随之而北迁。1930年,他们把全旗祭祀的敖包由今河北省崇礼县大马群山移到今镶黄旗与正镶白旗交界处的阿尔旺塔布音海尔罕,因不理想,随即又迁到现祭祀处。  鸿格尔敖包祭祀的时间是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五日。五月十三日至二十日,各苏木、浩特、家族先期祭祀自己的敖包。二十一日,全旗僧俗开始往鸿格尔敖包上下汇集,整理、布置敖包,规划搭盖帐房,做各项竞赛活动的准备。  二十四日,各项准备活动应全部准备就绪。各苏木、浩特、个人搭盖的帐房围绕在摔跤场旁边。各方面敬献的羊、酒、奶食、钱钞等礼物也均应交割清楚。  二十五日寅时(晨五时),大-手持黄伞,引导全旗-、社会名流、僧俗人众徒步登上敖包,在敖包的经幢、旗杆上挂九色彩带、经幡。然后焚香,向敖包敬献德吉(肉食、奶食的第一箸)。然后鼓号齐鸣,-开始念经,众人把带来的酒、肉、奶食祭献给敖包,跪拜、祈祷。拜罢,全体绕敖包正转三圈,每人至少往敖包上摆放一块石头,随后下山,在山的东侧祭祀神庙、祭水。  全部祭祀活动结束后,摔跤、赛马等比赛活动开始。其间,主持人向-、社会名流、来宾敬酒。摔跤时,乐队演奏激昂、优美的乐曲。旧时,摔跤手每获得一次胜利,获白银二钱,冠军得白银七两,亚军得六两。赛马冠亚军奖金与摔跤相同,第三名以后依次递减,奖励名额是全部参赛马数的三分之一。  鸿格尔敖包,也叫“威风敖包”,因山下寺庙中供奉的额尔和鸿格尔将军的神像(该庙1958年以后被毁,现仅存额尔和鸿格尔将军的画像)威风凛凛。将军身穿白色铠甲,腰挎弓箭,手持大刀,骑一匹白色战马,凌空飞驰,一只白色的猎犬昂首狂叫,紧随其后。人们认为巍峨的鸿格尔山是额尔和鸿格尔将军的象征,所以如此命名。  在山上有鸿格尔敖包,也就是大家现在所看到的。   

汗毛都原始森林区

  汗毛都原始森林区旅游点项目位于巴音塔拉镇赛乌苏嘎查境内,距旗所在地新宝拉格镇东南15公里处。地理位置优越,区域内有山有水、有树有草,植物种类繁多。主要是原始的自然的树林区。   

圣水山庄旅游度假村

  圣水山庄旅游度假村位于旗政府所在地东北方34公里处,是我旗2006年自筹资金100多万元开发建设的,景点以开发矿泉水为重点,是集接待、医疗服务为一体的旅游、休闲景区。  关于成吉思汗矿泉水,在民间流传着一段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说当年成吉思汗统率蒙古大军途经此地,烈日当空,正当人渴马困之际,被马蹄踩过的地方突然冒出了一股清泉,士兵们喝了泉水后,士气大振,举兵南下,因英勇作战,为统一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后来,当地牧民认为这是圣祖成吉思汗留给后人们的“圣水”,于是就把这眼泉水称为“成吉思汗矿泉水”。  “圣水泉”  泉水上涌时带有大量的气泡,自流量为2立方米/小时(约10吨),在界限指标中,偏硅酸、游离二氧化碳、锂、锶、矿化度五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颁布的《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且富含锌、硒、溴、碘、硼、铁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水质洁净,水量充沛,水温四季平衡在7—8度,对治疗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病、胃病、肝病、皮肤病等疗效独特。1994年2月,旗人民政府委托内蒙古矿业开发总公司矿泉勘察开发部对此矿泉水进行了系统的调查评价工作,注册商标为“成吉思汗”天然矿泉水。后经内蒙古地质矿产厅、国家地质矿产部鉴定,认为“成吉思汗”天然矿泉水达标项目之多,含量之高,国内少有,为自治区最好的天然矿泉水,是一处极为珍贵的复合型优质矿泉水源地。   

哈音海尔瓦庙

哈音海尔瓦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镶黄旗哈音海尔瓦庙始建于康熙五年(1666年)。据记载,当时有一个从西藏来传教的-,在镶黄旗建一座庙,称马王庙。建庙时和建庙后,藏族-得到王公富牧们大力资助,一些牧民也不断送子弟到庙里当-。十几年后,该庙僧众已有五六十名。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商都马群总管云东将该庙的建造、发展情况上奏朝廷,清圣祖十分赞赏,给该庙取名广益寺,赐给一尊50两重的哈音海尔瓦银佛。此后,该庙又叫哈音海尔瓦庙。  西藏-圆寂时,从庙内选定19岁的小-斯琴为转世-,斯琴-25岁时(清乾隆元年)赴西藏,朝觐七世0嘎拉桑扎木苏,0授予斯琴却日学位,赐给佛教法规《扎雅格》经。斯琴32岁时(清乾隆八年),再度到西藏,请回斯琴-度牒,并赐给蒙文《丹珠尔》经一部(现保存在内蒙古科学院图书馆)。  哈音海尔瓦庙经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乾隆八年(1743年)、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几次扩建,到18世纪末,已有相当规模。此后,又有两次大的扩建,一次是光绪十一年(1885年),将朝克沁殿扩建为81间。此时,庙内僧众达1500名。另一次是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该庙趁西藏-吉木彦西都布到北京之机,将其请来讲经,远近僧众1万多人前来朝觐  、听讲,并大量布施,该庙再度扩建。扩建后僧众达2000名。  规模最大时,哈音海尔瓦庙有5个拉桑(-教的学部),大小18个殿堂,5个庙仓,-住宅500多间,主要殿堂有:朝克沁殿、却日殿、堆英克尔殿、门巴殿、拉希殿等。5个拉桑是:卓特巴拉桑、赖玛禳拉桑、堆英克尔拉桑、门巴拉桑、却日拉桑。5个庙仓是:卓特巴仓、赖玛禳仓、堆英科尔仓、门巴仓、却日仓。  哈音海尔瓦庙内除藏有七世0-赐给的佛教法规《扎雅格》经,清高宗赐给的蒙文《丹珠尔》经之外,还藏有大小金银佛像、金银制品、塑像、画像、雕刻、刺绣、图案画等各种文物、工艺品数千件。5个拉桑中曾进行过天文学、哲学、历法、医学等学科的研究。出现过一些知识渊博的-。镶黄旗很多知名的-门巴(蒙医)均出自哈音海尔瓦庙的门巴拉桑。   正月经会和六月经会是哈音海尔瓦庙最大的盛典。正月经会是是农历正月初七开始,十六日结束。六月经会是农历六月初七开始,十六日结束。六月经会期间跳查玛,十四日开始,十五日请麦达尔出巡,十六日结束。此外,农历七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朝克沁殿召开玛尼会。八月,召开门巴会。会后,0-带领众僧众上山采药。   清朝末年和明末初期,因战乱,哈音海尔瓦庙多次被洗劫,此后,逐渐衰落。民国时期,政府不再支付该庙费用,只划给土地120该庙又自己购买土地120顷,把土地租给农民耕种,收取地租。到30年代,由于坝北草原不断被耕植,张北、商都、康保、化德诸县先后建立,哈音海尔瓦庙四周被开垦为田地,寺庙的畜群无处放牧,不得已,于1936年搬迁到今镶黄旗哈音海尔瓦苏木政府所在地处。新建的哈音海尔瓦庙规模大为缩减,其中的朝克沁殿由81间缩减为49间。1930年时,哈音海尔瓦庙有-1013名,香火地110顷。40年代-减少为500多名。0前,尚有-80名。“0”“破四旧”时,该庙被彻底拆除。  1988年,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和镶黄旗财政拨款,旗政府在哈音海尔瓦庙旧址上,新建经堂1座。建筑面积64平方米,另建庙仓3间,仍称广益寺。五台贡本等地请来多尊佛像,供奉于经堂。数年内,先后有十几名-在寺内居住、念经和举行庙会。旗民族宗教事务局出资购买部分牲畜,作为寺庙的财产。对年迈体弱,不能劳动的-,旗财政每年发给固定金额的生活补助费。   

奥奇牧村

  介 绍 奥奇牧村位于锡林浩特市西北二十五公里处,靠锡-赛公路北侧,距民航机场十九公里,是草原上第一家以牧民为主体的民俗文化旅游综合服务村。 牧村集中地可一次容纳80多人,分散地也可安排40人。这里地势开阔,绿草如茵,牛羊遍野,牧歌阵阵。谁想感受真正的草原,可到牧村一游。游客可以下榻于市区宾馆,也可食宿在牧村。    内蒙古锡林郭勒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巴彦塔拉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巴彦塔拉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