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 >> 西乌珠穆沁 >> 高日罕镇

高日罕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巴·敖斯尔 (1935~2010) 蒙古族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巴·敖斯尔 (1935~2010)  蒙古族。内蒙古锡盟西乌旗人。中共党员。历任西苏旗小学教员,内蒙古文联《内蒙古文艺》、《花的原野》、副主编、代主编,内蒙古作协常务副主席、名誉副主席。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诗集《草原之美》、《草原秋色》、《巴·敖斯尔诗选》、《儿童诗选》(合集)、《绿0韵》等,译著《闪闪的红星》、《西沙儿女》、《歌德-猜想》、《家庭教育的艺术》、《骑兵之歌》、《玛拉沁夫小说选》。作品获自治区文艺奖、自治区文学戏剧电影创作奖、文化部优秀创作奖、自治区首届萨日纳奖、首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自治区首届索龙嘎奖。获学习使用蒙文蒙语一等奖,获自治区劳动模范称号。  [以上内容由"嘻嘻"分享。]

锡盟蒙古汗城

锡盟蒙古汗城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蒙古汗城位于锡林浩特至林西公路沿线,距旗政府所在地巴彦乌拉镇15公里,交通便利,空气清爽,草原风光旖旎。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蒙古汗城景区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主要以蒙古民俗文化观赏、休闲娱乐和草原观光为主。全方位、多角度向游客展示蒙古民族博大精湛的文化。  蒙古汗城筑风格以元朝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部落风格为准,整体上由以金顶大帐为中心的各种蒙古包群体组成。一座固定式多功能蒙古包金顶大帐,外观体现民族特色,内部设计突出宫廷风格,面积为260平方米,是景区的综合性娱乐场所。景区现有大小蒙古包60多个,可同时容纳400人就餐,200人食宿,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接待能力,已形成集休闲娱乐、旅游度假、会议于一体的综合0体系。  漫步在蒙古汗城,拥着蓝天白云,携着绿色和风,人们可以领略恬静、秀美的草原景色;可以参与骑马、乘驼、坐勒勒车、射箭、草原高尔夫球等娱乐活动。还可感受淳朴的民俗风情,能看到丰富多彩的草原“那达慕”,古老神秘的“祭敖包”,绚丽斑斓的乌珠穆沁服饰;品尝飘香的奶食、绵醇的奶酒、鲜美的手把肉;倾听悠扬的马头琴音乐,欣赏节奏明快的歌舞,还可融入到蒙古婚礼的队伍中,体验别具一格的蒙古婚俗魅力。  

古日格斯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古日格斯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古日格斯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大兴安岭南部山地余脉的西麓,位于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巴拉嘎尔高勒镇东南部55公里处。自然保护区的南部与赤峰市的塞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拉坝---石鹏沟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相邻,西、东北部分别于西乌旗其他乡镇为界。地理坐标为东经 118度03分45秒—118度48分36秒,北纬44度18分21秒—44度34分52秒,保护区总面积为98931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43919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44.4%;缓冲区面积15883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16.1%;实验区面积39129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39.5%。保护区内有林地面积为60078.7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0.7%;草原35091.8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5.5%;湿地3760.5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8%。  古日格斯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该自然保护区内的“古日格斯台山”蒙语命名,汉译为“有狍子的山”的意思,该山海拔为1957米,是锡林郭勒盟最高的山。古日格斯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98年,2008年5月,被评为盟级环境教育基地,2012年1月,经国务院办公厅审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锡林郭勒盟境内第一个森林生态系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现有管理人员25人。保护区管理处现设6个科室,分别为办公室、保护科、科研监测科、宣教科、计财科、社区服务中心。下设二个林业公安派出所,2个管理站,7个管护点,3座瞭望台,有专职护林员70名。  古日格斯台自然保护区是大兴安岭南部山地最典型、最完整森林、草原生态系统,处于东亚阔叶林与大兴安岭北部寒温带针叶林、草原与森林双重交汇过渡的典型地带,是连接各大植物系的纽带和桥梁。自然保护区生物类型多样,动植物物种丰富,被称为“植物的王国,动物的乐园”。有森林、沙地-伏沙地复合群落、灌丛、草原、草甸、湿地6大植被类型,包括了10个植被亚型、47个群系组、80个群系。  经实地考察,区内有苔藓植物22科75种,大型真菌植物16科52种,其中可食用真菌有蒙古口蘑、野蘑菇、金针磨、木耳、毛木耳等30余种,药用真菌有大马勃、小马勃、紫马勃、灵芝等10余种;维管植物94科330属654种6变种,有野大豆、草苁蓉、沙芦草、内蒙古大麦草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4种;有山丹、芍药、龙胆、沙参等内蒙古自治区重点保护植物20种;有甘草、秦艽、达乌里龙胆、防风、黄芩、远志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用植物6种;有猪毛菜、蕨菜、黄花菜、山葱、龙须菜、野韭菜等野菜100余种。  由于古日格斯台自然保护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多样丰富的自然资源,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隐蔽、觅食、栖息和繁殖条件,成为野生动物活动场和避难所,每到繁殖期,有大量的黑鹳、大鸨等珍稀濒危鸟类来这里繁衍生息。经调查确定,保护区内现有脊椎动物66科223种,其中鸟类有165种,兽类有44种,爬行类有5种,两栖类有3种,鱼类6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鹤、大鸨、金雕、丹顶鹤4种,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黑琴鸡、鸿雁、大天鹅、灰鹤、大雁、燕隼、青羊、马鹿、雪兔、狼、草原雕、猞猁等29种,有《国家重点保护脊椎动物名录》中记载的33种,被列为《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有21种,被列为《世界受胁鸟类》的有5种。  自然保护区有丰富的水资源,流径7万多平方公里乌珠穆沁盆地的9条河流,其中有5条主要河流发源于古日格斯台自然保护区。属乌拉盖水系,河流总长度为1123公里,流域面积16396平方公里,年径流量1.1亿立方米。保护区不到1000平方公里的面积涵养着乌珠穆沁盆地70%的河流量,是乌珠穆沁草原人民生产生活的生命线与经济线。  保护区加强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全面实现了规范化管理。对保护区主要路口及重点保护区域制定了防火宣传及爱护环境的宣传标语;对保护区四至界限埋设界桩。保护区每年利用“3.12”植树节、“4.2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等重大环境纪念节日,通过媒体、发放传单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教育活动,以此提高人们的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建设环境的良好意识。所以,内蒙古古日格斯台自然保护区是集保护、科研、旅游为一体的综合类保护区。、  主要保护对象:  1、保护大兴安岭南部山地北麓森林-草原生态系统及其所包容的物种多样性。  2、保护乌珠穆沁盆地国际重要湿地乌拉盖水系河源湿地生态系统。  3、保护栖息于该生态系统中的野生马鹿(东北亚种)、斑羚、青羊、野猪、猞猁等大型野生动物种群。  4、保护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大鸨、黑鹳、金雕、丹顶鹤、黑琴鸡、红脚隼、黄脚隼、蒙古百灵、兀鹫、蓑羽鹤及其珍稀濒危鸟类的繁殖地。

乌珠穆沁草原

  介 绍 乌珠穆沁草原位于锡林郭勒盟东部,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的典型区域。主要是指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西乌珠穆沁旗(巴彦乌拉镇)和东乌珠穆沁旗(乌里雅斯太镇)。这里草原风貌保存完整,是唯一汇集内蒙古九大类型草原的地区,号称中国北方草原最华丽、最壮美的地段,素有“天堂草原”之美称。 乌珠穆沁草原是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文化习俗保存最完整的地区,又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主要繁盛福地,素以“摔跤健将摇篮、蒙古长调之乡、民族服饰之都、游牧文化之源”而著称,传统的蒙古搏克、悠扬的乌珠穆沁长调、斑斓的乌珠穆沁服饰、古老的游牧文明,展示了源远流长的乌珠穆沁文化。   这里所辖的景点有集蒙古族衣食住行民俗文化为一体的“蒙古汗城”;有再现古老草原游牧民族生活景观的“游牧部落”;也有展示森林草原向草甸草原过渡带特色的“森林草原生态区”。这三处景点是游客观赏秀丽草原景色、领略游牧民族风情的首选之地。 春季,冰消雪化,草地复苏、返青绿草逐渐取代残留枯草,马兰花摇曳报春,草原焕然一新;夏季是草原最美的季节,蓝天白云,远山近水相映,翠绿如茵的草地上,百花斗妍,百鸟争鸣,人欢马叫,牛羊遍野,洁白的蒙古包星罗棋布,编织成一幅令人心旷神怡,蔚为壮观的画卷。西乌旗自古还素有“百灵鸟之乡”的美称,每年成千上万的百灵鸟在这里栖息、繁衍,成为乌珠穆沁草原又一壮丽景观。    内蒙古锡林郭勒

游牧文化保护区

  地处巴彦乌拉镇以南50公里,是西乌旗通巴林右旗的必经之路。游牧文化保护区占地面积82平方公里。四面环山,牧草茂盛,地形地貌奇特,境内既有典型的草甸草原,还有森林草原和沙漠草原。每当夏季,绿草如茵的草滩上百花竞相开放,蓝天飘白云,碧水绕青山,水草相连,蒙古包似撒落在草原上的颗颗珍珠,一派“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景色。登上蒙古式嘹望亭,游客便可纵观景区全景,尽享原始无损的秀丽草原美景。游牧文化保护区不仅景色秀丽,而且游牧文化历史悠久。景区内主要的旅游项目之一是牧户,游客可通过走访牧户,领略马背民族传统的游牧生活,了解古老细腻的游牧文明文化,领会牧民“逐水草而居”的深刻内涵。游牧文化保护区以其淳朴的民俗风情、秀美的自然景观、古老的游牧文化,受到许多来我旗进行调研考察的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并赋予其“天堂”之美称。   

天骄草原度假村

  位于西乌旗巴彦乌拉镇北8公里处,地处乌珠穆沁沙地主体-嘎亥额勒苏沙带腹地,总面积7.3万亩。这里呈现一派引人入胜的奇特沙地疏林草原景观。境内有绵延起伏的沙丘群,有突起的高山,有平坦如茵的草地,有繁茂多样的柳林灌丛,有曲折蜿蜒的河流。乌珠穆沁第一大河-巴拉格尔河由南至北穿过,布冷乌拉山耸立西部。该度假村是集生态景观、民族风情、野生动物保护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娱乐区。可同时容纳100人就餐、住宿,主要开展了骑马、水上漂流等旅游项目。   

九世班禅行宫

  东克儿庙位于西乌旗巴彦乌拉镇中心,主庙占地面积398平方米,该庙始建于民国时期1931年,是乌珠穆沁王苏努玛阿日巴登邀请第九世班禅来此地咏《东克儿》经而建立的寺庙,庙宇建筑融合了蒙、藏两个少数民族的艺术风格,也是蒙、藏两个民族相互往来的友谊见证,已被列为旗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乌珠穆沁文化广场

  该景区位于锡林浩特市至林西公路沿线,距巴拉格尔高勒镇以南15公里处,交通便利。蒙古汗城现已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共有大小蒙古包100多顶,占地面积3000亩。中心区建有一座直径18米,建筑面积260平方米的固定式多功能蒙古包,是一个综合性娱乐场所,内部的布局体现了蒙古族贵族文化。-其间我们可以细细品尝蒙古族风味饮食,观看乌珠穆沁民族歌舞表演,尽享蒙古贵族宫廷生活,整个景点的设计思路以电视剧《成吉思汗》为蓝本,在这里可以身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当年登基大典的宏大场面。  此外,每年农历5月16日,在汗城举办的具有传统色彩的“草原旅游那达慕”大会,可以让朋友们亲临蒙古族男儿“三艺”激烈的竞技场面。这里的活动丰富多彩,去汗城可以一睹成吉思汗的坐骑“乌珠穆沁马”的风采,亲自参与的骑骆驼、骑马漫游草原、坐勒勒车草原行、访问牧户等  活动,让你体验特异的生产生活方式。   

浩其德王庙

浩其德王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浩沁德”蒙古语译为“古老的”。浩其德王庙落成于清康熙39年公元1700年,距今已有300年的历史了。据说此庙是由东浩其德部落第三代君王阿来松的长子特尔木台建立的,在鼎胜时期,庙里最多有100多个-诵经,民国17年公元1928年九世班禅曾来此访问过。  浩其德王庙位于我国五个“五台”山之一著名的“红五台”山下,居大吉林河东岸,小吉林河西岸。距西乌旗巴彦乌拉镇西南45公里。该庙由大小不等的七个小庙组成,总占地面积3026.4平方米,主庙占地面积363平方米。  浩其德王庙在1996年(文革时)部分庙宇曾遭到破坏,但是经过修缮,该庙至今保存比较完整,是一处有着鲜明地区特点和民族风格的名胜古迹,极具保护价值,是西乌旗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突厥石人墓

突厥石人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介 绍 突厥石人墓作为景点散布在锡林郭勒盟东西乌珠穆沁旗(巴彦乌拉镇)、乌珠穆沁旗(乌里雅斯太镇)、阿巴嘎旗(巴彦查干镇)、正蓝旗(上都镇)和多伦县(多伦淖尔镇)境内。 这些石人的形态基本相似,有站、坐、跑、行者;有男、女、老、幼,这些石人,多数为墓前殉葬品,高1.3米左右。隋唐时期,锡林郭勒草原曾是突厥人生活的地方。经考证,石人是突厥人留下的遗迹。这些石人雕塑线条流畅,逼真,表现出我国古代突厥人雕塑艺术的精湛高超。 这样的石人墓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乌兰察布草原分布较多,在中国新疆以及今蒙古国境内、俄罗斯西伯利亚,均有发现。    内蒙古锡林郭勒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高日罕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高日罕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