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内蒙古 >>乌兰察布 >> 丰镇市 >> 隆盛庄镇

隆盛庄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赵进才 中国科学院院士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赵进才,环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60年12月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市。1982年7月毕业于内蒙古大学化学系,1986年8月获该校硕士学位,1994年4月获日本Meisei大学博士学位。《环境科学学报》、《环境化学》副主编。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低浓度、高毒性、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光催化降解及机理方面的研究。提出并确立了不同于传统紫外光光催化的染料污染物可见光光催化降解机理,将TiO2光催化从紫外光区拓展到可见光区域。发现了光催化反应过程中氧原子转移的新途径,揭示了分子氧在光催化反应中的新作用。将光催化原理用于环境中的重要光化学过程研究,阐明了环境中铁物种的光化学循环规律及其环境效应。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日本光化学协会亚洲及太平洋光化学家讲座奖等奖励。  [以上内容由"LUCKY719"分享。]

卢占魁 (1887~1923)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卢占魁,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出生于丰镇厅隆盛庄天宝屯村贫苦农民家庭,青少年时给富户扛过长工。为了生计其父借了一些钱,让他在隆盛庄摆了个杂货摊,后遭土匪抢劫。  民国以来,绥远地区各级官员的腐败,军阀混战的祸害,自然灾害的频仍,吸毒-的危害,使各族人民苦不堪言。一些人便铤而走险结伙为匪,成为社会一大毒瘤。据《绥远通志稿》对民国20多年的统计,臭名昭著的匪首多达263人,其中的巨匪有卢占魁、杨万珍、杨猴小、陈得胜、赵半吊子等。在众多的股匪中,臭名昭著的卢占魁是民国初年绥远地区最大的土匪头子。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他参加了轰动塞外的丰镇“小状元(张占魁)”起义。起义失败后,卢占魁跟随部队到兴和、丰镇一带巡防。  民国三年,晋军大同镇守使陈希义为消除异己,借口军纪涣散,将卢占魁所在的独立营官兵全部处死,他因请假回家而幸免于难。  卢占魁为给死难弟兄报仇,趁隆盛庄庙会之机,将陈希义的孙子和外甥杀死,跑到大青山后,拉起杆子落草为寇。  外-时,派蒙军参谋、热河蒙古人0公为“内蒙古宣抚使”,煽动内-。0公结识了卢占魁,并为其提供了武器、弹药等,卢占魁的队伍迅速扩大,匪徒人数聚集到千人之多,流窜于武川、陶林(今察哈尔右翼中旗)、固阳、达尔罕、茂明安等旗厅,袭击士绅富豪,扼守交通要道,劫夺官府和工商户。  各地股匪、亡命之徒纷纷投奔卢占魁,加之民国三年,绥远特别行政区都统张绍曾下令解散了蒙古军队,因官兵们不悉农耕,迫于生计又有1000多人投奔了卢匪,卢匪的队伍迅速增加到2000多人。为拢络匪首,封了“十大弟兄”,即将军老大卢占魁、烂头0张德义、革命老三赵有禄、喜生老四、豁牙老五崔永胜、格尔济老六武耀威、阎王老七巴音豹、龙图老八图森额、蒙古老九白彦公、回回老十金占魁。这样卢匪由汉、蒙、回各族组成了民族匪帮,最多时达2万之众。  为了武装和养活这些过着花天酒地生活的匪徒,卢匪四处抢夺蒙旗保安队的枪械和马匹,对老财、商家进行绑票,动辄千元、多者上万,土匪黑话称“请财神”, 同时断了商路,归绥、包头等地的商家无法经营。  官兵剿匪  民国四年十一月,绥远特别行政区都统潘榘楹上任不久,接到武川、固阳、包头等县士绅、商家要求剿匪的请求信。民国政府海陆军统率办事处派师长冯占元为剿匪司令。12月20日,冯占元下令骑兵、炮兵向大青山进发。他乘坐红围轿子跟在部队后面督战。当队伍来到武川银号时,与大股卢匪遭遇,开始凭借精良的武器打死土匪20多人。卢匪凭着有利地形,进行猛烈地阻击。冯占元这一仗没有击败卢匪。  这次剿匪以后,卢匪变得更加嚣张,分为两股:一股从大青山黑牛沟南下骚扰察素齐、归绥;一股从大青山五当沟出山,直逼包头、萨拉齐。12月25日,卢匪纠集2000多人围攻萨拉齐城,萨拉齐厅知事邓书山怆惶弃城而逃。  卢占魁乘坐冯司令的轿子入城后,打开监狱、拘留所,放出犯人和嫌犯,扩充匪徒的队伍。卢匪还强迫工匠为其制作了旗帜、令箭、军服、印信等匪徒用品,印信为“塞北都督招讨使飞虎上将军卢”。  卢匪占据萨拉齐5日之久,使原来繁华的市井变成废墟。全城商号被劫走的金银、“袁大头”现洋、首饰、衣物、马匹等折合现洋为33万元,杀死商人5人、伤2人,居民损失财物2万多元,恐怖气氛笼罩全城。  绥远特别行政区都统闻讯后,速派驻守包头的剿匪副司令李鹤翔率部开赴萨拉齐进剿卢匪。由于士气不高,炮轰西门一昼夜不克。李副司令宣布以奖赏鼓励士兵攻城,组建了敢死队。12月30日,匪徒不支出东门,向东南方向逃窜。李部收复了萨拉齐镇。同时受李副司令派遣,郑金声团长率官军八十团攻克察素齐和毕克齐镇,击毙豁牙老五、击伤匪首苏雨生、俘获匪徒数人。剩余匪徒五六百人群匪无首,从万家沟逃向大青山。  民国五年一月,由卢占魁亲自率领,纠集了1200多匪徒窜犯托克托县城和河口镇。县知事赵震勋闻讯携家眷逃之夭夭。卢匪裹胁县警察百十多人,抢劫全部0弹药,对大商号大肆抢掠。匪徒盘踞3日后,渡过黄河,向伊克昭盟逃窜。5天后,卢匪以为李团撤回归绥,又明火执仗地窜向托克托县城。李团长早已布防在二道河的官兵,在黎明时分与匪接火,在大炮的轰击下,击毙匪徒10多人、俘匪首3人,押往城内处以极刑。卢匪又过河南逃走,此后卢匪分成河南、河北两大股,时有合分,伏莽潜滋,北掠南劫,四处骚扰,绥远各族人民迭遭奇祸。  卢匪被抚  同年二月,卢匪渡河北上,与河北土匪会合,骚扰包、萨、武、固各县,直接威胁都统署的安宁。由于冯司令剿匪不力,民国政府调多伦镇守使萧良臣任绥远剿匪会办,率领淮军骑兵800多人,由卓资山日夜兼程西进,进抵武川,将卢匪围困后,歼灭卢匪百余人,生擒匪首刘长毛等21人。此役使卢匪严重受挫,-逃往后套、阿拉善旗一带,也震慑了盘踞各县的股匪,向四处溃散。  不久萧会办东调,流窜于各地的小股土匪又在扰乱商家居民,卢占魁也卷土重来,继续在武川、固阳一带扰害。民国六年一月,蒋雁行都统对卢匪采取招抚的办法,将卢匪万人改编为一个骑兵旅,卢占魁任旅长,驻扎在五原县隆兴长、大佘太一带。  后来,匪徒恶性难改,人民纷纷请求都统署将“卢旅”调离,未果,又推举大盛魁掌柜段履庄、土默特旗总管荣祥等赴京上 书为民请命。绥籍国民党议员李景泉等提出弹劾都统案。此时蒋都统晋京办事,驻绥旅长王丕焕乘机勾结卢匪杀死都统署长官张凤朝,窃夺都统署权力。民国政府闻绥远局势严峻,即派蔡成勋率中央陆军第一师全师、第二师一营、第三师一团来绥剿匪。  诱杀黑山  九月,民国政府撤掉蒋雁行,任命蔡成勋为都统,他选派骑兵、炮兵4个团的精兵,开赴五原围剿卢匪。匪徒闻讯后逃经武川、陶林、兴和、和林格尔、清水河等县。官军穷追不舍,奋力征讨,最终将匪徒逼至陕西。  卢匪扰绥近6年,蹂躏10多县、杀人2000多、抢劫财物上千万元,给绥远人民制造了无数的浩劫。恶性难改的卢匪在陕继续为匪。  民国九年,又流窜四川、湖北、河北、云南等省,各省采取各个击破,匪首多为身首异处。卢占魁成了光杆司令,逃回故里丰镇,广置土地房产,招募散匪游勇,又聚集起300多人,投奔奉系军阀张作霖。  民国十二年,卢占魁等110多名匪徒,被镇守使阚朝玺从奉天全都诱杀于辽宁黑山,尸首用煤油焚化,结束了卢占魁恶贯满盈的一生。  [以上内容由"summer"分享。]

刘四虎 (1926~1954)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刘四虎(1926~1954)绥远(今内蒙古)丰镇人。1946年7月入伍,在三五八旅八团二营六连当战士。同年冬随部队由晋绥解放区调回陕北,担负保卫中共中央、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任务。12月7日在延安机场接受毛泽东、朱德等检阅,刘四虎浑身热血沸腾。  1947年3月初,国民党军整编第四十八旅进犯陇东西华池。由三五八旅与独立第一旅编成的第一纵队,又和新四旅、教导旅、警一旅、警三旅合编成陕甘宁野战集团军,于3月4日将西华池团团围住。刘所在的六连奉命攻打一个土围子,遭敌暗堡火力袭击,刘腿部连中两弹。他包扎完伤口又投入战斗,终于同战友们一起拿下了土围子。战斗结束后,刘被送往后方医院治疗。3月14日,胡宗南集中14个整编旅进犯边区。18日,中共中央决定暂时放弃延安。此时,“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的吼声响彻陕北山川。刘和几个伤员坚决要求出院。经过十多天的寻找,终于赶上了部队,参加了5月初攻打蟠龙的战斗。战斗结束,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他随部队参加了出击陇东、二打榆林和沙家店等内线作战的各次大小战役、战斗,一直表现出色。  1948年2月,西北野战军采取围城打援战法,以一部兵力将国民党军整编第七十六师围在宜川城内,主力包括刘四虎所在的第一纵队等三个纵队进入宜川以西的瓦子街地域待机打援。28日,国民党军整编第二十九军军长刘戡按胡宗南命令,率军部和两个整编师、四个整编旅共八个团驰援宜川已通过瓦子街进入任家湾、丁家湾一带,遭解放军阻击宿营。29日清晨,第一纵队尾追敌军占领了瓦子街。刘戡见前进道路被堵死,后退道路被切断,便迅速组织突围,以两个团抢占东南山高地,企图打通西退道路。第一纵队领导人将夺回东南山的任务交给了三五八旅第八团。上午10时,刘带领突击班战士强攻二号高地。由于地形险峻,刚冲到崾岘凹部,四位战友即被敌击中倒下。刘和另两位战士乘手榴弹0烟雾扑到距敌战壕只七八米远的一棵大树后,敌疯狂射击,两名战士受伤倒下,突击班只剩下刘一人。他扔出四颗手榴弹,纵身冲到敌壕边,接连捅死四个敌人,又越过壕堑,紧追逃敌。敌长官发现解放军只有一人,便逼着逃跑的敌兵“抓活的”。还未等敌兵掉头,就被追上来的刘四虎接连刺倒两名。敌兵回过神来将他团团围住,他紧握带刺刀的钢枪与敌肉搏。这时,一班战士从侧面冲了上来,但被敌分割包围起来。刘为救被围的一班班长,又刺倒一个敌兵,由于用于过猛,栽到在交通壕里。敌人十多把刺刀朝他的头部、身上乱刺,适逢五连的指战员赶到,才消灭了这股敌兵。在刘的英雄事迹鼓舞下,八团拿下了二号阵地,又一鼓作气,把敌人赶下了东南山,死死封住了刘戡的退路,保证主力部队在3月1日将敌中将军长刘戡以下3万余人全歼于瓦子街地区。  1948年5月西府战役结束后,三五八旅于6月初移驻黄陵梁家河进行整训,纵队授予刘“拼刺英雄”的称号,号召全纵队向刘四虎学习;接着西北野战军也发起了学习刘四虎杀敌立功运动。8月初,野战军政治部以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和政治部主任甘泗淇的名义,向刘家乡的地方政府发去报功书,表彰他在宜瓦战役中勇敢杀敌的事迹。1949年初,刘伤愈后仍在原部队任排长、连长等,和战友们一起投入了解放大西北的战斗。  建国后,刘被评为第一野战军特等战斗英雄,出席了1950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战斗英雄代表会议。1952年赴朝作战。1954年4月15日,在一次意外事件中不幸去世。  [以上内容由"蓝"分享。]

胡一新 (1907~1940) 抗日英烈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胡一新(1907—1940)原名胡佃敬,又名胡一庭,丰镇县大庄科村人,出身农民家庭。八路军雁北6支队政委,1939年11月于山西省右玉县杀虎口作战负伤后牺牲。  人物生平  1925年,考入北京私立艺文中学,因生活所迫,中途辍学,做了帮工。不久,他离开北京,加入了阎锡山的晋军。1931年,胡一新毅然脱离晋军,投考了冯玉祥一苏的汾阳军校。入学不久,加入了军校内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的士兵委员会。  1932年,胡一新加入了中共产党。次年初,冯玉祥将军在中国共产党的大力支持和具体帮助下,联合东北义勇军、热河抗日民军、察哈尔自卫军等抗日武装,积极酝酿组建抗日同盟军。4月下旬,汾阳军校师生奉命出发,北上抗日,月末抵达张家口。编为抗日同盟军第二师。胡一新在二团某连做政治工作,5月,胡一新与共产党员张民权、郑汉等同志奉命前往雁北、绥东一带扩军。在他们的宣传动员下,大同、阳高、怀仁等地的许多进步学生和爱国青年勇跃报名,纷纷参加抗日同盟军。6月下旬,抗日同盟军第二师出师察北,胡一新在收复康保、宝昌、沽源等县和察北重镇多伦的战斗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  1933年冬,第二师被国民党宋哲元部收编。胡一新和该师未暴露身份的共产党员奉党的指示继续留在军中,但不久就与上级失去联系。  1934年9月,到达西安,先入杨虎城将军举办的步兵训练班。不久,通过训练班地下党组织与中共西安市委取得了联系。  1935年,中共西安市委介绍胡一新去延安学习,几经周折,终于在同年9月到达延安。12月,任西北抗日救国会秘书。  1936年4月,胡一新在瓦窖堡重新入党。5月,他又受党的派遣前往三边(安边、定边、靖边)地区,做兵运工作。同年11月,随国民党博作义部队开赴绥远抗战前线,参加了著名的百灵庙战役。  1937年春,胡一新在山西雁北地区,以煤矿工人的身份为掩护,积极动员群众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同年10月,他受中共北方局派遣与张学年、石清山等来到清水河县,组成了中共清水河县委员会,胡一新任书记。12月,中共晋绥边区特委成立,胡一新任特委宣传部长。他运用演讲、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在雁北西部和缓南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积极帮助所属各县进行抗日民族党校建设,举办区、县两级党员干部培训班。为雁北和绥南地区的抗日斗争培养了大批干部,这期间,他和刘震结为夫妻。?  1938年7月,雁北各地抗日武装合编为八路军120师独立团第6支队、胡一新任政治委员。为适应山区游击战的特点,他刻苦进行骑射训练,亲自指挥支队骑兵营和步兵营,参加了长流水、小破堡、厂汉营、杀虎口等多次战斗,歼灭了大量日伪军。  1939年秋,日伪军兵分数路,大举进犯晋绥边根据地。10月16日夜,胡一新率领骑兵营袭击临时驻扎在右玉县杀虎口的伪军李守信部一个骑兵连指挥部,仅半个多小时就全歼灭了伪骑兵连。战斗中,胡一新被敌子弹击中左眼和膝部,膝关节被打碎。胡一新在朔县墙凤岭韩懈村隐蔽治疗。由于药品奇缺,环境恶劣,一个月后转到120师卫生部。  逝世  1940年4月,胡一新伤口恶化,转入延安国际和平医疗治疗。同年11月26日,因医治无效而逝世,时年33岁。  [以上内容由"离离原上草"分享。]

宋华亭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宋华亭 (1948~)  内蒙古丰镇人。中共党员。1966年高中毕业。同年赴内蒙古额尔古纳左旗插队。历任齐齐哈尔铁路局金河车务段工人、党委助理员,伊图里河铁路分局组织部干事、副部长,伊图里河列车段副段长,伊图里河铁路分局宣传部部长,哈尔滨铁路局文联副秘书长,政工师。创办并文学刊物《兴安松》,主编文学季刊《奔驰》。200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最后的官道》,报告文学《奔腾的精灵》、《清风歌》、《浪淘千古事,英雄定风流》、《大水作证》。《清风歌》获1991年铁道部报告文学大赛一等奖。  [以上内容由"豆丁"分享。]

丁茂 (1940~2009)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丁茂 (1940~2009)  内蒙古丰镇人。1965年通辽师专毕业。历任内蒙古丰镇市文化馆干部,《草原》文学月刊社副主编、主编,编审。内蒙古作协副主席。1964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儿童文学《喜鹊村的孩子》(合著)、《奇异的秋天》,中篇小说《山村里的故事》、《阴影》、《闲月》、《心河》、《南山北斗》及《丁茂短篇小说集》等,另有短篇小说、散文200余篇(部)。作品被《人民文学》、《人民日报》、《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报刊刊登或选载,曾六次获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奖。  [以上内容由"无怨无悔"分享。]

巩富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巩富 (1941~)  笔名耕夫。内蒙古丰镇人。中共党员。1964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学院中文系。历任内蒙古师范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文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副总,内蒙古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内蒙古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现代优秀文学作品选读》、《现代作家作品论》、《现代作家作品论·续集》、《浩然论稿》、《文学论稿》、《文学批评的实用方法》、《文苑耕耘拾萃——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著论稿》等多部,发表文学论文百余篇。《文学批评的实用方法》获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文苑耕耘拾萃》获内蒙古文学研究会优秀成果一等奖,多篇论文获省部级以上优秀奖。  [以上内容由"sammi"分享。]

徐化一 (1935~2011)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徐化一,女,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市人,1935年12月参加革命工作,193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陕西省司法厅原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副厅级),1983年10月离职休养。享受正省级待遇.2011年9月6日在西安逝世,享年97岁。  [以上内容由"空中诺"分享。]

阎文科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阎文科,笔名文科。1945年生于内蒙古丰镇县。1963年毕业于集宁师范专班,1982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进修。任内蒙古日报美术至今,现为主任。1990年在内蒙古美术馆举办个人书画展。出版有《文科速写》1—3集和《文科画集》。其简历录入《中国当代美术家大辞典》等典籍。现为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内蒙古美协理事,内蒙古美协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人民日报社神州书画院特邀书画师  [以上内容由"天使的微笑"分享。]

薛刚山风景区

  薛刚山风景区,薛刚山据传是唐朝大将薛刚出关征西时在丰镇驻扎屯兵之地。至今还流传着薛刚一箭定阴山,饮马河畔收番邦的传说。现在的薛刚山上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眺望亭等建筑。闲暇时节,登山远眺,远山绵延,俯首近观,一水带城,春夏秋冬,四时不同,别有一番风景。  薛刚山,原名元石山,位于乌兰察布丰镇市城东一里处。其山宛如圆石,四周平坦如砥,孤峰突起,如磐石悬于空中,被誉为平野独秀。山顶像刀削一样平整宽阔,正中有一古寨遗址,正屋、廊房、马厩依稀可辨。山巅四周用巨石垒砌,很像古代的防御工事,险要陡峭,历来为军事重地。  据《丰镇县志》载,五代周德威曾屯兵于此,传说唐朝薛刚曾避难于此.但均无史料为证。古代往西北出塞的一些迁客骚人,来此见薛刚山雄伟壮观,争相作诗赋词,吟咏不绝。清人王士祯有诗:“峰头古寨旧遗痕.唐将名声今尚存”。其实,薛刚反唐的故事仅是民间传说,薛刚山因此而得名,当地人反而不知道元石山的真名了。  薛刚山秀丽奇特,登巅俯瞰,左侧飞来峰上是“金龙大王庙”,远远望去风翼双阙,碧树银召;近看庙宇雕粱画栋,流金溢彩。近年来在庙前植树造林,绿树掩映,使大王庙古刹愈增风采。  金龙大王庙脚下,有一股涓涓清泉,旧名日:“灵泉”,被誉为丰川第一泉。泉口处深不见底,水流清冽,旧时每逢大旱,附近农民便来祈雨。据说:“将瓶投人水中,有神物倾瓶,瓶亦水满,则必有雨下,每求必灵”。所以,在辽代,于飞来峰下建此“金龙大王庙”。  薛刚山下。田畴交错,翠绿如茵,新城河水,在重岩复蚰之中幽然而出,蜿蜒曲折若玉带飘摇,实为古镇胜景。  薛刚山的后面,是隔河相望的二龙山,二龙山形似游龙.绵亘数里,重峦叠嶂,与薛刚山形成迭宕之势,更见其雄伟壮观。  薛刚山前,新城河对面是山寺,依北山之麓,九十九阶的盘山石径,古庙宇盘踞其间。相传这里曾有“山寺朝霞”的美景,“每当月落天晓,霞光满天,楼阁树石俱成赤色”。  而今,薛刚山上修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四周的山石之间植树栽花.葱茏苍翠。山脚下是苹果园和葡萄园。每当夏秋之际,金鸡破晓,纪念碑披霞掠金,十分壮观。  薛刚山古寨遗址在1937年被国民党驻军私挖破坏,当时出土了唐代贵妇棺椁和大量随葬品,校场前薛刚留下的脚印岩、马蹄岩、旗杆岩、试鞭岩等仍在......

红山国家森林公园

红山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红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区位于内蒙古高原南端,乌兰察布丰镇市境内,距丰镇市区68公里,是乌兰察布市海拔最高点。  红山国家森林公园位置优越,这里天然次生林茂密,植被类型丰富多样,到处有奇峰绝壁,自然风景优美,生态环境良好,民族文化浓郁,这些都构成了红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特征性。  该森林公园植被多,有80多种药材、多种食用菌和食用类植物。药材主要有黄芪、党参、柴胡、菊花、芍药、大黄等,食用植物和食用菌主要有蘑菇、木耳、蕨菜、金针、香葱等,均为野生保健食品。  红山国家森林公园具有野生动物生存的良好环境和条件,野生动物众多。有野鹰、野雕等鸟类100余种,野兔、野鸡、半翅、石鸡等野生动物30余种......

乌盟九龙湾

   九龙湾位于卓资县西北部,在旗下营镇和红如乡境内,南距京包铁路仅6公里,西距呼和浩特30公里,东距集宁市110公里。九龙湾蜿蜒曲折,因其自然形态宛如九条龙横卧在大青山间而得名。 九龙湾全长15公里,宽约7公里,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属大青山分支。九龙湾旅游区以其山、溪、瀑、泉而著称。这里山崖陡峭,郁郁葱葱的桦树林将大山装点得分外妖娆。刚劲挺拔的松柏体现了大山的精神,清澈透明的泉水遍布山林,四季长流,汇成小河穿山而泻。良好的生态环境,使九龙湾水草丰茂,牛羊成群。同时也成为山禽野兽的栖息地,狐狸、狍子、獾子、青羊、羚羊、猞猁、鹿等名贵动物经常也没在山间。满山遍野的山杏、山桃、黄花、蕨菜、油苹苹、面果果、林檎檎、酸麻子、山黑枣等野菜野果,可使旅游者大饱品福尽情享受。 九龙湾旅游区名胜景点多达20多处,其中最有名的是龙泉潭,最奇特的是榆树石,最陡峭的山是青羊圈山,最神秘的洞为密汁洞,最古老的庙为召庙。九龙湾以层层叠叠的森林为背景,以悬崖灭壁为屏障,以奇花、异草、泉水、瀑布、山溪为点缀,构成一幅半观的“塞外桂林”景色。其中,大青山五梁之一的神水梁上,有一神水暖泉座落在桦林与松林间每年家历五月十三牧民们都要来此取水、祭敖包。    内蒙古乌兰察布

隆盛庄清真寺

隆盛庄清真寺为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隆盛庄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始建礼拜寺,成为内蒙古境内回民居住和建清真寺最早的乡镇。清乾隆末年,归绥富商路径丰镇隆盛庄出资购下现清真寺院落,建造8间殿宇,形成基本规模。道光十年(1830年)陕西华隆马阿訇被请来住寺。隆盛庄清真寺初有大殿3间,后因居民繁衍发展、来往商客川流不息,原大殿显得狭窄,沐浴室尤其拥挤,遂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由群众捐资加盖大殿13间,教长室、满拉宿舍、沐浴室、库房等一应俱全,形成里外三进院落,大门、二门、围墙、照壁、南北配房齐全的完美建筑群落。1926年又扩建大殿5间、抱厦5间,建筑总面积达2700平方米,大殿建筑面积820平方米。建筑形式为传统的中国宫殿式风格,布局对称合理、玲珑精巧,全寺雕梁画栋、巍然壮观。该寺被列为内蒙古重点保护的清真寺之一,内存阿文楹联1对、匾额2块、汉文康熙圣谕1块、咸丰十一年丰镇府台赠“道通乾坤”匾1块、光绪十一年“遵大清高”匾1块、1926年回族知名人士马福祥书“其尊无对”及“开天古教”匾2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先后拨款对该寺进行维修,并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隆盛庄古镇

  隆盛庄镇坐落在黄旗海南岸,这里曾经是庙子沟新石器人类聚落生活过的地区,它孕育了远古文明。明洪武二十九年(公园1396年),不断有晋人来耕种屯粮,乾隆十二年(公园1747年),被招垦种的农民来此定居,到乾隆三十二年已有大量移民垦荒在此设庄为建置之始,到了清嘉庆年间,隆盛庄各地工商农户聚集于此,各谋生业,已形成集镇规模,当时人们寓意兴隆昌盛,故取名“隆盛庄”。  隆盛庄从清道光至光绪年间已发展到鼎盛时期。内地因土地集中和人多地少等矛盾而造成无法生存的过剩人口,优其在晋西北一带由于自然环境恶劣,人民生活贫困,为了谋生而背井离乡,寻找新的耕地,沦为流民。在这种状况下,地广人稀的塞外蒙古便成为人们奔赴的地方。蒙古王公贵族掌握有大量土地,他们为利益所驱动,便大量招纳汉人,为其垦种。而清廷为了缓和内地人多地少的矛盾,最后不得不默认蒙地私垦现象,这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走西口”。由于内地汉人续迁,隆盛庄人口也开始大量增多,内地人来此从事农业、手工业和建筑行业,随之各种工商行社相继而生,钱庄、当铺、粮店、马车店、毛毯社、鲁班社、老君社,蒙商开的专做蒙古地区生意的也叫拉骆驼走草地等行社。因此这里成为了牲畜、皮毛、粮食的集散地,是乌兰察布市地区最早的集镇之一。  隆盛庄辖地面积440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29188人,有汉、蒙、回、满12种民族。镇区域内共有六条大街,42条小巷,镇内现在还保存有古店铺、古门阁、古寺庙,其中清真寺建于清道光十年(公元1831年),已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保存较完整的院落有芦家大院、段家大院等,主骨保持完好,规模面积为7206平方米,至今还保留有石雕、石门蹲、石栓马桩,院内古建筑青砖筒瓦,砖雕、木雕古朴雅趣既展现着当时商人们的经济实力,又内蕴着传统的礼教与民俗风情。隆盛庄的传统文化丰富,“正月十五元宵日”、“三官社”、“民间社火”活动,二月二舞龙灯、耍旱船、四美庄“四脚龙舞”民间舞蹈,四月八(奶奶庙会),六月二十四传统古庙会,其中传统古庙会从清代延续至今,已经有200多年历史,已于2007年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烽火台、摩崖石刻、回民义坟、缸房、芦家大院、丁四东西大店、东四合壁东洋大门楼、汉代墓葬九处古建筑、古遗址等九处古建筑已列为我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2月隆盛庄村入选中国首批传统村落。

金龙大王庙

金龙大王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金龙大王庙位于丰镇市新城湾乡境内,西距城区约1公里。现存楼亭殿宇房舍17间,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为道教庙观。整个大王庙建筑于小石元山(飞来峰)峰下。背山面水,居高耸立,视野开阔。据《丰镇县志》载,该庙初建于辽天庆5年(1119年),位于今庙后侧,有小祠,祭祀金龙大王。清嘉庆19年(1814年)移建现址重修,建大殿3楹、寝官3楹。以后多年陆续重修增建有望海楼、牌坊、疆房、厨房、保婴圣母祠、增福财神祠等。现在障正殿、云门、庙门、泥塑壁画乡砷刻被毁外,其它建筑基本保存完整。现在障正殿、云门、庙门、泥塑壁画乡砷刻被毁外,其它建筑基本保存完整。l990年、1994年由文物部门两次进行维修保护。

蛤蟆沟生态采摘园

  丰镇市-沟生态采摘园位于丰镇市黑疙瘩洼乡距丰镇市区约10公里处。丰镇市-沟生态采摘园有着神奇的传说和历史文化,周边大面积茂密旺盛的丛林和生态果园、果类品种可达二十几种,再加上无公害绿色食品,是市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因果园有一长方形水泥石头,形似-,因此得名“-沟”。果园深处有泉水流出,被当地人用作灌溉植物之用。我们利用这独特的资源结合起来形成一条自助采摘、观赏、品尝、旅游休闲度假的特色之路。

灵岩寺

灵岩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灵岩寺在丰镇市东北隅北山(原称留云山)的东侧悬崖下,庙宇座西面东依山势建筑,山前濒临饮马河(古称如浑水)并有208国道从庙前通过。灵岩寺原名牛王庙,是丰镇名胜“山寺朝霞”所在处。光绪三年(1877年)建,牛王庙原正殿、乐楼、庙门、僧舍、碑刻和雕栏都在20世纪60年代末被拆毁,现在遗留部分有靠山建筑的禅房2间,形壁和2座木构牌坊保存较为完整。

浑源窑红石崖

  丰镇市地处晋冀内蒙古三省区的结合部位,素有内蒙古自治区“南大门”之称,是自治区对外开放、发展外向性经济的窗口和前沿,也是内地经济向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转移的过渡地带。源窑乡位于丰镇市区东50公里处,全乡辖地面积608平方公里,东、北与兴和县接壤,南与山西省阳高县相连,西与丰镇市黑土台镇为邻。

隆盛庄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隆盛庄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