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内蒙古 >>乌兰察布 >> 察哈尔右翼后旗 >> 贲红镇

贲红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阿贵庙

阿贵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阿贵庙,是一个值得去的地方。阿贵,蒙语的意思是洞穴。  这里有一百零八级台阶,呈现接近九十度角的陡峭坡度,高路入云端,凌空蹈虚。站在其处,让人有奇幻之感,此感有温怀之意,有仰望之情,是美,是向上,是向善,有云水禅心之境。  阿贵庙,位于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白音察干镇东南10公里处,又名善福寺,是一座黄教喇嘛庙,始建于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在之后300多年时间的沉积与空间经纬的勾连中,经过人们旷日持久地陆续修建,形成了如今气势宏伟的建筑群落。  阿贵庙,是善福寺的俗称,坐落于阿贵山上。地处高山之巅,尽有些高高在上、舍我其谁甚至高处不胜寒的况味。据当地人介绍,寺院整体群落坐北朝南,依山傍水,鳞次栉比。山上山下错落有致,远远望去,十分壮观。  每当夏季,山下小溪顺沟由西而东涓涓流淌。植被繁茂,绿草如茵,山泉清洌。小鸟鸣唱,鸿雁翱翔,景色宜人,一幅天然图画。登山远眺,山岭相连,沟壑纵横,身临其境,心旷神怡。  阿贵庙修建在阿贵山上,确是有一段传说的。  一位德高望重的喇嘛,从西藏而来,周游各地行至察右后旗的察哈尔草原。游历中,喇嘛见此处草原空旷,莺飞草长,有白云一样的羊群,哈达一样吉祥的白云,不正是修建寺庙的佳处吗?  一次,喇嘛正闭目养神打座念经,突然,从天上飞来一只翠羽乌鸦,盘旋头顶,顺时把他的头冠叼走了。他睁开眼一看,说:“怎么你要戴我的帽子?”乌鸦飞了一百米之后,落下来把帽子放在那里不动了,他只好追去拿回自己的帽子。当喇嘛走到帽子前,乌鸦叼着帽子又飞到一百米处停下来,就这样,一百米、一百米地引着喇嘛来到了阿贵山。把帽子扔在山上,乌鸦便远走高飞了。  喇嘛把头冠捡起来戴上,环视周围,惊叹道,此乃“藏龙卧虎,龙须宝地!”喇嘛喜出望外,动员民众,开工撬石,从此,有了庙宇的雏形。  在筹建寺庙之初,还有一传说奇事,至今仍被当地人诉说着。这个故事和阿贵山上的一处阿贵洞又有联系。  传说,一天偏午,喇嘛心无旁骛,端坐在山顶的石洞里打座诵经。他每天念经不为其他,就是祈祷如何筹资能把庙建起来。那天诵经之后,他看到20多人的马队迎面而来。其中,有位王爷好似纸人摇摇晃晃,狂风吹拂树梢一般,向着阿贵山的方向连人带马摇摆过来。喇嘛定睛一看,原来,身边不远处有条幽深的石洞,一条巨大的白蟒隐身在洞口张开血喷大口正在吸这位王爷。王爷身不由己轻飘飘地径直往白蟒的嘴里飘过去。喇嘛一看不好,情急之下,急忙念经制止住了白蟒的行径。白蟒没有吃到王爷,王爷却因受惊昏迷了过去。喇嘛施以援手,诵经、送药,把王爷救了过来。  喇嘛想建庙为草原带来吉祥,为牧民带来安全的想法被王爷知道后,王爷便为其施舍,建起了阿贵庙。庙建起之后,白蟒还在。白蟒的存在总会威胁牧民的生活。他念了咒语,把白蟒的洞穴封了,禁止它出洞危害草原。之后,每天背对封了的洞穴念经,念着念着白蟒就出不来了。喇嘛在这个洞里又建了一座小庙。  据说,自庙建成之后,这里便香火日盛。如今,这里也是人们回首过往,一览草原胜迹的一处重要旅行地。  阿贵庙的一部分建筑在文革时期被破坏,近年来开始进行恢复修建工作。不久的将来,一座完整的百年古庙将会再现在人们的面前。  每年农历五月十五,这里都要举行祭敖包活动,同时举行那达慕大会。农历六月十五日举办庙节,也叫庙会。庙会时佛事活动非常隆重,远近牧民群众扶老携幼,驱车乘马踊跃而来,热闹非凡。从农历六月十六日开始诵读《雅日乃经》,直至八月初二诵经结束。从五月十五日到八月初三,各种佛事活动频繁......  信息来源: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  信息来源: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

乌兰察布岩画

  乌兰察布岩画分布于乌兰察布盟各地。东从四子王旗起,西至乌拉特中旗西部,以达尔罕茂明安联名旗查干教包苏木推-庙,都崇敖包苏木沙很,德里哈达,满都拉苏木南吉板登,新宝力格苏木禅番乎热,乌特拦中旗,东北部若格其格山一节分布最为集中。  草原岩画是先民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生息繁衍、生产活动、思维信仰、图腾文字的真实写照,也是人类社会进步、自然环境变迁的历史佐证。据史学家考证,乌兰察布市境内的草原岩画,最早创作于一万年以前,最近的也有数百年的历史。  草原岩画主要分布在四子王旗卫井苏木西北约50公里处查干哈夏图的一个台地西侧的斜坡上,坡面倾斜度为40。左右,从有岩画的岩石顺斜坡而下,三四十米处是一条南北向的季节河。在这面积约1×1公里的斜坡上,高度不同的岩石盘散落其间。岩石的色泽为灰白色,石质虽然略粗,但石面却较为平滑,好象大自然专门为古代艺术家们准备了一块又一块的天然画布,供其展示艺术才华。岩画内容全部是奇蹄类动物的蹄印。另外,在察右后旗三井泉乡三井泉村的丘陵上也发现许多岩画。内容有北山羊、奔羊、符号等。  这些岩画的发现,再现了远古草原游牧文化的丰富与神秘,值得去探寻观瞻。  从乌兰察布岩画的构图风格,题材内容,制作方法和大自然侵蚀程度,可以分为五个时期。  最早是远古时代原始氏族部落的作品,这是岩画的鼎盛时期,大约始于公元前两千年。那时这里尚是一派森林草原的景色,生活在这里的以狩猎为主的氏族,开始雕刻山岩。图像大都是野生动物,人面形,具有荒野风味的粗犷舞蹈,以及单辕的两轮车等,画面最大特点是象形性强,虽繁简相参,形态各异,但都是写实之作。  第二时期,属于北狄、匈奴人的作品,时代约在战国至两汉。动物形象大都是各种家禽。其中凿刻在百灵庙东北草原上的一副图画非常有趣:两个马形,一个嘴成鸟喙,有一系尾的舞者,还有动物蹄印和山羊形等。形态生动逼真,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娴熟的雕刻技巧。  第三时期是北朝鲜卑人、突厥人的作品。以多种动物图案为主要特征,有骑者、三花马、骆驼以及一些非常规范化、反复出现的类似突厥字母的符号。  第四时期是元代大同城和德宇路(内蒙古达茂旗一带)汉族游人的作品,有神像、官人像以及虎形。这时的岩画已进入尾声阶段,作品了草荒率,手法粗劣,已失去了远古岩画那种质朴、传神、夸张的艺术特色。  再有一些便是近代蒙古-划刻的蒙、藏文的六字真言,可称作第五时期的作品。历代的猎人、游牧人凿刻在乌兰察布草原石崖上千姿百态的岩画,不仅准确地记录了早至四千多年前,直至近代各族游牧人的生活情景,而且从中可以约略地看到草原各族所经历的变迁,它是一部反映内蒙古草原各族文明历程的画卷。  岩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野兽、飞禽、家畜、狩猎、放牧、人脚印、轱两、舞蹈、动物蹄印、十二生肖、牙形、畜圈、符号、人面像、云、太阳、0等等。其中尤以家畜和放牧为最多,反映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情况。据研究所得,这些岩画是先民在漫长的年代里陆续制作,其中属于新石器时代制作的画面,有车辆、放牧、骑者、动物,北朝时期的岩画,多为图案化,程式化和抽象化的图形,以及酷似古突厥文字母的符号。此外,还有长矛、二齿杈、动物图案等。隋唐、元年清代作品有神像、文官立像和虎等。壁画内容反映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以及他们的思想意识,是极为原始质朴的绘画艺术品。  岩画以青铜时代游牧人作品为主,作画的民族有原始民族部落,其后则有匈奴,突厥蒙古人和汉族等,其中,尤以突厥岩画最有特色。究竟为什么先辈把绘画艺术画在岩石上,而且历经风吹日晒,仍保持完好,至今仍是谜,而且岩画大多分布在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的地方。游人来此游览,可为大漠草原,而心生豪迈之情,又可通过岩画一览游牧民族的社会生活全貌,其中韵味只有身临此景,方可有所感觉。

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

  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有天然火山博物馆之美誉。察哈尔火山共有20余座,位于察右后旗乌兰哈达苏木境内。数万年前,这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火山喷发;沸腾的熔浆,像河流一样奔涌;数千年前,远古先民在这里生息繁衍,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化;数百年前,蒙古民族游牧文明的精髓,在这里得以保存;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史诗,在这片草原上流传;这就是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一座草原深处的天然火山“博物馆”。  地址: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乌兰哈达苏木  电话:18804749979

和布克赛尔喇嘛庙

和布克赛尔喇嘛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和布克赛尔-庙  蒙古人大多信奉-教,这是佛教的一个流派,以西藏为中心,信众广及藏、蒙、满等族。“-”藏语音译,其意为“上师”。原是对有地位、有学问、有较高修养而能率众修行的高僧的尊称。  藏语是至胜无上的意思,在蒙古人的心目中,-庙是最尊贵的地方。-庙宇寺搭甚多,建筑形制和内部装饰,都深受汉、藏工艺风格的影响。  清早,来到-庙,早起的-已经开始颂经,院子里的木头上,半卧着一位年纪特别长的老-,仿佛超然世外。进入大殿,一名肃穆虔诚的-正在作法事,嗡嘤的颂经声。-庙在蒙古的工匠、画师、雕刻家、手工艺人的努力下存留至今。殿内保存着许多精美的唐卡宗教绘画、装饰品、刺绣品以及大量的法器。这里供奉的是班禅额尔德尼,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有数张班禅额尔德尼不同时期的照片,班禅-曾经驾临和丰,当地不少人曾经见过班禅-。如今和丰的-夏力哇(音译),据说在自治区任政协常委,前几年为了一起刑事案件,-还回到和丰。和布克赛尔喇嘛庙

蓝天蒙古大营旅游区

  蓝天蒙古大营旅游区位于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境内,占地面积近两万亩,其中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208国道从景区西侧经过,距旗政府所在地白音察干镇11公里,距集宁60公里。  蓝天蒙古大营旅游区所在地区为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较长而气温偏低。据资料显示,夏暑时节,这里平均气温比北京低7℃,比大同、呼和浩特低3——4℃,气候凉爽怡人,适合避暑。这里地形开阔、地势平坦、水草肥美,绿色草原中以白色蒙古包点缀,充分展示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景象。  蓝天蒙古大营建有生活区、别墅区、活动区、雕塑区和蒙古大营区等几个旅游功能区,有可容纳1500余人的广场一处,可接待400人就餐的蒙古式餐厅一座,有传统式蒙古包40顶,现代蒙古包15顶,别墅三座,可同时接待500余人住宿。开展有骑马、射箭、摔跤、游泳、攀岩、民俗风情、民族歌舞、篝火晚会......  信息来源: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  信息来源: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

克里孟城址

克里孟城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克里孟城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韩勿拉苏木克里孟村。占城平面呈梯形,南北东西墙分别长1508米,1520米,328米,700米。城中有南北向隔墙,四隅有角楼基址。夯筑土墙残高约2米,基宽约8米。城外围有壕堑。东城内西侧有方形院落房址。文化层厚约2米。地表散布砖瓦建筑构件,遗址内采集到灰陶盘口壶、折沿尖唇盆、侈口罐、喇叭口壶残片。  2006年5月,克里孟城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察汗不浪古城

察汗不浪古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察汗不浪古城,古城规模较大,四面城墙都保存很好,平面呈长方形,方向为1550,南北长666米,东西宽636米,墙体基宽约20米,顶宽约6米,高约3米。东、南、西三面各有一座城门,无瓮城。2006年9月6日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是内蒙古自治区级(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  信息来源: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

察哈尔千年古榆

  千年古榆位于察右后旗乌兰哈达苏木境内察哈尔火山群畔,树高约12米,树近600平方米,直径约2米,需5个人手拉手才能围住,堪称榆树之王。经专家考证,树龄在1200年左右,在蒙古高原上极其罕见。当地牧民把它祭奉为尚喜神树,每年夏季进行一次隆重的祭祀活动。  信息来源: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  信息来源: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

天鹅湖草原湿地候鸟观光生态旅游区

  天鹅湖草原湿地候鸟观光生态旅游区是察哈尔火山群喷发的火山熔岩流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火山堰塞湖,由于每年春秋季节成百上千的天鹅在这里逗留而得名,特定的环境和特殊的小气候造就了天鹅湖周边的草原湿地景观。  信息来源: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  信息来源: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

石门口水库

  石门口水库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旅游、渔业养殖等多种经营、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位于察右后旗境内碱河上,距旗政府所在地白音察干镇15公里。总库容1469万m3,水库水面3000多亩,平均深度为11米。  信息来源: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  信息来源: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

乌盟阴山古刹

   在呼和浩特北一百公里,是辽阔的蒙古草原上众多-庙宇中的一座。四周有茫茫无际的草原大地,殿宇雄伟的姿态映衬在蓝天和绿草之间,就像绣在绿色缎面上的精美图案。 阴山古刹规模并不很大,只有三数殿宇,但建筑精巧玲珑,金碧辉煌。大殿建于方整的台基上,楼高两层,飞檐微翘;红柱回廊,柱头雕饰彩绘精美。殿门两旁有壁画图案,殿内的壁画更琳琅满目,墙壁、楝梁、布幔,都有绚丽的彩绘,色泽鲜明,经久不变。题材除佛教故事人物以外,还有鸟兽花卉,生动多姿。    内蒙古乌兰察布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贲红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贲红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