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万继生 (1942~2012)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万继生,1942年3月12日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前旗树林子村。197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9月,考入通辽民族师范学院俄语系学习;1964年8月因工作需要,从通辽师范学院肄业后在哲里木盟报社参加工作,担任记者。1969年12月至1972年10月,在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前旗新安公社工作,担任秘书。期间,197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10月至1978年2月,在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前旗旗委办公室任秘书、副主任。1978年2月至6月,任巴彦淖尔盟报社汉编部副主任。1978年6月至1981年3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秘书处工作,1981年3月至1983年6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策研究室先后任副处级研究员、办公室副主任和主任。1983年6月至1988年12月,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务副秘书长。1988年12月至1993年5月,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务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1993年5月至1994年12月,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员会书记。1994年12月至2001年12月,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法委员会书记(副省级)。期间,1995年5月,兼任自治区公安厅党委书记,1995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授予副总警监警衔;1997年10月,兼任武警内蒙古总队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2002年1月,任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2009年7月退休。是全国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八届、九届、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五次、六次、八次党代会代表。2012年1月19日在呼和浩特逝世,享年70岁。 [以上内容由"蓝柯1023"分享。] |
巴彦淖尔维信国际高尔夫度假村 | 巴彦淖尔维信国际高尔夫度假村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维信国际高尔夫度假村是内蒙古第一家大型综合旅游度假村,及内蒙古首家高尔夫球场。度假村地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巴音花镇。度假村占地 3500 余亩,以阴山群峰为屏障,以河套平原为衬托,整体设计气势磅礴,波澜起伏。内蒙古维信国际高尔夫度假村拥有18洞国际标准高尔夫球场、高尔夫练习场. 高尔夫球场是由国内外顶级高尔夫设计大师联袂打造,属国际标准18洞72杆锦标赛级旅游观光球场。占地面积1489亩,球道全长7128码。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和植物,借鉴苏格兰林克斯风格,设有大面积的原始沙地和茂密的荒草,高品质的本特草球道碧绿如洗,苏格兰式直壁沙坑尽显不凡,整个球场自然、古朴、宁静、耐人寻味。独具匠心的战略性设计,使每条球道都有不同的击球路线,适合不同水平的球手,趣味性与挑战性共存,是目前国内唯一的沙地林克斯球场,被誉为中国的圣安德鲁斯皇家高尔夫球场。内蒙古维信国际高尔夫度假村内有13000平方米豪华会馆、66栋高雅别墅、500亩园林景观花园、室内外游泳池、温泉洗浴中心、骑马(骆驼)、垂钓、网球、桌球、沙弧球、保龄球、健身房、赛马场、儿童游乐场、游戏室、会议室、中西日餐厅等。 内蒙古巴彦淖尔 巴音花镇 巴音花镇(中国地图为“白彦花”)是乌拉特前旗4个牧区苏木镇之一。东距国家重工业城市包头市50公里,南与鄂尔多斯市隔黄河相望,北依乌拉山,有“巴彦淖尔东大门”之称。110国首、包兰铁路和丹(东)——拉(萨)高速公路横贯镇域全境,电力充足,通讯便捷。全镇总面积376平方公里,辖7个嘎查,3个村民居委会,总人口10000多人,其中非农牧业人口9000人。 …… 详细++ |
河套农庄 | 河套农庄 “河套农庄”位于巴市乌拉特前旗先锋镇分水村柴毛圪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八达,距包头市60公里,从高速公路走50分钟即可到达。离维信高尔球场仅7公里。在巴音花镇道0汇处南下,沿乡村公路行驶约4公里便到,环境优美。 农庄是由乌拉特前旗创大农牧业生态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于2006年开始筹建,一期工程总投资500万元,已初具规模,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可划分为五个功能区。 住宿区:划分一级庭院、二级庭院和宾馆。一级庭院建筑面积540平方米,建筑采用欧式设计,风格独特,体现中西合璧思想;二级农家院建筑面积280平方米,质朴、整洁,突显农家小院风情,可接待高、中、低档不同要求的宾客;宾馆占地面积约900平方米,标准间10个,豪华套间1个,普通间10个,预计10月份竣工。备有大型的停车场1600平方米。 餐饮区:建筑面积300平方米,雅间6个,可供360人同时就餐。 养殖区:现在养殖奶牛160多头,已成规模效应;现养殖绵羊80只,乌鸡、笨鸡80只,鸽子60只,可供宾客观赏和食用。 农业观光区:设有各种蔬菜、瓜果温室大棚三座,可供大型会展活动;生产区种植玉米、枸杞、葵花等农作物,种植各种花卉,游客可以在方圆范围内尽情地采摘、喂牛、养鸡、种菜,体会干农家活的乐趣。 娱乐区:配有KTV包房,小型会议室,棋盘室,标准网球场。向北走去设有池塘一座约4500平方米,注入黄河水,已养鲤鱼、鲢鱼、草鱼等品种,也可垂钓,划船等。 |
乌梁素海 | 乌梁素海 乌梁素海,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角地带的边缘,距乌前旗政府所在地西山嘴镇13公里,距110国道22公里,距西王公路4公里,距哈磴高速公路西山嘴出口15公里。是全国八大淡水湖之一,总面积300平方公里,素有“塞外明珠”之美誉。它是全球范围内干旱草原及荒漠地区极为少见的大型多功能湖泊,也是地球同一纬度最大的湿地。已被国家林业部门列为湿地水禽自然保护示范工程项目和自治区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同时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乌梁素海是鸟的世界、鱼的乐园,有近200种鸟类和20多种鱼类繁衍生息,其中国家一、二类保护鸟类12种,中日候鸟协议保护鸟类48种。乌梁素海湖面碧波荡漾,苇丛如诗如画,百鸟啼鸣婉转,令人赏心悦目。乌梁素海旅游区与乌拉山北麓的乌拉特草原融为一体,是集湖泊、草原和乌拉山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可谓青山、绿草、碧波相映成辉、野趣天成。 游人至此,可领略北国的湖光山色,探索珍禽候鸟的活动奥秘,体验乌拉特草原风情,观赏小天池奇观,由海、原、山构造的这一绝妙的自然风景区令旅游者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乌梁素海婀娜多姿的自然、生态及人文景观,正在成为各地游客的旅游热点和内蒙古西部独具北国水乡特色的旅游胜地。 乌梁素海,蒙古语意为杨树林。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前旗,是黄河改道形成的河迹湖,也是全球荒漠半荒漠地区极为少见的大型草原湖泊。它是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总面积300平方公里,素有“塞外明珠”之美誉。它是全球范围内干旱草原及荒漠地区极为少见的大型多功能湖泊,也是地球同一纬度最大的湿地。2002年被国际湿地公约组织正式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乌梁素海”蒙古语意为“红柳海”,过去这里曾生长茂密的红柳林,现在是内蒙古重要的芦苇产地。 乌梁素海其形成与黄河主流改道有关,最早的黄河沿狼山南侧的乌加河作主流东流,后因地壳隆起,黄河受阻急转南流,冲出一个较大的洼地,这就是乌梁素海的前身,以后,由于风沙东侵和狼山南侧的洪积扇不断扩展,致使河床抬高,乌加河被泥沙阻断,河水溢流到洼地形成了乌梁素海,而黄河主流-改由南侧东流。现代乌梁素海主要靠乌加河和长济渠、民复渠等灌溉的尾水补给。水深0.5~1.5米,最大水深约4米,蓄水量2.5~3亿立方米。水的矿化度呈上升趋势,70年代初为4克/升。70年代后期,矿化度上升到6克/升。湖中饵料充足,鱼类资源丰富,除盛产鲤鱼外,还有鲫、草、鲢等20多个鱼种。芦苇、蒲草资源亦很丰富。 乌梁素海,古时是黄河的一部分。黄河改道后形成了河迹湖,现在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湖中芦苇好大一片,偌大的湖面上,你几乎只见芦苇不见湖水,随处一站,都可以听见芦苇叶子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沙沙”的巨响,仿佛惊涛骇浪声。空气中弥漫着沁人肺腑的清新,有芦苇的香味,也带有湖水的凉意。 乌梁素海是鸟的世界、鱼的乐园,有近200种鸟类和20多种鱼类繁衍生息,其中国家一、二类保护鸟类12种,中日候鸟协议保护鸟类48种。乌梁素海湖面碧波荡漾,苇丛如诗如画,百鸟啼鸣婉转,令人赏心悦目。乌梁素海旅游区与乌拉山北麓的乌拉特草原融为一体,是集湖泊、草原和乌拉山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可谓青山、绿草、碧波相映成辉、野趣天成。游人至此,可领略北国的湖光山色,探索珍禽候鸟的活动奥秘,体验乌拉特草原风情,观赏小天池奇观,由海、原、山构造的这一绝妙的自然风景区令旅游者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乌梁素海婀娜多姿的自然、生态及人文景观,正在成为各地游客的旅游热点和内蒙古西部独具北国水乡特色的旅游胜地。 乌梁素海面积293平方公里,是内蒙古较大的湖泊,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塞外明珠”。位于乌拉特前旗境内的后套平原东端,阿力奔草原的西端,距旗政府驻地西山咀镇23公里,有黑色公路。 乌梁素海蒙古语意为杨树湖。此地原是生长杨树的低洼地,并有一段古北河遗留下来的河迹湖,面积不过20公顷,后因山洪和河套灌区退水汇集于此,而形成了今日的乌梁素海。 乌梁素海南北长50公里,东西宽20公里,湖面上生长着茂盛的芦苇和蒲草,在浩瀚的湖水中生息着鲫、草、鲢、赤眼等20多种鱼类。这里尤其以盛产黄河大鲤鱼而蜚声内蒙古。每到春、夏、秋三季,锦鳞跳跃,鸟语花香,有130多种珍禽异鸟在这里安家落户,生息繁衍,其中有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疣鼻天鹅、大天鹅、斑嘴鹈鹕和琵琶鹭等。 乌梁素海湖面银光朗映,水天一色,万顷空明,波光浩渺。每到春夏之际,绿荫绰绰,湖水和蒲草相得益彰,蓝天与碧波交相辉映,使乌梁素海平中溢情,平中见美。阿力奔草原南端的乌拉山奇峰矗立,怪石嶙峋,置身山顶向西北眺望,湖、原、山三大景观尽收眼底。美丽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慕名而来,观赏游玩,怡情冶性。 这里已建起旅游大楼、湖岛欧式木屋、草地蒙古包群等旅游设施,并配备了摩托艇和客轮,每年游人络绎不绝。 乌梁素海形似一瓣桔,被芦苇和香蒲分割成大小不一的几个水域;南北长35—40km,东西宽5—10km,面积约293km2,湖面高程1018.5m,最大水深约4m,大片水域水深在0.5—1.5m之间;近年来由于大量营养物质入湖、致使乌梁素海水上植物不断扩大面积,水下形成片草原,已明显地变为革型湖,使这个很年轻的湖泊己呈老化趋势;湖底上部为沉积的淤泥厚度02—0.5m,岩性淤泥质砂壤土,黑灰色有臭味,颗粒组成以粉细粒为主,下部为浅黄色原土质,主要补给水源是灌溉退水、雨水、山洪和地下水补给。 乌梁素海形成与黄河主流改道有关,最早的黄河沿狼山南侧的乌加河作主流东流,后因地壳隆起,黄河受阻急转南流,冲出一个较大的洼地,这就是乌梁素海的前身,以后,由于风沙东侵和狼山南侧的洪积扇不断扩展,致使河床抬高,乌加河被泥沙阻断,河水溢流到洼地形成了乌梁素海,而黄河主流-改由南侧东流。现代乌梁素海主要靠乌加河和长济渠、民复渠等灌溉的尾水补给。水的矿化度呈上升趋势,70年代初为4克/升。70年代后期,矿化度上升到6克/升。湖中饵料充足,鱼类资源丰富,除盛产鲤鱼外,还有鲫、草、鲢等20多个鱼种。芦苇、蒲草资源亦很丰富。 乌梁素海,古时是黄河的一部分,现在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湖中芦苇好大一片,偌大的湖面上,你几乎只见芦苇不见湖水,随处一站,都可以听见芦苇叶子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沙沙”的巨响,仿佛惊涛骇浪声。空气中弥漫着沁人肺腑的清新,有芦苇的香味,也带有湖水的凉意。 |
秦汉长城 | 秦汉长城为世界文化遗产。 秦汉长城 穿越库布齐沙漠后,我们北渡黄河抵达阴山山脉南面的乌拉特前旗。在内蒙古河套地区,乌拉特以拥有辽阔的草原、众多的黄河湿地和水天一色的乌梁素海湖而闻名。 遗撼的是,由于目前我国地图上只标注明代修筑的长城,使得固阳至乌拉特前旗阴山山脉中,有数百里这么一大段基本保存完好的秦汉长城“藏在深闺人未识”,不被世人所了解,我决定带着助手前往阴山深处考察。 从乌拉特前旗往东北而行,远远就看到阴山山脉青黛色的山影。这一带属农牧交错带,除了辽阔的草原,还有大片的农田。与黄河北岸几乎所有的土地一样,一旦把草原开发成农田,都面临土地沙漠化的问题。所以在沿途的农业区,可看到宽数公里,长数十公里的流沙带。从流沙带的形状和走向上分析,沙源来自附近的乌梁素海湖畔。“望山跑死马”,把油门踩到底,穿过乌拉特农牧交错带抵达阴山脚下的大佘太镇,用了不到两个小时。 近百年来,不断有中外学者对秦汉长城及沿线的城鄣烽塞进行考察,主要的有:公元1900—1916年,英籍考古学家A.斯坦因曾三次进入甘新地区,对楼兰、敦煌等地的汉晋烽燧遗址进行考察和掠掘。公元1930年,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对居延汉代烽燧遗址作过调查发掘。公元1942年,中央研究院西北史地考察团,曾对汉代玉门关、阳关及其以东的长城、鄣塞、烽燧进行考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秦汉长城沿线的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河北、辽宁等省区的考古工作者,又对这条长城进行过多次的勘查发掘。勘查证实,秦汉长城是在战国秦赵燕三国长城旧址上发展起来的。它西起玉门关,东至辽东以远,直线距离6000公里以上。全线大体上可以分为东中西三段。 秦汉长城的东段几乎全部沿用燕长城。大约自内蒙古的化德县与商都县之间起,沿北纬42°往东,经河北省康保县南,内蒙古太仆寺旗、多伦县南、河北省丰宁县北、围场县北,向东沿金英河北岸横贯赤峰市,抵达奈曼旗土城子,藉牤牛河为天然屏堑,向北推移20公里,在牤牛河东岸的牤石头沟又继续向东伸展,至库伦旗南部,进入辽宁阜新县东北。根据《史记?朝鲜列传》“秦灭燕,属辽东外檄”的记载看,自阜新以东,秦对辽东的燕长城似未加以利用。近年在阜新、法库、宽甸、叆河发现的长城遗迹,从遗迹附近发现的城址和出土遗物来看,全属燕汉特征的遗物,未见秦文化特征的遗物。如果把这些残段连成一线,西汉长城的东端应是《朝鲜列传》所云:“复修辽东故塞,至浿水为界。” 秦汉长城的中段约自东经114°以西至102°之间。这段长城错综复杂,建置年代先后不同。大致可分为南中北三线。南线沿用秦国长城,西起自甘肃岷县,循东北走向,经临洮、渭源,宁夏固原,甘肃环县,陕西吴旗、靖边、榆林,循毛乌素沙漠东侧,越窟野河,北上内蒙古准格尔旗,直达黄河南岸的十二连城。秦灭六国以后,蒙恬修长城以此为西段,汉初仍沿用。汉武帝时,西翼防线北移到河西走廊,这条长城遂失去原有的作用。 中段中线秦汉长城,大约横贯于秦时九原、云中郡境。经勘查,遗迹由宁夏北上,穿越乌兰布和沙漠北边的鸡鹿塞,进入内蒙古以后,透迤在狼山北面岗峦之上,至石兰计山口,向东经固阳县北部,又经武川县南,沿大青山北,过集宁市,最后由兴和县北部进入河北省围场县境,与东段原燕国长城相衔接。这段长城,除了利用战国赵长城以外,有一部分应是秦蒙恬所扩建。 中段北线,即汉武帝时修筑的所谓“外城”。武帝“外城”,最早见于《史记?匈奴列传》: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汉使光禄徐自为出五原塞数百里,远者千余里,筑城鄣列亭至庐胸”,世称“光禄塞”或“光禄城”,或径称“武帝外城”。这是一条复线长城还是长城外的一些不相连续的城鄣列亭?历代史学家对此意见分歧很大。近年来,有不少考古工作者进行过实地勘查,一致肯定它是一条复线长城,而且分为南北两条,只是对个别路段的走向看法稍有出入。一种意见认为,武帝外城位于阴山以北,分南北两条,都向西北方向伸延,两条走向近似平行,间距5—50公里左右。南面的一条起自武川县境内,西越乌拉特中后联合旗、潮格旗,向西北方向延伸,进入蒙古共和国境内。北面的一条,东起达茂联合旗,西经乌拉特中后旗和潮格旗,伸入蒙古共和国境内,再转向南,与额济纳旗境内的长城相连接。另一种意见认为,这两条外城都是东起武川县西部哈拉合的中线长城处,蜿蜒西北行,经达茂联合旗、乌拉特中后联合旗、潮格旗西北进入蒙古高原。北面的一条,一直伸延到阿尔泰山中;南面的一条,折向西南,与居延塞外的长城鄣塞相连接。我们认为,像这样大面积的调查,出现个别路段走向出入是难免的。看来应有统一的组织,全面的复查,辅以现代的科学测绘记录,才能取得最后的结论。 西段长城系汉武帝经营河西走廊时修建,大约自额济纳旗的苏古诺尔湖畔起,沿额济纳河东岸至甘肃金塔县的北大河畔,西循北山山地南麓,经敦煌疏勒河畔,至玉门关为止。自玉门关往西,直到新疆罗布泊湖畔的古楼兰(鄯善),仍有不少汉代烽燧遗址,但已不见连接不断的城垣,故一般指玉门关为汉长城的西端。 秦汉长城是军事防御建筑,所经地带自然环境差别甚大,修筑方法大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平地夯土筑造,山上石块垒砌,在陡峭的崖壁处,则利用崖壁作墙身,或稍加修筑而成;在两山夹峙的山口,则采用土石混合构筑。一般他说,夯土筑造的长城,墙身大都毁坏不存,现在仅能见到墙基痕迹。墙基宽4—6米不等。“武帝外城”受自然侵蚀尤为严重,现在只能见到间断的缓缓隆起的土梁。石块垒砌的长城,石墙下宽上窄或两壁垂直都有,高宽各4—5米,保存较好。不论夯筑石砌,有不少地段都遗留有屡次修缮的痕迹。 |
沃野镇故城 | 沃野镇故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沃野镇故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西山咀镇)苏独仑乡东南5公里处,建于北魏。古城东西长1040米,南北宽680米。在其南墙东部还存有东西长约340米,南北宽约200米的外墙。城墙残高0.5~1.3米。城内到处都有砖瓦和碎陶片,曾出土有瘦莲花纹瓦当,均属北魏遗物。 故城为中、东、西三城连城,呈“凸”字形。中城长而大,向南突出,东西宽375米,南北长600米;东城东西宽334米,南北长571米;西城东西宽282米,南北长571米。城墙早已坍塌成土垄,现存垄宽40米,残高1~2米,中城向南开一门,门东、西两侧有高大土堆,残高8米,为古镇城的瞭望楼遗址。 2006年5月,沃野镇故城作为南北朝古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乌拉山生态园 | 乌拉山生态园 乌拉山生态园位于内蒙古西部乌拉特前旗白彦花镇,距包头、乌拉特前旗各50公里。背靠阴山南以京藏高速公路为界。园区坐落于京藏高速公路白彦花出口的正北,占地总面积一万亩。 经营项目:草原生态植物园、特种动物养殖场、绿色蔬菜瓜果种植园,建成内蒙古西部生态建设示范基地,游乐项目有彩弹枪对垒搏击、飞碟射击、航模飞行、山地摩托车、滑雪、山地溜冰、赛马、斗鸡、赛狗、野营地、狩猎、民族特色酒吧、篝火晚会、民俗村、冒险极限游乐、垂钓,狗、羊、马、骆驼拉车及电瓶车游园,阳光别墅、房地产(草原别墅)开发、蒙古特色餐饮、寺庙,直升机游览沙漠、黄河、原始森林、乌梁素海等二十五个项目。 欢迎广大旅游爱好者的到来,我们会尽全力为您服务,让您体会大草原的风情! |
小佘太阴山岩画 | 小佘太阴山岩画 小佘太阴山岩画位于小佘太秦长城北侧600-800m处。目前已发现4处共计70余幅青铜器时代的阴山岩画。岩画中刻有牧羊人、狩猎人、北山羊、猎犬、马、驴等图像,这些古老的岩画刻绘在石英脉岩石上,当地牧民称为“红墙”,它与黑色的石长城并行由东向西延伸,宛如两条黑、红色的巨龙,在阴山上缓缓舞动,增添了小佘太秦长城的吸引力和神秘感。 岩画的作者均为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其年代上至青铜器时代,下至战国、秦汉时期,有些岩画是在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在此修长城以后,逐渐刻绘的。此外在这一地区还发现有植物化石,海藻化石等。这些珍贵的岩画又为秦长城增添了十分宝贵的考古和研究内容。目前,文物部门对此段长城进行了初步修复,极具观赏性。 |
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 | 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 地处阴山山脉白彦花地段,南靠110国道和包兰铁路,与鄂尔多斯市隔黄河相望,西接塞外明珠乌梁素海,北傍乌拉特草原,东与包头市毗连。总面积175.4万亩,这里物种繁多,资源丰富,是巴彦淖尔市唯一的天然绿色宝库及黄河重要的生态屏障,对促进巴市地区经济发展、调节本地区小气候、改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春季万物复苏,草木争翠,景色秀丽;夏季绿草成茵,山花烂漫,云雾缭绕,使人如入仙境;秋日的红叶、冬日的雪海,构成了乌拉山迷人的景色。该处主要有以大桦背为主体的三个旅游风景区,面积1万公顷,有景点73处,集山、水、树、石、花、古庙为一体,是人们游览、避暑的好地方。 |
阿力奔草原天池生态旅游区 | 阿力奔草原天池生态旅游区 阿力奔草原天池生态旅游区位于乌拉特前旗额尔登布拉格苏木乌梁素海生态旅游区境内。 这里有229.8万亩的优良牧场。夏秋之季,绿草如茵,蓝天下牛羊成群,象一颗颗珍珠滚动,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画面。旅游资源主要以形态各异的山峰、峡谷、巨石、湖泊、溪流、生态草原等自然风光为依托,让游客领略独特的湖泊、草原、山脉美景,体验蒙古民族风情和品尝独具特色的餐饮。大草原南端,距景区8公里的乌拉山,奇峰矗立,怪石嶙峋。 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高高山巅上竟有一个长约1000米,宽300米的S形“小天池”。“小天池”形如并蒂梨,池水晶莹透彻。 |
绿色村庄钓鱼台 | 绿色村庄钓鱼台 绿色村庄钓鱼台位于额尔登布拉格苏木阿日齐嘎查牧民图苏雅拉图家,距西佘线14公里,乌梁素海度假村2公里。旅游项目总投资15万元,房屋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周边有30万亩的草牧场,可同时接待30人入住和就餐,年接待5000——6000人次。游客来到这里,可以享受到蓝天白云绿地,迷人的夜晚、皓月当空,仿佛回到了大自然,十分惬意,妙不可言,是休息疗养、恢复疲劳身心的好去处。景区内开展住蒙古包、穿蒙古袍、学蒙古话、乘勒勒车、赛马、射箭、看草原风光、品尝蒙古传统饮食系列活动。 |
续灯禅寺 | 续灯禅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续灯禅寺 续灯禅寺位于旗政府所在地乌拉山镇砖瓦厂居民区,建于2003年,总投资430万元。该寺庙由美籍华侨宗才法师兴建。为巴彦淖尔市最大的汉佛教寺庙。该寺庙总占地面积约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000多平方米。分正殿和东西禅房。该寺庙气势雄伟,金壁辉煌。是佛教信徒及香客朝拜的吉祥圣地。也是西山咀城市景观的一个亮点。 |
小佘太秦长城 | 小佘太秦长城为世界文化遗产。 小佘太秦长城 小佘太秦长城位于小佘太镇政府所在地东10公里处,修筑在阴山山脉马鬃山山峰北中腰处。长城全用人工打制的石片、石块砌成,底宽3至4米,顶宽2至3米,高4至5米。山顶上有烽火台,这条石长城,像一条巨龙,若隐若现,出没在群山峻岭中,叫人惊叹不已。据专家考证,此段长城为秦代长城,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内蒙古西部的阴山深处,有一段鲜为人知的秦代长城,它就是小佘太秦长城。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固阳秦长城西段,全长约250公里,地处乌拉特前旗小佘太镇境内。 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著名大将蒙恬北伐匈奴,并调动几十万军队和百姓筑长城,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防护城墙连接起来,并重新加以整修和加固。建起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达五千多公里的万里长城,用来保卫北方农业区域,免遭游牧匈奴骑兵的侵袭。 |
大桦背 | 阴山山脉西段南支的乌拉山主蜂就是著名的“大桦背”。位于乌拉特前旗东部60公里巴音花镇北。这里古木参天,白桦葱笼,松柏如涛,百鸟啼鸣。夏秋之季,风光秀丽,气候宜人,为疗养避暑胜地。登上大彬背山顶,包头市、黄河、明安川等尽收眼底,乌梁素海的湖光山色一览无余。 巴音花镇 巴音花镇(中国地图为“白彦花”)是乌拉特前旗4个牧区苏木镇之一。东距国家重工业城市包头市50公里,南与鄂尔多斯市隔黄河相望,北依乌拉山,有“巴彦淖尔东大门”之称。110国首、包兰铁路和丹(东)——拉(萨)高速公路横贯镇域全境,电力充足,通讯便捷。全镇总面积376平方公里,辖7个嘎查,3个村民居委会,总人口10000多人,其中非农牧业人口9000人。 …… 详细++ |
芦苇荡 | 芦苇荡很大一片,四周有水池。在太阳的照射下,芦苇闪着淡黄色的光,非常美丽,适合拍微距。 地址:内蒙古乌梁素海内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成吉思汗了望山 | 交 通 成吉思汗了望山位于巴彦乌拉镇西南20公里处。100平方公里的旅游区域属最典型的草甸草原,每到夏季,满目都是坦荡无垠的绿草和摇曳多姿的野花,再现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观景象。 成吉思汗了望山峻峭陡立,雄浑神秘,是以成吉思汗美丽的传说命名的。相传成吉思汗转战南北时,扎营在此山下休憩,当他醒来时,发现心爱的两匹骏马失踪了,成吉思汗万分的焦急,招集周围的人们共同寻找,可怎么也没有找到,太阳就要落山了,他抬头望见了眼前这座不知名的山,不顾山高陡险,迅速爬上了山巅,极目远眺,惊喜地发现,他的两匹马儿在正北方悠然的吃草,晚霞的余光把那片草原衬托的熠熠生辉。成吉思汗高兴的说:“这座山叫斯日古楞哈日阿图(汉语译为千里了望山)吧!这里的人们为了纪念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就把这座山命名为”成吉思汗了望山”了。 内蒙古锡林郭勒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高阙塞 | 苍茫阴山下,台地断崖边,一座险要的军事要塞就位于此地,那就是赵武灵王所筑长城的终点——高阙塞。 高阙塞北、东、西三面由天然山脊组成,山脊上有石墙,形成“锅底型”,其南北各有一个口子,为当时北方游牧民族进入南方的通道,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态势。 高阙塞的故事,始于赵武灵王,却还未结束......汉武帝刘彻的时代,汉朝的军队多次从这里出塞,深入草原,与匈奴展开激战,使得匈奴被逐于阴山以北。汉元朔五年,卫青率十万人,从高阙出发,远赴草原,大败匈奴右贤王,很大程度上解除了匈奴对关中地区的直接威胁。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