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内蒙古 >>巴彦淖尔 >> 磴口县

磴口县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纳林湖

纳林湖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  纳林湖  纳林湖景区位于纳林套海农场境内,规划面积3万亩,湖泊湿地1.8万亩,分三期10年重点建设一门、二场、三心、四园、五区、六岛、七绝、八景、水陆三十六玩等旅游项目,是阴山脚下乌兰布和沙漠腹地集自然生态、科考人文于一体的有较高价值的旅游资源,也是我国西部自驾车旅游的重要驿站和精品的旅游线路核心景区。景区于2012年被国家林业局列为国家级湿地公园,2013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5年被农业部列为国家首批休闲渔业基地;  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的巴彦淖尔农垦纳林套海农场,有一处原始形成的处女湖,这里烟波浩淼,欧鸟盘旋,快艇飞驰,翠苇摆荡,青山绿水,交相辉映,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美仑美奂之境,这便是素有大漠明珠之称的纳林湖。  纳林湖距磴口县城40公里,距乌海市机场120公里,距巴彦淖尔市区95公里。她是巴彦淖尔农垦继乌梁素海之后又一个极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内蒙古西部第二大淡水湖和重要的湿地,湖泊呈不规则半月形,总面积2万亩,净水面积60%,平均水深3.5米,最深处可达6米。是主要的鸟类繁殖地和迁徙地。湖中有大小岛屿十余处,其中最大的面积约150亩;八个游乐湾风光亮丽,景-人,百余种侯鸟在这里生长繁殖,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鸟有:白天鹅、黑天鹅、灰鹤、白鹭、灰鹭、鸿雁、雉鸡、野鸭等数十种。黄河鲤鱼、草鱼、鲫鱼、鲢鱼、鲶鱼、武昌鱼及河蟹、河虾等水产品在周边地区享有盛名。湖里长有茂密的芦苇,年产量可达2000吨。  纳林湖中有大小岛屿6个,其中最大的面积约150亩。环湖有六个农业分场的万亩良田,属国家无公害生产基地。著名的“纳林牌”甜瓜、“王爷地”干草是该场的拳头绿色产品。  纳林湖南岸栽种千亩胡杨树,北岸是连绵起伏的沙丘。纳林湖恰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乌兰布和沙漠之中。它与沙海驼影、大漠落日以及生机盎然的沙生植物和纵横灌区的田园风光共同构成了大西北的粗犷与恢弘。这里夏季空气清新,风光无限,春秋两季多种珍禽异鸟翩然而至,栖息在这波光潋滟、水天一色的湖面上,形成了大漠中的一大奇观。  纳林湖自然资源丰富,生态价值可观,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和很大的开发潜力,是巴彦淖尔市农垦局招商引资发展旅游业的又一块风水宝地,而且可与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阿贵庙、阴山岩画、阿盟人根等景点连接成一条精品旅游线路。近两年农场投资上百万元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场部道路四通八达,黑色油路将通往湖边。高低压输变电线路已引入湖周。为调节水质,围湖建有8个引黄入水口和一个扬水站,使湖水得到有效的循环,确保了水体质量。自来水、有线电视、通讯网络齐全。新建可同时容纳近百人的纳林旅游宾馆、饭店已装饰一新。农场主街道和街心公园新建的雕塑“农垦在崛起”、“兵团纪念碑”,象征着农垦人敢于开拓,不断创新,勇攀高峰的精神,碑顶那展翅待飞的海燕预示着农垦人二次创业正在腾飞。  

万泉湖生态旅游度假区

万泉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万泉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是由内蒙古黄河能源科技集团按照本度假区总体规划,以国家5A级景区标准分期建设中的多功能旅游度假区,该景区位于敖伦布拉格镇与磴口县沙金苏木交界处,东距磴口县58公里,西距吉兰泰镇140公里,北距乌力吉口岸270公里,距乌海机场140公里,处在藏传佛教圣地阿贵庙、大自然神秘景观神根峰、圣母洞、石骆驼、儿驼庙、梦幻峡谷掌心位置,具有承接东西、辐射南北区位交通优势。主要建设项目有:万泉明珠观光塔、敖包祈福地标、沟心庙宗教朝圣区、万马奔腾马术娱乐区、光伏农业生态大棚、沙生植物生态保育区、垂钓休闲区、观鱼岛、天然游泳吧等。于2011年9月启动了一期建设项目,经一、二、三期工程完成景区配套设施建设,逐步打造成食、宿、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国家顶级景区。总投资4.94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49亿元,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投资2.73亿元,配套设施投资2184万元。总占地面积3.33万亩,水域面积1.6万亩,陆地面积1.73万亩。规划建设期五至八年,2014年至2015年为基础设施建设阶段,2016年至2020年为项目与服务体系完善阶段。建设目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将成为我国西部又一生态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万泉湖景区位于沙金苏木与阿拉善盟敖伦布拉格镇交界处,规划总面积3.33万亩,水域面积1.6万亩,建成以“秘境圣湖,生态绿洲”为主体的国家4A级旅游区,蒙西地区生态旅游目的地,内蒙古民族风情深度体验地。建设万泉明珠综合服务中心、万泉湖生态景观带、圣泉湾生态度假区、敖包岛主题游乐区、碧海沙洲畜林产业区“一心、一带、三区”。景区2016年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地址: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沙金苏木  内蒙古阿拉善盟左旗敖伦布拉格镇  景区门票优惠活动:1.2米以下儿童、65岁以上老人、残疾人、凭有效证件可以免费入景区,大中小学生凭有效证件给予半价优惠;  咨询电话:15049153699  信息来源:磴口县旅游局  信息来源:磴口县旅游局

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

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黄河三盛公水利风景区位于黄河干流的上中游,著名的“几”字弯头,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依法确权划界的管理范围内;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阿拉善盟阿左旗接壤处;分布于磴口县巴彦高勒镇(原名三盛公)东南的黄河干流两岸,总面积129.31平方公里。中心景区距乌海市83公里、银川市265公里、临河市60公里、呼和浩特市480公里。包兰铁路、110国道、京藏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周边有乌海机场、鄂尔多斯机场、银川机场和包头机场,交通十分便利,是西北旅游线路的一颗新星。风景区以雄浑壮观的大河风光,神奇壮美的沙漠景观、气势宏伟的枢纽工程,以及良好的生态,鲜明的地域文化,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使这里成为融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户外运动、生态科普为一体的大型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观黄河、看冰凌、玩沙漠、趟湿地、觅野趣、望跌水、游沙滩,和大自然零距离接触,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体验一种返璞归真的旅游经历。  黄河三盛公2005年被授予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008年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区。景区旅游项目有:乘坐游船或气垫船进行“黄河、沙漠观光探秘”一日游、“万里黄河第一闸”参观游览、“天下第一锁”观光览胜、河套源头探秘、黄河沙滩玩沙戏水、人工湖游船游乐、黄河快艇冲浪、滨河观光带游憩、黄河冰凌奇观览胜、金属雕塑园参观游览、八卦水域迷宫猎奇、胡杨林、“天下第一古筝”观赏、瓜果采摘园尝鲜、黄河放生地祈福、高尔夫球练习和射箭等多种项目。  风景区旅游设施建设初具规模。现已建成“同心锁”景点、胡杨林景点、游客中心广场以及黄河风味餐馆、高尔夫球训练场、射箭场、水上游乐场等休闲娱乐项目和服务场所。三星级宾馆、黄河文化、水利文化、河套文化展览馆和其它旅游配套工程也已建设完工。  三盛公黄河水利枢纽工程始建于1959年,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航远、公路运输、发电及工业供水,渔业养殖综合利用的闸坝工程。建成后的三盛公水利枢纽很好地发挥了调节水量的作用,根除了内蒙古河套地区的水旱灾害,还发挥了防凌作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在沟通黄河两岸交通、保障下游用水等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三盛公黄河大坝使黄河两岸天堑变通途;还保证了包头市的工业用水,不再因枯水季节水量小而影响生产。这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特大型自流区源头枢纽工程、国家水利建设的重点工程,堪称“万里黄河第一闸”。  三盛公黄河水利枢纽工程坐落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境内的总干渠的入口处。黄河流经巴彦淖尔市345公里,灌溉丰饶的河套平原,主要靠东西长180多公里的总干渠。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恰似总干渠这条血脉的心脏,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航远、公路运输、发电及工业供水,渔业养殖综合利用的闸坝工程。拦河闸全长309多米,巍然屹立在波滔滚滚的黄河上,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成为八百里河套独特的人文景观。  1961年5月13日,中国在黄河上自己设计和施工的内蒙古三盛公水利枢纽截流成功。这是河套水利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内蒙古河套灌区是中国3个特大型灌区之一,1959年国家投资5000多万元在河套灌区上游的巴彦淖尔盟(今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境内兴建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是根治黄河水害和综合开发黄河水利第一期工程的主要项目之一。这项工程以保证灌溉为主,还兼有保证下游工业用水、防洪、防凌、沟通包头至银川公路交通等作用,包括一条长2.1公里的拦河大坝、3处进水闸和一个2000千瓦的左右,能够保证河套灌区和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30万亩引黄灌区适时适量地自流引水灌溉,一条总长180公里的总干渠使河套灌区灌溉面积由过去的290万亩增加到770万亩,控制灌溉面积达1700万亩。  这一工程从开始勘测到提前施工,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和兄弟省区的大力支援。苏联专家给予了具体的指导和帮助,黄河三门峡工程局曾先后派出工程技术人员和数百名老工人支援,国家还为这一工程培训了千余名各岗位工人。三盛公水利枢纽显示了中国建国初期水利工程建设的先进技术水平和施工水平,这一工程利用水势运行规律,成功地解决了库区泥沙淤积和渠道泥沙淤积问题,保证了枢纽运行安全正常,渠道畅通无阻。

冯玉祥西北军粮仓博物馆

  说起冯玉祥粮仓的建立,还有一段故事。  1926年春,冯玉祥西北军组成的国民革命军在北平南口被直系(张作霖)和奉系(吴佩孚)军阀击溃,在中共党员李大钊的影响下,冯玉祥去苏联游历,同年9月回国,当时,他接受了李大钊的建议,果断决定“固甘援陕,联晋图豫”的战略方针,在五原召集旧部,收拢整编部队,编为13个师,驻扎在河套地区,重新打起国民革命军旗号,举行了中外闻名的五原誓师大会,决心投入北伐,以求中华民族之解放。  冯玉祥将军率40万大军西进援甘平陕时,源于左宗堂设置粮台的渊源,又在此设粮站,建粮仓,给大部队运粮。当时三盛公是磴口县最富裕的地方,有各种买卖字号、作坊,天主教堂又是河套地区的大教堂,所以磴口县在这里设三盛公区,开始组织运粮,运的粮食主要是糜子和小麦。从1926年7月开始经磴口西进,到1927年11月才全部走出磴口,共运粮达72万斤(2400石(每石300斤) )。  冯玉祥在五原誓师后,在西进援甘平陕时,他先派修路勘察部队在前面修路搭桥,以便大军顺利西进。勘察的进军路线经过磴口时,磴口还未设立政府机构,正是冯玉祥到磴口后,根据该地的实际发展,给南京国民政府打报告,申请在此设县,1929年正式批复。县府设立在三盛公,首任县长由冯玉祥委派吴奇峰担任。  冯玉祥将军驻足磴口,高屋建瓴,从国家大局出发,建立县治,加强兵站粮仓建设,不仅保证了西北军参加北伐的需求,同时反映了冯玉祥将军严于治军,关心国家未来发展的爱国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该粮仓又为国家粮食储运保障民生支持重点工程做出重要贡献。它记录了磴口清朝后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100余年仓储的历史,承载了磴口粮食仓储历史民俗文化,是研究内蒙古西部地区仓储制度和粮仓建筑的宝贵实物。  2014年,我县县委、政府决定在原址基础上修旧如旧,对冯玉祥将军粮库进行修缮加固、重新布展,并成立了由人大田有光主任牵头,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冯玉祥将军粮库旧址博物馆建设专项推进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工程建设。工程总投资约1000万元。其中工程修缮建设部分需投资400余万元,包括对历经沧桑的老粮库进行维修加固,恢复原始工作场景设施,以及制作院内粮仓、岗楼、门楼、粮库、食堂等。内部布展需投资500余万元,包括对历史场景的再现、粮食作物在河套地区的种植演变过程展示、三盛公地区历史沿革文史资料、近现代农耕文化展示等。目前正在进行内部布展,预计在华莱士节前,全部布展完毕,正式向游人开放。  博物馆占地5000余平米,其中建筑面积2000余平米,共分三个展区,第一展区设三层警卫岗楼,传统粮仓模型:土圆仓、草圆仓、地窖仓,第二展区交运粮的经过及与粮食有关的实物展,第三展区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粮仓的作用。  展区为南院,总面积约2800平方米,岗楼是根据三盛公粮仓岗楼遗迹,复建西北军粮仓岗楼 展示主要内容,展示在一、二、三层。其中底层和二层展示西北军2—3名哨兵生活坐卧休息场景,有0大刀等武器及生活用品和睡铺。三层设一名站岗哨兵模型,全副武装。西北军士兵按照1:1比例用硅胶材料制作。  粮仓门口闸板安置1.2米高,闸板与门前地面之间放置一块桥板,为粮食入仓人行道。其余仓门闸板放置仓门旁边。  仓内散装小麦高度约1.0米左右,有两人在粮仓里面工作,一个人肩扛毛口袋,袋口向下溜下粮食,另一个人用刮板平整粮食。  该博物馆是我区首个以粮仓为布展主题的博物馆。该景点的建设,是我县打造旅游大县的又一具体举措。全国在原址上建立起来的粮食博物馆仅有两家,除了我县在建的冯玉祥粮食博物馆外,还一家是江苏的粮食博物馆。因此,该博物馆的建设,对于文化传承、文物研究、旅游体验等方面都有着特殊意义。  磴口濒临黄河,水陆码头,也是北京经绥远至西北的古道。它西接银川平原,东怀河套平原,自古是兵家重地。从清朝末年左宗棠用兵西北至收复新疆,阿拉善旗台站蒙古族兵民从磴口运送军粮和兵器及传递军情,为维护国家统一青史垂名。  该粮库建于清朝末年,当时左宗棠平定新疆在此设置了粮台,主要有三个用途:  一是平定西北收复新疆信息枢纽。设中卫至磴口暂行备站11处,传递经由鄂尔多斯的经河西走廊往返西北奏折文报  二是运送粮食军械的交通枢纽。归化城至磴口13个粮饷转运台站,接运宁夏满城和归绥的粮饷、火药、铅丸和-等,绥新间道,1875—1876,运粮700万斤。无损耗,是进疆最经济之道。  三是平定战乱的鼎力堡垒。清廷装备旗军武器抬枪、九节炮、长龙炮等,写清军评定西北战功卓著。  说起磴口县的设立,与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有着紧密的联系。1926年9月,冯玉祥将军在五原成功誓师后,听从共产党人李大钊等同志的建议,决定南下“平甘援陕,联晋图豫”,率部参加北伐战争。他在五原将部队派遣完毕后,乘车经磴口赶往部队驻队,因车辆需要维修,就在三盛公打尖休息修理车辆。在休息期间,召见了三盛公天主教堂的神甫、修女们进行座谈。因天色渐晚,在水旱码头的老磴口还住了一宿。当晚,他召集当地的汉、蒙、回居民讲话,宣传国民革命和-,并根据磴口的地理位置,决定在磴口兵站的基础上设立县治,并行文报请国民政府批复,指定吴奇峰担任县长。这样,吴奇峰就成了磴口县第一任县长。1929年1月,国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设立磴口县,这就是磴口县的由来。  他在回忆录中写道“磴口位于黄河之边,原属阿拉善旗管辖,磴口以西,出产一种肉苁蓉,销运广东南洋一带,年达十几万元。中国地大物博,真是随处都有宝物……”。  信息来源:磴口县旅游局  信息来源:磴口县旅游局

纳林套海农场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垦纳林套海农场位于乌兰布和沙漠东北边缘,属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地区之一。场部所在地红旗镇距磴口县政府所在地巴彦高勒镇40公里,距巴彦淖尔市市区100公里。磴(磴口)额(额济纳旗)公路穿场而过。  纳林套海农场隶属巴彦淖尔市农垦管理局,属国有农垦企业,前身为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七团,1975年转制为国营农场。  纳林套海系蒙语音译,汉语意为阳光明媚的地方。  农场总面积12.5万亩,其中已开发耕地5万多亩,林果地2.8万余亩,现有湿地水面3万多亩,其余为弃耕地及宜林沙荒地,开发潜力极大。  农场现有9个农业分场,居住着蒙、汉、回、满、壮、土、苗、藏等8个民族的1232户,4100人;学校、邮政所、工商所、供电所、信用联社、公安派出所、法庭、土地所、乌兰布和灌域三支水管所、交警队、纳林湖旅游公司、纳林湖林业有限公司、鑫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重介粉生产厂等驻场单位及各类服务网点一应俱全。  多年来,农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纳林甜瓜、葵花、蕃茄、籽瓜及制种玉米。“王爷地甘草”、“纳林甜瓜”为自治区名牌产品,枸杞产品经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化验认定为A级绿色食品,苹果梨属梨中之王,小麦为国家优质商品粮,制种业规模逐年扩大,现已成为全国种子公司制种的争抢地之一。  2003年农场被农业部农垦局确定为全国百家无公害农产品创建基地农场;2004年农场又被农业部农垦局确定为全国农垦20家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农场 和质量追溯系统试点农场之一。  农场所产纳林甜瓜系列农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被内蒙古自治区评为自治区级名牌产品,并在国家工商局商标局注册商标??“纳林甜瓜”, 商标注册证号为1674707,被确定为北京市市场准入的放心瓜菜;获得了国家农业部产品安全质量中心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  农场境内纳林湖(又称敖勒逊湖),长10.8公里,宽2.6公里,平均水深3.5米多,3万亩水面年产优质芦苇2000吨,湖中适宜鲫、鲤、草、鲢、鲶、蟹、虾、龟等多种鱼类和水生动物生长,白天鹅、白鹤、野鸭等一百多多种珍稀鸟类在湖0没;湖中6个岛屿占地300亩,可建水上游乐园。目前正在进行旅游开发。  2005年8月,纳林湖草鱼、链鱼、鲤鱼等水产品也通过了国家农业部产品安全质量中心的无公害认证。  纳林湖是理想的旅游区和度假村,也是发展水产养殖业的风水宝地。  农场内古墓群立,漠中有湖。这里曾是汉朝三封县县址,现在农场基础设施建设齐全,交通便捷,通迅发达,地域广阔,旅游资源丰富,是有识之士投资开发、施展才华的理想之地。  信息来源:磴口县旅游局  信息来源:磴口县旅游局

巴彦淖尔阿贵庙

巴彦淖尔阿贵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阿贵庙位于蹬口县沙金套海苏木境内的狼山山脉中,座落在汉代古城鸡鹿塞西边的沟内,是内蒙古地区红教-的唯一寺庙。阿贵庙建于清德宗光绪三年(1877年),藏名为“拉西任布?嘎定林阿贵”,清朝改为“宗乘寺”,并于民国元年(19l2年)悬刻有满、蒙、藏、汉四种文字的大匾一块。  阿贵庙是典型的藏式建筑。共建有大雄宝殿及陪殿等981间,并建有招待所13处,-住所千余间,南大殿门上镶有“宗乘寺”匾额。殿内供奉释迹牟尼像。陪殿内供有红教派本尊达不仁和生象。  阿贵庙依山临隔水而建。山上青蛮迭翠,清溪泻玉;寺前清流缘漪,碧波荡漾;周围山花缤纷,芳香醉人,绿树成荫,百鸟和鸣,一派天然风水宝地。多年来,它以其宏伟壮丽的建筑,美好的传说和仙境般的自然地理环境,吸引了无数宗教僧侣、游人和考古学者。粉碎“-”后,人民政府虽拔款修复,然而远非昔日之貌。  阿贵庙周围还有不少附属建设物:五个奇特的天然岩洞阿贵洞、扎嘎生布窑、达日额柯窑、额尔登珠窑和桑布嘎日布窑均成为做佛事的地方。   阿贵庙依山临隔水而建。山上青蛮迭翠,清溪泻玉;寺前清流缘漪,碧波荡漾;周围山花缤纷,芳香醉人,绿树成荫,百鸟和鸣,一派天然风水宝地。它以其宏伟壮丽的建筑,美好的传说和仙境般的自然地理环境,吸引了无数宗教僧侣、游人和考古学者。  阿贵庙周围还有不少附属建设物:五个奇特的天然岩洞阿贵洞、扎嘎生布窑、达日额柯窑、额尔登珠窑和桑布嘎日布窑均成为做佛事的地方。  阿贵为蒙古语,意为“山洞”。在阿贵庙四周的山崖峭壁上有5个天然岩洞,为阿贵洞、胜乐金刚洞、公主洞、水帘洞、0神洞,有“一奇、二幽、三高、四险”的佳境。附近有一眼“神泉”,饮用、洗浴价值极高。山前冲积扇生长着柠条、霸王、梭梭等沙生植物,被自治区列为天然林保护区。沿山脚一线还连绵分布着著名的阴山岩画群、秦长城、汉古墓、鸡鹿塞、洪羊洞、仙女池等名胜古迹。  明、清以来,巴彦淖尔地区共修建宗教庙堂163座,这些宗教庙堂遍布境内,历史悠久,香火绵延,是灿烂的河套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阿贵庙是西部地区最大的红教寺庙,是印度僧莲花生,于清德宗光绪三年所建。阿贵的意思为山洞,因为此处奇洞攀岩,故得名阿贵庙。  在主殿周围的悬崖峭壁上,有5座奇特的天然岩洞:莲花生洞、上乐金刚洞、护法神洞、仙女洞、洪羊洞,每座岩洞都流传着神奇动人的传说。这其中,莲花生洞供主神莲花生塑像,喇嘛们设坛、供奉、诵咒灌顶就在这里举行。洞门右侧有一巨大的钟乳石柱,堪称镇洞之宝。洞门外的一块巨石上留有一枚脚印,传说是莲花生驱魔降妖时留下的。  

刘拐沙头

  景点名称:刘拐沙头  地址: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城西二十里柳子。  自驾线路:从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出发,沿堤防公路西行16.5公里至奈伦湖分水闸,穿过分水闸继续西行约300米,左转进入油路,沿路南行约2公里,左转东行2公里即到。  乌兰布和沙漠中最显奇特的地方非刘拐沙头莫属,这里是沙漠与黄河唯一“握手”的地方。左手沙漠,金色的沙丘连绵起伏;右手黄河,芦苇荡漾,湿地纵横;这样的奇景在全国也是独此一处。  刘拐沙头位于磴口县城西的二十里柳子,处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在这里,流沙已直抵黄河,在风力作用下沙漠不断东移,向黄河大量输沙,被抬高的河床高出磴口县城所在地巴彦高勒镇2-3米,在磴口县境内形成了名副其实的“悬河”。  从闻名世界的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出发,沿着金叶榆守护的堤防公路西行,河风在耳边呼啸,热浪被风扯碎,人在旅途,风景在左右。西行至16.5公里处便是奈伦湖的分水闸,穿过分水闸继续西行约300米,左转进入油路,沿路南行约2公里,左手边清晰可见一条车辙通向漫无边际的乌兰布和沙漠。这里没有路,只有无数探险家的足迹和四驱越野车碾压出的痕迹指引着后来者。车辆起伏颠簸,起初看到的是稀疏的沙漠梭梭,再远,梭梭渐渐稠密,三三两两的沙枣树挂着可爱的果实随风摇曳,可见离河床已不远。大约东行2公里,一条银光闪烁的柔美“缎带”出现在沙漠东缘。这便是神奇的刘拐沙头——黄河与沙漠唯一“握手”的地方。  2008年底,磴口县启动了浩大的刘拐沙头治理工程,通过修筑穿沙作业主路,打组合井,压沙障,建大型阻沙林带,人工种植梭梭、花棒、沙棘、甘草等耐旱沙生植物等方法,有效地阻止了沙漠东侵。昔日黄沙漠漠迷鹰眼的刘拐沙头,已成为内蒙古西部最具特色的沙漠生态旅游区,也是国家级地质遗迹,国家地质公园景区。  脚下是大把大把的沙丘,延绵到西边的天之尽头,如滚滚滔-浪,向世人展示着“红色公牛”不可一世的洪荒气势。高耸的金色沙丘向东蔓延,止步于温情的母亲河。黄河在这里是那样的平静,不带一丝波澜,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清澈得没有一丝黄河的“本色”,倒是映出了天空的明媚和湛蓝。在刘拐沙头,黄河宛如恋爱中柔美的女子,乌兰布和沙漠就是被柔情化解的刚烈汉子。他们在这里温存、缠绵,紧握的双手蜿蜒出世间最不可思议的曲线。  刘拐沙头的独特景观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无数摄影爱好者的身与灵。冬季封河,千里黄河银装素裹,漠漠黄沙白雪覆体,演绎出北国壮美风情;春季开河,半河冰凌半河春水,随风荡漾,轻抚着似要唤醒沉睡了一个冬季的沙漠;夏秋时节,雨水丰沛,母亲河如丰腴的美人展现着阴柔之美,而乌兰布和沙漠在骄阳下展现着金色的肌肤,绽放着嫩黄的沙冬青、淡紫的苁蓉花、青绿的绵刺……。一年四季,月月天天,时时刻刻,在刘拐沙头,你猎美的双眼从不疲倦。大河之美,大漠之雄,天地之广,“-”相融,阴阳和谐,鼓瑟着大自然不可思议的动人天籁。  关于刘拐沙头名字的由来,民间流传着一段故事。  在黄河上没有桥梁的年代,老磴口是上银川下包头的重要水路码头,而刘拐沙头是陆路的重要中转驿站。解放前夕的战乱年代,从宁夏水路来了一位跛足的头戴小白帽的穆斯林汉子,带着个从战乱中捡来的女婴和一只奶山羊来到了刘拐沙头。也许被这里神奇的景色所吸引,也许看中了这里隐藏的商机,他竟独自在这里定居下来。他将黄河上游漂浮下来的椽檩从河中捞出,修建了几间木屋,在河滩地上开田种地,甚至还开起了一家清真客栈。南来北往的客商有了吃住歇脚的地方。因他性格爽朗,对客人永远笑脸相迎,且服务周到,甚至对困难的旅人经常解囊相助,经客人们口碑相传,客栈的影响就越来越大。客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刘拐子”,而“刘拐沙头”这个地名也逐渐流传开来。    信息来源:磴口县旅游局  信息来源:磴口县旅游局

三盛公天主教堂

三盛公天主教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三盛公天主教堂  河套地区最早建成的天主教堂,也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天主教堂。坐落在距磴口县政府所在地1.5千米的原粮台乡,现为巴彦淖尔市教区主教座堂。该教堂为法国天主教神父德玉明所建,1888年动工兴建,1893年落成。1980年后,教堂经过修缮,重新使用。教堂的建筑风格既吸收了西洋哥特式的风格,又富有中国地方民族特色,融中西建筑艺术为一体。  教堂占地面积675平方米,主要建筑圣堂堂高10米;堂基入地2米,用块煤压基,煤块上砌着条石,高出地面0.8米;墙壁用精制的蓝砖砌成;顶面全部由铁皮覆盖;36扇尖拱形窗户全部用带有图案的小块五色玻璃和铅条镶嵌而成;教堂内部是圆拱形的屋顶,分别由两排14根直径30厘米的红漆高柱托着,有大小祭台5个。堂院大门顶部建有钟楼一座,高10米,有合金大铜钟两口,钟声圆润洪亮,方圆十里都可听到。附属建筑有修道院、修女院、育婴院、男子部小学(1998年在原基础上翻建了560平方米的办公楼)、果树林园等,风格独特、自成一体。2006年,该教堂被定为自治区级保护文物。  每逢重大教会活动,不仅本地区的教徒聚集教堂,银川、平罗、定边、包头及巴彦淖尔市各旗县的信徒也云集于此,诵经之声响彻村落。

三盛公同心锁

  三盛公同心锁  会场中心巨大的钢铁艺术雕塑“同心锁”雄浑壮观,格外引人注目。它位于我国著名的三盛公黄河水利枢纽工程西北一侧。这座大型雕塑重达240吨,高达27米,堪称“万里黄河第一锁”。  这座钢铁艺术雕塑也是废旧建筑物品创新利用的一个典范。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建于1959年,是建国初期当时全国最大的黄河水利工程,号称“万里黄河第一闸”。2001年,服役40多年的三盛公水利枢纽实施除险加固工程。为了让人们铭记这座著名的大型水利工程的辉煌历史和做出的巨大贡献,黄河水利工程建设者们精心创造,利用除险加固时拆除的6扇废旧闸门,建造起这座大型雕塑“黄河结”,其主体由三把锁构成,分别叫永昌锁、永固锁、永恒锁,象征事业永昌、爱情永恒、婚姻永固。  这座巨大钢铁艺雕的永固锁安装有电动液压装置,可用特制的大钥匙启动锁环,实现开锁和闭锁。游客还可通过锁内阶梯上到项部登高远眺,大河风光、沙漠奇观、田园景色、小城风貌尽收眼底。据了解,2年后,这里还准备利用锁体内空间开设“中华锁文化展览馆”,展示中国古今锁具,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冬青湖旅游区

  冬青湖景区地处乌兰布和沙漠腹地,距磴口县城55公里。湖水面积5000亩,由主湖、东湖和南湖组成。丰水时水深5米,枯水时水深3米,湖水清澈见底。湖中有草鱼、鲤鱼等鱼类,有芦苇、水草等植物。春暖花开湖面飞来成群的野鸭,天鹅等各种鸟类。岸边有冬青,长年青绿,每年4月开花。东岸和南岸是乌兰布和沙漠,自然形成的沙丘连绵起伏,一望无际。  景区内建有450平方米的码头一座,1000平方米停车场以及占地1亩的仿古建筑的四合院生活区 , 配套有游艇、快艇和自划船;建有供游人散步、观赏的3800平方米的广场。采用国际最先进的遮阳保温和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建设的1296平方米纯绿色生态餐厅,餐厅内装饰假山、瀑布,种植各种吸音吸味的花草树木,使餐厅内温度湿度适中,四季如春。 1.3万平方米的生态林,种植有国槐、垂柳等植物。还将陆续种植樟子松、沙地柏等植物,爱好垂钓的游客从停车场穿过生态林可到达南湖垂钓场。生态林西侧南湖建有垂钓场,木制结构,设遮阳设施,可容纳20人同时垂钓。  信息来源:磴口县旅游局  信息来源:磴口县旅游局

窳浑古城遗址

窳浑古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窳浑古城,蒙语为保尔浩特,汉语也称土城子,位于蹬口县沙金套海苏木西南约三公里处,建于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该城呈不规则的长方形,东西最长250米,南北最长200米,北与西北被沙漠覆盖,垣宽9~13米,南垣中部有一缺口宽约20米,约为城门。该城东墙北墙,残高1~2.5米。城中部略偏东处有一面积为10000平方米的台,探得文化层有1~3米深。文化层下层为汉代文物,较厚,出土大量灰陶器和汉代建筑材料;中层为唐代文物,出土文物有白瓷器物残片数种;上层为明、清文化层,较厚,有大量钧窑瓷残片,如青花瓷残片。在断垣残壁的表面也可拣到铁链、三梭铜合金箭镞等。台地东100米处,曾出土两件唐代金碗,其一为莲花状口径;另一件呈圆形口径,刻有缠枝牡丹和忍冬花纹,工艺精巧,花纹逼真,虽在地下埋藏一千多年,出土时仍然金光闪闪。  信息来源:磴口县旅游局

洪羊洞

  洪羊洞位于磴口县哈腾套海苏木阿贵沟内,是迦楼罗天神的供养处。洪羊洞共有五窟,为天然和人工造就而成,沿险径可攀缘至内。五洞名称分别为阿贵洞、达日额柯窑、额尔登珠窑、扎嘎生布窑和嘎日布窑,均为做佛事活动的地方。各洞之内都分别供有不同的神。相传,洪羊洞与宋代杨家将有关,故传奇色彩浓重而神奇。  洪羊洞长30米,平均高度2.5米,宽度3米,自然防护层厚度50米。入洪羊洞约8米,地势渐宽,再入20米深,然后登上十几个台阶,又有一洞,深6米,宽4米,高2米。洞左有一小石门,进石门上七八级台阶即被堵塞。洞底有水,石缝中亦有泉水溢出。  洪羊洞壁上,凿有两个一米见方的神龛,木头镶边,里面各有塑像一尊,一为焦赞,一为孟良。据传,因盗杨业尸骨有功,故立塑像供奉。  洪羊洞周围还有达日盖洞、加日格素洞、双布格日洞、老本亲洞。这些洞府与传说中的杨家将和后人编著的《杨家将演义》有密切关系。洪羊洞虽地处西北大漠,但它的一奇、二幽、三高、四险却吸引了不少中外游人。  洪羊洞共有五窟,为天然和人工造就而成,沿险径可攀缘至内。五洞名称分别为阿贵洞、达日额柯窑、额尔登珠窑、扎嘎生布窑和嘎日布窑,均为做佛事活动的地方。各洞之内都分别供有不同的神。该洞成弓形,洞内有石阶,石阶下有一深洞,据传是去西藏的通道。由此留下了杨继业存尸、孟良盗骨、焦赞焚山等故事传说。洞内的红土俗称“玉光土”,人们取而治病,也是蒙医常用的药材之一。  洪羊洞长30米,平均高度2.5米,宽度3米,自然防护层厚度50米。入洪羊洞约8米,地势渐宽,再入20米深,然后登上十几个台阶,又有一洞,深6米,宽4米,高2米。洞左有一小石门,进石门上七八级台阶即被堵塞。洞底有水,石缝中亦有泉水溢出。  洪羊洞壁上,凿有两个一米见方的神龛,木头镶边,里面各有塑像一尊,一为焦赞,一为孟良。据传,因盗杨业尸骨有功,故立塑像供奉。  洪羊洞周围还有达日盖洞、加日格素洞、双布格日洞、老本亲洞。这些洞府与传说中的杨家将和后人编著的《杨家将演义》有密切关系。洪羊洞虽地处西北大漠,但它的一奇、二幽、三高、四险却吸引了不少中外游人。  洪羊洞共有五窟,为天然和人工造就而成,沿险径可攀缘至内。五洞名称分别为阿贵洞、达日额柯窑、额尔登珠窑、扎嘎生布窑和嘎日布窑,均为做佛事活动的地方。各洞之内都分别供有不同的神。该洞成弓形,洞内有石阶,石阶下有一深洞,据传是去西藏的通道。由此留下了杨继业存尸、孟良盗骨、焦赞焚山等故事传说。洞内的红土俗称“玉光土”,人们取而治病,也是蒙医常用的药材之一。  洪羊洞具有一奇、二幽、三高、四险之特色,并与阿贵庙水0融、相得益彰,蔚为大观。该洞成弓形,洞内有石阶,石阶下有一深洞,据传是去西藏的通道。洞壁上凿有1米见方的洞穴两个,内有塑像两尊,高约二尺,武士模样,衣着黑色,该塑像一为孟良,一为焦赞,因二人盗杨令公尸骨有功,当地人塑像供奉。由此留下了杨继业存尸、孟良盗骨、焦赞焚山等故事传说。洞内的红土俗称“玉光土”,人们取而治病,也是蒙医常用的药材之一。  洪羊洞,在庙南左侧高山上,入洞观瞻非尽力攀登峭壁不可,洞内产红白色土,亦称玉光土,藏名为太禹已粮,经有关部门化验,该土含有药物成份,可治疗皮肤病、胃病等。  

乌兰布和沙漠三湖旅游区

  乌兰布和沙漠三湖旅游区

黄河冰凌 黄河三盛公

  冰凌是冬季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境内黄河的一大奇观。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5摄氏度。每年冰封时多自三湖河溯源而上,而解冻开河时则自上而下。上游的流凌到此后覆盖在河面,并不断堆积、结冰。冰块阻水,水位上涨。由于自上而下地解冻开河,下游气温低、冰质硬,上游洪峰迫使冰盖强行鼓裂解冻,造成大块流冰,易在浅河弯道处受阻,形成卡冰结坝。冰凌堆积可长达数公里甚至数十公里,形成难得一见的冰凌奇观。有时候冰凌也导致黄河绝口,造成灾难。几乎每年政府都投入一定的人力和财力,解决黄河的冰凌问题。  信息来源:磴口县旅游局

鸡鹿塞

  鸡鹿塞  鸡鹿塞位于磴口县沙金苏木哈日戈那山口西侧,是汉代重要的军事要塞,石城遗址呈正方形,全用石块修砌。相传汉将卫青、霍去病在此击败匈奴右贤王。《汉书  匈奴传》记载: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次赴长安修好,元帝赐王昭君予呼韩邪单于为妻,号昭君为“宁胡阏氏”并派高昌侯董忠和车骑都尉韩昌领兵护出朔方鸡鹿塞。这座巍峨的鸡鹿塞虽然历经两千多年,仍屹立在山坡上,成为汉朝与匈奴友好,经济、文化往来的历史见证。  汉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朝汉,二月单于归,汉派骑兵护送出鸡鹿塞,并诏高昌侯董忠等留卫。东汉永元元年(公元89年),汉将窦宪、耿秉率精骑八千出塞,进击北匈奴。今屠申泽已干涸,鸡鹿塞遗址尚存。  鸡鹿塞是汉代北方著名的军事交通要塞。我国古籍中屡有记载。它的方位与《水经注》中所记完全相符。这是1963年北京大学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教授实地考察后确认的。他在《乌兰布和沙漠北部的汉代垦区》一文中对鸡鹿塞有如下一段记述:“这座石城成正方形,全部用石块修砌,每边长68.5米(外宽)。残墙高一般在7米左右,最高处残存约8米。城四角各有加固工事。城门南向,门内有石砌磴道直达城上。门外有类似后代瓮城形式的建筑,为同样石块修砌,其门东向。现在石城虽有部分倾圮,但整个形制,大体尚属完好。城内有汉代绳纹瓦及绳纹砖的残块分布。此外还有一些灰陶残片,与窳浑城废墟中所见者相同,也都是汉代遗物。  根据《汉书?地理志》所提供的线索,以及上述实地考察中的发现,可以相信现在的哈隆格乃口子,就是汉代的鸡鹿塞所在。”  我们从唯一的南门进入城内,沿着石砌磴道爬上城墙,举目四望,北面崇山峻岭,巍峨壮观;山前空旷坦荡,平川倾斜。而石城以东,谷口开阔,了无遮拦,过往车马行人,一览无遗,极易扼守。石城东墙最为险要,它紧傍高台阶地边缘修筑。这阶地自谷底耸起,壁立如墙,高达18米,加上7米高的石墙,总计高达25米,如无特殊设备,则绝难攀登。城墙顶部宽约3.7米,墙基厚约5.3米。城墙四角分别向外突出2米多,状似角楼平台;如在此设伏,可监视和阻击自城下向上偷袭之敌。筑城材料尽为天然片石。石缝间以泥土塞垫。城墙外表垒砌整齐。但因长年风雨剥蚀,如今墙顶多处坍塌。城内乱石间,可见汉代砖瓦碎块。  汉武帝元狩年间,大将霍去病北征出击匈奴,即由北地郡,经银川平原,沿黄河北行,出鸡鹿塞直达居延,取得了军事上的很大胜利。  但是史书上也留下了许多汉匈和平往来的记载。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匈奴呼韩邪单于首次入朝长安,汉宣帝令沿途七郡列骑二千欢迎。单于抵长安,受到宣帝殊礼相待。当其由长安返回漠北,就是由鸡鹿塞穿越阴山北上的。汉王朝不但派兵护送,“又转边谷米鞴前后三万四千斛,给赡其食。”自此,出现了“朔方无复兵之踪六十余年”,“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盛,牛马布野”的繁荣和平景象。西汉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单于复入朝,元帝以后宫良家女王昭君赐单于。昭君偕单于出塞,就是从鸡鹿塞经由哈隆格乃峡谷,前往漠北的。  

磴口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巴彦高勒镇 梁鸿鹰 周正祥 纳林湖 万泉湖生态旅游度假区 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 冯玉祥西北军粮仓博物馆 纳林套海农场 巴彦淖尔阿贵庙 刘拐沙头 三盛公天主教堂 三盛公同心锁 冬青湖旅游区 窳浑古城遗址 洪羊洞 乌兰布和沙漠三湖旅游区 黄河冰凌 黄河三盛公
隆盛合镇 梁鸿鹰 周正祥 纳林湖 万泉湖生态旅游度假区 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 冯玉祥西北军粮仓博物馆 纳林套海农场 巴彦淖尔阿贵庙 刘拐沙头 三盛公天主教堂 三盛公同心锁 冬青湖旅游区 窳浑古城遗址 洪羊洞 乌兰布和沙漠三湖旅游区 黄河冰凌 黄河三盛公
渡口镇 梁鸿鹰 周正祥 纳林湖 万泉湖生态旅游度假区 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 冯玉祥西北军粮仓博物馆 纳林套海农场 巴彦淖尔阿贵庙 刘拐沙头 三盛公天主教堂 三盛公同心锁 冬青湖旅游区 窳浑古城遗址 洪羊洞 乌兰布和沙漠三湖旅游区 黄河冰凌 黄河三盛公
补隆淖镇 梁鸿鹰 周正祥 纳林湖 万泉湖生态旅游度假区 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 冯玉祥西北军粮仓博物馆 纳林套海农场 巴彦淖尔阿贵庙 刘拐沙头 三盛公天主教堂 三盛公同心锁 冬青湖旅游区 窳浑古城遗址 洪羊洞 乌兰布和沙漠三湖旅游区 黄河冰凌 黄河三盛公
沙金套海苏木 梁鸿鹰 周正祥 纳林湖 万泉湖生态旅游度假区 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 冯玉祥西北军粮仓博物馆 纳林套海农场 巴彦淖尔阿贵庙 刘拐沙头 三盛公天主教堂 三盛公同心锁 冬青湖旅游区 窳浑古城遗址 洪羊洞 乌兰布和沙漠三湖旅游区 黄河冰凌 黄河三盛公
乌兰布和农场 纳林湖 万泉湖生态旅游度假区 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 冯玉祥西北军粮仓博物馆 纳林套海农场 巴彦淖尔阿贵庙 刘拐沙头 三盛公天主教堂 三盛公同心锁 冬青湖旅游区 窳浑古城遗址 洪羊洞 乌兰布和沙漠三湖旅游区 黄河冰凌 黄河三盛公
巴彦套海农场 纳林湖 万泉湖生态旅游度假区 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 冯玉祥西北军粮仓博物馆 纳林套海农场 巴彦淖尔阿贵庙 刘拐沙头 三盛公天主教堂 三盛公同心锁 冬青湖旅游区 窳浑古城遗址 洪羊洞 乌兰布和沙漠三湖旅游区 黄河冰凌 黄河三盛公
哈腾套海农场 梁鸿鹰 周正祥 纳林湖 万泉湖生态旅游度假区 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 冯玉祥西北军粮仓博物馆 纳林套海农场 巴彦淖尔阿贵庙 刘拐沙头 三盛公天主教堂 三盛公同心锁 冬青湖旅游区 窳浑古城遗址 洪羊洞 乌兰布和沙漠三湖旅游区 黄河冰凌 黄河三盛公
包尔盖农场 纳林湖 万泉湖生态旅游度假区 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 冯玉祥西北军粮仓博物馆 纳林套海农场 巴彦淖尔阿贵庙 刘拐沙头 三盛公天主教堂 三盛公同心锁 冬青湖旅游区 窳浑古城遗址 洪羊洞 乌兰布和沙漠三湖旅游区 黄河冰凌 黄河三盛公
纳林套海农场 纳林湖 万泉湖生态旅游度假区 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 冯玉祥西北军粮仓博物馆 纳林套海农场 巴彦淖尔阿贵庙 刘拐沙头 三盛公天主教堂 三盛公同心锁 冬青湖旅游区 窳浑古城遗址 洪羊洞 乌兰布和沙漠三湖旅游区 黄河冰凌 黄河三盛公
沙漠林业实验中心农场 纳林湖 万泉湖生态旅游度假区 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 冯玉祥西北军粮仓博物馆 纳林套海农场 巴彦淖尔阿贵庙 刘拐沙头 三盛公天主教堂 三盛公同心锁 冬青湖旅游区 窳浑古城遗址 洪羊洞 乌兰布和沙漠三湖旅游区 黄河冰凌 黄河三盛公

磴口县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