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顾寿山 (1908~1947) 蒙古族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顾寿山,原名乌力吉胡图,蒙古族,1908年生于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吉拉苏木。他从小帮助父母放羊、背柴、做家务,聪明、勤快,深受家人的喜爱。 1924年,有个叫王华富的东北籍蒙古人从旗衙门来到阿拉庙,因此人是内蒙古人民革命党成员,又有文化,他积极参加“独贵龙”运动的同时,在章文轩支持下办起了一所学校,招收顾寿山、葛福寿等四五个牧民的孩子念书。王华富借给学生上课的机会,讲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道理,灌输“民族要解放,人民要自由”的进步思想。 1926年,王华富在章文轩的保安队里当了队长。17岁的顾寿山也跟其当了兵。当时苟池被宁夏马鸿逵霸占,章文轩派王华富带领保安队去,把马鸿逵的队伍赶跑。不久马鸿逵派一个骑兵连攻打苟池,战斗中阿拉庙保安队伤亡惨重,王华富、顾寿山等被俘到宁夏,马鸿逵要杀他们,内蒙古人民革命党驻宁夏办事处出面交涉,才把王、顾等保释出来。出狱后,王华富去乌审旗投奔了席尼-,顾寿山等回到吉拉(阿拉庙所在地)。 1927年,席尼-带领内蒙古人民革命军第十二团,与榆林军阀井岳秀交战。王华富通知顾寿山去乌审旗,顾寿山便联络其他几人去乌审旗参加了席尼-的军队。顾寿山在打击井岳秀的战斗中,冲锋杀敌,英勇作战,受到赞誉。 1929年,席尼-被叛徒杀害,顾等人回到了鄂旗,在章文轩的大管家隆日格的推荐下,顾寿山到章文轩的部下当了兵,并很快就当了十长(排长)。由于他作战勇敢,且有谋略,受到章文轩赏识,不久被提升为中队长。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军侵犯绥远省。10月,归绥(呼和浩特)和包头相继沦陷。11月,日军装甲车横冲直撞到阿拉庙。其时做为伊南游击司令的章文轩却奴颜婢膝地去迎接日军,并答应让日军在阿拉庙修飞机场。后来在三段地工委和马良诚、顾寿山及广大军民的坚决反对下,才使章文轩这种丧权辱国的丑恶行径未能得逞。 1939年农历6月14日,在阿拉庙会上由张根岐副官介绍,顾寿山认识了三段地工委委员田万生。田赞扬了顾反对日军修建机场的爱国行动。此后顾寿山暗中经常与三段地工委来往。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章文轩为配合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实行经济-,派中队长顾寿山带领队伍驻扎在苟池、敖包池,设立税卡,加重盐税,禁止盐户卖盐给边区。为了抵制章文轩的-行径,顾寿山和马良诚、马富纲等表面上装作顺从,暗地里却把一批私盐卖给边区,既解决了边区军民的食盐困难,也增加了盐户的经济收入。 1940年夏秋,章文轩的军队与挡边区“磨擦”。顾寿山劝解,章不但不听,反遭斥责。顾寿山一气之下请假回家。从此章文轩对顾寿山怀恨在心,由疏远发展到非除掉顾不可。同时,专横跋扈、利欲熏心的章文轩对下级官员猜忌,对广大士兵克扣军饷,随意打骂,激起了官兵的强烈不满。 顾寿山是一名优秀的指挥员。他爱护部下,关心战士,博得了下级的爱戴。在中共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顾寿山等人秘密串连,以请客送礼、磕头拜把子的办法笼络了一批下级官员,为阿拉庙起义作了准备。 1946年1月13日,在顾寿山、马良诚、马富纲等人的发动与领导下,爆发了阿拉庙起义,一举推翻了章文轩对鄂旗长达20余年的封建统治。 阿拉庙起义后,顾寿山出于顾全大局,派葛福寿去鄂旗衙门府请副司令奇恩诚主持司令部工作。但是野心勃勃的奇恩诚想当正司令,以图独揽鄂旗大权。由于奇的私欲未能得逞,加之反动的本质,便投入了马鸿逵的怀抱,充当了国民党的忠实走狗。 1947年,马鸿逵为配合蒋介石的全面内战,派兵与杨森扎布勾结在一起,扑向鄂旗西部。3月31日,伊西工委书记周仁山派人通知顾寿山等尽快撤离阿拉庙。顾寿山、马富纲接到周仁山的信后,于次日立即作了撤离和转移物资、粮食的准备。 驻守在阿拉庙的部队共编为四个团,顾寿山任其中一个团的团长。撤退的消息传到部队后引起-。多数士兵垂头丧气,少数班排长背地议论。对此,驻守阿拉庙的吉拉连格什0连长及时向顾寿山团长作了汇报。顾深入连队进行思想动员,说明这次撤退是暂时的战略转移,不久就会重返家园,并整顿部队,调整了班、排长,宣布了行军纪律。 4月1日上午,顾寿山带领吉拉连向南阿拉川撤退。撤退途中这支曾经跟随顾寿山、马良诚、马富纲在阿拉庙起义的部队,在二排长巴巴等少数-分子的怂恿下叛变了。 顾寿山被捕后,旺钦台吉写了两封信,派两个骑兵给杨森扎布送去一封,派连长阿拉毕吉胡给马鸿逵西军送去一封。其时马匪一个骑兵团已占领了阿拉庙。晚上阿拉毕吉胡领来西军一个骑兵连,旺钦、审计米图等人当面把顾寿山交给了西军,作为见面礼,并配合马匪军连夜把顾寿山带到阿拉庙寨子严刑审讯。 敌人在一无所获的窘况下,于4月3日,由审计米图、康建国又把顾寿山押送到乐石木独杨森扎布的住处。反动王爷杨森扎布亲自审讯顾寿山:“你是不是共产党?”顾寿山坚定的回答:“现在不是,将来一定是!”心怀鬼胎的杨森扎布又问:“你为什么要勒死章文轩?”“是你让我把章文轩处死的。”顾寿山义正词严地反驳。慌了手脚的杨森扎布再也不敢审问下去了,便急忙派一个班的人绕道盐池,将顾寿山押送到银川交给马鸿逵投入陆军监狱。 马鸿逵匪帮为了制造-舆论,把顾寿山的相片登在《宁夏日报》上,鼓吹“顾寿山、马良诚、马富纲都是0,已一网打尽……”同时马鸿逵亲自出马审讯顾寿山:“你为什么要处死章文轩?”“我是执行四王爷杨森扎布密令处死他的!”顾寿山毫不隐瞒地回答。“你的证据是什么?”马鸿逵追问。顾寿山随即拆开棉大衣前襟取出杨森扎布的亲笔信交给马鸿逵。马鸿逵看后知道在鄂旗蒙古上层中有奇恩诚、杨森扎布、顾寿山等三股势力在互相抗衡,欲借杨之手-革命者,便顺水推舟派员把顾寿山解回布拉格庙。 顾寿山被押送回来的消息传开,吉拉、二道川、大池等地的百余名群众联名做保,都遭到杨森扎布的拒绝。 1947年5月13日(农历三月二十三),杨森扎布派一个连的爪牙荷枪实弹,把顾寿山押到大庙东沙上枪杀,就义时顾寿山昂首挺胸,大义凛然,表现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真想再痛骂一顿那些民族败类,可是他的嘴被刽子手们用毛巾堵住了。 年仅39岁的顾寿山为了蒙古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伊盟民政局) [以上内容由"山水山"分享。] |
石玉山 (1921~1949) 蒙古族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石玉山(蒙名萨格萨),1921年6月生于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城川苏木毗连乌审旗边界的昌皇。幼年家境贫寒,入天主教堂学校读书,但不久就因家庭无力供养而失学。1940年全家迁至西乌审,生活受到共产党人曹动之、徐子猷的关怀和帮助才安定下来。后来又在共产党的培养教育下和哥哥石那顺一起投身于党的地下革命工作。 1942年,石玉山参军,在西蒙抗日骑兵游击支队第一大队奇金山大队长部下当兵。由于他机警正直、忠诚厚道,不久,就被奇金山招为贴身卫士。1943年3月26日,扎萨克爆发了以盟长沙克都尔扎布(简称沙王)为首的反抗国民党统治的事件(史称“伊盟事变”)。消息传到乌审旗后,思想进步,倾向于共产党的奇金山响应沙王号召,于4月6日秘密召开亲信骨干分子会议,商讨起义大事。石玉山等13人一致同意奇金山的主张,于4月6日,同奇金山率领大队全体官兵在朝岱滩举行起义,投身革命,石玉山也积极勇敢地投身其中。不久,这支部队被扩编为乌审旗骑兵保安第一团,石玉山仍是奇金山的忠实警卫,得力助手。 1944年8月,奇金山携带石玉山等10人,在曹动之带动下前往延安参观学习,受到党中央的盛情款待。毛泽东、朱德等中央-接见了他们。参观完毕,石玉山被留在延安中央党校民族班学习,并作翻译工作。 1945年初,石玉山从延安中央党校毕业后回到乌审旗。2月16日,西乌审部队团部遭到东乌审奇玉山部偷袭。团长奇金山不幸遇难。3月,部队扩编为西乌审保安司。石玉山被提升为警卫连连长。在严峻的斗争环境里,他立场坚定,态度明朗。奇金山的遇难使他更清楚地认识到,蒙古族只有跟共产党、八路军走,才能有出路。对封建王公奇玉山等不抱有任何幻想。他为人正直随和,生活朴素,没有一点架子,在士兵当中有很高的威信,深得领导和群众的重视和信任。同年夏天,石玉山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8月任中共乌审旗工委委员。 10月下旬,在陕北横山伪装起义的王永清制造了“乌拉尔林事件”,诱捕了中共伊盟工委、乌审旗工委的领导14人,使伊盟工委、乌审旗工委受到重创。一时间,谣言迭起。部队军心动摇涣散,石玉山带领警卫连的少数党员,在上级组织的支持和帮助下,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共西北局为加强乌审旗工作,充实了遭受重创的乌审旗工委,石玉山仍任工委委员兼警卫队队长。 1947年2月,中共西乌审保安司党委组建后,石玉山任委员。3月12日,西乌部队第一大队大队长铁木尔在西官商率部叛变投敌,西乌部队处于危难之中,党组织和部队领导派石玉山率领警卫队战士昼夜坚守阵地,负责机关、部队的警卫工作,防范敌人进犯,为确保乌审工委和司令部的安全做出了贡献。3月下旬,石玉山随部队撤出西乌根据地,转战于陕北靖边南山。5月,西乌部队改编为伊盟蒙汉支队第二大队,石玉山任警卫队队长。5月20日,在靖边芦河王家湾渡口,蒙汉支队在与马鸿逵激战中,石玉山率领警卫连参加了狙击敌人的战斗。在总攻中,他与兄弟连队一齐由渡口过河向对岸冲锋,击退了敌人的进犯,光荣地完成了保卫党中央、毛泽东安全的重任。接着石玉山又参加了红墩界狙击马鸿逵骑兵部队的战斗。7月底至8月初,在伊盟工委召开的工作会议上,石玉山对蒙汉关系方面的工作提出七条意见,受到重视。10月,在靖边百堡川整编时第二大队警卫连与第一连合并,石玉山任连副指导员。 1948年3月,乌审旗政务委员会成立,石玉山当选为委员。接着,伊盟支队主力第一、第二大队向-挺进。此后,经过神山、耳字壕、大树湾、王银贵塞子、李飞雄塞子、纳林、沙圪堵等战斗,石玉山作为一名连副指导员,积极勇敢,冲锋陷阵,表现了一个革命战士的英雄本色。在沙圪堵,石玉山离开第一连到大队部任职。9月,乌审旗代理扎萨克、警备司令奇玉山携带军火由北平返旗途中在集宁被解放军俘虏。消息传到伊盟,广大战士、群众无不拍手称快,石玉山激动地说:“奇玉山被活捉,今后死也不后悔了”。强烈的爱憎溢于言表。11月,他又奉命同张秉义、奇仲山、斯迪巴雅尔四人将奇玉山押送陕北延安,出色地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1949年3月,东乌审旗警备师和平起义。4月中旬,石玉山和赛朝克图奉命回到乌审旗整训起义部队。7月初,石玉山带领起义部队到扎萨克旗接受改编。起义部队与第二大队合编为伊盟军区第二支队,支队长赵玉山,副支队长赛朝克图,副政委石玉山。在部队中,石玉山成为最年轻的指导员。由于起义部队与第二大队这两支队伍彼此进行了10年多的武装对抗,合编后对立情绪仍很严重,貌合神离。第二支队共400多人,起义者就有300多人,而原第二大队石玉山部只有近百人,加之起义部队人员成分不纯,流氓、-、抢劫事件时有发生。面对这些问题,伊盟军区的领导认为,赵玉山和石玉山他们是久经考验的优秀蒙古族干部,伊盟人民武装力量的功臣,相信他们是会带好这支部队的。7月25日,中共乌审旗委员会成立,石玉山被选为旗委副书记兼军事部长。8月10日,乌审旗人民政府成立,石玉山又当选为委员。8月13日,东乌审王府旧职人员那素敖其尔和达木禅未经许可,突然将奇玉山从陕北延安接回旗府。这对即将回旗重新整编的起义部队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因素。对此,伊盟军区决定由军区副政委韩明正选带一排精兵提前回旗,务必在起义部队回旗整编之前将奇玉山送出旗境。可是奇玉山却以种种借口赖着不走,到9月20日第二支队回旗时,奇玉山仍未送走。9月22日,奇玉山纠集旧部发动了武装叛乱。在这次激战中,石玉山壮烈牺牲,时年28岁。 石玉山是蒙古族人民的好儿子,是一位很有才华的年轻指挥员。他的牺牲是伊盟革命人民的损失,他的英雄业绩将永远激励着伊盟各族人民前进。 (伊盟民政局) [以上内容由"襄阳女沙皇"分享。] |
萨拉乌素化石群 | 城川镇是古河套人的发祥地和萨拉乌素动物化石群的集聚地,也是汉唐和西夏文化的繁荣地,又是0在内蒙古地区开辟最早的革0据地之一。城川镇位于蒙、陕、宁交界处,内蒙古的最南端,素有自治区“南大门”之称。2005年9月与原珠和苏木、二道川乡合并建立起了新的城川镇,相同的名字赋予了不同的内涵,特色产业、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突显。下辖29个嘎查(村),126个农牧业社,共6054户,人口2.22万人,占全旗农牧业总人口的1/3。拥有土地面积2400多平方公里,其中水浇地面积18万亩,种植优良牧草6万亩。 城川镇 城川镇位于鄂托克前旗东南部,东与乌审旗相邻,南与陕西省定边县、靖边县接壤,西与陕西白泥井、本旗二道川乡毗邻,北与本旗珠和苏木相依。全镇地形呈西高东低,南部和北部有东西走向的两条沙带,海拔在1320-1400米之间,总土地面积761平方公里,全镇共辖13个嘎查村,64个农牧业社,总人口11537人,其中少数民族1772人。境内地上地下水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主要有…… 详细++ |
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 | 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位于鄂托克前旗城川镇城川中学校园内,占地面积60余亩。该旧址也是1945年2月伊盟工委的所在地。 1941年9月,0中央西北局受中央委托,为广泛发动各民族的抗日运动,在延安大砭沟成立了民族学院。1944年4月由于工作需要,由延安迁到接近少数民族地区的定边,称三边公学。1945年2月,原0城川工委改为0伊盟工委,民族学院也迁至城川,改称为城川民族学院。解放后,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在北京成立了中央民族学院(后改为中央民族大学),城川延安民族学院也就是中央民族学院的前身。城川延安民院做为党的民族政策试验田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摇篮,为党和国家输送了大批合格的从事民族工作的高级领导干部,为伊克昭盟的解放乃至内蒙古全境的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2年9月,鄂托克前旗党委宣传部、文明办、文管所在旧址建延安民族城川纪念馆1座,占地面积400平方米,馆内有“延安民院革命史陈列展”,陈列图片500余幅,文物70余件,是鄂尔多斯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之一。 城川镇 城川镇位于鄂托克前旗东南部,东与乌审旗相邻,南与陕西省定边县、靖边县接壤,西与陕西白泥井、本旗二道川乡毗邻,北与本旗珠和苏木相依。全镇地形呈西高东低,南部和北部有东西走向的两条沙带,海拔在1320-1400米之间,总土地面积761平方公里,全镇共辖13个嘎查村,64个农牧业社,总人口11537人,其中少数民族1772人。境内地上地下水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主要有…… 详细++ |
宥州古城 | 宥州古城为文化旅游景点。 宥州城建于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据今已有1000 多年的历史,它反映了唐代鄂尔多斯的繁荣。据史书记载,唐开元9年,居住在这带的胡人康待宾起义反唐,唐王朝在镇压叛乱后,将参加起义的民众疏散到江淮渚州。而这些人世代游牧,迁徙无定,不习惯中原的农耕生活,日夜思念故土,迫切要求返回故乡。于是,开元26年,朝庭命宰相牛仙客在鄂尔多斯设一新州,以安置从江淮地区返回的民众,并将此州取名宥州,以示唐政权的宽宥之意。 宥州城城址位于我旗城川镇城川嘎查北1公里处。古城南北长750米,东西宽500米,以“夯土”之术建成的城墙而今仍兀立于地上。东、南、西三面分别有城门,是为瓮城,城墙之上有角楼和马面(凸面)等防御设施数座。大约在南宋末年,宥州城被弃。 宥州古城遗址现以历史悠久、内含丰厚的“古钱币文化”而受到海内外旅游者的青睐。城内出土的古币中,从西汉到清朝的古币应有尽有,但奇特的是没有元、明两代的古币。以唐、宋的古币为最多,其中:唐“开元通宝”、宋“太平通宝”、“宣和通宝”、“皇宋通宝”、“圣宋元宝”等古币是稀世珍宝,对研究我国古代经济、人文、社会等的发展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城川镇 城川镇位于鄂托克前旗东南部,东与乌审旗相邻,南与陕西省定边县、靖边县接壤,西与陕西白泥井、本旗二道川乡毗邻,北与本旗珠和苏木相依。全镇地形呈西高东低,南部和北部有东西走向的两条沙带,海拔在1320-1400米之间,总土地面积761平方公里,全镇共辖13个嘎查村,64个农牧业社,总人口11537人,其中少数民族1772人。境内地上地下水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主要有…… 详细++ |
大沟湾 | 本世纪四十年代,我国考古家裴文中先生在他的著作中首次使用了"河套人"和"河套文化"(即萨拉乌素文化)两个中文名词,从此,大沟湾"一鸣惊人"。此后的三十年间,内蒙古自治区考古学家汪宇平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两位考古学家裴文中、贾兰坡等先后多次来到这里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考古研究,共发现"河套人"化石10多件、旧石器100多件。"河套人"及遗址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所处地理位置重要,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科研价值。 大沟湾因无定河的曲折前行形成了深厚壮观的北方沟川地貌和水回田绕的南方水乡风光,两者的天然结合,绘就了一幅独特而神奇的自然风情画。每当夏秋时节,漫步在沟顶,青砖红瓦,车来人往,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一派生机盎然;穿行在沟底,古窑森森,土崖悠悠,荒沙漫漫,古木巍巍,一派原始气息。境内"琵琶岛"上禾苗飞舞,百鸟啁啾;"水帘洞"处流水潺潺,涛声悦耳;"花果园"中蜂飞蝶舞,百果飘香;"美人湖"里鱼儿嬉戏。热情好客的民族风情相伴,令人置身桃园仙境,确有回归自然、流连忘返的感觉。 大沟湾既是人们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好去处,也是有识之士去体味古老历史、增长知识的"博物馆"。 |
明代长城遗址 | 明代长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世界文化遗产。 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古一级公路往东行驶8公里,您便可以不为“不到长城非好汉”而感到遗憾了,因为象征着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古长城就在你的脚下。位于我旗上海庙镇西部的明代长城遗址,西起黄河东岸向东绵延数百 公里,在我旗境内长达53.3公里。它虽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风雨雨,但整体依旧完好,由黄土夯筑,夯层为8至12 厘米,墙体和墩台(敌台)构成主体,墩台排列整齐 ,每墩相距150 米。历经苍桑的墩台现在仍然高达12米,墙体高6.5米。流经宁夏灵武县的水洞沟河,从长城的豁口处穿过,此豁口为这段长城的防御重地,筑有关城和其它重要防御设施。明长城在我旗境内共有7处烽火台遗址,而今,它们虽然已被历史的长河冲刷的千疮百孔,但它们的风骨却更加令世人所钦佩。 上海庙镇 上海庙镇位于鄂托克前旗西南部,距旗府所在地67公里,处于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交界地带,与宁夏沿边交界长达48公里。南邻宁夏灵武市,西与宁夏首府银川隔河相望,北邻宁夏陶乐县,东与本旗布拉格苏木接壤。 上海庙镇土地总面积601平方公里,所辖3个行政村,11个农牧业生产合作社,1个国营牧场,有783户2570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45人)。种植麻黄40…… 详细++ |
王震井革命遗址 | 王震井革命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井革命遗址 在城川苏木黄海则村李有义门前 50 米 处.从井口到井底深 13.2 米 ,井底直径 1.5 米 ,水深 30 厘米, ( 原来水源很旺,后被沙埋所致 ) 。 1942 年,解放区军民响应党中央 " 自已动手、丰衣足食 " 的号召,在-将军的指导下,掀起了大生产运动1944 年,八路军在黑梁头种地,为解决饮水困难,开凿出这眼。 1987 年 8 月 1 日 ,鄂前旗人民政府为教育后代,保存革命遗迹,立了碑。是鄂尔多斯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之一。 |
沙漠大峡谷水利风景区 | 沙漠大峡谷水利风景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鄂托克前旗城川镇东南18公里处,发源于陕西省白宇山北麓的无定河流过,冲刷出了一条大峡谷。鄂尔多斯沙漠大峡谷位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城川镇大沟湾村,是萨拉乌素河流经(也称无定河)鄂前旗境内的一段河流,河道弯多沟深、迂回曲折从毛乌素沙漠中穿过,有沙漠峡谷之雄奇。 |
榆树壕 | 在茫茫的毛乌素沙海中,有一处天然的历史名胜,古往今来,她以神奇的传说、怡人的风景、永恒的绿色和清凉纯洁的古榆圣水,款待过国内外千万游人,这就是位于我旗珠和苏木西部巴彦希里嘎查境内的榆树壕。 古老的鄂尔多斯民歌《六十棵榆树》中:"远望着郁郁葱葱的六十棵榆树哟,虽然年年大旱还是那样繁茂翠绿;远望见青烟缭绕的吉仁希布尔(溪水)哟,东西两面的风水都让它独占了呀!",歌唱的就是这块风水宝地。 榆树壕东西宽2公里,南北长5公里,东西两侧是绵延起伏的金色沙丘,在方圆10平方公里的"壕"中长满了古榆树,在"壕"的北端座落着"六十棵榆树庙",庙周围的数十棵古榆或前俯、或昂首、或斜卧,千姿百态、 苍劲古朴。被誉为"八大榆神"的树体上,开有大、小、高、低各异的树洞,每逢农历五月初三的"神榆节庙会",洞中便会溢出清纯的"榆泉",供人们尽情品尝。 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块"帽子落入草中便找不着,肉掉到地上沾不着沙"的卧马宝地,原本没有一棵榆树,后来由于长年的烽火战乱和天年大旱,很快,往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百鸟竞相飞、清溪苔上流"的美景便一去不回了。生活在这里的牧人被风沙逼迫背井离乡。清乾隆年间,当一对蒙古族百岁老人恋恋不舍的将要离开他们世代生活的土地之时,他们老泪纵横、望沙兴叹,一边祈祷、一边种下一粒榆荚,并双双捧着神圣的招财桶浇了九九八十一次圣水,等啊等啊,最后,他们永远的安睡在了这粒深深寄托着他们绿色希冀的榆荚旁。一对老人去世的这一天,正好是农历五月初三。一对老人的赤诚,感动了神灵,七十二天之后,这粒榆荚突然奇迹般的生根发芽,长成了参天大树。之后,这棵"神榆"每年都要播洒榆荚,繁衍后代,时至今日,每年五月初三这一天,总要有一场淅淅沥沥的绵绵细雨降临,以养育幼小的榆树、祭奠珍爱绿色的老人。后人为了纪念这一对老人,乞望得到"榆神"的保佑,遂在一对老人长眠之处修建了庙宇。相传,庙宇建成这一天即五月初三,"壕"里正好生长着六十棵榆树,便给此定名为"六十棵榆树庙"。 如今,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增强,榆树壕真正成为以榆树林为主的生态旅游区,参天的榆树不计其数,每年五月初三举办的"神榆节庙会"上,数以万计的中外游人在这里或赛马、或摔跤、或畅饮"神榆泉圣水"、或祭奠、或静听-诵经,去体味那美丽动人的传说,去领略大自然的神奇。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