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内蒙古 >>包头市 >> 土默特右旗 >> 明沙淖乡

明沙淖乡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董玉河 (1920~1943)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董玉河,又名董二来宝,1920年出生于内蒙古萨拉齐县(现土默特右旗)美岱召村。因家庭贫困,从十来岁起就给有钱人家放羊、放马。1939年后,因董玉河家住在召庙后边的大青山脚下,背山面川,前可进村,后可入山,位置偏僻隐蔽,而他一家人又苦大仇深,倾向革命,老实可靠,中共地下工作人员便把他家作为堡垒户。党组织负责人王弼臣等同志经常在他家吃住、碰头开会。董玉河常为其站岗放哨,通风报信,保证他们的安全。1940年,由王弼臣培养、介绍,董玉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1年离家,上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参加了抗日斗争,在党领导的萨县抗日民主政府工作。不久,他说服动员不满20岁,正给有钱人放牲畜的弟弟董三来宝到大青山游击根据地参加了八路军。  那时的萨拉齐县抗日民主政府,经常和由萨县游击队改编的八路军大青山支队第三团第二连一起活动。每当发生战斗,董玉河等政府工作人员和指战员们一起,说打便打,说退便退。每当战斗间隙宿营驻扎,董玉河等政府工作人员便深入群众,宣传抗日,征粮收税,筹集物资,动员青年参军参战。他样样工作都完成得十分出色,多次受到领导和群众的表扬。  1943年初冬的一天下午,天空阴云密布,飘洒着纷纷扬扬的雪花。董玉河跟随着八路军大青山支队连副指导员毛汉荣和区助理员闫崇德等6人,从武川县大壕村出发,到脑包沟一带去征粮。他们在一户老乡家住下后,被国民党第八战区骑兵第五纵队海福龙团的一个密探发现。不久,这个密探便领着海福龙团的40多个骑兵将董玉河他们的住处包围。密集的子弹突然从四面射来,毛汉荣、董玉河他们奋起-。董玉河战斗在最前沿,用手枪和手榴弹击毙、击伤不少敌人。战斗一直持续了3个多小时,但由于寡不敌众,地形不利,他们没有突围出去。董玉河等按照毛汉荣的指示,将三支步枪和三支手枪摔坏、扔远,然后6个人一齐迅速扑向拉着引火索的最后一颗手榴弹,毛汉荣当场牺牲,董玉河等人受伤后被敌人俘获。敌人残无人道地用麻绳穿通他们的锁骨,绑在一起。  押送途中,董玉河面对凶残的敌人,昂首挺胸,没有一点畏惧,决心宁死也不受辱。这时正巧路旁有一口井,他趁敌不备,挣断麻绳,飞步跳入井中。敌人发现后将其打捞上来,问:“跑不跑?”  “跑!”董玉河坚定地回答。敌人更加残忍地用刺刀从头到脚将其乱捅一顿,捅得他遍体鳞伤,鲜血直流。敌人又凶狠地问道:“你还跑吗?”  “跑!”他仍斩钉截铁地答道。  敌人又将董玉河的头皮割开,把眼遮住,诡称放他回去给八路军报信。董玉河撒腿就跑,跑出百米之后,敌人把他当活靶子开枪射击,但连开数枪没有击中,敌人快速追上后,用刺刀将董玉河活活捅死。董玉河牺牲时年仅23岁。  (包头市民政局优抚科)  [以上内容由"aazza2000"分享。]

赵顺 (1923~1946)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赵顺,又名赵万祥,1923年生于内蒙古萨拉齐县(现土默特右旗)协力气村一个殷实人家。他6岁开始在本村私塾读书,9岁转入萨拉齐县立第一小学读书。高小毕业后他回家务农一段时间,又入萨拉齐耶稣堂教会学校读书。在校学习期间,他不仅品学皆优,成绩出类拔萃,而且胸怀正义感,心存报国志,常常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夸奖。  1937年10月,日本帝国主义侵占萨拉齐县,烧杀抢掠,奸0女,无恶不作。赵顺目睹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心灵深处燃烧着仇恨的火焰。他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游击队英勇机智地打击日本侵略者,心里十分佩服。他听了萨县抗日游击队队长王经雨动员青年投身抗日参军参战的讲话,备受鼓舞。1940年秋季的一天,他假借回家取粮食之机,当机立断,从萨拉齐耶稣堂教会学校跑了出来,到美岱沟口的沟门村找到萨县抗日游击队,毅然辍学从军,投入抗日行列。  赵顺生得身材魁伟,体魄健壮,浓眉大眼,鼻直口方,是抗日游击队里能文能武的人才,入伍后担任文书工作,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2年春天,组织上调赵顺到大青山白石头沟内的一前晌村一带任区长。他深深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工作更加勤奋,不仅及时地为八路军、游击队筹集了大量物资,而且千方百计动员了众多群众参军参战,在反“扫荡”反-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同年秋天,赵顺又调任归武县八区区长。他根据上级指示,在蜈蚣坝一带广泛发动群众,支援子弟兵,打击日军,分化伪军,做出了显著成绩,受到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1943年,赵顺调到塞北军区参加整风,大大提高了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  1944年,赵顺调任托和清县三区区长。他常常带领一支由十来人组成的精干武装工作队,机动灵活、神出鬼没地截敌军车,打敌炮楼,袭敌据点,掏敌老巢……一次次出奇制胜,打得日、伪、顽军闻风丧胆。一次,他带领两个武工队员去斗嘴子村执行任务,不料被清水河县石湾子乡的数十个反动乡兵包围。敌众我寡,赵顺临危不惧,沉着镇定,带领这两名武工队员勇猛地杀开一条血路,从敌人重重包围中冲了出去。赵顺在冲出不远时还返身向敌群投掷了一颗手榴弹,炸得敌人血肉横飞,乱作一团。  在打击敌人的同时,赵顺他们还十分注意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一次,敌人抢走了三区山宝罗村群众的数十头牲畜。赵顺得知后,立即带着武工队奋不顾身地向敌人追去,经过激战,终于夺回了被敌抢走的全部牲畜。  1946年春季的一天,赵顺带着区武工队的十来人去井沟村开展工作。石湾子乡的反动乡兵队长潘占彪带着40多个全副武装的乡兵尾随而到,并占据了有利地形,将赵顺他们的驻地团团包围,疯狂地射击赵顺的队伍。赵顺立即组织还击,冲杀在最前沿。敌人的子弹打伤他的腿,鲜血直流,跌倒在地。同志们过来背他,他拒绝了,严肃地说:“现在形势危急,我掩护你们撤退!给我留下一支枪和一些手榴弹,还得换他几个!”这时,敌人的子弹像雨点一般打来,同志们坚持要背他一块走,他扫视了一下周围的情况,果断严肃地厉声命令道:“现在形势危急,刻不容缓,同志们快撤,别管我!”话音一落,他便拖着伤腿,挺身冲向前沿,端起枪来向敌群猛烈射击,同志们乘势冲了出去。赵顺独自与敌人周旋,一会儿用枪射击,一会儿将手榴弹扔向敌群,又击毙敌人两名,击伤数人。在敌人就要围攻上来的时候,赵顺从容地全力拉响了手榴弹……  听到赵顺区长壮烈牺牲的消息,当地干部、群众万分悲痛,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仪式,表示一定要继承赵顺烈士的遗志,完成他未竟的革命事业。  [以上内容由"yyf"分享。]

李可达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李可达 (1940~)  笔名穆子。回族。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人。中共党员。1964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中文系。历任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文艺、室副主任、副总,《文艺美学》丛刊副主编,《诗选刊》主编,副编审、编审。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理事。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成集或与人合集)散文集《少数民族散文选》,儿童文学集《赛呼与塔娜》、《护身佛》,民间故事《回族民间故事集》,文艺评论《内蒙古文艺评论选》,报告文学《根深叶茂》。《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内蒙古当代文学》丛书、《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等,出版文艺图书及期刊400余种(部)。短篇小说《摔跤手的故事》获1981年内蒙古文学创作三等奖,文学评论《一代新人在崛起》获内蒙古首届索龙嘎三等奖、全国首届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个人园丁奖,评书《薛刚反唐》被评为1982年全国十大畅销书之一。  [以上内容由"不会游泳的鱼"分享。]

克力更 (1916~2012)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克力更,原名成以博、成新宇,又名云福林。男,蒙古族,1916年生,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前在呼市土右旗苏卜罗盖村劳动。1937年在国民党政府军新三师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41年赴延安,在延安民族学院任第五班主任,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宣传部部长。1946年任中共呼纳盟委书记兼兴安省参议会副议长、骑兵五师政委。1947年后任中共内蒙古工委委员、中共中央内蒙古分局委员兼内蒙古青委书记,共青团内蒙古区委书记。1949年3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内蒙古委员会书记。1953年任内蒙古自治区监察委员会主任、内蒙古自治区体委主任。1955年任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厅厅长。1965年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部部长。1965年5月任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届政协副主席。“文革”中受破孩。。1973年恢复工作,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部部长兼民委主任。1977年12月任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届政协副主席。1979年12月任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3年离职休养。1983年3月-1989年12月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第五届常委,第六届委员。享受自治区主席级医疗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10月3日10时47分在呼和浩特逝世,享年96岁。  [以上内容由"天使的微笑"分享。]

常军政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常军政,男,汉族,1957年12月生,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人,198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2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会计师。  现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  1980.02-1983.09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财政局办事员  1983.09-1985.08内蒙古财经学院财政专业学习  1985.08-1992.02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农财处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  1992.02-1997.05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农财处副处长(其间:1994.03-1996.02挂职任内蒙古自治区哲盟库伦旗副旗长)  1997.05-2000.06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农财处处长  (1996.08-1998.12中央党校函授本科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1996.12-1998.11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经济系市场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学习)  2000.06-2008.03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副厅长、党组成员(其间:2002.03-2002.05内蒙古党校厅局级干部进修班学习;2002.09-2005.07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  2008.03-2013.02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厅长、党组书记  2013.02-2013.04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政府党组成员,自治区财政厅厅长、党组书记  2013.04-2018.01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政府党组成员  2018.01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委员。  [以上内容由"哈哈人"分享。]

伏来旺 蒙古族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伏来旺 (1949~)  蒙古族。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人。中共党员。中央党校研究生。1968年在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四家尧公社插队。1986年后历任包头市土默特右旗旗委常委、副书记、副旗长,固阳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委书记。1995年任阿拉善盟盟委书记、盟人大工作委员会主任。2001年任内蒙古党委-部部长。现为内蒙古党委常委、-部部长,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全国第十、十一届政协委员。2000年开始发表作品。200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经济学专著《转移战略论》,论文集《思路与出路》,诗集《思絮与诗绪》,理论研究《-与和谐》等。经济学专著《转移战略论》收入“中国绿色经济系列丛书”。  [以上内容由"绿缘"分享。]

董永翔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董永翔 (1962~)  笔名董永飞翔。内蒙古土右旗人。中共党员。1980年毕业于内蒙古警校,1986年又毕业于中国警官大学。曾在内蒙呼伦贝尔盟-工作,1988年调海南省海口市-政治部工作,历任海口市-刑侦大队秘书科科长、政工纪检科科长、副调研员、总支副书记。海南省作家协会理事。1990年开始发表作品。200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天敌》、《像上帝一样饶恕》、《叫板》,理论专著《走向秩序——当代中国公安问题》。《走向秩序——当代中国公安问题》、《天敌》分获海口市优秀精神产品一、二等奖。  [以上内容由"亲人"分享。]

奥奇 蒙古族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奥奇 (1959~)  原名荣毅,笔名子方、方子。蒙古族。内蒙古土默特旗人。中共党员。1986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文艺研究班。1974年到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插队,1976年被推荐到内蒙古水利电力学校学习,1978年到锡林郭勒盟二中任教,1981年调锡林郭勒盟文联任,1986年调内蒙古文联工作,历任《草原》部、副主编,文艺理论研究室副主任,人事部主任兼机关党委副书记,-书记,副主席。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200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集《天乐》,报告文学集《悠悠寸草心》。报告文学《希望,在这片土地上滋生》获内蒙古自治区改革题材文学作品一等奖,两次获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  [以上内容由"firepopo"分享。]

苏和 (1925~2015)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苏和,原名王明清,曾用名巴雅蕯古楞,蒙古族,1925年4月出生于内蒙古土默特旗,1945年11月参加革命工作,194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11月后在绥蒙建国学院、张家口内蒙古军政学院学习。1946年6月后任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锡林郭勒盟分会工作组组长、组织科科长。1948年8月任锡盟东部联合旗旗委书记、旗长,锡盟工委秘书长、副盟长,中央内蒙古分局农牧部处长,河套地委常委、行政区人委副主任,内蒙古牧区建委办公室副主任,华北局农业办公室畜牧处副处长,呼和浩特市委书记处书记兼第一副市长。“文革”期间被错误批斗,下放“五七”干校劳动。1973年10月后,任呼和浩特市委书记,乌海市委第一书记,锡林郭勒盟委书记,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兼呼和浩特市委书记。1984年7月任国家民委副主任、党组成员。1987年1月离休。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11月6日在呼和浩特逝世,享年90岁。  [以上内容由"chyan111"分享。]

李守信 (1892~1970)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李守信(1892年-1970年5月),蒙古族。热河卓索图盟(今辽宁朝阳、阜新)土默特右旗人。  李守信原为东北军骑兵第17旅的团长、代旅长,1933年2月率部投降日本。同年9月,日本军设立察东特别自治区,任命李守信为行政长官。1937年10月,在日军的援助下,蒙古联盟自治政府成立。李守信升任蒙古军总司令。1939年9月,蒙疆联合自治政府成立,他继续任蒙古军总司令。  日本投降后,李守信和德王一起从事“蒙古自治运动”。1947年所部被中共全歼于开鲁。1949年他赴阿拉善旗参与德王发起的“西蒙自治运动”,12月中旬随德王逃入蒙古人民共和国。1950年9月,李守信被被从蒙古引渡归国受审,以伪蒙疆政府战犯入狱。1964年获特赦释放,获聘为内蒙古自治区文史馆馆员。1970年5月,在呼和浩特病亡。  [以上内容由"我是大虾"分享。]

韩燕如 (1913~2003)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韩燕如 (1913~2003)  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人。中共党员。1964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中文系首届文学研究班。1933年参加反帝大同盟从事抗日宣传活动,被国民党反动派以宣传-罪名判刑,1936年刑满出狱。1937年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在雁北晋西北从事抗日工作,任右玉牺盟特派员。1949年后历任内蒙古文联副主席、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专业作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二、三届理事及顾问。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短诗集《山歌有余韵》、《采风札记》,诗歌《谁说我们是一钱不值的工匠》、《架起太平洋的肉桥》等。采编《爬山歌选》(三集)获全国第二届民间文学作品荣誉奖,诗歌《谁能画尽这蓝旗的风流韵》获1981年内蒙古诗歌创作一等奖,专著《爬山歌论稿》(合作)获内蒙古首届索龙嘎一等奖。  [以上内容由"朝花夕拾"分享。]

薛焰 (1929~1992)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薛焰 (1929~1992)  原名薛守信。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人。1965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文艺研究班。1950年参加工作,历任内蒙古文工团团员,内蒙古文联创作组创作员,内蒙古文化局剧本创作室创作员,内蒙古大学文研班学员,卓资县委创作员,内蒙古文化局干部,内蒙古剧协副主席,中国剧协内蒙古分会理事。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国家一级编剧。著有话剧剧本《路》,喜剧剧本《老婆想不通》等。《在激流中》获全国首届话剧汇演剧本一等奖,长篇小说《美丽的罂粟花》获1989年全国城市报纸连载作品一等奖。  [以上内容由"ralfjomes"分享。]

王士美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王士美 (1939~)  内蒙古萨拉齐人。中共党员。1960年毕业于内蒙古民族师院。1950年参军,历任战士、副排长,哲里木日报社记者、,盟创作组创作员,吉林省作协专业作家,吉林省作协第四、五、六届理事,文学院副院长。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长篇小说《铁旋风》、《勇敢的骑兵》等,散文集《草原短笛》,长篇报告文学《李宗仁归来》(合作),传记文学《切·格瓦拉》等文学作品20余部。  [以上内容由"argo"分享。]

美岱召

美岱召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美岱召四角筑有外伸约11米的墩台,上有角楼。进入泰和门,迎面就是“大雄宝殿”,佛殿的墙壁上,有色彩斑斓的壁画,生动逼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南墙正中开设城门,并建有城楼,城门上嵌有明代扩建寺庙时刻的石匾额,上题“泰和门”。城内有顺义王家族世代居住的楼院,还有供奉传为储藏三娘子骨灰的太后殿,骨灰储藏在殿内的檀香木塔中。殿内有明代绘制的壁画,画面上蒙古服饰的人物像中,有传为阿勒坦汗及夫人三娘子的画像,为内蒙古召庙壁画中独有的一处。  “玻璃殿”为3层楼房,是阿拉坦汗和三娘子接受朝拜的地方。在东北方,有座重歇山顶式建筑,这就是“太后庙”,亦称“三娘子庙”。  美岱召位于包头市以东80公里,始建于明朝庆隆年间,它是-教传入蒙古的一个重要的-中心。  美岱召依山傍水,景色宜人,在建筑上更有独特的风格。它是仿中原汉式,融合蒙藏风格而建,是一座“城寺结合,人佛共居”的-庙。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寺内有大量的壁画,如大雄宝殿内释迦牟尼历史壁画及描绘蒙古贵族拜佛的场面的壁画都完好无损,这些对于研究明代蒙古史、佛教史、建筑史、美术史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美岱召是一处罕见的集寺庙、王府与城池为一体的建筑。寺周围有土筑石包镶的城墙,敦厚结实,可以抵御军队的如雨的炮弹和骑兵的突袭。整个城池略呈长方形,周长681米,四角建有角楼,南墙中部开设城门。供奉佛像的殿堂就在城内,山门匾额题有“皇图巩固,帝道咸宁,万民乐业,四海澄清”之句,落款为“大明金国”,颇为特别。既是“大明”王朝,何来“金国”?我百思不得其解。寺里主体建筑有经堂、大雄宝殿、罗汉堂及观音殿等,殿宇高大雄伟,殿内供奉佛像、菩萨像,并陈列法器,墙面绘有佛传故事和0神像等内容的壁画。顺义王家族世代居住的楼院在城内深处,太后庙里的檀香木塔,储放着太后骨灰。  母亲是最伟大的,她以自己的乳汁哺育了一个个子女,儿女长成,自己衰老。就像一只桑蚕吐丝殆尽,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所以人们要纪念她!  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出发,沿阴山南麓的京藏高速公路西行至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境内,阴山脚下,敕勒川上,有一座青松掩映、引人注目的召庙——美岱召。  美岱召位于包头市以东80公里处的土默特右旗美岱召镇,召庙依山傍水,景色宜人。远远望去,阴山、白塔、古松、经过修缮仍显苍劲的美岱召城门,古朴典雅,虽说没有藏传佛教寺院四周的经幡飘动,但是建筑选址、格局还是透着黄教韵味。  据史料记载,美岱召始建于明朝庆隆年间(1567年--1572年),土默特蒙古部主阿拉坦汗受封顺义王,在土默川上始建城寺。万历三年(1575年),建成的第一座城寺取名灵觉寺,后改寿灵寺,朝廷赐名福化城。西藏迈达里胡图克图于万历三十四年来此传教,所以又叫做迈达里庙、迈大力庙或美岱召。  美岱召是一处罕见的集寺庙、王府与城池为一体的建筑,寺周围有土筑石包镶的城墙,敦厚结实,可以抵御军队的炮弹和骑兵的突袭。整个城池略呈长方形,墙高约4米,周长681米,四角建有角楼,南墙中部开设城门,并建有城楼,城门上嵌有明代扩建寺庙时刻的石匾额,上题“泰和门”。  进入泰和门,迎面就是大雄宝殿,门匾额题有“皇图巩固,帝道咸宁,万民乐业,四海澄清”之句,落款为“大明金国”。宝殿内释迦牟尼历史壁画及描绘蒙古贵族拜佛场面的壁画都完好无损,生动逼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其中,引人注目的是西壁下方的一组蒙古族供养人群像。他们均身穿明清时期的蒙古族服饰,手中持念珠等宗教器物,表情谦恭一心礼佛。北侧一位头戴皮沿帽,身穿皮领对襟袍服的老夫人,容颜端庄,体态丰满,端坐在木几上,旁边有两个-侍立。    美岱召镇  美岱召镇位于土右旗东部边界,呼包二市结合部。北依大青山,全镇20个行政村27个自然村和一个居委会,占地面积71.35平方公里,总人口2.3万,耕地6.18万亩。呼包高速公路、110国道和京包铁路横跨境内,交通尤为便利,通讯发达、资源充足、矿产丰富,集汉、蒙、藏式建筑之精华的塞北独一无二的明代建筑美岱召庙位居美岱召镇,是国内外知名的观光旅游胜地。   农牧业…… 详细++

喇嘛洞

喇嘛洞为文化旅游景点。  -洞  -洞召是土默特地区黄教发样地之一。位于毕克齐北部7公里的大青山中。建于明万历初年(1573—1575),清顺治十五年(1658)扩建之。乾隆四十八年(1783),御赐名“广化寺”。  各殿佛像多为铜像,工艺高超。前寺后面是2层7楹的佛爷府,西北方有安葬历代-骨灰的白塔数座。后寺建于山腰的银洞前,楼分3层,西阔数间,与洞连为一体。寺内塑有全寺最大的坐佛。寺下石阶140级,直下前寺。寺西北10数里的金銮殿峰,据传是康熙皇帝避过暑的地方。汉名“广化寺”。位于土默特左旗毕克齐镇北8公里处。  洞召由前寺及后寺组成。前寺凡4重,有天王殿3间  ,供奉4大天王;大经堂49间,楼2层,计7楹;大殿25间,供奉弥勒佛,殿前悬挂蒙、汉、满、藏四种文字镌刻的金字“广化寺”匾额。二殿为欢喜佛殿,东西八角楼供奉十八罗汉和观音菩萨。另有阎罗君殿7间。各殿佛像均以黄铜制成,工艺高超,栩栩如生。后寺建在山腰上,凿山为洞,建楼3层,称“钯洞”,塑有全寺最大的坐佛。洞前石阶共124级。召院西北方向有安葬历代-的石塔数座.现殿堂大多被毁,残留124级石阶和佛爷府及石刻佛像。-洞召东、西、北三面环山,南为宽阔的洞沟,光线明亮,视野开阔。  -洞召由银洞、佛爷府、经堂等组成。银洞两侧的县崖峭壁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岩刻造像。岩刻采用了深浅不同的浮雕技法,线条粗犷有力,形象生动古朴,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传-洞昭的第一世-博格达罕察是一位来自西藏的高僧大德。他曾经游历了呼和浩特许多地方,最后选中了-洞。纵观-洞的环境,当初博格达及其弟子在此传教,建寺,确实独具慧眼。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游人莫不为其如画的风景所陶醉而流连往返。  山谷内怪石嶙峋,苍松叠翠,百草摇曳,泉水淙淙。寺院掩映于古松丛林中,山风袭来松涛雷动,壮人声威。环境幽静,景色优美,气候宜人,为呼和浩特市郊的旅游胜地。

敕勒川博物馆

  敕勒川博物馆位于土默特右旗政府所在地——萨拉齐镇,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8万平方米,于2011年10月28日正式建成开馆,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座以区域性历史文化为背景的博物馆。敕勒川博物馆共分历史厅、革命史厅、民俗厅、成就厅、临展厅、城市产业未来厅以及共享序厅7大展区,馆藏汉、北魏、唐、辽、金、元、明、清各类文物真品、图片书画以及民俗物品3800余件,全景展示了敕勒川地区自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各类代表性文物,多角度、多层次展现了敕勒川文化多姿多彩的历史脉络,重点演绎了敕勒川地区悠久而厚重的游牧文化、农耕文化、西口文化、黄河文化和土右旗的二人台戏曲文化;立体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土右旗60年建设的辉煌成就,精彩再现了敕勒川地区魅力无限的民俗活动。

九峰山自然保护区

  九峰山由九峰,西九峰,大西梁、天林背、平背册等大小山峰组成,这里有号称“小泰山”的主峰,有季节性的瀑布,有“石湖”、“一线天”、“南天门”。  每当夏秋之际这里有满山遍野的奇花异草,争香斗艳,翠绿欲滴。特别是以东亚阔叶林为主的原始“森林岛”有着十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九峰山位于阴山山脉中段,土默特右旗萨拉齐镇北约10公里处,总面积480多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338米,是西北高原地区少有的自然风景区。  萨拉齐镇  萨拉齐镇是土右旗政府所在地,是全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内蒙古首批国家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镇面积27.8平方公里,城区面积9.4平方公里,耕地1.43万亩,辖7个行政村、12个社区,总人口6.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4万人)。2003年全镇生产总值4.5亿元,财政收入483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83元。近年来,萨拉齐镇依托伊利、蒙牛两大龙头企业……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明沙淖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明沙淖乡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