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五当召 | 五当召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五当召,蒙古语“五当”意为“柳树”;原名巴达嘎尔召,藏语“巴达嘎尔”意为“白莲花”,“召”为“庙宇”之意。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年—1722),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重修,赐汉名广觉寺。第一世-罗布桑加拉错以西藏扎什伦布寺为蓝本兴建,经过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年间的多次扩建,逐步扩大始具今日规模。-因召庙建在五当沟的一座叫做敖包山的山坡上,所以通称其名五当召。五当召依地势面南而建。有大小殿宇、经堂、僧舍2500余间,占地300多亩,分布在1.5公里长的山坡上。它是一幢层层依山垒砌的白色建筑,群山环绕,为苍松翠柏掩映,雄浑壮观。 五当召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石拐区东北约45公里的吉忽伦图苏木五当沟内的大青山深处。 五当召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A级旅游景区。它与西藏的布达拉宫、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抗卜楞寺齐名,是中国藏传佛教的四大名寺之一和内蒙古自治区最大藏传佛教寺院。 五当召的主体建筑,以八大经堂(现存六座)、三座-邸和一幢安放本召历世-舍利塔的灵堂组成;另有僧房六十余间以及塔寺附属建筑,全部房舍二千五百余间,占地300多亩。- 现存六大经堂为苏古沁殿、洞科尔殿、却伊日殿(显教经堂)、当圪希德殿、阿会殿(密宗经堂)、日本伦殿(菩提道学经堂)等。苏古沁殿为全寺-诵经之所。这些殿宇规模宏大,均为曲型的藏式建筑群。殿内塑像,壁画,唐卡(卷轴佛画)俱全,各殿各有特色,或立高达十米的释迦牟尼铜像,或供高达九米的黄教始0喀巴铜像,或0金刚像,或供奉白度母和绿度母塑像等。三座-府邸在阿会殿的南面,其中洞科尔-府规模宏大,为第二世-热西尼玛于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所建。左右是接待多伦诺尔汇宗寺甘珠尔瓦呼图克图和章嘉国师而建造的两座府邸。 建筑物外墙洁白方整,开有深暗的柱廊和窗洞,屋顶为平板式四方形。主要建筑坐落山谷内一处凸出的山坡上,包括苏古沁独宫、洞阔尔独宫、当圪希独宫、却衣林独宫、阿会独宫、日木伦独宫、甘珠尔府、章嘉府、苏波尔盖陵等,两侧还有一座座-居住的房舍。鼎盛时期庙内-有千多人。 苏古沁独宫坐落全庙的最前部,是举行全体-诵经的场所。经堂内的立柱全用龙纹的栽绒毛毯包裹,地上满铺地毯,墙壁绘有彩色壁书,后厅及二、三层内供奉释迦牟尼、宗喀巴及历代佛师。在苏古沁独宫西面与其并列的却人林独宫,是讲授佛教教义的地方,殿内的十公尺高释迦牟尼铜像是全召最大的铜铸佛像。高踞这两宫之上的,是洞阔尔独宫,是讲授天文、地理的场所,门楣上悬挂著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书写的“广觉寺”匾额,宫前有讲经台,是-学经和口试之处。阿会独宫位于山坡最高处,是传授医学的学部。日木伦独宫为教义学部,专门传授-历史、教义、教规。 主要建筑位于山谷内一处突出的山坡上,主体建筑由六殿、三府、一陵组成,两侧还建有一栋-舍房。全庙占地面积约300余亩,殿宇和仓房2500余间,整个建筑采用西藏式建筑风格,平顶方形楼式结构,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其中最大的建筑为苏古沁独宫,里面供奉着最大的铜铸佛像,以及释迦牟尼,黄教创造人宗喀巴及历代佛师,苏古沁宫的西边为讲授佛教教义的却依林独宫。苏古沁宫东侧上面即为五当召的中心建筑,洞阔尔独宫,紧靠其后的为圪希德独宫,另外还有阿会独宫和日本伦独宫。除六殿外,三府为甘珠尔府、章嘉府、洞阔尔佛爷府,以及山坡最上层的苏波勒盖陵,即塔陵。 五当召是内蒙古地区有名的学问寺。它为了弘扬佛法,专门设有供-们学习经典,研究佛学的学塾(札仓)。学塾分四在部分:时轮学部,设于1750年;显教学部,设于1752年;密宗学部,设于1800年;菩提道学部,设于五世少佛时期,是本召设置最晚的学部。蒙古著名史学家达摩陀罗在《白莲念珠》中记载,“五当召的经学最为有名,到19世纪末时,本召僧侣仍有八百余名。” 五当召是享有特权的政教合一寺院,设有监狱、法庭,并有武装。且建筑本身以及各殿堂的壁画和雕塑,体现了很高的艺术价值。 地址:包头市石拐区吉忽伦图苏木 类型:古迹寺庙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0472-8715022 官方网站:http://www.zgwdz.com/ 开放时间: 9:00-17:00 门票 五当召门票成人票门市价60元五当召 |
阿善遗址 | 阿善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阿善遗址是黄河流域最北端的一处新石器时代 原始聚居遗址。位于包头市东郊 阿善沟门村东圪膝盖沟两侧的台地上。北依大青山,南临黄河,圪膝盖沟终年泉流不绝,“阿善”就是蒙古语甘泉的意思。 阿善遗址是于1979年发现的,1980年和1981,包头市文物管理所与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共同对遗址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在1070平方米范围内;共发现新石器时代的房址24座、窖穴240个,出土了各类文物1600余件。还发现了围绕原始村落砌筑的石砌围墙2200米。1983年又发现了大型祭坛一处。其中部分实物保存于包头市博物馆内。 阿善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证实,包头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 至少可以上溯到距今6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的阿善遗址 现存面积5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度在一到两米之间。共发现四个时期文化遗存的迭压关系。前三个时期均属于新石器时期,也就是第一、二、三期文化,第四期为青铜时代的遗存。 阿善遗址的一、二、三期新石器时代文化,各期都有一批代表性的文化遗存。第一期文化的遗存分布的较为稀疏,原生层位大都遭到晚期地层的破坏,发现的遗迹较少,遗物也大都散落于地表,或混杂在晚期的层位之中,这一期陶器的风格特征与陕西省半坡遗址早期的陶器相同,有些器物与后岗一期的陶器有共同之处。所以学术界对阿善一期文化的看法是:这里是仰韶文化从中原地区由南向北的延伸。这一时期原始先民的居住址选择的都是山前开阔的台地,背风朝阳,靠近水源。房子都是半地穴式的方形间,面积一般在10到20平方米左右。使用的生产工具有打制的磨制的石器,也有用陶片改制的和骨制的工具。主要的工具有石斧、石刀、陶刀、盘状器等。阿善一期的文化是目前所知内蒙古中南部地区最早的定居农耕文化。 阿善二期的遗存比较丰富。这一时期的先民是在一期文化的原址上生息繁衍起来的。这一时期先民房子的数量明显增加,活动范围也扩大了不少。它的主要文化特征是:房子多为方形或长方形半地穴式,室内设有两个灶,房子的周围挖有储存食物的窖穴,最大的窖穴可放粮食千斤以上。这期文化遗物0土了大量的石斧、石刀、石磨盘、磨棒等生产工具和许多细石器工艺的狩猎工具。作为生活用具的陶器,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器物还绘有彩绘图案。从发现的许多野生动物和家畜遗骸来看,当时的先民除了从事原始农业外,还从事狩猎和饲养。 阿善遗址中第三期文化遗存最为丰富。这一时期的文化遗迹非常密集,遍及整个遗址和临近的山前台地。村落毗邻、炊烟相望,应该是这一地区原始文化的全盛时期。阿善第三期文化分为早晚两个发展阶段。早期的房子多为浅地穴式,也有沟槽木骨泥墙的地面建筑。房子的平面多呈梯形或长方形,进深都大于间宽,房子南墙的正中有斜坡状门道。晚期的房子为地面直接起筑,墙基均为石块砌筑。这一时期的房子非常密集,而且布局也井然有序,有些房子的一侧还附筑一间3平方米左右的耳房,应该是储存杂物的库房。这期文化中发现的窖穴较二期有所不同,其特征是容积较二期明显缩减,但数量却成倍增加。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窖穴中除一部分是用来储存粮食外,还发现了一些窖穴是用来储水的水窖。其形状口小底大为袋状,至今西北干旱地区仍有沿用这一方法储水的习俗。 阿善三期文化遗存中生产工具种类繁多,数量较二期大为增加。分为石器、细石器、陶制器和骨角器。引人注目的是,在一把骨柄石刃刀的柄上,发现刻划着具有文字功能的符号。此外还发现了不少用于装饰的骨制项圈、玉环、石环。这一时期生活用的陶器的品种繁多,制作也很精细,纹饰以蓝纹和锥刺连点纹为主。器物的种类有:瓮、罐、盆、钵、瓶、壶、杯、盘和豆等。 阿善遗址包含的三种原始文化遗存,层层迭压,遗址0土的各种生产工具,以用于农业生产的占有绝对优势。根据出土的大批狗、羊、猪等农畜的骨骼分析得知,家畜的饲养在当时的经济活动中已占有一定比重。从出土的大量的石镞、角矛、石球、鱼钩、网坠等工具以及鹿、狍子、獐、野山羊、羚羊、鱼、龟、鸟类的遗骸来看,可知先民们已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渔猎业也非常活跃。也就是说,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包头地区的先民们就过着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他们创造的原始文化中,也包括原始农业。 在阿善三期文化遗存中,环绕遗址建造的石砌围墙,是非常重要的发现,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防卫工程,为了解我国早期城堡式聚居提供了实例。围墙建筑在遗址所在台地的边缘,连绵不断,出入城堡的通道口还设有一间守候人员住的小石房子。石墙的外侧山势险峻,显而易见,石墙的修造是出于防卫的目的。与石墙同时出现的地面建筑是大型石砌祭坛,祭坛的形式是由象征“天圆地方”的圆形与长方形石框组成。布局为南北方向排列,中轴对称。祭坛遗址的出现,表明阿善三期原始宗教的萌芽和发展。 阿善三期文化中布局井然的房舍、环绕村落起筑的具有防卫功能的围墙以及专供从事宗教活动的祭坛,决不是偶然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阿善三期文化的年代与龙山文化时代年代大体一致,与古史传说的“夏鲧作城”的年代也相吻合,是我国原始社会向奴隶制国家过渡的重要时期。 |
包头召 | 包头召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包头市东河区拐子街,约建于清乾隆年间,又名“福徵寺”,是包头城内唯一的一座蒙古族召庙,藏式建筑结构,砖石墙壁,用石灰水浇灌成纯白色,两层楼堂,底层为经堂,内无间墙,两排圆木柱直通到顶,楼上分为前后两座佛堂,分别供奉释迦牟尼和其它塑画神像。正前方是满面门窗,外有护栏走廊,东西墙壁设长方形小窗,环召有通行走廊和花栏围墙,在召庙两侧,有两所大院,设有客堂、厅舍、厨房货仓、马棚马圈等。 内蒙古包头市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