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内蒙古 >>呼和浩特 >> 土默特左旗 >> 只几梁乡

只几梁乡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马永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马永生(1961.9.9- )沉积学家、石油地质学家,石油与天然气勘探专家。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人。1987年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地质系,1990年获中国地质科学院沉积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总地质师、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总地质师,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学术委员会主任。  从事沉积学、石油地质学研究和油气勘探工作,在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提出了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优质储层的发育机理与预测模式;阐述了复杂构造区油气复合控藏的新认识;提出了碳酸盐岩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新思路,对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产生了重大影响。组织并参加了中国石化南方探区油气勘探工作,先后发现了普光、元坝特大型天然气田和多个大型含气构造,为国家重大工程“川气东送”提供了资源基础。普光气田的发现及相关理论与技术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2007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和李四光地质科学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3年被评为国家首批“万人计划”杰出人才。第一作者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50余篇。  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以上内容由"梦已飞几时回"分享。]

荣耀先 (1895~1927)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荣耀先(1895~1927年),字辉庭,号一介,蒙名谦登若宪,1895年农历腊月出生于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察素齐镇的蒙古族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期,他跟随父母种田和放牧,养成了勤劳朴素的习惯。父母对他非常喜爱,节衣缩食送他进本村私塾念书,期望学有所成,光耀门庭。1911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土默特高等学堂。在学堂,他勤奋好学,成绩突出,还经常帮助比他更困难的同学。  荣耀先辛亥革命以后,归绥地区也受到了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荣耀先同班上部分进步同学开始研究孙中山提出的“五族共和”等问题。荣耀先和同学们利用寒暑假组织起来,深入社会,搞社会调查,探讨辛亥革命后的国内国际形势,关心国家的兴亡和民族的前途。当时他有一个信念,就是有朝一日能去北京、南京、广州等大城市亲身游历、寻求真理。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不断影响下,荣耀先进一步树立了民主革命的思想,并向周围群众宣传不信神鬼等科学道理。他十分同情贫苦民众,并热情资助他们。他扶危济困,团结群众,在蒙汉群众的心目中建立起了很高的信誉。乡亲们一说起荣耀先,总是伸出大拇指称赞他,说谦登是一个好后生,跟我们受苦人心连心!  1918年夏,荣耀先等被土默特旗总管署保送到北京蒙藏学校学习。在此,他接受了民主共和、反对旧礼教、发展科学、振兴中华的新思想。他经常和同学一起去北京大学聆听李大钊、-等人的演说,极大地启发和鼓舞了他的爱国热忱。同学们还在蒙藏学校内秘密传阅《新青年》《每周评论》《国民》等进步书刊。  革命思想的传播,使荣耀先看到了中国未来的曙光,激励着他向光明的革命道路前进。在与北大进步学生频繁接触的过程中,荣耀先了解了北大的学生会情况,也感受到了组织起来的力量,于是,他们仿效北大等高校的做法,开始在蒙藏学校筹备成立学生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蒙藏学校学生会宣告成立了,荣耀先被同学们推选为学生会负责人。他们与北京八大院校的学生会取得联系,传播进步思想,交流经验,并在蒙藏学校开展各种进步活动,如出墙报、办刊物,召开讲演会等。  1919年,五四运动在北京发端,荣耀先与王祥等被推举为蒙藏学校的学生代表,参加了十四个大专院校在法政学校召集的会议。会议要求各院校立即行动起来,组织学生参加-活动。根据会议的部署,荣耀先与王祥等人立即赶回了学校,发动校内进步学生奔向天安门,跟北京各学校的爱国师生汇集在一起,举行声势浩大的--。参加-的学生们高呼爱国口号,号召中华同胞团结起来,召开-,外争主权,内除-。愤怒的爱国师生与前来镇压的反动-进行搏斗,火烧了赵家楼。  5月6日,荣耀先作为蒙藏学校学生会代表之一,参加了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的成立大会。在李大钊等人的号召下,北京学生的爱国热情更加高涨,斗争的锋芒直接指向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的蓬勃发展,促使着蒙藏学校学生的思想发生急剧的变化。荣耀先等进步学生分析了斗争形势,深深感到北京的-需要全国各地的支持。为此他们在学生会的会议上决定:“要唤醒塞外同胞参加到运动中来。”荣耀先和部分学生昼夜兼程奔赴塞外。一到绥远,他们就马不停蹄地在土默特高等小学、归绥中学等学校的师生中进行宣传鼓动,向大家介绍北京五四运动的实况,号召蒙、汉、回等各族学生积极行动进来,声援北京。在他们的鼓动下,当时有很多学生积极行动起来投入到-当中。  荣耀先等学生会负责人在李大钊的指导下,提出了“反对旧礼教,学习新文化”的口号,坚决抵制胡适的奇谈怪论,强烈要求蒙藏学校的反动校长、胡适的忠实信徒大寿辞职。反动教育当局惧怕触发众怒,只好宣布撤换校长大寿的职务。  1921年,荣耀先与蒙藏学校的进步学生一起报名参加了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他经常到北大借阅书籍,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聆听李大钊等人的亲切教诲,并与韩麟符、朱务善、李渤海等北大会员经常往来。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他逐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以后的革命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同年冬,荣耀先遵照李大钊的教导,在蒙藏学校提出仿效北大邓中夏的办法,去归绥、包头地区举办平民工读学校。当时没有办学经费,大家商议决定由该校话剧团去归绥、包头公演来筹集解决。于是荣耀先以学生会主席身份率领蒙藏学校话剧团到归绥,受到当地爱国师生的热烈欢迎和积极支持。每当演出结束,他都上台向广大观众宣传反帝反封建,要民主、要自由、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道理。  1922年,荣耀先等进步青年从北京回到家乡察素齐镇,经过多方工作,终于征得当地教育会及总管署的同意,在察素齐镇兴办土默特高等小学察素齐分校,他亲自给学生讲课。同时,他和一位姓李的青年又在归绥办起了平民工读社传播革命道理,受到贫苦工农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1923年4月,荣耀先经韩麟符和李渤海介绍,中共北方区委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年暑假,他受蒙藏学校校长章武博士的委托,代表学校回绥远地区招收学生。回到绥远后,他立即深入归绥中学和土默特高等小学进行招生宣传工作。他借了一匹马,昼夜奔波于大青山下、土默特平原上的蒙古族村落。经过一段艰苦细致的工作,他动员了41名蒙古族有志青年,分两批离开土默特旗到达北京。这些有远大抱负的蒙古族青年,满怀热情地跨进蒙藏学校,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开展内蒙古地区的革命运动打下了基础。同时,由于荣耀先的多方努力,土默特总管署终于做出给每个去北京读书的学生每月资助6元钱的决定。1924年4月,中共北方区委选送荣耀先、白海风、-三人到黄埔军校学习(第1期)。他们受到了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的热情接待和亲切教诲,周恩来经常勉励他们要和各民族同学团结友爱,刻苦学习,迅速掌握军事技术,要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准备为铲除军阀,进行北伐而奋斗。在学校,他结识了陈赓等一批具有杰出军事才能的有志之士,受益颇多。  在军校学习期间,荣耀先在军事和政治上都获得了很大提高。1924年11月,他从黄埔军校毕业,分配到黄埔学生军第1教导团任排长,参加了平定陈炯明、杨闵尧等叛军的东征、西征战役。战斗中,他以坚定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带领部队奋勇冲杀,获黄埔学生军第1教导团的通令嘉奖。  1925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下令,将黄埔学生军两个教导团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军,荣耀先因作战有功晋升为连长。8月,他受黄埔军校的委派,同军校第1期任区队长的郜子举去北京为黄埔军校秘密招生。在中共北方区委的亲切关怀和直接支持下,他们顺利完成了黄埔第4期部分招生任务,11月将新录取的蒙汉考生从天津经上海送到广州。之后,他被调至广州卫戍部队当连长。  1926年2月,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出兵北伐,推翻军阀统治的政治主张。同年7月,国民革命军约10万人,分3路从广东出师北伐,兵锋直指盘踞在两湖、浙江、福建、安徽、江西等省的反动军队。当时,荣耀先已调到国民革命军第6军任连长。他在北伐战争中表现出无比的忠诚与勇敢,屡建战功,多次受奖。  1927年2月,荣耀先被提升为突击团团长。第6军由徐州出发,向济南挺进,战斗打响后,突击团指挥得力,官兵斗志高昂,打的敌人溃不成军,节节败退。由于突击团突入敌纵深太远,友军配合无力,形成孤军作战的形势,部队伤亡较大。在这种情况下,荣耀先组织火力,决心突破一点,并亲自带领全体官兵冲向敌人。在战斗即将胜利的时候,荣耀先突然中弹,壮烈牺牲。  荣耀先将宝贵的生命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他的革命事迹在内蒙古的大青山下、土默特平原上广为流传。  [以上内容由"梅川内酷"分享。]

潮洛濛 (1922~2010)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潮洛濛同志生平(1922-2010)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党的优秀民族干部,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原中共内蒙古自治区顾问委员会常委、自治区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潮洛濛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2月20日10时36分在呼和浩特逝世,享年88岁。  潮洛濛同志,曾用名皓星、丁贵善,1922年8月出生于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把什乡。1940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至1945年8月,先后在绥远蒙旗师范、巴彦塔拉盟盟立师范、呼和浩特市蒙古学院、北京蒙藏学校、延安民族学院上学。1945年8月至1945年12月,任绥远察素齐镇副镇长。1945年12月至1946年5月,任骑兵旅(后改十六师)连指导员、政治部宣传科科长。1946年5月至1951年4月,先后任锡林郭勒盟副盟长、盟长、盟委书记。1951年4月至1954年6月,在中央马列学院学习。1954年8月至1956年12月,任东部区党委宣传部部长。1956年12月至1960年1月,任呼伦贝尔盟盟委书记。1960年1月至1966年3月,任内蒙古党委宣传部副部长。1966年3月至1966年6月,任内蒙古计划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1966年6月至1973年12月,在“文革”中受破孩。1973年12月至1978年1月,任内蒙古文教办公室副主任。1978年1月至1979年1月,在中央党校学习。1979年2月至1983年5月,任内蒙古党委宣传部部长。1983年5月至1988年6月,任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1988年6月,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顾问委员会常委。1996年10月,离职休养。享受自治区主席级医疗待遇。  潮洛濛同志是一名老共产党员,在党组织的培养下,从一名基层干部成长为副省级领导干部。他始终坚定不移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精神和忘我的工作热情,为自治区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盟担任主要领导期间,潮洛濛同志兢兢业业,扎实工作,坚持深入基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当地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领导作用。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工作期间,潮洛濛同志坚持从自治区工作大局出发,注重调查研究,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以及自治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自治区人大工作期间,潮洛濛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六届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一道,团结人大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积极实践探索创新,认真依法履行职责,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自治区民主法制建设,强化人大及其常委会职能,推进人大工作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离职休养后,潮洛濛同志在担任自治区延安精神研究会、延安大学暨民族学院校友会会长期间,为弘扬宣传延安精神作出重大贡献。在担任自治区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期间,依然一如既往地关心国家大事,关注自治区老区建设和发展,体现了共产党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高尚情操。潮洛濛同志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勤勤恳恳,鞠躬尽瘁,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自治区的革命、建设和发展事业,为维护自治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内蒙古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内容由"Josephsyang"分享。]

布小林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布小林,女,蒙古族,1958年8月生,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人,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6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  1976.06--1977.01,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后联合旗温根公社插队知青  1977.01--1980.09,内蒙古军区战士  1980.09--1984.07,北京大学法律系经济法专业学习  1984.07--1985.04,内蒙古大学法律系教师  1985.04--1987.04,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办公厅法规处、政府法制局干部  1987.04--1989.10,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法制局主任科员  1989.10--1993.03,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法制局三处副处长  1993.03--1996.08,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法制局三处处长  1996.08--1997.05,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法制局副局长  1997.05--2000.02,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法制局局长(副厅级)  2000.02--2003.07,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法制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1998.09--2001.06吉林大学法学院法学理论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法学博士学位;2000.09--2001.01中央党校进修部第三十五期进修二班学习)  2003.07--2004.09,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党组成员,自治区政府调查研究室(参事室)主任、党组书记  2004.09--2006.09,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盟委副书记、盟长(2003.09--2006.01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06--2005.09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合作举办的第四期公共管理高级培训班学习)  2006.09--2006.12,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盟委书记,阿拉善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  2006.12--2007.12,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盟委书记、盟人大工委主任,阿拉善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  2007.12--2008.01,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盟委书记,阿拉善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  2008.01--2008.02,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政府党组成员兼阿拉善盟盟委书记,阿拉善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  2008.02--2010.10,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政府党组成员(其间:2010.03--2010.05国防大学第三十六期国防战略研究班学习)  2010.10--2011.09,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政府党组成员兼中国贸促会内蒙古自治区分会会长  2011.09--2014.01,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政府党组成员  2014.01--2016.03,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统一战线工作部部长  2016.03--2016.04,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统一战线工作部部长,自治区代主席、政府党组书记  2016.04--2016.06,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代主席、政府党组书记  2016.06--,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政府党组书记。  2018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政府主席、党组书记。  十九届中央委员,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党的-代表、十八大、十九大代表。  [以上内容由"好笑一地方"分享。]

塔拉 (1920~2006)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塔拉同志生平(1920-2006)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我军优秀的军事、政治工作者,杰出的少数民族干部,原内蒙古军区副司令员,内蒙古军区第四干休所正军职离休干部塔拉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7月14日16时20分在呼和浩特逝世,享年86岁。  塔拉同志1920年7月9日出生于内蒙古土默特左旗铁帽乡白庙子村一个贫苦的蒙古族农民家庭。1939年参加革命,1942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0年晋升大校军衔,1981年离职休养。曾荣获解放东北纪念章、解放华北纪念章和二级解放勋章。  抗日战争时期,塔拉同志在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参加了对敌斗争,后赴革命圣地延安陕北公学、延安民族学院(后改为延安大学民族学院)学习,历任战士、学员、队长等职,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5年多的学习生活,是塔拉同志人生的重大转折,延安精神是他革命人生的光辉写照。1945年初,他从延安重返大青山抗日前线,参加了彻底消灭日伪军的最后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塔拉同志历任内蒙古骑兵独立旅3团政治处主任,内蒙古军政干校2队政治指导员,内蒙古自治学院军事部副政治委员,内蒙古军政大学二院政治部副主任,内蒙古军区警卫团团长兼政治委员,同时兼任内蒙古政府乌兰浩特卫戍司令。参与了争取蒙古军起义、内蒙古人民解放军骑兵独立旅的组建工作。组织指挥了剿匪、锡盟平叛等战斗。负责“五一”大会及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及主要-的保卫工作,为自治区成立作出了贡献。在内蒙古自治学院、内蒙古军政干校、内蒙古军政大学接收进步青年学生参加革命,为国家解放和自治区成立教育培养了一批优秀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塔拉同志历任兴安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盟委常委,乌兰察布军分区副政委,昭乌达军分区副政委、盟委常委,昭乌达军分区政委,内蒙古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大军区时),内蒙古军区副司令员。  “文革”期间,塔拉同志及其爱人蒙受不白之冤,被关押、批斗,身心受到破孩。但他在逆境中保持了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和革命战士的坚强意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担任内蒙古军区副司令员期间,他积极纠正“文革”中的冤假错案,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了大量的棘手问题,为内蒙古军区的边防建设、为部队的管理和训练工作作出了贡献。  塔拉同志离休后一如既往地关心党的事业和军队建设。在担任“土默特文化研究会”会长期间,为征集、研究土默特文化做了大量工作,在担任内蒙古延安大学暨延安民族学院和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名誉会长期间,积极参加各项学习活动,为继承、弘扬、研究、实践延安精神,为宣传革命传统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贡献。体现了一位老战士、老党员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精神风貌。他把毕业精力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军队的建设事业。  [以上内容由"穷开心"分享。]

奎璧 (1903~1986) 蒙古族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奎璧,蒙古族,1903年3月10日生,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善岱乡保同河村人。字子璋,曾用名刘卜一。  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高中文化。早年在土默特旗高等小学校读书。1923年考入北京蒙藏学校。1925年参与创办《蒙古农民》。不久到蒙古人民共和国学习。1927年初回国,任宁夏内蒙古革命军骑兵团第1营-表。  职位1929年7月任中共西蒙工委宣传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大青山蒙古工委书记。曾在蒙古党务学校学习。1939年入陕北公学学习。1939年9月任中共绥远省土默特旗蒙古工委负责人。1941年任大青山绥西地委蒙民部部长。1943年入延安中共中央党校2部学习。后任晋绥边区党委蒙民处长。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1月-1947年4月任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执委会常委(1946年4月任联合会西蒙总分会主任,曾任联合会组织部部长,中共巴乌工委书记兼军区政委)。1947年5月任中共内蒙古工委常委。1947年7月任中共锡察巴乌工委书记。1947年任内蒙古自治政府民政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1月任中共中央内蒙古分局委员。1949年12月-1967年11月任绥远省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人民委员会副主席。1952年9月-1955年7月任中共中央蒙绥分局组织部部长。1952年10月-1955年7月任蒙绥分局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监察委员会书记。1953年5月任蒙绥分局常委。1954年6月-1955年7月任中共中央内蒙古分局副书记。1954年9月当选为第1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5年7月-1956年7月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副书记兼自治区委监察委员会书记、组织部部长。1956年7月-1967年11月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书记兼监察委员会书记。1959年4月、1965年1月相继当选为第2届、3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65年3月兼任内蒙古自治区贫下中农协会筹委会主任。“文革”中受破孩。1977年12月任内蒙古区政协副主席。1979年12月-1983年4月任内蒙古区政协主席。1978年3月、1983年6月相继当选为第5届、6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1届全国政协委员。第1-3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7大代表,第8届中央候补委员,第12届2中全会增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5年9月)。1986年2月7日在呼和浩特逝世,终年82岁。  [以上内容由"liaohy108"分享。]

布赫 (1926~2017) 蒙古族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布赫同志生平(1926-2017)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 布赫同志生平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民族工作领导人,第八届、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布赫同志,因病于2017年5月5日15时2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布赫同志,原名云曙光,蒙古族,1926年3月出生于内蒙古土默特旗(今土默特左旗)塔布赛村一个革命家庭,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民族工作领导人-同志的长子。1939年,年仅13岁的布赫同志历经艰辛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先后就学于陕北公学、延安民族学院、延安大学民族学院。194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由延安返回内蒙古工作,历任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组织部干事,内蒙古自治学院中学部副主任兼政治教员,内蒙古文工团副团长、党支部书记、团长。在解放战争中,他带领内蒙古文工团全体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开赴前线,随军演出,鼓舞士气,在血与火的考验中成长。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布赫同志作为代表出席会议。1949年9月,布赫同志率内蒙古文工团参加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文艺演出,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   新中国成立后,布赫同志历任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局副局长、党组书记兼自治区文联主任,中苏友好协会内蒙古分会秘书长,自治区党委代常委,自治区文委党委代书记、主任。他团结带领内蒙古各民族文艺工作者,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和民族文化工作的决策部署,在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艺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他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和精心试点,创立了适合农牧民需要、兼备“演出、宣传、辅导、服务”多种功能、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艺组织形式——乌兰牧骑,在全区进行推广普及,并率领乌兰牧骑代表队到北京参加演出,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称赞。“文革”中,布赫同志全家遭到林彪、--集团的残酷破孩,他经受住了严峻考验。1974年恢复工作,先后任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市革委会副主任,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   改革开放新时期,布赫同志历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国家民委副主任,呼和浩特市委第一书记、市长、警备区第一政委。1981年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1982年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府主席。他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走遍全区100多个旗县市区,结合内蒙古实际,提出充分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把推进科技进步作为重要突破口等一系列发展农牧业、工业、第三产业和资源能源开发、开放驱动全局的思路举措,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内蒙古特点的发展路子。他解放思想、锐意改革,组织政府有关部门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大力推广土地承包、产量承包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率先实施草畜双承包责任制,实现了农村牧区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他关心民情民生,积极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在农村牧区推广合作医疗模式,人民生活、教育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他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有力维护了内蒙古自治区各民族干部群众的大团结和社会稳定。   1993年3月,布赫同志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分工联系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工作。1998年3月,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再次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任常委会党组成员,分工联系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工作。在全国人大工作的10年间,布赫同志认真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积极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布赫同志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积极参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工作。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新需要,围绕规范市场主体、确立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环节,参与制定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商业银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一批经济领域重要法律,为初步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框架、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布赫同志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大决策部署,参加审议100多件法律、法律解释和有关法律问题决定草案,积极参与修改宪法,制定立法法、合同法、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小企业促进法、行政复议法以及修改民族区域自治法、婚姻法、刑法等重要立法工作,为初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出积极贡献。布赫同志高度重视人大监督特别是执法检查工作,多次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组长,率队赴各地检查农业法、教育法、森林法、水土保持法、乡镇企业法、种子法等法律实施情况,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报告执法检查情况。1994年到1997年,布赫同志带队对农业法实施情况连续开展4次执法检查,深入基层农户,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提出许多加强农业领域法律制定实施工作和推动农村改革、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意见建议。1997年,在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布赫同志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向大会作关于检查农业法实施情况的报告,这是全国人大首次在代表大会会议上听取审议执法检查报告。代表大会会议作出决议,对农业法执法检查工作和执法检查报告给予充分肯定。   布赫同志认真执行代表职务,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感情,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多次参加全国人大代表集中视察,先后赴四川、湖北等地考察三峡工程建设和库区移民安置情况,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就西部大开发、边疆民族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行调研,赴陕西考察发展农业高新技术和农业产业化工作,亲自撰写一批富有真知灼见的调研报告。布赫同志积极促进全国人大与外国议会间的交往交流,率领全国人大代表团对波兰、捷克、希腊、埃及、墨西哥、玻利维亚等国进行友好访问,出席各国议会联盟第101届大会,多次会见外国议会代表团和国际友好人士,在对外交往中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道路和内外政策的理解和认同,充分发挥人大对外交往服务国家大局的作用。布赫同志模范遵守党章党规,严格执行组织生活制度,坚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全国人大机关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并讲授党课,展示了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高度自觉和模范形象。   布赫同志坚决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积极推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贯彻落实,为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出席纪念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十周年座谈会并发表讲话,旗帜鲜明地指出:在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只有代表各民族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各族人民建立并不断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实现国家富强的同时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他积极推动和指导民族自治地方依照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定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深入调研边疆民族地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情况。他善于总结民族工作经验,深入全国大多数少数民族自治州和自治县、旗调查研究,撰写了《布赫谈民族工作》、《伟大的创举》、《努力开创民族工作的新局面》等多部关于民族工作的著作,在丰富民族理论、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使用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布赫同志热爱文化艺术,具有很高的造诣,被誉为“诗人气质的副委员长”。他多年来笔耕不辍,出版了《布赫文集》、《布赫诗集》、《布赫文艺论文集》、《诗海纪行》等著作,创作并发表了大量歌词、诗词、话剧以及文学评论、文艺理论文章,其中剧本《慰问袋》、话剧《王文焕》和《海棠》被收入中国地方戏曲集和内蒙古戏曲集,有力推动了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和民族文化总体水平提升。   布赫同志退出领导岗位后,仍然关注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关注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关心人民群众生活,特别是十分关注民族工作和民族团结,表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崇高境界。   布赫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十四次、十五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七届、八届、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布赫同志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不懈追求真理,对共产主义理想坚贞不渝,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他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具有高度坚强的党性原则,时刻按照党章党规党纪严格要求自己,讲政治、顾大局,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他一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情系草原、情系各族人民,关心人民群众疾苦,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他勤于学习、敏于思考,忠诚厚道、作风正派,襟怀坦荡、廉洁奉公,谦和儒雅、虚怀若谷,对家人严格要求,对同志关心爱护,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尊重和爱戴,在各族人民中享有崇高威望。   布赫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为共产主义理想不懈奋斗的一生。他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建立了不朽功勋。他的逝世,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损失。我们要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埋头苦干、锐意进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布赫同志永垂不朽!   [以上内容由"我爱宝来"分享。]

刘新乐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刘新乐,男,蒙古族,1961年11月生,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人,1983年8月参加工作,九三学社成员,大学学历,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高级工程师。  现任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委,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自治区红十字会会长(兼)。  1979.09-1983.08山西矿业学院机械系机械制造专业学习  1983.08-1986.11内蒙古自治区乌达矿务局设计处助理工程师  1986.11-1990.02内蒙古自治区乌达矿务局矸石发电厂建设指挥部生技科科长、工程师  1990.02-1995.07内蒙古自治区乌达矿务局发电厂副总工程师、副厂长、高级机械工程师  1995.07-1997.03内蒙古自治区乌达矿务局水电处处长  1997.03-1999.01内蒙古自治区乌达矿务局发电厂厂长  1999.01-2001.02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政协副主席、乌达矿务局神达电力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2001.02-2007.02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副市长(其间:2003.11-2005.08长江商学院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班学习,获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03.08-2003.12挂职任教育部体卫艺司副司长;2005.06任九三学社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副主委)  2007.02-2007.06九三学社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副主委,中国贸促会内蒙古自治区分会会长  2007.06-2008.01九三学社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委,中国贸促会内蒙古自治区分会会长  2008.01-2010.10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委,自治区副主席,中国贸促会内蒙古自治区分会会长  2010.10-2012.08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委,自治区副主席  2012.08-2018.01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委,自治区副主席,自治区红十字会会长(兼)  2018.01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委,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自治区红十字会会长(兼)  第十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以上内容由"从头再来"分享。]

默川 蒙古族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默川(1941~)  笔名默川。蒙古族。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人。中共党员。1965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从事教育和宣传工作,历任呼和浩特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常委,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等职。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名人与读书》(合作)、《爱的情潮》(诗歌三人集)、《沉思与随想》、《教育随想录》、《默川杂话集》、《教苑耕耘录》、《人生随想》、《岁月流萤》、《-自选集》(四卷)。散文诗《从春到秋的思索》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届索龙嘎二等奖,《沉思与随想》获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评奖优秀作品奖,《教育随想录》获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第三届年会优秀论著三等奖,《默川杂话集》获全国第四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评奖优秀作品奖,《人生随想》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文学创作索龙嘎奖。  [以上内容由"xfhbcn"分享。]

吉雅泰 (1901~1968)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吉雅泰,字岱峰,曾用名赵丹寿、赵福、赵延寿、王西、阿其列也夫、不老宁等。蒙古族,1901年生于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三两村。1915年入土默特高等小学,1920年入归绥中学,1923年秋入北京蒙藏学校;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年底回绥远发动国民会议运动。1925年3月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绥远特别区工委书记,同时组织中国国民党绥远特别区党部并任执行委员。10月,参加在张家口召开的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候补执委。同年冬,在张家口参加内蒙古农工兵大同盟成立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926年1月在广州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7年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34年回内蒙古从事地下工作。1938年到1946年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华侨俱乐部任《工人之路》和华侨剧团导演。1941年获蒙古共和国大呼拉尔主席团劳动奖章一枚。1946年获蒙古人民共和国人呼拉尔主席团战胜希特勒金星勋章一枚、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25周年纪念章。1946年回国,历任内蒙古自治政府临时参议会副议长,内蒙古共产党工委候补委员,中共呼纳盟委书记,中共锡察盟工委书记,中共中央内蒙古分局宣传部长。1950年4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蒙古人民共和国首任特命全权大使。他是新中国第一批(11名)大使之一,也是第一位少数民族大使。1954年卸任回国,历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常委兼-部部长,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政协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等职。曾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中共“八大”代表。1968年3月12日在呼和浩特逝世,终年67岁。  [以上内容由"放飞心情"分享。]

朱实夫 (1902~1941) 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朱实夫(1902-1941),内蒙古土默特旗人,中华民-人,少将军衔,是抗日战争期间阵亡的中-方高级将领之一。  朱实夫,早年参加中华民国国民会议,倡导内蒙自治,后转军职,并投冯玉祥部。  1920年末,前往莫斯科炮兵专门学校深造,返中国后于察哈尔蒙政会任职。  1936年1月,因不满内蒙古领导人德王立场亲日,带领千余人投国民革命军,隶属马占山部。  1936年2月10日,在日本关东军支持下,德王成立蒙古军政府,任总司令、总裁。  1936年11月24日,傅作义调派第三十五军主力攻克蒙古军政府第七师驻守的百灵庙,是为“绥远战役”,自此朱实山参与镇守百灵庙任务。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不久,百灵庙失守。朱实山率部转进甘肃,任新3师副师长,官拜少将。  1941年,于战场因伤阵亡。  1942年3月30日,国民政府特以1456号褒扬令明令褒扬。  [以上内容由"yaodabin"分享。]

杜逵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杜逵 (1939~)  笔名谷川。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人。中共党员。1965年大本毕业。历任内蒙古自治区四清工作组副组长,巴盟报社副刊版面组长,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市文化局党委书记兼局长,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山丹》杂志主编、社长,专业作家。内蒙古作协名誉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诗集《月色箫声》、《天涯片雨》、《情人的脚印》、《火烧三月》、《春华秋实》,电视剧剧本《绿之歌》、《白雾》、《寻》、《铁马风雪情》等。《情人的脚印》、《火烧三月》、《春华秋实》及戏剧剧本《佐汗巾帼》分获内蒙古“五个一”工程奖,电视剧剧本《大青山的怀抱》两次获中央电视台奖,《白雾》、《寻》均获内蒙古萨日纳奖,歌舞剧剧本《塞上昭君》获全国剧本优秀奖、全国优秀演出奖,《也兰公主》获全国戏剧节调演大奖、全国民族题材戏剧剧本金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内蒙古“五个一”工程奖等11项。  [以上内容由"树荫下的喵喵"分享。]

金海如 (1923~2015)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金海如,蒙古族,1923年5月出生于内蒙古土默特左旗,1946年6月16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月土默特读一年私塾。1937年11月土默特旗立小学就读。1941年3月蒙疆家畜防疫处学习兽医。1942年1月察盟太左旗从事兽医工作。1942年6月在家从事农牧业生产。1943年12月张家口蒙古高等学院学习并毕业。1944年1月日本东京善邻高等商业学校留学生科学习并毕业。1945年7月日本山口经济专门学校学习并肄业。1945年9月由日本回到家乡养病。1945年10月入蒙古军官学校进行革命串联。1945年10月25日被国民党逮捕入狱。1946年2月由土默特旗政府保释出狱回家养病。1946年4月土默特旗小学教员。1946年5月张家口蒙古军政学院学习。1946年8月任张家口蒙古军政学院撤退期间的行军大队长。1946年12月任林东内蒙古自治学院班主任。1947年6月任内蒙古军政大学大队副主任。1948年3月任黑龙江蒙古师范学校校长。1948年11月在内蒙古党校学习。1949年4月任内蒙古公安厅科长。1951年2月在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学习。1953年3月任内蒙古公安学校教务长。1957年9月任中共内蒙古党委宣传部理论教育处处长。1962年9月在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学习。1964年4月任新华总社国际部和记者。1969年10月在解放军总参谋部河南五七干校劳动改造。1972年9月在解放军总参谋部二部机关等待分配工作。1977年1月任国际旅行社北京分社副经理。1980年6月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1984年10月离职休养。副省级,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7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以上内容由"自愚自乐"分享。]

毕力格太 (1934~1999) 蒙古族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毕力格太 (1934~1999)  蒙古族。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人。中共党员。1956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学院中文科汉语专业。历任中学教师,《山丹》杂志、主编,呼和浩特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编审。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内蒙古作协常务理事,内蒙古出版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内蒙古第六、七届人大代表。196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诗《布日固德的故事》,中篇小说《古庙里的秘密》,诗集《爱的回声》、《毕力格太诗选》,短篇小说集《南国相思》(合集),散文集《爱之火》,中短篇小说集《周外传》,朗诵诗集《从荒野走向绿原》等。作品获内蒙古文学创作奖、内蒙古索龙嘎二等奖、文化部创作三等奖等。  [以上内容由"无羁"分享。]

云世英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云世英,曾用名刘今,1924年8月出生于土默特旗托克托县北台基村。1939年7月参加革命,在延安陕北公学,延安大学民族学院学习,194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在晋绥偏关,平鲁,清水河县开展游击战争。后任集宁县政府蒙政科长,内蒙古骑兵独立旅政治部锄奸科长。1946年任中共锡盟工委委员,社会部部长,公安处处长,保安大队队长,群众工作团团长兼政治委员。1949年任内蒙古公安部政保处处长。1952年任内蒙古东部区公安厅副厅长。1954年起任包头市人委委员,政法小组副组长,组长,包头市副市长兼公安局局长,党组书记和包头市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1964年任内蒙古公安厅副厅长,内蒙古党委代常委,政法领导小组副组长。“文革”惨遭破孩。1973年任内蒙古公安局副局长,党委副书记。1977年9月在中央党校学习。1977年任内蒙古革委会副主任兼公安局局长,内蒙古党委常委、书记,内蒙古人民政府副主席兼公安厅厅长,党组书记,内蒙古党委政法小组组长,内蒙古人民政府代理主席,系中共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二届、第十三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驻公安部纪检组组长,公安部咨询委员会委员,系内蒙古土默特文化研究会顾问。  [以上内容由"未了情缘"分享。]

刘洪雄 (1907~1940)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刘洪雄(1907-1940)  汉族,原名刘典。1907年出生于内蒙古土默特左旗滕家营村。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期间在北京从事秘密地下活动,曾任东北抗日联军某师通讯大队长,中共归绥工委组织部长。1940年由于叛徒出卖,被捕牺牲,年仅33岁。  [以上内容由"魚悠清流"分享。]

伊利集团工业旅游

伊利集团工业旅游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乳品行业龙头企业之一,是国家520家重点工业企业和国家八部委首批确定的全国15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是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唯一指定乳制品生产企业,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唯一一家同时服务奥运会和世博会两大国际顶级盛事的乳品企业。   伊利集团是中国大型乳品企业中唯一一家民族企业,十多年间累计纳税80多亿元,为公益事业投入6亿多元。随着伊利持续稳健的发展,2009年品牌价值已高达205.45亿元,连续6年蝉联同行业首位,是中国乳品企业名副其实的第一品牌。2007年11月18日,胡锦涛总书记亲临伊利视察,给予高度赞扬,提出殷切希望,勉励伊利集团要始终做到兴农富农、科学发展。  伊利集团总部位于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地处大青山南麓富饶的土默川平原上。地理位置优越,是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草原钢城包头市和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鄂尔多斯准格尔大煤田的“金山角”腹地。   随着伊利工业旅游不断的发展,伊利集团陆续在北京、合肥、武汉、黄冈、苏州、济南、新疆石河子、黑龙江杜尔伯特、沈阳、广东佛山、四川邛崃等地区的25个工厂开展工业旅游,每一个参观景点都设有专业接待队伍和参观预约电话。放心品质,从“心”开始!放心产品,从“心”体验!伊利集团诚邀您的光临。     信息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  信息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

敕勒川草原文化旅游区(哈素海)

敕勒川草原文化旅游区(哈素海)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  哈素海是黄河变迁而遗留的牛轭湖,属大黑河水系的外流淡水湖泊。过去曾称陶思浩西海子,俗称后泊儿。哈素海是天然湖泊,有“塞外西湖”之称。它位于呼和浩特西70公里的土默特左旗境内,水面面积32平方公里,水深2米左右,湖底杂草丛生,水质肥沃,盛产草、鲢、鲤、鲫、团头鲂、武昌鱼等鱼类及河虾蟹。湖面芦苇荡内繁衍着各种鸟类,凌空起飞时盘旋在烟波浩渺的湖面上,岸边凉亭水榭柳绿成荫,碧水青山相映成辉,组成一幅十分壮观的图景。  敕勒川草原文化旅游区(哈素海)位于呼和浩特市土左旗西部,地处呼包鄂“金三角”腹地,东距呼和浩特市区60公里,西距包头市80公里,呼包高速、110国道、京包铁路横贯东西。哈素海与大青山之间的广阔草场,历史上称为敕勒川,是北魏民歌《敕勒歌》所描绘的地方。景区内拥有“阴山、草原、湿地、湖泊、温泉、气候”等多种资源优势,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打造,以多元融合的北方游牧草原文化为主要脉胳,构建以“草原文化休闲度假”为导向的旅游产品体系,将敕勒川文化产业园逐渐打造成为以“草原、文化、生态湿地”为特色的旅游度假目的地。旅游区规划建成“三园三区”。三园包括草原文化产业园,草原休闲博览园,草原湿地公园;三区包括休闲农业产业示范区,休闲牧业产业示范区,休闲渔业产业示范区。  草原文化产业园以蒙元文化为主题,主要项目包括包括蒙元文化主题大门服务区、蒙古利亚数字博物馆、成吉思汗大剧院、草原部落、圣主坛广场、草原自驾车营地等。  草原湿地公园的主要景观为哈素海。哈素海原为黄河故道,面积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5米,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湖内鸟类、鱼类品种众多,湖面芦苇呈片状生长,景色优美。草原湿地公园主要有烟波渔歌、水鸟保护区、湿地芦苇保护区、海岛生态观光区、哈素海水资源保护区等5大观光区域。游客可以选择水上和环湖两条动线参观游览,还有各种丰富的环湖及水上休闲娱乐项目。  草原休闲博览园的项目以温泉养身、休闲度假为主。其中,已经开放的项目有哈素海国际风情水都欧式大门、哈素海码头、哈素海风情水街等,即将开放的项目有天鹅堡温泉养生中心、天鹅堡温泉度假酒店、戏水乐园、海上田园度假中心等。  信息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  信息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

白石头沟生态旅游区

白石头沟生态旅游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白石头沟生态旅游区  白石头沟生态旅游区位于金山开发区北的土默特左旗实验林场内,面积28平方公里。旅游区内山高岭峻,层峦叠嶂,夏秋之际,草木葱茏,山花盛开,溪水潺潺,清风习习,自然环境十分优美。  白石头沟生态旅游区沟口建有“五一水库”。1980年,呼和浩特市园林局在这里兴建了呼和浩特青山公园。2003年,旅游区重新进行了规划建设。建成后的旅游区主要由一门、二带、八区组成。“一门”指旅游区大门,“二带”指绿化带、漂流带,“八区”指波光凌空健身游乐区、服务功能区、西林峡军技娱乐区、奇石沟探险区、绿色休闲区、桃花源度假区、菊花沟水上娱乐区和野生动物养殖区。白石头沟生态旅游区已初步建成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生态度假游乐区。  白石生态旅游景区,是一个集休闲渡假、观光游览、会议培训、户外拓展的国家AAA级景区,被国家水利部评为了国家水利风景区。是呼市重点旅游开发项目之一,也是内蒙古四条精品旅游线路的重要景点之一。  白石生态旅游景区位于呼市西20公里的五一水库上游白石头沟内,纵深7公里,面积28平方公里。区内山高岭峻、草木葱郁,景区内有大面积的次生林、白桦林、白杨林、松林、野山梨、野山杏等野果林木。山林植被覆盖率达73%,阴坡植被覆盖率95%,景区内有青羊、狍子、野鹿、野兔、松鼠、鹰、山鸡、石鹑等多种野生动物。景区深处,堪称山清水秀。景区水流川流不息。自然景观主要有:老鹰崖畔观音庙、水帘洞旁边飞来石、绿洲沟内观音洞、奇石峪内飞帘瀑、棒槌山巅北魏敖包遗址、药王庙遗址、大东沟抗日游击队旧址等。景区从2003年初步开发以来,相继建设了水上乐园、陆地竞技场,百鸟园、蒙古包群、农家院落、大小会议厅、餐饮服务中心、欧典别墅渡假区、青龙亭、白虎亭、玄武亭、燕雀亭、白石河百米观景长廊、龙潭瀑布、观音洞、大弥勒佛石像、野外拓展运动训练基地、真人CS野战营、大型停车场、白石商场等设施,同时设有:高山滑草、水上战舰、蒙古射箭、水上滚筒、碰碰车,沙滩摩托、卡丁车、古文化园区、二十四孝图、蹦极、太空环、等多个游乐设施场所,有人也可乘坐观光游览车沿路观赏美丽的自然风景。已具备相当接待游客的能力。这里正在形成呼、包、鄂三市市民旅游、休闲、消夏的好去处,显示了景区深受游客欢迎,独具山、水、林自然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  在蒙古行营的上面就是白石服务中心,这里为您准备了可口的农家饭菜,和浓烈的民族风味菜式,您会在青山绿水中陪伴着亲人朋友的品味佳肴美酒,悠闲自在的享受休闲渡假的乐趣!在富有民族特色的蒙古包里感受白石沟蒙古风情!这里远离喧嚣与噪声,远离粉尘与污染,远离烦躁与压抑;这里是绿色的天然“氧吧”;这里是呼、包市民休闲度假、放松心情的后花园。

-故居红色旅游区

乌兰夫故居红色旅游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故居位于土默特左旗塔布赛村  ,距察素齐镇24公里,东距呼和浩特市70公里,西距包头市110公里,现占地1530平方米,建筑面积560平方米。-故居,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志的出生地。现存正房、东房、西房二十六间,共560平方米。正房内陈列着-同志青少年时期的学习用具和参加革命后的部分遗物,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成长经历和丰功伟绩,以及他的伟大人格、崇高精神和革命事迹。故居已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2007年,旗政府委托内蒙古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专家,完成了-故居红色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并通过了专家的评审。按照规划要求,2007年投入5143万元,完成了卫生院、柏油路、民小教学楼、兽医站、农家乐大院、剧场等项目的建设。  整个景区由红色旅游区、民俗村、农家乐接待区、香瓜采摘基地、蔬菜采摘基地等。      察素齐镇  土默特左旗辖镇,旗府驻地。“察素齐”系蒙古语译音,意为“造纸的房子”。1950年为土默特旗第四区第四行政村,1954年建察素齐镇,1958年改察素齐乌宁公社。1960年旗政府驻地由萨拉齐镇迁到察素齐镇,1961年改为察素齐公社,1975年分设察素齐镇公社和察素齐农村公社,1981年镇公社改察素齐镇,1984年农村公社改为察素齐乡。1987年镇乡合一,建察素齐…… 详细++

土左旗青山烈士陵园

土左旗青山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土默特左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大青山南的土默川平原上。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回、满、朝鲜等25个民族和睦相处的多民族聚居旗。北魏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描绘的就是这里的风景。  土默特左旗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发源地之一,蒙古族土默特部落在此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鸦片战争以来,土默特蒙古族与各族人民一道,先后参加了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1907年的反垦斗争,1911年的辛亥革命,以及民国初年的反军阀斗争等。1921年以后,土默特左旗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进行了前仆后继的斗争。八路军大青山游击队在此与日伪军进行了长期的斗争。不少同志如多松年、李裕智、荣耀先、贾力更、高凤英等为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特别是抗日战争中,更多的土默特青年投身于革命,以斗争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1947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等许多土默特蒙古族同志,参加了建立我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的斗争,不仅为解放东北起了直接作用,还为建国后在民族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土默特左旗先后有5000余人投身革命,2450多优秀的土默特儿女为革命献出宝贵的生命,223人被追认为烈士。新中国诞生后,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土默特人又有75人献出宝贵生命,被追认为烈士。社会建设时期又有11人被追认为烈士。  为了永远铭记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先烈,继承和发扬他们坚强不屈、忠诚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1966年4月,经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批准中共土默特左旗委、旗政府拨款在把什村大青山脚下修建了大青山烈士陵园,占地面积19200多平方米,当时安葬了贾力更等39位烈士的遗骨。1988年3月烈士纪念建筑物实行分级管理,被核定为“自治区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12年中共土默特左旗旗委、旗政府决定对土左旗烈士陵园进行重新的规划建设,并正式更名为青山烈士陵园,进行了扩展面积,陵园绿化,广场硬化,道路桥梁拓宽,更换大门,新建办公用房、陈列室、烈士纪念碑,迁建荣耀先烈士墓等项目,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建成占地64843.28平方米,安葬40名烈士遗骨。园内建筑错落,绿树成荫,环境静谧肃穆,各种纪念建筑设施齐全。整个陵园分纪念瞻仰区和烈士安息区两个部分。纪念瞻仰区建有纪念碑、悼念广场和烈士事迹陈列馆等建筑。建在陵园中央的纪念碑高19.19米,纪念碑前的悼念广场占地5000余平方米,可容万人凭吊。  陵园管理单位为土默特左旗烈士陵园管理所,是土左旗民政局所属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核定编制职工数5人,现有在编在岗职工5人。多年来土左旗烈士陵园按照国家、自治区《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保护办法》和《呼和浩特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办法》的规定,精心维护各类纪念设施,认真挖掘整理革命史料,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每年接待前来祭扫的各界群众达1.2万人次,较好地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与此同时,陵园各项管理工作和基本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广化寺造像

广化寺造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朝赐名“广化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毕克齐镇,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喇嘛洞召是呼和浩特地区“八小召”之一。喇嘛洞召位于呼和浩特旧城西北大约80多里的大青山南麓,地处今土默特左旗境内。因位于东喇嘛洞召以西(崇禧寺),故又称“西喇嘛洞召”。   相传,该寺由来自西藏的高僧察罕博格达-于明朝万历初年兴建。该寺是呼和浩特地区兴建的第一座藏传佛教寺院。21世纪初,喇嘛洞召一层外面悬挂的一块黄色牌子上写着:“喇嘛洞俗称银洞,是开山祖师博格达察罕喇嘛修行的山洞。博格达察罕喇嘛于明朝万历年间在此山洞长斋诵经,坐禅苦修,收徒度众,讲经说法,1627年(明天启七年)坐化。众弟子将其灵体以坐姿密闭于山洞内,被尊为一世-,后将山洞修为佛寺。从1658年(清顺治十五年)开始,在山下修建殿堂,形成广化寺。”博格达察罕喇嘛是来自西藏的一位高僧,曾游历呼和浩特地区的不少地方,最后在喇嘛洞召一带修行,还在此建造了喇嘛洞召。博格达察罕喇嘛圆寂后,其弟子查干·迪彦齐、察哈尔·迪彦齐、额尔德尼·迪彦齐继承其衣钵,在明末清初于呼和浩特地区先后建造什报气召(慈寿寺)、乌素图召(广寿寺)、东喇嘛洞召(崇禧寺),并分别成为各寺的第一代-。   另一种说法称,明朝崇祯初年,道宝迪彦齐赤列扎木素喇嘛始建该寺。这种说法和上述第一种说法相矛盾,无法断定哪种说法为实。  清朝顺治十五年(1658年),在银洞山下扩建该寺殿堂。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扩建。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清廷赐寺名“广化寺”。  喇嘛洞召的属召有珠尔沟召、阿鲁板召、祝乐庆召、明安召、黑格林召等10余座,就连包头的沙尔沁召(西广化寺)也是喇嘛洞召的属召。

喇嘛洞召

  看 点 : 洞召由前寺及后寺组成。前寺凡4重,有天王殿3间,供奉4大天王; 大经堂49间,楼2层,计7楹;大殿25间,供奉弥勒佛,殿前悬挂蒙、汉、满、藏四种文字镌刻的金字“广化寺”匾额。 二殿为欢喜佛殿,东西八角楼供奉十八罗汉和观音菩萨。 另有阎罗君殿7间。各殿佛像均以黄铜制成,工艺高超,栩栩如生。 后寺建在山腰上,凿山为洞,建楼3层,称“钯洞”,塑有全寺最大的坐佛。洞前石阶共124级。 召院西北方向有安葬历代-的石塔数座.现殿堂大多被毁,残留124级石阶和佛爷府及石刻佛像。-洞召东、西、北三面环山,南为宽阔的洞沟,光线明亮,视野开阔。 介 绍 : -洞召是土默特地区黄教发样地之一。位于毕克齐北部7公里的大青山中。 建于明万历初年(1573—1575),清顺治十五年(1658)扩建之。乾隆四十八年(1783),御赐名“广化寺”。门 票/开 放 时 间 : 15元    内蒙古呼和浩特

金銮殿

金銮殿为文化旅游景点。  金銮殿  金銮殿生态旅游区位于毕克齐镇北的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内。据《北史》记载,北魏道武帝巡幸阴山,曾在山顶建造行宫,遂将这座挺拔的高山叫“金銮殿山”。  金銮殿景区自然生态环境独特,地域空间博大,辐射范围广阔。其西南有一座奇峰异景,一牛状的风蚀巨山尾西首东而卧,仰首处正好有两座小石峰,似一对倚角直刺青天,如同旋风扶摇直上,顶天立地,被人称为“牛角旋峰”,是呼市旧八景之一。山巅四周悬崖绝壁,如同一座空中堡垒。站在山峰上远望,黄河如带,平川凝碧,近看坡坡锦绣,山丹摇曳,景色奇异,令人流连忘返。  在金銮殿西南、入沟不远即为千树背。  千树背东起金銮殿山顶,西至石门沟底,总面积7000亩。区域内植被繁茂,乔木有云杉、落叶松、油松、白桦、山杨,灌木有绣线菊、虎榛子、山黄杆、黄玫瑰,草本有大叶糙苏、大黄、远志、黄苓、金莲花、针茅、地被菊、苔草等。主要野生动物有狍子、青羊、野狸子、野鸡等。景区森林生态功能完备,景观鲜明独特。  在千树背西有被称为“小桂林”的黑牛沟。入沟后,山壁陡峭,怪石嶙峋。盛夏期间,鸟语花香,芳草漫坡,伴以泉水叮咚,林涛阵阵,石林石柱高低错落,更是别具特色。  金銮殿、千树背、黑牛沟山相连,沟相通,各有异景,具有独特的旅游开发价值。

明清博览园

  明清博览园  明清博览园位于台阁牧镇,由呼和浩特地区及内蒙古现存的明清古代建筑按照“原物利用,不变原状,整旧如旧”的原则异地迁建而成,汇集了由明代到清末以来蒙古、汉、回及晋商为代表的各地建筑,按照类型、功能、体量等级布列为中心园区和若干分区,占地面积约30余万平方米。目前,3000余间(座)明清古建筑构成的老明清博览园已形成一个集古代建筑、历史文化为一体的传统建筑群,并按历史原有建筑的使用功能形成不同文化景观,分为古建筑、考古、民俗、艺术、宗教等相对完整、具有不同展示功能的园中园。这是目前中国最大规模集中异地迁建保护的古建筑群的典范。建设部将此项目评为“科技进步奖”,内蒙古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两级政府将此项目列为重点开发的文化产业项目。

敕勒川民俗博物馆

  敕勒川民俗博物馆位于土默特左旗台阁牧乡达尔架村。1990年7月8日正式开馆。呼和浩特地区自明代中叶以来,逐渐形成蒙汉杂居、农牧并举的经济形态。建国以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蒸蒸日上,许多古老的民族民俗文物渐趋消失。为了抢救这些民族民俗文物,对后代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蒙古族老干部、原内蒙古博物馆馆长文浩在自己家乡住宅基础上兴建了这座博物馆。  馆舍院落内有正房5间,收藏和展出各类文物400余件,有反映各民族婚丧嫁娶的风情,有农牧业和商业活动的历史,有各种农具、用具、书本、帐册、车辆等实物,有刺绣、窗花等民间工艺品等。  敕勒川民俗博物馆富有浓郁的地方风土民情,古朴无华,特色鲜明。很值得中外游客到此一游。

只几梁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只几梁乡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