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吕梁 >> 孝义市

孝义市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金龙山文化旅游景区

金龙山文化旅游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金龙山文化旅游景区位于高阳镇下吐京村西,临水村南岸,北邻下堡河,南靠省道孝石线,距孝义市区7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与孝义市湿地公园、晋商古驿道、胜溪湖森林公园、临黄塔等景点形成一条特色文化旅游路线。景区内自然风光秀美,文化底蕴深厚,主要景点包括崇孝寺、观音大佛、文昌阁、神仙楼、财神殿、敬德祠、青云十八阶、金龙殿、五福阁、金龙泉、观音堂、采摘观光园等,是中国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和当地孝亲文化的结合地。 金龙山胜迹,在当地颇孚人望。古碑文记载:“孝义西乡临水村南岸有山,名十八甲者,其巅旧建金龙大王之庙,前襟盛水,左涌清泉,山形层叠,恍矗青云之梯,庙貌巍峨,俨开龙门之遥,在昔人文蔚起,仕宦云从,孰谓非神灵之默佑,风水之发祥耶。”  景区地址  吕梁孝义市高阳镇下吐京村西

孝义孝河国家湿地公园

孝义孝河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  孝河湿地是山西省2014年转型综改重大项目之一,也是山西省转型综改的标杆工程,它位于市区西南部,东起张家庄水库大坝,西至白壁关大桥,南至景观南路及沿河岸景观小路,北至时代大道。规划总面积5.47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约3.28平方公里。目前,孝汾大桥西区已开放,面积约2.4平方公里。孝河湿地属黄土高原典型的次生湿地,是国内少有的集区域水利、城市湿地、生态文化、民俗景点于一体的主题湿地公园。  孝河湿地之胜,独在于水。水是湿地的灵魂。浩淼的水面,优美的景观,清新的空气,河湖水系相连,纵横交错,园内65%以上的面积是湖泊、池塘、河港、湖漾和沼泽等水域,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处处湖泊处处景”,夹杂众多的港汊和鱼鳞状池塘,形成湿地独特的湿地景观。-  孝河湿地之重,重在生态。为加强生态保护,湿地建立了完整的水净化、水生态、水环境处理体系。湿地在天鹅湖、芦苇池、菖蒲池、睡莲池、鱼跃塘设置了水系生态修复区和湿地生态观赏区。孝河湿地是鸟类的天堂,园区设有多处观鸟台,给游客呈现出群鸟欢飞的壮丽景观。-  孝河湿地之妙,在于人文。孝河湿地自古就是郊野隐逸之地,被文人雅士视为人间净土、世外桃源。尉公池、状元池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六壁斜阳”等是孝义古十四景之一。湿地中生长着不乏数十年以上的老杨树。园区内古道、古树、古井随处可见,真所谓“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形成孝河湿地特有的人文景致。这里的古窑洞与古村落被文人墨客、摄影爱好者赋予了浓郁的人文色彩。它们的沧桑变迁,体现了孝河湿地深厚的文化底蕴。

胜溪湖森林公园

胜溪湖森林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胜溪湖森林公园是一个以植物景观堤企为主的生态休闲公园,它西起张家庄水库大坝,东至迎宾路桥东200米,南邻樊家庄,北壤张家庄,东西长1600米,南北宽700—900米,占地1500亩。概算投资2.1亿元,目前累计投资1.8亿元。从2007年4月15日开工,历经14个月,完成一座车行桥、两座步行桥、15万平方米的河道、总面积5万平方米的四个人工湖等55个游乐服务单体工程;栽植乔灌木100余种、19万株、草坪7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200亩。竣工后的胜溪湖森林公园由孝河景观区、中心景观区、滨河休闲区三大景观构成。  整座公园规划总投资3.4亿元,已竣工的一期工程完成投资1.8亿元。工程从开工奠基到竣工剪彩、正式开园,历经14个月。胜溪湖森林公园是一个彰显现代化园林风格、结合地域环境特点、突出植物景观特色的生态休闲公园。公园总体上由孝河景观区、中心景观区、滨河休闲区三大景观构成,目前有东南、西南、东北三个入口。园林绿化面积已达1200亩,160余种、19万余株乔灌木生机盎然,20万平方米草坪如绿色地毯。  公园的绿树草坪、亭台楼阁、假山瀑布、湖泊溪流景致如画;景观河桥造型别致,水面清澈,人工湖韵味独特,湖面波光荡漾,映透着孝义这座城市的灵动与魅力。公园不仅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休闲、游览、健身的最佳场所,更开创了孝义市“一湖两岸”的城市发展全新格局,给这座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的城市增添了新的魅力。作为市委、市政府为建设园林城市、宜居城市而倾力打造的惠民工程,它的建成展示了决策者的胆识和魄力,同时为孝义市今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电话:0358-7828220   地址: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   

孝义三皇庙景区

孝义三皇庙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皇庙,位于山西省孝义市城区贾家庄村三皇庙街中部,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清年间曾多次扩建和修葺,但现存建筑结构最早者为元代遗构。像这样原址、原貌、庙群保存完好的三皇庙,专家共识国内罕见。  该庙南北宽59米,东西长84米,两进院布局。遒劲有力的“三皇庙”额匾镶嵌于始建山门的门额上。中轴线建有乐楼、三皇殿。头院南建碑廊一处,北角设掖门,为一、二进院出入通道。两进院自然地平落差较大,故掖门前设踏步缓解。二进院三皇正殿座西向东,殿内正面供奉太昊伏羲、神农炎帝、轩辕黄帝,两侧配祀古代十大名医,南北山墙绘有与名医有关的故事。壁画色彩明艳,线条清晰,两侧耳殿左供财神,右奉牛马王。正殿门额上高悬木刻“三皇庙”竖匾一块,为明嘉靖进士四川按察使邑人梁明翰赠。丹墀下古松参天,旗杆悬斗分竖正殿左右。南北两侧庑廊各一排,现制钟鼓分置其中。  大殿对面是明清以来几经重建的乐楼,做工考究,雕刻华丽,高悬民国八年所刻额匾一块。-凸体金字“海市蜃楼”,由晚清书法名家秦龙光所书。乐楼天花板彩绘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神彩各异,栩栩如生。前后台间,镶嵌彩绘大块玻璃为整座戏台增添光彩,时有“玻璃戏台”的美誉,曾形成邑内外“为看戏台而看戏”的时尚。  三皇庙内多数建筑保存完整,该庙真实反映了道教庙宇建筑的平面布局,尤其是三皇庙正殿现存整体梁架及建筑部件仍保留元代遗构,结构简洁稳固,再现了元代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建筑理念,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并有一定品味的文化底蕴。  三皇庙内所祀“三皇”,即伏羲、神农、轩辕。传说中伏羲画八卦而定四方,结网罟教民以渔猎;神农艺五谷而兴农事,尝百草群药圃;轩辕造农具,定节气。“三皇”共同被尊奉为华夏人文始祖,得到了中华儿女的广泛认同,历朝历代多有拜谒、公祭、民祭、祭拜活动连年不绝,香火旺盛历久不衰。  为弘扬三皇圣德,传承三皇文化,满足炎黄子孙祭拜始祖,以继承传统,繁荣家乡经济,贾家庄村委委员会承民心,顺民意,于公元二零零五年六月(乙酉年四月)完成重修三皇庙第一期工程。  电话:0358-7828220  地址: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   

临黄塔

临黄塔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临黄塔,又名释迦牟尼文佛舍利塔,也叫阿育王塔,坐落于孝义市大孝堡乡大孝堡村东。200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三年,在宋仁宗庆历五年、大元元统元年、明崇祯九年和清雍正十年均进行过大的维修。现存塔为清代重建之遗存。塔因年久失修,塔壁裂缝,塔身倾斜。2004年孝义市委、市政府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本着“不改变原貌”的原则,对该塔进行了维修加固。  临黄塔,高18米,坐北向南,平面八角,为八级实体楼阁式砖塔。经维修后,塔抬高了3米,底部重修了须弥座。首层塔身直径原为5.72米,是由于后代维修时为加固塔基而修筑了支护性构架,破坏了塔原先风貌,予以清除之后,现为2.7米。二层直径2.21米,以上逐层收缩以至封顶。首层塔身正面设一假拱券门,其左右雕有楹联:“万道慈光吞日月,一期法雨润乾坤。”上方嵌有青石匾,上 书“临黄塔”,右上方刻有“大清雍正十年七月二十九日重建”,拱眼壁雕有“八卦图”;第二层正面雕有“释迦牟尼如来舍利支提”,拱眼壁雕有“福润四生”、“息沾九有”;第三层拱眼壁雕有“帝道遐昌”、“皇图永固”;第四层拱眼壁雕有“0常转”、“佛日增辉”。一、二层各转角斗拱下方雕有垂莲柱。  塔主体结构于各层施以木框架,塔身青砖跑砌,偶砌丁砖。普柏枋素砖砌筑。一至五层设立砖面雕春草兰额镶砌,且普柏枋为两层砖砌成,上三层不设兰额,且普柏枋为单砖跑砌。每层檐下设砖雕斗拱,单挑单翘,各角设转角斗拱,不设平身科。塔檐由叠涩砖及砖雕、飞椽、勾头、滴水组成。其上设反叠涩砖内收。各檐翼角微翘,设有琉璃套兽,并于三至八层悬铁制风铎。宝珠塔刹,塔顶为龙云卷草纹黄色琉璃包砌。  临黄塔地宫中存放有佛骨舍利,其“舍利流光”之壮观景象为世人所惊叹。据文献记载:在宋仁宗景裕一年御赐石匣一函,匣分棺,椁两层,里层金棺,外层银椁。里层金棺长二寸,宽一寸,放有舍利一粒,大如大豆,本自白色,外以银椁套之,上刻十大弟子像。雍正十年住持了禅重建该塔时,于四月二十六日在塔莲花石下发现舍利,当年五月二十二日塔基重筑,又将舍利放回到莲花石下。  经考证,古代舍利塔的舍利之装藏一般多用特别的函、钵、瓶;质地以石、铜、琉璃为主。而知名度高、影响大的寺塔则以多组合的金银质棺椁宝函为主;条件简陋者则以陶罐、瓷瓶等贮藏舍利。由此可见,临黄塔曾是知名度高,有影响的塔。  在维修时于塔基处发现了一唐贞观元年石经幢,上刻唐奉诏释译佛顶尊胜佗罗尼经。这卷经在唐代密宗盛行时传入我国,全是密宗咒语。密宗以之为根本经咒之一,特刻于石经幢之上,以表尊显。  临黄塔既有中国楼阁式塔的佛塔形式,又继承了印度佛塔的实心风格,实属二者合璧之佳作,是目前孝义市保存时代最早的古建筑之一。

孝义天齐庙

孝义天齐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齐庙  天齐庙(第四批省保)  时代:元  地址:孝义市梧桐镇中王屯村  天齐庙位于山西省孝义市梧桐镇中王屯村。2004年6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庙现存建筑为元代建筑,大清康熙39年有过一次大的重修。建国后,由县政府拨款维修天齐庙大殿、乐楼,现保存较完整。  整座寺庙坐北向南,北高南低,南北长88.8米,东西宽54米,总面积约4790平方米。整体建筑严谨合理,中轴线排列:正殿、乐楼、东西偏殿。大殿坐北向南,坐于寺院内北部的高台之上,是本寺院最主要的建筑之一,面阔五间,进深六檐前带廊悬山顶。台明的高度较小,只设一层阶石。大殿墙体内、外墙为青砖跑砌,内墙墙身白灰抹面,在大殿的两侧砌支护矮墙一道。殿顶铺石砌琉璃脊瓦,檐下为单翘垂昂斗拱。大殿门高3米,宽2.8米,殿外檐下6根撑柱,每柱下都有柱基,厚0.22米,上雕镇兽。大殿内有元代方形木柱,殿内四根撑柱,上盘四条极富动态的泥塑盘龙,每龙长3.1米,龙色分别为红、黄、紫、蓝。大殿梁架形制分为两种:明间、次间四架梁后接双步梁前接单步梁,通檐共用四柱。双步梁与单步梁插入金柱及前檐柱,双步梁上施隔架科斗拱及托脚承托下金檩,前檐金檩由前檐金柱通过隔架科斗拱支接承托。四架梁上施隔架科斗拱承托上金檩、三架梁。三架梁上施瓜柱、角背、叉手及隔架共同承托脊檩。稍间梁架的五架梁前后接单步梁,通檐共用四柱。殿内东、西、北三面共有16幅壁画,总面积60多平方米,内容丰富,绘画书法艺术皆佳。殿内塑像20尊,身高皆在一丈外,在文革时被毁坏。  院内东西各有偏殿三间。院南与大殿相对有乐楼一座,坐南面北,面阔三间,进深五椽,砖木结构,单檐歇山顶,前檐出硬山抱厦。戏台梁架为四架梁前接单步梁,四架梁上施角背、瓜柱承托三架梁及上金檩。三架梁上施角背、瓜柱、叉手承托脊檩。抱厦通过前檐柱与前檐金柱上施双步梁承托。戏台前檐无装修,后檐墙砌砖拱券,内设板门。金柱设内装修为隔板将戏台分为前后台。乐楼前照壁高3.2米,宽2.3米,东西门宽4米,深3.8米,通高4.2米,为砖木结构。  天齐庙具有独特的元代建筑风格,尤其殿内装饰的四条泥塑盘龙栩栩如生,为历代建筑所少见。

孝义普照寺景区

孝义普照寺景区为文化旅游景点。  孝义北川乌鸡岭,逶迤百里至下堡,兀突一峰,状似雏凤,名为凤山,那里翠柏苍松,山青水秀,胜景如画,宝刹普照寺就座落在此山中段。  普照寺创建于何年代,传说不一。寺内钟鼓楼的铁钟上有“金大定年号”,又据原寺院碑刻记载,创建于金元,并经明万历,清顺治、康熙、道光四次维修。民国四十一年曾大兴土木,建僧舍禅房,复修彩绘山门碑坊。  当时,寺院的全貌,见清道光十二年重修碑记云:“下堡普照寺有佛院一所,上建大雄宝殿,下对催辅庭,左右两廊,药师、地藏王也。中起五佛台楼,而四通八达。北面钟鼓楼,惊聋醒目,临於乾位者,吴圣殿也。位于震方看真君阁也,东有僧舍,西筑场园…。”这就是普照寺从金元到民国十五年历程了八百余载的建筑概貌。但时经一九三八年战乱,一九五九年-“拆庙建校”活动,普照寺历经沧桑近千年,寺院建筑皆被拆除,湮灭了往日光彩。  自1999年始,张铁虎获得凤山使用权,率众居士及村民围山植绿数载,时至今日,凤山见秀,清泉渐丰。2004年,下堡村民委员会应广大佛教居士强烈要求,向市民族宗教局提出批复普照寺及修复为佛教活动场所的报告。张铁虎集乡资,筹钱资,募义工,重建普照寺。历时两年余,古刹废墟重现辉煌,晨钟暮鼓再度绕梁。  新寺分上下两院,上有大雄宝殿镌樟木、白玉佛身,供奉三世佛,偏殿供观音、地藏王菩萨;下有天王殿,明柱飞檐,殿左设钟鼓二楼,山门筑三开道厦檐牌楼。山门前有十八层石阶,象征着佛珠十八颗。上院下院僧房二十一间,有阶可通。  普照寺依山带水,松柏掩映,巍峨庄严,别具奇风幽韵,该寺的修复建设,对保护孝义市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佛教传统文化,开发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电话:0358-7828220  地址: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   

孝义慈胜寺

孝义慈胜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慈胜寺又称法性禅院(金·泰和七年敕赐),是山西省旅游名胜景点之一。位于孝义市高阳镇苏家庄村,2004年6月10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慈胜寺始建于金·天会九年,明中叶迁址北移并重修了大佛殿,清康熙、乾隆、嘉庆、同治年间都曾进行过不同程度的扩建和维修,建国后,由县政府拨款维修天王殿、钟鼓楼、山门,现保存较完整。  慈胜寺具有独特的明清建筑风格,坐北向南,中轴线经纬分明,依次排列山门、天王殿、正殿、东西钟鼓楼、东西偏殿、东西照壁,单进四合院的布局合理,设计精巧,创建870余年来,主体建筑依然稳固。  山门进深一间,砖雕柱头斗拱,硬山顶,为黄兰青琉璃瓦覆盖。天王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为拱型平顶窑洞,硬山式灰瓦顶出檐。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殿内供有明代彩塑释迦牟尼三身像,墙上绘有清代彩塑壁画,在供奉佛像的龛壁上都保留原样明代彩塑的装饰纹样,以缠枝忍冬花浮雕为底,并间盘龙,祥凤环绕其中。殿顶明代琉璃吻兽,处处体现了明清时代建筑风貌,正殿内部为拱型无梁砖筑,上半部球形穹隆,也是用砖券拱成,并无梁、栋、枋,所以称无梁殿,也称砖殿,砖殿外面墙上饰以斗拱、垂柱、横楣、窗棂。外型为硬山顶型,两者衔接得天衣无缝,这在各寺院建筑中也是少见的,体现了古代建筑设计构想方面的精巧,在建筑、艺术、金石碑刻方面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东西钟鼓楼是悬山顶黄兰青琉璃瓦,修筑有龙身琉璃脊兽。东偏殿为十八罗汉殿,西偏殿为地藏王殿。东西照壁为黄兰青琉璃瓦剪边,盘龙图案生动逼真。这些建筑形成了整体的独特风格。

中阳楼

中阳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阳楼,位于山西省孝义市古县城中央大街,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现存碑碣记载,中阳楼始建于汉魏,时值中阳县治于此,故名。元大德七年因地震坍塌,何时再建不详。清同治七年遭雷火,清宣统元年重建。解放后,县政府拨款,分别于1957年、1983年进行了两次较大的全面修葺。现存中阳楼保存完好。  中阳楼四面临街,过街楼形制。其楼体为平面方形,四层四檐,全木结构,十字歇山顶式,五彩琉璃瓦覆盖。楼高19.48米,坐落于3米见方、1.5米高的四个石砌台明之上。底层高5米,通穿四向。台明设楼梯,列碑刻。藻井绘文王八卦图。二层高3.64米,中建神台,列四方佛坐像(“文革”时砸毁)。三层高4米,中设莲花台,塑以5尺高观音大士泥像(“文革”时砸毁)。四层高3米,中空无物为游人眺望全城之所在。顶高4米,吻高2米,一色琉璃脊兽铺砌。全楼上下于南北双向悬挂大小牌匾14块,南向一檐下中匾书“中和位育”,侧匾书“带汾水”、“襟霍山”。南向二檐下中匾书“行孝仗义”,侧匾书“向南斗”、“衔衡岳”。北向一檐下中匾书“光被四表”,侧匾书“控云朔”、“位中枢”。北向二檐下中匾书“纵览四宇”,侧匾书“倚大恒”、“拱北极”。南北四檐下各悬一匾,文为“中阳楼”三字。此外,在一楼南向檐柱上挂一幅木刻对联,上联“孝为人之本”,下联“义乃君之宗”。  楼施以永定柱造,一至三层设回廊,二檐为平座檐,二、三层廊柱立于下层抱头梁之上,由下往上各层内收,造型美观,比例协调。各抱头梁与内柱相错,设于内柱平身斗拱之上,保证了金柱的完整性和坚固性,结构特殊,是楼阁建筑中少见之结构。各层内设兰、普均与金柱交插,形成圈梁,各层角廊柱脚设有脚梁,结构稳固。楼各檐均设斗拱,由于抱头梁未插交与金柱,故一至三层斗拱均不座于平柱头之上。一层内顶部设藻井,由七踩三翘斗拱层层叠起,中绘八卦图案。一层斗拱内外三踩单昂造,材宽70毫米,高155毫米,各面平身科五攒;二层斗拱内外三踩出单翘,材宽70毫米,高155毫米,各面平身科四攒;三层斗拱内外五踩重翘,材宽70毫米,高155毫米,各面平身科三攒;顶层斗拱七踩三昂,里转七踩三翘,材宽80毫米,高180毫米,各面平身科两攒。顶层屋架十字歇山,于各角至脊檩中部设角戗支撑,檩中设垂莲柱。屋顶设黄、绿色琉璃脊吻,造型美观,制作精制。  楼内存碑六通,其中一通为中华民国五年所立《建筑中阳楼并永安市场记》,碑载:“自汉唐西河设郡,孝义为一方重镇,车骑缤纷,商贾麋至,往来郡城者,多道出期间,然孝义虽郡城之保障,而平霍襟前云朔控后久以为南北孔道此中阳楼之命名所由起也。”反映了中阳楼所处环境是历来文墨、商人往来必榻之地,折射出昔日之繁华。其余五碑皆民国所立功德碑。  中阳楼是晋中和吕梁地区保存至今结构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楼式古建筑,是孝义市历史街区及重大繁华贸易区的标志性建筑,不仅再现了这一地区市楼的建筑风格,而且反映了这一区域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商业盛衰信息,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楼内藻井富丽华美,结构合理,建筑彩画色彩艳丽,绘有《封神榜》、《水浒传》、《岳飞传》等有关人物故事,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状元池

  在美丽富饶的孝河水系中有个状元池。据《元史》《山西通志》《汾阳县志》记载,元代状元张益,生于汾阳,做官于北京,任翰林院修撰、监察御史、国子监司业,卸职后,回归故里,在小垣村安度晚年。该池为其宅前池塘,因此把它命名为状元池。今小垣村张氏,多为张益嫡传后裔,人才辈出,为人称道。  信息来源:孝河国家湿地公园

奎星楼

奎星楼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奎星楼也称魁星楼,位于孝义市苏家庄村东,西北二环路边,始建于清代,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吕祖庙

吕祖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纯阳宫(俗称“吕祖庙”),创建于明洪武十四年至天启三年间,位于孝义古城南门外西巷百余米处桥北村,占地面积1100余平方米。庙内正殿塑吕洞宾像,仙像金鱼彩塑,器物一应俱全,偏殿塑太上老君及财神像各一尊,建筑物红墙碧瓦,雕梁画栋,古香古色,西花院内珍花异卉,亭台楼阁,小桥曲水,园林秀美宜人,与古庙浑然一体,相映成辉。  据在世老人回忆,吕祖庙历来香火旺盛,信士众多,法事频繁,求签打卦,非常灵验。每年农历四月十四(吕祖仙诞)开始庙会,搭台唱戏,热闹非凡。历经月余不散。今日之吕祖庙,更是集道艺、园艺、风景为一体,实为古城之亮丽风景,民众朝仙仰道、休闲旅游之胜地。  电话:0358-7828220  地址: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   

龙天圣庙

龙天圣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龙天圣庙就是为了供奉三国时期蜀国的大将关羽而兴建的。龙天圣庙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与后人尊称的“文圣人”孔夫子齐名,被人们称之为武圣关公。一座关帝圣殿,就是那方水土龙天圣庙的民俗民风的展示;一尊关公圣像,就是千万民众的道德楷模和精圣寄托;一块青石古碑,就是一个感天动地的忠义教案。  乡以上级别的辖区都建有龙天圣庙。最初有关羽事迹的地区会建龙天圣庙,但是现在已经没有了地域限制。就好比在堂屋请来一尊关羽像,每逢初一十五供奉,足不出户即可祈求美好愿望。这也是中国人注重仪式,但不拘泥于形式的表现,也可以更好理解为何龙天圣庙林林总总,处处可见了。要想很好了当地的风情,龙天圣庙也是不可缺少的一课。  龙天圣庙位于湿地公园的东北部,它始建于清朝中期,距今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大殿分上下两层,上层供奉关公,下层供奉龙王,左右偏殿各五间,布局紧凑,结构完整,旁边是田家大院。  历时几百年的沧桑,龙天圣庙已成为残垣断壁,在“科教兴国、以德治国”的今天,为更好的保护、开发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发展旅游事业,2014年,市委、市政府于7月上旬开始了龙天圣庙的修复和部分重建工程。如今这里已然成为湿地公园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  信息来源:孝河国家湿地公园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信息来源:孝河国家湿地公园

卦山

卦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因山的形状酷似八卦而得名的卦山,八峰耸峙,层峦叠嶂,古柏参天。其位于交城县城北,是融自然风光和千年古刹为一体的三晋著名旅游景点。它以山形卦象、古柏参天、寺宇巍峨、华严道场而早在唐代就闻名遐迩。  卦山很美。山美,主峰太极峰坐北向南,充满了神灵之气;水美,卦山山外西有瓦窑河,东有磁窑河,且山中又怀抱着灵泉、龙泉、浆水泉。遍布着清爽之气;树美,古人曾将卦山之柏与黄山之松相比,卦山柏中名柏尤多,如七星柏、龙爪柏、虎头柏、二仙柏和绣球柏等等,一株株苍古遒劲,神灵活现,葱郁中又展现出一种原始的生动情气。  在翠柏环抱的山凹里,卦山的主要建筑星罗棋布,天宁寺、圣母庙、卦山书院、朱公祠等,漫步其间,让您留恋忘返。华严宗古刹天宁寺是卦山众多寺庙中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寺内原有释迦牟尼等塑像一百多尊,有铁铸、有木刻、有泥塑,均为历代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此外,古柏为卦山的一大奇观,如果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柏树,会觉得它们千姿百态,虎头柏、牛头柏、龙爪柏、绣球柏,真是活龙活现,趣味横生,别有风韵,让人叹为观止。  

玄中寺

玄中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玄中寺位于县城西北10公里石壁山中,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是全国现存始建时间最早的日本佛教净土宗、净土真宗的祖庭。  寺院始建于北魏延兴二年(472),经四年修筑,于承明元年(476)落成。净土祖师昙鸾于此驻锡。隋大业五年(609)名僧道绰入寺,修旧扩新。唐贞观九年(635),太宗巡幸太原,为文德皇后祛病祈福拜谒玄中寺,赐名“石壁永宁禅寺”,从此玄中寺成为官寺,得到较大规模的扩修。贞观十五年(641)善导拜道绰为师,弘扬净土法门。开元九年(721)建立甘露无碍义坛。此后,邑宰张令孙新建前殿、回廊、高门,开拓了岩崖,扩展了寺院。贞元十二年(796)九月二十二日,石壁山降甘露,唐德宗下令立甘露义坛。元和七年(812),宪宗赐名“龙山石壁永宁禅寺”,并赐寺庄150里有余。北宋元祐五年(1090),寺遭大火,仅留御书阁与法堂。寺僧道珍广为募化,数年次第修复。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寺又罹火,堂、阁、殿、石悉为灰烬,法师元钊锐意复兴,重刻了渤海高氏碑,重建了寺院,古寺焕然一新。金末兵乱,寺院又归灰烬。元太宗元年(1231),中书省命太原监纳使崔定宣谕,改石壁寺为“龙山护国永宁十方大玄中禅寺”,指令园明禅师惠信重建殿宇,再塑金身。至元六年(1269)封惠信高足广安为太原路都僧录,大规模扩建寺院。到元贞元年(1295)寺院所属下院40余处,遍布山西省内外。元末之乱,寺院诸殿复归乌有。明永乐十二年(1414)法师鲁岩重建大雄宝殿。宣德九年(1434)修复寺院部分建筑。  嘉靖十九年(1500),法师法幢重修法堂和僧舍。万历三十三年(1605),重建天王殿。清康熙十五年(1676)重修立佛殿。康熙三十三年(1694),寺僧真常募修韦驮殿。嘉庆十一年(1806)重修东西两院。同治年间,万佛殿毁于火。光绪二年(1876)东西配殿毁于火。光绪十七年(1891)再罹火患。至此,寺院仅存天王殿、准提、接引二殿及祖师殿、鸠鸽二仙祠。民国二十一年(1932),名僧力空赴寺参拜,目睹寺院荒芜之景象,于翌年请了世住持玄中寺。民国二十六年(1937),正空、雪俊继锡。民国三十四年(1945),西岭、裴家山二村各抬走寺院铁钟一口。民国三十五年(1946)8月,大小70尊铁佛被毁。翌年10月,附近七主村人复捣毁大小铁佛145尊、大小铁钟5口、高5米的铁塔1座、铁狮子2个、铁磐7个。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圪垛村人拆去千佛阁木料及各院房梁、门板、窗户、桌凳、牌匾多件,千佛阁悉成瓦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玄中寺得以复兴。195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首次拨款修建了玄中寺石桥。1955年初到翌年底,重建了大雄宝殿、七佛殿、千佛阁、东禅堂、西客厅、东西碑廊、牌楼门。并修筑地下管道,将寺西龙潭沟泉水引入鱼池,同时修筑了简易公路。1956年,象离法师住持该寺,圆寂之后,由力空、明达继锡。文革期间,寺院损失惨重,1967年8、9月两次被太原“四野战斗队”包围砸抢,损失祭器财物价值10万余元。1979年8月,重新扩建了祖师殿,新建了客堂、接待室、灶房。1982年10月,国家投资71万元,建成四级公路4公里。1985年,重修了千佛阁。经国家7次拨巨款,寺院修葺一新。现存墓塔共60余座,其中南塔院30座,可辨认的17座:金代1座,元代9座,明代6座,清代1座;北塔院30座,其中可辨认的7座:元代2座,明代4座,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建1座。现存建筑,除秋容塔为宋代建筑外,其余皆为明清重建。  景区地址山西交城县城西北  最佳旅游时间春夏秋季  开放时间6:00——18:00  景区门票淡季:15元/张  

杏花村汾酒作坊

杏花村汾酒作坊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杏花村汾酒作坊  杏花村汾酒作坊(第六批国保)  时代:清  地址:汾阳市杏花村镇东堡村卢家街  据《北齐书》记载,杏花村的酿造史自北齐河清年间(561——564年)始,历经唐、宋、元、明、清,至今1500年没有间断。遗址为宋代“甘露堂”原址,现存作坊遗址为堡墙式院落,由南北两组院落组成,总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  北院为酿酒作坊原址。有五个院落,面积约7000平方米。现遗存清代酿酒作坊,且遗存有埋入地下的发酵地缸。院内有一古井,为元代,古井上建亭,名曰“古井亭”,亭依墙而构,墙上嵌有傅山手书“得造花香”碑一块,此井至民国间一直是汾酒酿造专用水源。院内还保存明代酿酒所用的甑筒一个。作坊遗址保存完整,反映了汾酒文化的传承,是一处十分珍贵的酿酒业实物遗址。  2006年5月,杏花村汾酒作坊作为清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孝义市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新义街道 金龙山文化旅游景区 孝义孝河国家湿地公园 胜溪湖森林公园 孝义三皇庙景区 临黄塔 孝义天齐庙 孝义普照寺景区 孝义慈胜寺 中阳楼 状元池 奎星楼 吕祖庙 龙天圣庙
中阳楼街道 金龙山文化旅游景区 孝义孝河国家湿地公园 胜溪湖森林公园 孝义三皇庙景区 临黄塔 孝义天齐庙 孝义普照寺景区 孝义慈胜寺 中阳楼 状元池 奎星楼 吕祖庙 龙天圣庙
振兴街道 金龙山文化旅游景区 孝义孝河国家湿地公园 胜溪湖森林公园 孝义三皇庙景区 临黄塔 孝义天齐庙 孝义普照寺景区 孝义慈胜寺 中阳楼 状元池 奎星楼 吕祖庙 龙天圣庙
东许街道 金龙山文化旅游景区 孝义孝河国家湿地公园 胜溪湖森林公园 孝义三皇庙景区 临黄塔 孝义天齐庙 孝义普照寺景区 孝义慈胜寺 中阳楼 状元池 奎星楼 吕祖庙 龙天圣庙
崇文街道 金龙山文化旅游景区 孝义孝河国家湿地公园 胜溪湖森林公园 孝义三皇庙景区 临黄塔 孝义天齐庙 孝义普照寺景区 孝义慈胜寺 中阳楼 状元池 奎星楼 吕祖庙 龙天圣庙
兑镇镇 金龙山文化旅游景区 孝义孝河国家湿地公园 胜溪湖森林公园 孝义三皇庙景区 临黄塔 孝义天齐庙 孝义普照寺景区 孝义慈胜寺 中阳楼 状元池 奎星楼 吕祖庙 龙天圣庙
阳泉曲镇 金龙山文化旅游景区 孝义孝河国家湿地公园 胜溪湖森林公园 孝义三皇庙景区 临黄塔 孝义天齐庙 孝义普照寺景区 孝义慈胜寺 中阳楼 状元池 奎星楼 吕祖庙 龙天圣庙
下堡镇 金龙山文化旅游景区 孝义孝河国家湿地公园 胜溪湖森林公园 孝义三皇庙景区 临黄塔 孝义天齐庙 孝义普照寺景区 孝义慈胜寺 中阳楼 状元池 奎星楼 吕祖庙 龙天圣庙
西辛庄镇 金龙山文化旅游景区 孝义孝河国家湿地公园 胜溪湖森林公园 孝义三皇庙景区 临黄塔 孝义天齐庙 孝义普照寺景区 孝义慈胜寺 中阳楼 状元池 奎星楼 吕祖庙 龙天圣庙
高阳镇 孝义慈胜寺 金龙山文化旅游景区 孝义孝河国家湿地公园 胜溪湖森林公园 孝义三皇庙景区 临黄塔 孝义天齐庙 孝义普照寺景区 中阳楼 状元池 奎星楼 吕祖庙 龙天圣庙
梧桐镇 金龙山文化旅游景区 孝义孝河国家湿地公园 胜溪湖森林公园 孝义三皇庙景区 临黄塔 孝义天齐庙 孝义普照寺景区 孝义慈胜寺 中阳楼 状元池 奎星楼 吕祖庙 龙天圣庙
柱濮镇 金龙山文化旅游景区 孝义孝河国家湿地公园 胜溪湖森林公园 孝义三皇庙景区 临黄塔 孝义天齐庙 孝义普照寺景区 孝义慈胜寺 中阳楼 状元池 奎星楼 吕祖庙 龙天圣庙
大孝堡乡 金龙山文化旅游景区 孝义孝河国家湿地公园 胜溪湖森林公园 孝义三皇庙景区 临黄塔 孝义天齐庙 孝义普照寺景区 孝义慈胜寺 中阳楼 状元池 奎星楼 吕祖庙 龙天圣庙
下栅乡 金龙山文化旅游景区 孝义孝河国家湿地公园 胜溪湖森林公园 孝义三皇庙景区 临黄塔 孝义天齐庙 孝义普照寺景区 孝义慈胜寺 中阳楼 状元池 奎星楼 吕祖庙 龙天圣庙
驿马乡 金龙山文化旅游景区 孝义孝河国家湿地公园 胜溪湖森林公园 孝义三皇庙景区 临黄塔 孝义天齐庙 孝义普照寺景区 孝义慈胜寺 中阳楼 状元池 奎星楼 吕祖庙 龙天圣庙
南阳乡 金龙山文化旅游景区 孝义孝河国家湿地公园 胜溪湖森林公园 孝义三皇庙景区 临黄塔 孝义天齐庙 孝义普照寺景区 孝义慈胜寺 中阳楼 状元池 奎星楼 吕祖庙 龙天圣庙
杜村乡 金龙山文化旅游景区 孝义孝河国家湿地公园 胜溪湖森林公园 孝义三皇庙景区 临黄塔 孝义天齐庙 孝义普照寺景区 孝义慈胜寺 中阳楼 状元池 奎星楼 吕祖庙 龙天圣庙

孝义市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