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岚县面塑文化游 | 地处吕梁山岚县中北部的岚城从隋朝到民国的一千年间一直是州、县城所在地,至今保留着一个古老的庙会,即供会,每逢供会城里几百户人家把精心制作的面塑供品摆到城里的北街上举行摆供礼祭仪式。面塑有动物、花草、人物、传统吉祥物,题材有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戏曲剧情,件件精心塑造,形式和手法多样,风格质朴。面塑供品绵延二百多米,整条街道变成了民间面塑展示的长廊。场面壮观,形式独特。供会上还有文艺演出、商贸活动。供会也吸引来各地的游客,近年也引起媒体和文化学者的关注。岚城供会这一民间文化形式是古老的、独特的。 在目前我们面临西方的文化形态和思想观念的冲击,古老的农耕文明养育的民间文化形态发生渐变、更改,甚至消失的情况下,作为民族文化之根和民族记忆的民间文化,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是建立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必然要求。而岚城供会的价值也得以突显,其价值一是古老的纯农业的岚城使农耕文明的仪式行为得以延续,使民间礼仪的基本形态得以较为完整的保留,具有文化价值。二是面塑艺术的集中展示,规范巨大,形式独特,是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三是面塑艺术创作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参与的自觉性,参与面塑艺术创作的人数众多,家家都会做面塑,同时产生了一批面塑的高手。摆供在当地已形成传统,制作面塑已经是当地群众的自觉行为,而且寄予一份美好的、真诚的情感在其过程中。这些对传承传统文化和乡村文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四是形成了岚县面塑精巧而粗犷、细腻而雅致、变大俗为大雅的艺术风格,原汁原味地体现了民间艺术的特质。五是供会一系列的民俗文化有开发利用的价值。依托“岚城供会”这一民俗文化旅游亮点,进一步开发当地革命遗址、生态农业、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电话:0358-8231850 地址:山西省吕梁市岚县 |
岚阳白龙庙 | 岚阳白龙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白龙庙坐落在这如诗如画、松柏掩映的翠岩之中,更赋予它以神秘色彩。 自古以来,这里一直被奉为神圣境地,被列为岚阳八景之首,倍受文人墨客之赞赏,曾留下不少赞颂诗篇。位于山西岚县城西22公里与兴县接壤的白龙山腰部。白龙庙始建年代不详,据石碑记载,宋、元、明、清、民国年间,均有修葺,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庙宇格局。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寇烧毁。抗战胜利,当地民众依旧貌重建。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破坏。1980年后,群众自发组织进行了维修。1987年,县政府将白龙庙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挂匾树碑以标志,还逐年拨款修葺。该山原名大万山,因建有白龙庙而得名,是吕梁山向北延伸的一条支脉。它山势雄伟,挺拔俊秀,群峰耸立,层峦叠嶂。遍山苍松翠柏,名花异草,既有珍贵的省鸟褐马鸡及麋鹿、貂、麝等珍稀动物,又有“龙门伏虎”、“三仙望川”、“迎宾古松”、“双松合抱”、“白龙戏珠”、“擦虎岩”、“马蹄石”等奇异景观,由著名书法家赵朴初老先生题写的高15米、宽8.5米、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石刻汉字——巨形“寿”字,无疑为白龙山增添了一处壮丽的人文景观。 |
白龙山 | 白龙山,东距岚县县城22公里,西与兴县相接,主峰海拔2253米,山势雄伟,植被茂盛,景色优美,历史悠久,自古为“岚阳八景”之首。白龙庙文革被毁,上世纪80年代恢复重建,现已成为岚县及周边县市初具规模的旅游观光风景区。景区内有“白龙圣顶”、“迎客松”、“神龟望月”、“三仙聚会”、“饮马池”等二十余处自然景观,有白龙庙、山神庙、风神庙、碑楼、登山石阶等多处人文景观。 景区内有由前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当代书法大师赵朴初书写的“寿”字石刻,高15米,宽8米,为世界石刻汉字之最。 山西吕梁市 |
秀容古城遗址 | 秀容古城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秀容古城为北魏鲜卑族秀容郡(国)南迁岚县境时,郡主尔荣在汉汾阳县城的基础上,于北魏明帝永兴二年(410年)扩建而成。现存古城东西长1300米,南北宽1100米,周长4800米。城墙土砌夯筑,墙基宽20米,顶部窄处宽2米,最宽处达7米,墙高3-13米,夯土层厚6-8厘米,最厚达15厘米。城墙四角除西南角外,余均破坏。 城墙东、西、南三面保存较好,北墙西半段被破坏。在西墙外约50米处,有一条平行于西墙的夯墙基础。城内采集有陶器、铁器等。陶器多泥质灰陶,有绳纹、圆点纹,素面的瓦、盆、罐等。铁器多为工具,朽蚀严重。 电话:0358-8231850 地址:山西省吕梁市岚县古城乡古城村 |
岚城水库 | 电话:0358-8231850 地址:山西省吕梁市岚县 |
隋城遗址 | 隋城遗址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隋城遗址 隋城遗址(第四批省保) 时代:宋 地址:岚县岚城镇岚城村北1公里 据清雍正八年《岚县志》载,隋城历为苛岚、岚城、宜芳、岚州、楼烦郡,东会州治所,始建于隋大业十年(614年),唐武德四年(621年)改为州城,经唐、五代、北宋延续460余年,宋元丰二年(1097年)在旧城南筑新城,即今岚城。宋城建成后隋城遂废。 隋城坐北朝南、西高东低,东西长800米,南北长1000米,城外有护城壕,深3米。保存较好的西城墙宽6-12米,残高2—10米。夯层厚6厘米,夯土为黄色沙性土和粘土。城内遗物丰富,灰坑较多,所含遗物有绳纹及素面陶片,陶器有瓦、盆、罐等。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