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调令关森林公园 | 调令关森林公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调令关森林公园是2004年3月由甘肃省林业厅批建的省级森林公园,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公园位于庆阳市正宁林业总场东南部的中湾林场林区内,因位于子午岭主峰、秦直道雄关——调令关而得名。 公园总面积9300公顷,其中森林面积8812.8公顷,森林覆盖率95.5%。园内层峦叠嶂、空气清新,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仅木本植物43科82属222种,有国家珍稀保护花卉紫斑牡丹,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有金钱豹、大鸨、黑鹳、鸳鸯、大灵猫、玉带海雕、苍鹭、金雕等十多余种。 公园由调令关、中湾、高凤坡、西牛庄四大景区组成,景区内自然景观独特,历史遗迹遍布,有秦代重要军事通道——秦直道;古时南下关中,北去边塞的重要关隘——调令关;被史学家称为千古之谜的黄帝冢遗址以及不少古代烽燧遗迹、蒙恬庙等。公园以生态旅游为特色,以林密、雾奇而著称,初春山花烂漫,盛夏绿树成荫,深秋层林尽染,隆冬银装素裹,素有“碧落霞天”之美誉。公园森林资源丰富多样,气候宜人,自然风光秀丽多姿,文化内涵丰富,名胜风物各有千秋,是人们旅游观光、休闲避暑的好去处。 |
罗川古城 | 罗川古城为文化旅游景点。 罗川古城位于甘肃省正宁县永和镇北部的四郎河边,沃土平畴,阡陌纵横,古城遗迹尚存,“琴山、泰山、药王山、北华山”四山合围,风景优美。 据史载,北魏泰常五年(公元420年),朝廷即在这里设置阳周县。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因“罗水出于川”,遂改阳周县为罗川县,唐时改为真宁县,清改为正宁县,延用至今,罗川作为古县城直到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迁置,设县长达1509年之久,是正宁历史文化名副其实的“缩影地”。 罗川古城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赵氏石牌坊三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承天观碑、清铁旗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庙大殿、赵氏祠堂(1995年被庆阳地委命名为庆阳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名胜古迹。(赵氏牌坊由西向东依次为“清官坊”、“天官坊”、“恩宠坊”。“天官坊”和“清官坊”是明王朝为褒奖清官赵邦清而立的,两坊均高8.1米,宽约8.23米;恩宠坊是赵邦清为母亲刘氏高氏所立,坊高9.7米,宽8.35米。大幅坊面,分上中下三品三层,为歇山顶式,规整肃然。西面第一个“清官坊”,西面上方正中题有“清官坊”3字,从上到下依次有“清著天曹”、“一代清官”、“清风劲节”;东面上方正中亦有“清官坊”3字,下方四字已无法辨认,再为“清操荐品”和“孤清震世”。中间的“天官坊”西面上方正中为“天官坊”,从上至下依次为“天官大夫”、“壬辰进士”、“滕县知县”;东面上方正中为“天官坊”,从上到下依次为“天官大夫”、“辛卯岁贡”、“辛卯文魁”。东面的“恩宠坊”西面上方正中为“奉天诰命”,从上到下依次为“宠锡天官”、“萱日重辉”、“簠簋训廉”、“翟祎画绣”;东面上方正中为“奉天敕命”,从上到下依次为“褒赐文林”、“恩荣两母”、“岂弟遗荫”、“孟机欧荻”。三坊上的碑题文字也是相当考究的。石坊以红砂岩石为料,凿磨镶砌而成。柱石坊面,通体雕作彩绘,图文并茂。有器物、飞禽、走兽、山水云烟,树木花卉,庭院村落等等。场景宏大,造型古朴,结构严谨,雕法细腻,形象逼真,匠心独运,令人叹为观止。从明迄今,越数百年,但至今雄姿不减,完整无损,傲然耸立。再后来,罗川人还在牌坊的旁边修了“赵公祠”,专门祭祀这位故土的清臣学子。以至到了清代,还在“赵氏三坊”旁添置了“铁旗杆”、“铁狮”、“铁鹤”等物。1995年3月,赵氏牌坊被中共正宁县委确立为正宁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4月,被中共庆阳地委确立为庆阳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63年2月,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罗川古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8月,罗川古城(现更名为正宁县永和镇罗川村)被省建设厅和省文物局首批评定为甘肃省“历史文化名村”。2008年《正宁县旅游业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在全县“一心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中,罗川被列为“西翼”,是全县近期旅游发展构架中重要的一翼。2009年,永和镇政府投入442.8万元对唐台进行开发建设,并于2010年建成唐台生态农业旅游带,目前已对游客开放。2011年10月编制完成了《罗川古城旅游区总体规划》,项目总投资3.63亿元。规划总体布局为“一轴两带四山九区”(一轴指罗川历史文化轴,两带指唐台生态农业旅游带、四郎河水域休闲带,四山指泰山、琴山、北华山、药王山,四山前后左右围合古城形成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格局)。九区(古城文化区、休闲度假小镇、乡村生活体验区、生态农业观光区、四郎河水域休闲区、泰山宗教文化区、琴山生态休闲区、药王山医药产业区、北华山窑洞养生区)。 2012年,我们向省发改委积极争取罗川古城世界银行贷款甘肃文化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二期项目。目前,该项目已经省发改委报至国家发改委,现已批准同意贷款实施。项目概算总投资8350万元,其中申请世行贷款940万美元(5875万元),地方配套2475万元。今年,县交通局对罗川古城街道正在进行修复保护。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关中特区纪念馆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关中特区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关中特区纪念馆位于五顷塬乡南邑村。纪念馆展厅共分为四个单元:寺村塬根据地的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南区党委和苏维埃政府在正宁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关中特区的成立;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的发展。 1930年10月,刘志丹发动太白收枪后,组建了南梁游击队。1932年1月初,根据陕西省委的指示,南梁游击队与陕北游击支队在正宁县北柴桥子村改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2月12日,西北反帝同盟军在正宁县三嘉塬细嘴子锦章村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3月,红军陕甘游击队开创了以寺村塬为中心的陕甘边根据地,揭开了陕甘边区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 1933年11月3日至5日,陕甘边区特委和红军临时总指挥部在合水县包家寨召开联席会议,作出了恢复红26军,成立42师,创建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决策。1934年10月,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党委和南区革命委员会在正宁南邑成立。1935年10月,南区苏维埃政府在正宁正式成立。 1935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在陕甘边南区建立关中特区党委和苏维埃政府。1936年1月下旬,贾拓夫、习仲勋受中共中央派遣来到陕甘边南区,主持召开了关中特区成立大会,关中特区党委和苏维埃政府成立,贾拓夫任党委书记,主席秦善秀,副主席张邦英、习仲勋。1936年三四月间,国民党趁红军主力东征之际,调集东北军6个师的兵力对关中特区发动了大规模的围剿。在敌人的进攻下,关中特区失陷,根据中央指示,习仲勋、汪锋等少数干部率领游击队依靠群众就地坚持对敌斗争。5月间,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习仲勋调往甘肃环县参加西征作战。8月,关中特区党政组织转入地下。9月,在反“围剿”斗争取得胜利的形势下,中共中央派习仲勋、张策、郭秉坤返回关中特区领导苏区工作。9月下旬,习仲勋在淳耀县槐庄子主持召开会议,恢复了关中特委和特区苏维埃政府,习仲勋任特委书记,霍维德任苏维埃政府主席。 1937年10月,关中特区更名为关中分区,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更名为关中分区抗日民主政府。关中分区第一次党代会在新正县马家堡召开,会议选举习仲勋任中共关中分区党委书记。1939年5月,关中分区抗日民主政府专员霍维德调往延安后,习仲勋兼任专员和新正县县长。1941年7月,关中分区第二次党代会在新正县三区上墙村召开,选举习仲勋连任关中分区党委书记。1941年,关中分区为了贯彻“三三制”原则,在分区和各县进行选举试点,摸索实际经验。1942年以后,“三三制”原则在关中分区得到了全面贯彻,使抗日民主政权得到了巩固,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民主觉悟。 1947年3月,西北局将中共陕西省工委与关中地委合并,成立了新的关中地委。新的关中地委成立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为进一步开展关中国统区游击战争打下了基础。1949年4月4日,中共关中地方委员会改为中共三原地方委员会。 2011年1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关中特区纪念馆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纪念馆 | 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纪念馆位于五顷塬乡南邑村,北距S303线1公里,现有习仲勋旧居、关中特委、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另外,还有新正县委、新正县苏维埃政府、五顷塬乡苏维埃政府旧址。 1934年9月,陕甘边南区革命委员会在中部县双龙镇小石崖成立。1935年7月移住三嘉塬,9月更名为陕甘边南区苏维埃政府,11月又更名为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1936年1月下旬,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移住新正县南邑村,新正县革命委员会更名为新正县苏维埃政府,隶属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管辖。同年元月,中共中央改组了中共关中特区委员会及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贾拓夫任特委书记,秦善秀任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张邦英任副主席。1937年10月,关中特区更名为关中分区,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更名为关中分区抗日民主政府。关中分区第一次党代会在新正县马家堡召开,会议选举习仲勋任中共关中分区党委书记。1938年7月,关中分区决定撤销新正县委,县委所辖的五个区直属关中分区党委领导,新正县抗日民主政府和关中分区专员公署合署办公,专署各科代行县政府各科职权。1939年5月,关中分区抗日民主政府专员霍维德调延安后,习仲勋兼任专员和新正县县长。1941年7月,关中分区第二次党代会在新正县三区上墙村召开,选举习仲勋连任关中分区党委书记。解放战争开始后,习仲勋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副政委,曾任政务院秘书长、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 习仲勋同志在担任关中特区、关中分区主要领导职务及兼任新正县县长期间,革命意志坚定,处事智勇双全,工作雷厉风行,作风朴实无华,深受群众爱戴。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革命事业,热爱祖国,勇敢顽强,不怕牺牲,关心民瘼,联系群众的高风亮节,在正宁人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群众至今仍深切地怀念着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2000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习仲勋夫人齐心女士携家人来正宁检查工作时,专程前往习仲勋旧居参观、追忆历史,听取当地老人关于习仲勋同志工作生活情况的回忆,并与当地群众合影留念。2011年12月该旧居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2年12月被市纪委、市监察局命名为“庆阳市级廉政教育基地”。累计接待各级各类参观人数5万多人,2014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对此革命旧址进行全面维修保护,目前正在编制维修保护规划设计。年底完成维修保护工作。 |
寺村塬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旧址 | 寺村塬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旧址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寺村塬革命委员会驻址位于正宁县湫头乡新庄子村,北距县道南罗公路1公里,驻址保存完好。 1932年3月19日,谢子长、刘志丹带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在寺村塬一带发动群众,打击土豪劣绅,在广泛动员群众的基础上,陕甘游击队于4月上旬的一天,在湫头乡新庄子村岳王庙附近的场里,召开了寺村塬农民代表大会。大会主要议程有5项:宣布土地法令和苏维埃政府的决议和法令;成立革命委员会;分配粮食和游击队给养问题;建立赤卫队;号召推翻正宁县豪绅地主统治。会上经选举成立的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由于成立地点在寺村塬,故称其为寺村塬革命委员会。寺村塬革命委员会(又称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办公地点在张进有家里)由15人组成,农民委员10人,游击队委员5人;其中常务委员7人,正副主席3人。李杰夫任主席,张进元(车家沟村贫农)、唐贵荣(西城村中农)任副主席。委员会驻在新庄子村西洼,下设土地、肃反、财政、粮食4个委员会。会议决定,宣告执行苏维埃政府的一切决议和法令,以农民代表会和革命委员会的名义布告宣言,代表豪绅地主利益的国民党县政府、区公所均被推翻。会议决定没收所有地主富农的粮食,一部分分给贫农、雇农、中农和苦力,一部分作为游击队给养。会议决定改组赤卫队,禁止富农参加,以村为单位成立分队,由群众选举分队长1人;乡或七八个村成立大队,设正副大队长各1人;各乡联合成立总队部,设正副队长各1人,参谋1人。并以同样的组织形式成立少年先锋队组织。赤卫队、少年先锋队均属革命委员会领导。同年8月23日,由于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游击队撤离寺村塬,革命委员会随之解散。 谢子长、刘志丹率领的陕甘游击队在正宁寺村塬开展的革命活动,是陇东地区武装闹革命以来土地革命斗争最激烈、影响最大的一次。在这次革命斗争中诞生的寺村塬革命委员会是中共陕甘边历史上成立的第一个临时革命政权,也是甘肃历史上成立的第一个革命政权。它虽然在时间上只存在了短短的5个月,但它却是一次惊天动地的革命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西北地区创建革命政权的第一次尝试,它传播了革命的种子,打击了地主豪绅,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为1935年8月新正县革命政权的建立,为1934年11月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在南梁的重新恢复,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在中共陕甘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
红军红一军团政治部旧址(邓小平旧居) | 红军红一军团政治部旧址(邓小平旧居)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邓小平旧居位于正宁县宫河镇王录村,北距G211线1公里,现有院落1处,窑洞5孔。 2009年8月,县政府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在原址按原貌投资99万元对旧居进行了维修保护,并修建了82平方米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一军团正宁纪实文化浮雕墙,2010年6月修复竣工并布展对外开放。窑洞内现有展牌28面,收集文物60件。累计共接待各级各类参观者人数达3万人次。 1937年2月22日,红一军团进驻正宁、宁县一带,红一军团团部驻宫河镇宫河村北头大地窑,政治部驻宫河镇王录村,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住农民王度(王振元)家。1937年上半年,中央召开了一、四方面军团以上干部会,批判张国焘的错误,中央委托杨尚昆、罗瑞卿和邓小平同志三人负责,开会地点就在宫河王录村。1937年4月17日至20日,红二方面军政委、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政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团成员任弼时曾在宫河镇主持召开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及援西军、庆阳步兵学校(中国抗日红军教导师)团以上干部会议,代表党中央传达了《中央政治局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议》。1937年8月上旬,红一军团奉命撤离正宁、宁县,开往陕西三原参加改编,奔赴抗日前线作战。 邓小平同志在王录村住了将近5个月,他精干练达,平易近人,生活十分简朴,宣传革命道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深受群众拥戴。1991年6月,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夫人林家楣女士在正宁检查工作时,前去邓小平旧居参观、追忆历史。1980年该遗址被中共庆阳地委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旧居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4月被庆阳市委命名为庆阳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2009年12月被庆阳市委、庆阳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庆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2年2月被市纪委命名为庆阳市廉政教育基地。 |
罗川赵氏石坊 | 罗川赵氏石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川赵氏石坊位于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罗川乡街中心。 罗川赵氏石坊在罗川城中心共三座:恩宠坊、天官坊、清官坊。恩宠坊为明吏部稽勋司郎中赵邦清于万历四十五年为其嫡母刘氏、生母高氏所立。天官坊和清官坊系当地府县官绅为赵邦清所立。 据《正宁县县志》记载:赵邦清,字仲一,号乾所,明时真宁(今正宁永和)于家庄人。曾出任山东滕县县令,后-为“吏部文选司主事”,官至“吏部稽勋司郎中”。他的父亲赵应魁也曾-为“奉政大夫”。明万历二十五年,当汤显祖在山东滕县遇见这位罗川-时,他已经在当地任职五年。经过打击豪强恶霸,重新丈量全县土地,彻底稽查税赋、招募饥民,以工代赈,兴修水利,完善生产设施,推广新耕作技术等一系列的工作,在他上任后五年,滕县由一个“民众吞树皮、吃草根、卖儿卖女、逃荒要饭,背井离乡”的穷县变成了“禾穗登场谷满丰,家家鸡犬更桑麻;路边杨柳吐青翠,满仙尽闻读声”的人间桃源。虽然后来因为朝廷0,赵邦清经历了再三的贬谪后被削为平民归乡,但回家后的他依旧对黎民百姓充满着热情。回乡后他依旧向民众推广农业技术,深受罗川人的爱戴。明熹宗天启二年,赵邦清被重新启用,出任四川遵义道监军参议,后在平叛的过程中病逝军中,被赐谥为“光禄侍卿”。 石坊各高约10米,宽约20米,全以红砂岩料凿磨镶砌而成。通体雕饰人、禽兽、山、水、云、树、花、庭院等,坊雕刻精细,堪称明代石坊雕刻的典范.整个石坊雕刻场景宏大,造型优美,结构严谨,刀法细腻,形象逼真,匠心独运,令人叹为观止。 2006年5月,罗川赵氏石坊作为明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秦一号兵站遗址 | 秦一号兵站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秦一号兵站遗址位于调令关南侧的大古山梁上,北窄南宽,形似葫芦,分布在三面临沟,一面依山的平台上,北面只有三十米宽的出口紧贴秦直道,形成天然屯兵营地,总面积7000多平方米,据推断可屯兵数千,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1986年全国文物普查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用姜石铺成的院落地面和夯土墙基、素面方砖,几何纹路与绳纹方砖、瓦等十四种建筑材料。据推断可屯兵数千。同时还发现了石窟寺群和瓦椁秦墓。这都是我国首次发现。石窟寺里十三处壁画栩栩如生,彩绘则色泽透亮,白描亦线条清晰。瓦椁秦墓的椁室全用板瓦和筒瓦筑成,墓内尸骨无存,但有一对玉鹿,一对玉龙和一个纹饰细腻的玉璧,色泽依然纯正。墓内出土的一个黑底间有红倏的木质漆盘,虽然木已全腐,但漆层结成的外壳完整无缺,足以表明秦代涂漆艺术之高。从瓦砾散布的面积和残瓦上的标记看,其兵站规模恢弘。明初所置巡司就是在兵站遗址之上。由兵站变巡司、由巡司变耕田,历经千百年的沧桑变化,昔日的宏伟壮观景象依稀可寻,它对于研究秦代的军事、建筑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2012年9月,在秦一号兵站古遗址附近恢复新建了以防火瞭望、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仿秦式烽火台一座,海拔高度1760米,占地面积近4000平方米,塔高五层共20.8 米,建筑面积479平方米。 烽火台成为调令关森林公园的主要景点之一,是瞭望关貌、坐看日出、眺望云海,倾听松涛,欣赏调令关林海风光的最佳去处。 |
中华黄帝文化旅游景区 | 中华黄帝文化旅游景区位于正宁县五顷塬乡五顷塬村与二顷塬村之间,子午岭西麓桥山,距正宁县城24公里。 最早记载黄帝冢在正宁县境内的史书是班固编撰的《汉书》,该书《地理志》在“上郡阳周”条目下注为:“阳周:桥山在南,有黄帝冢。莽曰上陵畤”。《史记》云:“黄帝崩,葬桥山”。 《史记索隐》地理志云:“桥山在上郡阳周县,山有黄帝冢也”。《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黄帝陵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地理志云:“上郡阳周县桥山南有黄帝冢”。案曰:“阳周,隋改为罗川”。尔雅云:“山锐而高曰桥也。” 《元和郡县图志》云:“子午山一曰桥山”。《大宋宁州承天观碑记》:“轩丘在望,乃有熊得道之乡”。 中华黄帝文化景区是省市“十二五”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也是我县旅游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景区规划总面积20平方公里,建筑面积320亩,共分黄帝文化博览园、祭祀区、守灵区、西山娱乐区、综合服务区5个功能区,概算总投资7.2亿元,目前完成功德厅和百家姓广场的建设。景区全面建成后可与调令关森林公园、秦之道、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等景区、景点自成体系,形成子午岭生态景观带,并融入与全市及西安、延安的旅游文化圈。 |
犀牛神湖 | 犀牛湖在刘家店林场犀牛庄林业站辖区南北两山的亲吻处,有一泓清水,碧波荡漾,清澈见底,鸟在波中比翼,鱼在云中并游。四周森林茂密,十分幽静。来到这里,可乘游船观赏大自然的风姿;可坐在湖边垂钓,享受山野村人的宁静。 |
子午岭观景台 | 子午岭地跨陕西、甘肃两省,处于黄土高原的腹地。因与本初子午线方向一致,故称子午岭。子午岭林区是黄土高原目前保存较好的一块天然植被区, 是黄土高原中部地带重要的生态公益林,包括甘肃的华池、合水、正宁、宁县及陕西的富县、黄陵、宜君、铜川、耀县和旬邑, 共计10个县, 总面积为 2.3万平方公里 , 其中甘肃4县为1.9万平方公里 , 陕西为6县1.21万平方公里。 |
正宁秦直道遗址 | 正宁秦直道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横有秦长城,竖有秦直道,与万里长城一样工程浩大,撼人心魄的秦直道遗址,是我国境内保存下来为数极少的古代交通要道遗址之一。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高速公路”。与秦长城、兵马俑并称于世。两千多年前,由秦始皇下令派蒙恬将军率30多万大军用两年半的时间修建而成(公元前212年——210年)。秦直道北起九原郡,南抵秦都咸阳,全长700公里,路面平均宽度约4米,由于道路大体南北相直,如剑直劈,宽广直通,故称“直道”。 《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两千多年后的秦直道虽然久经风霜、沧海桑田,但遗址依然清晰可见,直道在庆阳市境内约三百里,正宁境内由蔡头湾至艾蒿店长约八十里。 秦直道加快了秦、汉等朝中央政府与北方各地的联系速度,保证了政令畅通,直道连接了中原和西北地区两大民族,对我国民族团结发挥了重要作用。 |
森林氧吧 | 森林氧吧位于高风坡到丁家山这一片林区里。这里油松连片,空气清新,氧气充足。沟沟流水响,百鸟满山鸣,狐兔梅鹿竞相走,清风徐徐伴人行。林中有秋千、吊床、棋桌、石凳、射把等娱乐休闲设施,游客即可以在密林深处欢歌起舞,也可以在玫瑰花丛之间追逐嬉戏,还可以同挚友一起坐在石桌石椅上谈古论今… |
正宁县烈士陵园 | 正宁县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正宁县烈士陵园位于距正宁县城西南2公里处山河镇移风村一组,始建于1951年,原址位于县城中街,1981年迁于现址,占地18.3亩,后由于长年风雨侵蚀,年久失修,2013年7月在原址对陵园进行改扩建,建成了烈士公墓、烈士纪念碑、革命烈士纪念馆等纪念建筑物及管理用房、大门、围墙等附属设施,配套完成了硬化、绿化、美化等工程。目前,陵园管理规范、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共安葬革命烈士628名(有名烈士261名、无名烈士367名),已成为集瞻仰纪念、爱国教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基地。陵园自建成以来,始终秉持“褒扬烈士、教育群众”原则,以创建文明优抚事业单位为目标,积极挖掘教育资源,深化教育内涵,丰富教育活动,强化社会服务,在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2005年10月被庆阳市委宣传部命名为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红军陕甘游击队成立大会遗址 | 红军陕甘游击队成立大会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成立大会遗址位于三嘉乡锦章村。1932年2月12日,谢子长带领西北反帝同盟军,在三嘉乡锦章村举行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成立大会,将西北反帝同盟军改编成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谢子长任总指挥,李杰夫任政委,杨仲远任参谋长。全军300余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的成立,正式打出了工农革命的旗帜,标志着陕甘地区的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1995年3月,中共正宁县委确立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成立大会遗址为正宁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野樱桃王 | 野樱桃王位于秦直道的入口处,是调令关上最古老的树。据考证,此树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树高达12.8米,干周长1.58米。中国林业科学院研究员,首席科学家,国务院参事盛炜彤2010年5月21日来公园视察时,见此树就惊叹到:“此树在全国实属罕见,可称野樱桃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