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陕西省 >>汉中市 >> 留坝县 >> 武关驿镇

武关驿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紫柏山风景名胜区

紫柏山风景名胜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紫柏山风景名胜区  紫柏山风景名胜区集山岳、峡谷、洞坦、泉溪、云海、森林、高山草甸、珍奇动物、稀有植物等自然景观及古代建筑、园林、摩崖石刻、古战场遗址、古文化风情、宗教文化于一体,形成陕南最独具魅力的旅游胜地,1993年被列入省级风景名胜区。紫柏山风光秀丽,坑坦连片,溶洞奇特,山峰突兀,具有东险西秀,南奇北绝的特点,自古有“七十二洞、八十二坦、九十二峰”之说,相传是汉初“三杰”之一张良的辟谷修道之地,也是道教活动圣地。

张良庙-紫柏山风景区

张良庙-紫柏山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张留侯祠,俗称张良庙。是东汉末年,汉中王张鲁为纪念一代谋臣,汉初三杰之一张良而建。  张良,字子房,战国时韩国人,本姓姬。秦始皇灭韩后,姬公子为报丧国之仇,重金聘求力士刺客,于博流沙欲以大椎击始皇,错中副车。事败后,避难至下邳,更名张良。  静卧于秦岭南坡紫柏山麓的张良庙,青山环抱,溪涧萦绕,实为人间仙境。曾是早期道教活动的胜地之一,陕南道教活动的中心。  经历代整修扩建,占在1.4万多平方米的张良庙如今有大小九个院落,殿、堂、楼、阁、亭、廊、桥、榭等多类古建筑,150余间房舍。主要景观有牌楼、进履桥、大山门、三清殿院、二山门、大殿院、北花园、拜石亭、迴云亭、南花园、第三洞天、草亭、云梯和授书楼等。其中屹立于大殿后山岭之巅的授书楼是庙内的最高建筑,掩映在紫柏青松间,急隐忽现于云海雾涛之中,犹如一座飘临凡界的仙阁。庙内布局匠心独运,建筑雕梁画栋,古韵依旧,香缠雾绕中似有仙踪可觅。古往今来,名人雅士皆醉心于此,对张良的惊叹和敬仰难计其祥。现存摩崖题刻51处,碑题39通,楹联40余幅,匾额面,如此丰富的人文景观亦令人叫绝。更有奇物,祠庙院内独有的拐竹可谓世间罕见。此竹主干近根部多有数节弯曲,离地三、五尽后便呈常态。倘将此幼竹移栽他处,即如普通一般,再不弯曲。  早在1965年,张良庙就被陕西省列为首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张良庙紫柏山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6年,紫柏山又被列为陕西省三大名山之一,成为开发汉中市旅游资源的龙头。  该景区是由张良庙、紫柏山组成,集山岳、峡谷、洞坦、泉溪、云海、森林、高山草甸、珍奇动物、稀有植物等自然景观及古代建筑、园林、摩崖石刻、古战场遗址、古文化风情、宗教文化于一体,形成陕南最大最独具魅力的旅游度假地,1993年被列入省级风景名胜区。  张良庙,又名汉张良留侯祠。1956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陕南融南方园林之秀丽与北方殿堂之宏伟于一炉的最大古建筑群,也是中国早期道教活动圣地之一,国家3A级景区。祠分九院,殿、亭、楼、阁俱全,雕梁画栋,典雅俏丽,规模宏大,技艺精良,可谓巧夺天工,举世罕见;四周五岭(光华、苇陀、青龙、凤凰、柴关)环抱,二水(青羊河、野羊河)夹流,松柏蓊郁,修竹摇曳,众鸟和鸣,泉音似琴,终年云缠雾绕,宛若“世外桃园”、“人间仙境”。当地有“张良庙赛过北京、柴关岭雾气腾腾”之说。  紫柏山,山上古树多紫柏,故名紫柏山。景区风光秀丽,坑坦连片,溶洞奇特,山峰突兀,具有东险西秀,南奇北绝的特点,自古有“七十二洞、八十二坦、九十二峰”之说,相传是汉初“三杰”之一张良的辟谷修道之地,也是道教活动圣地,素有“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紫柏归来不看草”之说。  门票价格: 旺季:80淡季:45   咨询电话: 0916-3922786  邮编: 724100 景  区地址: 留坝县留侯镇

栈道漂流景区

栈道漂流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栈道漂流景区是留坝旅游的三张“名片”之一。留坝素有“中国栈道之乡”、“古栈道博物馆”之美誉,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尤其是建于西周时期的古褒斜栈道,被誉为“中国第一栈道”。  近年来,留坝县委、县政府依托 褒斜栈道丰厚的文化积淀和良好的水域资源,倾力打造“中国栈道第一漂”。2012年以来,景区以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为抓手,从旅游交通、游览、旅游 安全、卫生、邮电、旅游购物、综合管理、环境质量8大类131个项目,完善景区配套服务设施。先后投资2700多万元,建成了上下仿生态漂流码头、漂流山 庄、休闲广场、游客中心、康体沙滩及水上娱乐设施,完成了武关驿中心街道和漂流沿线的民居改造工程,扶持发展栈道农家50余户,积极打造武关驿倒水湾薰衣 草庄园等旅游节点,基本形成了集栈道观光、漂流体验、水上娱乐、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特色景区。“中国栈道第一漂”全程33公里,目前开发上下两段共13公 里,其中上段为激流勇士漂,下段为浪漫情侣漂。景区现有漂流船只100余艘,可同时接待1000人。  接下来景区将继续加大投资,完成“栈道部落村”、栈道天然浴场、漂流沿线栈道文化包装等项目,进一步提升景区档次,逐步将“中国栈道第一漂”打造成为全国知名旅游品牌。

桑园自然保护区

桑园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陕西桑园自然保护区是2002年8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后于2009年9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东北角,处于秦岭中段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群的西缘,东部紧邻牛尾河自然保护区,南邻摩天岭、板桥和盘龙自然保护区,西部与屋梁山自然保护区和青木川自然保护区相望。桑园保护区处于相邻几个保护区的中心地带,是秦岭中部大熊猫种群向西扩散的必径之地。保护区总面积13806公顷,其中国有林9342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7.7%,集体林4464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2.3%。功能区划:核心区为8769.02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3.71%;缓冲区为2620.69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8.98%;实验区为2389.33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7.31%。  桑园保护区是以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通过科学考察表明,保护区有高等维管束植物1099种,野生脊椎动物249种,大型真菌68种,昆虫1353种。在这些众多的物种中,有红豆杉、秦岭冷杉、连香树、水青树、水曲柳等国家Ⅰ、Ⅱ级珍稀保护植物9种。在保护区的主峰摩天岭分布有近2000公顷面积的秦岭冷杉群,其规模在整个秦岭地区较为罕见。  除植物资源外,保护区的野生动物资源也非常丰富,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6种:如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林麝等;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4种:如黑熊、大鲵、大鵟、鬣羚、斑羚等。保护区主要范围为大熊猫的适宜栖息地,面积为11508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83.4%。除动植物资源外,保护区内还有摩天岭、奎心楼、红花嶒瀑布等以高、寒、奇、险为特色的天然旅游景观资源。  桑园保护区在历史上一直是秦岭大熊猫的重要分布区,从1984年5月初,当地村民肖平贵上山采药,在砖头坝组的香炉沟发现了多处大熊猫粪便,并经佛坪保护区管理局进行了鉴定,随后进行了跟踪调查,在砖头坝组、梨子坝组、小川子四组发现了多处大熊猫食迹及其粪便,从取食竹子的高度和粪便及新旧程度来推断,这几处当时至少有3—5只大熊猫。1987年11月7日下午四时左右,正在桑园林场搞二类资源调查的技术员王忠荣等三人在范条峪四组三道沟桦木梁中部(1900米)首次观看到活体大熊猫。1996年6月中旬,桑园坝乡田坝村村民在砖头坝椿树沟挖药时,看见河边一只大熊猫在喝水,喝完水后慢慢地爬上山坡。1997年8月,范条峪村砖头坝组村民肖平贵在缭线沟发现大熊猫实体。同年全国陆生野生动物普查对在本县进行外业调查时,在保护区范围内的松坪子、磨子沟、三道沟等地发现了大熊猫活动痕迹(啃食后的残竹和粪便)。1999年3月在桑园坝乡与砖头坝一梁之隔的沙岭子村大岩方组戴家湾魏朝忠家附近发现一只患病的大熊猫,发现这只大熊猫时, 这只被3条家犬围困了一夜, 从5米高的松树上摔下来的大熊猫身体蜷曲,神情呆滞,不喝水,只吃少量的本地甘蔗,排泄的粪便有粘液。县林业局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了营救活动。经过用药、喂食、喂水等精心抢救措施后,这只成体雌性体重75公斤、年龄约5岁左右、取名为“留留”的大熊猫,两眼红肿、厌食、行动迟缓等症状消失,精神恢复正常,并于3月6日运往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救护饲养研究中心进行进一步救治观察,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经过七年的休养后,于2006年国庆前“留留”被送往太原动物园借展,2008年返回陕西楼观台休养,目前“留留”生长状况良好。  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调查显示,桑园保护区内有大熊猫成体7只(不含亚成体),根据近两年的监测数据分析加上幼体和有时从相邻牛尾河省级自然保护区、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摩天岭省级自然保护区迁徙过来的大熊猫,估计目前区内有大熊猫在20只左右。

留坝风云寺

留坝风云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风云寺又名云雨风雷寺,民众俗呼“青桥寺”,始建于明神宗万历初年(1573),位于青桥驿蔡家坡之坦,主祀云雨风雷神。寺庙倚于山岭,由苍柏青松掩映,为三合院,道士住持,香火鼎盛。清顺治初年(1644),扩建寺庙,有灵官殿、药王殿、财神殿、观音殿、娘娘殿、大雄宝殿、祖师殿、玉皇殿等。风云殿建筑群屹于岭巅,规模宏大,技艺精巧,雄姿崔嵬,气势磅礴。  乾隆二十年(1755),再次扩建,由门楼、大雄宝殿、风云殿、雷雨殿等组成四合院,且有大山门、二山门和大殿院群相分相连。前后正殿都有拜殿券厅,客堂置其两侧,将大殿院分为前后左右4个四合天井。正殿内云雨风雷神像。殿宇由重檐式、歇山式等各种风格组成。殿厅雕梁画栋,丹灯放彩,朱门壁窗,粉墙砖地。亭阁大都为大理石柱擎顶,三面石栏相围。园内松柏掩映,鱼池泉水、水草花木;殿厅巨柱竖立,挑檩方梁,匾额款款。同治十二年(1873),整修一新。  中华民国13年(1924),捐资维修大雄宝殿,同时修建戏楼2座。后因宝汉公路改道,栈道荒废,凤云寺日渐人稀。现存大雄宝殿和玉皇殿遗迹,其大殿中心的汉白玉廊柱,为滚龙抱柱浮雕;石碑为汉白玉卧狮图案,造型栩栩如生,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大雄宝殿、玉皇殿已拆除,改建为学校。  1998年4月风云寺僧人释源慧(即圆慧)恢复风云寺。禅院两尊以狮为墩、龙绕柱攀连连为一体的精美石雕凛凛生威,两副石刻对联“暮鼓晨钟惊醒世上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若海梦迷人”和“佛门广大难度不善之人,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时时警示世人,晨钟暮鼓,袅袅香烟,与河流上下绿水、青山、雾岚浑然一体,使人顿生豁达、超脱之感。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青桥驿乡蔡家坡村附近  乘车线路:汉中市乘开往留坝县的班车,中途快到青桥驿在蔡家坡下车即到。

中国最美山村

  中国最美山村位于留坝县玉皇庙镇,这里山清水秀,景色怡人,其中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道路”的高江路,是一条形成于半个多世纪前的高等级山村公路,从高桥铺到江西营全长39公里,公路两旁植被覆盖以杉树、银杏树、金丝柳为主。环境幽静,一年四季景色如幻,春来新芽初绽放,夏来绿荫犹蔽日,秋来金色溢山林,冬来银装添素裹。沿途田园风光、涓涓溪流、农家别院、银杏成林、鸟鸣花香等,让人恍若走进世外桃源。沿路有景点6个:月亮湾花谷里群芳争艳,蜂飞蝶舞,有可供休憩的凉亭、赏花的观景步道及嬉耍的戏水区,给游客在赏景的同时增添别样的休闲乐趣;银杏观光园占地100亩,园区内有观光步桥,在这里可以看到银杏的叶绿成荫、黄金满园、杏果一树等不同季节的风光;位于西河口的“子孙满堂”古银杏,有着四千多年的树龄,胸径为4.4米,高29米,树干直耸云天,枝叶茂盛,在全国古银杏里排名第三,西北地区银杏树里位列第一,为玉皇庙镇“银杏之乡”赢来不少美誉;晏家坟“玉皇仙鸡”斗鸡场,是民间可供群众以斗鸡为娱的一种游戏,又名打鸡、咬鸡、军鸡,两雄相遇或为争食,或为夺偶相互打斗时,可置生死于度外,战斗到最后一口气;晏家坟村大鲵仿生态观光园里,养殖大鲵200余尾,大鲵俗称“娃娃鱼”,取其叫声像婴儿啼哭,是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类动物,被称为“活化石”;石门子露营基地,周围景色优美,建有可多功能广场、观光步道、垂钓园、旋转水车、仿古式情侣木屋、自助烧烤场地及房车区,是个自驾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天台山哑姑山

  天台山位于汉中市区以北18公里,国家AA级景区。自然风光绚丽,名胜古迹众多,生态环境优美.天台十八景闻名遐迩,历来是汉中朝圣旅游胜地。水、电,路基础设施完善,建成了林海山庄、天台索道、客运专线等旅游设施哑姑山又名金斗山、宝峰山。传说瑶池荷花仙子下凡留坝马道飞仙沟为哑女,受观音点化,采药炼丹,普救山民。后来上金斗山隐身归天,后世人修庙纪念,改金斗山为哑姑山。  哑姑山奇峰独立群山之中,从南天门到观音顶,依山势地形建有大小殿院几十间,神像数百尊。“文革”时期破坏惨重,经过多年修茸现已恢复原貌。哑姑山周围有18景陪衬点缀,传说既多且奇,充满仙气神韵,分外诱客迷人,是人们旅游和从事民俗活动的好地方   地址:汉中市北郊武乡镇电话:0916-2488341门票:10元

留坝古栈道褒河漂流

  陕西省留坝县,位于秦岭南麓腹地,我国古代先民开凿的穿越秦岭,联通秦蜀的古栈道中有三条穿境而 过,素有“中国栈道之乡”的美誉。其中褒斜古栈道是早于万里长城的建筑奇迹,它沿着湍急的褒河的穿越秦岭,凌空飞架于悬崖峭壁之上,蜿蜒盘旋于崇山峻岭之间,以其险、奇、雄著称于世。  “中国栈道第一漂”,就是沿着褒斜古栈道在褒河上开辟的漂流项目。无论您选择探险自驾漂、情侣自驾漂,还是激流勇士漂,沿着褒河斜水顺河而下,都可将多处古栈道遗址尽收眼底,既目睹古人的聪明智慧,又可领略大自然的秀美风光。水随山绕、人随船行、船随浪起、任凭飞珠溅玉,享受中流击水的乐趣。十里漂流,百折千回,浪遏飞舟,会给您留下“披阅栈道风云,驾驭长河破浪,亲历英雄壮举,感受热情召唤”的人生体验。   该景区位于留坝县的武关驿镇,距县城城区5公里,距汉中市80公里,距陕西省省会西安360公里,316国道、210省道和即将开工的巴(中)宝(鸡)高速公路绕景区而过,交通条件十分便利,是集栈道文化观光、漂流体验、水上乐园、沙滩康体、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特色漂流旅游景区。

古褒斜栈道

  古褒斜栈道  始建于周、秦年间的古褒斜栈道纵贯南北,蜿蜒百里,是人类早期交通史上的一条巨龙,加之陈仓、连云栈道遗迹星罗棋布,自古有“古栈道博物馆”之称,“火烧栈道”、“寒溪夜涨”、“萧何月下追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等历史典故流传千古;青桥驿、马道驿、武关驿等古驿站和武休关、柴关岭等古关隘遗址遍布县境,在我国古代交通史上犹如颗颗璀璨明珠。

武关驿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武关驿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