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大同华严寺 | 大同华严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严寺位于大同市中心的大西街,是依据佛教的七大宗之一——华严宗的经典《华严经》而修建的,故名华严寺。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上寺)和薄伽教藏殿(下寺),其建筑、塑像、壁画、壁藏、藻井等,都是我国辽代艺术的典范。 上华严寺俗称上寺,是以大雄宝殿为主体的一组建筑。进入山门,可见方门两侧门楣分别砖刻有“拈花笑”和“擎竹间”三字,均出自于佛家典故。大雄宝殿始建于辽代清宁八年(1062),保大二年(1122)毁于兵火。金代天眷三年(1140)在旧址重建,以后历代予以修补。大殿面宽九间,进深五间,面积1559平方米,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佛殿之一(另一座是辽宁省义县奉国寺大殿)。殿内佛坛上塑有五尊佛像,人称五方佛。正中三尊为木雕,其余二尊及其他胁侍菩萨都是泥塑。佛坛两侧各塑十尊诸天像(0神),神情各异,身躯前倾。殿内四壁满布清代绘制的21幅巨型壁画,色彩艳丽,金碧辉煌,保存完好,面积在山西省寺院壁画中居第二位,仅次于芮城永乐宫。 下华严寺座落于上寺的东南侧,以辽代建筑薄伽教藏殿为主,大同博物馆就设在下华严寺。薄伽是梵语,译为“世尊”,是佛的十大称号之一。薄伽教藏就是释伽牟尼所说的经典教藏,薄伽教藏殿自辽代中叶以来,就是华严寺的藏经殿。薄伽教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建筑结构严谨,形制稳健。殿内四壁排列重楼式雕木藏经阁38间,殿后壁正中间悬一天宫楼阁。这些精巧玲线的木构模型,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称其为“海内孤品”。这座天宫楼阁和晋城宋代二仙观的天宫楼阁、应县净土寺大殿的金代天宫楼阁一起构成了山西古代建筑独有的地方特色。殿内完整地保存着31尊辽代塑像。最为经典的两尊塑像历为深受学者与游客的推崇与赞赏,合掌露齿菩萨塑像体态袅娜,婉丽动人,艺术价值最高;普贤菩萨像流露着细腻动人的感情,魅力独具。 用时参考 2-3小时 交通 乘38路公交车在华严街站下车 门票 60元 开放时间 8:00-17:30 景点位置 山西省大同市城区大同市下寺坡街14号 |
善化寺 | 善化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善化寺(第一批国保) 时代:辽、金 地址:大同市城区南隅 我国现存辽、金时期布局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寺院建筑。 据寺内金大定十六年(1176年)《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碑载: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原名开元寺,五代后晋初易名大普恩寺。辽末保大二年(1122年)大部分毁于兵火,金天会六年(1128年)重建。明正统十年(1445年)始更今名。 善化寺俗称南寺,坐北朝南,主要建筑依中轴线为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宝殿,层层叠高。东有文殊阁(已毁),西为普贤阁。院内建筑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宝殿、普贤阁均为辽金时期原构。 天王殿,现为山门,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单檐庑殿顶。是我国现存金代时期最大的山门。左右次间有明塑四大天王像,横眉怒目,姿态威严。 三圣殿位于寺内中部,建于高约1.5米的砖砌台基之上。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檐下斗栱六铺作,单抄双下昂,重栱计心造。殿内采用减柱法。佛坛上的华严三圣为金代原塑,后人予以重粧。殿内两侧有金碑2通,其中金大定十六年(1176年)《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是南宋使金通问副使朱弁所撰,文字优美,书法苍劲古朴。 大雄宝殿是寺内主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单檐庑殿顶。建在高3米有余的台基之上,前有宽及五间的大月台,月台东西长31米,南北宽21米,台前左右为明万历时增建的钟、鼓二楼。大殿明间与左右稍间设门,四壁无窗。檐下斗栱五铺作出双抄。殿内梁架为彻上露明造,正中有平棊藻井两间,雕刻精湛,其形制、手法属典型辽代形制。内供佛像,共33尊,皆金代遗物。殿内四周绘有壁画,为清代所绘。 普贤阁位于大雄宝殿与三圣殿之间西侧,是一座楼阁式建筑,平面方形,面阔、进深均为三间,重檐九脊顶,金贞元二年(1154年)重建。 导览 善化寺最珍贵的是大雄宝殿内的金代泥塑,造型优美,个性突出,特别是二十四天王像,它们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美,有丑,有文,有武,或是帝王装,或是臣子像,或坦膊赤足,披纱衣华似来自天竺国土,或身着铠甲,衬皮毛以抵御北国寒风。生活气息浓郁。极富感染力。堪为国之瑰宝。这些立像高达2,5米左右,人物形象刻画生动,形态各异。其中塑造最为出色的是东侧六臂“日宫天子”和西侧“月宫天子”,日宫天子,眉目清秀,肌肤丰满圆润,身材修长,衣饰流畅,表情含蓄,善良慈祥,雕塑家把他们塑为女性,更见身姿婀娜,华贵不凡,那玉臂轻舒,富有动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日宫天子与月宫天子塑像,犹如两位活着的贤惠、文静的少妇站在那里,确是金代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的结晶,不愧为精品杰作。西、南两壁绘有佛传故事画。 地址:大同市城区南寺街6号(近楼房巷) 类型:古迹寺庙 游玩时间:建议40-60分钟 电话:0352-2539436 官方网站:http://www.dtshs.com 开放时间: (夏季)8:00-18:30;(冬季)8:30-17:30 交通 乘17路公交车在华林商厦站下车 门票 成人票50元; 身高1.2米以下儿童和60岁以上老人(凭证)免票 |
大同煤矿展览馆 | 大同煤矿展览馆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万人坑”是大同煤矿展览馆的别称,因其拥有两个容纳日寇侵华期间被害矿工尸骸的山洞而得名。 “万人坑”是在1937年10月日本侵略者占领大同煤矿,野蛮推行“以人换煤” 的血腥政策后,成为被残害矿工死后堆放尸体的坑道的。日本侵略者占领大同煤矿8年中,掠煤达1400多万吨,6万多名矿工被摧残致死。仅在大同煤矿矿区就有多达20 处的“万人坑”,如今仅存2处。 这是日军残害中国矿工的铁证,也是日本侵华罪行的铁证。现在的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已作为国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时刻提醒 人们勿忘国耻。 位于大同市矿区煤峪口南沟,分上、下两洞。上洞宽五米多,深四十多米,系一自然山洞。下洞宽四米左右,深七十多米,为旧时小煤窑的坑道。在两个洞内,堆满了日军二战期间占领大同后杀戮或-致死矿工的尸体。煤峪口南沟的坑口,仅是矿区二十多个“万人坑”中的一处。 |
大同法华寺 | 大同法华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大同市法华寺位于大同城内和阳街北侧,寺院坐北朝南。形成了集宗教、民俗、历史文化内涵为一体的新景观,与精巧的九龙壁和巍峨的东城墙相得益彰,成为完美的历史景观群。整个寺院建筑高低错落,左右对称,塑像灵动丰润,形象生动。壁画色彩丰富,人物众多。多民族融合与异域色彩结合的特点浓厚。 景区内的砖雕、石雕,构图精美,做工考究,屋顶造型也很有特色,钟鼓楼为圆形攒尖顶式,大殿为庑顶,配殿为悬山顶,大雄宝殿的垛殿为硬山顶,门面房为卷棚顶,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造型美和结构美。最精彩的是山门的琉璃牌坊、白塔上部的三色圆形琉璃收檐和待完工的藏经楼上的琉璃镶嵌塔刹,三者遥相呼应,构成了和谐的美景。 //d1.sina.com.cn/201503/16/597621.jpg 法华塔始建于元末明初,是大同市现存唯一一座覆钵式喇嘛塔,因塔内存有一部《法华经》而得名。塔是宝瓶式塔,塔高18米,塔座设在2米高的砖石方形台基上,周围建有花栏墙,台座西部建有窟洞,洞门上雕有“小洞天”三个石刻大字,洞窟南北两侧设有门洞,可登级而上直通塔级外部。塔座为二层八角,边长1.7米,周长13.6米,两层分别为高0.8米和0.9米。塔座之上为二层束腰,各高0.45米。束腰之上为涂泥白色塔身。下细中粗,形似宝瓶。塔身的四方各开一拱式小窗,每小窗的上部两侧分别建有一尊砖雕琉璃金刚,周围装饰以“云卷”。塔的上部为黄,绿。紫三色圆形琉璃收檐,塔刹似鲜桃色瓶盖,刹顶饰以相轮宝珠,整个造型典雅,色调和谐优美。目前法华寺完全仿照山西天镇县慈云寺的格局以及建筑样式来复建,其中极富特色的是蒙古包式的钟鼓楼让人过目难忘。 天王殿内塑有六尊佛像,分别为弥勒佛、韦陀以及风调雨顺四大天王。壁画以祥云、荷花、牡丹、青石等题材很好的烘托出了四大天王的神照场景。六尊塑像,形象生动又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将我们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文化与佛教文化很好的结合起来,既富有生活气息,又不失文化传承的涵义,中外文化相得益彰。 三士殿内供奉观音、文殊、普贤三大士菩萨。塑像灵活生动、面容祥和,东西壁绘有八大菩萨、十方佛,后壁绘有法华法会场景。 大雄宝殿供奉三身佛。佛像庄严而坐,面容慈眉善目,温婉典雅,背光采用悬塑并绘有石绿、深蓝等颜色,使得立体感很强,烘托出佛的庄严,肃穆之感。山墙绘有水陆壁画,又称人神行进图。人物众多、形态各异,内容包括儒、释、道各色人等。 用时参考 1-2小时 交通 自驾路线: 1、大同市——兴国寺街——楼房巷——环岛——大东街——终点; 2、朔州市——朔州绕城高速公路——大新高速公路——大运高速公路——御河西路/魏都大道——御河西路——终点; 3、忻州市——五台山南路——G55方向——和平西街——原太高速公路——大运高速公路——御河西路/魏都大道——御河西路——终点 门票 40元(包含法华寺成人参观票1张);20元(包含法华寺儿童票参观票1张) 开放时间 夏季8:00-18:00,冬季8:00-17:30 景点位置 山西省大同市城区大东街137号 |
云岗石窟第20窟 | 云岗石窟第20窟为文化旅游景点。 云岗石窟第20窟是云岗最著名的露天大佛,据说以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的形象为原型雕刻而成。立像是三大佛,正中的释迦坐像,在云岗石窟中部西隅,编号第二十窟,造像露天,主像是释迦坐像,高13.7米,胸部以上石质坚硬,保存完好,两肩宽厚,面形丰圆,薄唇高鼻,神情肃穆。身躯微微前倾、嘴角棱角分明,仿佛在向众生宣讲着佛教的真话,细细的弯眉和微启的双目,使人感到慈祥为怀的气度。背光的火焰纹和坐佛、飞天等浮雕十分华美,把主佛衬托得雄浑大气露天大佛背光外缘西壁的残飞天是云冈石窟最有代表性的飞天,可以称之为“菩萨型飞天”。飞天头戴花冠,颈佩珠环,通体长裙,手捧鲜花,身段微屈,状己凌空,但姿态却端庄沉稳,面相虔敬有别于一般的飞天。这尊露天雕像大佛全身比例适称,造型手法简练概括,身躯宽阔给人以稳健之感,据有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的精神风貌。虽是坐姿,但却分外高大,它不仅是云冈石刻中的杰作,在全国来说,也是佛像艺术中的精品。 地址:山西省大同市云冈石窟景区 类型: 古迹雕像/雕塑世界文化遗产 等级: AAAAA 游玩时间: 建议1小时 电话: 0352-3029625 官方网站:http://www.yungang.org/ 开放时间: 周一-周日 8:30-17:30(4月1日-10月15日);8:30-16:50(10月16日-3月31日)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已包含在云冈石窟门票内。 |
大同清真大寺 | 大同清真大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大同清真大寺座落在大同城内大西街九楼巷,寺院西向,建筑古朴。门额用汉文雕塑。全寺占地20余亩,面积呈长方形。从寺门到礼拜寺形成一个下坡。全寺院布局紧凑,结构严谨,洁净肃穆。中轴线上有正门、十字穿心楼阁、石桥、礼拜殿,轴线左右有配房、沐浴室等。主体建筑由四组殿堂毗连而成,前为卷棚式抱厦,后为歇山顶和硬山顶两组大厦,最后一组则为卷棚顶和圆攒尖顶的混合结构。整个建筑外形檐牙起伏,富于变化,既保持着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风格,又具有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据记载,该寺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年),距今有1200年的历史。现存建筑多为清代遗物。据清乾隆七年(1742)重立《敕建清真寺碑》记载,该寺建于唐贞观二年(628),现存建筑多为清代遗物。在清真大寺的西院内尚有清真女寺。大同清真寺原占地2000多平方米,由于年久失修,各种设施陈旧,已不能满足信教群众活动,与大同历史文化名城不相称。从2008年起,大同市委、市政府把清真寺修缮扩建作为推进古城复兴工程来抓,总投资1700多万元,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原清真寺大殿进行整体落架修复,扩建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新增了两个配殿、两个望月楼、扩建两个办公区、一个浴室。目前,整个清真寺占地10000多平方米,布局合理,美观大方,功能齐全,民族特色浓郁。 地址:大同市大西街九楼巷5号 类型:寺庙清真寺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开放时间: 8:00-18: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12.0元 交通 乘17路公交车在九龙壁站下车 |
烽喉延绵 | 看 点: 每遇敌情,白天燃烟(也称熔),夜间点火(也称烽)互相传递信号。因为狼粪燃烧起来烟很大,可直上云霄,远处容易看见,故烽喉多用狼粪烧烟,因此烽火台也称狼烟台。 明代大同地区的长城经过多次修筑,从宣化到大同西路一千多里的长城沿线上,共修筑了363所烽堆。有了这些烽喉来传递军情,再与长城之上用于巡逻放哨的墙台、用于瞳望射击的敌台、用于攻战和储存武器的战台互相配合起来,遥相呼应,互相声援,形成一条坚固的国防线,它对防御蒙古各部的入侵,维护大同的安全起了很大作用。 介 绍: 烽火台是建筑在城墙以外的单独土台子。它是古代专门用来传递军情的信号站。上面备有-,可以四面击敌。台子四周筑以上墙,高四尺,周长三丈二尺,名曰:“护墙”,上面设侯卒把守。每个台与台的间隔距离以火光可见,炮声可闻为宜。台与台遥相呼应,直通京城和较大的防守区,形成一个完整的通讯网。 山西大同市 |
平城遗址 | 平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魏平城是在汉朝平城县之基础扩建而成,它包括宫城、外城和城廓三个组成部分。根据近年来考古调查发现,今城北上皇庄、白马城和安家小村一带有断断续续板筑夯打的土墙遗址,高处五米多,低处一二米,底部约十几米,这正是外城之北墙,东城墙则在御河之西,南城墙在大同城北操场城一带,西城墙在上皇庄以南,此区面积约有60多平方里。火车站东北处曾经出土有排列整齐的覆盆础石,这些遗迹可以说明北魏宫城和官府衙署之范围。拓跋硅戏于天兴元年(398)七月迁都平城,至太和十八年(494)孝文帝迁都洛阳,在平城建都97年,历经六帝七世,一直成为我国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拥有百万人口。当时平城分皇城、外城、郭城。外城方二十里,外郭周围三十二里,有门十二,“其郭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 京畿范围东至代郡(河北蔚县暖泉镇西),西及善无(右玉县南古城村),南及阴馆(朔县东南夏官村),北尽参合(阳高县东北)。其京甸“东至上谷军都关(昌平县北),西至黄河,南至中山隘门塞(灵丘县东南),北至五原(包头市西)”。其外又设四方四维,置八部帅统兵镇守。北魏在平城建都后“始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进行了一系列的首都建设,先后建天文、天华、中天军殿24座;建西宫、北宫、南宫、东宫、宁宫等宫15处;建东苑、西苑、北苑、鹿苑四处;建华林、永林、永兴等国3处;建鸿雁、天渊等池6处;建云母、金华等堂6处;建蓬台、白台等台7处;建玄武、无武等楼3处;建凉风、临望、东明等观3处;还建有郊坛、方坛、五精帝坛三处;建太庙、太社、太稷帝社、孔子庙、虎圈、圆丘、方泽、明堂、灵台、辟雍等。其建筑规模、数目之繁多、布局之道严、规划之完整是前所未有的。北魏佛教鼎盛,神图妙塔,对峙相望,京都内寺庙上百所,僧尼三千余,除“冠于一世”的云冈外,尚有“天下第一”的永宁寺,“京华壮观”的天宫寺及五级大寺等。为了改善城市环境,从城北引如浑水,从城西引武州川水入城,使魏都大街西岸有潺潺流水,东西鱼池有游鱼嬉戏,水旁弱柳、丝杨、杂树交荫,利用水和树把城市打扮得清新雅致,配上巍峨的宫殿楼阁,真是花团锦簇一般。确实是“灵台山立,壁水池园,双阙万仞,九衢四达,羽旌林森,堂殿胶葛”。 平城遗址在今大同城北、大同火车站以西到陈庄一带,北依方山,外靠长城。今大同城北上皇庄之东和白马城村北的板筑城基,当即郭城的北墙遗迹。大同车站附近曾发现有排列整齐的大型石础、砖瓦残片、“富贵万岁”隶书瓦当等。在南门外工农路北侧,曾出土大型石柱础、筒瓦和臼等。可推测这是一座北魏大型建筑遗址。其东部曾出土石雕方砚一方,砚首雕有耳环形水池及骑兽、角抵、舞蹈、沐猴图案四组。砚侧云龙、朱雀、水禽、衔鱼的纹饰和下部壶门保存方形样等,为北魏石雕艺术的孤品。遗址还出土八曲银流、刻花银碗和鎏金高足钢杯等文物,具有伊朗萨桑王朝金银器特征。是北魏时与西域交往的实物见证。近年在城南又有新的遗址发现。平城遗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大同市城北大同火车站以西到陈庄一带 类型:古迹历史建筑 游玩时间:建议2小时 开放时间: 8:00-17: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20.0元 |
大同九龙壁 | 大同九龙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同九龙壁 大同九龙壁(第五批国保) 时代:明 地址:大同市内东街南侧 据《大同府志》记载,创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单面五彩琉璃照壁。。 九龙壁坐南朝北。长45.50米,高8米,厚2.02米。全部使用黄、绿、兰、紫、黑、白等色琉璃构件拼砌而成。壁体由三部分组成:底部为须弥座,中部为壁身,上部为壁顶。须弥座的束腰镶有两层琉璃神兽:第一层是麒麟、狮子、猛虎、梅鹿、飞马等;第二层是行龙,姿态各异,栩栩如生。须弥座上平托九龙琉璃壁身,稳重雄健。壁身之上有仿木结构的琉璃斗栱六十二组,承托琉璃瓦顶。壁顶为单檐五脊,正脊为高浮雕的多层花瓣、花朵以及行龙等,壁顶脊兽俱全,两侧是雕刻手法细腻的龙吻。 整个壁身下部兰绿色海水汹涌波涛、上部以兰、黄两色的流云为衬底,九条巨龙之间采用云雾、浪花、波涛和山崖相隔相联。九条龙均为高浮雕制作,蜿蜒曲折突兀于壁上,大大增强了立体感。 壁前影池一方,长34米,深0.8米,周置石勾栏围绕。池中清水如镜,九条巨龙倒影池中,遇有微风随波蠕动,极具灵性动感。 导览 朱桂是朱元璋第十三子,生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封为代王。他与蜀王朱椿皆为郭惠妃所生。代王妃为中山王徐达女,仁孝文皇后(朱棣后)之妹。虽然明王朝规定藩王不得干预地方政治,但由于上述特殊关系,同时又握有实力,所以实际上他是大同地区的小皇帝。朱桂家族终明一朝,虽然几经波澜,但始终地位显赫,经久不衰。据《明史·朱桂传》记载,自代王朱桂始,传至五世四王时,“封郡王者凡二十有三”。1649年,大同总兵姜(王襄)反清兵败以后,在清军疯狂的“屠城”和“斩城”中,曾经显赫一时、权倾雁同的代王府被付之一炬,化为一片瓦砾之地,而王府前的照壁——九龙壁却免于劫难,有幸被保存下来,成为今天的一件珍贵的历史文物。 特别提示 九龙壁东北塔寺街有法华塔,始建于清代,塔下为一高3米的六边形塔台,塔座为须弥座,座上为两圈覆钵形“金刚圈”。塔身周围镶砌黄、绿、紫三色圆形琉 地址:大同市城区大东街18号九龙壁景区内 类型:古迹历史建筑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电话:0352-2837988;0352-2054788 开放时间: 春、夏、秋季:8:00-18:00,冬季:8:30-18: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10.0元学生5元;1.3米以下儿童免票,现役军人、70岁以上老人、残疾人、凭有效证件免收门票 交通 乘17路公交车在九龙壁站下车 |
大同纯阳宫 | 大同纯阳宫景区位于大同鼓楼西街,因供奉纯阳吕祖而得名,创建于金末元初,明代洪武四年重修,是我市现存的唯一一座道教全真派寺观,在大同和晋北地区影响较大,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纯阳宫坐北朝南,完全按照全真教的仪轨所造,平面布局为三进院落,主要建筑有山门、灵官殿、祖师殿、献殿和三清殿,两侧依次有钟鼓楼、三官殿、奶奶庙、配殿和东西耳楼,内有精美塑像和壁画。主院的西跨院为园林式建筑,整个道观既有宗教的庄严恢弘,又有园林的秀美和精巧。纯阳宫沿中轴线共有三重大殿,左右为钟、鼓楼和东西配殿。这里的景色变化万千,春有绿,夏有花,秋有果,冬有青。特别是在仲夏夜之际,坐在六角攒尖顶的听雨亭内,或观景,或下棋,或操琴,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之中,使人流连往返。整个建筑设计新颖,布局奇巧而紧凑,亭台楼阁错落有致,长廊水榭曲径通幽,清静典雅,是一座集庙宇庄严,园林精巧为一体的三进式院落。 地址:大同市鼓楼西街纯阳宫 类型: 道观 游玩时间: 建议1-2小时 开放时间: 8:00-18: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30.0元 |
大同关帝庙 | 大同关帝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同关帝庙为明代以前神祠建筑,俗称大庙。坐落在大同市内鼓楼东街。清《大同府志》记有明景泰、嘉靖、隆庆、万历年间修缮碑记。清康熙、乾隆时均有增建和修葺。从建筑手法和特色看,当为元代遗物,是大同唯一的一处元代建筑。 关帝庙的主要建筑沿中轴线排列有致,渐次有山门、过殿、东西廊房、主殿(现已部分改建)。原先在正门之上挂有万字边大牌匾一块,-:“大义参天”。门前树有雄伟壮观的木构牌坊。牌坊前又分别竖立着高耸入云的旗杆一对及两尊威武凶猛的铁狮子。山门对面曾筑有镌刻精美的拱形戏台一座,画栋雕梁,宽阔高大,颇为壮观。今存关帝庙主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上覆琉璃瓦。殿前置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的抱厦,为清代所增建。大殿没有台基,由平地立柱砌墙。 殿内后端置内柱两根,柱间各置雕刻精细的木质神龛一个,结构均为重檐。檐下斗拱共十一踩,排列密集纯系装饰,为清代结构。关帝庙建筑严谨,浑为一体。大殿翼角翘扬,斗拱施布有独到之处。殿内清代增置的平棋藻井上绘制的龙形图案,多姿多态,别具一格。该庙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大同市鼓楼大东街关帝庙 类型:寺庙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开放时间: 5月1日至10月1日:08:00-18:00,10月2日至4月30日:08:00-17:30。 门票信息: 门票30元,学生半价 关羽 (162~220) 关羽(162?-220),汉族。生于东汉桓帝延熹年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良人(今山西运城市)。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前将军,汉寿亭侯,军事家。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关羽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 追随刘备 关羽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早年因犯事逃离家乡至幽…… 详细++ 关羽 (162~220) 关羽(162?-220),汉族。生于东汉桓帝延熹年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良人(今山西运城市)。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前将军,汉寿亭侯,军事家。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关羽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 追随刘备 关羽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早年因犯事逃离家乡至幽…… 详细++ |
法华塔 | 法华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看 点: 大同惟一的-塔。 介 绍: 位于市内东北隅塔寺街。始建于清代,后经重修。 塔下为一高3米的六边形塔台,台边砌有花墙。门为砖券洞式券门,上有匾额,刻“小洞大”三宇。过去洞中还塑有佛像。窟洞南北两侧设有门洞,抬级而上直通塔基外部。塔座为须弥座,,座上为两圈覆钵形“金刚圈”。上为坛形塔身,俗称“塔肚子”,再上有“塔脖子”,周围镶砌黄、绿、紫三色圆形琉璃收檐,共八层。再上是近似圆柱形的相轮和顶上的宝盖、宝珠等。塔身四方各开一扇小窗,小窗上部和两侧,分别有一尊金刚,周围饰以彩带祥云。整座塔身高8米,呈白色,十分俊秀雅致。 门 票/开 放 时 间: 6元 山西大同市 |
善化寺五龙壁 | 善化寺五龙壁为文化旅游景点。 导游: 五龙壁高7米,厚1.48米,共分上、中、下三个部分:下部为须弥座,座面雕有牛、马、蛇、兔、鹿、狗。狮、象、膜鳞、狡倪等十多种动物,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中部宽大壁面之上雕有五条四爪金龙,腾云驾雾,大有龙飞虎跃之势。正中一条金龙,为五龙壁之核心,龙头向前,龙尾摇摆,鳞光闪亮,别具风采。两侧各有二龙互相对称,中龙色泽稍淡,仿佛由天降下,正在兴云播雨。南北两侧游龙、龙身略呈卷曲,昂首挺胸,伺机腾飞上空;顶部为仿木构建筑形式,上有琉璃瓦覆盖,下有琉璃斗拱支撑,两端置有鸦吻垂脊兽。:善化寺五龙壁位于大同城内西南隅善化寺天王殿西侧,原为兴国寺山门前之照壁,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980年拆迁至善化寺内。 此壁原为大北街三道营坊巷天竺庙山门前的照壁,建于明末,亦为五彩琉璃五龙壁。其风格与兴国寺五龙壁相似。因其有倒塌之险,于1978年拆除,原件现存于善化寺内。 此五龙壁位于十字街和马营街交界的十字路口。这是在大同现存诸龙壁中唯一的一座砖雕龙壁。从雕塑风格看,为清代遗物。它耸立在大墙后街原明代大同县文庙(现为大同市妇幼医院)的门前。 此龙壁建筑奇特,构造别具一格。龙壁为单面砖雕,长28.5米,高5.7米,整个龙壁由壁座、壁身、壁顶三部分构成。中部的壁身由对方青砖镶砌而成,上面是高浮雕的五条砖雕团龙,直径各为2.20米。壁顶呈仿木结构的单檐五脊顶,正脊的两端砌有琉璃兽吻。此项由二十五组砖雕斗拱承托,斗拱下面是一层宽约0.4米的廊檐状的砖雕帷幔垂挂于龙壁上方。 |
大同文庙 | 大同文庙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文庙(第三批省保) 时代:明、清 地址:大同市城内东南隅 据《大同府志》记载:“旧学府在府治东,即元魏中学书,辽西京国子监,金时之太学,元之大同县学也。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建为府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以府学为代藩府学,改云中驿为府学,即今学也。”这里所谓府学即今日之文庙。 文庙原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现大多已塌毁,仅存大成殿、过殿、东配殿和西配殿。 大成殿是文庙主要建筑,坐北朝南,为明代所建。建筑置于月台上,呈“凸”字形,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斗栱六铺作,每间两朵。转角斗栱繁缛复杂,柱网排列为减柱做法。 大殿前的月台四周有石栏围绕,栏杆中间嵌有宣武岩石刻。栏杆中的石刻上雕刻着我国古代的一些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栏杆上的柱头圆雕石狮,千姿百态,意趣横生。 |
鹿野苑石窟 | 介 绍: 鹿野苑石窟位于大同城北5公里外的小石子村大沙沟的北崖面上。它依山而建,座北向南。原有石佛三尊,后因文革破坏,现只剩两尊古佛。 据专家考证,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于公元398年自乐盛(和林格尔) 迁都平城(大同)。道武帝从天兴二年起,大兴土木,其中“鹿苑”南固台阴,北距长城,东包白登(马铺山),属之西山(雪公山),宽广数十里,为皇家游乐狩猎之地。苑内殿宇林立,亭榭参差,松柏参天,幽境曲桥,灵山秀水,美不胜收。后因为道武帝炼仙丹的张耀请求出家,道武帝批准在鹿苑建一静堂。这样,便于公元466元开始修建该石窟,至471年落成,比云冈石窟早建成23年,故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及考古价值。 山西大同市 |
大同梁思成纪念馆 | 梁思成纪念馆位于大同市东城墙和阳门外带状公园内新建的一处下沉式四合院。 梁思成是广东省新会人,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是新中国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 纪念馆设立了四个展厅,以大量的文字、图片和书籍详细介绍了梁先生的生平,特别是对梁先生来大同进行古建筑调查的那段历史充分展示,收集到的多本梁先生的的专著更是弥足珍贵。在这里同样能够感受到梁先生的夫人林徽因女士为中国古建保护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和她的人格魅力以及传奇人生。 景点位置 山西省大同市城区御河西路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