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北省 >>衡水 >> 冀州市

冀州市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衡水灵秀山庄

衡水灵秀山庄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灵秀山庄为国家AA级景区,分三个部分:前部为玄门、慧目街、购物区、游船码头;中部为悬空岛、紫微山、长城、迷宫、镇海塔;后部为北岛度假村、旅社等。悬空岛与北岛皆四面环水,隔水相对,使水面形成了一个“8”字,故此这里的水面称之为“8”景湖。  在灵秀山庄入口处,高16.7米,主楼飞檐斗拱,金碧丹漆,庄严雄伟。楼上是文物展室,陈列有古陶、青铜器、瓷器,供游客参观。  慧目街:位于玄门内以北,街两旁皆为红立柱、木隔扇的彩绘仿古建筑,系经营工艺品、纪念品、古玩字画、儿童玩具的商业街,可供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欣赏角度的游人选购中意之物。  悬空岛:位于灵秀山庄中部,岛上的主体部分是名刹竹林寺古建筑群。有山门、天王殿、钟鼓楼、镇海塔、放生台等。环悬空岛南部,建有十八层地狱,内置阎王、判宫、鬼卒、鬼魂等塑像,用现代科技操纵,并以声控、光控和配音置景,环悬空岛西北部,是起伏的长城;东北角是镇海塔,塔下为迷宫。  紫微山:坐落在灵秀山庄的东北角,与玄门遥遥相望。山高17米,长40余米,山上楼台亭榭,飞瀑流泉,有小路供人攀登。山基内有人造溶洞,洞中高低曲折,清幽深广,置有灯光音响,入内宛如身临仙境。相传紫薇山为古冀州一景,旧志曾记载:“尝闻此山每当初旭,微霞或水云相映直上,隐隐有楼阁人物之状,居民相传为竹林寺现。”明代参政石九奏曾写诗曰:“紫微山下客,系马夕阳斜,半醉寻归路,花深不认家”,道出了紫微山名气之盛。  度假村:位于灵秀山庄的北部,四面环水,靠渡船供人往返。度假村的建筑,为西班牙风格,有舞厅、餐厅和会议室。舞厅为长方形,厅内灯光、音响显示着现代气息。其他装饰古朴典雅,体现了西班牙的古代文明风光,餐厅和会议室可接待70余人,穿过拱形门是清新秀丽的街心花园,花园内的弯曲小路,可通向四周错落有致的六栋两层别墅楼。别墅楼的居室,有卧室、会客室和卫生间,还有储藏间及厨房、炊具、餐具一应俱全,来此度假者可到餐厅就餐,也可自己动手烹炒。此地没有市井喧闹,白天舒适淡雅,入夜轻歌曼舞,充满异国风情,是度假消闲的好去处。衡水灵秀山庄 衡水灵秀山庄

冀州竹林寺

冀州竹林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竹林寺坐落于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北关村东北300米处,乃冀州古城的四大名寺之一。因其四面环水,夏秋时节有时出现海市蜃楼幻景而又名“悬空寺”。  “冀县城北竹林寺图”是著名画家赵望云先生在民国廿二年(1933年),在冀南旅行写生,路经古老的竹林寺时所作的图画。画面上的竹林寺瓦宇鳞鳞、苔藓斑驳,显得古朴幽静。相传竹林寺,为晋朝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出任冀州刺史时建筑的,山涛在冀州颇有功绩(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和阮咸)。  《冀县志》记载:“竹林寺,据说是明初的一个州官,依照紫薇山海市蜃楼幻景,命工匠修建而成。” 在民国时期流传着许多有关竹林寺的美丽传说,其中寺院升天的故事影响最大,至今人们津津乐道。因其四面环水,南面有一狭长通道与岸连接,夏秋时节有时出现海市蜃楼幻景,所以又名“悬空寺”,寺内常年香火极盛。  新编《冀州市志》记叙:“竹林寺古迹址,位于冀州镇北关村东北300米处。最迟建于明代,清朝末年,百姓自行投资,在遗址上重修竹林寺,该寺于1963年被洪水冲毁,有址无迹。寺内铜佛像原存县文化馆,文革中被砸毁,仅存一碑,现由冀州市文管所收藏。”那一通竹林寺古碑,为乾隆十七年雕刻,其文为“冀为古郡城,内外不少名刹,东有泰宁,西有开元,南有南禅,而称为最盛者,咸以此之竹林寺为首焉。”古代遗留下来一幅清朝乾隆十七年间的木刻版《直隶冀州竹林古寺胜景全图》,也由冀州市文管所收藏。看来,赵望云先生76年前画的竹林寺图,应该就是清朝年间所修造的建筑了。  又据《冀州市志》载:现在重修的竹林寺,参照流传下来的木刻古图,基本保持了了原有格局,进入山门,两旁钟鼓楼相对,迎面是天王殿,殿内大肚子弥勒佛笑口常开,四大天王怒目发威。穿过天王殿便是大雄宝殿,金身佛祖端坐莲台,栩栩如生的十八罗汉分列两旁。配殿内的观音、文殊、普贤菩萨慈眉善目,为众生指点着迷津。

冀宝斋博物馆

  冀宝斋博物馆:筹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2008年主馆体破土兴建,2009年底全部竣工,2010年7月正式对外开放。冀宝斋博物馆位于在衡水湖畔南端,冀州市旅游区湖滨大道北侧中段,由冀州市冀州镇二铺村投资6000万元建设,占地60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属二铺村集体所有,是中国文物学会团体会员单位、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单位、河北省少先队实验教育基地、衡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AAA旅游景区。冀宝斋博物馆拥有各类藏品4万余件,展出陈列2200件,主要以历代官窑瓷器为主,另有古今名人字画、唐三彩、青铜器、玉器和金银器等。藏品的时间跨度由远古至明清,其中上等级的文物众多,有一批藏品被专家誉为“国宝”级文物,是展示我国传统文化文明古国光辉历史的重要实物场所。博物馆设有12个展厅,其中瓷器展厅8个,字画展厅2个,唐三彩、玉器展厅1个,青铜器、金银器展厅1个。另有多功能厅1个,面积329平方米,拥有座位218个,可用于召开中型学术讲座和会议。珍贵的历史文物,证实着中华民族5000年古老文化的源远流长,讲述着中华民族的不凡历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佳场所。

冀州西堤北塔(震雹塔)

  西堤北塔(震雹塔)位于冀州市门庄乡西堤北村东50米处,西堤北塔(震雹塔)为元代建筑,历史上当地每年春季都会在塔下举行仪式,祈祷免受雹灾,震雹塔由此得名。  西堤北塔(震雹塔)全部用青石砌成,通高8米,塔基平面呈正方形,塔身为六棱锥体,塔顶是一个1.5米高的石葫芦。西堤北塔(震雹塔)自下而上,除塔基、塔葫芦外,分为四层:第一层直径2米,阳面有一群象浮雕,正面刻有铭文,多以无法辨识,上面“南无释迦牟尼佛”几个大字还很清晰,表明这是一座佛塔,在刻文的落款处可辨出“嘉靖三年”字样,这应该是石塔的落成年代。  第一层和第二层衔接处刻有莲花浮雕;第二层正面神龛两侧刻有“大清乾隆二十六年三月十二日全村发心重立”,这应该是修复年代的记载;第三层四面浮雕佛像;从第二至第四层的阳面依次刻有龙首、宝瓶、佛像浮雕;第四层阴刻塔文,因年久风化严重,“震雹塔”三个较大的字尚可看清,其他文字多已辨认不清。  西堤北塔(震雹塔)建造别致,雕刻精细,是衡水地区仅有的一座石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衡水有四塔(景县开福寺舍利塔、衡水旧城宝云塔、故城庆林寺塔、冀州西堤北塔)

冀州滨湖公园

  滨湖公园位于衡水湖南岸,规划面积200万平方米,陆地面积12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80万平方米。公园的总体规划和细部设计均由北京中外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完成,突出了“冀都古韵,滨湖新景”的理念,根据生态理念、文化理念以及市场理念分为岁月如歌、众乐乐园和水天一色三个区域。  岁月如歌区域位于公园的西部,与竹林寺遥相呼应,区内有九州文化广场、冀宝斋博物馆,以及释道安广场、刘焯广场、孙敬广场、流金岁月雕塑长廊等形式各异的广场,游览其间,如同一幅幅画卷在游人面前展开,每个雕塑、每个广场都向人们述说着冀州的历史。  众乐乐园区域在九州文化广场东侧,区内有滨湖生态会馆、市民健身广场、希望广场等休闲场地和设施,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休闲需要,充分体现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理念。  水天一色区域紧邻106国道,是一条狭长的地带,人们在此可远眺湖畔的冀州新城,欣赏夕阳余晖中的古冀州,放眼湖面,水天一色,草长莺飞,在人们面前呈现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区域内设有观鸟平台、亲水广场、沙滩浴场、碧水湾港等设施,让游客能充分感受到水带给人们的快感。  整个景区全部采用微地形处理,林木种植以自然式为主,使植物与衡水湖交相辉映,通透有致,给人画中游的感觉。

田园棉文化园

  田园棉文化园位于冀州市景家庄(106国道323.6公里处),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建筑为仿古建筑,青砖灰瓦,红灯高挂,飞檐翘壁,如诗如画,置身其中,空气清新,绿野蓝天,田园风光,一览无余,令人心旷神怡。  园区分民俗文化展览馆和田园棉手织粗布观光车间。民俗文化展览馆面积1200平方米,包括纺织历史博物馆、农耕文化展览馆、民俗器具展览馆、家园文化馆、民俗摄影展览馆、旅游商品销售处、茶艺馆、手织粗布精品展览馆、绣坊等九个项目,把传统的衣、食、住、行浓缩在了田园棉文化园中,让游客置身于回归自然、留恋田园的环境氛围之中。田园棉手织粗布观光车间,包括整经车间、织布车间、缝纫整理车间、库房等,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三个车间设有连环观光通道,观光通道设在库房上端,距地面3米,游客从一门进入,沿着观光通道可俯视参观田园棉手织粗布的整个生产过程,使中国传统手织粗布的生产工艺一目了然。  目前,园区建立了民俗摄影基地,游客可以穿着不同时代的服饰,体验各个时代的民俗风情;晚间可以围在篝火旁边舞蹈边烧烤,畅谈民俗文化,重塑田园风情,游客在欣赏民俗艺术、了解传统纺织工艺的同时,更深层次地感受民俗艺术的无穷魅力和乐趣。

衡水湖国家湿地公园

衡水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衡水湖北倚衡水市区、南连冀州古城,湖泊面积75平方公里,是华北单体最大的淡水湖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水利风景区,也是极具稀缺性和典型性的国家重要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空气、降解污染、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对于调节京津冀气候及生态质量具有直接影响,被誉为“京南第一湖”、“京津冀最美湿地”、“华北绿明珠”、“东亚蓝宝石”。  衡水湖物种丰富。是北温带动植物聚集地。湖区有植物383种,鱼类34种,昆虫416种,两栖爬行类17种,哺乳类20种,鸟类310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鸟类丹顶鹤、白鹤、东方白鹳、黑鹳、大鸨、金雕、白肩雕等7种,Ⅱ级保护鸟类大天鹅、小天鹅、鸳鸯、白枕鹤、灰鹤等46种。  衡水湖的历史源远流长。相传是大禹治水留下的“禹迹”。南岸冀州曾为“九州之首”,河北简称“冀”即源于此。据考证,古黄河、古漳河、古滹沱河和滏阳河等众多河流都曾流经于此,曾经绵延百里,浩瀚无边。东汉末年,袁绍、曹操曾先后在此操练水军。至今湖区仍有众多古河道、古文化的遗迹。

兰花基地

  冀州市皇达兰花栽培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蝴蝶兰花卉和林木种苗生产销售为主的私营企业。公司位于冀州市冀州镇,总投资25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200万元,是迄今为止省内投资额最大、设施最完善、功能最齐备的大型花卉、林木种苗综合性示范基地。

碧水湾港

  碧水湾港:总投资1000万元,位于衡水湖东南岸,碧水湾大酒店北临,106国道西侧,由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占地226亩,其造型如同一条水中巨龙。生态旅游码头可停靠30余艘游船,拥有500个生态停车位,日可接待游客5000人,是衡水湖及周边地区较大规模的生态旅游码头。

冀州古城遗址

冀州古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汉

九州文化广场

  九州文化广场:总投资2000万元,位于冀州市滨湖新城,湖滨大道北侧,由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东西长360米,南北宽180米,总面积约98亩,其中,水域面积60亩,陆地面积38亩,可同时容纳1.5万人-活动。广场融入了九州文化元素,由九州柱列、九韶之舞、广场九环、九州源(中心喷泉)、九子雕塑、下沉台阶、背景林、水幕电影和亲水栈道等九部分组成,展示了“中国九州文化”。广场设计理念以中国古玉文化为背景(《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整体造型像一块巨型的玉璧。广场以同心九环图案为主题,展示九州文化千脉万流,九九归一。九州柱列采用中国传统瑞器“玉琮”的造型,修长挺拔,有通天祈福之意,柱身主题图案为瑞鸟凤羽和梧桐叶图案,寓意“凤栖梧桐,国泰民安”,柱体采用图腾雕刻各州文化,每棵柱子代表着古代的一个州,由东向西依次是扬州、徐州、兖州、青州、冀州、雍州、梁州、豫州和荆州。柱高均为9米,中间冀州柱直径为1米,其他为0.9米。龙生九子展示了中华龙文化。九韶之舞提取“凤羽”为元素,以现代感强的曲线表现,表达了新冀州的文化,是展示九州文化深厚内涵的代表作。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八角井

  据旧志载,冀州古城东北有一个八角井,此井建于北宋乾德年间(963年-973年),年久倾塞,明成化六年(1470年)知州胡瑛重新修砌。明正德五年知州刘追又重新修砌此井,在井上修建了一座亭子,周围筑起了围墙。此井直径为九尺五寸,井深二丈一尺,井壁呈八角形,井中有子井,此井久旱不竭,且井水格外清澈,如一面镜子可倒映星月等景物,被称为“古井涵星”。明杨旭写诗描述八角井的风光道“  成八角巧难如,争喜寒泉汲有余。  看澈三竿能照物,围开一镜每涵虚。雨滋苔鲜珠痕润,月上梧桐倒影疏。乾德穿来遗世久,曾知利济与堪舆。”此井后被荒废,遗址位于旧城北关村东北竹林寺古遗址东南100米,尚存残缺井筒,因衡水湖蓄水,遗址没入水中。“冀州八景”曾是历代到过冀州城的文人学士所题咏的课题,旧志中记载了许多古人感怀冀州风景的诗文,其中有很多就以“冀州八咏”为题,这都充分说明了古冀州具有美好的景致。斗转星移,时光如水,“冀州八景”的大部分景点已随岁月消逝,我们只能从古人诗文中来遥想古冀州景色之秀美、风物之俊奇。  具体位置:冀州古城东北部  乘车路线:市区内乘坐专线大巴到冀州古城即可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张耳祠

张耳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冀州古城南门内东侧曾有一座“张耳祠”,建于北宋建隆年间,元末时因兵祸毁废。据传张耳祠建筑十分雄伟,祠堂下面还有张耳的墓葬。张耳系西汉大梁人,曾与汉将韩信领兵数万在井陉击败赵王歇和成王君陈余,因功-为赵王,汉高后六年(公元前182年)张耳之子张侈-为信都侯。  《史记》中载,张耳墓在州城南门之左,城南门竖有“汉赵王张耳之墓”的石碑。因此历代认为张耳祠下即是张耳墓,“名人过者,往往为之题咏”,如明代曹安题诗曰“将军原是汉功臣,此地身藏肮脏身。香火绵绵遗庙在,落花啼鸟几番春。”张耳祠遗址上原有张耳墓碑,0时被毁坏。1982年由河北省文物局主持对张耳祠下的墓葬进行了发掘,据专家分析,此墓并非张耳之墓。  具体位置:冀州古城南门内东侧  乘车路线:市区内乘坐旅游专线可以直接到达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冀州长堤

  据明朝《冀州志》载,绕州西北有一长堤,堤高一丈余,长约一百三十里,直抵宁晋县、新河县。此堤始建于唐开元六年(718年),是为防滹沱河、漳河溢水而修筑的。因为冀州城地势低洼,历代州守为防水患均对此长堤进行修葺。  据传,长堤上树木茂盛,堤下水草丰美,土地肥沃,每逢霏雨初停,景色十分清新优美,站在长堤上可以看到堤下成群的牛羊和成片的禾黍,樵歌牧曲相闻,令人清心畅快,被称为“长堤霁雨”。《冀州志》中记述此景时称:“每雨霁将和,牛羊遍布,樵牧交歌,时一游览,诚为胜概”,“每春融秋霁,牛羊禾黍,樵牧交杂,殊助逸兴”。清代时,此堤逐渐废弃,不复此景。  具体位置:冀州市绕州西北部  乘车路线:市区内乘坐长途大巴到绕州即可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河北衡水湖

河北衡水湖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科普教育基地。  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华北平原中南部的衡水市境内,东经115°27′45″-115°42′6″、北纬37°31′39″-37°42′18″之间,总面积268平方公里。其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以内陆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和国家I、II级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高贵的仙鹤、美丽的天鹅、灵巧的鸥鸟、轻盈的白鹭,翩翩起舞、悠然嬉戏,衡水湖是人间的仙境,鸟儿的乐园。   自然保护区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0℃,年降雨量518.9mm。优越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宜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区内有植物370种,昆虫194种,鱼类26种,两栖爬行类17种,鸟类296种,兽类17种,浮游植物201种,浮游动物174种,底栖动物23种。在众多的野生动植物中,尤为突出的是鸟类资源,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的有丹顶鹤、白鹤、黑鹳、东方白鹳、大鸨、金雕、白肩雕7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鸟类有大天鹅、小天鹅、灰鹤等44种。每年在这里营巢繁殖的夏候鸟有数十万只,以须浮鸥、黑翅长脚鹬等为主,越冬的灰鹤有3000多只,雁类上万只,遮天蔽日的灰椋鸟更形成了一道蔚为壮观的风景线。   衡水湖自然保护区不仅生物多样性丰富、自然风光优美,而且文化底蕴丰厚,源远流长。位于衡水湖南岸的冀州古城建于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史有“天下分九州,冀州为首”之称。汉城墙、明城墙、众多汉古墓、石碑、李三娘石磨及竹林寺飞升上天的许多传说再现了衡水湖的自然、历史、人文景观,让人无不感慨衡水湖的神奇与秀美。    河北衡水市河北衡水湖 河北衡水湖 河北衡水湖 河北衡水湖

衡水武强年画博物馆

衡水武强年画博物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武强年画博物馆是1985年由国家文化部批准建立的全国第一家也是最大的一家年画专题博物馆。占地面积25100平方米,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馆藏明、清以来历代武强年画古版和纸质资料万余件,三级以上文物1000余件。现为国家重点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北省国防教育基地、河北省廉政教育基地、河北省园林式单位,同时是中国民间木版年画出版研究会所在地,并被中央美院等20余所大专院校定为教育实习基地。  早在1993年,武强县就被文化部命名为“木版年画艺术之乡”;2003年,武强年画被文化部定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首批十大试点之一;2006年,武强年画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发行武强年画特种邮票4张。2009年10月,武强年画被评为“河北十大文化形象名片”之一。2011年,武强木版年画在中央7套《乡土》栏目承办的首届《乡土盛典》中荣获最具活力民间文化产业奖。2012年,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第27届年会上,武强年画博物馆选送的5幅年画作品荣获了“乡土奖”中的1金、3银和1优奖项,同年,武强年画系列产品被河北省旅游局评为“河北省十佳旅游纪念品”。2013年,武强年画《六子争头》《鞭锏门神》荣获“2013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铜奖,同年,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授予武强年画博物馆“校企合作优秀企业奖”。2014年,《武强年画》纪录片获得河北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同年11月,《武强年画》纪录片在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举办的“人文中国第三季——传承中国”全国电视专题片、纪录片推选、展播活动中,荣获三等奖。2015年11月,武强年画系列在国家旅游局“2015中国特色旅游商品评选活动”中荣获2015中国特色旅游商品评选活动银奖。  武强年画因产地在河北武强县而得名,是我国农耕文化的杰出代表。其印制采用传统的木版水色套印技法,风格独特。武强年画历史悠久,约始于宋元,距今有近千年的历史。明初已经初具规模,清康熙、嘉庆年间达到鼎盛。到清末民初,在武强县城南关开业有字可考的画店还有144家,县城附近有60多个村庄,上千户作坊从事画业生产与销售,全国各地设有批发庄点180余处,最高年产量达一亿对开张,行销大半个中国。武强年画题材丰富广泛,从民间习俗、农事耕作、天文地理、戏曲传说、经史典故、社会变革等方面,将民风、民族精神寓于画中。传统民间艺人根据不同地域房屋特点、爱好、习俗,创作门画、窗画、灯画、中堂、条屏、炕围、壁纸等多种艺术形式,遍布民居小院各个角落。武强年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察人员誉为“东方圣经图解”。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考察武强年画时为之题词“应说年画百家好,自是武强天下雄”。  近年来,武强年画博物馆以征集、研究、传承、发展武强年画艺术为己任,先后出版了《河北武强年画》、《中国武强年画艺术》、《武强古版民间门画集》、《中国武强民间神码集》、《武强古版灯方年画集》、《武强年画精选》、《武强年画传说故事》、《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武强卷》、《武强年画传说故事》上下集等年画专辑、专著;积极开展“武强年画中国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等对外宣传和艺术交流活动,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山东、山西、浙江、西安、石家庄、南京、深圳等30多个大中城市及美国、韩国、新加坡、比利时、西班牙、荷兰、日本、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专题展;成立武强年画协会,发挥龙头作用,抓好武强年画的传承与创新。保护老艺人,培养后继人才,研发年画新产品,先后开发出高档轴画、镜画、瓷盘、刺绣、折扇、张搭、高档变色紫砂杯等多种形式,产品荣获“河北省文化产业产品十佳品牌”称号,被评为“衡水市特色旅游商品”。

冀州市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冀州镇 衡水灵秀山庄 冀州竹林寺 冀宝斋博物馆 冀州西堤北塔(震雹塔) 冀州滨湖公园 田园棉文化园 衡水湖国家湿地公园 兰花基地 碧水湾港 冀州古城遗址 九州文化广场 八角井 张耳祠 冀州长堤
官道李镇 衡水灵秀山庄 冀州竹林寺 冀宝斋博物馆 冀州西堤北塔(震雹塔) 冀州滨湖公园 田园棉文化园 衡水湖国家湿地公园 兰花基地 碧水湾港 冀州古城遗址 九州文化广场 八角井 张耳祠 冀州长堤
南午村镇 衡水灵秀山庄 冀州竹林寺 冀宝斋博物馆 冀州西堤北塔(震雹塔) 冀州滨湖公园 田园棉文化园 衡水湖国家湿地公园 兰花基地 碧水湾港 冀州古城遗址 九州文化广场 八角井 张耳祠 冀州长堤
周村镇 衡水灵秀山庄 冀州竹林寺 冀宝斋博物馆 冀州西堤北塔(震雹塔) 冀州滨湖公园 田园棉文化园 衡水湖国家湿地公园 兰花基地 碧水湾港 冀州古城遗址 九州文化广场 八角井 张耳祠 冀州长堤
码头李镇 衡水灵秀山庄 冀州竹林寺 冀宝斋博物馆 冀州西堤北塔(震雹塔) 冀州滨湖公园 田园棉文化园 衡水湖国家湿地公园 兰花基地 碧水湾港 冀州古城遗址 九州文化广场 八角井 张耳祠 冀州长堤
西王镇 衡水灵秀山庄 冀州竹林寺 冀宝斋博物馆 冀州西堤北塔(震雹塔) 冀州滨湖公园 田园棉文化园 衡水湖国家湿地公园 兰花基地 碧水湾港 冀州古城遗址 九州文化广场 八角井 张耳祠 冀州长堤
魏屯镇 衡水灵秀山庄 冀州竹林寺 冀宝斋博物馆 冀州西堤北塔(震雹塔) 冀州滨湖公园 田园棉文化园 衡水湖国家湿地公园 兰花基地 碧水湾港 冀州古城遗址 九州文化广场 八角井 张耳祠 冀州长堤
门庄乡 衡水灵秀山庄 冀州竹林寺 冀宝斋博物馆 冀州西堤北塔(震雹塔) 冀州滨湖公园 田园棉文化园 衡水湖国家湿地公园 兰花基地 碧水湾港 冀州古城遗址 九州文化广场 八角井 张耳祠 冀州长堤
徐家庄乡 衡水灵秀山庄 冀州竹林寺 冀宝斋博物馆 冀州西堤北塔(震雹塔) 冀州滨湖公园 田园棉文化园 衡水湖国家湿地公园 兰花基地 碧水湾港 冀州古城遗址 九州文化广场 八角井 张耳祠 冀州长堤
漳淮乡 衡水灵秀山庄 冀州竹林寺 冀宝斋博物馆 冀州西堤北塔(震雹塔) 冀州滨湖公园 田园棉文化园 衡水湖国家湿地公园 兰花基地 碧水湾港 冀州古城遗址 九州文化广场 八角井 张耳祠 冀州长堤
小寨乡 衡水灵秀山庄 冀州竹林寺 冀宝斋博物馆 冀州西堤北塔(震雹塔) 冀州滨湖公园 田园棉文化园 衡水湖国家湿地公园 兰花基地 碧水湾港 冀州古城遗址 九州文化广场 八角井 张耳祠 冀州长堤

冀州市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