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何德尔拜 (1930~2014)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何德尔拜同志生平(1930-2014)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何德尔拜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1月26日22时30分在乌鲁木齐逝世,享年84岁。 何德尔拜同志1930年9月出生于新疆吉木乃县,1950年9月在新疆分局干校学习、参加工作,195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9月起任吉木乃县二区征粮工作组组长、一区副区长、县委农工部副部长,1956年9月起任吉木乃县委副书记、阿勒泰地委农牧部副部长,1960年1月任阿勒泰行署副专员、地区生产指挥组副组长,1972年12月任自治区革委会生产指挥组财贸组副组长、财办副主任,1977年1月任自治区党委副秘书长、自治区财贸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党组书记,1981年7月任自治区党委常委,1983年5月任自治区副主席,1993年1月任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9年4月退休。 何德尔拜同志党性观念和大局意识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何德尔拜同志参加工作以来,积极参与民主建政工作、减租反霸斗争和土地改革运动,发挥了骨干和带头作用;他带领各族干部群众推动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克服重重困难,帮助各族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他坚决贯彻落实党委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研究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措施,坚定支持改革开放,坚定维护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坚定维护社会稳定。退出领导岗位后,他仍然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新疆建设发展,主动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为自治区改革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积极贡献。 来源:新疆日报 [以上内容由"心随我意"分享。] |
哈布力·伊布来 哈萨克族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哈布力·伊布来 (1942~) 笔名克兰·阿勒泰。哈萨克族。新疆吉木乃人。中共党员。1960年毕业于新疆伊犁师范大学。历任《阿勒泰报》记者、,阿勒泰地区商业处业务科副科长、中级法院审判员,阿勒泰地区歌舞团团长,《阿勒泰春光》主编、副编审,国家二级编剧。伊犁州作协副主席,阿勒泰地区文联副主席。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集《可爱的故乡》、《甜蜜的时代》、《野山天歌》、《波尔克提拜》、《原野之声》、《布尔克特拜》、《崇高理想的人们》、《勇士之歌》,文学评论《评作家阿斯哈尔六十年创作生涯》,长篇小说《暴风雪》,评论集《候鸟》,话剧剧本《阿吾勒之望》,另外发表歌词70首、小品17个、舞剧剧本3部等。作品获1994年伊犁州宣传部、文联一等奖,1989年新疆新闻出版局、新疆日报社一等奖,新疆新闻评选委员会一等奖,新疆文联二等奖,新疆文联一等奖,新疆《曙光》杂志二等奖等。 [以上内容由"hansback"分享。] |
海如拉·巴彦拜 哈萨克族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海如拉·巴彦拜 (1936~) 哈萨克族。新疆吉木乃人。中共党员。1985年通过函授获新疆大学中文系大专学历。历任吉木乃县人民政府牧业科、吉木乃县委宣传部干部,《新疆日报》哈文部记者、组长、副主任,主任。高级。200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集《原野》,中篇小说集《路》、《雄鹰》,小说《猎人》,中篇小说《跟着父亲的足迹》,报告文学《欢歌笑语庆大典》、《歌声响彻克克托海》。《歌声响彻克克托海》1985年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等奖,《猎人》被新疆文联评为优秀作品,新闻特写《走向世界的新疆哈萨克文艺》、通讯《医学殿堂里一颗新星》、《金子般珍贵的友谊》于1993、1994、1995年在西北五省区评比中获二等奖。 [以上内容由"WENHUI"分享。] |
贾克斯勒克 哈萨克族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贾克斯勒克 (1940~) 哈萨克族。新疆吉木乃人。1959年肄业于新疆大学。历任中学教师,《阿勒泰春光》杂志副总,新疆电视台译制部副主任。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短篇小说集《破镜重圆》、《母亲的力量》,中短篇小说集《故乡》、《山风》等。《母亲的力量》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创作奖,《故乡》获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文学优秀作品奖。 [以上内容由"米格儿"分享。] |
吉木乃口岸 | 吉木乃口岸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吉木乃口岸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边境口岸,又处在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联邦、蒙古国四个国家的交界区,是我国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联邦、蒙古国三国进行国际贸易最便捷的通道。 吉木乃口岸位于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境内西部,距县城23公里。这里曾是原来的吉木乃县城所在地,树木葱茏,风景秀丽,中国、哈萨克斯坦界河乌拉斯特河静静地从口岸边穿过。 吉木乃口岸是一个有着100多年历史的老口岸。民国初年,这里就是我国新疆通往俄罗斯的六条通道之一;民国6年,也就是1917年,中俄两国曾在这里设通邮交换台;1931年10月,中国和原苏联两国政府首开吉木乃通商口岸,并划定自由贸易往来区;新中国成立后,口岸继续开放至1962年。 在吉木乃口岸闭关30年后的1992年,我国政府正式批准重新开放吉木乃口岸。 口岸重新开放以来的8年,是给吉木乃经济注入新的活力的8年,是牵动吉木乃县社会经济新的发展的8年。吉木乃县是我国西北边陲一个地域辽阔的边境县,它位于准噶尔盆地北缘,萨吾尔山北麓,额尔齐斯河南岸。总面积8222平方公里,有3.54万人口。居民由哈萨克、汉、维吾尔等16个民族组成。境内有萨吾尔、迈哈布奇盖、加日勒哈甫等9座山,有乌拉斯特、乌勒昆乌拉斯图、塔斯特、哈尔交4条季节性河流。境内多山地、草原,是新疆的主要牧业县之一。农业分布在平原地区,有耕地1.06万公顷。 吉木乃口岸开通的第一年,出入境人员就达到7139人次,过货量就达2.2万吨,进出口总额为2329万元人民币。1996年6月,吉木乃口岸经国家批准,进行边民互市,成为自治区指定的边境小额贸易口岸。边民小额贸易活跃起来,为地方税收增加了30万元。口岸效应的突显,促使吉木乃县将经济发展的思路及时调整为:“以贸易为先导,促进工农牧全面发展。” 吉木乃招商引资。到2000年,在县境注册的边贸公司就有十几家。其中,每年进出口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有一家,100万美元以上的有八家。口岸、县城货场上的装卸工作,解决了将近600多人的就业问题;县里的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也因此迅速发展起来……吉木乃县的人到哈萨克斯坦的斋桑市开办了商店,县里第一次有了劳务输出,派人到哈萨克斯坦的萨玛尔市、乌兰县帮助种植蔬菜。 吉木乃口岸离俄罗斯联邦的新西伯利亚等四个大城市不远,离蒙古国的边境城市也比较近,进出口贸易的前景十分广阔。随着吉木乃口岸的日益繁荣,对吉木乃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效应也会越来越大。 |
草原神石城 | 草原神石城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草原神石城旅游位于吉木乃县托斯特乡境内,距吉木乃县城40公里,在托斯特乡冬牧场内。景区内的山脊和山坡上怪石林立,规模宏大,是由溶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的造型奇异的奇石地貌。步入景区您会被眼前的奇景所深深震撼。特别是在陡峭笔直的半山腰中有一汪从未干枯的清泉,被当地牧民称之为“神泉”,泉水清澈甘甜,据说长期饮用能够延年益寿。吸引了各族群众和慕名而来的大批游客膜拜、观光。 草原神石城景区内怪石群体和单体都很有规模,连片状态好,石头形状各异,是目前国内较理想的自然景观类沉积与构造系的景型。步入了草原神石城景区,也就走进了“人物的世界”、“动物的海洋”,在神石城景区这样的石头奇景随处可见,充满想象力的人与动物奇石遍布其中,神似与形似兼备,据不完全统计,动物奇石就有17种之多,有神石城的守护神东方雄狮、陷于峭壁尽头无路可走的海豹、沉睡千年的神龟、匍匐前进的旱獭、从远古归来的恐龙、越过龙门的鲤鱼头、清晨报晓的雄鸡……,真是一副动物群居的和谐胜境。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吉木乃北沙漠景区 | 北沙漠景区位于县城西北40公里处,有近2000平方公里的白色沙漠,沙丘绵延起伏,广阔无垠。景区年平均气温4.0℃ ,作物生长时间为4-9月,月平均气温15-23.8℃;景区海拔540-570米,地下水资源丰富,年可开采量1200万方。北沙漠地区风景独特, 因地下水水位高,动植物种类多而且珍贵,目前生长着多种名贵药材,如大芸、麻黄草、甘草、黄芪等和树种如黑沙枣、沙棘果、野山楂、枸杞等。另外还有一些珍稀物种,如胡杨、岩桦以及野骆驼、沙狐、野马羚羊、黄羊等,具有较高的观赏和开发保护价值。到了秋季,红色的、黄色的、黑色的、棕色的野果千姿百态挂满枝头,期间经霜后的胡杨、岩桦叶子红光闪闪使人犹如置身在一幅明媚清新的画廊之中。这是吉木乃沙漠地区的独特性,具有发展旅游的良好条件,是观光、休闲和探险的胜地,旅游开发潜力巨大。目前,我县投入了200余万元对北沙漠道路进行了建设;并在原有建设的基础上,修建了两座骆驼造型的沙雕和两座羊造型的沙雕,2006年夏季来北沙漠观光旅游的人数达到了2000人次。其中沙疗600余人次。 |
吉木乃高山冰缘区国家湿地公园 | 吉木乃高山冰缘区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新疆吉木乃高山冰缘区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乃县,总面积4965公顷。 吉木乃县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吉木乃县西南部,萨吾尔山北麓,四至范围为东部、北部以海拔2500米线为界(海拔2500米以上为高山带),南至海拔3200米以下的湿地分布区(海拔3200米为冰川雪线,以上为冰雪作用带),西至国境线,地理坐标为北纬47°6′4″~47°10′30″,东经85°33′58″~85°42′28″。湿地公园东西长13公里,南北宽13公里,总面积4965公顷,其中湿地总面积2437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49.1%。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红山湖民族风情园 | 红山湖民族风情园位于县城以南2公里处,因省道229线穿过景区,交通便利,是节假日游乐的好去处。景区内杨柳成林,气候凉爽,空气湿润,非常适合夏季避暑、休闲。每逢夏季百鸟争鸣,野生动物时隐时现。从每年的5月底开始,每天下午在景区内冰山民族艺术中心,游人都可以观看到哈萨克族的赛马、叼羊、姑娘追等传统民族体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表演,使游人感受到西部民族粗犷豪放和热情好客。通过参与骑马、舞蹈、健步、自然追踪、山地河流风光游览、森林探秘等活动又能健身强体,充分体验草原牧民生活,草原篝火晚会更令人记忆犹新。景区内红山湖被环绕其中,水鸟频繁往来。目前,已建成竞技场、观景台、钓鱼台,并设有游船。我县每年6月都会在此举办“冰山艺术节”,届时会邀请自治区、地区的领导参加,为我县旅游业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特别是2006年,地区-阿肯弹唱会在我县成功举行,极大的提高了我县的知名度和各景点的美誉度。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吉木乃神秘大峡谷 | 神秘大峡谷景区位于距县城60公里的喀尔交乡境内,属雅丹地貌。神秘大峡谷景区展现的地形地貌是中国内陆荒漠中一种奇特的地理景观,它是一列列断断续续延伸的长条形土墩与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目前,我县已经修通和国道相连的景区道路。神秘大峡谷景色奇特,早、中、晚各不一样,尤其是当夕阳西下时能够让人感受到一种神秘、恢宏的美,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结晶,极具开发价值,是摄影、观赏的好去处。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岩画 | 在吉木乃县的萨吾尔山,古代游牧民族遗留在石壁上的艺术珍品——岩画。在位于萨吾尔山木斯岛冰山上的塔特克什岩画群岩面上牞人们不仅可以看到骆驼、羚羊、牧羊人,居然还能看到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的动物,如狮子、蜥蝎、犀牛,这些只应在热带生存的动物如何会在寒带地区的岩画中展现,令人费解。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木斯岛冰山 | 木斯岛冰山位于县城以南45公里处,整个冰山长12公里,宽5公里,面积6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高度3835米。木斯岛冰峰相对高度不到1500米。冰山坡幅度小,地势平缓,常年积雪不化,冰山融水在山下盆状山凹里形成天然湖。冰山从海拔3000米起常年冰海雪原,上半部山披银装,中部冰晶如玉,下半部芳原绿野、无垠无边,从11月至来年5月,整个萨吾尔山白雪皓洁,6月至10月这里也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特别是夏季,山花烂漫、绿草如茵、皑皑白雪、牧人羊-相辉映,构成一幅浓墨重彩的国之绝画。木斯岛冰峰相对高度不到1500米,有边防公路直达雪线。附近的冰山坡地常年积雪,坡降平缓,植被少而视野开阔,非常适宜开展滑雪运动,八十年代末及九十年代初的几年中,曾有阿勒泰地区滑雪队、国家“八一”滑雪队等单位组织滑雪到此进行过训练。中国滑雪协会田有年秘书长在2005年亲临冰山考察时指出:“无论木斯岛的雪质、地势,还是雪道长度,都可谓是全国罕见的反季节天然滑雪场地。” 从2005年开始,我县本着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加快了冰山旅游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投入400余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修筑了通往冰山顶峰的国防公路和拦水大坝;完成了两座别墅的主体建设;并在冰凌园、冰川园、冰雪园、冰湖园四个园区建造了蒙古包、清真寺等冰雕艺术作品,已接待冰雪运动爱好者数千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冰臼遗迹 | 距吉木乃县40公里的北沙窝腹地日前发现一处反映古冰川运动的冰臼遗迹。 北沙窝地区有近2000平方公里的白沙漠,生长着沙棘、梭梭、沙拐枣、银胡杨等野生植物。在沙漠腹地,青色花岗岩山体十分醒目,突兀的山脊上有多个大小冰臼,直径大的有几十公分,小的只有拳头大小,他们规则或不规则的附着在岩体上,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冰臼是古代冰川作用的产物,约形成于200到300万年的第四纪早期,因口小、肚子大,形似春米的石臼而得名。冰臼对研究古气候、古环境、全球变暖等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据了解,在我国黄山、西藏等地及德国、波兰等地都发现有冰臼遗迹,但都分布在冰川、U型谷和冰床上,像这样分布在沙规模地区还十分罕见。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