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北省 >>承德 >> 承德县

承德县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天桥山

  天桥山,位于承德市区东20余公里处,是“承德十大景”之一。当人们在避暑山庄的至高处,向遥望时,发现在棒槌山的东西的山峦之巅有一座空飞跃,横贯苍穹,直通白云深处的天然石拱大,那便是天桥山。天桥山因峰顶有块巨石凌空横跨,形似长桥,故名。  天桥山,海拔730米,面积约2.7平方公里,位朝阳洞西口对面八里许的山峦上,又是一处悬崖断壁。天桥成拱洞形、全长180米,两拱。北拱跨长25.5米,高4.7米,宽6米;南拱长5.8米,高3米。《承德府志》载,天桥山“山势穹长,如飞梁跨空,缥缈天半,与山庄内四面云山亭相对”。嘉庆有诗赞曰:“直上峰头纵远眸,天桥高跨万山秋。大观原自无心得,未了云岚万里收。”北拱北端下头,有两块巨石上下相叠。底下的一块巨大,上边的一块稍小。上块形状扁平,厚1米许,长3米许,南端宽1米,北沿宽3米,是一块从上拱塌落下来的红色砂砾岩。经过长期的风化,坚硬的卵石起了支点作用,而石块的重心又恰恰落在这个支点上,当人们站在南端上下推动时,石块就上下摇动起来,人们称它为风动石,亦称“石牛”。  登上避暑山庄的四面云山亭,极目远望,可见天桥山峰崖的高处,似乎与天相连;登临朝阳洞,天桥山即近在眼前,那横跨的飞梁,那透明的桥孔,像是鬼斧神工精心穿凿的一线危桥,直通白云深处。清人曾以“云端千纫跨晴空,真是飞梁亘彩虹”的诗句唱叹天桥山。天桥山上面平坦光滑,南北两端微翘,桥空呈半圆形。在天桥山桥拱下,有两块重叠的巨大岩石,一前一后,形状象牛,故叫“牛石”。如果从南端用手轻推上面的一块,不仅可以摇动,还能发出“眶眶”的响声。正因如此,它有一段金牛踏着大桥下界的动人传说。  “石牛”是天桥拱洞在形成过程中,从顶部塌落下来的一块扁平形红色砂砾岩,厚1米,长3米。南端宽l米,北沿宽3米,重约15吨。经风化后,卵石凸起形成了支点,又恰好与重心重合。当人们在它的南端上下按动时,便会摇摆起来,随着摆动频率的加快,还会发出“哐哐”的响声。  据地貌学讲,岩层中的拱桥下有水流,称作天生桥;无水流,称作天生拱;天拱在岩石上部,位置较高的称作天生窗。因此,天桥山应属天生窗,但人们习惯于把它叫作天桥。康熙早在《天桥山歌》中就把它称作“窗”了。   

承德汤泉行宫

  承德汤泉行宫  承德附近,温泉胜多,但是被清朝皇帝青睐且开辟为皇家行宫的却只有承德县头沟这一处。在距承德市区仅44公里的头沟镇汤泉村,有清代汤泉行宫,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现在仍存正殿、门殿、汤池、御制石碑、假山和围墙。  康熙皇帝第一次发现汤山温泉是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他入浴之后,觉得温泉水"更得暄暖,乃宜于体",于是便筹划修建行宫。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承德的避暑山庄已经初具规模,汤泉行宫正式兴建。因为原有龙尊王佛庙,便将各处殿宇维修一新,在庙后的山坡上修建行宫。也就是康熙在碑文中所说,"缭以周垣,构行宫数椽,为避暑休沐之所。"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圣祖玄烨亲自撰写了《御制汤山龙尊王佛庙碑记》。碑文对汤泉极尽赞美:"考汤泉著于史传者,骊山天都最为名迹,其他亦散见于山经杂志,而兹泉尤为灵异。"汤泉行宫整体布局为前后两部分,前为龙尊王佛庙(人称水宫娘娘庙),后为行宫宫舍,被周长300米的宫墙围起来。宫舍周围有假山、游廊等。据乾隆七年(1742年)热河总管巴图的一份奏折披露,"汤泉行宫大小房连游廊一百八十七间"。留存至今的古建筑有门殿、正殿、汤泉总池、假山和围墙。  与其他口外行宫一样,随着清朝政府经营情况和注意力的转移,汤泉行宫也在乾隆年间被裁撤。但是这里却没有变成废墟,因为有神奇美妙的温泉水。清代后期、民国时期直到解放前,当地地方官和老百姓一直对汤泉行宫加以维护。解放后,政府在这里设立了医疗机构,利用汤泉水开展医疗活动,为人民群众解除病痛。20世纪90年代初,县里投资80万元,在行宫外面建起了疗养大楼,添置了医疗设备,改善了管理体制,年可接待疗养员上千人,使得汤山温泉更加焕发出勃勃生机。

敖龙寺

敖龙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李老爷庙”叫敖龙寺,坐落于村北海拔约480米的半山腰的开阔地,寺院占地4800平方米,游览区占地25000平方米。相传始建于唐朝,先后曾重建了五次,最后一次为1994年民间集资所建。它分为前、后、东、西四殿和0殿。前殿供奉李龙君(指李老爷),及闪电娘娘、量天尺、风神娘娘和雷公爷。后殿供奉龙母娘娘(李老爷的母亲)及子孙、眼公、百花、疹公四大娘娘。东、西二配殿供奉阎罗王和十殿阎君等。0殿供奉狐仙、长仙、黄仙。  传说“李老爷”是从黑龙江移于此地山上,为本地村民做过很多善事,尤其在干旱的年头,会在人民企雨的三日之内,降下甘霖,于是人们便修建了敖龙寺供奉它。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人们便会来到敖龙寺上香祈福。  承德县头沟镇兴隆山每年都在二三月举办庙会。庙会搭台,经济唱戏,同时也展示了民俗文化,这无疑是值得肯定的,可是,其0现了不和谐画面。  庙会人之多车之多,可谓盛况空前。轿车、中巴、摩托车,从沟里到沟外,足足数千辆之多,极为壮观。当地一些百姓不无自豪地说:“年年都这么热闹,昨天晚上人就开始来了,有老百姓,也有像-的,开着小车,是悄悄地进村,既烧香又磕头,许愿还愿,做的神不知鬼不觉。”  说来,兴隆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村落,而兴隆山敖龙寺庙会却远近闻名,山东、山西、辽宁、黑龙江、内蒙古等地的善男信女手牵手而来,个人有个人的心愿,因此,庙会上李老爷神龛前的功德箱也非常火爆,小至一元两元,大至成捆的百元大票,难怪有人说,庙会上究竟有多少收入,别人谁也说不清楚,那些算卦、看相的,旁若无人地开展“业务”,庙门前挤满了香客,庙内香烟缭绕,而做买卖的街市上却冷冷清清。   

北大山石海森林公园

  北大山石海森林公园位于河北承德县北大山林场境内,东接平泉辽河源国家森林公园,距承德市区78公里。北大山,地图上称作七老图山,是一处充满神奇与吸引的大山。属阴山支脉,横亘在承德县与隆化县、内蒙宁城县之间,最高处海拔1750多米。北大山面积数百平方公里,到处是茫茫-。但在那山深林密之处,却是难得的天然景观。  我们先从山顶景观看起。在这条长达10公里的山脊上,到处是奇形怪状的天然石景,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你看那,憨态可掬的海豹石,栩栩如生的卧牛石,"一线天"向你敞开神秘的天门,"三才子"迈着灵动的脚步。"窗含西岭"展示着大自然的奥妙,"远古时期"让你看到洪荒的宇宙……当然,还有那硕大无比的天然石屋,好像仙人曾经住过,那光滑平整的"天床"上还有余温。是的,这里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和谐,妙趣天成。尤其是在接近顶峰的一个地段,大大小小各种形状的石头堆砌成一组又一组高低错落的石山,-《西游记》中的火焰山。  北大山的峰顶却是一片平坦的大草场。各种各样的小花,掩映在绿草丛中,象一个个娇羞的少女。"风吹草低见牛羊",它们与那雄奇险峻的怪石相比,充满了柔和之美。   

承德朝阳洞

  朝阳洞是“承德十大景”之一,距承德市区20公里,位于河北承德县仓子乡境内。据清代志书《承德府志》记载,朝阳洞“在府治东稍南三十七里。石窦嵌空,横贯山腹”,“晓日初升光射罅漏,隔山可见朝阳。”朝阳洞由此而得名。  出承德市区,沿101国道东行约40分钟,便来到朝阳洞山下。这是一个长满树木柴草的土山,坡度较缓,山顶却突兀而起,突出一个几十丈高的立陡石崖。朝阳洞就在这座石崖的中段。从正面望去,中间是黑洞洞的洞口,两侧有雕梁画栋的殿堂,掩映于扶疏的树影之中。游人幢幢,青烟袅袅,颇有灵异肃穆之气。洞口下方是光滑的崖壁,险不可攀。  沿山间石磴拾级而上,绕到山后,才是朝阳洞的入口,即西洞口。入口较窄小,走过那60多米长幽深黑暗的通道,来到东洞口即朝阳洞的正面,才觉豁然开朗。整个朝阳洞呈喇叭形,东洞口即喇叭口。主体建筑都在喇叭口上。喇叭口外是长60多米,宽约10米的平台。平台外缘有砖砌花墙一道作为护栏。      仓子乡  承德县辖乡。1984年设仓子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27.4公里。面积111平方公里,人口1.1万。京沈公路过境。辖仓子、大平房沟、沟门、新兴、槽碾沟、河南、南松、大店、西墩台、三榆树、小河西、唐家湾、胜利、七家、马家营15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果品加工、建筑等业。农业主产玉米、谷子、豆类。境内有“承德十景”中的天桥山、朝阳洞。.…… 详细++

棒槌山

  俗话说“摸到棒槌山,能活三百三”,棒槌山又名“磬锤峰”,它孤立于平缓的山峦之上,犹柱擎天,那上部略粗下部略细的自然造型很容易开启人的想象力。清康熙四十一年,康熙皇帝以该峰状似磬锤,将此山赐名为“磬锤峰”。磬锤峰孤立于平缓的山峦之上,犹柱擎天,那上部略粗下部略细的自然造型很容易开启人的想象力,说它可与纳米比亚的“上帝的拇指”相媲美,说它状若磬锤、棒槌,都是印在文字上的文雅表述,在当地人的心中它更象采天地之精华的0,那些不会生育的妇女踩着虔诚的步履,就为了到峰顶摸一摸它,感觉一下它的阳刚气息。或许真有妇人因此而得螟蛉之子,否则这种近乎于宗教仪式的习俗就不会沿袭至今了。颇为奇妙的是,磬锤峰半腰长着一株高约3米的桑树,据测这株桑树与磬锤峰相亲相爱已经三百年了,据传为我国最早之桑树。峰下有一平台,东面断崖有清代密宗雕像。罄锤峰与避暑胜地内的“锤峰落照”亭遥遥相对。

唐家湾水库

  唐家湾位于承德县仓子乡境内,距承德市区35公里,与朝阳洞、天桥山一山之隔,相距10公里。该景区以4万平方米的人工湖泊及众多的天然溶洞为核心。这里具有长达100多米的天然溶洞—叮当洞,洞内遍布钟乳石,形态各异。景区内还有天门山、骆驼峰、龙虎石、松鼠山、石佛山、玉兔峰、点将台、会仙桥等30多处奇峰异石。  将军冠峰,是唐家湾的主峰,高1100米,呈宝塔状,由几层巨岩叠压构造而成,那巨岩壁俏陡立,险不可攀,沿着两侧狭窄曲折,隐约可辨的细小石径,可盘绕而上,直到山顶。走近唐家湾,看着那秀美的山峰,碧绿的湖水,纯天然的自然景观,真是“百里风景千幅画,游人尽在画图间”。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仓子乡东15公里处  乘车线路:承德市内北站乘去仓子乡的车,然后租车前往景区  仓子乡  承德县辖乡。1984年设仓子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27.4公里。面积111平方公里,人口1.1万。京沈公路过境。辖仓子、大平房沟、沟门、新兴、槽碾沟、河南、南松、大店、西墩台、三榆树、小河西、唐家湾、胜利、七家、马家营15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果品加工、建筑等业。农业主产玉米、谷子、豆类。境内有“承德十景”中的天桥山、朝阳洞。.…… 详细++

承德滴水崖

  滴水崖:位于承德县城附近的下板城镇北圈村与老梁沟门村之间的滦河左岸上,距县城约10公里。 据《承德府志》记载:“滴水崖又名珍珠崖,在府治东南一百三十里,滦河流经其下。山势盘旋数十里,松柏丛郁,积翠成屏,临河石壁削立,山腰有洞,流泉铮琮若珠玑迸落,故名。  下板城镇  承德县辖镇。1956年建下板城镇,1958年改公社,1981年复置镇。位于县境南部。面积247.3平方公里,人口5.7万。通铁路、公路。辖站北、杨村、新兴、老街、桥东5个居委会和下板城、张家店、头道沟、积余庆、大兰窝、小兰窝、中磨、杨树林、大平台、东窑、朝梁子、干沟门、老梁沟门、老梁、-台、路通沟、乌龙矶、北d、辛家庄、胡杖子、石湖、北湾子、大杖子、牛叫、李…… 详细++

田园渡假村

  田园渡假村:位于承德县仓子乡,有天门山、金钢峰等奇山,有水面达300亩到水库,风景秀丽,是旅游、度假、垂钓之佳地。  仓子乡  承德县辖乡。1984年设仓子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27.4公里。面积111平方公里,人口1.1万。京沈公路过境。辖仓子、大平房沟、沟门、新兴、槽碾沟、河南、南松、大店、西墩台、三榆树、小河西、唐家湾、胜利、七家、马家营15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果品加工、建筑等业。农业主产玉米、谷子、豆类。境内有“承德十景”中的天桥山、朝阳洞。.……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避暑山庄,又称“热河行宫”、“承德离宫”。它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动工兴建,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最后落成,历时89年。清代前中期的几位皇帝几乎每年都来这里消夏避暑,处理政务,通常是每年农历四、五月份来,九、十月份返回北京。避暑山庄实际上已成为清朝的第二政治中心。整个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山庄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部分,宫殿区由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四组建筑组成。苑景区又分为山区、湖区、平原区三部分。以山区面积最广,约占山庄总面积的70%多。山庄集全国园林精华于一园,具有南秀北雄的特点。  清代山庄内共有亭子90座,堤桥29座,碑刻摩崖25处,假山叠石70余组,殿宇、楼堂、寺庙、亭台、塔阁等各种建筑120余组,总建筑面积达10万多平方米。康熙皇帝以4个字命名的36景和乾隆皇帝以3个字命名的36景最为著名,合称“避暑山庄72景”。康熙皇帝称赞这里是“自有山川开北极,天然风景胜西湖。”山庄宫墙长约10公里,因为它形似长城,承德人亲切地称它为“小长城”。宫墙外是仿全国各族著名庙宇而修建的皇家寺庙群,这些寺庙呈半圆形环绕在山庄外围,形成众星拱月之势,象征着当时全国各民族紧紧围绕在清王朝统治中心的周围。随着岁月的流逝,朝代的变更,避暑山庄也历尽了沧桑。新中国成立后,山庄才得到了新生,现在是全国保存得最好、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外驰名的旅游胜地。  清朝初年,中国藏传佛教在我国蒙、藏地区(包括青海、新疆)势力强大,教徒信仰虔诚,佛经教义是蒙、-民的精神支柱。喇嘛教上层人物在政治上有效地控制着地方政权,经济上汇聚着大量财富,文化上掌握着经堂教院。清政府为加强对北疆的统治,巩固国家统一,对边疆各少数民族实行“怀柔”政策。“怀柔”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蒙藏民族采取“因其教不易其俗”、“以习俗为治”的方针。乾隆说“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所系非小,故不可不保护之”。反映了清统治者以顺应少数民族习俗、尊重蒙藏上层人物宗教信仰,来实现密切地方和中央政府的关系,巩固国家统一为目的的战略思想。  避暑山庄自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驻跸使用以后,皇帝每年秋狝(秋狝(xiǎn):中国古代在不同的季节打猎有不同的称呼。在春季称为春蒐;在夏季称为夏苗;在秋季称为秋狝;在冬季称为冬狩。)前后均要在此长期停住,消夏避暑,处理军政要务。由此而来的大批蒙藏等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臣,每年都要到承德谒见皇帝,参加庆典。借此,清廷便在承德大兴土木,建造寺庙,为前来的上层政教人物提供瞻礼、膜拜等宗教活动场所,功能上同避暑山庄相辅相成,互为补遗。

普乐寺

普乐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普乐寺中国古代佛教寺院建筑。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武烈河东岸山岗上。据《普乐寺碑记》载,乾隆三十一年(1766)清政府平定了准噶尔部上层分子的民族0活动后,西北边疆地区多年的0混战局面得以统一。因巴尔喀什湖附近和葱岭以北各少数民族首领每年来避暑山庄朝见乾隆帝、扈从木兰秋□而建此寺。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普乐寺占地面积2.17万平方米,面西。以宗印殿为界分前后两部分,前部布局为典型的汉族佛寺传统形制,依次为庙前广场、山门、钟鼓二楼、天王殿、配殿和宗印殿。宗印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建于1.36米的基座上,前后各出三阶,正面中央设御阶,雕刻精美。屋顶为重檐歇山绿剪边、黄琉璃瓦顶,正脊满饰三彩琉璃云龙纹,中置□嘛塔宝顶,两侧饰佛教八宝。殿内供奉三方佛和木雕八大菩萨。殿前及两侧之山门、配殿、钟鼓楼均为一般清制官式做法。  宗印殿后部为以条石砌筑高3.36米的金刚墙围砌而成的高台。台上建有4门和与之连接的72间围房(已无存)。正门西向,为面阔3间,进深一间前后廊单檐歇山式。内置乾隆御笔镌刻《普乐寺碑记》碑1通。围房正中为44.4米见方的2层石砌方台,下层高7.2米,四面正中辟拱门,台上砌雉堞,俨若城池。南北拱门为深龛,东西拱门内左右有石级可登台顶,出口处各建三间卷棚歇山风雨蹬道亭。台顶正中为32.8米见方的石台,高6.6米。四面正中亦辟拱门,东西为深龛,南北拱门内东折有石级可登台顶,出口处亦建有风雨亭。这2层方台称为“□城”,即坛城,为□嘛教密宗-、传授密法之地。此形制为中国仅有的实例。  □城正中为普乐寺后部主体建筑旭光阁。阁平面为圆形,直径21米,高24米,重檐黄琉璃瓦攒尖顶,檐柱、金柱各12根,环布成两个同心圆,东西南北四方设门。檐柱支撑下檐,金柱支撑上檐。额枋、垫板及檐桁均为圆弧状。阁内顶部饰龙凤天花和云龙戏珠藻井,溜金斗□逐层上收,藻井构件满敷金叶,为中国古建藻井之冠。在英武石雕砌的圆形须弥座上建有中国最大的立体“曼陀罗”,内供□嘛教密宗本尊“上乐王佛”。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普乐寺一直受到重点保护,1980~1981年国务院拨专款进行了重点大修。  

普宁寺

普宁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普宁寺是中国北方最大的佛事活动场所,僧侣云集、香火旺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首批公布的4A级景区,现为中国北方最大的藏传佛教活动场所。普宁寺的主尊佛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是世界上最大木雕佛像,已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普宁寺是中国北方最大的佛事活动场所,僧侣云集、香火旺盛,通高27.21米,被载入世界吉尼斯大全的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经过整体维修后,更具宗教艺术的魅力,其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堪称世界之最。普宁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首批公布的4A级景区,现为中国北方最大的藏传佛教活动场所。普宁寺的主尊佛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是世界上最大木雕佛像,已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普宁寺是乾隆时代修建的第一座寺庙,是一所汉藏结合的寺庙。前半部为汉式,具有汉族传统佛教寺庙的特征;后半部为藏式,仿西藏桑鸢寺而建。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融为一体,结合的相当完美  普宁寺始建于1775年,1961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被国务院宗教局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寺庙占地33000平方米,有殿堂、楼阁各类建筑29座,帝佛合一的格局,既有金碧辉煌皇家寺庙的宏大规模,又是佛门圣地“曼陀罗佛国世界的中心”。整座寺庙平面布局严谨,以大雄宝殿为界,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是汉族寺庙传统的伽蓝七堂式布局(伽蓝,即寺庙。七堂一般是以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为中轴线,左右对称建有钟楼,鼓楼,东西配殿)。后半部是藏式形式,是仿西藏三摩耶庙的形式修建的曼陀罗,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便供奉在主体建筑大乘之阁中。2007年,普宁寺被评为我国首批5A级佛教圣地。  普宁寺位于承德市避暑山庄北部烈河畔,由于寺内有一尊金漆木雕大佛,俗称大佛寺。普宁寺地理位轩适中,建成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占地33000平方米,是外八庙宗教活动的中心。  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清朝军队平定了准噶尔蒙古台吉达瓦齐叛乱。为了纪念这次胜利,清政府依照西藏三摩耶庙的形式,修建了这座-寺。普宁寺的修建和取名都表明清政府希望天下永远太平统一、人民安居乐业的愿望。  普宁寺,俗称大佛寺,始建於乾隆二十年(1755年)“普宁”普天下安事羲。  普宁寺的总平面布局呈纵深对称式格局,一条明显的中轴线贯穿南北,主要建筑都位於中轴线上。普宁寺的建筑风格明显分为两部分,前部采用“伽蓝七堂”式布局,後部采用“蔓陀罗’式布局。  大乘之阁是普宁寺建筑的热潮,总高39米,是我国现存古建中较高的一座,占第三位。阁内供奉一尊世界最大的金漆木雕佛---千手千眼观世音.观音高22.28米,腰围15米,重约二百一十吨,用木材近一百二十立方米,其造形优美比例匀称,堪称世界艺林中的精品。普宁寺 普宁寺 普宁寺 普宁寺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森林公园,位于承德坝上地区,在清朝属著名的皇家猎苑之一“木兰围场”的一部分。森林公园总面积41万亩,其中森林景观106万亩,草原景观20万亩,森林覆盖率75.2%。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承德市围场县北部,北邻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镇,距承德市区240公里,距北京460公里。是清代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一部分,总面积141万亩,海拔高度在1100米-1940米之间。属寒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气候凉爽,最高气温一般不超过25°C。这里动植物种类繁多,既可观赏,又可开展狩猎。全园规划6大类型景观,被誉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休闲度假的天堂”。属国家一级旅游资源,“生态、皇家、民俗”独具特色。  这里位于内蒙古高原与冀北山地的交汇地带,地形结构和植被复杂。山地高原交相呼应;丘陵曼甸连绵起伏;河流湖泊星罗棋布;森林草原交错相连。尤其是浩瀚的-与大面积天然草原浑然一体,优美壮观。满、蒙、汉三民族人民聚居在一起,文化相互交融,民族风情浓厚。可以品尝满蒙风味的饮食,参与满蒙民族的民俗活动,开展民族风情旅游。  公园荣誉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1999年被河北省政府命名为“生态旅游示范区”,省林业局在此建立了“河北省林业艰苦创业示范教育基地”;2002年先后被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和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思想教育基地”和“再造秀美山川示范教育基地”;同年,又通过了国家旅游局验收,跨入了AAAA级旅游景区行列,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已成为展示河北省林业的一个重要窗口。2003年被共青团河北省委、河北省环保局首批命名为“河北省青少年生态环境教育基地”。2005年在由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旅游商会、亚太旅游联合会、世界华侨华人旅游合作组织、首都旅游集团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中外旅游品牌推介活动”中,被评选推介为中国最佳森林公园。2006年公园被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评为“爱国报国全国模范先进单位”,被承德市评为“文明风景旅游区”;在“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评选中获银奖。2007年被河北省旅游局评为“诚信旅游景区”和“百姓最喜爱的魅力景区”,在中国自驾车旅游100强目的地评选活动进入前50强,在中国林木网通过网民评选,入选“金榜十强”,被河北省林业局评为“五星级森林公园”,2008年公园荣获“中国最佳旅游品牌景区”、2009年公园荣获“河北最美三十景”、“中国最佳文化旅游目的地”、“中国明星旅游目的地”等荣誉,2010年荣获“河北质量诚信5A级品牌企业”称号。  历史文化  历史上的塞罕坝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在辽、金时期称作“千里松林”,曾作为皇帝狩猎之所。公元1681年,清朝康熙大帝在平定了“三藩之乱”之后,巡幸塞外,看中了这块“南拱京师,北控漠北,山川险峻,里程适中”的漠南蒙古游牧地。康熙大帝借皇帝“春搜、夏苗、秋狝、冬狩”四季狩猎的古代礼仪,同时锤练满族八旗的战斗力,实行怀柔政策绥服蒙古,遏制沙俄侵略北疆,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团结统一等巩固国家政权的多种政治因素,以喀喇沁、敖汉、翁牛特等部“敬献牧场,肇开灵圃,岁行秋狝”的名义,设置了“木兰围场”,将“木兰秋狝”定为祖制。史学家称之为“肄武绥藩”。据历史记载,木兰围场作为塞外的皇家猎苑,自康熙二十年至嘉庆二十五年的139年间,康熙、乾隆、嘉庆三位皇帝共举行木兰秋狝105次,在塞罕坝留下了亮兵台、将军泡子、十二座联营、塞北佛石庙、乾隆殪虎洞、翠花宫、扣垦坟等历史遗迹和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  自然风光  塞罕坝最美的是生态,最具特色的是森林草原景观,一年四季,风光各异,被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  这里是河的源头。良好的森林植被孕育了众多的河流、湖泊、沼泽和湿地。境内较大的河流有六条,其中的吐力根河、阴河是华北、东北两条重要河流滦河、辽河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较大的湖泊有七星湖、泰丰湖、月亮湖、太阳湖等,还有大面积的沼泽和湿地。塞罕坝的河流甘甜清冽,湖水波光潋滟,真正展现了水的多、清、静、柔之美。  这里是云的故乡。塞罕坝天高气爽,尤其是秋季,湛蓝湛蓝的天空上飘着朵朵白云,和青藏高原的蓝天白云一样美。云儿有时离人很近,就漂浮在人的头顶,天低云淡,似乎伸手可得;有时又离的很远,挂在天边,只能举目远眺;有时满天薄布,丝丝缕缕;有时在天一方,团团朵朵。或洁白如棉、或红彤如火,或轻薄如纱、或厚重如山,似山峰,如波浪,千形百态,时走时停,让人心旷神怡、浑然忘我。  这里是花的世界,夏季的塞罕坝是一个天然的大花园,最漂亮的首推沼泽地里连片绽放的金莲花,随风摇摆,满眼金黄;还有鲜红的野百合、纯黄的野罂粟、淡紫的野菊花、紫色的铜罗花、雪白的走马芹、紫蓝色的柳蓝、鸽子蓝、粉白的干枝梅……林间里、草地上,数不清的各种野花满山遍野竞相开放,到处是万紫千红,无边锦绣。  这里是林的海洋,塞罕坝森林公园总面积142.6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10万亩。森林主要以落叶松、樟子松和云杉为主,还有白桦、山杨、柞树、五角枫等。登高而望,无边无际的森林随山起伏,碧波荡漾,集中连片的百万亩森林就象绿色的海洋,波澜壮阔,蔚为壮观。  塞罕坝还有广阔的草原和平坦的林间空地,到处都是草美花香,绚丽多彩。春季的塞罕坝冰消雪融,一片新绿;夏季的塞罕坝是一块万顷绿毯,绣满鲜花绿树,犹如天然织就的壮锦;秋季的塞罕坝蓝天白云、湖光山色,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冬季的塞罕冰封雪飘、银装素裹,雪映青松、走兽藏林,更有无穷韵味。  塞罕坝空气清新,气候凉爽,盛夏温度平均在25,最高不过30℃,公园内野生动物繁多,有獐、狍、鹿、狼、野猪、狐、豹、野兔、禽鸡等和各种鸟类,盛产蘑菇、蕨菜等珍贵的天然绿色食品。塞罕坝森林公园是观-、踏草原、避酷暑、回自然难得的胜地。

磬棰峰

磬棰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导游   磬锤峰的形成得归功于地质运动,数百万年以来,随着地壳运动,承德渐渐形成许多千奇百怪的岩石,在长期的风化剥蚀作用下,构成了千岩竞秀的“丹霞地貌”。  看点  传说:很早很早以前,承德一带是汪洋大海,磬锤峰处是海眼,岸边人以捕鱼为生。有一个海怪经常出来吃人,一个小伙子为民除害,用鱼叉扎瞎了海怪双眼。龙王大怒,将小伙子擒入龙宫绑在后花园,准备剖腹挖心。龙女路过见小伙儿眉清目秀,威武不屈,遂产生爱慕之情,决心搭救。于是就盗取了龙王的定海针,带小伙子逃出龙宫。龙王派兵追赶,龙女便甩出定海针,将海眼堵住,这里就渐渐变成了陆地,龙王无奈就逃到别的大海去了。龙女和小伙子结了婚,日子过得很美满。  玉皇大帝知道以后就派兵来抓龙女,龙女宁死不屈,被点化成桑树,栽在定海针即棒槌山半山腰上。现在这棵桑树还年年结出桑葚,色儿白,个儿大,味甜。老人们说,若是能吃到它,年轻人长生不老,老年人返老还童,有情人终成眷属,蜜月夫妇能白头偕老。 介绍  位于市区东部的磬锤峰国家森林公园内,因其形似棒槌,故又俗称棒槌山。罄锤峰古称石挺,是河北承德的名山,走在承德市区,抬眼即可见到这一景观。    河北承德市

董存瑞烈士陵园

董存瑞烈士陵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董存瑞烈士陵园位于河北省隆化县城西北的苔山脚下伊逊河东岸,是为纪念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烈士于1954年在清康熙皇帝波洛河屯行宫旧址上修建的。陵园占地9.16万平方米,是全国以烈士名字命名的陵园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园内有纪念牌楼、烈士纪念碑、董存瑞烈士塑像、烈士墓、纪念馆、碑林等13项主体建筑。并珍藏了老一辈革命家、学者、知名人士为存瑞烈士的题词、书画210余件。该园1982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被国家民政部定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96年9月被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命名和向中小学推荐的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底入选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08年被河北省纪委、河北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省廉政教育示范基地。2009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命名为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2012年被0河北省委命名为河北省首批“中-史教育基地”,被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评为河北省五星级公园。  为纪念英雄董存瑞的不朽业绩,1954年经原热河北省政府批准并拨专款,在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清康熙皇帝波洛河屯行宫的旧址上修建了董存瑞烈士陵园。陵园位于隆化县城西北部的苔山脚下、伊逊河东岸,距承德市北60公里处。1954年始建,后几次扩建,现占地面积7.1万平方米。陵园是具有民族风格和鲜明时代特色的仿古建筑。  基本简介  陵园的平面布局为中轴对称式,坐北面南依次为:大门、牌楼、董存瑞塑像、董存瑞纪念碑和董存瑞墓。大门中间横额上是萧克将军为陵园题写的园名“董存瑞烈士陵园”。牌楼两侧是董存瑞烈士碑亭和革命烈士碑亭,以及董存瑞烈士和革命烈士两座纪念馆。在亭、馆间两条对角线交点上,是翠柏簇拥的董存瑞烈士塑像。英雄身着军装,昂首挺胸,左手高擎0包,右手紧握拉开的导火索,再现了董存瑞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建筑风格  董存瑞烈士陵园占地71000平方米,主体纪念建筑十项,建筑形式融中国传统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精神于一体,既宏伟壮观,又庄严肃穆。平面布局为中轴对称式,在长369米的中央主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是:大门、牌楼、塑像、纪念碑、墓。在牌楼侧后47米的两条副轴线上,是相对称的董存瑞碑亭和革命烈士碑亭;董存瑞烈士纪念馆和国防教育馆;还有两座题词碑廊,整个建筑群体构成了较为完整的纪念体系。  董存瑞烈士陵园大门建于1960年,四根门柱均为巍巍丰碑式造型,象征着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永存世人心中,而柱头上镌刻的齿轮与麦穗,象征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红色政权,在门柱中间横额上是萧克将军为陵园题写的“董存瑞烈士陵园”七个黑色大字,笔势跌宕,苍劲浑厚。  陵园牌楼建于1961年,属烈士陵园的早期建筑,它的形式是仿朝鲜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牌楼。该建筑高7.5米。牌楼上借用了毛泽东主席当年为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碑题写的“死难烈士万岁”这六个金色大字,在这里象征着革命精神与山河共存。  在陵园的东、西侧轴线上,各矗立着一座角亭。东亭是董存瑞烈士纪念亭,建于1961年,它的外型与内部结构是仿朝鲜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纪念亭。亭子中间的这座纪念碑,为钢筋水泥筑成,外饰白砬水磨石,正面镌刻着“董存瑞烈士永垂不朽”九个贴金大字,背面用红色小楷书记述了董存瑞烈士的英雄事迹;对面西亭为革命烈士纪念亭,结构与东亭完全相同,亭中碑上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贴金大字。  在亭、馆间两条对角线交点上,是翠柏簇拥的董存瑞烈士塑像。英雄身着军装,昂首挺胸,左手高擎0包,右手攥紧拳头,再现了董存瑞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椭圆形的纪念广场的中央,屹立着高耸入云的纪念碑,碑体正面镶嵌的汉白玉碑心石上,镌刻着-元帅的亲笔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顶端是一颗光芒四射的五角金星,象征着英雄的革命精神与山河共存,永远照耀后人。  董存瑞题词碑廊,东西各一座,每座总高4米,长24米,基座宽3.2米。2座共镶嵌着由中国黑花岗岩刻制而成的党和国家领导聂荣臻、-、程子华、-、朱学范等及知名人士为董存瑞题词47块纪念碑的身后,就是烈士英灵安息的地方——董存瑞墓,坟墓是用水泥建的,建在一个平台上面,前面立着一块墓碑,上面刻着:“董存瑞烈士之墓”,后面有一扇小铁门,与前面的墓碑相对,推开门,正中央放着一口四尺长的棺材,上面粘贴着董存瑞的遗像,棺材里面放着一个木牌,木牌上面是用朱砂写下的九个字:“以此木代替烈士遗骨”。  董存瑞 (1929~1948)  董存瑞,1929年10月15日出生在察哈尔省怀来县(今属河北省)南山堡村。全家六个孩子,他排行老四,乳名叫“四蛋子”。6岁时,他就与羊群为伍,风里来,雨里去,长得敦敦实实。机灵顽皮,胆子大,爬树像个小猴儿,爬山像个小兔,成了南山堡的“穷孩子王”。 1940年初春伊始,家家户户的炕头上都谈论着一个新鲜话题:“八路军来了!”由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部队来到平北…… 详细++  董存瑞 (1929~1948)  董存瑞,1929年10月15日出生在察哈尔省怀来县(今属河北省)南山堡村。全家六个孩子,他排行老四,乳名叫“四蛋子”。6岁时,他就与羊群为伍,风里来,雨里去,长得敦敦实实。机灵顽皮,胆子大,爬树像个小猴儿,爬山像个小兔,成了南山堡的“穷孩子王”。 1940年初春伊始,家家户户的炕头上都谈论着一个新鲜话题:“八路军来了!”由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部队来到平北…… 详细++

承德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下板城镇 承德滴水崖 天桥山 承德汤泉行宫 敖龙寺 北大山石海森林公园 承德朝阳洞 棒槌山 唐家湾水库 田园渡假村
甲山镇 天桥山 承德汤泉行宫 敖龙寺 北大山石海森林公园 承德朝阳洞 棒槌山 唐家湾水库 承德滴水崖 田园渡假村
六沟镇 天桥山 承德汤泉行宫 敖龙寺 北大山石海森林公园 承德朝阳洞 棒槌山 唐家湾水库 承德滴水崖 田园渡假村
三沟镇 天桥山 承德汤泉行宫 敖龙寺 北大山石海森林公园 承德朝阳洞 棒槌山 唐家湾水库 承德滴水崖 田园渡假村
头沟镇 敖龙寺 天桥山 承德汤泉行宫 北大山石海森林公园 承德朝阳洞 棒槌山 唐家湾水库 承德滴水崖 田园渡假村
高寺台镇 天桥山 承德汤泉行宫 敖龙寺 北大山石海森林公园 承德朝阳洞 棒槌山 唐家湾水库 承德滴水崖 田园渡假村
三家镇 天桥山 承德汤泉行宫 敖龙寺 北大山石海森林公园 承德朝阳洞 棒槌山 唐家湾水库 承德滴水崖 田园渡假村
鞍匠镇 天桥山 承德汤泉行宫 敖龙寺 北大山石海森林公园 承德朝阳洞 棒槌山 唐家湾水库 承德滴水崖 田园渡假村
上谷镇 天桥山 承德汤泉行宫 敖龙寺 北大山石海森林公园 承德朝阳洞 棒槌山 唐家湾水库 承德滴水崖 田园渡假村
磴上镇 天桥山 承德汤泉行宫 敖龙寺 北大山石海森林公园 承德朝阳洞 棒槌山 唐家湾水库 承德滴水崖 田园渡假村
石灰窑镇 天桥山 承德汤泉行宫 敖龙寺 北大山石海森林公园 承德朝阳洞 棒槌山 唐家湾水库 承德滴水崖 田园渡假村
新杖子镇 天桥山 承德汤泉行宫 敖龙寺 北大山石海森林公园 承德朝阳洞 棒槌山 唐家湾水库 承德滴水崖 田园渡假村
东小白旗乡 天桥山 承德汤泉行宫 敖龙寺 北大山石海森林公园 承德朝阳洞 棒槌山 唐家湾水库 承德滴水崖 田园渡假村
刘杖子乡 天桥山 承德汤泉行宫 敖龙寺 北大山石海森林公园 承德朝阳洞 棒槌山 唐家湾水库 承德滴水崖 田园渡假村
孟家院乡 天桥山 承德汤泉行宫 敖龙寺 北大山石海森林公园 承德朝阳洞 棒槌山 唐家湾水库 承德滴水崖 田园渡假村
大营子乡 天桥山 承德汤泉行宫 敖龙寺 北大山石海森林公园 承德朝阳洞 棒槌山 唐家湾水库 承德滴水崖 田园渡假村
八家乡 天桥山 承德汤泉行宫 敖龙寺 北大山石海森林公园 承德朝阳洞 棒槌山 唐家湾水库 承德滴水崖 田园渡假村
满杖子乡 天桥山 承德汤泉行宫 敖龙寺 北大山石海森林公园 承德朝阳洞 棒槌山 唐家湾水库 承德滴水崖 田园渡假村
五道河乡 天桥山 承德汤泉行宫 敖龙寺 北大山石海森林公园 承德朝阳洞 棒槌山 唐家湾水库 承德滴水崖 田园渡假村
岔沟乡 天桥山 承德汤泉行宫 敖龙寺 北大山石海森林公园 承德朝阳洞 棒槌山 唐家湾水库 承德滴水崖 田园渡假村
岗子满族乡 天桥山 承德汤泉行宫 敖龙寺 北大山石海森林公园 承德朝阳洞 棒槌山 唐家湾水库 承德滴水崖 田园渡假村
两家满族乡 天桥山 承德汤泉行宫 敖龙寺 北大山石海森林公园 承德朝阳洞 棒槌山 唐家湾水库 承德滴水崖 田园渡假村
仓子乡 承德朝阳洞 唐家湾水库 田园渡假村 天桥山 承德汤泉行宫 敖龙寺 北大山石海森林公园 棒槌山 承德滴水崖

承德县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