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武汉科技馆 | 武汉科技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科普教育基地。 武汉科技馆位于武汉江岸区赵家条,始建于1987年,占地面积38720平方米,是武汉市政府兴办的及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开展学术交流,展示科技成果,培训科技人员等多功能的全市唯一的科技教育活动场所,它不仅为公众提供了学习理解科学技术和参加科学技术活动的良好环境,同时还是武汉市科技、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象体现,也是现代化文明城市的重要体现,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为国家4A级景区。 科技馆主要功能有科普展览、科技培训、学术交流、青少年科技实验、4D影院、天象馆等。馆科普活动场所总面积8600㎡,其中: ①科普展览面积6400㎡; ②科技培训540㎡; ③青少年科普制作实验室150㎡;④4D动感科普电影(60座)320㎡; ⑤科普学术报告厅600㎡; ⑥天象馆320㎡; ⑦会议室270㎡。 科普展览设置了儿童乐园、机器人世界、探索与发现、人与健康、力学与机械、科学与生活、地球与宇宙、数理天地、信息技术、声与光、材料与能源、电与磁等展区。科普展品300多件(套),科技知识含量高,互动性强,融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90%以上展品可有观众动手操作,部分展品属全国一流和首创。 武汉科技馆是武汉市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活动的重要阵地之一,是市民特别是青少年学习科学知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理想场所。自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始终以面向武汉,为广大青少年及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宗旨,以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为目的,先后举办“武汉首届科技博览会”、“全国第二届计算机展示会 ”、“美哉中华,爱我中华”、“人体科普知识展”、“大型‘活体’恐龙展”、“世界珍奇水生动物科普知识展”、“武汉首届消防知识展”等大型展览达25次,参观人次达130万人次。除举办大型科普展览外,科技馆还设有声、光、电、磁330件展品,供中、小学生常年参观,其中有100件展品是武汉科技馆自己研制,“悬浮的小球”获中国科学发展基金茅以升教育基金奖。 地址:江岸区赵家条104号 电话:027-82281188 82281077 开馆时间:周二-周日(9:00-16:30) 乘车路线:24、30、76、532、545、550、552、559、729、801、808到赵家条站下;208、597路到武汉科技馆站下。 |
长江文明馆 | 长江文明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资源丰富,风光旖旎。她以其异常丰美的乳汁养育地球上最多的人口,以其无与伦比的能量释放出文明星空未曾消逝的曙光。武汉市人民政府以举办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为契机,兴建长江文明馆。馆舍面积3.1万平方米,其中展览面积1.28万平方米,2013年11月13日破土动工,2015年9月25日落成开放;填补了我国博物馆行业没有一个集中展示大河流域文明和武汉市没有自然博物馆的空白。 长江文明馆位于园博园的核心位置,是集中收藏、展示、研究长江自然生态和人类文明的公益文化事业机构。展览以讲好长江自然生态的故事和讲好长江历史文明的故事为主线,紧紧围绕生态长江、文化长江、经济长江为展示重点,利用序厅、自然厅、人文厅、体验厅和临展厅五大展出平台,集中展示了反映长江自然生态、人类文明的珍稀动植物标本与珍贵文物1700多件。其中不乏憨态可掬的国宝大熊猫、濒临灭绝的中华鲟、反映巴蜀文化的三星堆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和玉壁、玉璋;反映荆楚文化的盘龙城大玉戈和曾国第一剑,华夏第一马;反映吴越文化的河姆渡干栏式建筑与良渚玉琮等标本与文物精品。精美的文物展品、新颖的展陈形式、人性化的服务设施,为激发人们认识长江、热爱长江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长江文明馆开馆试运行2个多月免费接待观众36万多人次,其中最高一天为2万人次;不仅使人民群众共享了文化成果,而且在馆舍建设、陈列展览和运营机制上还进行了“三大创新”。第一次在一个博物馆内集中展示了长江的前世今生;第一次利用黑暗骑乘打造了一个《梦幻长江》的展览;第一次在国有事业单位博物馆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馆长、总经理负责制。 一、创新馆舍建设模式,变“一家建”为“多家建”。 敢于突破制约创新的一切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是长江文明馆建设的一大特色。体现在馆舍建设上,变“一家建”为“多家建”。长江文明馆是武汉市人民政府联合长江水利委员会、武汉大学共同兴建的集中收藏与展示长江的专题博物馆。她既符合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国家战略,也契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是“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人在新常态下馆舍建设的新作为。 二、创新陈列布展理念,变“以物为本”为“以人为本”。 长江文明馆在布展过程中,牢牢把握“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的基本原则,突破了传统博物馆的布展理念,坚持“以物为本”与“以人为本”相结合,传统布展方法与现代多媒体展示相结合,凸显了展览的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互动性、趣味性,使展览更加“好看好玩”。览的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 《走进长江》厅利用8个单元集中展示长江流域的优美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黄金水道与丰富资源,以及200多件珍稀动植物标本,包括野牦牛、藏羚羊、大熊猫、华南虎、中华鲟、白鳍豚、珙桐和红豆杉等。其中800平方米的长江流域大沙盘更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展览沙盘。 《感知文明》厅以“文明的漩涡”为设计理念,利用八个单元突出展现一群勤勉聪慧的先民,怎样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开创丰厚优雅的人文历史,以及反映藏羌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最典型的文物精品200多件。 《梦幻长江》厅首次将黑暗骑乘技术引入展览,开创了博物馆展览的新形式。观众只需坐在轨道车上,用8分钟时间就能感受雪域高原、巴蜀奇观、高峡平湖、赤壁烽火、飞越名楼、江南胜景、神奇的北纬30°等长江流域最优美的自然风光与最经典的人文景观。 临展厅面积1000多平米,首届临展以《穆穆曾侯——全国十大考古发现郭家庙墓地特展》为主题,展出精品文物1000多件。今后,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陆续推出一批文物精品展,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三、创新运营管理机制,变“行政管理”为“理事会”管理。 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推动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组建理事会……”的要求,成立了长江文明馆理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馆长、总经理负责制。馆长全身心地致力于长江文明馆的业务发展,而与之配套的所有经营及行政管理工作则全部由总经理负责,使长江文明馆在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
古德寺 | 古德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果说,归元寺得到较好保护的话,那么,古德寺却被那场史无前例的浩劫破坏殆尽。今天作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古德寺已在陆续修复。 古德寺的历史比宝通寺、归元寺、莲溪寺都要短。1877年(清光绪三年),在汉口今解放大道东段,黄浦路北段一带还是一片坡地。有位法号叫隆常的禅师来到这里,建了一座小小的寺庙,名“古德茅蓬”,他便成了古德寺的开山祖。随着后湖的变迁,前来烧香的人一天天多了起来。到1905年进行了第一次扩建。据说该寺还请了藏经,加强了它在佛寺中的地位。民国初年,昌央法师主持扩建,定名古德禅寺。黎元洪当了北京政府的大总统后,支持古德寺的改建、扩建,并亲笔题写了寺名,悬于山门之上。1921年秋,开始了大规模的改建、扩建工作,重修了大雄宝殿及其他殿宇,塑造了各殿内供奉的大小佛像多尊。1931年汉口大水时被淹没,水退后又继续修复,前后历时13年乃告竣工。 古德寺规模最大时占地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600多平方米。进山门过甬道,首入天王殿,殿内供奉佛寺守护神韦驮和四大天王。穿过殿后院落,即可达大雄宝殿。此殿参照缅甸著名佛寺阿难陀寺的建筑艺术风格建造,正方形大殿内空高达16米,殿内可容千人,殿顶盖有象征五佛(即东、南、西、北、中五方佛,又名五智如来。中为法身佛,即毗卢遮那佛;南方宝生佛,表福德;东方阿佛,表觉性;西方阿弥陀佛,表智慧;北方不空成就佛,表事业)四菩萨(即文殊、普贤、观世音、大势至四菩萨)的9座佛塔,塔周围有96个莲花墩和24诸天菩萨像。殿中供奉三位主尊:释迦牟尼、药师、弥陀,三尊托纱丈六金身大佛盘坐在8级莲花座上。这种三佛同殿的安排,近世少见。三尊大佛前还保留着古德茅蓬时代所供奉的三尊同名佛像,相比之下,后者的形体显得很小了。三主尊佛坛的背后为西方三圣,两廊为楞严二十五圆通及文殊、普贤佛像。 大雄宝殿左侧有方丈室、觉幻室、观音堂、藏经楼等,右侧为生活区,有寺僧寮房、客堂、斋堂等。寺后及左侧原有大片空地,是菜园和竹园。现外观犹存其轮廓。以往住僧常在50~70人左右。解放初因与广讲寺同搞生产,逐渐并入广讲寺。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黄浦大街上滑坡路74号 类型:古迹寺庙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开放时间: 7:30-17:30 |
二七纪念馆 | 二七纪念馆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一九二三年二月,京汉铁路工人在中国0领导下,为争取成立总工会的自由和工人阶级的政治权利,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二月一日,总工会在郑州召开成立大会时,遭到军阀吴佩孚的干涉和破坏。当晚议决举行全路总同盟大-表示-,提出了“为自由战,为-战”的口号。同时决定总工会迁移汉口江岸办公。二月四日,大-实现,京汉全线工人一致行动,全线所有车辆一律停驶,长达一千二百多公里的京汉铁路顿时瘫痪。二月七日,吴佩孚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在汉口江岸、郑州、长辛店等地对-工人进行了-,铁路工人同敌人展开了英勇搏斗。江岸分工会委员长林祥谦、总工会法律顾问施洋等五十二人,先后惨遭杀害,数百人受伤,造成历史上有名的“二七”惨案。 这次-斗争,得到全国人民和世界无产者的有力声援,大大提高了中国0的政治威望,充分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伟大的团结与战斗力量,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谱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二月七日,已成为中国工人阶级英勇斗争的纪念日。 为了纪念“二七”大-这一伟大历史事件,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湖北省、武汉市人民政府在“二七”烈士英勇斗争的江岸修建了武汉二七纪念馆,并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8年毛泽东题写“二七烈士纪念碑”。1985年由于展馆窄小,省、市政府和铁道部又投资迁建了新馆。1986年-邦为新迁建的“武汉二七纪念馆”题写馆名。 纪念馆占地面积27500平方米,藏有文物实物89件,国家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17件,展线1200米。矗立在纪念馆广场中央的二七烈士纪念碑,于1999迁建落成,中央领导-同志亲临纪念馆为纪念碑落成揭幕。 经过多年的不断完善,已经成为全国和世界各国友好人士瞻仰二七革命的重要场所,0中央宣传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地址:解放大道2499号 电话:027-82934390 乘车路线:乘坐3、4、211、212、301、305、508、509、555、577、622、707、717、721、727、809路公交或轻轨一号线至徐州新村站下车步行前往。 门票:免费。 |
德国领事馆 | 德国领事馆:沿江大道130号,1895年以后建成。建筑周边采用两层券廊处理,黄色拉毛外墙,红瓦坡屋面。主入口设在正中,有门斗凸出,正面用条石砌筑台阶,两边做坡道可直接驶进汽车。屋顶设有塔楼,塔楼四侧开半圆形天窗,塔楼顶有德式花饰,具有典型德式建筑风格。 每次开车驶过汉口沿江大道,陈剑霄都有一种心潮澎湃的感觉,一幢幢历史老建筑,风格迥异地排列在路边,对他展示厚重的美感。“我有时到江滩去,都会先伫立在老德国领事馆前,欣赏它所蕴含的文化。”陈剑霄说,这种领悟只有熟知建筑的人才能深有感触,一栋建筑启开的思路,能让他想到很多、很远。 对于德国领事馆,陈剑霄最为欣赏的就是边上的市政府礼堂建筑群,与老德国领事馆遥相呼应,形成风格建筑融合区。“这不仅仅是一种风格的模仿,而是在帮历史建筑‘安家’”。 2000年,作为受到法国国家元首邀请的建筑师赴法国交流,他感触最深的,是欧洲国家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方法。他们在老建筑的原有基础上,补旧换新,尽量保持原貌。更绝的是,他们会注重历史建筑与城市的融合。 “我在法国曾经见过一个实例:卢浮宫对面的橘园美术馆扩建时,考虑到老美术馆的建筑风格,除了保留老建筑本身,还把周围的建筑物风格与老建筑统一。施工时为了不破坏老建筑的地基,又保持建筑群的整体性,采用了将原有老建筑完全悬空,重新修建地下设施的方式,施工难度巨大,投资成本增加数倍,完全是为了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他说,很多国家开始对老建筑的保护有了严格立法,甚至对周边新建筑也有要求。 “在武汉其实也有很多让老建筑与新建筑融合的例子,如长江二桥汉口桥头一个商住楼盘,就是在一些历史老建筑的周边,新建风格相同的新建筑,新老交错,别有风味,其实这并不是开发商图省钱要保留老建筑,相反设计成本和建设成本比推倒重建要高很多。”陈剑霄说,“我想目的都是一个,保护并让老建筑与现代城市融合。” 他最后说: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不能只是修缮和围起来,而应该让它在原来的位置焕发生机,让更多的新建风格建筑为其增添光彩,这样,就相当于给老建筑安了一个“家”。 |
地区 | 景点 |
---|---|
丹西社区 |
---- |
丹北社区 |
---- |
江北社区 |
---- |
新马社区 |
---- |
岱山社区 |
---- |
江中社区 |
---- |
堤角边社区 |
---- |
丹南社区 |
---- |
丹东社区 |
---- |
堤角社区 |
---- |
汉黄社区 |
---- |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