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北省 >>邢台 >> 柏乡县 >> 王家庄乡

王家庄乡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邢台柏乡汉牡丹园

  邢台柏乡汉牡丹园简介  柏乡县汉牡丹园位于邢台市和石家庄之间,南距邢台60公里,北距石家庄70公里,西距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8公里,西距崆山白云洞20公里,北距赵州桥20公里交通便利。汉牡丹园2001年进行大规模开发和建设,现占地近500亩(330000平方米)。园区以神花汉牡丹总领群芳,引进洛阳、菏泽、安徽、甘肃和中科院植物所等国内九大色系的牡丹、芍药名贵品种800多个;引进日本、美国、法国等国外牡丹品种100多个,集世界牡丹、芍药名品于一体,成为中国牡丹、芍药品种资源保护区。汉牡丹园内设有神花苑、碑廊、书画斋、悟肖园、镜花园、紫云廊、栖凤湖、牡丹仙子、芍药仙子塑像、展花厅、牡丹错季开花日光温室和牡丹、芍药繁殖销售区及占地200余亩的高科技农业生态采摘园等景点二十余处。现在的汉牡丹园是世界上牡丹、芍药品种最多,最精华的专业化园林。每年4月中旬至5月下旬,牡丹、芍药相继开放,蜂飞蝶舞,溢香满园,游客甚众。  景区地址:河北省柏乡县北郝村  电话:0319—7796393

太行晚翠

  太行晚翠    太行蜿蜒镇金天,万里晴霞冒陌阡。中有高人拾橡粟,岂无杰士隐林泉。云连-飞朝月,地接幽并下夕烟。西望三峰频驻马,虬松古木已多年。 ——清 魏裔鲁柏乡县    太行山脉象一列巨大的屏风障立在县境以西,蜿蜒起伏,绵亘不断,冈峦层迭,高峰插云。最近的白云山头踞县城约五十里,站在城头眺望那落日余辉下的太行瑰丽的景色,便是“槐阳八景”之一的“太行晚翠”。山,在江南披一身绿装,给人的印象是娟秀而文静。在北国则是黑褐色的躯体裸露着奇岩怪石,让人感到粗犷和豪放。太行缺少那细雨迷蒙青翠欲滴的旖旎景色,有的却是大雪纷飞、山舞银蛇的雄伟风光。然而夏秋季节,在朝晖夕映下远望太行群山,却也有着绚丽迷人的色彩。傍晚,漫步在西城上,极目远眺,那一抹远山,自山脚向上依次是暗褐、绛紫、深蓝、淡青以至于化入白云。当夕阳悬在苍岩山顶、白云变做满天红霞的时候,苍岩白石以南,熊耳、蓬鹊诸峰,则象是朵朵芙蓉和红霞相接。大山的颜色则倒转过来,从上到下依次成为赭红、绛紫、深蓝和黑褐。红日西沉,暝色渐重,山色又有蓝而青,有青而黛,等到暮霭渐渐升起,山脚早又缭绕上一条白烟如带。天际,暮鸦归巢,三五点点;田野,劳动了一天的农夫荷锄而归。“遥看青山晚照里,遍地英雄下夕烟”,多么美丽的太行晚翠图。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泲水流清

  泲水流清    潺潺如带绕城流,跨壑虹飞古渡头。极目烟波迷远岸,会心回濑锁空洲。云深渭水无车载,月落桐江有钓钩。也可朝宗通北海,时人莫笑久淹留。 清 白玠柏乡县    泲水是槐河的一条支流,自西北高邑县入境,经白楼上京等村逶逦流入槐河。后来又与护城河凿通,绕县城北东两面在东门外汇入午河,东流而去。泲水两岸杨柳垂堤,绿草如茵,春暖水涨,流水淙淙。加以沙白水清,鱼群浮游其中,倏忽西东,空灵自如。出城北门西北一箭之地,有一座四块石小桥。桥边水湾,河水深而稳缓,鱼儿多洄游于此,是垂钓的好所在。夏日绿柳荫下,凉风习习,临岸踞坐,执竿垂钓,屏神静虑,溽暑顿消。人们亦多来此纳凉,于鸣蝉声中谈古论今,消磨长夏。垂钓泲水湾,鱼游杨柳巅。水清疑河浅,影动惊鱼散。一竿手在握,世上有桃源。如当秋季来临,西风渐起,天气转凉。那泲水也似乎凝入寒意,由清而白,由白而碧,淡碧色的河水象一川琼浆玉液静静的流淌。又像一条碧玉彩带,从天际飘来,在秋天的原野上显得分外光亮。傍晚,暮色起时,河面上笼起一层水雾,迷迷蒙蒙,似纱、似烟、似云。泲水在水雾下,若隐若现,显得飘渺而又幽深。纵目望远,大有烟波浩淼之感。伫立桥头,望着岸边农舍炊烟袅袅升起,耳听桥下流水鸣咽,不仅使人想起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的句子,正是这样的图景。“泲水流清”你曾引起过多少人的遐想与咏叹啊!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虹桥新涨

  虹桥新涨    名邦关锁此称雄,帝阁凌霄嵌碧空。梵刹金铺分鼎足,飞廊水戴驾双虹。霞天一色秋涛外,烟雨千村落照中。东北神京扼要路,车书一统奕世同。 清 冯志昭柏乡县    午河流经南关村首,河上跨一座石拱桥,名曰通济桥。桥北端玉皇阁凌霄耸立,琉璃黄瓦,朱漆红柱,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阁左是三官庙,阁右为玄帝庙。桥南岸分列镇午寺大士庵。隔道西边有龙王庙和戏台。这里梵刹林立,殿宇巍峨,青堂瓦舍,参差错落。桥东西两侧五丈许各建有一座凉亭,矗立在河水中央,有走廊通与河岸相通。站立在玉皇阁上,西望太行,碧色的河水宛如一条玉带,环绕在古镇的四周,城墙与楼阁倒映于水中,悠闲宁静。河畔的杨柳,在轻风里舒展着自己的枝条,更是妩媚动人。撑一叶扁舟,流连于波光艳影之中,顺流而下,“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一场大雨过后,河水上涨,站在河中凉亭之上,那汹涌澎湃骇人心目的河水震荡着亭柱,哗哗作响,更使人觉得惊心动魄,魂飞神摇。向通济桥边望去,只见一弯垂虹之下,飞珠溅玉,水雾缭绕,好一幅虹桥新涨的美丽图景。玉皇阁凌霄耸立,阁下面是高大宽敞的阁门洞,两辆马车并行,两边还能走人。门洞前额上高镶“槐阳福镇”石匾,门洞下的路,是元、明、清三朝,太行山以东大陆泽以西惟一一条南北大通道,名曰九省万里大御路。而玉皇阁这个关,就紧紧扼守着通往神京北京的这条要路。开则畅通无阻,车水马龙,关则断绝南北,水泄不通。明、清两朝皇帝多次南巡都从古镇经过,因为只有这一条路可走,别无它途。古镇因是交通要冲,明朝就设有槐水驿,管着高、柏、隆、临、宁五县的驿递,马匹,轿夫众多。这样,路、关、驿连在一起,人来人往,可想见那时车如流水马如龙的景象,应是何等的壮观。至今南关小窄巷很多,据说就是那时留下来的。清初重臣魏裔介就有这样一首诗,形象地描绘出了那时的一幕:槐驿愁闻斑马鸣, 垂虹蜿蜓傍新晴。旗亭载酒春郊别, 圯上怀人明月横。近水稻梁足雁鹜, 排青山色入轩盈。钓车不向桐江去, 欲对盈盈水一泓。 “槐驿愁闻斑马鸣”外出的离人因不愿远离家乡,所以愁闻送人离去的斑马的叫声。“旗亭载酒春郊别,圯上怀人明月横”,虹桥前,大路旁,酒旗飘飘,店铺林立,送别的人在这里为亲人和朋友饯行。又为了迎接朋友与亲人的归来,站在桥头,在夜色和月光的辉映下,听着潺潺的水声,望眼欲穿,一直到明月当空,还不肯离去。此情此景,相互交融,那是一幅多么令人心动的画卷呀。然而,时过境迁。自从清末修通了平汉铁路,设了邮局。御路、关隆、驿站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也就不消自灭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左海碑阴

左海碑阴为文化旅游景点。  左海碑阴    循吏当年重汉廷,至今人颂使君清。槐荫漠漠桐乡爱,丰碣斑斑高邑铭。官路牛羊空日夕,画堂燕雀几生成。椒浆桂醑时陈献,垂涕沾衣蔓草青。 ——清 魏裔介  左海碑阴在县城西门外桥头南城根,碑为明万历年间重修西门便桥所立。碑文为吏部尚书-星撰,碑背面有县令张延庭草书七绝一首。诗曰:“频年山水匝古城,尽怯危桥不可行。赖尔忽惊新筑好,恍疑张果是前生。”并附小记:“西门便桥成,乃省际张巨川实劳焉。予嘉其好义,故为此,且自愧云。”张字左海,故名“左海碑阴”。张延庭山东滨州举人,明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来尹柏邑。在任期间缮城廓,疏槐、午,修桥梁,建水利,崇文教,簒县志,宽刑减赋,兴废除弊,诸多建树,颇有政绩。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擢南户曹,离任而去。邑人为了纪念他,在城北泲水边建立了张公祠。张延庭出身太学生,精通文墨,善书法,犹长于大草。碑阴诗句即以大草书写。字体龙飞凤舞,笔势遒劲奔放,直可上追张旭,是以此碑因其在书法上的价值被列为槐阳八景之一。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光武遗踪

  光武遗踪    当年跃马几英雄,转首驱除霸业空。白水重生赤帝子,鄗南暂作未央宫。翠华尚忆熊罴守,侍从惟余翁仲讧。汉室园陵多灭没,千秋佳气此葱葱。 清—— 魏裔介  县北十五里铺村西大路旁,有一座汉光武庙,这里就是刘秀当年即皇帝位的地方。新莽末年,天下大饥,各地农民蜂拥起义,刘秀也乘机起兵,参加了绿林军。嗣后,绿林军拥立汉皇室刘玄为帝,以广号召。更始元年,刘玄派刘秀持节巡河北一代,刘秀联络信都太守任光、上谷太守耿况、鱼阳太守彭宠等,先后铲除了王郎,降了铜马,镇压了青犊、上江、五幡、大枪等农民起义军,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更始三年,刘秀行至鄗城,部将耿纯等劝其称帝。据《后汉书光武本纪》记载:“光武于是命有司设坛于鄗南千秋亭五成陌,六月己末即皇帝位。燔燎告天,湮于六宗,望于群神”。改鄗为高邑,是为光武帝。登基仪式设在战场上,开先帝之先河,仅这次祭祀活动就达数月之久。后汉书《祭祀志》记有这次祭祀的内容、规格、位置以及宰杀牲畜的数量等等,由此可见当时的盛况。刘秀随着历史匆匆的脚步恢复了汉室的统治地位,从此开创了东汉王朝二百年的基业。东汉章帝元和三年(公元86年),刘秀下诏高邑(即鄗城),于即位坛上建光武皇帝庙,岁时以祀。庙前院正殿有光武皇帝像,后院为僧众所居。庙前有断首石人一个。相传刘秀自蓟奔往信都时,夜色昏黑,迷失方向,行至鄗南五成陌,闻前方有人语,上前询问此系何地,信都在什么地方,对方竟不答话。再问,仍不答。刘秀一怒之下,拔剑向黑影砍去,“砰”的一声,一人倒地,一人惊走。刘秀近前俯视,乃是一石人。顺道有石碑二块,其中一碑-“汉光武斩石人处”七个大字。此碑七七事变前尚存,今以毁没,遗址不可复辨(《县志》有光武庙照片)。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古鄗旧址

古鄗旧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古鄗旧址    世变扬尘沧海中,浮云依旧塞寒空。五城陌照萧王月,汤沐邑余公子风。救赵应推监者策,摧薪独羡邓侯功。乡园咫尺堪凭吊,蓦见青山思不穷。清朝 魏裔介古鄗城旧址即今县北之固城店。  鄗之名称始见于春秋。《左传》载:“鲁哀公四年(公元前491年)齐国夏伐晋,取邢、任、栾、鄗。”而其为邑,当更在此以前。鄗在春秋时属晋,战国时归赵。因地处晋、赵边陲,诸侯攻伐常为征战之地。齐伐晋,中山侵赵,都在这里进行过战争。今天固城店村民翻地挖土,还常常发现断矛、残剑及铜箭镞等兵器。鄗是历史上的古城,曾做过魏公子信陵君的汤沐邑。走进古鄗旧址,站在墙根下仰视,方觉出眼前这道城墙的高大与坚实。残墙长约55米、高3米,为夯土结构,从部分断裂面仍清晰可见坚实的夯土层,想当年古城的建造者一定花费了不少心思。作为军事重镇,这城墙不仅是地界的象征,也是守卫者抵御外敌的屏障。从墙头的土坡攀援而上,我们便站在古城的顶端了。说是顶端,其实是就今天的状况而言,古城的本来面目原比这高大得多。风霜的击打,雨雪的冲蚀,再加上后来人为谋生计取土烧砖、平整土地,曾经拥有内外两套城池、占地千余亩的古鄗城早已不复当年的雄姿。站在1米多宽的城墙上端极目远眺,千年前的烽火狼烟、兵马刀戈尽被淹没在这丰收的景象里,惟有田埂间散落的瓦片与夯土的残墙一唱一和,诉说着古镇的历史。瓦是汉瓦,细究起来当是古鄗城繁荣昌盛时期百姓生活的见证。这一繁荣得益于东汉刘秀的崛起。研读固城店乃至整个柏乡的历史,似乎总和光武帝刘秀脱不了干系。《后汉书·光武帝纪》细数了这段往事:“光武于是命有司设坛场于鄗南千秋亭五成陌。六月己未,即皇帝位。燔燎告天,鄗于六宗,望于群神……”虽说4个月后帝都就迁到了洛阳,但驻跸的荣耀并不是处处都有,随之而来的繁华也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皇帝料理朝政的宫殿盖起来了,尽管如今已是汉瓦遍地,但仍被当地人尊称为“金殿岗”。高大的城墙被加固修复了,城外还有护城河环绕,建有南、北、东三个城门。见证了光武帝荣光的鄗城前所未有地兴盛起来,很快成为当时的政治和军事重镇。 追溯鄗城的历史,是为了从当年的辉煌中寻一些古镇遗风。除了眼前残存的城墙,可做注脚的还有那些口口相传的故事。譬如王郎(当时在邯郸称帝与刘秀抗衡的豪强势力,后多被讹传为王莽)追刘秀、牡丹向君王、斩倒石人问柏乡,均颇具传奇色彩。虽说这样的传说难免带了些虚拟成分,但剥除想像的外衣,总有些历史的原型隐藏其中,让人心驰神往。凭墙吊古,未免凄清,但古镇的过去正是从这样的遗迹和传奇中一点一点显现出来的。古城墙默默守望了千年,见惯了世事更替,斗转星移。对于今人来说,许多前尘往事忆都忆不起来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王家庄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王家庄乡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