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陕西省 >>延安市 >> 黄龙县 >> 石堡镇

石堡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黄龙无量山景区

黄龙无量山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无量山景区,2016年2月无量山获批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景区位于黄龙县城西南五公里,渭清公路边。此山古名“仙鹤山”,以群鹤绕山旋飞而得名。明嘉靖三年(1574年),山上建立了无量祖师庙,故而更名“无量山”。据洛川县刘《志》记载:“仙鹤山东有五台山(山西),西有麦积山(甘肃天水),北有清凉山,南有华山,此山居中,实为圣地。”寺院占地约十余亩。寺院中有六棵挺拔的古松和一棵古柏,为庙修成后所植,树龄已达480多年,远观其势,犹如一条蛟龙盘卧在林海之中,呈现“六松抱柏”的奇特景观。 该寺院在文革时曾遭破坏,2002年由县民政局批准恢复无量山莲云寺,经十余年的开发建设,现有大雄宝殿一座,千手观音殿一座及庙门一座,并设有东西厢房,庙宇群初见规模。 无量山景区规划面积74公顷,2014年以来投资近6000万元,建设了景区大门、游客服务中心、广场、停车场、人工湖、汉阙、彩绘浮雕等项目,为全县首个文化底蕴深厚、设施设备完善、生态特色鲜明的核心景区。

柏峪神道岭景区

柏峪神道岭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柏峪神道岭景区位于黄龙县柏峪乡,距黄龙县城53公里。景区总面积120平方公里,以摘星台为中心,建有御封亭、大岭饭店、五角树水上乐园、狮子沟、晒经山、南峙寺、王庄村灌溉渠和五角树村垂钓园等旅游景观等,已形成集观光、休闲、避署纳凉、餐饮和娱乐为一体的人文生态旅游景区。  柏峪乡村旅游自木材检查站(省304线)1公里起点到大岭山43公里终点(接省214线),根据自然环境,人文历史,民间传统,佛道文化共分布13处景点,分别依次为赵廉坟传说、最低洼的村落、知青文化观光、狮子沟奇观、南池寺、核桃树王、晒经山、松涛蜡染、薛将军庙、靴子崖、老虎梁、黄河远眺、神道岭自驾游等。  赵廉坟  赵廉坟因宋朝宰相赵廉葬于此地而闻名。此地形酷 似一条巨龙伏在河边饮水,远看极为壮观,据说是西藏一位得道喇嘛依照山脉走向从西藏一路寻来的风水宝地,被赵廉的父亲放牛窥见,偷换了埋人的尸骨,将自己的父亲埋入,从而家族出了大官赵廉,官至宰相,死后也葬于此。[3]   特殊村落  王庄行政村白杨树咀村是全县海拔最低洼的村落,海拔643.75m,也是柏峪乡旅游自东至西的起点,从此处到最高海拔处落差超过1100m,从而形成了柏峪乡独特的自然风光。[3]   五角树自然村是“上山下乡”时期13名北京知青下乡生活居住的一个点,此地群山环绕,松柏掩映,河水潺潺绕山转了个180度的弯,形成了小小乾坤湾的自然景观,环境优美,风光秀丽。知青们当年在此地生活劳作,修建了长达3km的人工灌溉渠,可浇灌百余亩耕地。该村为全乡旅游开发重点景区,设有雪色浪漫、杨家将古寨、小乾坤湾游乐、农家乐体验等项目。[3]   狮子沟  狮子沟位于五角树村向西1公里处,在两山之间的沟口有一座小石山,俨然一头雄狮昂首向南卧憩,与对面的雌狮隔河相望,默默守护着五角树村,被老百姓称为“神狮”,千百年来,该村风调雨顺,群众安居乐业。[3]   南池寺  南池寺位于柏峪乡乱麻科行政村营儿村,距乱麻科村委会驻地14公里,据碑文记载,建造于清朝中期,与东、西、北、中四个寺庙齐名,分别镇守着各个方位。该寺四面环山,象坐落在一个大池中,故名南池寺,占地三百余亩,时有庙宇二百余间,僧人三四百人,香客络绎不绝,香火旺盛,为文化革命时破坏,但宏大的气势依稀可辨。[3]   珍贵树种  核桃树王  乱麻科行政村马坡有一个树围3.3m,占地300余平方米的特大核桃树,据核桃专家考证树龄达500年之久,为全国之最,从而论证柏峪乡有可能是中国核桃保护最好的发源地之一。[3]   松涛蜡染  在柏峪乡境内有一种国家珍贵树种——白皮松,在柏峪乡政府驻地东300m处有一片60余亩的白皮松林,远看似蜡染一般,置身其间,冠绿树白,松涛阵阵。[3]   晒经山  晒经山位于柏峪乡政府驻地北面,在乡政府办公楼眺望,山势峻峭挺拔,山峰直插云天。该山顶距山脚4km,相传唐僧西天取经回来曾在山上晾晒经书而得名,现在山顶上仍有晒经石和孙悟空金箍棒敦出的石窝。[3]   将军庙  将军庙位于石坷行政村区家沟,据说唐朝名将薛丁山征西归来病故于此,葬于聚家沟内距公路1km左右处,为了纪念这位将军,老百姓在聚家沟建造了将军庙留于后人祭拜。后又在沟口建造了盘龙寺,镇守该地水旱灾害。该寺虽被破坏,现在遗迹尚存。[3]   靴子崖  在红花店西约2—3km处,峭立的石璧下有一个长约1.5m,宽约80公分的巨大脚印,此处名为薛子崖。相传是北宋名将杨六郎(名延昭)征辽率大军路过此地被大山挡住去路,杨六郎用脚蹬山脚,手推山峰,掀来一条道路供部队通过,在山脚下留了这巨大的脚印。[3]   老虎梁  从大岭山山脚23公里处到山顶30公里处,公路围绕一个山梁而上,这个巨大崎岖,坡度弯急的山脉顶部叫老虎梁,站在这里可一眼望到沟底3、4公里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历来兵家占据的要点,-年代也是土匪出没的地方。该梁上曾有个一可容纳七八十人的人工洞穴,称老虎洞,为当年据守者瞭望和藏匿的地方。[3]   黄河远眺  在大岭山之颠,矗立着一个石寨,据传,为当年杨六郎镇守边关所建,由于此处为黄龙县最高海拔处(海拔1873m),当地人又称为“摘星台”,站在石寨顶,放眼四望,群山环绕,云蒸霞蔚,十分壮观,遇到雨后初晴,可以眺望到流经龙门的黄河。[3]   神道岭  大岭山也叫神道岭,据县志记载,大岭饭店旁有神道岭寨,地处要塞,东连山西庆封,西接甘肃庆阳,北上宜川、延安,南下关中诸地。神道岭发展到今天,从红花店19公里处,到省道204线接口,全长24公里,山路弯延,山林茂盛,景色秀丽。[3]   

瓦子街战役烈士陵园

瓦子街战役烈士陵园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瓦子街战役烈士陵园,始建于1949年4月4日,当时占地17亩。园内安葬着我军在宜瓦战役中牺牲的包括714团团长任世鸿、参谋长武治安在内的5287名烈士的遗骨。一直是黄龙县重要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受到地方党委政府的精心重点保护,经过多次大的整修,现在的面貌与建园初期相比,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81年4月,0黄龙县委、黄龙县人民政府为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缅怀革命烈士丰功伟绩,首次对陵园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扩建和维修,新修起烈士纪念碑一座,同时修建了围墙等基本设施,扩建后整个陵园占地二十四亩。  纪念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碑座为正方形,四面有八级台阶,象征1948年;碑身为两个断面,象征2月;碑身高28米,象征28日,正面题刻着-同志题词:“瓦子街战役烈士纪念碑”。碑文详细记录了宜瓦战役的经过。  1984年4月5日,清明节,黄龙县雨后初晴,瓦子街战役烈士纪念碑落成典礼隆重举行。0中央委员、装甲兵司令员黄新廷,中顾委委员王世泰,中纪委委员、彭德怀同志夫人浦安修,陕西省委副书记周雅光、省纪委副主任陈元方,当年参加瓦子街战役的部分老战士和兰州军区、陕西省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及群众及代表五百余人参加了典礼。国家领导人-、-、-、廖汉生等同志敬献了题词和花圈。当年三五八旅旅长黄新廷回忆了瓦子街战役的经过。浦安修同志宣读了她自己书定的祭文。  1985年,-同志到陵园瞻仰烈士。  1987年11月,瓦子街战役烈士陵园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陕西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1990年陵园又增建了展览室和接待厅十间,并落实专门机构人员进行管理工作。  1997年9月至1998年6月,为了告慰长眠于此的五千二百八十七名革命先烈的英灵,塑造圣地新形象,把陵园建成集纪念和旅游为一体的文明开放窗口,0黄龙县委、黄龙县人民政府汇集各方力量,按照庄严、肃穆、开阔、美观的总体原则,对陵园进行了全面大规模整修。重点对纪念碑碑座、碑体、台阶和纪念馆、烈士墓冢、陵园绿化带、广场及其它配套设施进行了改造、扩建、装修,界定和征迁了保护区,使陵园占地面积达到五十五亩。  1998年8月1日,一万余名群众在瓦子街战役烈士陵园纪念碑前广场上,隆重-,举行了瓦子街战役胜利50周年大庆典。兰州军区副司令员-中等同志及省、市、县二百余名领导同志参加了庆典。  同时,瓦子街战役烈士陵园经上级批准为:“黄龙县瓦子街战役烈士陵园管理处”,副科建制。  2000年,瓦子街烈士陵园被命名为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近年来,瓦子街陵园又不断得到整修,省市民政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投资60多万元,实施了陵园景区综合开发,使陵园更显庄严、肃穆。在陵园的历次整修中,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资助,特别是西安市大明宫地区商会的席有良、李继和等17位企业家和先锋村党支部、村委会慷慨解囊,共同捐资21.5万元,使陵园演播大厅装配和门前道路整修绿化等工程得以实施,用义举和善行寄托了他们对烈士的无限敬仰和深切怀念。  瓦子街烈士陵园,已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同时,陵园地处省道渭清线和洛宜公路交汇处,交通便利,西距轩辕黄帝陵,东去黄河壶口瀑布都不足百公里路程,也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  据统计,前来瓦子街陵园瞻仰参观和接受教育的人数每年都在一万人以上。陵园先后接待过省军级以上领导30多人,部队师级以上200多人。军队和军事院校,大、中、小学生一批批有组织的到这里接受教育。一个个心灵在这里得到熏陶,一代代新人在革命精神鼓舞下成长。革命先烈,光辉永存!  地址: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瓦子街乡政府所在地      任世鸿 (1913~1948)  任世鸿,1913年出生在湖北省房县军店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就给地主放牛,受尽了封建地主的剥削和压迫。1931年,红军打到他的家乡,任世鸿毅然告别双目失明的母亲,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编入红三军鄂西北独立团第九连。 1935年长征开始前,他被调到师保卫队,负责师领导的安全。他所在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第六师,是最后一支离开湘鄂川黔苏区的长征队伍。11月…… 详细++  刘四虎 (1926~1954)   刘四虎(1926~1954)绥远(今内蒙古)丰镇人。1946年7月入伍,在三五八旅八团二营六连当战士。同年冬随部队由晋绥解放区调回陕北,担负保卫中共中央、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任务。12月7日在延安机场接受毛泽东、朱德等检阅,刘四虎浑身热血沸腾。 1947年3月初,国民党军整编第四十八旅进犯陇东西华池。由三五八旅与独立第一旅编成的第一纵队,又和新四旅、教导旅、…… 详细++  任世鸿 (1913~1948)  任世鸿,1913年出生在湖北省房县军店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就给地主放牛,受尽了封建地主的剥削和压迫。1931年,红军打到他的家乡,任世鸿毅然告别双目失明的母亲,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编入红三军鄂西北独立团第九连。 1935年长征开始前,他被调到师保卫队,负责师领导的安全。他所在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第六师,是最后一支离开湘鄂川黔苏区的长征队伍。11月…… 详细++  刘四虎 (1926~1954)   刘四虎(1926~1954)绥远(今内蒙古)丰镇人。1946年7月入伍,在三五八旅八团二营六连当战士。同年冬随部队由晋绥解放区调回陕北,担负保卫中共中央、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任务。12月7日在延安机场接受毛泽东、朱德等检阅,刘四虎浑身热血沸腾。 1947年3月初,国民党军整编第四十八旅进犯陇东西华池。由三五八旅与独立第一旅编成的第一纵队,又和新四旅、教导旅、…… 详细++  刘四虎 (1926~1954)   刘四虎(1926~1954)绥远(今内蒙古)丰镇人。1946年7月入伍,在三五八旅八团二营六连当战士。同年冬随部队由晋绥解放区调回陕北,担负保卫中共中央、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任务。12月7日在延安机场接受毛泽东、朱德等检阅,刘四虎浑身热血沸腾。 1947年3月初,国民党军整编第四十八旅进犯陇东西华池。由三五八旅与独立第一旅编成的第一纵队,又和新四旅、教导旅、…… 详细++

无量山莲云寺

无量山莲云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无量山莲云寺座落在黄龙县城西南五里处,海拔1356米。四周苍松翠柏环抱,自然风光幽雅俊秀。远观其势,犹如一条蛟龙盘卧在林海之中,近观其形,宛若一头寿龟,昂首眺望仙山灵气,雾漫霞云。无量山,古名“仙鹤山”。据寺院碑文记载“有群鹤绕梁数飞不绝”而得名。山顶有一平台,形如龟甲,平台有五棵高大的松树和一棵古柏,树龄在五百年以上,枝叶茂密,象巨伞凌空,呈现“五松抱柏”的奇特景观。  “寺院有尘清风扫,山门无锁白云封。”这幅无量山莲云寺山门上的对联,道出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红尘与仙境的对接。无量山莲云寺构建于明代嘉靖二年(1523年),距今500余年,在明清各个历史时期进行维修与增建,从创建无量祖师庙开始,屡经修建。庙内供奉道教鼻祖,元始天尊、太上老君、老子、庄子、张道陵天师等。据文史资料显示,张天师归隐鹤鸣山修行,因此无量山也从古至今传为万鹤山。2002年在庙址上重建大雄宝殿、观音殿、山门及僧房数间,现有僧侣20余人,2003年被辟为黄龙县宗教文化传播与旅游胜地  据碑文载:无量光佛寺,始建于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规模宏大,正殿供奉着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三尊佛祖。东厢殿是手持净瓶柳枝的观音菩萨;西厢殿是以智慧光普照一切的大势至菩萨等,可见无量山的气度之大矣。  巨碑横面,拜文所悉:无量,在梵文中阿弥陀佛之意也。据《阿弥陀经》记载:在很久很久以前的自在王佛时期,有个国王听了佛的道理,产生了无上的向佛之心,抛弃了王位,进了法门。并拥有一个“法藏”的法号。  法藏晋见自在王,听其讲说佛法,深感人间的苦恼,便发六八四十八个大愿,拯救众生脱离苦海。从此,法藏一心一意刻苦修行,力拒“色”、“香”、“味”诸般享受。经历了亿万年的种种劫难,积累了浩如烟海的功德,终于得道成佛。因而果之,他就有了“无量寿佛”、“无量光佛”、“超日月光佛”等十三个名号。据说,成佛后的法藏,凭着愿力,建立了安乐之国。在那里,众生没有尘世的苦恼与磨难,却能享受各种幸福与欢乐——这就是被中国民间视为“西天”的“西方极乐世界”。追朔无量山的历史,确实是-争夺之地。  景区地址: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城西南五里处  乘车线路:黄龙县乘内可租车前往至穆柯寨步道可达。

黄龙县博物馆

  黄龙县博物馆位于黄龙县南环路134号,1999年成立,2005年正式对外开放。隶属黄龙县文化体育事业局。1964年以前,黄龙县未设专门的文物管理机构,业务由黄龙县文化馆代管。6月20日成立“黄龙县文物管理所”,负责全县的文物管理工作。1986年5月16日成立了“黄龙县文物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同文管所合署办公。1998年10月在原址建博物馆,1999年新馆建成,同年10月经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黄龙县博物馆”,2005年完成博物馆的陈列工作,并正式对外开放。  全馆占地面积1136.7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04.46平方米。现有文物1400余件(组),时代上迄商周、下至明清,藏品门类包括陶瓷器、钱币、印章等,藏品中不少稀世珍品,具有很高的科研和观赏价值。如1975年出土于杨家坟遗址距今3万一5万年的“黄龙人头盖骨化石”,属早期智人向晚期智人的过渡形态,它的出土对于研究古人类的进化历程有着特殊意义;1998年在崾先米良村发现的特大石斧,长46厘米,重10公斤,呈舌状,石英岩质,刃部有明显的使用痕迹,属新时期时代龙山文化,是国内罕见的大石斧,为研究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提供了实物依据。  博物馆现有专题陈列与临时陈列各一处。专题陈列面积为80平方米,以通史形式陈列黄龙出土的反映历代先民生产生活、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等情况的历代文物70余件。自开放以来共接待观众万人左右。  博物馆科研工作主要集中在藏品研究方面,编辑出版了《陕西黄龙出土的人类头盖骨化石》、《历代钱币窖藏》、《黄龙出土汉代铜镜》以及《黄龙人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地位》等论著。  景区地址: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南环路134号  乘车线路:黄龙县乘出租或步行至广场大街可达。

清凉黄龙山

  黄龙县林草覆盖率高达87%。夏天的黄龙山,清爽异常。  大岭山、无量山松涛阵阵、鸟语婉转;关山下、密林处蛙鼓蝉鸣、溪水淙淙。崇山峻岭,-无边,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山花烂漫,野果飘香,观赏站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和人工喂养的天山马鹿、野鸡、野猪、野羊,令人留连忘返。遍布黄龙全县,还有许多历史遗存和自然人文景观。烂柯山、两棵岭、庞涓洞、白马滩、穆柯寨、魏长城、黄龙人头盖骨化石、全国唯一特大石斧等等,印证了诸多的历史事件和传说典故。黄龙正在成为都市人们度假休闲,避暑狩猎,探险猎奇,趋之若鹜的好地方。  每一个来到黄龙的人都无不赞叹这里秀丽的风光、清新的空气,每一个有识之士都认为黄龙是一块开发生态旅游业的宝地,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有着无限的开发前景。但目前这里还是尚待开发的处女地。按照陕西省“三纵五横”高速公路交通网络的建设规划,在不远的将来将有高速公路从黄龙县穿境而过,这将大大缩短从西安等大中城市到黄龙的行程和时间。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凭借临近红色旅游圣地延安、中华始祖轩辕黄帝陵、韩城党家村和黄河壶口瀑布、合阳洽川湿地等著名旅游景区的便利,地处上述旅游名胜的中心,黄龙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旅游线路联结点。开发好黄龙旅游项目,能够开辟多条新的旅游线路,改变陕西旅游格局。山清水秀,远离污染,黄龙将迎来旅游和旅游产业开发的黄金时代。  地址:延安市黄龙县境内   

穆柯寨

  穆柯寨位于黄龙县石堡镇水磨湾村东500米,北临石堡川河,东西为深沟,面积约为25万平方米。山顶有一夯筑方锥台,底边长25米,残高4米,夯层不清晰,下有地洞百余米。相传,北宋时期,朝廷为了防御和抵抗辽国入侵,在黄龙境内驻兵,据说这里曾是穆桂英的一个练兵场,方锥台即是点将台。从出土文物资料考证,穆柯寨的历史更为久远,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至商周时,就有人在此居住,繁衍生息,开创人类文明。2003年9月,被陕西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不老泉位于海拔1208m处,接近木柯山顶,属崖层透水泉,当地人谓之“不老泉”,据当地居民讲,光绪三年和民国十八年大旱,关中、陕北地区赤地千里、江河断流、井干河涸,但此水仍汪汪一潭,成为当地人馑饮救命之水。不老泉,为五千年前就在此地生活的远古先人和宋辽时期巾帼英雄穆桂英在此屯兵扎寨时提供了充足的人畜饮用水源,经现代科技手段抽样化验,此处水质优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对人体有益的稀有元素,可直接饮用,凉甜爽口,沁人心脾,如天之甘露。(图文来源黄龙旅游网)

黄龙小寺庄石窟

黄龙小寺庄石窟为文化旅游景点。  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延安城东南黄龙县城北35公里小寺庄东山下。也称圣寿寺石窟。高2.6米,宽2.7米,深3.5米,内雕一佛、二弟子、二胁侍菩萨、二天王及二供养人像,共九尊石刻。正中坛基上为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束腰形仰莲须弥座上。佛袒胸,外着通肩大衣,双手作法界定印,背后为高浮雕火焰形背光,背光上雕一佛二弟子,下雕二飞天。佛两侧待立迦叶、阿难及菩萨、天王、供养人,分立坛基下两侧。座前刻有一对0石狮和一座香炉。窟门外西侧有一座弥勒佛坐像,东壁有一块题刻,-"咸平三年"等字。据此可知,此窟开凿于北宋初期。  地址:黄龙县小寺庄东山下   

黄龙泄湖狩猎场

  黄龙泄湖狩猎场是陕西省林业厅、陕西省公安厅等部门批准设立的专业狩猎场,位于黄龙县县城北3公里,属石堡镇泄湖林区,面积约177平方公里。由大面积天然林,人工林等自然生长灌木组成天然屏障。从而成为野猪,野獾,狗獾,草兔,野鸡等多种飞禽走兽的繁衍之地。是您假日,休闲,避暑,旅游,打靶,狩猎的绝美佳境。  地址:黄龙县县城北3公里  咨询电话:0911-5623772   

杨家坟山遗址

杨家坟山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旧石器时代  杨家坟山遗址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延安城东南黄龙县曹店乡尧门河水库大坝北侧的杨家坟山南坡。东、南、西有尧门河环绕,北侧靠山,地势较陡。东西宽60米,南北长100米,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为旧石器时代遗址。  "黄龙人"头盖骨化石1975年出土于此。该化石保留了额骨和顶骨部分,骨壁较厚,额部后倾,眶缘圆钝,为成年男性头骨,属晚期智人,距今约3~5万年。原件现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堡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石堡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