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刘秉忠 (1216~1274) 大元帝国的设计师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刘秉忠——大元帝国的设计师。 元代政治家、作家。初名侃。字仲晦。原籍瑞州(今江西高安)。曾祖于金朝时在邢州任职,因此移居邢州。蒙古王朝灭金后,刘秉忠出任邢台节度府令史,不久就归隐武安山,后从浮屠禅师云海游,更名子聪。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前,注意物色人才,他与云海禅师一起入见,忽必烈把他留在身边,商议军国大事。即位后,国家典章制度,他都参与设计草定。拜光禄大夫太保,参领中书省事,改名秉忠。刘秉忠曾经建议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将蒙古更名为“大元”,忽必烈采纳了,这就是元王朝命名所由来。刘秉忠的作品有诗、词和散曲。他的诗流露出三种思想感情:一是归隐,如《寓桓州》、《痴坐》、《谩成》。二是有用世之心,如《对镜》、《秋感》。三是在政治斗争尖锐时,感到进退两难,如《蜀先主孔明》、《留燕》。《元史》称他的诗作,萧散闲淡,和他的人品、风度一样。刘秉忠的词表现的思想感情,和他的诗作基本是一致的。不过更加清冷,在《好事近》中说:“一曲竹枝歌罢,满襟怀冰雪。”刘秉忠敬仰元好问,他有《读遗山诗》10首,其中有两句说:“自古文章贵辞达,苏黄竟不在新奇。”其实这也是他的创作追求,明白晓畅而不追求新奇,正是他的诗歌的特点。但同时也带来平淡而缺乏诗味的缺点,他的有些诗作还给人以诗句粗厉之感。元中叶时虞集和苏天爵等人批评中统、至元年间诗歌有粗疏笨厉之病,当是针对包括刘秉忠在内的一些作家而言的。刘秉忠的词宗豪放派,但偏于直露,这也是元代早期词作存在的普遍性弱点之一。刘秉忠著有诗集《藏春集》6卷,另有散曲12首,其中较好的有〔南吕〕《乾荷叶》和〔双调〕《蟾宫曲》。《蟾宫曲》是吊古伤今之作。《乾荷叶》保留着初期散曲的民歌风味:“乾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减了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一场霜,寂寞在秋江上。”专门著录元代曲家的钟嗣成《录鬼簿》把刘秉忠列为“前辈名公乐章传于世者”,可见他也是元代早期的著名散曲作家。 元代前期著名政治家。字仲晦,初名侃。邢州(今河北邢台)人。邢州在1220年即归蒙古政权统治,刘侃十七岁时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1238年,辞去吏职,先入全真道,后出家为僧,法名子聪,号藏春散人。1242年,他受到北方禅宗临济宗领袖海云的赏识,被推荐入藩王忽必烈(即元世祖忽必烈)的幕府。子聪博学多能,善於出谋划策,深受忽必烈重视,时年二十七岁。1250年,他向忽必烈上万言策,提出:“治乱之道,系乎天而由乎人”,“以马上取天下,不可以马上治”。主张改革当时的弊政,建立制度。如定百官爵禄,减赋税差役,劝农桑,兴学校等。他的主张对于忽必烈采用“汉法”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1253年,从忽必烈出征云南。1259年,又从征鄂州(今湖北武昌)。1260年,忽必烈称帝,命子聪制定各项制度,如立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建元中统等。至元元年(1264),忽必烈命子聪还俗,复刘氏姓,赐名秉忠,授光禄大夫、太保、参领中书省事、同知枢密院事。至元六年,订立朝仪。至元八年,忽必烈以大元为国号,也出於刘秉忠的建议。刘秉忠还主持了元朝首都大都和陪都上都的营建。1251年,蒙哥即大汗位,以忽必烈管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忽必烈将营帐移到金莲川,并在1256年命他在当地建立一座新城。1258年,新城建成,定名开平,忽必烈称帝后改为上都。至元三年,刘秉忠又受命在原燕京城东北设计建造一座新的都城。新城规模宏伟,工程浩大,在刘秉忠和张柔、段桢等主持下,进展很快。至元九年,忽必烈根据刘秉忠的建议,命名新都为大都。至元十一年正月,大都宫阙建成。同年八月,刘秉忠去世。 刘秉忠长於诗词,沉郁豪迈,在元代文学中别具一格。其作品有《藏春集》六卷传世。 十三世纪初,崛起于漠北草原的成吉思汗挥师南下,赶跑了黄河北岸的女真人,在邢州设立大元帅府。这时候,勾画大元帝国的刘秉忠降生了。 刘秉忠原名侃,字仲晦,祖籍是江西,祖上仕辽金,落户邢州,他的曾祖父是金朝的邢州节度副使,蒙灭金后,他父亲在邢州元帅府里是个军事长官,刘秉忠长大了在邢州节度府里当了一个小官儿。 时逢乱世,刘秉忠感慨“大丈夫怀才不遇,应当隐居起来寻找机会”,于是放弃官职上了武安山。过了几年,天宁寺高僧虚照禅师听说刘秉忠是个人才,派弟子请他下山:“不要在那里作道士了。”于是刘秉忠在天宁寺当了和尚,做了虚照的徒弟,法号子聪。其实道士也罢,和尚也罢,对于刘秉忠来说,出家是假,寻求机会是真。师徒二人游历山西大同,他看南堂寺是个好地方,就居留了下来。 1242年,高僧海云印简(1202——1257)奉召前往和林漠北王府觐见忽必烈,路过大同,听说刘秉忠博才多学,邀其同行。有机会接近蒙古亲王,刘秉忠自然很高兴地答应了。忽必烈召见二人,问:“佛法里有没有安天下的办法呢?”海云回答道:“应该在天下大贤硕儒中求问古今治乱兴亡的事情。” 刘秉忠于书无所不读,尤精于易经,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术,无不精通,论天下事如指诸掌,忽必烈大为赏识,于是把刘秉忠留在幕府,参与军政大事,令其还俗,赐名秉忠。和林之行,刘秉忠得遇明主,自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蒙古帝国的命运。 蒙哥即位后,忽必烈受命在金莲川设置王府,管理漠南地区,广招汉族人才,开始施展“大有为于天下”的抱负。刘秉忠、姚枢等人辅佐忽必烈在金莲川制定了“广招天下英俊,讲论治道”的用人方略及施政方针,藩府旧臣,四方文士,大批有识之士迅速云集到忽必烈的王府,由刘秉忠荐引,他的同学、学生、故交如张文谦、张易、李德辉、刘肃、李简、张耕、马亨、王恂、刘秉恕(刘秉忠弟弟)等,先后进入王府,为忽必烈献计献策。1251年,受封邢州的答剌罕(蒙古贵族称号)上表忽必烈,陈述情况说,邢州连年天灾-,百姓逃散,没有多少户人家了,快派有能力的官员来治理吧。刘秉忠与张文谦一起向忽必烈推荐熟悉邢州情况的燕赵名士张耕和刘肃,忽必烈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在邢州设立安抚司,派近侍脱兀脱带张耕和刘肃前往。邢州吏治,是忽必烈潜邸中汉臣的初步贡献,也是刘秉忠向事业成功迈出的第一步。 蒙哥汗六年(1256年),忽必烈为便于统治中原地区,命刘秉忠在恒州东、滦河北岸的龙岗(今内蒙古多伦附近)兴建都城,三年竣工,命名开平。1259年蒙哥汗在南伐南宋中战死,忽必烈听从张易计策,抢在其弟阿里不哥行动之前,从武昌出发,带着刘秉忠、姚枢、郝经、廉希宪、阿合马、董文忠兄弟等重要谋士,日夜兼程,轻骑奔回北方;公元1260年6月4日,忽必烈在开平即大汗位,设开平府,年号“中统”,取“中原正统”中两字,大有囊括天下之意。1264年又改年号为“至元”,取自《易经》中“至哉坤元”。 至元三年,刘秉忠受命在原燕京城东北设计建造一座新的都城,命名新都为大都,郭守敬负责都城水系和建筑材料的运输问题,这就是明清两朝的皇城,今天的北京。公元1271年的旧历十一月,刘秉忠领衔给忽必烈上了呈文:“元正、朝会、圣节、诏赦及百官宣敕,具公服迎拜行礼。”就是说按照忽必烈认可的方案,制订典章朝贺礼仪制度以及命名国号行朝仪的一系列策划工作已经完成,蒙古大汗可以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原正统的至高尊者。 至元十一年(1274年),刘秉忠随元世祖到上都避暑度夏。同年八月,刘秉忠在南屏山别墅无疾而终,时年五十九岁。元世祖得到丧报,非常吃惊,悲痛不已,他对群臣说:“秉忠事朕三十多年,小心缜密,不避艰险,言无隐情。其阴阳术数之精,占事知来,若合符契,只有朕知道,别人是不会了解的啊。”于是委派礼部侍郎赵秉温护丧,厚葬大都,最终改葬邢州祖茔(今邢台县贾村)。刘秉忠拜光禄大夫,位太保,参领中书省事,死后赠太傅,封赵国公,谥文贞。成宗时,赠太师,谥文正。仁宗时,又进封常山王。在有元一代,汉人有这样尊贵荣誉的人,仅刘秉忠一人。 刘秉忠精于周易,能知道前后事。据明朝首辅朱国桢岁著《涌幢小品》记载,明嘉靖年间,刘秉忠墓被盗,内有石刻写明:为盗者李淮。事情传到官府,盗墓者被捕,果然是李淮。古籍记载的准确性有待于考证,但刘秉忠生前博才多学,细查善断,为历来史料所公认证实,也是深受忽必烈信赖和重用的主要原因。 刘秉忠不愧为世界史上最伟大的设计师之一,他不但为元王朝建立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而且以《周礼·考工纪》关于都城建设为指导思想进行规划修建的元大都,是我国封建社会历代都城中最接近周礼之制的一座都城。元大都城的平面设计,皆以汉统治者建都思想为主导,即前朝、后市、左祖、右社之制。新建之城街巷规划极有规律,大街宽24步,小街宽12步。除了大小街之外,还有384火巷、29弄通,颇为壮观。元大都奠立了近代北京城的雏形,是当时世界最大的都市之一。元大都从1267年开始修建,直到1285年才告完工,历时18年之久。元大都城墙周长28公里多,宫殿巍峨,寺庙雄伟,园圃美丽,街道宽敞,规模宏大,规划整齐。欧洲人马可波罗在他的《行记》中对元大都的详细描述,引起西方人对东方帝国的无限神往 。 [以上内容由"xigui"分享。] |
邢台峡谷群 | 邢台峡谷群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邢台峡谷群是国家4A级风景区、河北省重点风景名胜区、河北省地质公园,景区位于邢台市西70公里处,由24条峡谷组成,其中长1000米以上的达8条,是太行群峰中的一大奇观。主要景观有鬼门天堑、卧峡晴虹、云崖撒珠、飞瀑泻玉、瑶池妆台、龙宫玉珠、济公观海、三山销翠等。邢台峡谷群是以石英砂岩峡谷景观为主体,辅以山崖、瀑布、人文风情等景观的峡谷群型旅游区,其所具备的垄断性石英砂岩峡谷群和典型性的嶂石岩砂岩地貌特点,在太行山区乃至全国山岳型旅游区中独树一帜,不可多得。 邢台峡谷群是国家4A级风景区、河北省重点风景名胜区、河北省地质公园。位于邢台县西南路罗镇贺家坪村,与山西的和顺县相望,距邢台市区65公里。景区游览面积18平方公里,由24条峡谷组成,其中达到千米的有8条之多,它既有北方山岳的雄伟气势,又具南方山水之秀美。奇峡群有三奇:一 邢台峡谷群 奇谷低狭深;二奇峡岸壁立;三奇成群出现,并有连绵十余里的清潭飞瀑及上万亩的原始次生林。峡谷群具有狭长、陡峻、深幽、赤红、集群五大特点,成为八百里太行山的一大奇观,被专家誉为“太行奇峡”。奇峡群目前可游览的峡谷共五条,分别为长嘴峡、流水峡、黄巢峡、竹会峡和老人峡。主要景观有50多处,如:神鹰石、龙潭飞瀑、白云人家、黄巢殿、跑马栈道、神井、一线天、擎天柱、双驼峰、五指山、情人峰、观-、双龟戏石、龙首崖、悬棺、云崖撒珠、雄师出山、小石林、兴隆寺、猿人头、双狮岩、浮雕、卧峡晴虹、济公观海等。峡谷群夏季暑期凉爽,七月平均气温24℃,有多种乔木,灌木和野生动物,深山植被繁茂,有上万亩的原始次生林,形成一个巨大的“天然氧吧”。奇峡群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曾是唐末黄巢义军的根据地之一;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29师曾在此建被服厂、造纸厂、印刷厂,仍在此留有遗址。 峡谷群景区的水上垂钓、帐篷营地、篝火晚会、烤全羊、卡拉OK等特色的旅游项目,会使您如痴如醉,流连忘返;近百家的农家小院让您尽情体验山村生活。 峡谷群有三大景色:一是奇峡。谷底狭深、峡岸壁立、成群出现,构成了太行奇观;二是峻峰 邢台峡谷群 。周围山峰都是几近90度的红崖绝壁,峰峦叠嶂,上下错落,形成了高低变化,犬牙交错的天际线;三是飞瀑。黄巢岩下有一奇特而又壮观的瀑布,瀑布不是飞流直下,而由悬崖顶一深潭中翻腾而出,山泉奔流至此,钻入一石瓮,泉水在瓮中回旋而出,从数十米高的峭壁上飞溅而上。站在瀑布之下,水声、风声骤起,一股清风寒沁人入五脏,令人备感舒畅.黄巢峡 黄巢峡主峡黄巢峡是群山之间的一道地堑,长达4000余米,峡深200余米,两壁对峙千仞,峡宽几米,最窄处只十几厘米。抬头爷视,云崖倾扑,大有瞬间合拢之势,故称“一线天”。由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黄巢峡是唐末黄巢农民起义的根据地之一,除遗存的旧城郭、练兵场、跑马栈道外,村庄、古刹寺院和山岩名称都留下了与黄巢起义军有关的印迹和传说。此外,这里还有八路军总的兵工厂、服装厂、造纸厂旧址。 |
邢台玉泉禅寺 | 邢台玉泉禅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在邢台西北四十里有个皇寺村,村中有座玉泉寺,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该寺有三绝而著称。 一是皇寺。相传,元顺帝被明将朱洪武追杀,曾避难于玉泉寺附近。而朱洪武却在该寺内歇兵喂马,所以后来将此寺改名皇寺。皇寺始建于唐,而重修于元,正殿、配殿宏伟壮观,为砖木结构,雕梁画栋都具有元代风格,为近世所罕见。可惜,保护不善,又因年久失修,边一独具风格的古建筑已今非昔比。 二是鸟柏。皇寺院内,有一棵一千二百五十年的古柏,高达二十多公尺,挺拔苍劲,枝桠繁壮,一年四季郁郁葱葱。古柏树冠十分繁茂,大致可分七层,其势如烟如云,翠浓异常。由于此古柏位居深山古刹和玉泉环绕之中,常栖息珍禽鸟。再加上树冠如此庞大,经常迎风自吟。两鸣交响,酷似百鸟鸣唱。据植物学家考证,该古柏树种优异,培土肥美,所以树纹结构异于寻常。结合民间美传:“每落一鸟,便增加一鸟形花纹,久而久之,柏纹如落鸟之众,落鸟似柏纹之美。可惜,在很早以前的一个深夜,从南方来了一个明眼窃宝人,利用秫秸掩盖,劈开树干,偷走了鸟纹。现在留下的一丈多长,三尺多宽的伤痕,就是当时盗宝的明证”。该传说虽然优美动听,但实际上是因雷击所致。鸟柏的美丽花纹依然存在。 三是玉泉池。在鸟柏的南侧有一泉池,古称“玉泉池”。泉底石沙如玉,水清见底。水中游鱼翩翩。泉池系明朝县令陈大宾所建,已有五百年历史。池面五亩有余,池中碧波荡漾,凉亭耸立;池岸料石精砌,垂柳成行。池南岸有一座古色古香的石牌坊,其石柱、石梁、石瓦楼等都是银灰色的石料雕刻而成,龙凤图案,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中央牌坊中跨之上刻有"玉泉池"三个浑健有力的草书大字,是当时邢台县知县朱浩所写。池中心有一凉亭,建筑精美别致。掩映在红花、碧水和绿柳之中,十分幽雅,是鉴赏湖光山色和避暑的好地方。 值此连续数年偏枯年份,许多名泉都已干涸,但玉泉池,依然昼夜不停地翻华如玉,竞相涌出。泉水日涌出量约在七千至万吨以上,使这一极度缺水的石灰岩地区,“河渠纵横,绕村贯户,玉液流淌灌溉沃野”。皇寺村一带,家家户户泉水丁冬,山坡田野稻麦花香,虽非江南而实胜江南。说也奇怪,泉水在玉泉池涌流不干,但经皇寺下流不远便渗漏到石灰岩的列隙之中,河渠溪流化为乌有,这就是邢台的又一奇观--流不干与灌不满。 每当夕阳西坠,在古刹的屋脊飞檐上,在鸟柏的树冠桠杈上,在玉泉池的凉台牌碑上,以及在四周的山林石崖边,均抹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彩辉,景观十分幽静、壮丽。形成了游人神往的美景,这就是“玉泉夕照”名胜的由来。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河北省邢台市桥西区皇寺镇内 乘车线路:邢台市内可乘12路公交在皇寺站下车西行可达。 |
邢台墓地 | 邢台墓地为文化旅游景点。 邢台墓地位于河北省邢台市西南。 据史料记载,邢侯名姬苴,是周武王之弟周公旦的第四个儿子。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成王封周公旦四子姬苴为邢侯,建立邢国统辖邢地,公元前661年,强狄犯邢,侯迁都夷仪,外藉齐兵,内聚士气,几经争战大胜,为庆功建邢侯之台。邢台之称,原源于此。 1993年被发现,总面积100万平方米,为西周时期邢国的墓地。一在葛庄邢国公家室墓区,一在南小汪遗址内。大型古墓分布在墓地中部,周围分布有车马坑和小型墓葬。葬式多为仰身直肢,亦有侧身屈肢葬。随葬品以陶器为主,由于早年盗扰严重,器物组合不甚清楚,以鬲、罐最为常见。此外发现幸存下来的有铜器、玉器、石器等;铜器有青铜鼎、戈、剑及青铜工具。玉器有戈、圭和玉质的动物模型等。1997年共发掘大型墓3座、中小型墓30余座,其中西周时期20余座,春秋时期的墓葬2余座。西周时期墓葬中大型墓形制有甲字形、中字形两种,中小型幕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M202为大型甲字形墓邢侯墓墓道,全长35米,墓室长6、宽4米,早年遭严重盗掘。墓道与墓室连接处随葬6辆车,出十一批精美的车马器。该墓周围有马坑四座,葬马12匹。这批墓葬均遭严重盗掘,但仍出土一批珍贵文物,随葬品主要有铜、玉、原始青瓷、陶、石及蚌器等。铜器有戈、贝、车马器等;玉器多为各类动物形象,如鱼、蝉、猪、龙等;原始青瓷器主要有尊、豆、器盖等;陶器有雨、篮、罐、豆、器盖等。春秋时期墓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墓坑,出土遗物有扁、豆、罐等。 截至目前已发掘大型墓葬6座,其中有邢侯墓,邢侯夫人墓,赵襄子墓;中小型墓葬500余座;近10位邢侯的墓葬。 邢国墓地是一处由商代遗址与周代墓葬共存的文化遗存,出土了大型青铜器、金器、漆器、玉器等。邢侯墓地的发现解决了学术界争论多年的邢国地望问题,邢侯都城就在当今的邢台市区或附近的郊区。邢侯墓地中先商遗址的发现,为先商文化的深入研究及商族起源提供了考古新资料。中商遗址的发掘,为佐证商祖乙迁邢之地即为今天的邢台提供了一批实物资料。 2006年邢国墓地作为周代的古墓葬,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邢台七里河健身绿道 | 邢台市七里河健身绿道是邢台市5条城市绿道的三号线,其范围是七里河景观大道北岸、南岸沿线。西起西外环,东至东外环,主线全长约15.7公里,支线长约5.4公里,南北岸各20多公里;功能定位是以滨河亲水游览为主。 绿道三号线建设以滨河景观带为基础,融合七里河景观带沿线绿化和道路,修建了3米半宽的自行车车道和1.5米宽的步行道(全封闭),并沿线修建了9处休息驿站,骑车累了、跑步累了,可以在驿站休息、下棋、聊天。绿道内售货亭、休息长廊、健身广场、篮球场、自行车出租站、公共厕所、标牌标识等服务设施配套齐全。 同时,七里河健身绿道将百泉公园、儿童广场、河心岛、自行车赛道、玉带桥、祖乙岛、湿地公园等有机串联起来,集环保、运动、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为市民提供了一处健身、休闲、观光的绿道。为满足有车族健身需要,在绿道两旁设置了4个停车场,停车后几科步入绿道进行健身、游览等活动。七里河新区还将购置500辆自行车用于出租。 “绿道”,是英文greenway的意译,其中“green”表示自然存在——诸如森林河岸,野生动植物等,“way”表示通道。因此,绿道就是为了生态、休闲、文化等规划、设计的,是连接河滨、溪谷、山脊等自然走廊以及风景道路、历史文化景点等人工走廊而建立的线型绿色景观线路,是供行人、骑车者健身休闲的慢行系统。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河北省邢台市百泉大道 乘车线路:邢台市内乘15、19、101等路公交在南陈村站下车;乘24路公交在七里河站下车。 |
邢台普明寺 | 邢台普明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邢台普明寺在河北省邢台市桥西区李村,普明寺建筑由大门、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东侧、西侧的配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组成。普明寺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原名普润庵,后名普明寺。寺庙在历史上曾几度兴废,特别是那场文革浩劫,使原寺及碑石荡然无存。 改革开放落实宗教政策后,1994年广大佛门弟子捐资在杂草丛生,黄沙瓦砾之上复建了普明寺大雄宝殿及院堂。1999年4月1日(农历二月十五),现任住持隆慧法师为大雄宝殿举行了开光典礼。 2001年9月13日(农历七月二十六)天王殿钟鼓楼奠基,后经三年多的建设,耗资七十余万,建成了天王殿、云水堂及库房等五十余间。 2004年10月24日(农历九月十一)隆慧法师为天王殿举行了开光典礼。至此一座红墙金瓦、翠柏成荫的清幽道场基本建成。寺院历史悠久,文化丰厚。香火旺盛,经常举行各种法会,特别是每月农历初一、十五普明寺都免费为亡者超度,各地香客云集于此,场面壮观。 景区地址:河北省邢台市桥西区李村桥西二中对面 乘车线路:邢台市可乘3、106等路公交在金牛钾碱厂站下车西行可至。 |
邢台郭守敬纪念馆 | 邢台郭守敬纪念馆为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郭守敬(1231-1316),字若思,河北邢台人。中国元代杰出的天文、水利、数学、仪器仪表制造专家。他一生科技成就有十几项遥遥领先世界水平,为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郭守敬纪念馆,座落在河北省邢台市风景秀丽的达活泉公园内,占地5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明、清建筑风格。目前主要建有郭守敬铜像、观星台、四个展厅、天文观测台等设施;复制有郭守敬当年创制或使用过的简仪、浑仪、仰仪等仪器;制作有反映郭守敬观天测地、兴建水利成就的邢州治水、西夏治水、大都治水、四海测验、太空广场等沙盘和场景。现郭守敬纪念馆以其雄伟的建筑,新颖的陈列,幽雅的环境,受到广大观众的赞扬。先后被河北省定为旅游重点单位,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被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邢台郭守敬纪念馆 |
达活泉公园 | 历史上,邢台周围曾是华北地区罕见的大泉区,这里曾水涌百穴,甘露争溢,形成“环邢皆泉”的天然奇景。其中,最著名的泉就是达活泉。达活泉曾是牛城八景之一,后将达活泉开辟一公园,并在园内建设了郭守敬纪念馆。 郭守敬科技园区位于公园东南部,整个园区以古典园林建筑风格的廊、亭、桥、台、馆、楼为主调。由公园南大门为起点,穿越体现郭守敬在水利方面突出贡献的水池喷泉,到达郭守敬铜像前的“星的广场”,再穿过观星台到达郭守敬纪念馆。纪念馆东侧为体现郭守敬在天文方面贡献的冬、夏星座图科普园区,西侧有以郭守敬紫金山求学一段历史而命名的紫金山。 水上活动游览区以人工湖为中心,园区内景点有飞瀑流泉、独钓洲、游船码头及各式凉亭。植物观赏区则是利用原有的植物景区和苗圃进行重新设计,包括了森林浴场、阳光草坪、牡丹园、南国花园等景点。 地址:邢台市北围城路 |
邢台锦江不夜城 | 锦江不夜城是由邢台路桥房地产开发公司兴建的“欧式滨水休闲”商业街,位于七里河南岸,郭守敬路与新华路之间,总建筑商业面积12万平方米。项目利用七里河新区的文化资源、生态环境,打造了集商务交流、餐饮娱乐、婚庆产业、旅游观光、美容健身、水上游乐、特色商业于一体的一站式享乐天堂。 锦江不夜城由东西走向7栋楼座组成,全长815米,街道空间宽度28米。建筑以3层为主,局部4层,商业街宽高比D/H在1-2.5之间的规律,有比较舒适的视觉空间、比例关系。 街道断面划分为:中间是6-8米的景观绿化设施带,作为驻留区;两侧分别有9-10米的流动区,在流动区中靠近店铺一侧6米的区域作为步行流动区,必要时可行驶特种车辆(旅游观光车)。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河北省邢台市守敬南路七里河南岸 乘车线路:邢台市内乘24路公交在七里河站下车南行可达。 |
邢台天宁寺 | 邢台天宁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天宁寺俗称西大寺,邢台名刹,与“东大寺”的开元寺东西相望,是目前河北省仅存的两座元代建筑之一,金顶琉璃瓦的建筑规格是绝无仅有的。 根据史料记载,元代天宁寺被称为巨刹,名“大天宁寺”,原有建筑四大天王殿、大雄宝殿、水殿,虚照禅师塔及大量的历代石刻。 天宁寺原占地40余亩,有前殿、大殿和后殿,配有钟楼、鼓楼、碑林等建筑群。由于历史原因,现仅存天宁寺前殿,该殿重修于元朝初年,是我国北方为数不多的元代建筑,具有典型的时代风格,是邢台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这座始建于唐的历史名刹于1993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北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是元代太子太保刘秉忠早期出家的地方。 |
邢台七里河水利风景区 | 邢台七里河水利风景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邢台七里河水利风景区位于邢台市南部,依托七里河综合治理工程而建,景区面积24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8平方公里,属于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 景区管理单位按照“防洪、生态、休闲、宜居”的要求,实施“林、路、水、桥”综合治理,通过河道清淤、堤防加固等手段切实加强水系连通性,新增水面760万平方米,新增绿地1150万平方米。景区已建成迎宾公园、月亮湾滩地游园等19个沿河游园,是一处集文化、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休闲度假景区。 |
天梯山游览区 | 天梯山游览区位于邢台市西东牛庄,距市中心22公里,面积18平方公里。这里山势突兀,雄浑险峻,千余级石阶直上云霄。 人登临绝顶长寿峰,但见群山环拱,村庄历历,田畴锦绣,川口湖烟波浩淼,令人心旷神怡。景区西部,冷风洞天下绝伦,宝剑峡壁如刀削,黑龙潭清冷沉绿,另有一番野趣。 特别难得的是,这里是抗金名将牛皋的家乡。牛大将军曾在这里依山凭险,率众抗金。至今山腰间遗迹尚存。另外还有众多美丽动人的民间故事世代流传。 地址:位于邢台市西东牛庄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