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平原君赵胜墓 | 平原君赵胜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平原君赵胜墓位于肥乡县元固乡西屯庄,现存封土高2.5米,占地面积16平方米。 赵胜,战国时期赵惠文王之弟,是赵惠文王及孝成王的相国,号平原君,他与齐国孟尝君、楚国春申君、魏国信陵君合称战国“四君子”,卒于赵孝成五十三年(公元前25年),葬肥义之乡(今肥乡县)。唐《元和郡县志》及肥乡历代县志均载赵胜墓在肥乡城南八里西屯庄。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固乡 肥乡县辖乡。1953年建元固乡,1958年改管理区,属城关公社,1961年建元固公社,1982年改乡。1996年河头堡乡并入。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7.2公里。面积51.4平方公里,人口3.5万。肥广公路和肥广地方铁路并行过境。辖平庄、沙窝、李堡、东河头堡、西河头堡、谢村、前油胡寨、中油胡寨、后油胡寨、韩庄、西贤店、前元固、东元固、西元固、李庄、胡庄、袁庄、…… 详细++ |
井堂寺 | 井堂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井堂寺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东部肥乡县城北一公里处,南邻309国道,东邻县城至青兰高速公路连接线(井堂街),迄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寺内圣井为河北省人民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周游列国路过此地,远看此处瑞气冲天,近前更觉神志清爽,遂对颜回与子路两位学生说:“此处地下颇有灵气,如挖一口水井,可对周边庶民大有益处。”于是,孔子亲自选定位置,设计水井图形犹如水瓶状,下端内壁直径一丈零二寸,向上逐渐收拢,至瓶口处内壁直径为六尺一寸。当时孔子白天指挥弟子和民众一起挖井,夜晚在附近村庄为百姓讲学演礼,至今在井堂寺附近的梁庄、常耳寨和龙堂堡等村庄还有孔子的讲学遗址和孔圣人演礼的传说。农历六月六日,水井挖成出水,附近四邻八乡的村民一大早便赶来此处,载歌载舞,欢呼庆祝,品偿井水,但觉此井水清澈甘甜,沁人肺腑。附近村民常饮此水者,更发现井水有祛病强身、益寿延年之功效,故两千多年来,井堂寺周围村庄长寿者甚多,皆因常饮此井水故。人们为纪念孔子,将此水井取名圣井,后来又因一只三足蟾在井中居住,故又称为蟾井。古代天灾-频繁,旱涝连连,战乱纷纷,有趣的是,遇干旱年份,方圆百里水井干涸,唯独此圣井之水取之不尽,永不干涸。又因井水能治病疗疾,益寿延年,山东、山西、河南及当地来取圣水者络绎不绝。每年的农历六月六日,就成了固定的纪念日。 |
窦默墓碑 | 窦默墓碑为文化旅游景点。 窦默墓碑位于肥乡县城西村,立于元至元二十五年(1287年),篆额“昭文馆大学士正议大夫窦公神道碑”,青石质,龙首,通高4.7、宽1.1、厚0.33米。碑首为四龙蛟蟠,龙首与碑身连为一体,碑文阳面和阴面共1695个字,刻36行,每行30-60个字左右不等。碑文由名家王盘撰文,胡祗 书丹,商挺篆额,立石人为窦默之子窦履。文笔流畅,楷书遒劲有力。碑文内容主要记述了窦默年轻时代,元军南下,家破人亡,逃亡在外,曾学医,后应忽必烈召,封为侍讲学士、昭文馆大学士等,是忽必烈的主要汉人顾问之一。还记述了其同姚柜、许衡等人的交往。其碑文记载翔实,为研究元史,特别是窦默本人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具有一定的学术史料价值。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