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陕西省 >>延安市 >> 甘泉县 >> 下寺湾镇

下寺湾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美水泉

  甘泉县城南五公里处神林山麓,有泉水,飞流激射,清澈透亮,厥味甘美,饮之心旷神怡。隋炀帝因之赐名美水泉。甘泉县也因此得名。  相传,隋炀帝一日巡游伏陆县,途经府村,发现一美女薄姬。炀帝十分喜爱,选纳为妃,并在此地修府建镇,派专人伺候薄姬。炀帝厚爱薄姬,时而前来游玩居住。  一年盛夏,炀帝避暑来府村。薄姬乘炀帝前来之机,提出上山游玩。炀帝有狩猎爱好,便答应。随即带上文武随从,上山游玩。当游至神林山时,突然发现奇鸟一对。小鸟胸颈白、脚尾红,羽冠似扇子,娇小美丽。薄姬见鸟,非常喜爱,便让炀帝设法捉住此鸟。炀帝应诺,抽箭搭弓,欲射小鸟,但被薄姬挡住:“陛下,臣妾是要活鸟”。炀帝收弓箭,命随从抓活鸟。追赶了半个时辰,仍未捉住。小鸟已飞下山沟,炀帝及众随从紧追不舍。  到山底下,却不见这对小鸟,眼前山崖出现一股泉水。泉水去地一丈,飞流激射,清澈透亮。泉旁长着一片榆树,十分奇特,枝叶茂盛,树身长刺。泉旁山坳有一小村庄,10余户人家,村民一个个来泉中提水。炀帝感到腹中饥渴,便让百姓取泉水烹茶进饮,煮粥供食。  炀帝饮后,觉茶味甘美,米粥清香,顿感志清神爽。薄姬饮后,亦感醇香味甘,不禁连声称赞。炀帝遂赐名此泉为“美水泉”,赐村名美水沟。  隋炀帝指令甘泉知县以泉旁刺榆为证,年年送泉水至长安,供皇帝饮用。送水必有一枝刺榆漂水中,若无刺榆便视为非此泉水。美水运送长安,千里之遥,山路崎岖,十分艰难。百姓苦不堪言,不知有多少人死于送水途中。后来,甘泉有一县令不忍百姓遭此痛苦,在一个夜晚来到美水泉,偷偷将其玉印堵塞泉眼,后书奏皇帝泉水干枯,贡水遂终。   

秦直道遗址(甘泉段)

秦直道遗址(甘泉段)为文化旅游景点。  秦直道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抵御北国匈奴的侵扰,于公元前212年命大将蒙恬修筑的一条军事性通道。距今已有2200年历史。《秦始皇本纪》记载“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湮谷直通之。”《史记·蒙恬列传》也载:“始皇欲游天下,到九原,直抵甘泉,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湮谷,千八百里”。  秦直道南起淳化县甘泉山上的秦林光宫,沿子午岭北行,经旬邑、黄陵、富县、甘泉、志丹、安塞、靖边、榆林、穿越毛乌素沙漠南缘和鄂尔多斯草原至阴山脚下的秦九原郡,全长700多公里。因道路大体南北相直故称“直道”。  凭借这一通道,秦帝国的铁甲雄师从都  城咸阳出发,三天三夜便可抵达阴山脚下,使匈奴“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挽弓而抱怨”,远盾大漠深处,数十年不敢露头。  秦直道在甘泉境内全长34.8公里,由富县、志丹、甘泉三县的分水岭墩梁入境,经寻行甫、赵家畔、杏树嘴、箭湾、高山窑子下山至安家沟村,过洛河圣马桥,由方家河村西北上山,经老窑湾、王李家湾、榆树沟等地入志丹县境。  甘泉境内秦直道洛河南段从箭湾至高山窑子保存最好,路基宽度一般在30至50米之间,最宽处达58米。沿途有垭口、兵站遗址多处。特别是“堑山堙谷,逢山开巷,遇石堑齐,过河架桥,遇沟填平”的修筑特点在洛河北段的方家河村得到集中体现,号称秦直道博物馆。  洛河引桥桥墩残存桥基宽82米,顶宽44米,高72米,长56米。2004年,秦直道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准备审报世界文化遗产。   

甘泉县博物馆

  甘泉县博物馆位于甘泉县中心街052号,1998年8月正式筹建,1999年10月建成,2000年11月正式开馆。隶属于甘泉县文物旅游局,与文物旅游局为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甘泉县博物馆馆舍为一幢二层仿古建筑,座东面西。院内有始筑于唐武德元年的伏陆古城墙的残段。1989年伏陆古城墙被列为甘泉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馆有藏品1600余件,以汉代成组的釉陶器、宋代画像砖见长。2000年5月,博物馆利用馆藏文物,举办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基本陈列“美水文化展”和专题陈列“宋代画像砖展”。  美水文化展分为美水天赐、美酒天酿、美食天成3个单元。展览由一枚“孟其瑞”玉印章引出“美水泉”,由“美水泉”得出“甘泉县名称的由来,并通过石斧等生产工具、饪食器、盛储器等日常生活用具,展示了先民的饮食文化生活和风土人情。  专题陈列——宋代画像砖展通过人物故事、花卉、歌舞、祥瑞图等画像,生动地反映了先民尊老爱幼、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以及他们向往美好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陈列中复原了一座宋代仿木建筑结构的画像砖室墓,反映了当时的丧葬习俗,极具地方特色。  该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来,在配合青少年的社会教育活动中努力发挥着基地作用,利用该馆的特长,举办竞赛、讲座、征文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每年参加活动的青少年有数百人。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中心街052号  乘车线路:甘泉县乘出租或步行至中心街可达

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会师地旧址

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会师地旧址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会师地旧址位于道镇象鼻子湾村北的洛河岸上。1935年10月19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进入西北苏区,在甘泉下寺湾解决了陕北错误肃反问题后,11月6日,毛泽东率中央红军经乔庄到达象鼻子湾村,与徐海东、刘志丹、程子华领导的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  徐海东向毛泽东汇报了陕北革命形势及劳山战役、榆林桥战役情况。当天下午,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在象鼻子湾举行了盛大的会师大会,在纷飞的大雪中,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雪地讲话”。  他说:“从江西瑞金算起,我们走了一年多时间。我们每人开动两只脚,走了两万五千里,这是从来未有过的真正的长征。我们红军的人数比以前是少了些,但是留下来的是中国革命的精华,都是经过严峻锻炼与考验的。留下来的同志不仅要以一当十,而且要以一当百、当千。”  在总结长征时他说:“长征是历史上的第一次,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结束。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最后,毛泽东说,今后,我们和陕北红军、陕北人民团结一致,要做团结的模范,共同完成中国革命的伟大使命,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  会师后,中央红军和红十五军团合编为红一方面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下辖红一军团(军团长-)和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   

甘泉香林寺

甘泉香林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香林寺又名弘门寺,位于甘泉县城西北40公里的下寺湾镇香林寺坪村北的奇峰之上。据《延安府志》记载,香林寺始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年,因满山翠柏飘香而得名。  寺院依山而建,山势奇峻,古柏森然。俯瞰山下,洛水环绕,沃野千倾,千年敷政古城屹立对岸,周围美景尽收眼底。现唐代寺院已毁,山间遗留废墟多处,瓦砾、残石随处可见。现存寺院为明成化年和清道光年重修,环山而建的有真武祖师殿、玉皇庙、九天玄女殿、观音阁、龙王庙等。  寺院西侧的悬崖峭壁上石窟密布,有大小70多处,窟窟相通,洞洞串联,设计奇巧,十分壮观。金轮圣王祠的摩崖题刻记载了一些元、明时期的自然灾害,是研究洛河上游地区古代气候的珍贵资料。  传说古时香林寺西侧山崖上悬挂着一口巨大的铁钟,每逢初一、十五日,寺内僧人便将其敲响,钟声可传遍整个洛河川。2007年县文物旅游局对香林寺进行维修保护时,在寺内西侧出土了一块巨铁钟残块,印证了香林晨钟名不虚传。2007年下寺湾民众筹集款项,开拓道路,竖立山门,筑建神道,建钟楼、鼓楼,立文化碑廊,使香林寺恢复了昔日的恢宏。每逢古历四月十八,这里有传统庙会,群众云集,热闹非凡。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下寺湾镇香林寺坪村  乘车线路:甘泉县乘开往下寺湾的中巴,到下寺湾镇后在换乘小巴至香林寺坪可达。

劳山森林公园

  劳山森林公园地处甘泉县南东沟乡直罗沟,占地面积达29000亩。园内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生长着600余种植物,栖息着60余种动物,森林覆盖率达89%,堪称黄土高原上的“植物王国”,号称“天然氧吧”。景区内交通便利,通讯及广播电视、住宿、饮食等设施齐全,已列入陕西省森林公园。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森林公园。公园分为五大区(建设管理区、森林度假区、森林野营区、狩猎区、森林游憩区)。景点分布广,有卧虎石、镜心湖、水上乐园、千尺峡等自然景观,有薄姬墓、隋唐古寨、秦直道等人文景观,还有凉粉、火烧、小米饭、荞面饸饹、油糕等地方风味小吃。相传隋炀帝当年游猎至此遇一绝色美女,宠爱有加,还按皇家礼仪欣纳为妃隋炀帝见此处山色绮丽,便在此修建行宫,终日与薄姬饮酒行乐,乐不思归,薄姬殁后,隋炀帝感其情重,命人将其厚葬于此,现留有墓家一堆,残牌娄块。类似传说奇闻,加之秀美景观,真让人留连忘返。  体验点:回归大自然  玩法:森林观光、科普教育、狩猎垂钓  地址:甘泉县东沟乡直罗沟(距210国道约15公里)  电话:0911-4532811 4532808  门票:10元/人  交通:连接景区与210国道全为柏油路面,可自驾车,亦可乘坐公交车  东沟乡  东沟乡位于甘泉县西南部,距县城28公里。辖12个行政村。27个自然村,29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4178人,其中农业人口4009人。总流域面积377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040亩,其中川台地5196亩,水地1514亩。   在“三通”的基础上,今年六府路实现了黑色化,通电率达100%以上,程控电话80%以上的行政村开通,有线电视覆盖全乡,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 详细++

甘泉白鹿寺

甘泉白鹿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白鹿寺又名白鹿禅院、众宝寺,位于甘泉县高哨乡寺沟村东的白鹿塬上,距县城15公里。寺院南靠山,北临洛河。清嘉庆本《延安府志》记载:“白鹿寺,唐大历年建,后晋天福年间重修。殿宇宏伟,丛林极盛。历代宋、元、明皆有增修。寺内有白牡丹、银杏,相传唐时遗种,移植即枯”。  白鹿寺院占地2.4万平方米,原有正殿6间、厢房18间,千百年以来,这里香火不断,直到“文革”时,寺内各类建筑、雕像才被毁坏,成为现在的废墟和瓦砾。上世纪80代初,在寺院内的一座枯井中,曾发现了许多珍贵石刻,均由县博物馆收藏。寺内现存三世佛、菩萨、天王、力士、罗汉造像和石狮、石塔、石鼓、石碑等遗物。造像衣着简单,通肩袈裟,多似毡服,有党项族造像风格,是研究西夏佛教造像艺术的珍贵文物。  寺院东侧有一棵植于唐代的古银杏树,树龄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是陕西省重点保护的古树名木,国家一级保护树种。银杏树高23米,树围6.25米,五人不能合抱。虽已逾千年,这棵银杏树却依然苍劲挺拔,枝叶茂盛,见证着白鹿古寺的千年沧桑。  景区地址: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高哨乡寺沟村东  乘车线路:甘泉县乘开往石门的班车中途在寺沟下车可达。

香林寺晨钟

香林寺晨钟为文化旅游景点。  香林寺又名弘门寺,位于县城西北40公里的下寺湾镇香林寺坪村北的奇峰之上,据《延安府志》记载,香林寺始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年,因满山翠柏飘香而得名。  寺院依山而建,山势奇峻,古柏森然。俯瞰山下,洛水环绕,沃野千倾,千年敷政古城屹立对岸,周围美景尽收眼底。现唐代寺院已毁,山间遗留废墟多处,瓦砾、残石随处可见。  现存寺院为明成化年和清道光年重修,环山而建的有真武祖师殿、玉皇庙、九天玄女殿、观音阁、龙王庙等。寺院西侧的悬崖峭壁上石窟密布,有大小70多处,窟窟相通,洞洞串联,设计奇巧,十分壮观。金轮圣王祠的摩崖题刻记载了一些元、明时期的自然灾害,是研究洛河上游地区古代气候的珍贵资料。  传说古时香林寺西侧山崖上悬挂着一口巨大的铁钟,每逢初一、十五日,寺内僧人便将其敲响,钟声可传遍整个洛河川。  2007年县文物旅游局对香林寺进行维修保护时,在寺内西侧出土了一块巨铁钟残块,印证了香林晨钟名不虚传。  2007年下寺湾民众筹集款项,开拓道路,竖立山门,筑建神道,建钟楼、鼓楼,立文化碑廊,使香林寺恢复了昔日的恢宏。每逢古历四月十八,这里有传统庙会,群众云集,热闹非凡。   

白鹿古寺

白鹿古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白鹿寺又名白鹿禅院、众宝寺,位于高哨乡寺沟村东的白鹿塬上,距县城15公里。寺院南靠山,北临洛河。  清嘉庆本《延安府志》记载:“白鹿寺,唐大历年建,后晋天福年间重修。殿宇宏伟,丛林极盛。历代宋、元、明皆有增修。  寺内有白牡丹、银杏,相传唐时遗种,移植即枯”。白鹿寺院占地2.4万平方米,原有正殿6间、厢房18间,千百年以来,这里香火不断,直到“文革”时,寺内各类建筑、雕像才被毁坏,成为现在的废墟和瓦砾。上世纪80代初,在寺院内的一座枯井中,曾发现了许多珍贵石刻,均由县博物馆收藏。  寺内现存三世佛、菩萨、天王、力士、罗汉造像和石狮、石塔、石鼓、石碑等遗物。造像衣着简单,通肩袈裟,多似毡服,有党项族造像风格,是研究西夏佛教造像艺术的珍贵文物。  寺院东侧有一棵植于唐代的古银杏树,树龄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是陕西省重点保护的古树名木,国家一级保护树种。银杏树高23米,树围6.25米,五人不能合抱。虽已逾千年,这棵银杏树却依然苍劲挺拔,枝叶茂盛,见证着白鹿古寺的千年沧桑。   

石门雄关

  石门雄关位于北沟川与洛河川交汇处,由青州城、马超洞、古寨堡三部分组成。周围山势险要,崇山峻岭,连绵不断。东西两山陡如刀削,耸立如门,故曰“石门”。  青州城又名石门城、潘延堡,传说为三国名将马超所修,古城依山而建,三面环水,平面呈三角形,城墙夯筑,高4-6米,周长2000米,西门保存完整。马超洞位于洛河北岸的悬崖峭壁之上,与青州城隔河相望,传为马超备边屯兵时开凿,洞内设有八室,分上下三层,有“指挥洞”、“观察洞”、“屯粮洞”、“射击洞”等,左右用甬道相通,上下由天井相连,设计奇巧,布局严谨。  古寨堡雄居于马超洞之上的太行山山顶,居高临下,与青州城、马超洞遥相呼应,互为犄角,扼守洛河河谷。  石门雄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陕西通志》记载“石门关为古代延庆二州往来的捷径,出入之路,明套虏出没之地,与甘泉野猪岭、延川禅梯岭均属古代战略要塞。”有洛河第一关之称。   

劳山烈士陵园

劳山烈士陵园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劳山烈士陵园位于甘泉县劳山乡老山村南约一公里的210国道边上,占地大约实木的样子。整个陵园呈长方形。这里主要安葬的是在革命时期,发生在劳山周围的劳山战役中牺牲了的红军将士。在甘泉县城内的原中学校园里专门有一座纪念碑。是为青少年爱国教育基地。  80年代,在中越的老山战役中牺牲的甘泉籍战士——刘江也安葬在了这里。从2000起,甘泉县政府对劳山烈士陵园进行了大型修复。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并把原中学园内的纪念碑移到陵园里,这样陵园就成了甘泉县重点的爱国教育基地。每年的清明,都有大量的学校组织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来这里扫墓祭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下寺湾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下寺湾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