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省 >>凉山州 >> 德昌县

德昌县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螺髻山

螺髻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螺髻山,在邛海南岸,距西昌市区30公里,因山形似螺髻而得名。山中有36个色彩各异的深潭秀湖,丰富的亚热带植物,完整的古冰川的遗迹,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以及溶洞、瀑布等丰富多彩的奇特景观。    螺髻山山体由北向南逶迤百余公里,主峰海拔4359米。螺髻山称得上山中的“伟丈夫”,整个山体雄浑耸翠,重峦迭嶂,气势磅礴。世有“峨眉天下秀,螺髻天下奇”、“螺髻山开,峨眉山闭”之说,可见一斑。进山攀援,简直是一生的享受,一路劳顿,瞬时无影无踪。山上可以观赏神奇美妙的佛光,瞬息万变的云海,波澜壮阔的林海,瑰丽壮观的日出,银光闪闪的雪山,雄浑陡峭的绝壁,千姿百态的怪石,清沏透明的海子。尤其那状态千异的嶙峋怪石和错落有致、五彩斑斓的海子,使人过目难忘,拍案叫绝。螺髻山的怪石,如奔马驼峰,如玉女仙童,如石笋石柱,真是鬼斧神工。螺髻山的五彩海子,有如九寨沟见到的“童话世界”,湖水在湖边景色映衬之下,或红、或黄、或墨绿、或紫红,五颜六色,艳丽绝伦。  

螺髻山仙人洞

  螺髻山仙人洞彝语称“斯居色居”,是一处长达10公里,规模宏大的岩浆溶洞。洞中钟乳石千奇古怪,有的如宫殿庭院;有的似山川河流,有的像花草树木,有的若人兽鸟禽;有的颜色鲜艳欲滴;有的碧绿透明;有的五色俱全,缤纷绚丽,宛若仙境。洞中还有溪水从钟乳石缝中流过,人称“阴河”,清光绪二十三年春,立有石碑一座,上刻“深幽奇险”故人称“仙人洞。洞中有六个大厅一个连着一个直往深处而去。  有暗河、深潭、竖井、落水洞、天生桥、跌水等;亦有溶沟、石芽、石笋、石柱、石幔、石蘑菇、钟乳石等千姿百态,有瓜果仙桃之景,亦有游鱼入晶洞之神韵,有蓬莱仙境之微静,亦有径流急湍之声响,可谓人间仙境巧夺天工,游人到此无不为之叫绝。  当地村民介绍,仙人洞第6厅既不是尽头也不能通行。但另有一通道绕过此处穿山而过,到达南坡,长数公里。由此说来,仙人洞的秀丽景色,形态多姿的岩溶景象并未到头,其中奥秘令人神往,有待进一步探索。  

德昌钟鼓楼

  德昌钟鼓楼耸峙于上翔待之南端,为德昌现存唯一完整的古建筑物。钟鼓楼工艺精湛,建造坚固,雄伟壮观。     钟鼓楼,始建于清道光18年(公元1838年)。因主街上分别于南北中3处建有 魁阁,此为中魅阁,人们习称为钟鼓楼或中鼓楼。同治2年(1863年)毁于火灾。光(公元1905年)又毁。绪13年(公元1887年)再建,31年今存之钟鼓楼,系宣统2年至民国元年(1910年至1912年)所重建。     由此沿木梯登楼,举目眺望,德昌城郊景物尽收眼底。  

二滩电站库区

  二滩电站库区位于德昌县城西部,由于雅砻江截流,水位升高而形成库区高峡出平湖,天然与人工相结合的壮丽景观。二滩正常蓄水位雅干流145公里,回水的干支流共240公里,最宽江面1500米,平均宽雅500米,正常蓄水位时库区水面101平方公里,雅砻江干流二滩区攀枝花市占81余公里,其余在德昌、盐源两县交界数十公里。  二滩库区延绵100公里的水面象镶嵌在群山峻岭中的一条银带,水面宽阔,平均达80余米,两岸高山,峰接巅连,山峰千姿百态,水面波平浪静,是一处生态旅游、休闲渡假的好地方。

清代古塔

清代古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在德昌县境内分布有六座古塔,多为清朝时期所建,古塔形状各异,高雅在10至20多米不等,其中以茨达字塔尤显壮美秀丽,该塔位于茨达乡新胜村,建于同治九年(1870年),座北向南,仿楼阁五重檐,辩证角攒尖式。塔身周长16.2米,占地21.9平方米,通高21.8米,砖石结构。第一层有两通碑记,三道功德碑,南面开窗,第二、三层除南面开窗外,其余置烧陶人物浮雕,第四层开窗,北面是人物浮雕,余四方刻有“龙吟虎啸”四字,第五层南面开窗,其余五方刻有“唯有读书高”五字。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王所大石墓

王所大石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石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城南5公里王所乡西南约400米处,属安宁河流域的中段地区。大石墓葬为战国至西汉时期西南地区某一民族的文化遗存,据文献记载,大石墓可能属当时的邛都人。其构造是在地面上用巨石砌成墓室,有的在墓室上加封土,墓内埋葬人数甚多,年龄、性别各有不同,系多次葬入。王所大石墓群呈三角形分布,墓室基本在地表以下,表面用巨石盖顶。东墓长7.4米,宽3.5米,地表部分高1.4米,墓室盖顶右不全;南墓距东墓  50余米,长9米,宽2.8米,地表部分高  1.2米,除墓门一块盖顶石移位滚在墓门前外,基本完好,现存盖顶石9块;西墓距南墓60余米,长10.8米,宽3米,地表部分高1米,有盖顶石6块,整齐地排列在一起,保存完好。  德昌县境内王所乡、六所乡、阿月乡等乡分布有大石墓,当地人称之为“越鲁坟”,据测定建造时期约为战国至西汉时期,均用巨石镶砌,墓壁石部分出露地表,盖顶石数目不等,墓长10米左右,墓宽3米左右。  大石墓墓顶巨石每块重达数吨或十数吨之重,面积约4至6平方米,因此该墓贸给后人三大迷:石墓的主人是谁?排列有序重达数吨的巨石用什么工具堆砌而成?墓主是什么民族?该民族的兴亡是怎样的?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冕宁灵山旅游景区

冕宁灵山旅游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灵山是国家4A级景区,省级森林公园灵山景区生态保护完好,物种众多。灵山景区位于四川省冕宁县,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67公里,以灵山寺为中心,规划保护面积40平方公里。灵山背靠小相岭,傍依安宁河,主峰海拔414米,屹立于灵山寺后。寺庙周围层峦叠嶂,绿荫青翠欲滴,清泉石上飞流。登临佛顶,北可望阳落雪山雪景,西眺牦牛山雄姿及安宁河两岸千顷沃野,南看卫星发射基地,东瞰绵亘百里的大凉山千峰浮沉及星罗棋布的彝家山寨。鹦哥山咀到寺院山门为4.7公里的石级古道,沿途林荫蔽日,泉水潺潺,峰回路转,一步一景,目不暇接,加之虔诚香客肃静的神态,给灵山更添一份神秘。   景点介绍    灵山后山景区指灵山寺背后,以冰川湖泊群、杜鹃林带、原始森林等自然生态风光为特色的30平方公里秀美山水。 其中第四纪冰川造就的众多湖群,星罗棋布,形色各异,似珍珠镶于锦绣,若明珠映照秀色。有水色如金,赤采耀眼,宛如金盆金水,雍容华  景区寺内香烛台贵的红海;有水色似墨,恰如巨砚存墨的墨海;有相携相连,缀若珠串,随山势展布、错落有致的连三海。这些灿若明星,美如珍珠的冰川湖,都是冰川剥蚀、移动、融化所形成。千百年以来,它们静静地躺在灵山怀中,映照着身边的奇峰、森林、繁花,吸引着天上的日月、星辰、云霭,若诗若画,如梦如幻,神韵天成。  前山景区以灵山寺为中心,含鹦哥山嘴、洗脚河等多个人文景观的20平方公里区域。其中鹦哥山,西距108国道线3.7公里,为灵山保护区西界山。山嘴前为灵山公路终点的停车场。山嘴之上绿树丛中,琉璃瓦亭阁翼然,石梯曲径从鹦哥嘴形巨石之下穿过。关于鹦哥山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这里原有一只满身翠绿的鹦哥栖息在一棵大树上,只要看到香客进山,它就飞到寺中报信,寺内就做好迎客的准备。鹦哥老了便化成为这座山,路边一喙形巨石就是鹦哥的嘴。如今,已无法看清鹦哥嘴,据传,因多年镇守灵山,鹦哥已得道升天。  灵山寺    灵山寺位于县城城厢镇东10公里的小相岭西以背倚灵山而得名,以大雄宝殿为中心的“七星抱月”建筑群,与秀美的山川和交相辉映,大雄宝殿前殿供奉释迦牟尼,后殿供奉灵山寺开山祖师悟真和尚杨学信木刻雕像(1965年以前为祖师肉身),两厢供奉十八罗汉。杨祖师坐化圆寂于该寺之后,160馀年肉身不腐,世所少见,再加有关他“普渡众生,广结善缘”的种种传说,使该寺享有极高的“灵”誉,每年来此进香朝拜、许愿还愿的游人络绎不绝,香火旺盛。近年来,年平均接待朝拜香客,高达几十万人。  昌海和尚灵塔    昌海和尚灵塔位于灵山寺大殿后数十米的坡林地内,灵塔用青石板镶嵌而成,高2米多。建于清咸丰丙辰年(1856年)。为曹洞宗三十二世昌海达和尚塔。  高和尚修行处    高和尚修行处在灵山寺大雄宝殿之西,过青龙河沟,在林木杂生的山坡上,有寺庙遗址,遗址后有10平方米左右的岩房和大石板井。传说此处是与杨祖师同来灵山修行的高和尚建庙处。在此可俯瞰灵山寺建筑群。  火炭堡藏文石刻    火炭堡藏文石刻位于苏州坝西北端宁源乡巴甫村火炭堡。一高约1米,长逾米的棱形大石,右刻藏传佛教格鲁派教义,标题为“六字真言”,左刻献宝祈福人像。估计为明末清初刊刻。  本波教石碑    本波教石碑位于城厢镇大垭口村。碑体为花岗石,高约1米,宽0.4米,厚0.15米。略风化,文字图象清晰可辩。石碑上部可卷云纹,下部为一雄狮浮雕,中刻三行藏文(转写梵文体),书写古朴工整,其中第一行为藏区本波教派的“八字咒语”。  墨玉海    墨玉海即黑海。位于灵山河正沟源头,海拔约3500米,形似葫芦。海的南北山峰终年积雪,绝壁之上有稀疏的云杉和丛生的杜鹃,东面山坡缓缓延伸,西山山脊银色板块冰川延伸进林中;西边出水处,草坪之上有矮小成簇的杜鹃,有嶙峋的山石点缀其间。海水远观为黑色,近观则清澈见底,洁净无尘。  金海    金海又名红海。海区为红色火成岩,远观海水成红色,固有此名。位于灵山主峰东麓,灵山河南支涧水沟的源头。海拔约4000米,形似腰子,由上下两个海子相连而成,每个海子面积约百馀亩。环湖雪峰耸立,状如城碟,淡云飘过,上下金黄,天水一色。  连三海    连三海位于灵山寺所在的西山中段分水岭西侧。是三个保存完好的第四世纪冰川冰斗地貌群所构成的三处冰川湖泊群,每个海子均由独立山峰所包围。连三海子三个湖泊形态各异,湖水清澈,天光云影,蔚然生秀。其中一湖,有一道冰川通向湖心,将湖面一分为二,景象颇似太极图,尤为奇观。   灵山交通    景区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城以东17公里。有成昆铁路和108国道经过,距省会成都458公里,离州府西昌80公里,在西昌长途汽车站有直达灵山寺的班车,当然也可以在冕宁下车在冕宁县城也有班车到灵山寺的车。  航空:县城距西昌青山机场70公里。108国道凉山高速公路泸沽至西昌已建成通车。距离市中心和发射中心分别为13.5公里和50公里。  铁路:冕宁火车站站址在四川省冕宁县泸沽镇,离冕宁县城有一小时的车程,建于1970年,离成都站509公里,离昆明站591公里。冕宁灵山旅游景区 冕宁灵山寺

邛海泸山景区

邛海泸山景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邛海泸山景区位于中国最大的彝族自治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境内。景区与西昌城区连成一体,组成了国内不多见的山、水、城相依相融的独特自然景观和优美的人居环境。  邛海又名邛池,位于西昌城东南5公里处,是四川省境内最大湖泊之一。湖面31平方千米,最深处34米,常年蓄水约3.2亿立方米。绿水清澄,盛产鱼虾,是有名的天然渔场和水上运动场。湖周群山环抱,绿树成萌,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湖水常年清澈,四季均宜游泳、泛舟、垂钓。泸山位于邛海之滨,海拔2317米,与邛海相对高差807米。山峦奇秀,古木参天,是西昌的天然绿色屏障,林中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有二千年历史的十大"巴蜀树王"之一的九龙汉柏,形态奇特,世上绝无仅有。泸山灵气所钟,又为僧道赞为悟道佳山。密林深处高低错落地露出梵宇、佛宫十余座,古刹殿宇因地就势,各据幽境,巍峨壮观,雕梁画栋,令人神往。   邛海泸山景区地质成因    有关邛海形成的原因,民间广泛流传的汉时邛都县沉陷说以及明清时宁远府沉陷说。民间传说,邛海系梓潼县沉陷所致。每当艳阳晴天,海水清亮时,尚可在青龙寺附近海域见到水底的筒形瓦顶。这在《后汉书、西南夷传》和泸山光福寺明代的《沪山碑记》均有记载。1975年调查时,在离湖岸数十米的水下,还看到屋基条石。这也成了地震成海的依据。但是据考,汉武帝时,曾亲自到过西昌、邛海的司马迁在《史记》中就从未提到过邛都地陷成海之说。《汉书地理志》只讲"邛都,南山出铜,有邛池泽。《三国志》、《华阳国志》等,在涉及邛海时也无地陷的记载。清朝大地震时,当时目击者的诗文、碑碣。也并没有说震后地陷。地质学家认为,邛海及其岸滨的平原,发育在一个典型的断陷盆地基础上。其东部的螺吉山新构造运动上升量远较北部地区为大,它的强烈活动,使螺吉山断块大幅度上升,环海断陷盆地进一步沉降,造成大箐梁子和邛海之间昔格达组地层的巨大高差,并造成后期多次强烈地震。现代邛海的形成,就是断层在全新世期间强烈活动的结果。邛海底部向南倾斜,以邻近海南断层的青龙寺一带为最深。由此可见邛海在成因上属典型断陷湖,其升降运动通过无数次应力积累,以间隙性地震方式引发表现,逐渐沉陷,渐次扩大并加深。   景区一览  川南胜境  川南胜境    泸山林中小道逶迤蜿蜒,排立路旁的苍松翠柏把游人引向山中,直达山顶。浓荫丛中隐有汉、唐、明、清年代修建的光福寺、蒙段祠、三教庵、祖师殿、观音阁、王母殿、玉皇殿、青羊宫、五祖庵等10多座古刹。这些古刹分别为儒教、道教、佛教所有。尽管他们的教规、哲学思想等不尽相同,但他们却能在一座山中和睦相处上千年,并各传各的教,这在全国也实属罕见,绝无仅有。其中泸山第一殿光福寺是最大的建筑群,它由千佛殿、文武宫、魁星阁、望海楼、飞梁寺、大雄殿组成,设计精巧,规模宏伟。寺内保留着精湛的雕刻艺术,有全国罕见的省级保护文物地震碑陈列室,有历代名流题咏的诗词歌赋,有明代铜铁铸佛像、数千斤重的大铜像、塔式香炉等文物。寺庙前有汉、唐代时期古柏,银柯如铁、苍龙夭娇、上腾青霄,可称奇古。登上望海楼,邛海景观尽收眼底,明代诗人杨升庵登泸山留下那“老夫今夜宿泸山,惊破天门夜未关,谁把太空敲粉碎,满天星头落人间”的著名诗篇,给游人以丰富的遐想。全国独一无二且具民族特色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坐落在小寺评前,它那别具一格的建筑群,给泸山增了色彩,给游人添了浏览的内容。  泸山主峰(纱帽项)海拔2317米,与邛海水面相对高差约800米,从山脚登上山顶约八公里。泸山山峦奇秀,古木参天,是西昌的天然绿色屏障,林中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有二千年历史的十大“巴蜀树王”之一的九龙汉柏,形态奇特,世上绝无仅有。  悟道佳山  悟道佳山    这里灵气所钟,又为僧道赞为悟道佳山。密林深处高低错落地露出梵宇、佛宫十余座,古刹殿宇因地就势,各据幽境,巍峨壮观,雕梁画栋,令人神往。素有“观音阁曲折迂回,瑶池宫高敞向阳,玉皇殿势险雄伟,五祖庵僻静幽深”之谓。佛教、道教、儒教共建庙宇于山中一条道上,山上有寺庙五座,道观四座,共九座古刹,体现了唐代武后“三教合一”的宗教懿旨。峨眉皆佛,青城纯道,惟西昌泸山别开生面,佛、道、儒三教并存,构成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齐集的旅游胜地。     泸山的第一座古刹“光福寺”,是泸山最大的建筑群,也是主庙,始建于贞观十五年。光福寺坐西向东,呈阶梯状。远远望云,甚是壮观,整个建筑以中轴线为中心展开,依山势分五级建造,由大雄殿、千佛殿、文武殿、魁星阁组成。 寺内有清乾隆二十三年铸铜钟一口,重达一吨多,还有古色古香的碑刻、香炉、铜铸佛像等,反映出了泸山古刹的千年兴衰。泸山各寺庙都建有望海楼,因地势不同而观景各异。光福寺望海楼名“吟云阁”,凭栏远眺,海阔天空,渔舟点点,岸柳、村落历历在目。光福寺前有一巨大照壁,上有明状元杨升庵火把节夜宿泸山,在看到泸山的美景与火把节的盛况后,在此吟出的名句:“老夫今夜宿泸山,惊破天门夜未关。谁把太空敲粉碎,满天星斗落人间”。  碑林集萃  碑林集萃    顺着光福寺拾阶而上,泸山还有一座独特的景观――西昌地震碑林。  西昌地震碑林与陕西西安碑林,山东曲阜孔庙碑林,台湾高雄南门碑林,并称中国四大碑林,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西昌地处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历史上常有地震发生,西昌地震碑林收集的石刻集中反映了西昌历史上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农历二月二十八日,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农历正月初三和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农历八月七日三次大地震的史实。西昌地震碑林收集的碑刻主要分为记事与墓碑两大类。记事碑, 主要记载了地震对寺庙、衙署、会馆、民居、城垣及水利设施等建筑物的损坏程度;墓碑,主要记载了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地震碑林详细地记载了三次大地震发震的具体年月日时,根据地震碑出土地点的分布情况,还可以观察到三次地震的受灾范围,推测出地震的震中。西昌地震碑林是今天我们研究历史地震宝贵的原始资料。  索道揽胜    2001年,由西昌宏盛公司在泸山投资兴建了泸山索道、滑道。泸山客运观光索道全长600米,高差100米,乘上索道可观泸山之秀色,俯揽邛海之美景。  泸山有西南地区最长的槽式滑道,俗称“旱地雪撬”,全长1180米,高差100米,有单人车、双人车和母子车,整个滑道随山就势盘旋而下,心跳刺激有惊无险。在乘坐时索道、滑道时,请游客务必认真阅读乘坐须知。   旅游信息    门票  泸山门票:3元  泸山索道单程票:20元;  上下双程票:25元  泸山滑道单程票:25元;  上下双程票:30元  光福寺门票:3元  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门票:30元泸山邛海风景区

凉山泸沽湖

凉山泸沽湖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凉山泸沽湖简介 东方古老神秘的“女儿国”轻启面纱,便征服了来自世界各国的猎奇探胜者。1992年,高原明珠泸沽湖正式开始接待国内外游客,短短几年间,她便以其独特秀美的自然风光名扬天下。    世界各国民间传说中的女儿国,存在至今的,恐怕只有摩梭人这一族了。滇西北高原川滇交界处的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境内有一片美丽的泸沽湖,摩梭人世代生活在泸沽湖畔,他们至今仍保留着“男不婚、女不嫁、结合自愿、离散自由”的母系氏族婚姻制度。 现泸沽湖沿岸居住有摩梭人和彝、汉、纳西、藏、普米、白、壮等7种民族,约1.3万人,其中摩梭人约6000人(四川泸沽湖沿岸摩梭人5000余人)。泸沽湖风景区以其典型的高原湖泊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摩梭母系民族文化形成了特色突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四川省于1993年将泸沽湖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四川凉山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看 点 享有“功勋塔”之称的老3号发射工位已功成身退。老3号发射工位于1984年4月8日,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揭开了我国卫星通信的序幕;于1986年2月1日,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颗实用广播通信卫星,结束了我国租用外星看电视、听广播的历史;于1990年4月7日,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颗国外商务卫星,第一次敲开了国际航天市场的大门,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的三个第一。   介 绍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建于70年代初,是亚洲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具有大功能发射航天器基地能力的新型卫星发射基地,位于西昌市西北约60公里处的秀山丽水间。 发射场区的两个发射工位(即誉为“亚洲第一塔”的2号发射工位和为确保我国登月计划顺利实施而新建的新3号发射工位)及技术测试中心、指挥控制中心等配套设施,能担负和完成多种型号的国内外卫星发射服务。自1984年第一颗实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以来,十余年间已先后用"长征三号"、"长征二号E"、"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而十余颗卫星。1988年对外开放,至今已有数十万海内外游客来到这片神奇的峡谷,了解了火箭发射的精彩过程。   提示:进入卫星基地旅游须携带身份证,严禁携带摄像器材。  交 通 位于冕宁县境内,距西昌市约65公里,距108国道、雅攀高速公路和漫水湾火车站约18公里,距青山机场约50公里。从西昌包出租车或面包车前往,车程1小时,车费200-300元。  门 票/开 放 时 间 门票:56元,主要参观2号、3号发射架,长征三号火箭实体,卫星发射及控制中心(一般通过看录像来了解发射过程)。    四川凉山

大风顶

大风顶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美姑县城东北方向的树窝、龙窝乡境内(只占保护层、部分  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张)、余为马边县介辖),距西昌市260公里,距美姑县城79公里,面积15950公顷。大风顶观日出、云海,有一览众山小之意境。主要山岭有大风顶、罗姑波,主峰摸觉峨觉海拔4042米,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第三纪或更古老生物的"避难所"和各种生物分化的摇蓝,仅美姑县所属区域内就有原始森林共7333公顷。    有珍稀动物大熊猫、牛羚、小熊猫、豹、猕猴、虹腹角雉、白腹锦鸡、白鹤等30余种。珍稀植物有珙桐、银杏、连香树、红豆粉等10种。还盛产天麻、贝母、牛膝等名贵药物。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四川美姑县大风顶自然保护区";1994年经林业部确认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位置    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2°52′  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03°20′,北纬28°32′~28°50′,主峰摸觉峨觉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与马边县交界处,美姑县城东北边境,距西昌市250公里。距美姑县城70公里。    风顶自然保护区面积600多平方公里,地跨美姑、雷波、马边三县,范围南起黄茅埂东麓与雷波县交界的嘛羊泽,北至瓦候口鸡公山,大风顶东麓一线,呈南北向带状,总面积4万公顷。其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    主要山岭有大风顶、竹鲁马吉、罗姑波。海拔4042米。  自然资源    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面积506.55km2,其中大熊猫栖息地面积为377.98 km2,森林蓄积量4008467m3,森林覆盖率65.98%,是以保护大熊猫、牛羚、川金丝猴等珍稀野生动物为主的自然保护区,是大熊猫凉山山系种群的集中分布区和腹心区,它与马边大风顶、越西申果庄、甘洛马鞍山、峨边黑竹沟自然保护区毗邻,构成了凉山山系大熊猫保护网络,在凉山山系的大熊猫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保护区的植被保存了从常绿阔叶林到高山草甸的各种植被类型,其常绿阔叶林区是古老的第三纪古热带和温带植物群的衍生物和植物种再度分化的策源地。植被共分为四个垂直带谱,分别为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及灌草丛和草甸。四个植被带内共有56个群系,每一群系、群丛都是一大类生境,这些生境的内部,对不同动物来说都具有不同的小生境,再加上溪流、小沼泽、洞穴等生境,构成了大风顶保护区的生境多样性。丰富的生境多样性孕育了丰富的植物群落多样性,并维持着丰富的动物多样性。    保护区地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25个热点地区之一的中国西南山地地区,在地质年代的冰川时期,受北方大陆冰川影响较轻,因而成为第三纪或更古老的生物“避难所”,被当今科研工作者赞誉为“很有价值的生物基因库”。据2003年科学考察,保护区共有脊椎动物296种,其中,兽类8目27科81种;鸟类16目47科189种;爬行类1目4科10种;两栖类2目7科10种;鱼类2目4科5属6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大熊猫、川金丝猴、豹、云豹、林麝、扭角羚、黑颈鹤和四川山鹧鸪8种;Ⅱ级保护动物有黑熊、藏酋猴、猕猴、穿山甲、小熊猫、黄喉貂、水獭、斑林狸、大灵猫、小灵猫、金猫、豺、水鹿、鬣羚、斑羚和岩羊、红腹角雉、鸢、雀鹰、松雀鹰、普通鵟、血雉、白鹇、白腹锦鸡、棕背田鸡、大紫胸鹦鹉、领角鴞和雕鴞、大凉疣螈30种,四川省省级保护动物有小鸊鷉、普通夜鹰、白喉针尾雨燕和横斑锦蛇4种。保护区还具有许多残遗物种、分布区极狭窄的物种以及地域化分化的种类。保护区的特有种比较丰富。其中中国特有兽类29种,特有鸟类11种,特有爬行动物5种,特有两栖动物9种。保护区内植物共有144科423属926种,其中蕨类植物26科38属66种;裸子植物5科16属19种;被子植物113科369属841种。菌类8目25科70属123种。在植物种类中,属于1998年农业部、林业部联合发布的国家Ⅰ级保护植物有银杏、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和珙桐4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有狭叶瓶尔小草、连香树、西康玉兰、水青树和杜仲、天麻、油麦吊云杉、宽叶粗榧8种。未确定级别而建议保护的植物尚有串果藤、峨眉凤仙花、白花凤仙花、三尖杉、水青冈、川八角莲、天师栗、山桐子、刺楸、大叶三七和赤杨叶、领春木、华榛、麦吊云杉、大王杜鹃、紫茎等种类。    保护区的可利用资源较丰富,主要包括药材类植物89种,纤维类植物约20种,油脂及芳香油类植物共28种,牧草及饲料类植物40种,野生水果、干果及蔬菜类植物31种,野生园林花卉植物50种,土农药类植物约30种,中药材植物较多,共208种,大型真菌资源中,食用菌有87种。    保护区内生态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景观优美,民族特色浓郁。主要景点有椅子河坝的红叶、溪流、瀑布;燕子岩中万燕飞舞、燕粪堆积如山的生态奇观;滥龙湖的波光粼粼、湖光山色融为一体的美丽;滥龙草地的繁花似锦、骏马奔驰,青年男女在耍坝子的节日里,靓丽的民族服饰,浓郁的民族风情,俊男靓女的山歌对唱……春的繁花、夏的葱郁、秋的华丽、冬的纯洁,构成了保护区富有特色的生态旅游画卷,它们是保护区与美姑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气象景观    乔木大风顶旅游景区云蒸霞蔚,风景万千。尤以季节性风光独具特色。春夏,跃跃欲飞的珙桐花、多姿多彩的杜鹃和海棠争相怒放,花艳香溢;夏末秋初,杉树仍然翠绿,满山遍野的灌、乔木树叶,由绿转红,红绿相间;隆冬,树枝上凝结着千姿百态的冰柱、雪松,颇为壮观。    大风顶除珍稀动植物和原始森林等生物旅游景观外,还可在黄茅埂主峰海拔4042米的摸罗峨觉观看瑰丽壮观的日出、变幻万千的云海、粉装玉琢的冰雪等自然气象景观,大有“一览众山小”之意境。

木里王国

  导游 《中国黄教-木里王国》一文中曾这样描述木里:这片享誉世界的香格里拉(shangrila)的土地,在金字塔形的壮丽雪山下,有一个由-统治的神秘小王国;在这个王国中,人们笃信宗教,平静安祥地生活;在雪山下的山谷0产大量的黄金,使这个小王国富裕并且享受到现代文明的便利。这样的描述,正是历史上木里土司管辖区域的景观以及当年洛克所见所闻。 旅游最佳季节:6、7月份,漫山遍野都是各种颜色的野杜鹃花;9、10月份秋色迷人,是绝好的旅游季节。景区完全处于原始状态,对于摄影发烧友和背包一族来说,这是最新的景点线路,能领略到与稻城亚丁不同的风貌。   看 点 山峦叠嶂奇峰林立:木里境内山峦叠嶂、奇峰林立,拥有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900多座,最高峰是具有许多神奇传说的“新热仁三兄弟神峰”,即新热仁、降别勇、恰朗多杰。其中旅游景点以位于水洛乡其拉村境内的贡嘎雪山(恰朗多杰)最有名,此山终年积雪不化,白雪皑皑,在阳光的映射下熠熠生辉,蔚为壮观。沿途有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美丽的白水河(又名牛奶河),神奇的神仙水、幽幽的查米水、深不可测的溶洞、满山遍野的杜鹃花、天然形成的龙口水瀑布、山腰神海、雪山的腰带、一线天等自然奇观引人入胜。   瀑布如脱缰的野马:云南堡瀑布位于沙湾乡境内,这里植被保护相当完整。在山腰,绿树掩映中,一道飞瀑如脱缰的野马冲泻而下,形成了奇特的两级飞瀑和冲天而起的漫天水雾。附近的居民每年都有到此“转水”的习俗。木里境内天然秀丽的高原湖泊有十多个,最为著名的有丁东海子、寸多海子(长海)、尼多海子、巴桑海子等。春季,山峦湖畔百花争艳;夏季,碧绿的湖水连接天际;深秋,一派金黄倒映湖中,还有野鸭在悠闲地游戏;隆冬群山银装素裹。在山水的相互辉映中,罕见的高原景色尽收眼底。 古寺佛光:木里藏族信奉藏传佛教,建有三大寺十八个小经堂,并以木里大寺最为有名,也是游人到木里必去的一个地方。 “旭米”人的奇特婚俗:在水洛乡境内,居住着藏族的一个分支“旭米”人,他们除了语言上与当地其他藏族稍有差异外,其装扮、宗教信仰等并无两样。他们一妻多夫或一夫多妻的奇特婚俗,至今仍保留相当完整。 项脚留存着明代遗民:在项脚乡境内留存着一个土著汉族村落,被称为“明代遗民”部落。经州文管部门考证,该支汉族属明朝后裔,至今仍身着具有明显明清时期特征的服饰,还保留着一些古老的风俗和祭祀习惯。    木里在藏语里的意思是美丽、辽阔、深远。它在四川境内横断山脉深处,与泸沽湖格姆神山只有一山之隔。县内最高海拔5958米,最低海拔1470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县平均海拔3100米,相对落差4328米。 木里,一个人们相对陌生的名字,可却有着不为人知的惊世美丽。木里的风光属高原风光,蓝天白云,风高气爽,气候宜人。它北邻稻城、理塘,西连云南的中甸、丽江,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3100米。由于相对温差大,气候、土壤、植被呈明显的垂直变化,正所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木里景色由森林、河流、山涧瀑布、湖泊、雪峰组成高原风光。由于木里鲜为人知,因此它的景色给人感觉是野性原始的、桀骜不驯的;另一个“野”则是木里蕴藏着异常丰富的野生动植物群。6、7月的木里漫山遍野都是各种颜色的野杜鹃花,9、10月的木里秋色迷人眼,是绝好的旅游季节。  由于这里完全处于原始状态,因此对于摄影发烧友和背包一族来说,这是最新的景点线路,比稻城亚丁更胜一筹。 1924年、1928年、1929年,美籍奥地利科学家约瑟夫·埃弗·洛克三次经云南宁蒗永宁抵达木里,在木里土司的帮助下,从木里境内向西北而行,到达与甘孜州稻城县交界的地区,为木里县域内的自然景观和民族特色、宗教文化、浓郁的文化景观所惊撼,称之为“神仙游赏的花园”(或译为“上帝浏览的花园”)。   餐 饮/住 宿/购 物   木里县城和大的乡镇有饭店和小吃摊点,除了与其他地区相差不大的各种饭食,有木里特有的猪膘肉、牦牛肉、羊肉、牦牛奶、酥油茶、糌粑、奶茶、炒面等食品,还有青稞酒、白酒、黄酒及奶制品、麻糖等。到比较偏僻的山区旅游,则可到当地村民家食宿,主人会为客人杀鸡,每只鸡35-40元,还可品尝其他食品如酥油茶、玉米、土豆、苦荞饼等。   交通 木里县地处四川省西南边缘,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西南部。木里西界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北依理塘、雅江、康定县,东靠九龙县,毗邻凉山州冕宁、盐源县,南接云南省自治县。从西昌汽车站有班车到木里,从7:00—8:20,每天有6班,全程253公里,路况不是很好,大概需要 8、9个小时,票价53元。    四川凉山

冕宁灵山寺

冕宁灵山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冕宁灵山寺距冕宁县城8公里,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67公里,距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80公里的省级自然风景区,是凉山州重点整合的彝海—灵山风景区的组成部分。灵山寺是凉山州境内最为有名的一座寺庙,和赫赫有名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同属冕宁县,位于该县县城20公里之外的东部小相岭西麓深山老林之中,因背后紧靠着的那坐 山门大殿  高耸的大山叫灵山,所以叫灵山寺。  冕宁灵山以灵山寺为中心,规划保护面积40平方公里。灵山寺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是冕宁县如今规模最大的宗教寺院。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宽敞宏大,结构庄严,前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两边是十八罗汉,后殿供奉灵山寺开山祖师梧真和尚杨学信木刻偶像。面对大佛是坐着的韦陀0神像。据说,天下的韦陀都是站立姿势,唯有灵山寺的韦陀是坐像,因为灵山寺本来清净,不劳韦陀虎视眈眈地站着0。寺庙前面正中是新修的琉璃瓦山门,以正殿天井为中心,两侧有众多的房舍堂廊,前后左右纵横相连,浑然一体,构成了一片古建筑群。山门外边有6棵苍劲挺拔的参天古松,粗有三四人合抱者,树龄至少在两百年以上,它是灵山寺最主要的标志。  在灵山寺的背后,是一座美丽的自然公园。那里生长着古老的参天大树。还有一个在当地很有名的地方,不过还不为外人所知———连三海。在一座山上,静静的淌着三条湖。据说山上还长有灵芝,并有细细的泉流,还有前人留下的石洞。在湖中还有据说会爬树“鱼”,湖海比较深,当地对湖还没有做过考察,仅是   从当地一些年迈着那里得知。  灵山寺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是冕宁县如今规模最大的宗教寺院。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宽敞宏大,结构庄严,前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两边是十八罗汉,后殿供奉灵山寺开山祖师梧真和尚杨学信木刻偶像。面对大佛是坐着的韦陀0神像。据说,天下的韦陀都是站立姿式,唯有灵山寺的韦陀是坐像,因为灵山寺本来清净,不劳韦陀虎视耽耽地站着0。寺庙前面正中是新修的琉璃瓦山门,以正殿天井为中心,两侧有众多的房舍堂廊,前后左右纵横相连,浑然一体,构成了一片古建筑群。  关于灵山寺的历史,在志书和碑石上已早有记载。杨祖师俗名杨学信,法号悟真,佛号普渡,湖南省常德府龙阳县人。清乾隆四十七年,游历来到冕宁,听说灯台山是燃灯古佛修行的地方,“遂策杖往观,直至峰顶,果然胜迹犹存,故址显在”。杨祖师便在青龙潭就水结茅而居,一面继续修行,一面筹建寺院,当时门下有冕宁弟子约百人。灵山寺大约在乾隆五十九年建成。知县辛大成为寺院题名“西灵”,民间则称“灵山寺” 香火鼎盛  。杨祖师在冕宁22年,灵山寺建成后在寺内修行9年。于清嘉庆九年二月端坐而寂(逝世)。经七日后,其弟子启龛视之,但见满面红光,宛然如生,即将肉身移置佛堂,长期供奉,其肉身则完全干固,不再腐朽。在灵山寺右1公里的岩壑之中,有天然巨石座,呈八卦形,顶面平整,传说那就是杨祖师“坐化圆寂”的禅石。  昌海和尚灵塔 位于灵山寺大殿后数十米的坡林地内,灵塔用青石板镶嵌而成,高2米多。建于清咸丰丙辰年(1856年)。为曹洞宗三十二世昌海达和尚塔。  高和尚修行处 在灵山寺大雄宝殿之西,过青龙河沟,在林木杂生的山坡上,有寺庙遗址,遗址后有10平方米左右的岩房和大石板井。传说此处是与杨祖师同来灵山修行的高和尚建庙处。在此可俯瞰灵山寺建筑群。  火炭堡藏文石刻 位于苏州坝西北端宁源乡巴甫村火炭堡。一高约1米,长逾米的棱形大石,右刻藏传佛教格鲁派教义,标题为“六字真言”,左刻献宝祈福人像。估计为明末清初刊刻。  本波教石碑 位于城厢镇大垭口村。碑体为花岗石,高约1米,宽0.4米,厚0.15米。略风化,文字图象清晰可辩。石碑上部可卷云纹,下部为一雄狮浮雕,中刻三行藏文(转写梵文体),书写古朴工整,其中第一行为藏区本波教派的“八字咒语”。  墨玉海 即黑海。位于灵山河正沟源头,海拔约3500米,形似葫芦。海的南北山峰 连三海  终年积雪,绝壁之上有稀疏的云杉和丛生的杜鹃,东面山坡缓缓延伸,嶲山山脊银色板块冰川延伸进林中;西边出水处,草坪之上有矮小成簇的杜鹃,有嶙峋的山石点缀其间。海水远观为黑色,近观则清澈见底,洁净无尘。  金海 又名红海。海区为红色火成岩,远观海水成红色,固有此名。位于灵山主峰东麓,灵山河南支涧水沟的源头。海拔约4000米,形似腰子,由上下两个海子相连而成,每个海子面积约百馀亩。环湖雪峰耸立,状如城碟,淡云飘过,上下金黄,天水一色。  连三海 位于灵山寺所在的西山中段分水岭西侧。是三个保存完好的第四世纪冰川冰斗地貌群所构成的三处冰川湖泊群,每个海子均由独立山峰所包围。连三海子三个湖泊形态各异,湖水清澈,天光云影,蔚然生秀。其中一湖,有一道冰川通向湖心,将湖面一分为二,景象颇似太极图,尤为奇观  城厢镇  城厢镇是冕宁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位于安宁河上游,南距凉山州州府(西昌)85公里,北距四川省省府(成都)430公里。地理位置在康藏高原东南边缘,横断山脉东侧,处于东经102°10ˊ,北纬28°33ˊ,总面积190.79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780米-2050米,有坝区、二半山区之分。境内交通公路(有108国道、黔冕路省道)畅通各地,可到革命胜地彝海,新建的…… 详细++冕宁灵山旅游景区

乐安湿地

  布拖乐安黑鹳自然保护区面积21358.9公顷,是目前已发现的四川省唯一的黑鹳种群越冬地。  黑鹳是世界濒危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布拖境内已发现18只群居的黑鹳。它是一种体态优美,体色鲜亮,活动敏捷,性情机警的大型涉禽,背部通黑,嘴和脚均是红色,腹部呈白色。  据省、州专家实地考察,乐安湿地是保护黑鹳、扭角羚等国家珍稀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好地方。  也称乐安湿地,位于布拖县西溪河片区乐安乡境内,距县城约30公里,是四川省境内少有的成片湿地之一,面积位居全省第二。乐安湿地四周山势平缓,湿地内水草丰茂,候鸟成群,随处可见黑鹳、苍鹭等珍稀鸟类成群结队的景象,是湿地风光旅游、观鸟的好地方。这里分布着11个彝族原始村落,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民风民俗。在保护区内,若顺着小路登上“观鸟台”,湿地全景则尽收眼底。    乐安湿地彝语称"依莫火尔 ",意为水草丰美的地方。据《布拖县志》记载:“补莫湖(乐安湿地)位于补莫乡和乐安乡境内,海拔2700米左右,面积7000多亩。湖泊周围为沼泽地。湖边杂草丛生,是水鸟栖息的场所。该湖面积大,水量丰富。”    几年前,这种情况引起了县上和林业部门及乐安乡党委、政府的重视,层层签订责任书,在湿地周边落实8200多亩退耕还林,种植了云南松、白杨、柳树、桤木等56万株,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成为了鸟的天堂。因此,湿地里的鸟儿逐年在递增,今年,乐安湿地的黑鹳从几年前的13只增加到现在的19只,是历年来最多的一年,说明乐安湿地里的生态环境逐渐在改善。    20年来,乐安湿地虽然成了牧场和耕地,但每年仍然有黑鹳、灰鹳、赤麻鸭等珍稀鸟类来到这里。2004年,乐安自然保护区成为州级自然保护区,目前已逐步恢复生机。单从来此过冬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来看,观测到的数量就呈逐年递增趋势:2003年6只,2004年12只,2005年18只,2006年19只。目前发现的水生动植物30多种,越冬候鸟每年多达几十万只。湿地面积也由上世纪90年代最低谷时期的不足1000亩,恢复到当前的1万亩。    布拖乐安黑鹳自然保护区,以湿地为中心,面积21358.9公顷,是目前已发现的四川省唯一的黑鹳种群越冬地。    黑鹳是世界濒危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布拖境内已发现18只群居的黑鹳。它是一种体态优美,体色鲜亮,活动敏捷,性情机警的大型涉禽,背部通黑,嘴和脚均是红色,腹部呈白色。    据省、州专家实地考察,布拖乐安湿地保护区内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调查表明区内有野生动物33目91科357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扭角羚、林麝等7种,有二级保护动物小熊猫、鬣羚、黑熊、獐子、鹦鹉、岩燕、锦鸡等34种。湿地里鸟类的品种也很多,有黑鹳、大雁、赤麻鸭、绿头鸭、苍鹭、天鹅、丹顶鹤等。

马湖风景区

  看 点 马湖中心有一龟形小岛,名金龟岛。岛上有全国唯一的彝族寺庙——孟获殿。  介 绍 马湖风景区位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境内,面积100平方公里。景区由马湖、金沙江峡谷、原始密林等部分组成,是小凉山深处一颗璀璨的风景明珠。 明朝设置的马湖府,即是以马湖而取名的。马湖上部原系一条古河道,下部为深沟峡谷,由于强烈地震,山谷崩塌,造成今日之堆石坝和美丽的湖泊。 相传古人以牝马系湖岸,湖中龙出与之交,后产异马,因而得名龙马湖,后称马湖。 马湖属高原大型天然深水湖泊,湖面南北长5.5公里,东西宽近2.5公里,面积7平方公里,平均水深达70米,最深处有170米,是与邛海、泸沽湖齐名的四川第三大天然高原湖泊。马湖水终年不干,水位稳定。湖面海拔高程达1100米,是小凉山高山峡谷地带中的一个天然淡水湖泊,彝语称哈琅署火。湖四周东、西、南三山翘首争雄,北面为泥石混杂的天然大坝,俗名“大海包”。湖水清澈透明,春夏,沿岸桃花火红,梨花似雪,湖中碧波荡舟,野鸭游戈;冬天,群峰银妆素裹,马湖却绿水涟漪,宁静娴适。自然景观有“金龟游水”、“大湾如月”等。 金沙江峡谷山体陡峭,江水湍急,绝壁高耸,怪石如林,极为险峻。区内为彝族聚居地,富有民族特色的村寨,历史和文化遗迹,为景区增添了情趣。 马湖景区内分布着大量原始森林,古树参天,藤蔓缠绕,地衣苔藓遍地,充满了原始古朴气息。 马湖风景得天独厚,物产丰富,有鲜嫩的竹笋,还有名贵中药材马湖虫草和国内外稀有的马湖莼菜等。  餐 饮/住 宿/购 物 马湖的鱼类味道非常鲜美且天然,湖边饭馆煮的鲶鱼值得品尝,在吃鱼的同时,这些饭馆还会配上农家手工磨的豆腐,也是非常美味。还有马湖的莼菜也是当地一大特产,不妨品尝或购买回家。 交 通 风景区距县城47公里,距世界级大电站——溪洛渡电站坝址仅30公里,至州府西昌280公里、省府成都450公里,至乐山229公里、宜宾210公里,距云南昭通214公里,均可1天到达。 西昌客运东站每日从6:30—12:30有8班车发往雷波。    四川凉山

博什瓦黑石刻岩画

博什瓦黑石刻岩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博什瓦黑石刻岩画,位于昭觉碗厂乡团结村博什瓦黑的南坡上,与普格县红毛依达乡毗领。西距西昌约50公里,东距昭觉县城56公里。1982年4月初,州委、州政府领导同志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刘尧汉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宋兆麟等专家前往鉴定,证明石刻岩画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是南诏大理时期的佛教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后来由凉山州文化局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刘尧汉、中国历史博物馆宋兆麟、杜耀西、黎家芳、锡长僖、张延平等有关人员组成石刻岩画调查组,作了为期23天的清理、考古、测绘、拍摄和捶拓等工作。博什瓦黑石刻岩画于1991年4月16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县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0》以及《四川省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的规定,于1991年9月13日,组织有关部门负责人,到博什瓦黑实地踏勘观测,遵照有利于保护文物自然环境风貌,有利于文物安全和文物开发利用的原则,划定了以博什瓦黑石刻岩画为中心自的44.28亩地为重点的保护区。以重点保护区为中心,东至阿嘎尔古依莫方向100米为界,西至依孜乃解方向60米为界,北至古巴阿莫方向100米处为界,划为一般保护区。划出了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及文化区内的集体所有林地共95.28亩。该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仍委托解放沟碗厂乡人民政府负责(昭府发<1991>8l号文件通知。  岩画阴线刻造在十六块天然巨石上,画面面种约440平方米,可分南、西、北三个岩画区。南区:位于山坡中下部,紧邻博什瓦黑河的北岸,是主要分布区,共有8块刻石英钟,其中一刻石最大,是本区的中心,顶部面积达198平方米,其上刻有巨大的涅像,下部刻释迦、观单等像,其他刻石上刻有释迦、观音、四天王、明王及佛塔等主要佛教造像,还有一处汉文题记。西区:位于南区的西部,共有五块刻石,分布在南北两处,最南边一块刻石,刻有一尊男性像。该刻石右侧往100米有四块刻石。北区:位于山顶,有三块刻石,其中两块靠西边,岩而小,刻线技法粗犷,刻的是小型人物。在其东南边的悬岩上,有一横长形刻石,岩石南面比较光滑,刻有一幅六人骑马的出行图,画面之大。博什瓦黑石刻岩画内容其中上是佛教遗迹。其中王者出行图和彝族毕摩的出现实为独特,有待进一步研究。总之,用阴线刻造的博什瓦黑石刻岩画,画像众多,画面宏伟,画幅之大,是迄今摩崖石刻画像中少见的。特别是在凉山彝族地区,发现这样大型的密宗摩崖造像,对了解当地历史,佛教的传播以及古代民族关系提供了新的史料,也对地方史、民族史、宗教史和艺术史的研究,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碗厂乡  昭觉县辖乡。1952年建碗厂乡,1962年更名湾长乡,1972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碗厂公社,1984年复置碗厂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65公里。面积70.3平方公里,人口0.2万。合(川)木(里)公路过境。辖以德阿莫、大石头、洛古3个村委会。经济以牧业为主。农业主产马铃薯、荞麦。博什瓦黑有唐宋时期佛教支提岩画,雕刻在16块巨大岩石上,面积440平方米,…… 详细++

德昌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德州镇 螺髻山仙人洞 德昌钟鼓楼 二滩电站库区 清代古塔 王所大石墓
永郎镇 螺髻山仙人洞 德昌钟鼓楼 二滩电站库区 清代古塔 王所大石墓
乐跃镇 螺髻山仙人洞 德昌钟鼓楼 二滩电站库区 清代古塔 王所大石墓
麻栗镇 螺髻山仙人洞 德昌钟鼓楼 二滩电站库区 清代古塔 王所大石墓
王所镇 螺髻山仙人洞 德昌钟鼓楼 二滩电站库区 清代古塔 大石墓
巴洞镇 螺髻山仙人洞 德昌钟鼓楼 二滩电站库区 清代古塔 大石墓
宽裕镇 螺髻山仙人洞 德昌钟鼓楼 二滩电站库区 清代古塔 大石墓
老碾镇 螺髻山仙人洞 德昌钟鼓楼 二滩电站库区 清代古塔 大石墓
锦川镇 螺髻山仙人洞 德昌钟鼓楼 二滩电站库区 清代古塔 王所大石墓
铁炉镇 螺髻山仙人洞 德昌钟鼓楼 二滩电站库区 清代古塔 大石墓
黑龙潭镇 螺髻山仙人洞 德昌钟鼓楼 二滩电站库区 清代古塔 王所大石墓
热河镇 螺髻山仙人洞 德昌钟鼓楼 二滩电站库区 清代古塔 大石墓
阿月乡 螺髻山仙人洞 德昌钟鼓楼 二滩电站库区 清代古塔 王所大石墓
六所乡 螺髻山仙人洞 德昌钟鼓楼 二滩电站库区 清代古塔 王所大石墓
茨达乡 螺髻山仙人洞 德昌钟鼓楼 二滩电站库区 清代古塔 王所大石墓
小高乡 螺髻山仙人洞 德昌钟鼓楼 二滩电站库区 清代古塔 王所大石墓
马安乡 螺髻山仙人洞 德昌钟鼓楼 二滩电站库区 清代古塔 大石墓
前山乡 螺髻山仙人洞 德昌钟鼓楼 二滩电站库区 清代古塔 王所大石墓
大六槽乡 螺髻山仙人洞 德昌钟鼓楼 二滩电站库区 清代古塔 王所大石墓
南山傈僳族乡 螺髻山仙人洞 德昌钟鼓楼 二滩电站库区 清代古塔 王所大石墓
金沙傈僳族乡 螺髻山仙人洞 德昌钟鼓楼 二滩电站库区 清代古塔 王所大石墓

德昌县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