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青海省 >>海西州 >> 天峻县 >> 生格乡

生格乡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三木才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三木才 (1955~)  藏族。青海天峻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1975年参加工作。历任天峻县委副书记,西藏那曲地区文化局副局长,海西州档案局副局长,海西州委政策研究室主任。2008年至今任青海省海西州文联主席。西藏《羌塘》文学期刊主编,海西州地方志编委会副总、总,《海西年鉴》主编,海西州委机关刊物《柴达木开发研究》主编,《海西州志》(卷四、五)副主编,《海西州资质志》主编,《海西旅游指南》主编。1985年开始文学创作。200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民族史专集《千年汪什代海》,短篇小说集《漂泊的部落》,诗集《心跳,珠穆朗玛》,杂文集《骚动的昆仑之丘》,散文集《海西旅游指南》,志书《海西州资源志》、《海西州志》(卷四、五),长篇小说《失踪的康巴骑士》等。另在文学期刊上发表中短篇小说数十篇。作品获青海省第四届文艺创作优秀作品奖,青海省第五、六届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以上内容由"独步"分享。]

疏勒的山景、冰峰

  疏勒的山景、冰峰  过了号称野生动物乐园,盛产中药的“曼塘”(药原之意),便看到那一座座各有奇姿,各具妙色的山峰,嶙峋叠嶂;有的插入云端,有的迤逦绵延。岗格尔雪合力皑白、尕巴玛尔当日岗丹红、硫磺山淡黄、曼塘日根靛青、岗侧吾佶山碧绿,它们各显异色,五彩缤纷。由于风雨和阳光的作用,有的像少女藏装,腰束红黄绿紫彩带,分外窈窕,有的像盘山公路,同一色砾石铺成,神奇莫测。以疏勒南山极地为主的四纪冰川438条,总面积496.42平方公里,总储量近30立方公里。是巨大的固体水库。它自西北向东南覆盖在各个山峰及峡谷之中,角峰峥嵘,刀脊  广布,登高远眺,白茫茫冰天雪地,向前近观,亮晶晶奇形异状,前沿的冰舌,随季节的赛热时伸时缩;下延的冰碛,随气温的冷暖时隐时显;山极冰帽,随山势的起伏犬牙交错,银光耀眼;大片冰林,随冰川的移动高矮不等,形状各异,围椅状凹地冰斗,东西较有差异,U字形冰川槽谷,南北均有分布。降雪时皑皑白,天地难分,起风时,声隆隆,响彻云霄,天睛日,幽雅寂静。真是变化多端,神秘莫测。  秋高气爽时,一观那蜿蜒雄壮的冰川奇景,便见那水气云霭凝成的冰晶,所构成的冰雾,在晨曦下,给冰川蒙上一层薄纱,分外妖娆;飘浮的微小细物,成针状冰晶体,组成奇异的天气现象,在阳光照射下闪烁发光;由单细胞藻类菌类生成的冰川植物,呈现出红黄绿褐等色彩,交织成五光十色的奇景,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布哈河

  布哈河  中国青海省内陆河流。发源于疏勒南山,东南流入青海湖。布哈河全长约有300多公里,流域面积达16,000多平方公里,是汇入青海湖的各河流中水量最大、流程最长的一条。布哈河河口在湖盆内形成长达13公里的三角洲。  布哈河位于青海湖盆地西北部。"布哈"蒙古语意为"野牛",因昔日沿河区野牛出没而得名。发源于祁连山脉支脉疏勒南山曼滩日更峰北麓。源头海拔4600米。大致呈西北--东南流向,在刚察县泉吉乡注入中国最大咸水湖--青海湖。入湖处海拔3194米。干流长286千米,流域面积14384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25.9立方米/秒,年径流量8.18亿立方米,占入湖总径流量的67%。是青海湖盆地水系中最大的河流,也是青海湖湟鱼繁殖的主要河道。流域内平均年降水量352毫米,径流以雨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布哈河,是一条母亲河。它孕育了碧波万顷的青海湖。蜿蜒曲折,盘山绕岭,汇集雪山清泉,草地细流,源源不断地向青海湖倾注琼浆玉液。青海湖每年水源补给量四十亿立米方,其中近一半来自布哈河。河水源源不断地注入,不仅减缓了青海湖水位的下降,而且防止了因蒸发量过大而引起的湖水盐分变浓,保护了青海湖水生物的繁衍生息。  布哈河流域是环湖草原上最早点燃人类文明火种的地区之一,著名的鲁茫沟岩画和卢森岩画,用生动的形象和简洁的线条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古代文明画卷。

天峻二郎洞

  二郎洞位于天峻县城西南部,距县政府驻地约23公里,二郎洞藏语名“关角直合孔”。相传格萨尔王与霍尔打仗时,格萨尔的大将(格萨尔的侄子)----吾叶德合战死,格萨尔悲痛之下拔剑砍下北侧一个山头(即无顶山的山头),又用剑戳成山洞,在大洞内为其侄念(甘珠尔)-108部,历时9年零9天。终超度成仙。又传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同二郎神杨戬大战于此,山洞为二郎神藏身之处,由此而得名。二郎洞在形似圆锥体的独立小山内,其山下底周长为400米,高约25米,洞口朝西,洞口两侧原有长1.5米、宽0.8米、高0.8米的108块长方形青石,砌成长10米、宽6米、高4米,周长为32米的长方形围墙,围墙正中留有通往洞内之正门,正门两侧分别设有相对称的小门,这108块长方体的石块,表示《甘珠尔》大经108部。可惜在修筑铁路时用做路标而被搬走。70年代铁道兵部队用青砖将其洞口砌成高1.8米,宽0.9米的洞门,并在洞门左侧山坡-写“二郎洞”三个红色大字。二郎洞由主洞、后左侧偏洞三部分融为一体。主洞又分为前主洞和后主洞两部分,洞壁四周均由光滑自然形成的不规则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图形的白色石灰岩镶嵌而成,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岩石图案。二郎洞,为自然形成的山洞,是藏传佛教僧侣诵经拜佛之地,有许多过往僧人在洞内设宿念经,并留下-,表示对格萨尔的纪念和《甘珠尔》的信仰。   

天峻山

  天峻山(天峻山亦称天钦山、天青山),位于县城西南方向约15公里处,海拔4125.4米,为环湖13名山之一,她超群突兀,山势陡峭,翘首上望,轻云薄雾,缭绕山腰。恍如一幅水墨丹青画,有时全山隐于云雾中忽明忽暗,更添诗情画意。天峻山只有一条通向峰顶的小道,狭窄曲折,宛如羊肠,两面悬崖峭壁,攀上顶峰,豁然开朗,约有一片5公里长、2公里宽的平坦草场。每到夏季,这里牧草丛生,野花繁茂,牧民把牲畜赶上山顶放牧,不但省心省力,也十分安全。山上的气候特点“有云必下雨,有雨必成雪”。每当浓雾天,几步之外就看不清前面景物,而秋高气爽时则丽日当空,极目远眺,可以清晰地看到百公里外青海湖湛蓝的湖水。天峻山东南为天峻沟,西南为瞎熊沟,均生长着稠密的柳树灌丛,山坡上松柏葱茏。此山一带,岩羊成群,香獐奔逐,还有鹿、熊等。天峻沟有处大岩岫(藏语叫参木康)和一眼望不到底的“天井”,著名宁马派红教领袖古浪-曾在此居住过,现在每到夏秋季节,天峻沟、瞎熊沟山青水秀,鸟语花香,成为天峻县广大职工郊游野炊的好地方。   

扎西郡乃

  扎西郡乃  扎西郡乃座落在天峻县城东北方向,离县城48公里的扎西郡乃山,海拔4000米、高约250米、宽约600米,前面呈塔型,形状很像女性生殖器官,故当地有一习俗,牧民生小孩不活时,将后来生的小孩从上面石洞中吊下去,从“0中取出来”,这个小孩便存活了,从“0”钻爬上去约10米处有一“天洞”,天洞出去有一间约房大的岩洞,是常住僧人的“参木康”(和尚修行的住处),“参木康”前有一个直径约30厘米不知深度的小水池,旱不干,涝不溢。郡乃西侧山根有一泉水从岩缝中流出,叫“曼拉主曲”,据说此泉水能治肠胃病,郡乃北侧山亦有一泉水,叫“卓玛主曲”,散渗出来的水亦能治病。郡乃第二层有一佛塔,据传有一著名宁玛派-的法体埋在下面。山头凹的地方便是野鸽、山鹰栖息之处,群众视为神山。在山下修建了寺庙,不少僧众常去朝拜,郡乃斜对面约1公里处有一大岩洞,深奥莫测,冷风飕飕,可容纳1000人左右。

青海天峻布哈河国家湿地公园

青海天峻布哈河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青海天峻布哈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青海省天峻县,总面积7133.97公顷。  布哈河是青海湖的“母亲河”,建设期限为7年的布哈河国家湿地公园分布在天峻县境内布哈河河谷,湿地公园范围东起天峻县与刚察县的县界(下游方向),西至天峻纳尔宗(上游方向布哈河出山口),南北介于315国道、南天木公路和北天木公路之间,建设总投资为8926.3万元。

布哈河风情园

  布哈河风情园  青海湖主要支流布哈河穿越天峻县境,位于县城北部,布哈河哺育了万倾高山草甸,牧草连天涯,浓绿胜似酒。布哈河两岸沙棘密布,春风拂来翩翩起舞,棘果万里飘香。每逢天高气爽之际,裸鲤戏耍,野鸭成群。真是“不到此山游,不知此山美,此水雾腾云,令君好陶醉”,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成为旅游观光和踏青的胜地。

天峻石经院

  天峻石经院  天峻石经院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城东北方,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周边的僧人和民间艺人共同雕刻堆砌成高2米、宽1米,周长320米的正方形经院,院内10万余块大小不一的石片上刻有藏文关角(即甘珠尔)大经108部,庄严经200部、佛像324尊,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夏日哈石经院

  夏日哈石经院  在县城东北方向约20公里处,名叫夏日哈的地方,有一座用经石砌成的高2米,宽1米,周长320米的四方形石经院,石经墙总石方约1736立方米,-石方约488立方米,占地面积64.6平方米。在这些石板上镌刻藏文“关角尔”(即甘珠尔),藏文大藏经两个组成部分之一7108部,“沓木多”(解脱经)200部,佛像324尊,中间德科尔却付旦(佛塔)1个。石经院座北朝南,西墙长86.4米,外侧有佛龛62孔,内侧有佛龛88孔;北墙长76.4米,外侧有佛龛62孔,内侧有佛龛54孔;东墙长80.4米,外侧有佛龛58孔,内侧有佛龛55孔,南墙长79.4米,外侧有佛龛79孔,内侧有佛龛50孔。共计外侧佛龛243孔,内侧217孔,总共640孔。佛龛高0.6米,宽0.7米,深0.4米。每年农历四月举行一次诵经法会,每户必来一人参加,诵经法会由50名僧人诵经,群众转“果拉”,景象十分壮观。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古城遗迹

古城遗迹为文化旅游景点。  古城遗迹  阿什扎些隆有古城址一处,曾发现的文物有铁器、砖瓦、珍珠、珊瑚、银等。  达拉麻尼,有古城迹一处。  二郎洞对面西山根有古城和遗迹一处,并发现砖块、瓦片。瓦当两块,篆体字一为“长乐未央”,一为“常乐万亿”,以上三处均待挖掘考证。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鲁芒沟岩画

  介 绍 位于天峻县天棚乡鲁芒沟内约4公里的东山根,共发现三处。一处在山根北侧,在一块约3平方米的大石块上刻有50多个不同形态的兽类;一处在中间,画面较少,共有7个兽像;一处在南侧,比较特殊,共刻了19个兽像,主要以骆驼为主,头向一致,体现了骆驼在大沙漠里运行的场面。   三处岩画均以摩刻和锤打而成,动物形态简单大方,构图严谨,形象逼真,主要动物有骆驼、马、牛、猪、山羊、大头羊、狗、狼等。整个场面体现了工匠以写实手法反映了高原动物群居生息的场面。据考证,作岩画时间在佛教盛行于当地的元明清时代。    青海德令哈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卢山岩画

  介 绍 位于天峻县东部江河乡卢山山丘的30多块花岗长粉岩上,计270多幅各类图画。画面内容包括牛、鹿、马、鹰、豹子、狗等动物形象,有狩猎、争斗图,还有表示生殖的画面。    青海德令哈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天峻石经寺

天峻石经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介 绍 位于天峻县城东北方,离县城约18公里处。1957年建成,在石板上镌刻藏文关角(即甘珠尔)大经108部,庄严经200部、佛像324尊。石经墙为高2米、宽1米,周长320米的正方形经院。整个镌刻线条清晰、工整大方、清秀流畅。人物构图准确,线条自然、精细,动静表情各异,具有藏传佛教艺术造型的特点和很高的文物价值。    青海德令哈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天峻石林

  介 绍 天峻石林位于天峻县城西部天峻山上,这座山巍峨高大,气势雄伟,松柏挺立,绿草铺地,山上山下风光绮丽、景象万千。山峰两侧的天峻沟和瞎熊沟里奇峰林立,亦幻亦真,既有云南石林的秀丽清雅,又多了许多雄浑伟岸的突峰兀仞。   天峻石林的岩层构造与云南石林相同,都是喀斯特地貌孕育出的奇景盛观。形成于距今约3.5亿年前的石炭纪。所不同的是,天峻石林在形成过程中遭遇了青藏高原抬升造成的缺水、干旱,水蚀过程未能完成,而是经过漫长的风蚀后,形成了现在这样的独特风貌。    青海德令哈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生格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生格乡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