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省 >>阿坝 >> 汶川县

汶川县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汶川特别旅游区

汶川特别旅游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汶川特别旅游区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重建后特别开发的纪念性和文化主题景区。由震中映秀、水磨古镇、三江生态旅游区组成,不仅山水秀丽,具有生物多样性特点,而且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生态、地质文化博大精深。自然风光与浓厚的乡土风情、民族文化、人文景观及田园风情交相辉映,独具魅力。  汶川,因其厚重的历史文化以及灾后重建迅捷而受到世界瞩目,它是全国四大羌族聚居县之一,素有“大禹故里、熊猫家园、羌绣之乡”的美誉。为推动振兴汶川旅游产业,汶川县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坚持“旅游统筹,全域景区,一三互动,接二连三”的旅游发展思路,以“世界汶川、水墨桃源”为旅游定位,围绕资源,文化,城镇办旅游,大力发展三精旅游,着力形成了一步一景、步移景换的全域景区新格局。  阿坝州汶川特别旅游区包含震中映秀、水磨古镇、三江生态旅游区。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汶川县映秀镇南方向约11千米处(北纬31°,东经103°24′)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昔日秀美繁华的映秀几乎被夷为平地。  震中映秀  映秀镇地处汶川县东南部,境内植被丰富,景色秀美,是川西平原进入阿坝州的门户,更是通往九寨、黄龙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卧龙-四姑娘山大熊猫栖息地的必经之地,是藏羌回汉各民族融合的交汇点,素有“西羌门户”之称。映秀作为“5.12汶川大地震”的重灾区,如今保留着震源点、漩口中学遗址等地震原貌,并新建了“5.12”汶川特大地震震中纪念馆,以纪念那悲惨的瞬间,免费参观。  水磨古镇  水磨古镇位于汶川县南部的岷江支流寿溪河畔,早在商代就享有“长寿之乡”的美誉,时称老人村,后更名为水磨至今。水磨镇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交融区,内地风情和藏羌文化交相辉映,西蜀人文和禅佛文化联袂绽放。5.12大地震后,水磨古镇重建了“禅寿老街、寿西湖、羌城”三大区,镇上古街林立,被誉为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第一镇。  三江生态旅游区  汶川三江生态旅游区位于汶川县南部三江乡境内,西河、中河、黑石河在此汇合,故称三江。瀑布、古道、桥梁构成一派原始好风光。景区毗邻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青城山风景区,是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的栖息地,也是世界最大的“植物活化石”珙桐生长区,这里有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态,有藏、羌民俗文化,茶马古道历史文化,是集观光、体验、避暑度假于一体的短程旅游风景区。-  交通状况编辑  至映秀古镇交通:  1、到都江堰后在客运中心搭乘到映秀的班车即可。  2、由成都茶店子客运站搭乘到映秀的班车。  至水磨古镇交通:  1、乘公交车:你可以在成都茶店子汽车站乘坐直达水磨古镇的汽车,每天有两班,时间分别为上午9点和下午3点半,从水磨至成都的发车时间分别是上午8点和下午3点半,票价均为28元,全程用时1个半小时左右。  2、从成都火车北站乘坐到都江堰的快铁,约30分钟后到都江堰,然后乘坐8路或9路公交至都江堰客运站,搭乘前往水磨或三江的班车,30分钟后即可至景区。  至三江旅游区交通:  从成都火车北站乘坐到都江堰的快铁,约30分钟后到都江堰,然后乘坐8路或9路公交至都江堰客运站,搭乘前往水磨或三江的班车即可至景区。

大禹祭坛

大禹祭坛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大禹同炎黄两帝一样,是中华民族共同敬奉的始祖,历代都深受海内外华人的敬仰,他治水十三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流传至今。大禹治水的历史就是从岷江开始的,作为江源岷山导江的第一人,他创造了独有的治水方式、体系和理念,形成了“上善若水”,尊重自然生态法则的精神,开创的“岷山导江,东别为沱”治水经验贯穿古今。  大禹死后,后人把他尊为水神,各地兴建禹王宫、禹王庙,对他进行祭祀,主要是怀念他的治水功绩,并祈求他保佑风调雨顺,河流安定。大禹文化可谓古蜀与藏羌复合文化集成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禹文化组成要素相融互动,争奇斗艳、相得益彰。大禹的影响,“不仅仅在历史,而且还在当下”,大禹精神中有着丰富的现实意义,应该与时常新。大禹文化的文化内涵与精神蕴藉还在于他能以文象的力量和文脉的形式于潜移默化中给受众以启迪和教益,并使之获得人文精神的钙质,点燃止于至善的文化光焰,从而不断地走向睿智与崇高。  信息来源:大禹农庄  信息来源:大禹农庄

汶川县水墨藏寨水利风景区

汶川县水墨藏寨水利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汶川县水墨藏寨水利风景区位于汶川县境内,以潘达尔生态旅游区、水磨古镇和水乡藏寨水利工程为依托,属自然河湖型水利风景区。景区面积276.44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94平方公里。景区与国家5A级景区——汶川旅游区相辅相融,区内群山环抱,湖光山色,植被丰茂,藏汉羌文化相互融合,生态旅游区风景如画,水磨古镇风情万种,勾勒出一幅“河湖洁净山色秀、林间鸟语花飘香,风光无限水墨画”的和谐画卷。景区毗邻卧龙大熊猫保护区,自然生态完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植物活化石——野生珙桐群落和龙血树、楠木、红豆杉、银杉等2000多种珍稀植物。景区生态环境优越,文化厚重,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齐全完善,发展前景良好。景区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卧龙熊猫自然保护区

卧龙熊猫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卧龙熊猫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高山生态系统及大熊猫、金丝猴、珙桐等珍稀物种为主的综合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面积20万公顷。温暖湿润的自然环境为众多生物的栖息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据统计:区内有脊椎动物450种,其中兽类103种;鸟类281种;爬行类21种;两栖类14种;鱼类11种。已采集到的昆虫标本约1700种。高等植物4000多种,隶属于217科814属。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物种有:大熊猫、金丝猴、牛羚、白唇鹿、绿尾虹雉、珙桐、水青、连香、红豆杉等。区内分布的100余只野生大熊猫占全国总数的10%因而使卧龙以“熊猫之乡”“宝贵的生物基因库”响誉中外。     保护区始建于1963年,是中国最早建立的保护区之一,1980年被批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同年与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合作建立了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    保护区奇妙的自然景观、变化多样的森林植被、幽深的环境以及形形色色的稀有动植物汇集成一种难于抗拒的诱人魅力,吸引着更多的中外游客和科学工作者前来观赏、探索、揭开它深遂的奥秘。

映秀地震遗址

  5.12汶川地震震中,映秀地震遗址位于映秀镇百花大桥之上的牛眠沟口、莲花心至漩口镇的蔡家杠村。地震遗址主要由天崩石、百花大桥、漩口中学等构成。汶川地震从这里开始撕裂大地,伴随恐怖的巨响,几百万立方米的岩石碎块从陡峭的山崖上倾泻而下,造成汹涌的岩石流,顺山谷呈之字形几大沟谷两侧山体,形成长达近3千米的岩石流和9处山体击打面的震源景观。原牛眠沟被瞬间添高30米。汶川县映秀镇路口,矗立着一块写着“5.12震中映秀”几个大字的巨大石头,几个大字格外醒目。这块巨石是地震时山体崩裂滚下来的,如今成为震中映秀的标志性路牌。映秀地震遗址为“特殊5A级景区”。  地理位置:5.12汶川地震震中,映秀地震遗址位于映秀镇百花大桥之上的牛眠沟口、莲花心至漩口镇的蔡家杠村。地震遗址主要由天崩石、百花大桥、漩口中学等构成。  桂冠:为“特殊5A级景区”。  联系方式:0837-6222729  官方网站:http://wc.abzta.gov.cn/(汶川旅游政务网)  门票信息:无

阿坝汶川三江生态区

  三江生态风景区位于四川阿坝藏羌自治区汶川县南部、都江堰北部。景区面积188平方公里,由西河风景区、中河风景区及盘龙山风景区三部分组成。距成都105公里,车程两小时。它是前往九寨沟、黄龙,若尔盖、大草原,卧龙、四姑娘山,米亚罗等黄金旅游线的必经之路。蓝色的漂流河谷、五彩的海子流泉、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珍稀的奇花异兽、梦幻的流云霞光、浪漫的红叶白雪、斑斓的野花草原,构成了三江风景区生机盎然的原生态画卷。这里的红叶、漂流、穿越、森林小火车、溜索在川内都小有名气。著名景点有万亩珙桐、大熊猫栖息地等国家4A级景区;最古老的羌文化发源地。  三江远离尘世,谷深峡幽,风景绮丽。蓝色的漂流河谷,五彩的海子流泉,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珍稀的奇花异兽,梦幻的流云霞光,浪漫的红叶白雪,斑斓的野花草原,构成了生机盎然的原生画卷。这是一片使您身心更加健康的净土!这是一座离都市最近的“森林医院”!这是一处最适合都市人休闲的旅游目的地!  这里旅游舒适期长: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2.9度,8月平均气温20度。这里夏季每天舒适时间为23-24小时,是外界的4倍。  地理位置:三江生态风景区位于四川阿坝藏羌自治区汶川县南部、都江堰北部。景区面积188平方公里,由西河风景区、中河风景区及盘龙山风景区三部分组成。距成都105公里,车程两小时。  气候特点: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2.9度,生态环境质量极其优良:大气环境质量为国家一类一级,地表水环境质量为国家1级。  资源特点:蓝色的漂流河谷、五彩的海子流泉、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珍稀的奇花异兽、梦幻的流云霞光、浪漫的红叶白雪、斑斓的野花草原,构成了三江风景区生机盎然的原生态画卷。这里的红叶、漂流、穿越、森林小火车、溜索在川内都小有名气。著名景点有万亩珙桐、大熊猫栖息地等。  桂冠:国家4A级景区;最古老的羌文化发源地。  联系方式:0837-6338087  官方网站:http://www.sanjiang.com.cn/  门票信息:50元  景区介绍:三江的景点主要有九龙客栈遗迹、西川古马道、藏宝洞、雪花塘、雪花塘跌水、水转经、九龙峡谷景点、磐石道、青蛙石、红绸岗、牛奶瀑布、鸳鸯瀑布、洞天飞珠、飞水岩瀑布、香楠古树、宝顶山、盘龙寺、盘香路、撑腰岩、武松岩、鸡冠路和盘龙山美国飞机坠毁遗迹等。  三江是世界上少有的生物种群聚集地,它与卧龙共享世界动植物宝库的美誉,有世界最大的珙桐群落。除了珙桐,三江还生长有桫椤、龙血树、楠木、红豆杉、连香树、人参、野核桃、紫荆、银杉树等2000多种珍稀植物。  在景区的西部毗邻卧龙大熊猫保护区的高山上,活跃着近百只野生大熊猫。它们与金丝猴、云豹、野牛、黑叶猴、岩驴、梅花鹿、角雉、锦鸡、天鹅、雪鸡等400多种珍稀动物以及3000多种昆虫一起构成了世界上少有的生物种群聚集地。  三江作为龙门山地质公园的一部分,三江既有二叠纪的枕状玄武岩、三叠纪的鱼鳞状水成波浪砾岩、侏罗纪的巨厚洪积扇型砾岩、晋宁期的花岗岩等岩石类型,也有切刀岩的泥盆及珊瑚、腕足、层孔虫等化石分布,还有白石沟冰瀑,南海子溶蚀湖、猴耳洞、暗河、盘龙齿状山、沼泽湿地等各类地质地理现象。  三江还是探险者的胜地。不管是攀岩、漂流、溪降、穿越、溯溪、滑翔、科考、行军、野营、生存挑战、定向运动,还是这里特有的轨道滑行、羌族溜索等,都可以让你过一把探险的瘾。

萝卜寨

  汶川萝卜寨文化生态旅游景区,距省会成都150公里,距汶川县城18公里,位于九环线线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雁门乡境内岷江南岸,海拔1970米高半山台地之上。整个景区由萝卜寨老寨、新寨、小寨村、索桥村组成。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黄泥羌寨,被誉为“云朵上的街市”、“古羌王的遗都”,是纯粹的羌族聚居村寨。萝卜寨为冰水堆积的阶坡台地,地势平缓、宽阔,是岷江大峡谷高半山最大的平地,也是鸟瞰岷江大峡谷风光最理想场所。  萝卜寨历史悠久,地势独特。考古学家说:萝卜寨早在3000-4000年前就有人类生存;地质学家说,在岷江大峡谷中间的这片黄土地感觉是天外来物;民间传说更是丰富多彩、委婉动人。萝卜寨地名四次大的变更(萝卜寨最早称为凤凰寨,后为富顺寨,再后为老虎寨,最后是沿用至今的萝卜寨)是萝卜寨历史久远的见证。萝卜寨地处风山和凰山之间,萝卜寨整个建筑形态看上去象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  地理位置:从汶川县前往萝卜寨不到十公里,刚转过声名远扬的雁门关,一根矗立于317国道旁的羌碉和一座古老的烽火台指明了进入萝卜寨的入口。沿着十公里的路面盘山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索桥村,之后便是小寨子村,最后进入了萝卜寨。  桂冠:被称为“云朵上的街市、古羌王的遗都、中国羌族最大最古老的黄泥羌寨”的萝卜寨;萝卜寨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黄泥羌寨。  联系方式:0837-6222729  官方网站:http://wc.abzta.gov.cn/(汶川旅游政务网)  门票信息:60元  绵虒镇  汶川县辖镇。1512年为汶川县城,1958年改公社,1980年改乡,1992年玉龙乡并入建绵橦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15公里。面积248平方公里,人口0.9万。国道213线过境。辖绵丰、羌丰、克约、碉头、羊店、高店官三字庙、百上坎、和平、板桥、板子沟、小茅坪、涂禹山、半坡14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小麦、油菜子。土特产有苹果、花椒、核桃等。养殖业以猪、牛…… 详细++

水磨古镇

水磨古镇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水磨古镇位于四川省汶川县南部的岷江支流寿溪河畔,早在商代就享有“长寿之乡”的美誉,时称老人村,后更名为水磨至今。  水磨镇既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交融区,在灾后重建中赋予其厚重的南粤新元素,内地风情和藏羌文化交相辉映,西蜀人文和禅佛文化联袂绽放。5.12大地震后,水磨古镇重建的“禅寿老街、寿西湖、羌城”三大区。古今历史文化交汇、川广发展理念结合、藏羌人文风情荟萃,俨然一幅“高山峡谷、湖光山色、古街林立、风情四溢”的“水墨画”,被誉为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第一镇。  地址: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寿溪河畔(近汶川024古道)  资源特点:古今历史文化交汇、川广发展理念结合、藏羌人文风情荟萃,俨然一幅“高山峡谷、湖光山色、古街林立、风情四溢”的“水墨画”。  桂冠:被誉为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第一镇。  联系方式:0837-6222729  官方网站:http://www.wenchuan.gov.cn/(汶川政务网)

龙溪羌人谷

  龙溪羌人谷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为古羌人冉駀部族的繁衍生息地。唐朝时期,龙溪被称为霸州,山上还有饱经沧桑的霸州古城遗址,其中东门寨也是唐宋时代坝州城遗址之一部分。早在2000多年前,羌族人就以精湛的建筑艺术著称于世,他们的村寨往往依山傍水,十余家或数十家,相聚为邻,以石砌房,以索桥、栈道相连,筑为村寨,据险而建,靠险坚守,克险生存。

阿坝西羌第一村

  阿坝西羌第一村简介 从成都出发,沿国道213线行约120公里,传说的大禹出生地石纽山下就是西羌第一村(绵池镇先锋村)。 西羌第一村是一个古朴习俗保存较好、景美情浓的河坝羌寨,也是距成都最近的羌族村寨。整个羌寨顺坡而建,别致有序,形如古城堡,地面由曲折巷道相连,房背家家可通,而羌碉则傲立寨中。寨内羌女心灵手巧,羌绣种类多、品位高,民族特色、乡土气息浓郁。再加上果园、羌歌、羌舞,使人有倘若隔世之感。

阿坝黄龙寺

阿坝黄龙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黄龙寺位于终年积雪的雪宝顶峰下的玉翠山麓,面向黄龙谷,四周林木茂密,宛若碧海,是一座古朴大方的木结构建筑,亦名雪山寺、白鹿寺。相传黄龙真人修道于此而得名;又传说古代大禹疏导岷江时,治水成功,百姓建庙以纪念其功。寺后有一黄龙洞,内有石佛三尊,洞中的龙、佛、床、灯全由人工雕凿成,洞深不见底,深处有流水声。每年农历六月十六日起为庙会日,方圆数百里的藏、羌、回、汉各族群众都来赶会,还有远自甘肃、青海来的,一时帐篷鳞次栉比,热闹非凡。

绵虒文庙

绵虒文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原位于绵虒中学内,飞龙乾隆50岁次年建,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木结构单檐歇山式建筑,总占地152平方米,庙通高10米,地震前已拆除并将材料搬迁至乩仙庙,现由珠海市援建组恢复重建。  绵虒镇  汶川县辖镇。1512年为汶川县城,1958年改公社,1980年改乡,1992年玉龙乡并入建绵橦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15公里。面积248平方公里,人口0.9万。国道213线过境。辖绵丰、羌丰、克约、碉头、羊店、高店官三字庙、百上坎、和平、板桥、板子沟、小茅坪、涂禹山、半坡14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小麦、油菜子。土特产有苹果、花椒、核桃等。养殖业以猪、牛…… 详细++

茶马古道-克枯栈道

  克枯栈道位于四川省汶川县克枯乡枯村南800m杂谷脑河北岸,传说为蜀汉大将姜维所开。清代又多次维修扩建。现残存栈道长158m,宽0.4m~2m不等,距河面高10m~20m。  克枯古道为古代岷江游西行通西部各地的交通要道,唐代称“西山南路”,清代称“威保大路”。据《理番厅志》载“威保大路,皆上傍危峰,下临恶浪,无步平夷,然地路虽险,或在山坡微有依倚叠木为梁,实以土石,犹为坦途。惟偏桥设处,石壁陡立,虚凿石窍而架木其上,号称极险”。偏桥即栈道之别名。克枯栈道前端崖洞内尚存,清代乾隆二十四年,嘉庆九年的修路碑两通,备说石道的险峻与修路的匹艰辛。  保护范围:东至悬崖,西至杂古脑河,南、北方外延3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布瓦黄土碉群

布瓦黄土碉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布瓦黄土碉群位于汶川县威州镇克枯乡布瓦山上,是川西高原藏羌传统军事防御碉的主要形式,被誉为“中国最后的黄泥土碉群”。始建于明末清初,为阿坝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资料介绍,川西高原藏羌碉群,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用石块砌筑而成的石碉,大多分布在阿坝州和甘孜州的农区县;另一种是用粘土夯筑而成的黄泥土碉,主要分布阿坝州的汶川县、甘孜州的乡城、新龙等县和凉山州的木里县,其中尤以乡城县的四角黄土碉最雄伟,通高达30米以上。历史上散布在两州的黄泥土碉大多已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或被石碉所替代。不过,布瓦黄土碉群在经历种种劫难之后,仍然完整地幸存下来,这不得不叫人啧啧称奇。因碉群为黄泥粘土夯筑而成呈淡紫红色,所以也被人们称为铜碉群。  布瓦黄土碉群高高耸立在布瓦山顶上。布瓦黄土碉群由5座黄泥土碉组成,分布在布瓦村羌寨中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50米的范围内。碉为四角形的黄泥土碉,碉体平面呈长方形,底边长4.5米,宽1.64米,墙厚0.74米,整体下大上小略带收分,内置木质楼架分层,各层四面墙正中开“T”字形小窗作了望或射击孔,顶有木质斗拱建筑以蔽风雨,底部开有一门,门高2.1米,宽1.64米。碉外貌无任何装饰,每面都笔直如削,5座黄泥土碉通高不一,从18米到20米不等。布瓦黄土碉群互为犄角,构成完整防御体系,战时主要用于防御侵袭与抢劫,一旦有事,附近各户老幼妇孺均可入内躲避;平时则多用土碉贮藏粮草。  布瓦黄土碉群立体地反映了尔玛羌族追求深沉而热烈,质朴而雄浑,极富力度感的审美倾向。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布瓦山的仙就是这冲天而耸立的黄泥土碉群,在它身上能展读出尔玛羌族不屈不挠、与山共舞的民族个性。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西羌大峡谷

  雁门沟西羌大峡谷位于汶川县雁门乡境内、距成都150公里。是中国西部第一大峡谷。这是一条由东向西全长30余公里的狭窄山谷,大自然的神力在山谷里形成了罕见而奇特的自然景观。景区内雪山、奇峰、怪石、幽谷、森林、秀水溶为一体,峡谷笔直处高达400米,巍峨雄壮、挺拔峻美;峡峭壁耸,瀑布层迭,激流奔腾,实为一方天存的净土,令人赏心悦目。现已修通了道路,为游客攀岩、漂流、观光提供了便捷。

汶川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威州镇 布瓦黄土碉群 姜维城遗址 汶川特别旅游区 汶川县水墨藏寨水利风景区 大禹祭坛 卧龙熊猫自然保护区 映秀地震遗址 阿坝汶川三江生态区 萝卜寨 水磨古镇 龙溪羌人谷 阿坝西羌第一村 阿坝黄龙寺 绵虒文庙 茶马古道-克枯栈道 大禹农庄
绵虒镇 萝卜寨 阿坝西羌第一村 绵虒文庙 汶川特别旅游区 大禹祭坛 汶川县水墨藏寨水利风景区 卧龙熊猫自然保护区 映秀地震遗址 阿坝汶川三江生态区 水磨古镇 龙溪羌人谷 阿坝黄龙寺 大禹农庄
映秀镇 映秀震中纪念馆 汶川特别旅游区 大禹祭坛 汶川县水墨藏寨水利风景区 卧龙熊猫自然保护区 映秀地震遗址 阿坝汶川三江生态区 萝卜寨 水磨古镇 龙溪羌人谷 阿坝西羌第一村 阿坝黄龙寺 绵虒文庙 汶川县博物馆 布瓦黄土碉群 大禹农庄
卧龙镇 汶川特别旅游区 大禹祭坛 汶川县水墨藏寨水利风景区 卧龙熊猫自然保护区 映秀地震遗址 阿坝汶川三江生态区 萝卜寨 水磨古镇 龙溪羌人谷 阿坝西羌第一村 阿坝黄龙寺 绵虒文庙 映秀震中纪念馆 汶川县博物馆 布瓦黄土碉群 大禹农庄
水磨镇 汶川特别旅游区 大禹祭坛 汶川县水墨藏寨水利风景区 卧龙熊猫自然保护区 映秀地震遗址 阿坝汶川三江生态区 萝卜寨 水磨古镇 龙溪羌人谷 阿坝西羌第一村 阿坝黄龙寺 绵虒文庙 映秀震中纪念馆 汶川县博物馆 布瓦黄土碉群 大禹农庄
漩口镇 汶川特别旅游区 大禹祭坛 汶川县水墨藏寨水利风景区 卧龙熊猫自然保护区 映秀地震遗址 阿坝汶川三江生态区 萝卜寨 水磨古镇 龙溪羌人谷 阿坝西羌第一村 阿坝黄龙寺 绵虒文庙 茶马古道-克枯栈道 布瓦黄土碉群 西羌大峡谷 大禹农庄
耿达镇 汶川特别旅游区 大禹祭坛 汶川县水墨藏寨水利风景区 卧龙熊猫自然保护区 映秀地震遗址 阿坝汶川三江生态区 萝卜寨 水磨古镇 龙溪羌人谷 阿坝西羌第一村 阿坝黄龙寺 绵虒文庙 茶马古道-克枯栈道 布瓦黄土碉群 西羌大峡谷 大禹农庄
龙溪乡 龙溪羌人谷 汶川特别旅游区 大禹祭坛 汶川县水墨藏寨水利风景区 卧龙熊猫自然保护区 映秀地震遗址 阿坝汶川三江生态区 萝卜寨 水磨古镇 阿坝西羌第一村 阿坝黄龙寺 绵虒文庙 茶马古道-克枯栈道 布瓦黄土碉群 大禹农庄
克枯乡 汶川特别旅游区 大禹祭坛 汶川县水墨藏寨水利风景区 卧龙熊猫自然保护区 映秀地震遗址 阿坝汶川三江生态区 萝卜寨 水磨古镇 龙溪羌人谷 阿坝西羌第一村 阿坝黄龙寺 绵虒文庙 映秀震中纪念馆 汶川县博物馆 布瓦黄土碉群 大禹农庄
雁门乡 西羌大峡谷 汶川特别旅游区 大禹祭坛 汶川县水墨藏寨水利风景区 卧龙熊猫自然保护区 映秀地震遗址 阿坝汶川三江生态区 萝卜寨 水磨古镇 龙溪羌人谷 阿坝西羌第一村 阿坝黄龙寺 绵虒文庙 映秀震中纪念馆 汶川县博物馆 大禹农庄
草坡乡 汶川特别旅游区 大禹祭坛 汶川县水墨藏寨水利风景区 卧龙熊猫自然保护区 映秀地震遗址 阿坝汶川三江生态区 萝卜寨 水磨古镇 龙溪羌人谷 阿坝西羌第一村 阿坝黄龙寺 绵虒文庙 映秀震中纪念馆 汶川县博物馆 布瓦黄土碉群 大禹农庄
银杏乡 汶川特别旅游区 大禹祭坛 汶川县水墨藏寨水利风景区 卧龙熊猫自然保护区 映秀地震遗址 阿坝汶川三江生态区 萝卜寨 水磨古镇 龙溪羌人谷 阿坝西羌第一村 阿坝黄龙寺 绵虒文庙 映秀震中纪念馆 汶川县博物馆 布瓦黄土碉群 大禹农庄
三江镇 汶川特别旅游区 大禹祭坛 汶川县水墨藏寨水利风景区 卧龙熊猫自然保护区 映秀地震遗址 阿坝汶川三江生态区 萝卜寨 水磨古镇 龙溪羌人谷 阿坝西羌第一村 阿坝黄龙寺 绵虒文庙 映秀震中纪念馆 汶川县博物馆 布瓦黄土碉群 大禹农庄

汶川县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