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青海省 >>海南州 >> 贵德县 >> 尕让乡

尕让乡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卓加 (1929~2011)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卓加同志生平(1929-2011)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优秀的民族工作者,国家民委原副主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卓加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4月27日上午7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根据卓加同志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遗体送别仪式,遗体于2011年4月30日在北京八宝山火化,骨灰撒入江河。  卓加同志,藏族,1929年6月出生于青海省贵德县大庄村,原名石生珠,1949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195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前后,卓加同志先后在贵德县武工队、贵德县委,青海省委组织部、省监委、省委-部工作。他努力发挥自身优势,深入群众,在宣传党的政策、团结少数民族群众、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表现出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在少数民族群众中具有广泛的影响。  1956年7月,卓加同志任青海省黄南州委副书记。他积极参与州委的集体领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黄南州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9年11月,卓加同志被错误批判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下放同仁县劳动。在此期间,卓加同志主动向群众学习,和群众一起劳动,边劳动边了解情况。1960年10月,卓加同志任尖扎县畜牧局副局长。1962年9月,青海省委为卓加同志平反,取消一切处分,恢复名誉。在等待分配工作期间,他参加了河卡的社教试点,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做了大量工作,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1964年3月,卓加同志任青海省海南州副州长,1965年9月任州长。他更加积极地为党工作,既注意抓大事、议大事,善于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又能够细致稳妥地处理工作0现的具体问题。他坚持民主集中制,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了领导班子团结,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文革”期间,卓加同志受到错误批斗。但他坚定信念,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粉碎“-”后,他积极揭发批判“-”的罪行,广泛发动群众,努力推动各项工作。1978年6月,卓加同志任海南州委副书记,1979年3月任海南州委书记。1981年9月当选海南州第六届政协主席。他团结带领州委一班人,紧密结合海南州的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和各级领导班子整顿工作,积极落实党在农村、牧区的各项政策,扎实推进生产责任制。他重视党的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促进领导班子团结,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1981年11月,卓加同志任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他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紧紧围绕大局依法行使职权,注意发挥代表作用,密切联系群众,大力加强立法、监督等工作,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不断推动青海省人大各项工作的开展。  1986年5月,卓加同志任国家民委副主任、党组成员。他努力学习实践党的民族理论,不断研究和探索民族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与国家民委领导班子成员一道,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法制建设,大力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开创民族工作的新局面。他在民族理论的创新发展、民族政策法规的完善、民族关系的协调、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国家民委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他熟悉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情况,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有深厚的感情,经常深入民族地区进行调查研究,虚心听取干部群众意见,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受到了民族地区干部群众的称赞。  1998年9月卓加同志离休。他仍然心系民族工作,心系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一如既往地关心党和国家的建设,关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积极为改革开放的推进和民族工作建言献策,充分体现了一位老共产党员、老民族工作者的高尚情操。  卓加同志是青海省第五届、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卓加同志忠于党、忠于人民,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从党的安排,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勤勤恳恳。他坚持民主集中制,自觉维护团结,顾全大局,党性原则强。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勤于学习,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深入细致,善于总结经验,有很强的组织领导能力。他谦虚谨慎,作风正派,联系群众,关心同志,平易近人,公道正派,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爱戴。他生活俭朴,清正廉洁,对家属子女要求严格,始终保持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卓加同志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们深深怀念和学习。  卓加同志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的一生,是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党员、好干部。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以上内容由"Dicky"分享。]

张培元 (1894~1934)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张培元(1894-1934),字子亨,青海省贵德县河阴镇城东村人,中华民国陆军中将,伊犁屯垦使暨新编第八师师长。  清光绪二十年(1894)生。其父张升,贡生出身,早逝。  张培元少时,先后在贵德河阴高等学堂、甘肃师范学校、甘肃军事教导团就读。教导团毕业后,在兰州军营中任下级小职闲差。其时欲图利,在兰州南关租铺经商,亏空负债,逃离新疆入关,漂泊躲债,曾被省府通缉。  民国六年(1917)夏,复出新疆投杨增新部,为吉木乃骑兵独立连连长。不久,俄国白军一千余人溃逃至吉木乃,张培元用疑兵计,阻吓白军不敢前进,又用商人冒充乌鲁木齐专员与白军头目交涉,骗得白军引兵远去。以功提升为团长。  1928年7月,任讲武堂教官。杨增新愚刺,转拥戴金树仁,升任旅长兼新疆政府军事处处长。  1929年,任伊犁镇守使。  1930年,镇守使改为屯垦使,其部队扩大为师,自兼师长。  1931年初,马仲英入疆,围困哈密城。夏,金树仁任张培元为东路剿匪总司令,以盛世才为参谋长,率马、步军队及白俄归化军共两万多人,击退马仲英,解哈密之围。  1933年4月,盛世才倒戈,金树仁调张培元解迪化之围,张培元抗命不出兵,坐观其成败。金树仁被迫下台出走后,国民党中央宣布刘文龙、盛世才、张培元为新疆省政府委员,刘文龙任主席,盛世才任督办,张培元任伊犁屯垦使兼新编第八师师长。  当时在新疆,北疆马仲英、伊犁张培元、迪化盛世才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以张培元最强。国民党政府外交部长兼司法行政部长罗文干到迪化要张培元与马仲英和好联合反盛。张培元与马仲英相约,计划在冬天南北夹攻迪化,张培元部一路经乌苏进攻迪化,一路进攻塔城;马仲英部则由达坂城进攻迪化,占领头屯河,以灭盛世才。12月22日(农历十一月初六),张培元部由杨正中为总指挥,向省城迪化进发。  1934年1月5日,爆发苏联入侵新疆事件,苏联红军瓦西列夫团长率领骑兵团两千多人,从霍尔果斯入境,接连攻克伊宁、绥定诸城,包围惠远城。时张培元依城固守,但主力已东进,仅剩两连和一手枪队。6日晚,带亲信数十人出走,逃至麻扎,在民宅疾草遗书:“河山破碎,地方糜烂,奉职无收,再无面目见地方父老……。”随后开枪自杀,时年41岁。  当时读其遗嘱者,有感赋诗曰:“举足称雄西半天,军覆弃城一瞬间,乌江麻扎同命运,留下新史争雄篇。”  [以上内容由"细腰"分享。]

仁青安杰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仁青安杰,男,1952年12月出生,青海贵德人。1994年毕业于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在职大专学历。现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青海省委员会副主席,全国藏传佛教学衔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青海省佛教协会会长。1953年被认定为第六世堪格欠-;1977年在共和县曲沟乡工作;1983年任生产干事;1983年6月至1984年10月任共和县政协常委、副秘书长;1984年至1986年任共和县政协副主席;1986年至1995年任海南州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州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1991年10月--1995年5月任青海省佛教协会副会长。1995年5月--2003年1月任青海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海南州政协副主席。2003年1月--2008年1月任九届青海省政协副主席,青海省佛教协会副会长。2008年1月--2008年11月任十届青海省政协副主席兼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青海省佛教协会副会长。2008年11月--2009年8月任全国藏传佛教学衔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十届青海省政协副主席兼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青海省佛教协会副会长。2009年8月--2013年1月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青海省委员会副主席,全国藏传佛教学衔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青海省佛教协会副会长。2013年1月--2013年12月青海省政协第十一届副主席,全国藏传佛教学衔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青海省佛教协会副会长。2013年12月--2018年1月青海省政协第十一届副主席,全国藏传佛教学衔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青海省佛教协会会长。2018年1月青海省政协第十二届副主席,全国藏传佛教学衔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青海省佛教协会会长。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省政协常委。  [以上内容由"海洋"分享。]

格桑多杰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格桑多杰 (1936~)  藏族。青海贵德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北京中央团校。后历任北京中央团校教师,《青海青年报》、记者,班玛县团委书记、生产部副部长、宣传部部长,果洛州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及州委副书记、书记、副州长、州长,青海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青海省文联主席、省新闻出版局局长。中共中央委员,青海省人大常委,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中国文联第五届委员。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牧笛悠悠》等。诗歌《喳曲的传说》、《黎明分娩的城》、《阳光的婴儿》、《玛卿雪山的名字》、《雪魂》分别获全国第一、二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一等奖及五省区藏族文学奖、青海省文学创作奖。  [以上内容由"naiguai"分享。]

古嘉赛 (1910~2002)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古嘉赛,青海贵德人。1910年5月出生于青海省黄南州尖扎县一个藏族家庭。1912年被确定为古嘉赛西康德格作庆寺第二世木攀古嘉赛转世-,后被供奉在贵德县直岗拉卡寺、安藏寺。曾任青海红教总教主。1918年至1937年在西藏拉萨、西康德格作庆寺学习-、坐床,1937年至1939年在青海蒙藏中学读书,解放前曾在青海省政府供职。1949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1950年10月至1966年7月先后任青海省政协委员、常委、副秘书长,青海省人民委员会副秘书长,省政府副秘书长。1966年8月至1977年12月,因受到错误处理被下放到原籍参加生产劳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的问题得到彻底平反,恢复了公职。1978年1月至1980年4月任黄南州政协常委,政协第四届青海省委员会委员、常委;1980年4月至2002年1月任政协五、六、七届青海省委员会委员、常委、副秘书长、副主席,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全国佛教协会理事等职;2002年1月离职休养。2002年10月27日22时在黄南州尖扎县逝世,享年92岁。  [以上内容由"again"分享。]

杨茂嘉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杨茂嘉,女,藏族,1932年生,青海贵德人。1950年11月19日参加工作,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是贵德县妇联驻三区妇女代表。1954年4月任共和县法院书记员,1955年任甘德县妇联主任,1957年任果洛藏族自治州妇联副主任,海南藏族自治州妇联主任。青海省妇联宣传部副部长,1974年7月任青海民族学院文化班副主任,1978年任青海民族学院副院长兼任组织部部长、团委书记和学生处处长,历任青海民族学院副院长。1982年任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长,1983年任青海省第六、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现任“青海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以上内容由"cxgguo"分享。]

王文泸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王文泸 (1945~)  青海贵德人。中共党员。1968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学院中文系。历任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德会哈广播站、州人民政府办公室、秘书,青海日报社文艺部、副主任、主任、副总。现任青海报业协会会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短篇小说集《枪手》,散文随笔选集《站在高原能看多远》。短篇小说《火狐》、《枪手》、《遥远的红地毯》、《站在高原能看多远》分别获青海省第一、二、三、四届优秀文艺作品奖。  [以上内容由"Xiangyangren"分享。]

贵德黄河奇石苑

贵德黄河奇石苑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奇石苑全称贵德黄河奇石苑,雅号臝苑,占地50亩,历时十五年而建成,位于贵德县河西镇格尔加村。是一座巨型万年奇石和参天百年古树点缀而成的黄河流域颇具规模的奇石公园,也是青藏高原富有文化魅力的私家园林。奇石苑将奇石观赏、生活情趣、做人之道以诗石结合的艺术手法,用各具特色的三苑(臝苑、诗苑、磨苑)形式,以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为背景,用磅礴的黄河文化展示出了华夏文明的风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奇石苑庞大的藏石规模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使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把贵德亲切地称作“奇石的王国”。  臝苑是一本书,您想读,她定会引您入胜……  青海不仅是江河之源,而且还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之一(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正在申请成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天下黄河贵德清,而黄河奇石又是经过黄河的荡涤冲刷而成。所以,以黄河文化为背景、丰富殷实的文化内涵为底蕴的黄河奇石苑,应该成为青海高原的客人们细细品味、慢慢享受的人间美景。  之所以雅号臝苑,是因为-裸的美是世界上最纯朴的美,这种无须修饰的美足以永恒到人类和太阳分手的那一天。所以在奇石苑里,您不但能领略到千奇百怪的古石头的风采,也能欣赏到石头所滋生出来的古中国的灿烂文明。  景区地址: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尕让乡阿什贡村  景区级别:国家AAAA级  电话:0974--8552551  门票价格:20元  开放时间:5月1日-10月30日8:30-18:0011月1日-次年4月30日9:00-17:00  

贵德高原养生休闲度假区

贵德高原养生休闲度假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贵德高原休闲养生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经青海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机构初评推荐,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经严格评审后,评定的国家4A级景区。   获得国家4A级旅游景区将有力提升贵德旅游整体形象和品位,扩大贵德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力推进贵德旅游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进程。  信息来源:西宁市人民政府  信息来源:西宁市人民政府

贵德国家地质公园

贵德国家地质公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  贵德国家地质公园是以自然地貌景观和地质遗迹为主要特征,辅以多样生态景观和丰富人文景观的一个综合性地质公园。它位于青海省贵德县境内,包括阿什贡园区、黄河河谷园区、麻吾峡园区三个主园区,面积554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面积113.6平方公里。公园内阿什贡七彩峰丛地貌多姿多彩,秀丽壮美;麻吾峡风蚀地貌鬼斧神工,变幻无穷;黄河景观美轮美奂,如花似锦;龙羊峡谷陡峭险峻,气势磅礴。多种多样的地质遗迹反映了地质历史时期青藏高原的演化过程,也记录了黄河的发育史和贵德自然环境的变迁。是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科普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极好场所,被誉为“高原小江南”。  景区由十三个文化主题广场和七条丹霞峡谷组成,其中女娲峡、千佛峡、通天峡等都是世界上罕见的自然奇观。  阿什贡七彩峰丛景区作为贵德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位于贵德县尕让乡阿什贡的千佛大峡谷,占地3000亩,总投资8600万元,历时五年建成。景区以:“地脉绵延根在地,人缘千古情为源”为内涵,以“七彩峰丛、轩辕后土”为主题,由13个以“土”为核心的主题广场和七条色彩不同造型各异的丹霞峡谷组成;天地人缘博物馆、女娲湖、女娲演艺台又点缀其中,是一座土文化内涵丰富,丹霞自然景观奇特,地质研究与科普教育价值极高的文化旅游胜地。目前已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也是“国家AAA级景区”。  旅游事项  交通  贵德交通四通八达,极为便利。距省会西宁112公里,距青海湖180公里,距坎布拉70公里。西久公路穿过县城,贵共公路直达青海湖,循贵公路直达坎布拉国家森林地质公园。自驾车旅游十分方便。  美食  到农家院可品尝到农家风味的饭菜,农家院里鲜菜一年四季都有,黄河鲤鱼、农家土鸡、洋芋盖被、煮玉米是这里的餐饮特色。到藏式农家院里可品尝到酥油茶、糌粑。  住宿  县城三星级至一星级宾馆相对集中,价格分为淡季和旺季两种,夏季标间一般在220元-60元之间。贵德有当地特色农家院100家。游客可住农家院,体验农家生活。  最佳旅游季节  贵德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均温2℃—8℃,最热月(8月)均温38℃,年降水量250 -560毫米,无霜期 170天。贵德三河地区海拔2200米,一般不会引起高原反应。贵德光照时间长,太阳辐射较强,应准备雨伞、墨镜,最佳旅游季节为4月中旬至10月,4月中旬举办黄河文化旅游节,8月至10月可品尝甘甜可口的各类水果。

贵德文庙及玉皇阁

贵德文庙及玉皇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贵德文庙及玉皇阁位于青海省贵德县河阴镇,占地4.0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901平方米。是集儒、释、道三教于一体的古建筑群,包括文庙、大佛寺、玉皇阁、关岳庙、城隍庙、民众教育馆六个院落及贵德古城、古校场。贵德县文庙和玉皇阁是贵德县现存明清古建筑群最具代表性的建筑。  史料记载,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为巩固统治,教化民风,保佑“皇图永固,时岁享昌”,乃“恭择城中场地,创修玉皇圣阁”,历时四年竣工。文庙包括棂星门、泮池、乡贤名宦祠、七十二贤祠、大成殿等十二个单体建筑。其中大成殿是供奉中华民族伟大先哲孔子之神位,历来为文人祭祀孔子和-的场所。  贵德玉皇阁是明清的古建筑遗存,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扩建,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重建。庙观相互毗邻,占地面积61亩,总建筑面积4915平方米,现存大殿11座,东西两庑46间,钟鼓楼4座,牌坊1座,亭子长廊23间,明清壁画62平方米,明清建筑彩画940平方米。贵德玉皇阁古建筑群集儒、道、神为一体,摒弃门户之见,相依并存,其格局国内罕见。庙观庭院以中轴线左右对称,大殿厢房雍容大度,气势恢宏。  贵德玉皇阁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历史悠久,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玉皇阁建筑包括山门、过厅、东西配殿和玉皇阁。山门为中柱式硬山建筑,明间中缝安通间门,两边砌墙,前后形成明廊;过厅亦为硬山建筑,面阔三间,分心四柱,前后出廊;玉皇阁又名万寿观,是整个建筑群之首,誉为“仙阁插云”,通高26米,有凌空出世、昂首天外之感。底面为正方形,基础台基高1.4米,基础台基上再砌高9.9米的砖包土筑正台基,上起三层楼阁。整个大木结构榫卯互锁,受力合理,承压均匀,结构十分严密。  每层正面枋下均安通口龙凤花板装饰,一层门两边有六幅砖雕草花,雕刻细腻,寓意深远。青瓦歇山顶吻兽齐全。正脊中间有三尊青狮白象驮宝瓶,显示着北方古建筑的特点,加上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彩画,使整个建筑显得造型华美,富丽堂皇。玉皇阁属道教,三层楼阁中,顶层奉“天”,立玉皇神位,中层奉“地”,立土地神位,下层奉“人”,立皇帝牌位。“天地人”共奉,包含着“天人合一”的重要思想。  除玉皇阁和文庙外,贵德明清古建筑群还包括供奉着关羽、岳飞和马祖三尊神的关岳庙、汉式建筑,藏传佛教寺院大佛寺、仍留有清光绪时期壁画20平方米的城隍庙等。  2001年6月,贵德文庙及玉皇阁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孔子 (前551~前479)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启奉商祀,封于宋。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为姓。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乃定居鲁国陬…… 详细++  孔子 (前551~前479)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启奉商祀,封于宋。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为姓。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乃定居鲁国陬…… 详细++

贵德黄河清湿地公园

贵德黄河清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贵德黄河清国家级湿地公园位于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境内,距贵德县城河阴镇1.5㎞,地处黄河上游龙羊峡水电站和李家峡水电站之间,距省会西宁市114㎞。地域范围东起尕让乡阿什贡村,西至拉西瓦水电站,南到河西镇莫曲沟上瓦家电站,北达河西镇拉芨盖村河西林场界,地理坐标为东经101°16′10〃~101°35′5〃,北纬35°53′25〃~36°05′55〃,公园东西宽约28.5㎞,南北长约17㎞,总面积5672公顷。  地形位置  贵德黄河清湿地公园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地质构造属祁昆、秦新生代断陷盆地。黄河自西向东呈弓形穿越贵德县中部,入境处海拔2386m,出境处海拔2168m,首尾高差281m,整个湿地公园的地势西高东低。由于河流的切割和冲刷作用,园区内形成三河(河东、河阴、河西)河谷盆地,在其独特的地理和自然环境作用下,形成了美丽壮观的溶蚀地貌和丹霞地貌,山、水、林交相辉映,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自然景观。黄河水清澈见底,以千姿湖为中心的黄河清湿地公园内湿地面积有2775公顷,黄河夹滩面积382公顷,水域1093公顷,它与黄河流域中分布的森林构成了贵德黄河流域的综合型生态系统。  物种丰富  贵德黄河清湿地公园区内栖息着许多水生动物,鱼类主要有鲤鱼、鲫鱼、绵鱼、裸鲤、白鱼、鲇鱼等,包括养殖区的鱼蟹等。此外还有许多水鸟和候鸟,常见的鸟类有赤麻鸭、白鹭、野鸳鸯、鸬鹚等,春夏时节,常有天鹅、丹顶鹤、大雁等成群光临,河流两岸乔灌木林中栖息着喜鹊、鹰、布谷鸟、野鸡、乌鸦、猫头鹰、斑鸠、野鸭、石鸡、百灵鸟、云雀、山雀、麻雀等;兽类主要有高原兔、水獭、猞猁、沙狐、赤狐、黄鼠狼、水獭、旱獭、酚鼠等;爬行类主要有蛇、青蛙、蜥蜴、蟾蜍等。水生植物以大面积的芦苇和香蒲为主。黄河清湿地公园内生长的植物种类繁多,有青杨、沙棘、柽柳、水柏枝、柠条、枸杞、小檗、蒲茸草等。

河西文昌庙

河西文昌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昌庙在贵德共有三处,一般特指河西文昌庙,藏语称“尤拉康”,位于县城西郊六公里处的下排村西侧山坪台东坡上。文昌庙西靠山坪,北临黄河,庙前温泉河婉蜒北流。文昌庙始建于明代晚期(1590—1600年间)。据朱辑五编《贵德县续志稿》记载,“距贵德城西十四里,旧有文昌庙,创自前明……”清同治六年(1867年)文昌庙毁于一场大火,同治十三年(1874年)筹资重建,光绪二年(1876年)落成。1958年遭破坏,1982年,在旧址上按原规模建起了新的文昌庙。   文昌庙是一座依山而建的阶梯式庙宇,踏上第一层平台,一座三层的横枋斗拱组成的牌坊建筑便是文昌庙山门。牌坊三开间,中间宽而两边窄,主次有别。三开间都安装了钢管绾花的金属栅门,即美观大方,又多少透出现代建筑的气息。山门两边“工”字形的水泥基座上石狮虎视眈眈,门前一对旗杆冲天而立,透露出寺庙特有的威仪和神秘。经几十级石条台阶,登上第二平台,这里三面建有楼阁,东楼为魁星阁,塑有魁星之像,南北两侧是钟鼓楼。北为火祖阁,内塑火神、牛王、马祖三位神像。正南楼为娘娘阁,内塑王母娘娘、送子娘娘、献花娘娘三位神像。第三层平台正中建有文昌大殿,通高10米,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气势恢宏,突出了建筑群中的主体地位。大殿为飞椽双檐的歇山顶式横枋斗拱建筑;描金绘彩,雕龙刻凤。殿顶琉璃瓦铺面,阳光下光彩烁烁,耀人眼目。殿内泥塑彩绘的文昌坐像,威严中隐含着慈祥,“天聋”、“地哑”二童侍立两旁。

珍珠寺

珍珠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珍珠寺  藏语称“觉觉拉康”。位于县城东之公里处,在今河东乡政府所在地。《安多政教史》中载,“觉觉”系汉语“珍珠”“的变音,萨班蠢噶坚贸应阔端之请来安多;)途经青海,曾去贵德朝拜包纳塔,以阔端所赠珍珠一驮为资建寺,是为珍珠寺。按此,该寺当初建于南宋淳磁年间。历史上,珍珠寺无僧侣、寺主,历来由贡巴寺代管。寺内有正殿(二层6间)、观音殿(12间)各1座,厢房32间。正殿殿脊复以琉璃瓦,饰以馏金宝塔,内供三世佛巨型塑像,用料金贵,造型优美。该寺于·1985年拆毁,1987年群众自行重建佛堂1座3间,现有1名寺僧住寺。

南海殿

南海殿为文化旅游景点。  南海殿  贵德城南南海殿,"古八景"之一。山如龙行,山前有南海观音菩萨殿、三清宫、道宫王母宫,山顶有文峰阁。牌坊佛塔掩映于垂柳松柏之间,殿宇宫墙错落于溪流山岩之中。山腰小桥横斜,溪水潺潺,古木参天浓荫蔽日,每值吉日良辰,游人如织。  历史传说  它初建于明末,由西向东依山势而建,因山呈龙形,相传为龙脉所在,明相刘伯温派人斩断龙脉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  这座古老的山上有个神奇的传说:明朝开国之初,宰相刘伯温在全国各地发现了相继移动的九条龙脉。其中,梅茨山上的这条龙脉是最大的。因山呈龙形,相传是龙脉所在。这条山是向下移动的,假如龙首到了黄河边,能饮到黄河水,贵德这块钟灵毓秀之地必出一位“真龙天子”。洪武皇帝朱元璋听到此事后又惊讶又着急。因为他的江山是率领万千将士辛辛苦苦打拼得来,来之不易,他老担心江山易主,所以急派亲信大臣、当朝宰相刘伯温来贵德斩断龙脉。派来的人是浙-田人,后来就留下了“青田断脉”的典故。一行人在挖龙脉的过程中,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当天开挖的地方一到夜间便会悄悄合拢,如此反复数日,众人无计可施。后经高人指点,在梅茨山的山腰修建了一座观音菩萨殿,供奉了观音菩萨,镇住了龙头,才顺利斩断龙脉。在挖龙脉的过程中,挖出了红色的泥土,还湿漉漉的,当地老百姓认为那是挖断龙脉流出的龙血。大家朝下看,那就是挖断龙脉的垭口,有三层楼房那么深。  从此以后,这座古老的山头就以这个神奇的传说吸引着无数来自五湖四海、三山五岳的游人来此详考断脉的遗痕,倾听“青田断脉”的神奇传说。  文化背景  1958年“大跃进”时期,在“破除迷信”的口号下,贵德南海殿、隍庙、文庙、文昌庙没有一处不拆的。把古代文物视为“迷信”,这是那个特殊时代的悲剧。1985年,群众又集资重修菩萨殿和文峰阁、亭、台、楼、榭一应俱全,亭后特立石碑,上 书“人文蔚起”这四个大字彰显了贵德人的文化志向。张荫西先生有诗云:琳宫楚宇自参差,一带苍烟衬晚霞。空绝无碍清净心,潺潺溪水伴林鸦。  南海殿景区在贵德“古八景”中有“南海溪声”的美誉。上了梅茨山,一来登高望远欣赏一下贵德优美的田园风光,二来亲眼目睹“青田断脉”的遗踪。是道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相依并存的旅游胜地。

千姿湖

  千姿湖位于青海贵德县境内,属于黄河源流域的沼泽湖泊群湿地,水域面积1.5平方公里,在黄河源头湿地中较为罕见。  深秋季节是观赏和拍摄千姿湖景色的最佳时节,游客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带给您不一样的体会。  

阿什贡峡的风蚀山貌

  阿什贡峡的风蚀山貌  阿什贡峡的风蚀山貌位于阿什贡峡谷地处黄河北岸,距县城34公里,狭长的山谷从羊圈湾山岩下开头,为银带般蜿蜒的河流所纵贯,西侧山峦夹峙,高耸入云,红的火红,青的靛青。山崖经亿万年风蚀,形状各异,有的似耄耄老人久经风霜的面孔,又似蛟龙头上须眉角鼻,各有奇姿妙色。加之峡风呼啸,河水咆哮,气势壮观,举目眺望,别有情趣。车来车往,年复一年。贵德县内交通便利,拥有农业、畜牧、水电、林业、旅游五大优势资源。丹峡千拂,双手合十,恭迎各方友人商客前来投资开发。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龙王池

  龙王池  贵德都秀龙王池,石山断裂形成天池。碧水清澈、青松山花倒映池内、瀑布飞泉灌注其中。有水库龙居之传说。旧时天旱,祭池取水,祈求甘霖,使龙王池的水影波光披上了神秘的光环。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羊峡古碑

羊峡古碑为文化旅游景点。  羊峡古碑  旧时贵德龙羊峡北岸石碑上刻有碑文,记载明代邓将军征西之战功。后有人"风剥雨蚀古残"之诗句。1987年考查未找到原碑,已成历史之谜。然龙羊峡石岸千仞,惊涛澎湃,景致极为壮观。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扎仓温泉

  扎仓温泉  贵德河西镇扎仓温泉,俗称热水沟。其双峰夹峙,沟底石隙中沸水涌出,伴有节奏的喷吐声,温度高达93℃,早在明朝初年就开始热浴治病,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比"天下第一汤"的云南安宁温泉还早100年。数百年来它以其奇特疗效吸引省内外众多患者慕名前来洗浴和疗病。泉水对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各种肌腱劳损、神经痛疾病;脊椎截瘫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肠胃疾病;牛皮癣、弥漫性湿疹和皮肤瘙痒症等皮肤病均有较显著的疗效。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胜保扎

  胜保扎  贵德县东山"胜保扎",此处石崖峥嵘,松林茂密,野雉麋兔出没其间,山花异卉点-怪石,山谷常被烟雾笼罩,分外幽丽。天气晴朗时,雾像一条黛青色带子,缠绕山间,每逢山雨欲来,云遮雾罩,烟雨缥渺间隐隐。露出石峰秀松,绰约迷离,乃人间仙界。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文昌宫

文昌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昌宫距县城4公里的河西下排村山坪山根下,建于元朝初期(公元1179年),后逐年建造,到明朝洪武年间(1368年)已全部建成,大殿用玻璃瓦盖顶,在阳光的照映下,愈发显的流光溢彩和庄重。西面角院平房16间,东楼魁圣殿上下12间,内塑有魁圣像一位,南北楼上下12间,全部用灰瓦盖顶,除大殿塑有文昌和侍从五位外,其他都是画像。在文昌爷神像中装有十世班禅大师的密封经卷一份,大殿两侧塑有马王爷两位,神马一匹,神骡一匹(所说的千里驹)。并有钟楼、鼓楼、三道牌坊门等共有80余间,布局严谨,结构精巧,雕梁画栋,楼阁错落有致,富丽典雅,气势雄伟,距今有800多年历史。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松巴峡

  松巴峡  地处与世隔绝的松巴峡,这里风景奇丽,地势险峻,少有人知其真面目。在峡口,近百米宽的黄河水面被铁钳般的石峡压成不足十米的急流,突然跌下深渊,翻卷惊涛奔涌,浪花飞珠溅玉,涛声如雷,势如万马奔腾。石峡南岸,刀砍斧辟般的悬崖岸上,稀疏挂着几十棵龙蛇盘卷似的怪松;峡谷北岸,堆集着无数巨石,大如楼房,小似方桌,参差错落,危如累卵。1995年投资修通了阿什贡至松巴,千户至松巴公路,游人可乘车直驶松巴,一览石峡水瀑奇观。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尕让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尕让乡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