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 | 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位于豫鄂交界的桐柏山脉中段,总面积108平方公里,是古“四渎”之一淮河的发源地和江淮两大水系的天然分界线。这里自然景观奇绝,人文景观荟萃,分为淮源、桃花洞、太白顶、水帘洞四大各具特色的区域。有豫南第一高峰海拔1140米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顶,享誉海内外的佛教禅宗白云系祖庭云台禅寺,誉为天下“三十六洞天”之一的水帘洞。河南四大名寺之一的水帘寺,险幽神秘的淮河源等以及新开发的三条黄金旅游线路,通天河《西游记》文化游、盘古溪生态游、情人谷休闲避暑游等各类景观118处,其中一类景观46处。集雄、奇、险、幽、秀于一身,兼具南疆北国之神韵,被有关专家评价为“比华山之险,与黄山竞秀”。 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旅游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具有源远流长的淮源文化,影响深远的佛道文化,历史悠久的盘古文化和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具有重要地位的苏区文化。景区具有完整的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和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被专家誉为中原地区天然生物基因库和自然博物馆。 1982年这里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6年被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7年被评为河南省十佳文明景区,2001年又被批准为淮河源国家森林公园,2004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3A级旅游区,2005年被称为“盘古”之乡。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地理位置优越,处于郑州、南阳、信阳、襄樊、武汉等大中城市的中心位置,交通条件十分便利。现已成为豫南鄂北旅游观光、度假避暑、科研探险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一大旅游胜地。 地址:南阳市桐柏县城关镇淮源大道 类型:地质地貌山湖泊河流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电话:0377-68267388 开放时间: 8:00-18:00。 门票: 70元淮源风景名胜区 |
高乐山自然保护区 | 高乐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高乐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桐柏县东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2°25′55″至32°42′40″,东径113°32′33″至113°48′12。东邻信阳平桥区,北接驻马店市确山县,西与驻马店市泌阳县接壤,南与湖北省随州市隔河相望。地跨毛集、黄岗、回龙三个乡镇,呈掌状分布,总面积10612公顷。核心区面积3663.5公顷,缓冲区面积3093.5公顷,实验区面积3855公顷。 高乐山自然保护区地理区位特殊,森林植被覆盖率高,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明显的生态、社会、经济价值。保护区的综合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区位重要性 淮河,因其流域面积广,两岸居住人口密集,流域内风调雨顺或旱涝灾害对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生活影响甚大,因而被华夏儿女尊为“风水河”。高乐山保护区的是千里淮河的源头地,高乐山是淮河一级支流五里河、毛集河的发源地,保护区也是淮河源头重要的贮水库,是南湾水库、薄山水库、红石嘴水库、尖山水库、赵庄、流石板、连庄等众多中小型水库的汇水区。南阳、信阳、驻马店南部及淮河中下游地区数千万人口的饮用水和工农业用水均来自该区。由于区内降水丰富且集中在7、8月份,容易形成大洪水,如果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大量的洪水裹着泥沙奔涌而下,流入淮河及水库,将增加淮河的泥沙含量和洪水量,缩短淮河上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增大防洪难度,增加淮河治理的难度。因此,高乐山自然保护区大面积的森林植被对于淮河流域的生态安全,水土保持以及经济建设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高乐山头的生态屏障。 2.南北过渡典型性 保护区地处淮河上游,属桐柏山脉,南北气候差别大。动物区划是中国古北界与东洋界的分界线,由于山地不高(最高海拔1140米),形成南北共有种成分较多的过渡区域。保护区处于北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带,植物区系以温带成分为主,华北、华中与华东成分各占三分之一,植被类型属北亚热带常绿林向暖温带落叶林的过渡型。总之,无论是植被和物种,在这里与大的地理环境和具体的生态环境相协调、相适应,反映出明显的规律性和典型性。 3.生物多样性 3.1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根据1984年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公布的第一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1985年国家环保局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册,河南高乐山自然保护区共有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7科,17属,18种,约占河南省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37.8%。 根据1999年8月4日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本区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3种,占河南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54%。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豫政〔2005〕1号文件颁布的河南省重点保护植物名录,河南省级重点保护植物98种,其中种子植物93种,本保护区分布有32种,隶属21科、27属,占全省省级重点保护植物的32.7%。 根据林业部护字(1992)52号文件附件-国家珍贵树种名录统计的全国一、二级珍贵树种,河南省有国家珍贵树种19种,本区有国家珍贵树种8种,占河南珍贵树种的42%。其中一级1种,二级7种。 3.2珍稀濒危保护动物 高乐山自然保护区已查明的昆虫共有12目136科1036种。现有各种鱼类共7目、13科70 种。有两栖类动物共2目6科12种,占全省两栖类的38.7%。有爬行动物2目7科34种,龟鳖目2科2种,有鳞目5科32种。保护区鸟类资源相当丰富,分布有17目58科、316种鸟类,分别占全省鸟类的87. 8% 保护区有哺乳动物6目18科39属53种及亚种。区系组成中,属古北界的有20种,占本区全部兽类的39.62%;属东洋界的有24种,占45.3 %,广布种9种,占16.98%。其区系组成具有明显的南北过渡带特征。 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鸟类目前已知的有44种,占全部鸟类的13.92%。中、日政府间协定保护鸟类118种,中、澳政府间协定保护鸟类28种,中、日、澳政府间协定共同保护的候鸟类128种,占鸟类总数的40%。 在中国植被区划上,高乐山保护区属于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区域的桐柏、大别山地、丘陵松栎林植被片,具有南暖温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性质。保护区植被共有为5个植被型组,13个植被型, 48个群系以及大量的群丛。海拔相对高差1000m,植被具有明显的垂直梯度格局,植被类型的多样性丰富。 4.独特性和稀有性 保护区内,分布中国特有植物24属28种。国家Ⅰ级保护植物3种,Ⅱ级保护植物10种;待公布的Ⅱ级保护植物43种;被《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收录17种;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收录43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4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27种;被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收入的物种共有39种,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共有175种。 5.生态系统脆弱性 保护区地形的复杂性、气候植被的过渡性造就了其生态系统的敏感性和脆弱性。保护区处于我国内陆山区,周边人口多,环境压力大,经济比较落后,社区经济发展对森林依赖性强,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受人为活动威胁大。同时,由于保降水丰富,径流量大,土层较薄,保护区植被一旦破坏,极易造成不可逆转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系统的逆行演替,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6.保护区面积的适宜性 高乐山自然保护区10612hm2,并连接成片,形成较大范围的自然整体,而不是几个孤立的“绿色岛屿”。因此有利于自然生态系统和物种的保护及管理,集中连片还能够满足生物物种生息繁衍的需要,有效维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7.学术研究性 保护区是研究北亚热带到暖温带生态交错带上,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发生、发展及演替的活教材,汇集了多种区系地理成分,加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丰富的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使得高乐山自然保护区成为良好的科研、教学基地,这里的研究工作具有很高的科研和学术价值。 总之,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对于高乐山的生态安全,保存和发展保护区内珍稀动植物种群及森林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其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作用,对保证淮河中、下游数亿人口的生活用水和工业农业用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其水质水量更关系到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水质安全。 |
桐柏县叶家大庄 | 叶家大庄位于河南省桐柏县城南1.5公里处,312国道北侧,是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和中原行署旧址,原属叶氏家族村落,属典型的民居式建筑风格。村前一口栏门堰。近十几年,近代住房增加,使原有面貌改变。 1945年10月,奉党中央毛泽东主席电令,李先念新四军五师、王震八路军南下支队、王树声河南军区部队三军六万将士会师桐柏,在叶家大庄成立了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行署、中原军区,领导中原地区对敌斗争,将国民党30万大军拖在中原地区达10个月之久,为我军收缴华中、华北、华东抗战胜利果实赢得极其宝贵的战略机遇,为整个解放战争赢得了时间,争取了主动。叶家大庄成为我党我军战争史上的一个符号。 为弘扬革命传统,培育民族精神,宣传桐柏红色文化,2004年以来,桐柏县委、县政府投资5010万元,用以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叶家大庄)的修复。中原局旧址恢复叶家大院居民形式建筑群,其为明末清初当地民居青砖灰瓦四合院风格,整个建筑群依山就势,层层抬高,衔接有序,错落有致,总占地约70亩,其中主体建筑占地约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050平方米,共有大小院落11座,房屋194间,花园1座,内有李先念、郑位三、陈少敏旧居、桐柏革命纪念馆、名人雕塑园等。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叶家大庄)已成为全国红色旅游新亮点。2004年被列入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
黄岗红叶园(桐柏红叶园) | 黄岗红叶园位于桐柏县东北部,北出黄岗镇街区12公里,从县城出发一小时即可到达。景区内怪石嶙峋,层峦叠嶂,沟壑万丈,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其中红叶资源占30余平方公里,分布在连绵数十里的山岭沟壑间,为桐柏一大特色旅游景观,有中原“红叶之都”的美誉。 黄岗红叶,主要由黄栌树所生,间有野枫、柿树、木梓树等树种,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山体。春则翠如鹅黄,夏则墨绿浓郁,秋则层林尽染,红叶灿若朝霞,铺天盖地,间有青松点缀,整个山体锦绣璀璨,如同美女红裙束身,煞是惹人心醉。森林藤蔓里还有300多个奇异景点,如盘古奶卧像、情人石、狮子峰、仙浴池、古乐洞,观之令人心旷神怡,留恋忘返。 特别提示 每年10月底-11月底是观赏红叶的最佳时期。每当这个时候来此游玩的人就会很多,尤其是周末,因此一定要赶早。 地址:南阳市桐柏县黄岗乡 类型:森林山 游玩时间: 建议2-3小时 开放时间: 8:00-17: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40.0元 成人门票:40元,景区交通:15元。 |
桐柏县楚长城遗址 | 桐柏县楚长城遗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桐柏县楚长城遗址(含烽火台):战国时期,位于桐柏县朱庄乡、大河镇、城郊乡、安棚镇、平氏镇。 |
桐柏水帘洞 | 水帘洞: |
桐柏革命纪念馆 | 桐柏革命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桐柏革命纪念馆位于桐柏县城南叶家大庄,展示有桐柏境内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有关资料、照片、实物等,真实地记录了革命烈士为谋取人民幸福而抛头颅、洒热血的丰功伟绩。该纪念馆被评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累计有320多万人次到馆参观学习,感受红色文化,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
水帘寺 | 水帘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水濂禅寺位于桐柏县城西六公里的山峡中。殿堂后面,紧临一座百米峭崖,一弘山泉自崖巅倾泻下来,活像一条水晶挂帘悬在空中,将峭崖上部的一座天然石窟遮掩在幕后,称为水濂洞。寺因此为名。 此处原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中,列于第四十一位的桐柏山道教胜地的组成部分。始建于宋元佑三年(1088)以前,明万历二十七年,清乾隆、嘉庆年间,都进行过修建。原有山门一间,中殿、后殿各三间,另有陪房十间。直到1956年房舍毁坏无遗,道人活动终断。1983年,这里被划定为游览开放区以后,各级政府为了落实宗教政策,决定将这一禅寺重加修建,先后拨给修建经费近十万元,加上各方面资助建设费用十余万元,建造山门5间,大殿5间及厢房等房舍共16间;另在北面盖有大僚、招待室、僧舍等15间,自此,正式改为佛寺。现住僧尼12名,由省佛协常务理事传虚、妙空任主持。桐柏佛教协会也设于此。这里遂代替了云台寺的地位,成为桐柏山佛教活动的中心。(出自南阳民族宗教志) 豫南名刹水濂寺位于千里淮河之源桐柏山腹地,与洛阳白马寺、嵩山少林寺、开封大相国寺并称中原当代四大名寺。水濂寺是中国临济禅宗的重要道场。也是豫南鄂北佛教活动中心。 水濂寺院座落于桐柏山名胜水濂洞侧,枕翠峰,临壁流,水飞瀑舞于寺右,鸣吟唱于寺左,崇山环绕,洞锁烟霞,殿宇巍峨,圣像庄严。 寺院所建年代无考。据碑文记载,宋元佑三年(1088年)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清乾隆八年(1743年)均有重修。千百年来该寺时遇兵燹匪患;几经兴衰。1983年国家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落实,政府批准开放水濂寺为佛教活动场所。在各级政府关心重视下,水濂寺得到完整的修复,先后建成大雄宝殿、庇庐殿、玉佛楼、天王殿、山门、僧房楼、功德堂、禅林院、罗汉堂、华藏图书馆各类殿堂房舍120多间,各类佛菩萨像120多尊(其中大型精雕缅甸白玉佛像堪称中原一绝),大型木刻金刚12面,历代僧人传承保存的频伽藏一部,日本版大正藏两 部经书二万余册。石塔六座,石拱桥五座, 拦河坝一座,俨然一座百宝庄严的梵宇佛刹巍然重辉。1993年10月28日水濂寺举办佛像开光法会,全国22个省市的佛教四众弟子1800多人及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新西兰和港澳台地区的佛教代表团代表出席了法会,前来观光的游客达5万多人,盛况空前。谱写了水濂寺千年历史的新篇章。出自《南阳旅游指南》。 水帘寺 |
围山银矿 | 围山银矿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围山银矿 又叫桐柏银矿至今为止,桐柏银矿仍是我国四大银矿之首。位于朱庄乡馆驿村境内的桐柏银矿,不仅储量大,而且品位高,堪称中国第一富银矿。国家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长沙博物馆等博物馆和学府的展品(自然银标本)都来自桐柏银矿。 围山银矿遗址,分布于银洞坡和破山洞两地。在银洞坡发现古采坑和矿洞21个,破山洞发现较大古矿坑12个;在银洞坡山下馆驿村一带普遍可见古代冶炼留下的炉渣。而破山脚下的围山,也发现了炉渣、瓷片,而且通过附近的馆驿河的横断层,可以看到当年采矿冶炼的炉渣一层一层的分布情况。 围山银矿的发现始于上世纪80年代全国文物普查。1983年南阳地区文物考古队张维华了解的情况是:本区古代采冶史应早于明代,至少在南北朝时期就有迹可循。据史料记载,甫齐(公元470~520年)曾在此设围山县。在古代,此处是桐柏通往泌阳两县间的一条山间小道,山势相连,人烟稀少,若不是有大矿可采冶,是不会设围山县予以管辖的。在围山村的东南角,被水冲出的第四系剖面上,从上层古冶炼炉渣中,1982年南阳考古队曾发掘出唐、宋时瓷片;在破山毛沟稠,也采集到古瓷片。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老界岭 | 老界岭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西峡县老界岭自然保护区位于县境北部,伏牛山南坡上部地段,以老界岭为界与洛阳市栾川县、嵩县相邻,东与内乡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接连。保护区建于1982年,是南阳市面积最大的省级自然保护区,1998年又划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西部属烟镇林场,东部属黄石庵林场。地理坐标北纬33o38’-33o47’,东经111o17’-111o31’。东西长23公里,南北宽16.7公里,总面积23万亩,其中烟镇林场境内15万亩,黄石庵林场境内8万亩。 自然保护区地貌由中山组成,主峰走向北西--南东向,支脉呈羽状向南延伸。山势陡峭,沟壑纵横, 峰峦迭嶂,气势磅礴。区内海拔最高点2212.5米,最低点600多米,相对高差1600多米。主要山峰有:鸡角尖,位于太平镇乡东北部,是西峡、栾川、嵩县三县界山,海拔2212.5米,为群峰之最,因山峰高矗,远看似向东引颈高歌之雄鸡而闻名。晴日山体呈青紫色,清晰雄伟;阴时云雾缭绕,时隐时现,其景壮观异常。老君山,位于太平镇乡西北部,离西峡县城约50公里,为西峡、栾川两县界山,海拔2192.1米,山顶有唐代所建老君庙。据明嘉靖《南阳府志》载:"老君山突峰悬崖,隐现云表,世传老子学道于此,药灶、丹炉遗迹俱存,故名。"此山数十里为原始森林区,老君庙整修一新,登山游览者颇多。 玉皇顶 玉皇顶,位于太平镇乡东北,海拔2203米,为西峡与嵩县界山,悬岸古松,形态各异,与周围千姿百态之山峰辉映成趣。摩云垛位于桑坪镇北,海拔2075米,以峰插云中似摩云状而得名。白石尖位于米坪、界河、太平镇三乡交界处,海拔1689米,孤峰擎天,山大林密,产铁矿,有"重皮岭、耍孩关,论高还是白石尖"之说。山下有石庙两座,现存清嘉庆三年"白石尖冶铁碑"二通。锣鼓寨位于石界河乡东北部,海拔930米,山势陡峭雄伟,因山腰有巨石似锣鼓而名,其山顶筑有石寨。区内二场各有一座瞭望台,海拔均近2000米,登高远望,区内大部山水景色尽收眼底。在这崇山峻岭之中,涓涓细流垂挂山巅,似帛绢飘落,成为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瀑布奇观。此区处于北亚热带暖温带的过渡带,年均气温14℃,年均降水量为900毫米,不仅是良好的旅游、避暑胜地,而且是保护和研究利用自然资源、探索我国南北方过渡地区动植物演变规律的理想场所。 资源 老界岭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保护区森林面积为20.31万亩,森林覆盖率为83.3%。在有林地中,天然林面积占92.9%.总计植物约2200种,其中维管束植物1600种以上,隶属125科516属,占河南省植物种类的一半以上.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连香树、香果树、杜仲、银杏、胡桃、水青树、黄连、金钱槭、领春木、水曲柳、天麻、野大豆、青檀、华榛、秦岭冷杉、紫茎、天竺桂、红椿、猬实等20种;省级保护对象有红豆杉、辛夷、河南毛葡萄、棱椤树、大叶三七、金钗、七叶一枝花、贝母、河南权权叶、河南海棠等。陆脊椎动物有4纲24目55科182种,占全国动物种类的8.6%,占河南省动物种类的43.5%,其中哺乳纲30种、爬行纲10种、两栖纲7种、鸟纲135种。列为国家保护的动物有金钱豹、艾叶豹、麝、鬣羚、青头号、金雕、红腹锦鸡、鸳鸯、大鲵等;省级保护动物有狐、貉、密狗、黄鼬、水獭、豹猫、啄木鸟、猫头鹰、飞鼠等。被誉为"天然动植物王国"。 保护区 老界岭划为保护区后,县委、县政府制订了保护建设措施,现在保护区内生态环境保持良好。311国道穿越老界岭,林区公路形成网络。伏牛烟云,-茫茫,北顶日出,古松苍郁,奇峰摩天等壮丽景色令人惊叹!古树名木、珍禽异兽,更使人赞赏!老界岭自然保护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气象万千,真可谓绚丽多彩的天然公园,无限风光的游览胜地。1985年10月,-同志视察豫西山区,从栾川到西峡,在老界岭界牌留下了十分珍贵的镜头,留下了十分难得的纪念! 地址:南阳市西峡县 类型:森林山 等级:AAAAA 游玩时间:建议4-6小时 电话:0377-69915766 开放时间: 8:00-18:00 门票: 60.00元 联票(含门票、往返索道费):150.00元老界岭 太平镇 西峡县辖镇。1958年建太平镇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43公里。面积198平方公里,人口9.2万。311国道过境。辖太平镇、东坪、东鱼库、阴沟、下河、-沟、松树、细辛、黄石庵、回龙寺、上口11个村委会。矿藏以铁储量最大。乡镇企业以建材、建筑、运输、木材加工为主。农业主产小麦、玉米。珍稀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金钱豹、大鲵、梅花…… 详细++ |
西峡恐龙遗迹园 | 西峡恐龙遗迹园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科普教育基地。 西峡恐龙遗迹园位于河南省西峡县丹水镇的中国西峡恐龙遗迹园,以西峡恐龙蛋化石为主要展出特色。这里有全国唯一一个以恐龙蛋化石为主要展品的西峡恐龙蛋化石博物馆,有世界唯一一座以恐龙蛋化石原始埋藏状态为特色的恐龙蛋遗址展馆,这里有中原首座动感4D影院,这里有以展示地球沧海桑田变化和生物复杂演化主题的时空隧道。 中国西峡恐龙遗迹园是一大型恐龙主题公园,位于秦岭山脉东段、伏牛山南麓的河南省西峡县丹水镇三里庙村。西峡恐龙遗迹园主要由地质科普广场、恐龙蛋化石博物馆、恐龙蛋遗址和仿真恐龙园四部分组成。西峡恐龙遗址,属于白垩纪断陷盆地沉积。恐龙蛋遗址的蛋化石层是西坪――丹水盆地的最高层位,已暴露的蛋化石达1000多枚。在它的下部地层至少还有16个产蛋层,现已确定蛋化石分别归于6科9属13种。特别是西峡巨型长形蛋和戈壁棱柱形蛋,世界稀有罕见,是西峡蛋化石的标志。西峡出土的恐龙蛋化石数量之大、种类之多、分布之广、保存之好堪称“世界之最”。最近大量的鸭嘴龙、禽龙、原角龙、肉食龙等恐龙骨骼的发现,又为西峡蛋化石增加新的内容,被誉为继“秦始皇陵兵马俑”之后的世界第九大奇迹。恐龙遗迹承载着远古时代生命科学的重要信息,期待着人类去破解恐龙灭亡之谜。沧海桑田,乾坤挪移,六千多万年过去了。中国西峡恐龙遗迹园,为研究地球演化、天体演变、灾变事件和恐龙的生活习性、生态环境与物种灭绝等提供了理想的科学研究基地,为科普和旅游开辟了一处崭新的园区。 总体规划 主要是在恐龙遗迹园一期工程的基础上,根据总体规划进行建设。恐龙遗迹园一期工程已初步完成了地质西峡恐龙遗迹园 科普广场、恐龙蛋化石博物馆、恐龙蛋遗址和仿真恐龙园等重要景点,经过试营业受到游客的普遍好评,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游客多数反映景区规模小、景点少、信息量不够丰富、游客的参与性差等问题,因此,本次二期工程重点解决这些问题,在保护和研究的前提下有效扩大游览范围,丰富游览内容,利用现代科技增强游客的互动参与,给游客全新的科普旅游体验。对恐龙蛋化石博物馆进行扩建,从博物馆起向景区北部延伸,增加白垩纪红土地貌游览区,并对项目区内的道路、绿化、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给排水、供电、环卫、安全救护等配套附属设施进行改造完善,全面提高景区的游客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恐龙蛋化石博物馆扩建项目 经过方案比选,放弃建设恐龙蛋化石博物馆二馆的方案,选择在原博物馆的基础上向北部扩建,扩建后与西峡恐龙遗迹园 原馆形成有机整体,扩建后利用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增加游客互动参与内容,进一步增强展览品的信息含量,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可以获取丰富的科技知识。并增加库房面积和研究用房,加大对民间散落的恐龙蛋化石的收集力度,完善研究条件。扩建部分面积4000m2。 白垩纪红土地貌游览区 恐龙遗迹园一期工程主要围绕恐龙蛋化石进行开放建设,内容不够丰富,而整个保护区内大面积的红土裸露地貌极具观赏性,且与恐龙蛋化石群密不可分,因此,二期工程从博物馆开始向北部延伸,开放白垩纪红土地貌游览区,不仅有效增加游览面积,还可以为游客展示独特的地质地貌环境 地址:南阳市西峡县丹水镇 类型:博物馆 等级:AAAAA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0377-69778999;0377-69778666;0377-69778968 官方网站:http://www.klyjy.cn/ 开放时间: 4月-10月:7:30-18:30,11月-次年3月:8:00-17:30。 门票: 90.00元 丹水镇 丹水镇位于西峡县东部,西峡的东大门。全镇辖29个行政村,346个村民小组,41246人,总面积132公顷(19.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4.2万亩,山坡面积11万亩,境内有菊花山风景区和恐龙蛋化石群旅游景点,风景秀丽,引人入胜。1993年被保命名为中州名镇。98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产2256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985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2亿元,财政收入…… 详细++ |
伏牛山 | 伏牛山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普教育基地。 该区位于河南省西峡、内乡、南召、栾川、嵩县、鲁山等6县境内,面积56024公顷。保护区由西峡老界岭黑烟镇、黄石庵、南召宝天曼、栾川老君山、嵩县龙池曼、鲁山石人山等6个保护区组成。这6个保护区分别于1980年和1982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经规划调整后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并于1997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天然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 伏牛山东西走向,是我国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分区线和中国动物区划古北界和东洋界的分界线,也是华北、华中、西南植物的镶嵌地带,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向北亚热带常绿落叶混交林的过渡区。区内森林植被保存完好,森林覆盖率达88%,是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天然阔叶林保存较完整的地段。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条件,加之人为干扰较小,使本区保存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区内维管束植物有2879种,其中有中国特有属37个,单属种59个,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连香树、香果树等32种;野生动物中兽类有62种,占河南省兽类总数的86%,鸟类有213种,占河南省鸟类总数的71%,昆虫的种类则超过3000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金钱豹、麝、大鲵等50多种。伏牛山还是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水系一些支流的发源地,为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 |
淅川香严寺 | 淅川香严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淅川香严寺又名长寿寺、香严长寿寺、显通禅寺,中原四大名刹之一。淅川香严寺地处淅川县城南40千米的仓房镇境内,东临龙山,西接虎山,北依后岭,南拱面山,整个地形若莲花状,该寺居正中。淅川香严寺始建于唐朝,原有两座禅院,“一在白岩万山环抱之中,一在山麓丹水旁。相望30里,俗谓之上寺、下寺”。下寺已被丹江库水淹没,现仅存上寺。上寺位于仓房镇西北4千米处,淅川香严寺坐落在龙山岭南的群山环抱之中。 淅川香严寺原为“大唐慧忠国师道场”,曾有僧众数百人,有“千顷香岩”之称。据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记载,“香岩寺始建于唐”。又据《淅川香严禅寺中兴碑记》,淅川香严寺为“大唐慧忠国师道场,勅赐长寿,其以香岩传,由国师入塔时,异香百里,经月不散”,故亦称“香岩长寿寺”。其后屡废屡建,今日上寺基本为清代建筑风格。- 开元二年(714年)一位俗名为冉虎茵、法名为释慧忠的诸暨(今浙江绍兴)僧人,云游至白崖山党子谷 (今香严寺所在地),在此结庐为庵,开辟道场潜修四十余年。 天宝十四年(755年)唐玄宗在慧忠的“戒行精专,佛法造诣高超,堪称一代大师”奏请之下,下诏书将慧忠接到长安龙兴寺;安史之乱暴发后,慧忠又回到这里。 上元二年(761年)正月十六,内给事孙朝进带着唐肃宗的诏书,到白崖山将慧忠再次迎进长安。 大历二年(767年)唐代宗恩准慧忠在他原-道场白崖山党子谷建寺,大历八年(773年)敕赐“长寿寺”(香严寺前身),奉该寺为国家设置,赐给大量长生田,御赐佛经一套及“永镇山川”匾额,敕赐长寿寺度无名僧49人。 大历十年(775年)慧忠在长安圆寂,在白崖山清风岭建无缝宝塔归葬,入塔时“异香百里,经月不散而名香严寺”,因此到明代前期俗称“香严长寿寺”。 开成五年(840年)光王李忱为免遭颖王李炎(唐武宗)的杀害,潜至香严寺剃度为弥。 会昌二年(842年)和会昌三年(843年)唐武宗派人两次围攻香严寺。 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驾崩,大臣到香严寺迎李忱回长安登位,称唐宣宗。 大中元年(847年)宣宗于香严寺整建望月亭,后人改为宣宗殿。 永乐元年(1403年)住持仁山毅禅师带领僧众修复香严寺。先在下寺修建门堂屋宇,而后动工修建上寺,但没有修到一半禅师便圆寂。 永乐十一年(1413年)明成祖批准在修建武当“太和山宫观”的同时,为太虚禅师修建香严寺。九年后,寺院建成;寺内的匾额由驸马都尉沐昕题写。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明宪宗赐香严寺新名“显通禅寺”,同时赐如意为香严寺住持。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夏末暴雨泛滥,丹江和淅水同时暴涨,将下寺山门、鼓楼、殿堂、屋宇淹没,四大天王、韦驮及十八罗汉佛像也随之消失。 崇祯十七年(1644年)12月李自成、张献忠率军经淅川李官桥镇,意图围攻襄阳。军队驻扎在顺阳川,香严寺僧侣见势而逃,上寺禅院被义军烧毁。 康熙三年(1664年)宕山远禅师率众僧在上寺建大雄宝殿三楹、释伽牟尼像一尊(高三丈三尺)、韦驮神像一尊(一丈六尺),为木刻金饰。 整个淅川香严寺院掩映在茂密的山林之中,翠竹、古树和泉水环绕,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景色迷人。淅川香严寺东竹林内竖立着两座洁白的大理石塔,高15米,6角、7级,为雕琢精细的仿楼阁式建筑,与绿竹相衬,若天然图画。淅川香严寺院内外还分布有多处名胜奇景,诸如珍珠泉、双石洞、龙泉、水帘洞、瀑布(又名“白布朝阳”)、花果山、一柏担八榆、一柏一石一庙、一步三眼井、一步三道门等。1986年,香严寺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石洞,距寺院1000米之遥的绝壁之上有两个形状相似的石洞,洞内有精细的雕像。双石洞由香严寺僧卑云愚叟创于宣和元年(1119年),宣和年间的僧人如壁和如琳师兄二人在曾此洞修禅。水濂洞,双石洞下的羊洞山山腰处有一山泉呈数道飞流而下流过一处石崖,使石崖形成了精巧细腻的钟乳石,人称此处为水濂洞。孙膑看桃园,从水帘洞到青龙山,山腰处有一洞,叫孙膑洞。洞外有一个数百平方米的桃园,传说就是当年孙膑看的“蟠桃园”,每到春天,百棵桃树争相开花,人称此景为孙膑看桃园。 古树名木,香严寺现有各类古树268株,包括柏树、皂角、松树、紫薇、紫檀、桂花、银杏、桦栎等102个品种。属于唐、宋、元、明、清年代的分别有36株、48株、44株、78株、62株。其中有一些有趣的树名: 美女抱将军树:在香严寺东北角竹林中,有两棵树融为一体的树。主干桦栎树高大笔直,树干直冲云霄,像一名将军,另一棵树在热带地区有“南方小美女”的美称,此树紧紧地缠绕着大树,树皮外有一层层像人的头发一样的小毛根,扎在树皮里吸收着主干大树“将军”的营养,紧紧拥抱,同生同长。因此,人们把这两棵树称为美女抱将军。千年夫妻树:香严寺有两棵1300多年历史的银杏树,一棵在山门外,一棵在韦驮殿前,两树相距40米,两树树根在地下相连,枝叶在空中相连,好像一对千年恩爱的夫树。痒痒树:该树是一颗300年历史的紫薇树,树杆神经敏感似含羞草,触摸树枝便会颤抖。 地址:南阳市淅川县仓房镇 类型:古迹寺庙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电话:0377-69385693 开放时间: 8:30-17:00。 门票 门票50人民币 |
宝天曼风景区 | 宝天曼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普教育基地。 河南内乡宝天曼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内乡县福山寨至马山口一线以北的县内山区。面积为1087.5平方公里。公园以自北向南依次出露着造山带演化进程中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地质遗迹为特色。地质公园内群山耸峙、拔地腾霄,遍布着变质地层、内动力地质作用、构造剥蚀地貌、岩溶洞穴、瀑布峡谷等珍贵的地质遗迹,更兼茂林滴翠、溪流滔滔,珍稀动植物丰富,是人们认识自然、旅游观光的理想场所。 公园位于秦岭造山带之中,它是经历长期多次不同造山作用而形成的复合型大陆造山带,在中国大陆的形成与演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记录着造山带30亿年来的演化历史,赋存着丰富、系统、连续、完整的大陆动力学研究信息,是研究秦岭造山带,研究特提斯构造域乃至追溯全球陆块体群离散,汇聚,增生,拼合,造山等演化过程的理想场所。 秦岭造山带已有的研究成果为世界大陆造山带的研究树立了典范。地质公园内几乎囊括造山带华北陆块南缘所有的地层层序和构造形迹,对研究造山带的形成演化,中国大陆的形成演化,追溯地球的演化历史,具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 景区内森林茂密,植被类型复杂,垂直带谱明显,物种资源丰富,并汇集着多种区系的动植物,其中植物2911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有连香树、太白冷杉、红豆杉等24种;脊椎动物有164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麝、大鲵等13种。是我国中原地带唯一保存完整的过渡带综合性森林生态区。 门票信息: 内乡宝天曼生态文化旅游区门票:270元/人次 宝天曼门票:75元/人次 内乡县衙门票:75元/人次 峡谷漂流门票:155元/人次 宝天曼生态文化旅游区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公园路1号 〉电话:0377—608800130377—60888831 宝天曼景区 〉景区地址:南阳市内乡县夏馆镇 〉景区电话:400-600-2558 内乡县衙 〉景区地址:河南省内乡县城县衙东大街 〉旅游热线:0377—65333488 宝天曼峡谷漂流 〉景区地址: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七里坪乡 〉旅游热线:0377-6515788813733127888 |
野人谷老君洞景区 | 野人谷老君洞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西峡老君洞 野人谷生态养生旅游区,位于河南省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的西峡二郎坪乡境内。该景区地处西峡十大景区之中心,311国道,豫51省道穿境而过,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老君洞&野人谷景区是一个集道家文化、溶洞群、野人谷原始森林探险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景区内老君洞溶洞群经史料记载和专家考证,被确定为老子隐居地、养生地、传经地。溶洞内自然形成:“老君布道”“恐龙入山”“观音听琴”等景观,千姿百态,流光溢彩。洞内地下暗河水质清澈,四季长流,且有珍稀物种盲鱼在水中漫游;洞外茂林修竹、小桥流水,环境优美。 位于老君洞上部的野人谷森林探险区是人们寻幽探险、野外宿营(帐篷)、休闲避暑、拓展训练的理想之地。谷内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8%,夏季平均气温19—20摄氏度,有“夏日里的深秋”、“天然空调”之美誉,是河南省唯一一家不用戴遮阳帽旅游的景区。 野人谷中大小瀑布20多处,潭瀑相连,瀑布交挂,最高落差120余米,瀑泻如注,轰鸣而下,气势雄伟,并有1600余米长的旋天栈道蜿蜒镶嵌在悬崖峭壁之上,被称为“中原第一栈道”。加上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多人发现野人的踪迹,被专家誉为“中原神农架”。 来吧!朋友!远离城市的纷扰,带您进入一个有山、有水、有溶洞的人间仙境吧! 地址:南阳市西峡县二郎坪乡大庙村 类型:洞穴森林瀑布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0377-69777788 官方网站:http://www.xxljd.com/ 开放时间: 7:00-17:00 门票信息: 旺季(3月1日-11月30日):60元;淡季(12月1日-次年2月28日):35元,滑索+滑道:50元。儿童1.2米以下免票,70岁以上老人持身份证免票,现役军官持证免票。 |
南召宝天曼 | 南召宝天曼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南召宝天曼,国家AAAA级景区,南阳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核心部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之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2006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南召宝天曼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地处伏牛山腹地,西北与嵩县相连,东北与鲁山接壤,西南毗邻内乡,地理坐标为北纬33度27分—33度32分,东经111度55分—112度02分,总面积86.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830米。古老繁茂的原始森林及丰富独特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在同纬度居全国之首位,被中外专家誉为“天然物种基因库”,“中州绿色明珠”。 宝天曼的生态旅游资源十分独特,四季景色秀美,春天春花似海,遍布山峦,尤其是位于西石壁的万亩杜鹃林,混合着迎春花、连翘花、山茱萸花、玉兰、樱花、紫藤等各色花朵竟相开放,争芳斗艳;夏无酷署,清凉世界,扫帚场绿色天然空调,树影摇曳,凉爽宜人;深秋红叶,层林尽染,枫红松翠,色彩斑斓;冬披银装,满枝冰挂,冰潭冰瀑相间,景色迷人。区内3000公顷的原始处女林老藤缠绕,古木参天,堪称一绝;直插云天的宝天曼,酷似刀削的雁翎刀,高耸入云的牧虎顶,突兀拔起直刺云天的扫帚壁,若隐若现的姑娘楼等,气势磅礴,浑然天成,自然风光尽占风流。宝天大峡谷栈道全长4公里,峡谷内瀑、潭景观美轮美奂,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宝天洞奇乳倒挂,似人,憨态毕露;似兽,凶猛异常;如传说中的水晶宫,恍若仙境,生动神韵。 中原第一栈道 宝天峡峡谷幽深,悬崖壁立,蜿蜒于峡谷间的栈道起于游龙瀑,止于连心瀑,全长4.5公里,大部分路段紧邻绝壁,登临其上,仿佛可以由此直上青天,向下俯视,则见水雾弥漫,山岚氤氲,几近仙境,人称“中原第一栈道”,又因游龙瀑而得名“驭龙栈道”。 游龙瀑 游龙瀑落差168米,瀑布两边山峰对峙,悬崖耸立,瀑布在峡谷间蜿蜒跌宕,好像一条矫健的游龙,故而得名“游龙瀑”。若遇阴雨天气,峡谷中则云雾翻腾,水花与雾气混合升腾,仿佛仙境,更为壮观。 豹子洞 金钱豹是宝天曼兽类世界的霸主,民谚有“山中无老虎,豹子称大王”之说。1991年,豹子洞外曾经发生过一场惊心动魄的“豹牛大战”。两只金钱豹围攻一母一犊两头牛,牛犊被撕食,母牛侥幸逃脱,却给这里留下了“豹子洞”的名称。 仙人天书 此处岩层壁立,重重叠叠,如同一本博大精深的书卷。相传这是洪荒时代一位仙人留下的宝天曼秘笈,读懂了它,也就掌握了宝天曼丛林中的无穷奥秘,因此,人们就形象地称它为“仙人天书”。 快活林/快活桥 此处地势平缓,古木参天,遮天蔽日,奇花异草,馥郁扑鼻,平石木几,可坐可卧,徜徉其间,尘世间的不快顿然消失,故名快活林,林前小桥为快活桥。民谚有云:快活林中坐一坐,开开心心过一年。又云:快活桥上走一走,潇潇洒洒赛神仙。 通天瀑 遥望前方,一挂飞瀑自万仞悬崖上飞泻而下,上接青天,故名通天瀑。通天瀑两级跌落,总落差238米,是宝天峡中落差最大的瀑布。传说有缘人可以在月圆之夜的通天瀑下听到九天瑶池边神仙们欢歌燕舞的声音。 动地石/惊天岩 通天瀑前,有一块长方形的巨石,直立在下面另一块巨石之上,远望似乎摇摇欲坠,近看却稳如泰山,人称动地石。据科学研究,地动石乃是300万年前从右上方的惊天岩上坠落下来的。冬天树木落叶以后,就可以看到惊天岩上那个巨大的洼陷。 接天崖 仰望前方,通天瀑左边画屏岩苔藓密布,宛如画卷,右侧惊天岩直刺青天,形似卫士。两侧悬崖,连成一堵接地连天的巨崖,称为接天崖。它如同宝天峡的一道天然屏障,阻挡了南北的气流,使宝天峡内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 同心潭 峡谷中一汪清潭,碧水如盈,清澈见底,细看潭底,曲曲折折的边缘,却形成了一颗爱心,当地人称此潭为同心潭。传说情侣对着此潭许愿可保佑彼此的爱情天长地久,婚姻幸福美满。 连心瀑 由此回望,一挂瀑布飞泻而下,湍湍流水由崖壁上流泻而下,溪流旁边的凸起巨石,远望像一颗跳跃的心脏,因而得名连心瀑。宝天曼地区自古就有连心瀑是爱情象征的传说,据说遥拜连心瀑可以保佑自己心想事成,喜结良缘。 许愿瀑/如意潭 许愿瀑高20余米,丰水季节宽度可以达到12米,人称许愿瀑。瀑下水潭形似如意,名为如意潭。传说古时宝天曼附近新婚夫妻成亲前一天必到此瀑边对着潭水许下美好的愿望,十分应验。 景点位置 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乔端镇玉藏村 乔端镇 乔端镇位于南召县西北部、“世界级生物保护圈”宝天曼的脚下,地处南召、 内乡、嵩县的三县交界处。全镇辖19个行政村,133个村民小组,1.5万人,总面积3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725亩,基本格局是“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按照“-”重要思想的要求,坚持叫响“以实干锤炼队伍,用事业凝聚人心”的口号,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与……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