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三门峡 >> 渑池县

渑池县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黄河丹峡峡谷风景区

黄河丹峡峡谷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黄河丹峡峡谷风景区:位于三门峡市渑池北21公里黄河岸边,地处豫晋两省五县交界处。省级地质公园,整条峡谷由红色石英砂岩构成,从谷底到崖壁全成红褐色。12亿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丹峡正是沧海桑田的有力见证,现在峡谷还能看到当年海洋波浪冲刷留下的石印。峡谷呈“V”字形,长8公里,宽2——30米,海拨落差200——600米;谷内怪石林立,峭壁千仞,古树参天,飞瀑湍急,气温恒定,四季如春。主要景点有天然壁画、双龙戏珠、七星石、神猴望月、守谷雄狮、石人山、神女池、一线天、千层崖、钟乳石、擎天柱、骆驼峰、情人谷、仙女洞、水帘洞、官印台、地质天书、以及由黑虎潭、黄龙瀑组成的八潭八瀑等自然景观;还有波纹石、树模石等罕见化石;另有黄河漂流、黄河游船、滑索、高空飞车、黄河垂钓等休闲娱乐项目。黄河丹峡,汇集了奇山、怪石、险谷、清溪、深潭、密林等多种奇特的自然景观,是我国北方一道亮丽的风景。初春,两岸山花烂熳、五彩斑斓,既可登船泛舟,远眺桃花夹岸;又能击水搏浪,近观春水微澜。盛夏,谷内清凉幽邃、溪流潺潺,既可飞石跃瀑,体验热情漂流;又能避暑消夏,修身养性。秋天,满山枫叶似火、野果飘香,既可登高望远,涉猎缤纷秋色;又能置身密林,品尝天然野味。隆冬,大地银装素裹、原驰蜡象,既可山野探雪,静观四季轮回;又能独钓寒江,品读诗意人生。2013年1月被全国旅游景区评定委员会公布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4月18日正式挂牌。2014至2015年底,黄河丹峡以5A提升为契入点,先后投资5亿余元,高标准打造了神仙峡和韶山峡景区生态栈道、特色游步道、旅游公路及有关游览服务设施,深入开发黄河游,进一步扩大了景区内涵,“一河三峡”的建设布局初具规模。景区综合服务区、游客服务中心等各项设施进一步完善;神仙峡游步道建设、滨河路景观大道改造完成,购置了旅游观光车和大巴车30辆,景区接待能力很强。黄河丹峡景区旅游建设项目成功入选2015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库,也是河南成功入选的16个旅游项目之一。  地址:三门峡市渑池县坡头乡境内  类型:峡谷地质地貌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开放时间:  8:00-17:30  门票  门票50人民币

仰韶大峡谷

  仰韶大峡谷位于举世闻名的仰韶文化发祥地——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北邻黄河小浪底库区。峡谷全长50余公里,总面积56平方公里,有各类自然人文景观500余处。已初步探明仙峡、神龟峡、龙虎峡、金灯峡、卧羊峡、悬棺谷6个景区。仰韶大峡谷以险、奇、幽、雄为特点,备受游客青睐。仙峡绝崖对峙,苔藓满石,瀑流飞溅,险峻无比;神龟峡潭泉相连,奇石妙生,群峰竞秀,秀美如画;龙虎峡古木遍布,洞庵迭现,曲径通幽,苑如仙境;金灯峡峰回水转,奇峰陡立,气势恢宏,壮美如歌。大峡谷步移景换,时迁景异,堪称世外桃源,天然氧吧,潭瀑大观,奇石宝库。其资源类型多样,组合完美,为国内罕见,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  玩法  爬山、玩水、看瀑布、摄影、看珍惜地貌、休闲、品尝美食、享受绿色、登高、赏花  行知提示  1.门票:  68元/人  2.当地人称金灯河大峡谷。  3.车辆行进将至石井时,有一岔路是向龙潭沟,路边有路牌,提醒司机注意记清该路口  行知牛派:  最适合行知流里的行知牛:独行牛、星星牛、少侠牛。      地址:三门峡市渑池县段村乡南岭村247省道旁  类型:峡谷  游玩时间:建议3-4小时  电话:400-668-0398;0398-4912008;0398-4912006  官方网站:http://www.ysdxg.com/  开放时间:  7:30-19:00。  门票信息:  景区大门票:68元,悬棺谷门票:15元。60-69岁的老人(含60岁)持本人身份证或者优待证、身高1.2-1.4米的儿童、在校学生持本人有效学生证半价34元;70岁以上老人(含70岁)持本人身份证或者优待证、现役军人凭本人军官证士兵证、身高1.2米以下的儿童、持有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记者证者、持国导证者免票。保险5元。 仰韶大峡谷

秦赵会盟台

秦赵会盟台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古秦赵会盟台  会盟台在渑池城西约1公里的渑水和羊河之间的三角台地上,视野开阔,地势平坦,相传是战国时期秦昭襄王和赵惠文王“友好”会见的故地,故称它为“古秦赵会盟台”,其地理座标是北纬34。45,。东经111。45,。  秦、赵渑池之会的过程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公元前279年,秦在屡败赵的情况下提议双方在渑池相会,以期在谈判桌上达成战争中未获得的利益。宴会上,秦王胁迫赵王鼓瑟,并令赵国史官记入秦史,使赵王感到无比难堪。当时,赵国上大夫蔺相如正气凛然地强请秦王击缶,亦令赵国史官记入赵史。秦国官员不服,胁令赵国割十五城给秦王祝寿,蔺相如也迫请秦国割都城咸阳给赵王祝寿。如此针锋相对,直到宴会终了,秦王也未捞到丝毫便宜,最后双方为表示和谈成功,将兵器埋于地上,令士兵捧土掩埋,故成土堆,被后人称为“会盟台”流传至今。  在漫长的岁月里,会盟史实,被赞为“以弱强胜”的范例,传诸于世。此台历代不断予以修葺,重建。据民国十七年版《渑池县志》记载,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4年)知县王之都建亭于台上,崇桢未年毁于兵;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8年),知县甘扬声重建碑亭装饰一新,后又遭损毁。1941年,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和章士钊等倡议修建,由陆军军医监郭昌锦主持,动用建立陆军休养院经费,历经四年落成。经过这次重修,在原洛潼公路左侧标立了“古秦赵会盟处”的石坊。由石坊至台麓约200米,台呈梯形立体。高约7.4米,斜面约70度,周围筑有短墙,其间槐柏交错。台的四面各砌有37级直达顶部的石阶,台顶面积约20平方米,立有四棱锥形碑塔一通,高2米,每面宽38公分,东西镌刻的是薄城寇遐隶书“古秦赵会盟台”6个大字,其余三面分别为章士钊所书本人的《唐多·令景蔺》词一阕,卫立煌、郭昌锦撰写的《重修秦赵会盟台记》和《重建秦赵会盟台记》。  古秦赵会盟台以它丰富的历史内容,赢得了自唐代以来不少诗人、文士的吟诵,并以“盟台夕照”自然景观列为渑池八景之首。“文革”中,因“四旧”的罪名遭到破坏。护台基石和四面台阶全被拆除,顶部的石碑虽仍残存,但亦伤痕累累,不少字迹难以辩认,1985年,渑池县人民政府为颂先贤,励后人,保护古迹,集资重建亭台,1986年5月1日落成剪彩,恢复原貌巍然壮观,供游人瞻仰凭吊。  1978年列为县级保护单位。

仰韶村文化遗址

仰韶村文化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仰韶村遗址位于河南省渑池县城北8公里的仰韶村。  仰韶村是一个普通的村庄,在村南的台地上,发现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仰韶遗址。遗址三面临水,北靠韶山,面积约3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达4米厚。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在这里考察时,发现了这一遗址,引起史学界的极大关注。1931年中国考古学家梁思永在安阳后岗第一次发现了商代文化、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的上下依次叠压关系,也就是说确定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文化的早晚关系,意义十分重大。  195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仰韶村对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获得了丰富的考古资料,据碳14测定,确定遗址的年代是距今约5000~6000年。出土的文物有石斧、石铲、石锄、纺轮、骨锥、骨针以及陶钵、陶盆、陶碗、陶罐等日用器皿,器表大部分施有彩绘的图案。因为这种文化最早发现于仰韶村,遂定名为“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是黄河流域势力最为强大的一种文化,它是整个中国同时期各类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分布范围最广泛的文化,以河南、陕西、晋南为中心,西达甘肃河西走廊,东至鲁西,北达河北中部和内蒙河套一带,南至汉水流域,现已发现了1000多处仰韶文化的遗址,而且文化的延续时间很长。  仰韶早期距今约7000年,仰韶晚期距今约5000年,延续时间长达2000年之久。如此强大的原始社会文化,在世界新石器时代文化中是十分罕见的。  仰韶文化遗址向人们展现了中国母系氏族由繁荣至衰落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当时人们已摆脱了自然界的支配,开始过着定居生活,陕西临潼姜寨聚落遗址的发掘就证明了这一点。除了从事锄耕的农业生产以外,渔猎、采集、饲养家畜也是当时的主要经济来源。  最能表现仰韶文化工艺水平的是它的制陶技术,当时的制陶工艺已经相当成熟,某些地区已开始使用轮制技术。陶器表面装饰红、黑、白等色的各种图案,成为当时最有成就的原始艺术形式。因此,仰韶文化又被世人称为“彩陶文化”。  1961年3月,仰韶村文化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少奇旧居

刘少奇旧居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刘少奇旧居位于渑池县城关镇东关海露大街95号路南王家院内,座南面北,门前为海露大街,东、西、南三侧均为民居。保存完整,为豫西特色四合院,房屋为砖木结构抬梁式单檐硬山建筑,屋顶为小青瓦。展览了以党性考验、党性修养、党性展现和党性锻炼为名称的四个展室,三个复原住室分别为刘少奇住室、秘书:栗在山,副官:李拓住室;兵站创立人:刘向三住室,现已免费对外开放。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为适应新阶段的要求,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中原局,刘少奇(化名胡服)任书记。为及时传达贯彻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1938年11月23日,刘少奇由延安出发,带领秘书栗在山,副官李拓,电台机要员田畴、熊景钊,会计郭金林,保健医生钟毓,警卫人员苏登科、王炳忠、卢佑德、严昌辉等17人,于11月28日到达渑池。刘少奇到渑池后,住在县城东关路南一所座南向北的瓦房小院内(即“刘少奇旧居)。在渑池工作了近两个月时间。刘少奇在渑池期间主要做了三项重要工作,一是主持召开了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了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了河南和豫西地区的抗战方针和政策;二是根据形势需要调整了党组织;三是组织部署豫西地区举办党员干部训练班,为豫西培养造就一批优秀干部。同时,他还广交社会各界人士,帮助地方党组织做好-工作。刘少奇在渑池期间,工作十分繁忙,除了开会,接见下级来人外,大部分时间用于看书写文章。他白天开会,晚上写作,起草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的提纲,并在第一期党训班上首次宣讲。  1963年6月2日,刘少奇旧居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省旅游局列为“红色之旅——党性修养游”精品旅游线路,被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市文明办评为“三门峡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等。2009年6月17日,刘少奇旧居被命名为“全省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基地”。

鹿寺遗址

鹿寺遗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鹿寺遗址

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旧址

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旧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旧址位于位于渑池县城关镇东关海露北街二十四号院内一座普通的砖拱窑洞里,窑洞座背面南,上方北侧有一东西向道路穿过,东、西、南三侧均为民房。保存完整,处于民居院内北侧砖拱窑洞里,为砖石结构,一洞三室,中间一门,东西各开一窗,面积相当于民房三间。复原展示了当年的会议场景,现已免费对外开放。  刘少奇到渑池后,为了更好地指导豫西地区党的工作,1938年12月20日,刘少奇主持召开了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会址设在渑池兵站附近一所三间相通的砖拱窑洞内。参加会议的人员有:豫西特委书记刘子久,副书记兼-部长王志杰、宣传部长郭晓棠、组织部长席国光(又名纪西)、妇女部长吴应先(又名吴平)、青年部长吴祖贻,还有新密、灵宝、洛宁、偃师等中心县委和豫西一些重点县委负责同志共30多人。参加会议的人都于前一天赶到渑池报到,当时党的活动在渑池仍是地下状态,为了保密和安全,特委要求大家吃住都在窑洞里,不许随意外出。会议由刘子久主持,刘少奇传达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他还讲了毛主席的《论持久战》,特别讲了豫西的抗战形势:指出地方党组织应随时做好准备,在地方沦陷后,立即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同时要大力发展党员,壮大党的组织,要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善于和友党、友军与地方人士交朋友。会后,刘少奇听取了豫西特委和各中心县委的工作汇报。根据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豫西斗争形势,刘少奇作了六条指示:一是积极组织武装力量,准备日寇侵占豫西时,开展游击战争;二是大力发展党的力量,自上而下建立各县的党组织;三是注意在农民中发展党员;四是根据中央指示,将中共豫西特委改为豫西省委,将各中心县委改为地委;五是要开办党员干部训练班,培养训练一批骨干力量;六是要向抗日根据地输送大批进步知识青年。  最后,刘少奇主持召开会议,改组调整了党组织,决定将豫西特委改为豫西省委(河南省委的前身),将下属的五个中心县委改为五个地委。任命刘子久为中共豫西省委书记,王志杰为副书记,兼-部长,刘向三任军事部长,席国光任组织部长,吴祖贻任青年部长,吴应先任妇女部长,王吉仁任秘书长。其中洛宁地委领导洛宁、渑池、宜阳、新安四县党的工作,地委书记韩达生,组织部长曲乃生,-部长贺崇升。为了保密决定用仁、义、礼、智、信五个字作为偃师、洛宁、灵宝、密县、临汝五个地委的秘密代号,以便联络工作。这次会议历时7天,于1938年12月26日0结束。渑池会议的召开,对豫西地区的抗战工作、党组织的发展,建立扩大抗日根据地,培养党的地方干部,以及团结社会各阶层人士共同抗日都起了巨大的推动和指导作用。  1963年6月2日,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旧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省旅游局列为“红色之旅——党性修养游”精品旅游线路,被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市文明办评为“三门峡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等。

不召寨遗址

不召寨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渑池县坡头乡不召寨新村南侧,是我国黄河流域发现和试掘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也是一处以龙山时代遗存为主体的古文化遗址,早在1963年就被列为河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在发掘仰韶村遗址的同时,中国学者陈德广发现了不召寨遗址。同年,安特生对不召寨遗址进行了试掘。1937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尹达先生首次指出仰韶村遗址中“含有仰韶和龙山两种文化,其本质各有不同,其时代或有先后”,“不召寨遗址是纯粹的龙山文化遗存”。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鼐先生、武汉大学考古学教授方酋生先生等分别于1951年、1964年对不召寨遗址进行过深入调查。由于该遗址发现较早,在中国新石器时-古学文化的研究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于深入研究庙底沟二期文化与河南龙山文化以及周邻时期考古学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文化研究价值。遗址保存完整,内涵丰富,灰层和灰坑较多,厚度2—3米,采集的标本有石斧、石锛、三棱石镞等石器,以及光面黑陶、压印方格纹、蓝纹陶等陶器,与仰韶村遗址第三期、第四期文化出土的器物基本相同或相似。国务院 2013年5月3日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八路军渑池兵站

八路军渑池兵站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渑池兵站位于渑池县城关镇东关小寨村一所四合院院内,座北面南,东、西、北三侧均为民居,东侧贴墙有一便道,南侧为临仰韶大街一层平房商店。保存完整,为豫西特色四合院,房屋为砖木结构抬梁式单檐硬山建筑,屋顶为小青瓦。复原再现了朱德住室、接待室、警卫排室和会议室,现已免费对外开放。  1938年春,豫东大片土地相继沦陷,河南形势日益严峻,国民党党政机构迁到豫西南地区,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亦由郑州迁至洛阳。洛阳便成为河南军事、政治的中心。中共中央为便于和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建立直接的上层-关系,决定在洛阳设立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办事处。中央军委-部负责人刘向三承担这项工作。1938年10月,刘向三带领一批经过长征、有战斗经验的军事干部和一个警卫排共50多人,到达洛阳。当时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的是程潜,刘向三带着朱德、彭德怀签发的公文和林伯渠写给程潜的信,前去找程潜,经过再三协商,程同意设立“十八集团军驻洛阳通讯处”,地址在洛阳南关贴廓巷。第二年年初,卫立煌接任第一战区司令官,经过-工作,洛阳通讯处正式改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洛办事处”,简称“洛办”。通讯处建立时,程潜觉得通讯处人员多影响大,刘向三只留下十几名干部,把其余30多人带到了渑池。  渑池处在陇海铁路和南韩公路的交汇点上,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当时对八路军也十分重要,向东经洛阳通讯处可达新四军八团后方留守处确山县的竹沟;向西经西安办事处可达革命圣地延安;南可进入便于开展游击战争的伏牛山区;向北沿南韩公路可达黄河渡口,通往山西第二战区。占据这个小县城,可为各部军队转运物资。刘向三反复考察后,认为可在渑池建立兵站,向十八集团军总部作了请示获准后,立即着手筹备。刘向三亲自带人与国民党渑池县政府县长李树德,一方面出示了各方护照,说明来意,一方面做了细致的-工作,李树德答应支持建立渑池兵站,并为建立兵站提供了许多方便。这样1938年11月,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渑池兵站在县城东关小寨村建立。渑池兵站组织机构的沿革可分为两个阶段。1938年11月——1939年3月为第一阶段,这期间兵站归属洛阳办事处领导,站长忽兆麟,副站长徐世奎站部有文书、通讯员、警卫排、炊事班,共有50多人。1939年3月——1940年6月为第二阶段,这期间渑池兵站归属垣曲县关家第二办事处领导。站长由李鹏,副站长李平担任,站部仍设有文书、通讯员、警卫员、炊事班、警卫排等,包括饲养马匹的人员共有50多人。  渑池兵站的主要工作:渑池兵站初建时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军事,加强训练,一旦豫西沦陷,即为武装斗争做准备。由于抗战形势有变,日寇一时无力西犯,兵站的工作重点也有所改变,主要是掩护地方党组织召开会议,接送保护过往干部,中转作战物资等。1940年5月,兵站奉命撤离,站长李鹏带领部分战士首先返回延安。7月,剩余人员全部撤回八路军总部。  八路军渑池兵站是我党我军通往太行山八路军前线总指挥部的重要交通枢纽。它为抗日前线输送军需物资和护送来往于革命圣地延安、华东、华北、苏北等根据地的干部及进步学生作了很多工作。兵站的建立,对发展壮大党的队伍,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巩固豫西革命根据地起了巨大的作用。  1963年6月2日,八路军渑池兵站旧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省旅游局列为“红色之旅——党性修养游”精品旅游线路,被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市文明办评为“三门峡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等。  城关镇  渑池县城关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境内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310国道、南阎国防公路交汇贯通,交通便利,位置优越。全镇设13个村民委员会和6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6.6万人,总面积34平方公里,其中,农业人口2.1万人,耕地面积1.8万亩。 近年来,城关镇依托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独特的区位优势,确立了“围绕城市搞服务,依托城市求发展”的总体发展…… 详细++

重修陈村桥序碑

重修陈村桥序碑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重修陈村桥序碑 原位于陈村乡陈村,村庄古老,居住分散,村中有深沟,分为东西两片,由一土桥连结成整体,故此桥成为该村居民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建筑。道光七年春发生地震土桥毁圮,村民不便,灾后数月而集资修桥,为垂训后人,立石著序:“斯桥之设由来久矣,被今年二月二十六日地震,东边倒塌,虽不可以通车舆,尚可以通人马,及至三月二十七日地又震,东西边一起俱圯,不惟车不能通,即人亦不能过矣……。道光七年六月初一立石。”石碑为园形顶,中有“皇清”二字,阴刻线条花纹,碑高1.4米,宽0.62米,厚0.115米。陈村桥在该村之东北部,现长34米,宽3.6米,高5米余。下部为单拱石筑,上部是夯土筑成。据老人传说,此桥被震后仍按原样修复,其位置、建筑材料和结构未变动,据专家学者推论,地震烈度约六至七度。据传,此碑原立于桥侧,不知何故移至关帝庙内。1978年县文物普查时在陈村学校发现,镶嵌在教师住室的北墙西部。2008年,将该碑移至三馆院内保存管理。1986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渑池韶山

  韶山位于渑池县城北20公里处,主峰海拔1492.9米,因山腰每每云雾缭绕,升腾而起,如云生其处,故又名“云门山”。  韶山层峦叠嶂,林壑幽美。大小山峰35个连成一体。除主峰外,另以王朵山、关山、麦尽山最为出名。北麓10多公里是悬崖绝壁,屏障天成,仅有三处可以勉强攀登。西北有条泥鳅背似的长山脊,云雾袅袅,飘然来去,人行走其间如穿云过雾。从山顶极目远望,苍山翠碧,奇石满目,长啸一声,山响谷应,余音缭绕。近看韶山,四季野花,相映成趣。春末,刺槐花盛开,山体如披银装;夏季,阔叶林交枝接柯,郁郁葱葱;秋末,山坡色红似染;冬季,成片松林,斑驳点缀,给韶山增添了生机。  主峰南侧有一座云门寺,始建于宋嘉裕元年(公元1056年),大顶彩瓦,建筑奇巧,雕梁画栋,光彩夺目。经历代兵火战乱,原貌已变。寺西有清泉一眼,不溢不流,不竭不涸,可供游人饮用。  韶山山珍野味极多:红果、黄柿、紫葡萄、山核桃、野猪、山鹿、獐子、獾、狼等。药材有200多种,号称“半个药柜”,传说神农尝百草曾来此地。  

渑池龙耳寺

渑池龙耳寺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渑池龙耳寺位于渑池城西13km之外的张村镇辖区。解放前香火比较旺盛,解放后经历了“破四旧”。每况愈下。后改做过学校。上个世纪末还做过养鸡场。近年,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稍加修缮。面貌有所改观,欢盆友们有机会到那里参观。  建于唐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宋熙宁(公元1068年—1077年)敕为圣寿院。(明)嘉靖间相继重修。有宋熙宁,(金)大,定二碑,,(明)嘉靖二十三年碑,又有八角石柱一,万历四十五年立。  寺南面的土岭好象一条龙,应该是一条茫茫苍苍的龙。寺院的位置恰好在龙耳朵的位置,所以就叫它龙耳寺。,偌大一个号称文化积淀厚重的大县,光有记载的寺院就有30多座,可是而今只有这一座了,堪称难能可贵!虽然它很破败,但是还能依稀看到它昔日的风采!龙耳寺是该县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新发现的文物遗迹。是河南省第五批公布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独特的精美的建筑,砖雕及彩绘艺术几乎可以与驰名中外的少林寺、白马寺相媲美。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是研究渑池乃至河南历史文化的一大文物实证。

冯异故城

冯异故城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冯异故城  位于仰韶镇礼庄寨村的西部,古城址建筑在东西两条流水交汇处—回溪河之北,城墙仅筑起南、北、西三面,东墙尚未筑起时,战争已经结束。城墙底部宽20米,顶宽5米,残高20米,周长200米。它是为战争服务的城堡。这座尚未竣工的残城堡,就是东汉名将冯异于建武三年(公元27年)大战赤眉军于崤底(现阳光沟一带)筑壁坚守的遗迹,故名“冯异城”。冯异,字公孙,颖川父城(今宝丰)人。曾为王莽拒汉,后又依附刘秀,在刘秀建立东汉政权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特别在建武三年镇压赤眉军,深得刘秀赏识,刘秀曾下诏称:“赤眉破平,士卒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详见《后汉书》)。”冯异城古城墙系土质构成,土层厚度不匀,夯窝疏密不均。说明是在紧急情况下的建筑,虽经2000年的风雨剥蚀,至今毁坏不大,对于研究古代土建工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2000年9月2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冯异 (?~34)  冯异(?—34年),字公孙,颍川父城(今河南宝丰东)人。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归顺刘秀 新朝末年,冯异曾任颍川郡郡掾。22年(地皇三年),刘縯起兵。冯异奉命监护五县,与父城县长苗萌据城抵抗汉军。23年(更始元年),刘玄建立更始政权。刘秀率军由南阳攻取颍川,进攻父城,未能攻克,便屯兵于父所属城巾车乡。冯异外出巡视属县,被汉军捕获。此…… 详细++  冯异 (?~34)  冯异(?—34年),字公孙,颍川父城(今河南宝丰东)人。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归顺刘秀 新朝末年,冯异曾任颍川郡郡掾。22年(地皇三年),刘縯起兵。冯异奉命监护五县,与父城县长苗萌据城抵抗汉军。23年(更始元年),刘玄建立更始政权。刘秀率军由南阳攻取颍川,进攻父城,未能攻克,便屯兵于父所属城巾车乡。冯异外出巡视属县,被汉军捕获。此…… 详细++

韶山峡风景区

  韶山峡,精湛绝伦的丹霞地貌,谷内岩石均成赤褐色,奇石林立,陡壁千仞。峡谷岩层千丈,时凸时凹,颜色浓红浅淡、浓黑淡墨,万层绝壁岩在阳光照射下,千变万化,似大手笔重彩壁画。千丈万层山的夹缝里,偶尔有多棵黄栌树、黄灌木,以顽强的生命力,挺拔屹立,以不同季节变换的绿、黄、红颜色,似黄山迎客松的姿态,向游客致意。峡谷植被茂密,青翠环抱。座座大小山峰,千奇百态。

韶山风景区

  韶山位于河南渑池县城北20公里处,主峰海拔1492.9米,因山腰每每云雾缭绕,升腾而起  ,如云生其处,故又名“云门山”。  韶山层峦叠嶂,林壑幽美。大小山蜂35个连成一体。除主峰外,另以王朵山、关山、麦尽山最为出名;北麓10多公里是悬崖绝壁,屏障天成,仅有三处可以勉强攀登。西北有条泥鳅背似的长山脊,云雾袅袅,飘然来去,人行走其间如穿云过雾。从山顶极目远望,苍山翠碧,奇石满目,长啸一声,山响谷应,余音缭绕。近看韶山,四季野花,相映成趣  。春末,刺槐花盛开,山体如披银装;夏季,阔叶林交枝接柯,郁郁葱葱;秋末,山坡色红似染;冬季,成片松林,斑驳点缀,给韶山增添了生机。  主峰南侧有一座云门寺,始建于宋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大顶彩瓦,建筑奇巧,雕梁画栋,光彩夺目。经历代兵火战乱,原貌已变。寺西有清泉一眼,不溢不流,不竭不涸  ,可供游人饮用。  韶山山珍野味极多:红果、黄柿、紫葡萄、山核桃、野猪、山鹿、獐于、獾、狼等。药材有200多种,号称“半个药柜”,传说神农尝百草曾来此地。   

白浪黄河铁索桥

  白浪黄河铁索桥,位于渑池县白浪乡。该桥跨越黄河,直达山西。  1986年8月建成通车。桥长450米,载重160吨,桥面宽阔,可并列通过3部卡车,是中国目前最长的单道柔性铁索桥。   

渑池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城关镇 八路军渑池兵站 黄河丹峡峡谷风景区 仰韶大峡谷 秦赵会盟台 仰韶村文化遗址 刘少奇旧居 鹿寺遗址 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旧址 不召寨遗址 重修陈村桥序碑 渑池韶山 渑池龙耳寺 冯异故城 韶山峡风景区 韶山风景区
英豪镇 黄河丹峡峡谷风景区 仰韶大峡谷 秦赵会盟台 仰韶村文化遗址 刘少奇旧居 鹿寺遗址 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旧址 不召寨遗址 八路军渑池兵站 重修陈村桥序碑 渑池韶山 渑池龙耳寺 冯异故城 韶山峡风景区 韶山风景区 白浪黄河铁索桥
张村镇 渑池龙耳寺 硖石瓷窑遗址 黄河丹峡峡谷风景区 仰韶大峡谷 秦赵会盟台 仰韶村文化遗址 刘少奇旧居 鹿寺遗址 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旧址 不召寨遗址 八路军渑池兵站 重修陈村桥序碑 渑池韶山 冯异故城 韶山峡风景区 韶山风景区
洪阳镇 黄河丹峡峡谷风景区 仰韶大峡谷 秦赵会盟台 仰韶村文化遗址 刘少奇旧居 鹿寺遗址 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旧址 不召寨遗址 八路军渑池兵站 重修陈村桥序碑 渑池韶山 渑池龙耳寺 冯异故城 韶山峡风景区 韶山风景区 白浪黄河铁索桥
天池镇 鹿寺遗址 黄河丹峡峡谷风景区 仰韶大峡谷 秦赵会盟台 仰韶村文化遗址 刘少奇旧居 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旧址 不召寨遗址 八路军渑池兵站 重修陈村桥序碑 渑池韶山 渑池龙耳寺 冯异故城 韶山峡风景区 韶山风景区 白浪黄河铁索桥
仰韶乡 仰韶村文化遗址 黄河丹峡峡谷风景区 仰韶大峡谷 秦赵会盟台 刘少奇旧居 鹿寺遗址 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旧址 不召寨遗址 八路军渑池兵站 重修陈村桥序碑 渑池韶山 渑池龙耳寺 冯异故城 韶山峡风景区 韶山风景区 白浪黄河铁索桥
仁村乡 黄河丹峡峡谷风景区 仰韶大峡谷 秦赵会盟台 仰韶村文化遗址 刘少奇旧居 鹿寺遗址 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旧址 不召寨遗址 八路军渑池兵站 重修陈村桥序碑 渑池韶山 渑池龙耳寺 冯异故城 韶山峡风景区 韶山风景区 白浪黄河铁索桥
果园乡 黄河丹峡峡谷风景区 仰韶大峡谷 秦赵会盟台 仰韶村文化遗址 刘少奇旧居 鹿寺遗址 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旧址 不召寨遗址 八路军渑池兵站 重修陈村桥序碑 渑池韶山 渑池龙耳寺 冯异故城 韶山峡风景区 韶山风景区 白浪黄河铁索桥
陈村乡 黄河丹峡峡谷风景区 仰韶大峡谷 秦赵会盟台 仰韶村文化遗址 刘少奇旧居 鹿寺遗址 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旧址 不召寨遗址 八路军渑池兵站 重修陈村桥序碑 渑池韶山 渑池龙耳寺 冯异故城 韶山峡风景区 韶山风景区 白浪黄河铁索桥
坡头乡 黄河丹峡峡谷风景区 仰韶大峡谷 秦赵会盟台 仰韶村文化遗址 刘少奇旧居 鹿寺遗址 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旧址 不召寨遗址 八路军渑池兵站 重修陈村桥序碑 渑池韶山 渑池龙耳寺 冯异故城 韶山峡风景区 韶山风景区 白浪黄河铁索桥
段村乡 黄河丹峡峡谷风景区 仰韶大峡谷 秦赵会盟台 仰韶村文化遗址 刘少奇旧居 鹿寺遗址 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旧址 不召寨遗址 八路军渑池兵站 重修陈村桥序碑 渑池韶山 渑池龙耳寺 冯异故城 韶山峡风景区 韶山风景区 白浪黄河铁索桥
南村乡 黄河丹峡峡谷风景区 仰韶大峡谷 秦赵会盟台 仰韶村文化遗址 刘少奇旧居 鹿寺遗址 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旧址 不召寨遗址 八路军渑池兵站 重修陈村桥序碑 渑池韶山 渑池龙耳寺 冯异故城 韶山峡风景区 韶山风景区 白浪黄河铁索桥

渑池县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