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许昌市 >> 建安区 >> 河街乡

河街乡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许昌夏侯渊墓

许昌夏侯渊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夏侯渊墓位于城西7公里河街乡贺庄北(今市石油库院内),二墓东西并立。东墓已毁,西墓(渊)尚存,墓高10米,占地3300平方米,有石阶小径可达墓顶。  夏侯渊,字妙才,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人,随曹起兵屡立战功,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战死于阳平关,葬于此。  景点位置  河南省许昌市贺庄油库后院  

许昌天宝宫

许昌天宝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宝宫位于许昌市西北二十五公里的许昌县艾庄乡艾庄村北,与长葛市石固镇相邻  天宝宫是一座规模宏伟的道教宫殿建筑群。始建于南宋理宗嘉熙四年(1240年),历代均有修葺。宫内建筑、碑碣具有重要历史、艺术价值。其中大元宝谕圣旨碑,为八思巴文,是研究元代宗教、文字、语言的珍贵文物。  据《许州长社创建天宝宫》碑文载:南宋理宗嘉熙四年(1240年)创立天宝观。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改观为宫。天宝宫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坐北朝南。中轴线上原有建筑依次为山门、拜亭、岳王殿、关圣殿、老君殿、玉皇殿、雷祖殿、三皇殿、真武殿。  今老老君殿、三皇殿已不存,两侧有廊庑、掖门。山门为三个青砖拱券门洞,中间门洞较大,高7米,深6米,平顶。1998年加修了仿古0。拜亭由四根石柱托起,顶为四角方形,华板上绘有山水人物,石柱四面镌刻楷书对联。亭东西两侧有廊房各5间,硬山式灰瓦顶。过掖门有关公殿,面阔3间,硬山灰瓦顶,檐下施斗拱。玉皇殿面阔5间,硬山灰瓦顶。真武殿年代最久,规模宏大。高10米,面阔9间,进深5间,殿顶覆盖绿色琉璃瓦,九脊六兽,单檐歇山式,檐下五踩重昂斗拱。前排滚龙浮雕石柱10根,正面三间开门,室内五梁架,金柱承托。殿中暖阁楹联:庙貌与天齐,云来云去风不定,真个是空中楼阁;画工从地起,花开花谢景常新,将毋同海上蓬莱。  宫内现有元、明、清碑刻多通。其中大元宣谕圣旨碑为八思巴文与汉文对照,具有重要史料价值。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陈智超先生、语言研究所照那斯图先生和道布先生的研究文章,发表在《民族语文》1984年第6期和《中国史研究动a态》1986年第6期上,河南省图书馆有存。  票价:免费参观  参观时间:8:00—19:00(夏季)、18:00(冬季)  线路:在西站乘坐518公交即到(天兴路)。

董贵妃苑

  位于许昌市东城区魏文路与八一路交汇处,占地面积50多亩,是依托三国历史遗迹董贵妃墓而建成的三国文化主题休闲游园。该游园突出生态性、文化性、时代性,集休闲、娱乐、健身功能于一体。主要游览点有董贵妃墓、五禽戏乐园、如意湖、景观水系广场、贵妃亭、市民健身广场等。  游园名碑石:位于主入口处,上 书“贵妃苑”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名碑石掩映在青松之下,是一块卧地而立的母子石。董贵妃被杀时,已怀有五个月的身孕,所以立了这块母子石作为游园名碑石。  董贵妃墓:贵妃墓高10米,原来贵妃墓规模比较大多,因未加以有效保护,年久失修,更有附近居民挖墓取土,造成规模逐渐缩小。现在贵妃墓基用砖石砌成,周围皆以白色大理石作护栏,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绕护栏走一圈,可以看到护栏板上饰有凤凰、仙鹤、飞燕、山石、牡丹等,墓冢南北分别有古代的祥瑞之兽辟邪、天禄镇守,四周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守护,庄严肃穆,蔚为壮观。  五禽戏乐园:五根高大的立柱上分别立有猿、虎、鹤、熊、鹿五种动物,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立柱面上则雕刻有五禽戏的健身招式。许多市民在此休闲时,都会模仿立柱上的五禽戏法,以强身健体。  如意湖:如意湖畔,怪石嶙峋,湖水清澈,湖中狭窄处有一仿木生态拱桥将湖一分为二,呈如意形状,故名如意湖,寓意心想事成,成事如意。湖西水中有一仿木小舟,并排列有一行石块,方便游人穿行戏水。  贵妃亭:灰娃盖顶,丹柱接地,重檐攒尖,飞檐挑脚的精美亭子。相传董贵人在世时,许都皇宫傍有一个亭子,她在亭子上朝朝观日出,幕暮赏夕阳,所以也叫“朝夕亭”。  水系广场:广场北面有三组廊坊将水系广场与华佗五禽戏乐园间隔,往南有高向低三级跌水成崖。这里,喷泉涌动,层浪击雪,银河倾泻,瀑布千尺,似珍珠卷帘,金钟倒挂。至高处,迎宾石耸立,张开双臂,笑迎游人纷至踏来。  地址:许昌市八一路和魏文路交叉口

许昌清真观

  清真观又称“小宫”,为一处明清风格的古代建筑群,位于许昌城西25公里的灵井镇小宫村北侧,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据有关史志资料记载,清真观始建于明代永乐十三年(1415年),后经屡次重修扩大,到清代末年形成了六进五殿的基本规模。依次为山门、关公殿、三清殿、天爷殿、三皇殿、真武殿等主体建筑。中轴线两侧有廊庑、道院50余间,建筑群布局严谨,颇具规模。民国初年,由于战乱,该观一度被军队占为军营,道众被遣散,庙貌开始倾废。民国十六年(1927年)后学堂之风兴盛,观内被办成学校,新中国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曾于1960年拨款对主体建筑进行了维修。0十年-中,清真观也难免劫难,三清殿、天爷殿、三皇殿及两侧廊庑均被毁掉,现中轴线上仅存关公殿、真武殿两座建筑,这两处建筑造型结构独特,上面的浮雕构图饱满,石刻造型生动,雕工精细,均属非常珍贵的明代石刻艺术精品,为研究明代建筑提供了珍贵的实例资料。1980年许昌县人民政府将清真观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2月被许昌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票价:免费参观  参观时间:8:00—19:00(夏季)、18:00(冬季)  线路:在西站乘坐518公交即到(天兴路)  灵井镇  灵井镇位于许昌县西部,北邻桂村乡,西接禹州市,南连椹涧乡,东界河街乡,全镇总面积67平方公里。共有29个行政村,89个自然村,223个村民小组,14415户,58502口人。镇政府驻地灵井,东距县直新区16公里,辖2个行政村,8286口人,镇区面积5平方公里。《嘉靖许州志》卷一载,灵井“其水色玄而气温,涝不溢,旱不涸,灌田数百亩,每祈雨辄应,民以龙潜其中,故…… 详细++

汉魏许都故城遗址

汉魏许都故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魏许都故城遗址公园位于许昌市区东南18公里张番乡古城村,原系西周时许国都城。后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于此。汉许都故城分内外两城;内城系皇城,围九里一百二十九步,有皇宫、御苑、相府等;外城蜿蜒起伏,状若小丘,环抱内城。皇城西南隅有毓秀台,高15米,广200米,是汉献帝祭天地之坛。汉魏故城遗址公园,主要是以原遗址为依托,在做好保护的前提下,以观赏遗址原貌为主,建设具有汉魏风格的标志性城门楼阙;对毓秀台进行修复,呈现当年献帝祭天场景,以沙盘模型形式再现汉魏故都原貌;用特色树种、依当年故城功能设置进行绿化、美化、构筑景观轮廓,营造历史文化氛围,为游人提供一个汉魏历史遗址真迹的游览场所。1980年汉魏许都故城(张潘故城)被许昌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景区看点:汉末皇城遗址;汉献帝祭天的毓秀台;汉砖汉瓦、汉井、汉磨等古文物。  票价:免费参观  参观时间:8:00—19:00(夏季)、8:00—18:00(冬季)  线路:1、枪张路与文峰路交叉口乘坐201即到;2、沿许昌东城区学院路,行至与S237交叉口左转,再沿S237向东16公里路南即到。  地址:河南许昌市建安区237省道  

灵井“许昌人”遗址

灵井“许昌人”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灵井“许昌人”遗址位于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县灵井镇灵南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3°41′,北纬34°04′,海拔高度117米。遗址发现于1965年,2005年进行首次发掘,之后进行数度发掘。文化层深7.2—5.6米不等,分上、下文化层。共出土动物化石和石器3万余件。化石种类有中国硕鬣狗、古菱齿象、披毛犀、河套大角鹿、马鹿、原始牛、灵井轴鹿新种、许昌三叉角鹿新属、新种等18种。石器类型有细石器、石锤、石砧、石片、断块和工具等,原料主要为脉石英和燧石。此外还发现数百件人工制作的骨器。  灵井“许昌人”遗址发现的材料是旧石器与古人类方面的重要发现,遗址具有很大的研究潜力,其中2007年12月在T9深4.99米处(距基点)发现的人类头盖骨化石,被学术界认为是研究中国现代人类起源的重大发现。2008年在上文化层出土细石器、牙制工具和制作细石器的牙器等,对于研究东北亚细石器的传播与发展、细石器的制作技术等,是非常重要的材料。灵井遗址地层总厚达10余米,分布面积近万平方米,旧石器、新石器等文化层都有分布,是国内不多见的较完整的地层剖面,可对此进行持续性研究。2008年6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许昌玉皇阁

许昌玉皇阁为文化旅游景点。  玉皇阁位于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校园内,玉皇阁为天爷庙建筑之一,系道教庙宇,以祭祀玉皇大帝而得名。天爷庙现仅存玉皇阁一座大殿。天爷庙始建于北宋,玉皇阁为天爷庙建筑之一。天爷庙历经元、明、清,形成前、中、后三进院落,左、中、右并列三进院落的格局,中轴线上建有山门、中阁、后阁和玉皇阁,两厢有钟楼、鼓楼、东西厢房和配殿等,现仅存玉皇阁大殿,其他在民国年间“蒋冯大战”的战火及“0”十年浩劫中被毁。  玉皇阁建于高2.5米,宽21.6米的台上,面阔九间,进深五间,砖木结构,重檐歇山式,阁高15米,灰色筒瓦盖顶,飞檐翘角,六兽十七脊,红墙赤柱接地,青石柱础外用青砖砌成花栏墙一周,门前有8米宽20层台阶踏脚。阁下有青石方形石柱26根,圆形滚龙石柱一对,28根木柱前后内外林立。阁分两层,上下均带回廊,由阁内扶梯可上楼观景。前排石柱有隶书对联:“道极贵,德极尊,巍巍万天圣主。教至广,法之大,荡荡诸佛神思。”2006年6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票价:免费参观  参观时间:8:00—19:00(夏季)、18:00(冬季)  线路:市内乘坐105公交车即到(县一高院内)。

许昌三绝碑

许昌三绝碑为文化旅游景点。  介绍:  三绝碑即《受禅表》碑和《公卿将军上尊号奏》碑,位于许昌市西南17公里处的繁城镇汉献帝庙内。《受禅表》碑,高3.22米,宽1.02米,厚0.28米,圭形,上有碑穿额题篆书阳文“受禅表”三字。碑文22行,每行49字,字1寸2分,隶书阴镌,内容首先阐明禅让乃自古之美德,接着颂扬曹丕“齐光日月,材兼三级”,有“尧舜之姿”、“伯禹之劳”、“殷汤之略”、“周武之明”,在公卿将军固请下,他“回师千虑,至于再,至于三”才在繁阳(今繁城镇)筑灵坛举行受禅大典。《公卿将军上尊号奏》碑高3.22米,宽1.02米,厚0.32米,圭形,上有碑穿,碑额篆书阴刻“公卿将军上尊号奏”八字。碑文隶书阴镌,正面22行,背面10行,每行49字,字大1寸2分,内容为魏文武大臣奏请曹丕代汉称帝事。奏章称道“汉帝奉天命以固禅,群臣敬天命以固请”。汉献帝让位曹丕代汉乃天命所归。奏章前后均列公侯臣等46人职名。两碑均系王朗文、梁鹄书、钟繇镌字,谓之三绝,即文表绝,书法绝,镌刻绝,有较大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景点位置  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繁城镇汉献帝庙  

许昌周定王陵

许昌周定王陵为文化旅游景点。  介绍:   周定王陵俗称“朱王坟”,位于无粱镇老山坪东麓.周定王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明成祖朱棣的弟弟朱椭的陵墓。朱椭于洪武十四年就藩于开封,王府设在北宋故宫,因其封国为周,谥号为定,故称固定王。他在世时河南连年遭灾,他把河南野草可食者,选其叶、茎、根分类绘图著文,编成一部文图并茂的《救荒本草》,流传至今,是对古代科学的一个贡献.其陵墓座西向东,是一处由砖、石建成的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地下宫殿建筑群,被专家们誉为十三陵的缩影。距周定王陵右侧一里左右,有一妃子墓,俗称娘娘坟,这是一个颇为奇特的地下墓葬,为建筑艺术之珍品.墓室距地面约10米,主题结构是用砖,石建成环廊形穹窿顶洞,酷似“黄罗伞”盖,在“环...    河南许昌

许昌张公祠(张飞庙)

许昌张公祠(张飞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介绍:  亦称张飞庙,位于许昌东南18公里张潘乡古城西北隅。祠建于8米的高阜上,面积10000平方米。庙中奉祀张飞,还有刘备和关羽。据传此处曾是东汉许都官驿,他们兄弟三人来见献帝时曾驻此。庙内有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重修汉司马张公祠》碑一通,碑文盛赞张飞的智勇节义。清代又塑包公像于殿内,故又称包公寨。原有殿、堂、楼、阁、亭、台、庵20余座,鳞次栉比,巍峨壮观。虽一些建筑被毁,但遗留奇观依旧,一是庙前“三姓树”,俗称刘、关、张拴马柏,无不望而称奇。二是山门洞内两侧之风雨石,可测阴晴风雨。三是庙门建筑奇巧,是寨,又是洞门,还是山门,上是门楼又是戏楼。四是张公殿前立有明、清两通地震碑。   景点位置  河南许昌东南18公里张潘乡古城西北隅

华佗墓

华佗墓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华佗墓位于许昌城北(偏西)12.5公里苏桥乡石寨村西南石梁河畔,北靠石梁河,东临颖汝干渠,高约4米,占地约360平方米,呈圆形,墓前有一碑楼,其间石碑系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由当地儒医、世医集资而立,墓围有青砖砌成的六角形花墙一周。据《后汉书.华佗传》载:华佗,又名旉,字元化,东汉时沛国谯人(今安徽亳县)。精通内、儿、妇、针灸各科,发明麻沸散,为患者施行剖腹手术,首创五禽戏(即虎、鹿、鸟、猿、熊的动态),他一生不为做官,专为人治病,对祖国的医学发展,作出了卓著的贡献,世称华祖,后被曹操所杀。993年9月被许昌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6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票价:免费参观  参观时间:8:00—19:00(夏季)、18:00(冬季)  线路:乘坐168公交到大学路下车即可到达  景点位置  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县张村附近,石梁、清溪两河湾  

许昌八龙冢

许昌八龙冢为文化旅游景点。  介绍:   位于许昌城北2公里陈庄村西,为东汉末期朗陵侯相荀淑墓冢。荀淑八子(俭、绲、靖、焘、汪、爽、肃、 )均为东汉末年和曹魏时期的名士,人称八龙。如荀爽,十二岁通晓《春秋》,自布衣始,九十五天官至“三公”。荀淑侄子荀昙的孙子荀攸是曹操的谋士,曹操称赞他“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荀 是荀淑的孙子,济南相荀绲之子,曹操的重要谋士,官至尚书令。传说荀淑死后,八子在冢顶各植柏一株,故称八柏冢,冢西北有散冢八个为八子葬处,时旷年久,八冢已为平地。八龙冢呈园形,高约5米,周长约100米。    河南许昌

许昌洗砚池

  介绍:   位于长葛老城镇内福泉井之旁,池呈长方形,长80米,宽30米,水深1-3米。池水呈墨青色,久旱不涸,池边有一高台为钟繇学书台,池前立有1920年《重修洗砚池碑记》碑,高0.91米,宽0.4米, 碑文记述了钟繇的书法成就及其学字精神,对重修后的洗砚池景观也作了描绘。据传三国时期大书法家钟繇常邀胡昭字台上练字,穷究先师技法,久而久之写秃的笔堆集如山,写过的纸帛弃之成垛。由于洗笔洗砚,把满池的水都洗成黑色了。解放后,人民政府曾对此进行了修复、保护。    河南许昌

许昌三国故城遗址

许昌三国故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国故城遗址位于许昌县张潘乡古城村东南一里许,系周时许国国都。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汉献帝迁都于此,曾为一代帝都。该遗址分内外二城,内城系皇城,外城周长"九里一百二十九步",曹魏时为五都之一。南北朝刘宋景平元年(公元432年)该城为北魏夺取,颍川太守李元德曾收复,魏大将周几复夺取后,将城焚毁。现存遗址,仍依稀可见。故城城垣蜿蜒起伏,状如小丘。在遗址内先后出土有玉璧、青铜器、陶器及建筑构件等。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文物部门对遗址进行钻探勘察,确定了内城墙及东西南北大道,并绘制图纸,为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依据。  三国故城遗址位于许昌县张潘乡古城村东南一里许,系周时许国国都。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汉献帝迁都于此,曾为一代帝都。该遗址分内外二城,内城系皇城,外城周长"九里一百二十九步",曹魏时为五都之一。南北朝刘宋景平元年(公元432年)该城为北魏夺取,颍川太守李元德曾收复,魏大将周几复夺取后,将城焚毁。现存遗址,仍依稀可见。故城城垣蜿蜒起伏,状如小丘。在遗址内先后出土有玉璧、青铜器、陶器及建筑构件等。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文物部门对遗址进行钻探勘察,确定了内城墙及东西南北大道,并绘制图纸,为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依据。

杨水才纪念馆

  杨水才纪念馆为展览杨水才同志生平事迹的专题纪念馆,位于许昌县桂村乡水道杨村。1969年建成,1977年闭馆,2001年重建。全馆占地面积20665㎡,建筑面积975㎡。现为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许昌市党员干部教育基地,AA级红色旅游景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票价:免费参观  参观时间:8:00—19:00(夏季)、18:00(冬季)  线路:在西站乘坐518公交车即到(天兴路)。  桂村乡  桂村乡位于许昌县西北部,地势半岗半坡,东临苏桥、河街两乡镇,西接禹州郭连乡,北与苏桥、长葛市石固镇相连,南与灵井镇相邻。许艾公路、天兴公路、榆石公路、灵井至苏桥四条县乡公路纵横全乡东西南北,交通十分便利。全乡总面积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333公顷。辖21个行政村,63个自然村,150个村民小组,9531户,35000人。桂村是共产主义战士杨水才的故里,是“…… 详细++

许昌彩铜照壁

  介绍:   位于乾明寺内,建于明嘉靖年间,长12.93米,高4.66米,厚0.73米。上嵌浮雕,雕功精细,风格古朴,典雅大方,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据《庄子》所载,它是由黄帝及其随从绘制。正面“黄帝采铜图”,两侧有联“梵林明媚储万汇之精英,山势嵯峨壮一方之胜概。”背面“七圣迷径图”,两侧联为“锦屏华丽浸沾天泽无疆,古刹崔巍大壮地灵攸萃”。    河南许昌

河街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河街乡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