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西藏自治区 >>山南市 >> 琼结县 >> 拉玉乡

拉玉乡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阿旺罗桑嘉措 (1617~1682)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阿旺罗桑嘉措(1617-1682)   明末清初藏传佛教格鲁派领袖。即赖五世。西藏琼结人。9岁从班禅四世罗桑曲出家。明崇祯十五年(1642)与班禅四世会同漠西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领袖顾始汗共同遣使赴盛京(今辽宁沈阳),与清朝通好。当年他与班禅四世招引顾始汗攻灭与黄教为敌的噶举派(白教)法王和掌握西藏实权的农奴主藏巴汗,控制了西藏地方政权,被尊为宗教领袖,以西藏地方赋税收入作为“供养”。此后,遂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空前地巩固了西藏的封建农奴制度。清顺治九年(1652)应邀来到北京,受到顺治帝的隆重接待。次年返藏途经代噶(今内蒙古凉城)时,清廷遣使封他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赖-,赐金册金印,确定了赖-的西藏佛教领袖地位。在加强西藏地方与清王朝中央的关系方面,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著有《西藏王臣史》。-尊称他为额巴钦波,意为伟大的五世。   [以上内容由"爱神丘比特"分享。]

罗布顿珠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罗布顿珠,男,藏族,1960年12月生,西藏琼结人,197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8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  1975.05——1978.08,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藏班学习  1978.08——1987.07,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公安处刑警队干警(其间:1981.01——1981.10,公安部人民警察干部学校痕迹检验专业学习)  1987.07——1990.03,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公安处刑警队队长  1990.03——1992.03,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公安处副处长  1992.03——1995.09,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公安处党组副书记、处长(其间:1992.09——1993.07,中央党校培训部第八期西藏民族干部培训班学习)  1995.09——1996.11,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委委员,地区公安处党委书记、处长,综治委主任  1996.11——1998.07,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地区公安处党委书记,综治委主任  1998.07——2001.07,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1997.08——2000.06,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大专班党政管理专业学习)  2001.07——2001.09,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委副书记,市公安局局长  2001.09——2001.10,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委副书记,市公安局局长(正地级)  2001.10——2002.12,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综治委主任,市公安局局长(正地级)(2000.08——2002.12,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本科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  2002.12——2006.09,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委副书记、市长(2003.03——2005.01,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在职研究生班中共党史专业学习;2002.03——2003.01,中央党校培训部一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2006.09——2007.01,西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常务副院长  2007.01——2011.11,西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2011.11——2012.12,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昌都地委书记,区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昌都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  2012.12——2013.01,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昌都地委书记、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昌都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  2013.01——2014.12,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昌都地委书记、昌都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  2014.12——2016.11,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昌都市委书记、昌都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  2016.11——2016.12,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区政府党组副书记、昌都市委书记,昌都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  2016.12——2017.04,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区政府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席,昌都市委书记,昌都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  2017.04——,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区政府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席  2018年1月30日,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区政府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席,西藏澜沧江河长。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西藏澜沧江河长。  [以上内容由"zzhddcn"分享。]

布穷 (1942~2009)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布穷同志生平(1942-2009)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西藏自治区原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布穷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5月29日18时4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67岁。  布穷同志1942年10月出生于西藏琼结县,1956年10月参加工作,196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西藏琼结县久河区干事、西藏琼结团县委干事,西藏自治区琼结团县委副书记、加麻区委书记、革委会主任,浪卡子县委委员、县委书记、县革委会副主任,加查县委书记、县革委会副主任,山南地区革委会委员、加查县委书记、县革委会副主任、主任,山南地委副书记、书记、政协主席等职。1992年10月任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副书记,1994年11月任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2001年9月任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代表,第十五、十六届中央纪委委员。2008年1月经组织批准退休。  布穷同志出身于农奴家庭,他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他共产主义信念坚定,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强,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0、揭批0等大是大非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立场十分坚定,旗帜十分鲜明;他讲党性、顾大局,讲原则、守纪律,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他具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恪尽职守,鞠躬尽瘁,呕心沥血,忘我工作;他长期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区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严格执行党的纪律特别是在反0斗争中的政治纪律,坚决维护党纪政纪的严肃性,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强化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检查、教育和保护干部、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谦虚谨慎,胸怀坦荡,宽厚待人,公道正派,严于律己,清正廉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为西藏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是一位久经考验的优秀共产党员。  布穷同志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他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忘我工作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格,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旗帜鲜明地反对0,维护社会稳定,恪尽职守、扎实工作,为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实现更好发展、更快发展、更大发展和长治久安而努力奋斗。  [以上内容由"ds"分享。]

仁增 (1979~2015)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仁增,男,藏族,1979年9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琼结县拉玉乡强吉村党支部副书记。  危急时,仁增为救落水村民壮烈牺牲,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展现出一名共产党员舍生取义的大爱精神;平日里,他为村民解难分忧,带领大家治理水患、脱贫增收,诠释基层干部服务群众的为民情怀,被誉为“顶梁柱”“定盘星”。  2015年12月18日,村民曲吉因父母反对婚事、与恋爱对象多次发生矛盾,遂产生轻生的念头。跳江前,曲吉打电话给亲人,简单几句致歉后,就挂了电话。曲吉的父亲急得六神无主,找到仁增,请他帮忙寻找女儿。了解情况后,仁增拨通曲吉的电话,安慰几句之后,急忙开车赶去雅鲁藏布江江边。到了江边,看到站在泽当大桥下面的曲吉,仁增急忙呼唤,让其冷静。可是,曲吉哪里还听得进去。未等仁增近身,曲吉已经扔下遗书和手机跳入江中。不假思索,仁增也跳入江中施救。在抓住曲吉的手后,两人不幸被卷入漩涡。在生命最后一刻,仁增用力将曲吉推出水面。随后赶来的曲吉弟弟用绳子救起曲吉,但仁增却不见踪影。仁增救人失踪后,强吉村80多个村民自发沿江搜救。强吉村一片悲伤,村里家家户户点起酥油灯、煨起桑烟为他祈福。  仁增作为村党支部副书记,一心为民服务。“有事找仁增”已成为村民们的“口头禅”。强吉三组海拔3800米左右,是自然灾害高发区。每到夏天,仁增都要组织防洪队晚上巡逻,一遇到暴雨,就身先士卒,冒着生命危险抗洪救灾。仁增多次召开群众代表会议研究解决方案,向有关方面争取资金140余万元,修了3条长3000多米的排水沟和一座防洪堤。群众都说:“有了这条防洪堤,睡觉都踏实了。”仁增还带领村民发展产业,竭力改写贫困面貌。他买回200多只羊集中放牧,组织村民开发50亩荒地种苜蓿草。如今,全组的羊已从当初的200只发展到826只,集体收入也从2008年的400多元增加到现在的14万多元。  仁增荣获西藏自治区道德模范称号。  [以上内容由"评论们"分享。]

建叶寺

建叶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建叶寺  建叶,系藏语右眼的意思。据传佛圣桑结曲巴的弟子桑结大洞死后,其右眼被埋于该寺内,寺院因此而得名。建叶寺建于11世纪,位于山南市琼结县境内。  建叶寺面积2720平方米,由佛堂、经堂、僧舍、伙房等组成。建叶寺始奉噶举派,后改宗格鲁派。现香火旺盛,珍藏的文物有银碗、银颅碗、净-瓶等。  建叶寺创建时分为三处:一处是讲经和起居的地方,为寺庙最早建筑;二处是圆寂围墙,后扩建时拆毁,改成方形围封闭墙;三处是路口走廊。讲经处与现在主厅相连,为格西扎巴创建。原高二层:上为卧室,下为佛事活动场所,后为伙房。第二层被拆除,现仅有一层:一层阔4柱,柱为方形,边长0.4柱,柱为方形,边长0.4米、高2.53米;原主供圆形塔,高约4米,系绿松石镶嵌而成,置于西南角。西壁正中有格西扎巴的讲经宝座,半圆形,高1米。还建有舍利塔,供有释迦牟尼、仁钦达哇塑像。紧连西侧有一座小型的0神殿。现在的主厅位于寺庙中央,高三层,分为经堂和佛堂两部分。佛堂属亚桑孜巴修建,为该寺的二期建筑,由阿旺强巴于1890年修建,同时还建有释迦佛殿等。  建叶寺坐西朝东,面积2720平方米,由佛堂、经堂、僧舍、伙房等组成。佛堂平面呈正方形,面阔3间进深3间,有柱4根,圆形(直径0.35米、高4.9米),柱栱上雕刻花纹,正面中间刻有兽头,两边饰卷云纹,刀法娴熟有力。殿壁正中设佛坛(宽2米、高1.9米),原供8岁量的强巴佛泥塑像,还供有释迦牟尼、药师八如来铜佛像;其左右两则各有3塔,其中有桑结曲巴的弟子桑结达洞的右眼塔(舍利塔),据说此塔是从格西扎巴所修的讲经处迁置的,还有亚桑孜巴和洛扎朗卡根材灵塔,以及一些菩提塔等。殿内南、北、东三面置有经架,摆放有《甘珠尔》、《丹珠尔》等手抄本经卷。在佛殿外围南、北、西三面有转经回廓,宽0.8米。廊内两壁通绘壁画,主要有千佛像(高0.15~0.5米),神态各异。  经堂面阔9间进深6间。有柱20根,方形,边长0.37~0.45米,中心6柱直通二层,托起高敞天窗。堂内四壁遍绘壁画:南壁绘有药师八如来、善相完胜勇佛、调音王佛、善金无垢室佛、无垢最胜勇佛、法称海音佛、明智佛、药师琉璃光佛);北壁绘有十八罗汉;西壁绘有创寺人格西扎巴巨幅画像。堂内两侧供奉有第五世0·罗桑嘉措(1617~1682)、第四世班禅罗桑曲吉坚赞(1567~1662)、第十三世0土登嘉措(1876~1933)、噶举派主要人物塔布拉杰(1079~1153)泥塑像,还悬挂有唐卡、幡幢,气氛宁静神秘。  经堂南侧建有供殿和强巴佛殿。供殿面积36.12平方米(东西长17.2米、南北宽2.1米),殿内供奉有格西扎巴(1012~1091)、释迦牟尼、仁钦达哇、仲敦巴(1005~1064)、绿度母以及噶举派高僧-泥塑像。强巴佛殿有柱4根,供有12岁身是的强巴佛像和忿怒神2尊。经架置于左侧,存在宗喀巴与二位主要弟子及江甲热白多吉的经著。  主厅二层为僧舍,面积487.2平方米(南北长28米,东西宽17.4米);第三层是亚桑孜巴起居的地方,为主厅最高的建筑。  僧舍均建在主厅前边两侧及正面,高二层:第一层高2.85米;第二层高2.65米。南侧是拉让,即上层僧侣的住所,高二层,面积约432平方米。0神殿位于拉让后边,面积86.4平方米(东西长8米,南北宽宽10.8米)  建叶寺始奉噶举派,后改宗格鲁派。“文革”中被破坏,1985年恢复,现香火旺盛。  建叶寺珍藏的文物较多,珍贵的有:  银碗:通高7.3厘米,口径12.1厘米,足高2.3厘米,直径5.4厘米,敞口,莲足。花纹线条流畅,层次清晰,制作精细。腹部一周为草纹,稠密而不紊乱。足饰细长莲瓣。碗的整个造型超俗而新疑。属清代银器。  银颅碗:通高17.5厘米。碗盖鼓起,顶端平面呈“十”字形,立面如金刚叉两端形状。盖上卷草纹繁缛。素面光亮。足上部正中边沿有一桃形纹,其两边各竖一旗杆,上端是太阳和月亮,并有飘动的银带。足为三角形须弥座,上端有一道火焰形纹,紧临下部莲瓣排列。足下部为透空桃形纹,制作奇特。属清代作品。  净-瓶:通高37厘米,盖高6厘米,足高3.5厘米。直口,短颈,广肩,鼓腹,莲座。瓶盖顶部为莲瓣,宝珠形;盖下部四组花纹为梅花边饰,里面套有八吉祥图案,每两梅花之间为树木。花纹精细。盖边沿有连续16朵云纹;瓶颈处有一圈梅花形纹饰。腹部二层为仰莲瓣,上下各32瓣。足为喇叭形,一周有20莲瓣。属清代作品。  高足银碗,通高6.2厘米、口径11.8厘米、足高10厘米、径4.9厘米。敞口,下腹部硬折。腹部由四组八宝图案组成;一组为0和海螺;二组为石榴和宝瓶;三组为伞和花盖;四组为双鱼和盘肠。制作细致。属清代作品。  高足瓷碗:白色。通高11.3厘米,口径12.3厘米,足高4.6厘米,径3.8厘米。碗心正中有蓝色卷草纹,纹饰外围有二道蓝色线圈,内线圈由双线组成,图案正中桔花显明,线条细腻流畅。足为竹枝节,下部节上绘有“V”形纹样,纹样之间有一坚线条界隔。釉色白中内青。胎质细腻纯净,修胎规整。属清代瓷器。  释迦牟尼缂丝唐卡:高1.35米,宽0.7米。四周为红、黄、棕三色边款,上下有轴。织底精细,丝面平整。中间系人物画面,高0.7米,阔0.45米。主尊为释迦牟尼,尼中,结跏趺坐于莲台,面容慈祥;其上为宗喀巴师徒三尊。围绕主尊有数十个释迦小佛,神态各异。属清代早期精品。  

日乌德钦寺

日乌德钦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日乌德钦寺  日乌德钦寺,在山南地区琼结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以北的青瓦达孜山西面半山腰,海拔3850米。日乌德钦寺,创建于14世纪第一世0时期,后经第五世、第七世、第八世0时期扩建,才形成一座既有庙堂殿宇、又有僧舍宫室的大型建筑建筑群。信奉格鲁派。1959年前有-六百多人,辖溪卡3个:耶隆哈隆康、强玛、伸刹;辖寺庙3座:若康、娘角和东根等。  日乌德钦寺由堪钦·尼赤增巴白桑创建(亦说为多吉茨甸巴创建)。堪钦·尼赤增巴白桑出生在后藏“拉堆”地方,曾是第一世班禅克珠格雷贝桑(1385~1438)的弟子,因熟读二万余字的《般若经》,故称“尼赤”(二万之意)。14世纪末,他受邀于琼结县桑华·多吉才旦等人,修建了该寺。当时规模较小,仅有一座4柱的佛堂,有僧侣50人。堪钦·尼赤增巴白桑去世后,由其弟堪钦·温拉巴继任寺主,自引,堪钦·温拉巴便成乌日德钦寺的第一任堪布。  第二世0根敦嘉措(1475~1542)曾多次前往日乌德钦寺讲经,清晨便围绕尊胜塔转经。根敦嘉措还亲手塑了一尊班丹拉姆0神,并撰写了《加曲》佛经,该书一直流传至今。  第五世0阿旺·罗桑嘉措(1617~1682)出生在这里半山腰上一个叫“德巴生康”的地方,幼年时曾在该寺当过-。其后执政,将日乌德钦寺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扩修,首先将原一座较大规模的扩修,首先将一座银塔、0神殿向南扩修为经堂,占地面积3956平方米,有柱70根(长柱12极,短柱58根),并将原建筑涂为红色,后建的涂为白色。殿内,除绘有笔法细腻、内容纷繁的佛教壁画外,还悬挂有一幅绣有第七世0(1708~1757)格桑嘉措、清朝乾隆皇帝以及日乌德钦寺创建人和寺名的丝绸经幡,甚为拆除,现仅存残墙断壁。  第七世0格桑嘉措之父在日乌德钦寺建造了一座强巴佛殿,有柱4根,主供强巴佛铜质像,高至佛殿4层,佛像腹内存放有西藏母狮乳汁。此外,不建有十罗汉殿,高二层:上层为高僧-居室;下层为十八罗汉殿,殿内除供有十八罗汉外,还供有从内在铸造的宗喀巴铜佛像。在罗汉殿旁,噶厦政府第一任摄政王尼玛坚赞还为自己修建了宫殿,后献于日乌德钦寺作为佛堂,供奉第七世0铜像。第七世0为纪念0铜像。第七世0为了纪念其父,在日乌德钦修建了衮拉康,有柱4根,供有世佛塑像。此外,当地群众修建的殿宇还有:其美拉康,有柱2根,主供无量寿佛、绿度母、“三种佛”(即妙音、观音、金刚)和第七世0格桑嘉措;达仓生厦;供有第七世0的坐轿。日乌德钦寺没有灵塔,但有葬存第五世0脚拇指的舍利塔,高约4米;久九塔,高2米,系鎏金,并盖有塔殿,面积为9柱。  第八世0-强白嘉措(1758~1804)在日乌德钦寺建有冬夏二宫;冬宫在山下,高二层,底层有柱30根;夏宫在山上,为阶梯工建筑,底层有柱18根。1959年以前,日乌德钦寺藏有手抄本《甘珠尔》和《丹珠尔》各一套,以及医学、历算、哲学等方面的书与大量的佛经著作。  日乌德钦寺珍贵文物主要有第七世0之父酥油灯。此酥油灯为第七世0之父索南达杰授赠于日乌德钦寺之物,原供在强巴佛殿。系银质,高10.7厘米,口径12.2厘米,底径9厘米,上为灯碗,下为灯座,中为灯柄。灯碗上下小深2.5厘米,外饰弦纹一道;灯座呈圆形,喇叭口,中空,外饰弦纹一道,痤高4厘米;灯柄呈菱形,高4厘米。制作精细,堪称精品。  

唐波且寺

唐波且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唐波且寺  唐波且,藏文资料中常以索那唐波且相称,意为大坝头烧制木炭之地。此寺位于山南地区琼结县下林乡所在地,西距乡达村约一公里。座西朝东,背濒琼结季节河(亦叫香波河),前为阿布山。长期以来,由于河水的冲积,这里形成了一个较为宽阔的台地。肥沃的土地,方便的交通条件,使这里的佛教活动兴盛发展,因此,唐波且寺在很多史料中不乏记载。  唐波且寺创建于西藏佛教后宏期的火蛇年,即公元1017年。创建人名主梅·楚臣炯乃。据《黄琉璃》记载,此人生于后藏,幼年出家。出家以后,拜卢梅·楚臣喜饶为师。期间,刻苦学习,在卢梅·楚臣炯乃的指导下,研读了大量的佛学经典,知识渊博,佛教建树卓著,成为卢梅门徒“四柱、八梁、三十二椽”之中的主要人物,也是西藏后宏期有名的“十人智者”之一。  主梅·楚臣炯乃依照法师卢梅的意愿于公元1017年修建了唐波且寺。寺修成后,卢梅主持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将寺权交给了其弟子枯敦·尊追雍仲(1011——1075年)。自此,枯敦·尊追雍仲便成为唐波且第一位堪布。  枯敦·尊追雍仲,出生在后藏,始拜卢梅为师,后来阿底峡到藏后亦即拜为师。由于随从前师学习,基础雄厚,又得到后师阿底峡的面授循导,很快便成为西藏佛教史上的著名人物。其后,被认为是阿底峡最得意的门徒之一。为了使佛务活动园满成功,他亲自主持修建了一座专门为阿底峡起居和活动的觉康(卧室)。讲经期间,枯敦·尊追雍仲勤苦好学,深得阿底峡博爱,后便收其为亲徒。  九世纪,朗达玛(836——842年在位)毁法灭佛,西藏佛教遭受严重打击,主要寺庙被拆毁,一度时期佛教活动低落,而唐波且寺作为后宏期的寺庙,特别是在早期,其地位就非常重要,被当时誉为圣地之一。在以后的十一、十二、十三世纪中,不但以圣地著称,而且还出了很多法师和重要人物。  后来,由于历史的变迁,加上经济来源不足等原因,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得不到恢复。  至二十世纪初十三世0(1878——1933年在位)时期,甘珠尔-——洛桑土旺屯旦(曾是琼结境内包乌寺的创建人)为了重扬佛法,于公元1916年,由甘珠尔-主持修复了唐波且寺。  唐波且寺原建包括觉康在内,现己无存。占地面积通过残留的围墙来看,约8000平方米。现在看到的规模是1916年修复后的建筑,主要包括经堂、佛堂、经场、觉康。占地8556平方米。主体建筑大殿共高三层,设有经堂和佛堂。大殿之前为经场,地面全用石料铺成,东西宽20米,南北长20米。大殿一层正东即为殿门,门前左右有厢廊建筑。中部为经堂,有柱十二根,主供阿底峡师徒三尊、莲花生、宗喀巴、五世0铜佛像,均高1.5米。壁画有主尊画像以及各类菩萨和0神像。经堂之后为佛堂,四柱。主供释迦牟尼,其左右为妙音、强巴佛其后为十六罗汉、八大药王以及帕木竹巴等五个白教高僧的舍利塔。经堂南侧为0神殿,主供马头明王、牛头金刚泥塑像等。  大殿二层为寺内议事办公而用。三层是妙音殿,供观音镀金铜像,高1.9米。另有阿底峡舍利塔和第一位堪布枯敦·尊追雍仲灵塔,高1.9  米。  觉康在大殿东100米处,六柱一层,供有:阿底峡来此时的等身像、仲敦巴像、枯敦·尊追雍仲像、莲花生像、十一面观音像,均为泥塑。  唐波且寺早期信奉白教,到枯敦·尊追雍仲修复后改信黄教。     

钟木赞拉康

  钟木赞拉康  钟木赞拉康,在山南地区琼结县境内,位于县驻地西南、增巴雄曲北岸藏王墓之松赞干布陵墓上。亦称“红庙”。“钟木赞”是当地方言,正名“松赞”。  钟木赞拉康始建于热巴坚尼玛温色(1124~1192)时期。面积930平方米(南北长30米,东西宽31米),有大门两道。主体建筑分前后两部分:前部是僧舍;后部为大殿。大殿两角高二层。僧舍两走廊各长4米,左右对称。柱边宽0.22~0.25米。转墙厚1.1米,内墙厚0.5~1米。僧舍门宽0.9~1米。  大殿设经堂和佛堂。经堂大门宽4米,面阔5间进深4间,有柱12根(边宽0.4米),其中4柱托起高敞天窗。堂内正中前排供奉松赞干布(629~650年在位)和唐文公主,尼泊尔墀尊公主泥塑像;中间一排是莲花生和他的两位妻子的泥塑像,均高1米。后排有释迦牟尼和他的著名八大随佛弟子泥塑像。梁上遍悬唐卡,显得气氛严肃。佛堂位于经堂里的右侧,门宽0.85米,面积38.12平方米(南北长9.9米,东西宽3.85米),有柱4根,柱边宽0.4米。佛堂内主要供奉松赞干布(吐蕃第三二二代赞普)和他的两位妻子的泥塑像,以及吐蕃大臣禄东赞、吞弥·桑布扎等人的塑像,还置有小铜佛像等。  钟木赞拉康内有两件文物甚为珍贵:一是释迦牟尼铜佛像。系红铜铸造,莲座,通高32厘米,座径12厘米。佛像头束高髻,戴宝珠花蔓冠,脸呈金黄色,黑眉、红唇,眼睫下视,嘴唇微启,颈部有二道蚕纹。左臂下垂施与愿印。身段比例匀称,修长而苗条。大腿丰满,衣纹线条流畅。赤脚步,立于圆形莲花座上。佛像制作精细,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二是千手观音像。系红陶泥制,前为像部,后为框架,浑然一体。框架高30厘米,宽20厘米,厚2.5厘米。像有头十一个:正面5个,左右侧面各3个。胸前以手合十,下为赤足踏莲花。莲花左角为文殊像,右角为金刚像。观音像通高26厘米(含座),通体为金汁所铸。千手观音,给人一种佛法无边之感;威武的金刚姿势,展现出拱卫佛法的勇猛。  

松赞干布墓

松赞干布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松赞干布墓  松赞干布墓北濒琼结河,南距芒松芒赞墓54米。两墓方位一致,都为北偏东60度,此墓封土结构较为复杂,由土、木、草、扁石构成。高13.4米,建筑非常宏伟。原来封土顶上建有一座古庙“钟木赞拉康”,“文革”中被拆除,是为祠堂而用的,供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赤尊公主、大臣禄东赞、吞弥·桑布扎等人塑像。桐堂现又重修,面积小于原建。  松赞干部墓封土四壁迹象暴露明显。南壁夯层厚0.07一0.1  米,土质为黄褐色,夹小石粒。层中有园木坚固,园木朽后留有很多孔洞,且都上下垂直,间距0.15米,左右间距0.18米。孔洞园壁全用小扁石圈砌,以保护圆木,夯层平面上摆有整齐的白玛草。夯墙东西向排列,似为板筑,西端露出横断面,宽1米,高1  米。封土南壁破坏严重,以至住户占用封土墓址。西壁圆木所留孔洞大都为方形,边宽0.17一0.28米。上下左右间距均为0.7米。亦有石板层,较簿,位于横向排列的孔洞之上。北壁夯层最厚,一般在0.17米以上,并露出当时筑墙工具印痕。东壁雨水冲刷严重,在正中南面的冲刷口处亦见板筑夯墙,高约1.5米,墙与墙连接处采用圆木榫合。  根据晋美林巴所著的《当木错》和其它藏史资料记载,墓内分设五室(神殿)。墓长这一箭之地,宽有一闻距(一箭,一闻距都是藏族古代长度单位,约100米)。大门朝西。中间神殿放置着松赞于布、文成公主、尼泊尔公主的遗体。还有大量的金银器。围绕正中的其余四神殿有门道互通,藏有松赞干布生前所用铠甲、武器和生活用品,以及唐皇帝、尼泊尔国王和邻国赠送的珍贵礼物。其中南殿主要还存放用鹿皮包裹的珍珠两克(约56斤),北殿为串串宝石及用纯金作的骑士,意为侍从。《贤者喜宴》中还记载,在雅隆穷普建有松赞干布方形陵墓,以供臣民绕而祭之,直至今天群众还是络绎不绝地朝祭。

藏王墓群

藏王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藏王墓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南琼结县宗山的西南方,背靠丕惹山(意为增长之山),是吐蕃王朝时期第29代赞普至第40代(末代)赞普、大臣及王妃的墓葬群,总面积305万平方米。各陵墓封土高大,为土垒成的高台丘墓。  其上层土墩为椭圆形,墩顶极平坦,东西长约130米;下层为长方形土台,周边不齐整。藏王墓的数目现难确定,能看到的有八九座。靠近河边的大墓据说是松赞干布之墓,与之相邻的是赤松德赞的墓,墓旁有巨大功德碑。  导游藏王墓位于山南琼结县宗山的西南方,距离泽当镇约90公里。各陵墓封土高大,为土垒成的高台丘墓。其上层土墩为椭圆形,墩顶极为平坦,东西长约130米,下层为长方形土台,周边不齐整。藏王墓的数目现难确定,能看到的有八九座。靠近河边的大墓据说是松赞干布之墓,与之相邻的是赤松德赞的墓,墓旁有巨大功德碑。在9世纪中后发生的奴隶起义中,赞普陵墓全被捣毁,现在的藏王墓只是衣冠冢而已。藏王墓内遗存石狮一对,石碑两方。其中于1984年挖掘出土的赤松德赞碑,高7.18米,碑面有云龙、四蛇、飞天、日月等浮雕图案,并刻有59行歌颂赤松德赞的古藏文;镇墓石狮一对,一狮除左眼折断外,还较完整。石狮通高1.55米,刻工简练,形象生动。  交通在泽当镇找便车或包车前往,普通夏利往返约100元/辆,可坐4人,但一般司机不太愿意前往,你也可以搭乘拖拉机,5元/人。   用时参考  1-2小时  门票  40元/人  景点位置  山南地区琼结县琼果乡  

狐皮帽

  狐皮帽  藏族同胞戴狐皮帽由来已久。据传,古代藏胞戴狐皮帽与今日的观念截然不同。古代曾有过一条法律,谁在战争中临阵脱逃而被抓获者,令其戴上拖着尾巴的狐皮帽,让他在大庭广众下亮相出丑,并接受同伴们的斥责。无疑,谁戴上狐皮帽,将是一种耻辱。17世纪左右,藏王废除了这一条法律。  然而戴狐皮帽防寒却流传下来了。如今,狐皮帽依然用整只狐皮加工制作,其头尾、四脚均完整保留,并改进了做帽的工艺技术。几乎每个藏胞都有一顶心爱的狐皮帽,他们头戴狐皮帽,身骑高头大马,肩背五响叉子枪,腰携金边三龙碗,这是西藏山区藏胞一生不离的四件护身宝。狐皮帽不仅用于防寒,而且是藏胞头上的一件美丽的装饰品。藏胞戴上一顶狐皮帽,给人以粗犷英俊、威武雄壮之感。

东嘎尼姑庙

东嘎尼姑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东嘎尼姑庙始建于18世纪,创建人为贡钦·晋美林巴。时奉红教(宁玛派)。东嘎尼姑庙建时规模不大,仅有一座殿堂,主要供奉无量寿佛、强巴佛、莲花生泥塑像。  随着黄教(格鲁派)的发展。尼姑庙不但陈破,而且其规模日渐缩小,后来在晋美·曲结思格(第三代-)的主持下,进行了修葺和扩建,主供佛像增添了格夏日和宁玛派著名人物隆钦饶绛·次臣罗哲(著名佛学家)塑像;  该庙建有第一至三代-的灵塔,还有莲花生鎏金铜像(胸部饰物系纯金铸造)。由于该庙在区内外声誉较高,前往朝佛观光的信徒络绎不绝。  

雅砻河风光

  雅砻河风光  雅砻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范围包括山南地区穷结、扎朗、贡嘎四县,是藏民族的发祥地。这里雪山冰川、田园牧场、河滩谷场、古文化遗产和民风民俗等构成一幅神秘、古朴而又壮观的画面。区内有昌珠寺和藏王墓群、雍布拉康、桑耶寺等。保留着中世纪建筑风俗的民居以及民风民俗、宗教活动都具有了鲜明的民族的特色。

白日寺

白日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白日寺,藏传佛教宁玛派三大主寺之一。位于山南市琼结县琼结镇。16世纪由喜饶温色创建。占地面积1 196平方米,藏式平顶木石结构,主要建筑有大殿、拉让(私邸)、僧舍、伙房等。  

西藏琼结琼果国家湿地公园

西藏琼结琼果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西藏琼结琼果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位于西藏自治区琼结县,总面积1302.71公顷.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拉玉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拉玉乡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