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西藏自治区 >>山南市 >> 扎囊县

扎囊县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桑耶风景区

桑耶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从姐德秀镇沿公路顺雅鲁藏布江南岸继续东行24公里,到达扎唐,这里是扎囊县城所在地,海拔3556米。  扎囊县面积不大,只有0.2万平方公里。是在西藏享有盛名的“氆氇之乡”,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台氆氇织机,年产氆氇30万余米。境内更有名闻遐迩的桑耶寺,还有敏珠林寺、青浦风景区、昔日贵族豪宅朗赛岭庄园等,都值得一游。雅鲁藏布江横穿扎囊县境,将全县分为南北两部分,其中江北地区已被辟为桑耶风景区。  桑耶风景区包括地处雅鲁藏布江以北的扎囊县桑伊、松卡、阿扎三乡境内的多处人文自然景观。主要有桑耶寺、哈布日山、聂玛隆圣洞、青朴修行洞、扎羊宗溶洞等。前往该地区需渡雅鲁藏布江,扎囊至泽当一线有松卡、娘果竹卡等古老渡口,以前大江南北只能靠牛皮船摆渡人畜,如今设有渡轮,可渡汽车,大为便捷。桑耶风景区属高山谷地气候区,平均气温8.4℃,最高温31℃,最低温13.2℃。6—8月是理想的旅游季节。  

桑耶寺

桑耶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素有“西藏第一座寺庙”美称的桑耶寺于公元762年兴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南扎囊县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扎玛山麓,距离泽当镇38公里。  桑耶寺于公元762年开始兴建。寺院选址于藏王赤松德赞的出生地,藏王赤德祖赞的冬宫附近。由莲花生大师主持桑耶的建设,建筑仍保持寂护大师的原设计,赤松德赞亲自主持了奠基。  寺院于公元779年建成后,赤松德赞邀请印度、汉地、于阗等地僧人住寺讲经-,为寺庙做了许多工作。剃度七名贵族子弟出家为僧为其中之一,这七人因而成为西藏第一批真正的住寺僧人。剃度为僧的数年后,这七人都被委任为讲经的规范师,被后人奉为西藏藏传佛教的先驱者,声名显赫于佛教界和西藏的历史,史称“桑耶七觉士”。赤松德赞弘佛抑苯,并宣布吐蕃全民信仰佛教。  桑耶寺以其殿塔林立,楼阁高阔,规模宏大,融合了藏、汉、印三种风格而造型完美的建筑和题材广博,技艺高超,绘塑精湛的壁画造像,以及众多木雕石刻、唐嘎等文物瑰宝而驰名于世。桑耶寺周围绿树成荫,河渠萦绕,是国家级雅砻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区之一。  地址:山南地区扎囊县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扎玛山麓  类型:寺庙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86-893-7362267  开放时间:  9:00-16:00  门票信息:  进寺免费,主寺乌孜大殿40元  交通  1、拉萨每天早8:00之前在大昭寺广场前有直发桑耶寺的班车,50元/人,人满即发。桑耶寺回拉萨的班车,最晚大约下午14:00发车,会经停昌珠寺和雍布拉康,可以进去游览  2、在拉萨西郊客运站乘拉萨至山南泽当的班车,在桑耶渡口下,约3小时,45元/人;后乘船横渡雅鲁藏布江到对岸,20元/人;然后再坐小巴车到达桑耶镇,15元/人;再搭卡车或拖拉机或客车到桑耶寺院内,一般3元/人  3、在泽当月光饭店旁的客运站有很多开往桑耶寺的客车,25元/人,车程1个多小时  4、从桑耶到青朴在旺季时有班车可坐,往返20元/人,大约上午10:30出发,下午16:30返回,也可选择徒步或搭车    桑耶镇  扎囊县辖乡。1959年民主改革后为桑耶区管辖,1987年撤区并乡建桑耶乡。位于县城东北,雅鲁藏布江北岸,距县城25.5公里。人口0.25万。辖桑耶、桑甫、前达、落村、聂果5个村委会。以农业为主,种植青稞、小麦、豌豆、油菜。境内有全藏著名的桑耶乡,寺内珍藏着吐蕃王朝以来西藏各个时期的历史、宗教、建筑、壁画、雕塑多方面的遗产,它是藏族古老而独特的早期文化宝库之一…… 详细++

敏竹林寺(敏珠林寺)

敏竹林寺(敏珠林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敏竹林寺是西藏的第一座佛学院,是西藏喇嘛的高等学府,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敏珠林敏竹林寺是西藏的第一座佛学院,位于扎囊县扎其乡塔巴林村群山环抱的一条山谷里。  敏珠林敏竹林寺坐西朝东,正前方是开阔的山谷,视野开阔,山清青水秀。寺内的主要建筑为祖拉康,共分三层,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各设拉康,内设有大小铜塔10座。  敏珠林敏竹林寺主要以父子或翁婿为传承,不完全限定血统关系,是藏传佛教宁玛派重要的分支之一,对藏传佛教中宁玛派的兴盛、发展、衰落、及其传承教义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敏竹林寺的僧人不仅学习佛法,还学习文化、医学、天文、历算等知识,是享誉全藏的佛学院,并负责编写修订《-年表》发往整个藏区。敏珠林敏竹林寺所产的藏香,香味持久,有安神等功效,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导游敏珠林寺是西藏宁玛派的主寺,位于扎囊县扎囊河以东的扎期区。寺院坐西朝东,建于清康熙十五年,由宁玛派的一位伏藏大师创建。敏珠林寺面积约10万余平方米,主殿祖拉康墙壁上绘有多头多臂、面目狰狞的佛像,这是宁玛派寺院的一大特点。按藏传佛教的解释,这些威赫忿怒的0神灵,是寺院防御敌人和恶魔的守卫者,被称为"0神"。从艺术角度说,这种造型粗放、夸张的神灵形象,是西藏密宗艺术的代表。主殿第三层有两个佛殿,其中一个-拉康佛殿内,绘有历代著名宁玛派-像。敏珠林寺注重研习天文历算、医学,并以书法优美著称。依以往惯例,由敏珠林寺选派高僧,一部分担任设在布达拉宫内的僧官学院的教师,另一部分人则到门孜康负责研究历算和编写修订《-年表》。敏珠林寺的僧人可以娶妻生子,在寺主的继承上是以父子或翁婿传承,并不完全限定在父子血统关系上。敏珠林寺在研究宁玛派的历史、教义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地址:西藏山南市扎囊县扎期乡敏竹林村  类型:寺庙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开放时间:  9:00-18:00  交通  可从泽当包一辆中巴车前往,往返80-100元,可坐4人  门票  30元/人  

宗工布溶洞(宗十万佛像)

宗工布溶洞(宗十万佛像)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阿扎村往东上坡30公里就可到达宗工布溶洞,此洞海拔4800米,因为在岩洞内有天然形成的佛和菩萨像十万尊,故此岩洞也称为“十万佛像岩洞”。  此圣地是莲花生大师的密刹,山形酷似放倒的白海螺。洞口深35.3米。宽26.4米,高约30米。洞内流出湍急的泉水,未进洞就先给人以神秘的感觉。洞口处有一座小拉康,内供莲花生塑像,面积约8平方米。   从洞口扶梯而上,是一个面积约60余平方米的平台,平合到洞顶高约20米,在洞的顶部和左右到处是大大小小的溶洞,成群的野鸽栖身其中。宗工布溶洞可分为四个岩洞,下部岩洞分为东西两方向的岩洞。   下部向东方向的岩洞有三个护门:形如卧虎的磐石、天然形成的象、天然形成的乌鸦护法。据说这些都是莲花生大师亲自安排的。在此岩洞内有许多奇特的天然形成的胜迹。  宗工布溶洞所在地山沟里树木花草茂盛,特别是洞周边长满了香草,好像专门为该洞敬供拟的。各类野生动物自由奔跑。可谓百鸟齐唱,鲜花烂漫。从岩洞的门旁喷涌出干净甘露水,潺潺流淌。此地是旅游爱好者的理想之地和修身养性的好去处。  

青朴修行圣地

  导游青朴修行地是藏传佛教最著名的隐修地。位于雅鲁藏布江北岸,桑耶寺东北方向约十四公里处的山谷中,海拔4300米。在藏语中,“青”指这里的青氏家族,“朴”是山沟上部之意。青朴三面环山,山谷正南面敞开处正对着雅鲁藏布江的宽广河谷,观景非常有气势。由于深居大山深处,且溪流潺潺植被茂密,青朴修行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常年气候温和,是一处风景气候皆佳的地方,这大概也是历代以来众多高僧大德和凡夫俗子都将这里当成修身悟法圣地的原因了。寂护、莲花生等高僧大德先后在这里修行,留有众多圣迹。在藏传佛教前弘期结束时,有许多经卷都被埋在这里,后弘期早期不少掘藏师在此掘藏。所以,青朴与桑耶寺共负盛名,藏族人认为到了桑耶寺而不去青朴,就等于未到桑耶。相传,青扑修行地的大山里曾有108座修行山洞、108座-台和108处神泉。现在的青朴仍有不少远道而来的苦修者在此潜心修行,其规模相当于一个小村。因为有不顾清苦、艰辛的修行者在此聚居,很多藏族人乃至游客都将这里视为圣地。餐饮/住宿/购物青朴修行地由于近年来朝圣和观光者越来越多,现在在山腰的佛堂旁边修了一个可以提供简单住宿的小招待所,只有六张床位。还可以在山上自己搭帐篷住。招待所旁边一间房就是一个小卖部,可以在那儿买些罐头、饼干、方便面一类的,山上是没有餐厅和饭店的。招待所里面还有一个小厨房,可以提供开水。  据传,青朴修行圣地还有108座-台和108处泉水。目前40多座修行洞和部分泉水和-台仍然能看到,至今有二百多名修行者在这里专心修行密法,是目前西藏洞穴修行最集中的地方。  夏秋之际,青朴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草木茂盛,溪水潺潺,可谓山清水秀,是观光旅游和朝圣游的好去处。  交通可从桑耶寺坐卡车前往,票价10元/人。也可乘拖拉机,15元/人。徒步前往约需3小时。   地址:西藏山南市扎囊县桑耶寺东北15华里的纳瑞山腰  类型:古迹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康松桑卡林

康松桑卡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康松桑卡林位于西藏扎囊县桑耶乡桑耶寺南约1.5公里处。  康松桑卡林是吐蕃赞普赤松德赞的一位王妃按照桑耶寺乌孜大殿的式样修建的。由此可知康松桑卡林创建于八世纪晚期,比桑耶寺稍晚一些。在本世纪初,曾进行过一次较全面的维修。康松桑卡林是一座坐东向西、建筑规模仅次于桑耶乌孜大殿的建筑,总占地为4000平方米,主殿居中,共四层,高18米,周围是两层楼的僧舍形成的大院,大院四面各设一门,西门为正门。西门宽2.2米,高2.3米,门内有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门廊,门廊共十二根方柱。康松桑卡林殿内,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其结构简单轻巧,具有一定的汉式建筑风格,但在柱头等局部却具有藏式建筑特点,如此藏汉结合的建筑风格,在西藏还不多见。  康松桑卡林是桑耶寺修建后,赞普的四位王妃分别在桑耶寺四周所建的外四洲之一,是桑耶寺的组成部分。早期的壁画早已被毁,再加上“文革”十年-,寺内文物已一无所存,所幸建筑和后期的壁画仍保存较好。康松桑卡林是一座保存较好的古建筑,对研究西藏早期建筑、壁画等方面仍有很高的价值。  2006年康松桑卡林作为清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责任编辑:小白)

朗赛岭庄园(囊色林庄园)

朗赛岭庄园(囊色林庄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朗赛林庄园位于扎囊县扎其乡朗赛林村,始建于吐蕃王朝晚期在帕竹王朝时期形成现在的规模。朗赛林庄园过去是扎囊县境内一个封建大领主的领地,这个家族出过一些著名的人物,包括多吉扎寺的两个-,大学者班禅罗桑益西和原地方政府的噶伦。  据说这个庄园自开始修建到最后完工,花费了三十年时间。整个庄园建筑除七层主楼外,有附楼、望楼、碉楼、花园、壕沟及林卡,有农田、牧场、手工业作坊等附属建筑。  朗赛林庄园用石砌土夯的特殊建筑工艺和土石承压比例协调的古代高层建筑构思在西-史上十分罕见。朗赛林庄园是西藏最早的高层建筑之一,也是西藏农奴社会的历史见证之一。  导游位于扎囊县扎囊乡,与桑耶寺隔江相望,距泽当镇25公里。该庄园是现今西藏保存较为完整的古老贵族庄园,属山南地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庄园主楼高7层,十分豪华。主楼前面有附楼,旁边有平房、马厩、磨坊、染坊、编织作坊、碉堡和监狱等。   地址:西藏山南市扎囊县101省道南100米  类型:古迹历史建筑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松卡石塔

松卡石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山南市扎囊县桑耶镇松卡村,距离西-史上第一座寺庙桑耶寺9公里的雅鲁藏布江边,这里共有大小不同五座石塔,均为整块巨石雕刻而成的。据说这五座石塔是印度密宗高僧寂护主持雕刻的。  这五座石塔自西向东第一座最大,为多边形底座方塔,其他四座大小形状均相同,在5座石塔附近有许多摩崖造像,其中以无量寿佛为主题。  自西向东在第一座石塔下处有一无量寿佛像有椭圆形背光,在第二座石塔东面有一莲花生造像,有椭圆形背光,在第四座塔东面有一处三尊相并的释迦佛造像,都有圆形背光,三尊像服饰均为相同。  松卡石塔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扎囊县桑耶寺以西15公里的雅隆藏布江边一座岩石山脚下,海拔3650米。  这里共有大小不同五座石塔雕刻而成,通体白色,均为整块巨石雕刻而成,高度均为2米左右,建筑年代不详。据说这五座石塔是藏传佛教最早的教派宁玛派祖师莲花生大师设计主持雕造的。莲花生大师为证明自己的法力,从虚空中变换出来。充满神话色彩的传说,为几座佛塔增添了神秘色彩。另外,在五座石塔附近有许多摩崖造像,其中以无量寿佛为主题。  松卡石塔是基本与桑耶寺同时期的石雕建筑,佛塔造型虽基本相同,但大小各异,这对研究吐蕃时期佛塔的造型艺术和建筑风格有很高的价值;同时石塔附近大量的摩崖造像有各个不同时期的风格,对研究西藏宗教松卡石塔护碑刻石艺术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06年松卡石塔作为唐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扎羊宗溶洞

  导 游 位于扎囊县阿扎村扎羊宗山,主峰海拔4500米,半腰为溶洞分布区,传说莲花生大师曾在此修行。介 绍 扎羊宗溶洞有三个朝南的洞口,其中两洞相通,最大一洞深约13米,宽11米,高约15米,面阔100平方米。洞内曾设佛堂和经堂,并遗有精美壁画。现有新修佛堂一间,洞外还有四僧舍、一厨房。大洞以西位于峭壁之上的洞即为莲花生等的修行洞,该洞较小,有一通道与洞口相连。洞内有天然钟乳石等,状似佛灯,叩石有清脆的声响。再往西40余米是第三洞,洞深约55米,亦有钟乳石等等。

札玛止桑宫

  导游位于桑耶寺北沟十里的一座小山岗上,大约创建于公元8世纪初叶,是藏王赤祖德赞和金城公主的宫殿之一,也是赤松德赞的诞生地。  据《西藏王臣记》记载,赤祖德赞逝世后,赤松德赞年幼,0臣们挟小王子制定法令来毁灭佛教,札玛止桑也在此时被毁。后来,人们又在札玛止桑遗址上修建了一座小庙,庙里不仅供着赤祖德赞、赤松德赞的塑像,还供奉着两根檀香树树根,看上去苍黑班驳,年代极为久远。关于这神奇树根的传说是:赤松德赞出生时,脐血滴落于地上,遂长出红白两棵檀香树,是赤祖德赞和金城公主的精魂所化。从此信徒和香客对此圣迹世代膜拜。  交通从桑耶乘车可至,游程一天。   西藏那曲扎囊县

哈布日神山(海不日神山)

  哈布山是西藏四大名山(即拉萨药王山、泽当贡布山、贡嘎甲桑秋沃山、桑耶哈布山)之一,位于桑耶寺东面,形如一尊大象。南北长约1000米高60余米。“哈布”的藏意为喘气,因登山时需要喘气,故而得名。  围绕哈布山有许多神奇的传说。据说莲花生进西藏以后,就在哈布山南端西麓建了一座“格拉迥拉康”。当时还没建桑耶寺,而此地群魔乱舞。莲花生便施法术,使天降石,才慑服群魔,为建桑耶寺清除了障碍。  格拉迥拉康现已不存。另传说,在建造桑耶寺前,赤松德赞、莲花生还曾登临哈布日,勘察地形,于是赤松德赞便生出将哈布山用铜皮包裹起来的想法。  哈布山除本身的盛名外,还有许多名胜古迹令人注目,尤以吐蕃时期的三大译师灵塔和寂护灵塔最为著名。三大译师灵塔呈南北一条线分布,寂护的灵塔位于哈布山东麓。  海不日神山位于桑耶寺东,高约60米,是西藏四大神山之一。  相传修建桑耶寺时,此地有群魔作乱,莲花生大师于此山上作法,以巨石降魔后才得以修成桑耶寺。   也有史书记载,赤松德赞和莲花生曾来此山勘察建寺地形,筹划兴佛蓝图。哈布日山东麓,还有吐蕃时期三大译师的灵塔和名僧寂护的灵塔。

扎央宗

  扎央宗,全名“扎央宗新结瑞贝颇章”,意为扎央宗阎罗王游戏宫殿。  距离泽当镇70多公里处的扎央宗位于扎囊县阿扎乡上沟西山山腰,是非常奇特的自然岩洞。莲花生大师和空行母益西措杰等人曾经到过此地,并长期在此修行。岩洞所在山形好似站立的大象,山面像水牛面文殊阎罗王,面向正南。扎央宗溶洞有三个朝南的洞口,其中两洞相通,最大一洞深约13米,宽11米,高约15米,面积100平方米。洞内曾设佛堂和经堂,并遗有精美壁画。现有新修佛堂一间,洞外还有四僧舍、一厨房。大洞以西位于峭壁之上的洞即为莲花生等的修行洞,该洞较小,有一通道与洞口相连。洞内有天然钟乳石等,状似佛灯,叩石有清脆的声响。再往西40余米是第三洞,洞深约55米,亦有钟乳石等等。  进洞之前,一定要带好头灯,否则什么都看不见。通往洞口的木梯,洞口开在峭壁上,由一架几乎与地面垂直的木梯想连接,需要一手拽着旁边的绳子,一手抓住梯子,手脚并用。  景点位置  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扎囊县东南19公里  

阿扎寺

阿扎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阿札寺位于扎囊县扎塘乡以北、雅鲁赞布江北岸的阿扎村。寺庙依山傍水,风景秀丽。  阿扎寺主殿坐北朝南,建筑面积约3300平方米。由堪琼·白玛桑布于奔波旺时期建造。主殿为三层建筑,寺内主供释迦牟尼塑像。  主殿三层建在后部,是一间两根柱子的小佛殿。佛殿前面是空地。站在这里可遥望到波浪翻滚的雅鲁藏布江。  

扎塘寺

扎塘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扎塘寺,在山南市扎囊县境内,位于县驻地扎塘。  扎塘寺于1081年创建,原规模较大,有内外三重院墙,现仅存主殿。主殿的形制、布局和风格与桑耶寺中心殿相似。外观5层,实为3层,现仅存1层,由门廊、经堂、回廊和佛殿组成,本世纪上半叶进行过一次大修。  佛殿内保存许多珍贵壁画,分10组,以表现释迦的不同手印为主题,周围的人物为印度、中亚及汉地僧人,人物形象、服饰装束、构图技法、着色线条等方面看,当属建寺时所绘。      扎塘寺是西藏较早的建筑之一。别具风格的壁画,除在同期的夏鲁寺残存外,其他地区还没有发现。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对研究西藏早期的壁画、外来影响、服饰等有极高的价值。  

雍布拉康

雍布拉康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雍布拉康位于距泽当12公里的扎西次仁山上,海拔3700米。整个建筑雏形似碉堡,高耸于山顶。“雍布”的藏语意为“母鹿”,“拉”意为““后腿”,“康”意为“宫殿”,雍布拉康意为母鹿后腿上的宫殿。  雍布拉康是西-史上的第一座宫殿,据史书记载始建于公元前2世纪,是雅砻部落的人们为第一代赞普聂赤赞布所修建的宫殿,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雍布拉康位于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202省道,建于公元前127年,西-史上第一座王宫,门票60元/人,藏语意为“母子宫”,是松赞干布迎接文成公主的行宫。  雍布拉康主要供奉释迦牟尼佛像。宫殿内的壁画上生动地描绘了西藏的第一位国王,第一座建筑,第一块耕地的历史故事。  雍布拉康分为两部分,前部是一幢多层建筑,后部是一座方形高层碉堡望楼,与前部相连。公元5世纪,藏王托托念赞时期,传说一本佛经从天而降,正好跌在雍布拉康宫顶,当时无人能识。有圣人断言,到了公元7—8世纪就有人能解读此书。所以这本书被很好地保留在雍布拉康。  公元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迁都拉萨,雍布拉康也逐渐演变成了一座佛殿。第一层是古代藏王殿,中间是一尊佛像,佛像的左边是藏王聂赤赞普,右边是藏王松赞干布。沿左墙排列依次是:松赞干布的得力大臣桑布扎、藏王赤松德赞、藏王托托念赞。沿右墙排列的是藏王赤热巴巾、乌宋、松赞干布的另一大臣嘎.东赞。  上楼是一座非常漂亮、精致的经堂,主供佛是观音和释迦牟尼。观音像是雍布拉康的古老之物,据说与布达拉宫帕巴拉康的主供观音是同时代的。四周墙上绘着精美的壁画,讲述着西藏的早期历史,其中最著名的要数靠左边的一幅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的故事。  地址:山南市乃东区泽当镇东南11km处的扎西次日山上  类型:历史建筑古迹  游玩时间:建议3小时  开放时间:  9:00-18:00  交通  1、可从泽当镇包车前往,事先和司机说好,把昌珠寺和藏王墓两个景点都包括在内,包一辆中巴车来回100元左右,可坐4人  2、在泽当乘公交车,约1小时车程,3元/人;山下可以选择骑马和步行的方式上去,骑马上山20元/人,下山10元/人  门票  60元/人。  

雅砻河风景名胜

雅砻河风景名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雅砻河风景名胜   雅砻河风景名胜区,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正南的乃东、扎囊、加查、洛扎、贡嘎等六个县境内。山南地区是藏民族发祥地之一。该区雪山冰川、田园牧场、河滩谷地、古老文化遗址和民风民俗等构成一幅幅神秘、古朴而壮丽的画面。区内植物种类丰富,植被随海拔变化呈垂直带分布。河谷地区带季雨林,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  人文景观体观了藏民族最早在山南地区的文明。雍布拉康,藏语意为母子宫,位于乃东县东南,雅砻河东岸的山顶上。相传建于公元前1世纪涅赤赞普时代,是西藏第一座宫殿建筑。前后两部分均以石块砌成、巍峨挺拔、气势雄壮。殿堂内现供奉吐蕃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尼泊尔尺尊公主塑像,造型精美;还保存有很多历代文物和典籍。桑鸢寺,为西藏第一座寺庙,坐落扎囊县境内雅鲁藏布江北岸。古称“乌登勃来”。现存建筑基本上是7世0时期重建。始建于唐大历年间。“桑鸢”藏语的音译,意为“不可思议”。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寺几经火灾,重修后已不复旧观,但仍保持原有外观。正方向朝东,总平面圆形,四周有围墙,墙头上,每约1米有一红陶塔,墙内为敞回廊,正中为乌策大殿,象征世界中心的须弥山。大殿高三层,底层为藏式建筑风格,中层为汉式建筑风格,顶层为五塔相峙的印度建筑风格。如此特殊建筑的寺庙为全国所罕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昌珠寺和藏王墓。昌珠寺坐落乃东县南约2公里雅砻河东岸,与赞塘寺隔河相望。始建于7世纪40年代,为松赞干布主持建造的。现存建筑是十三世0修缮的。藏语鹞、鹏、鸟为昌,龙为珠、寺成取名昌珠。这名儿又与民间传说“引龙出湖”,“断龙为三”有关。寺内文物,寺外柳林,不少与文成公主有关。  藏王墓,又称吐蕃历代赞普墓,坐落琼结县城对面的木惹山上。为公元7世纪至9世纪历代吐蕃赞普的墓葬群,现有墓19座,方圆达3公里,形制大致相同,均为方形平顶。相传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及前后几代赞普均葬于此,但都未发掘。上述人文景观都有鲜明的民族地区特点。

扎囊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扎塘镇 桑耶风景区 桑耶寺 敏竹林寺(敏珠林寺) 宗工布溶洞(宗十万佛像) 青朴修行圣地 康松桑卡林 朗赛岭庄园(囊色林庄园) 松卡石塔 扎羊宗溶洞 札玛止桑宫 哈布日神山(海不日神山) 扎央宗 阿扎寺 扎塘寺
桑耶镇 桑耶寺 桑耶风景区 敏竹林寺(敏珠林寺) 宗工布溶洞(宗十万佛像) 青朴修行圣地 康松桑卡林 朗赛岭庄园(囊色林庄园) 松卡石塔 扎羊宗溶洞 札玛止桑宫 哈布日神山(海不日神山) 扎央宗 阿扎寺 扎塘寺
阿扎乡 克珠群佩 伍金多吉 桑耶风景区 桑耶寺 敏竹林寺(敏珠林寺) 宗工布溶洞(宗十万佛像) 青朴修行圣地 康松桑卡林 朗赛岭庄园(囊色林庄园) 松卡石塔 扎羊宗溶洞 札玛止桑宫 哈布日神山(海不日神山) 扎央宗 阿扎寺 扎塘寺
扎期乡 桑耶风景区 桑耶寺 敏竹林寺(敏珠林寺) 宗工布溶洞(宗十万佛像) 青朴修行圣地 康松桑卡林 朗赛岭庄园(囊色林庄园) 松卡石塔 扎羊宗溶洞 札玛止桑宫 哈布日神山(海不日神山) 扎央宗 阿扎寺 扎塘寺
吉汝乡 克珠群佩 伍金多吉 桑耶风景区 桑耶寺 敏竹林寺(敏珠林寺) 宗工布溶洞(宗十万佛像) 青朴修行圣地 康松桑卡林 朗赛岭庄园(囊色林庄园) 松卡石塔 扎羊宗溶洞 札玛止桑宫 哈布日神山(海不日神山) 扎央宗 阿扎寺 扎塘寺

扎囊县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