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西藏自治区 >>日喀则市 >> 南木林县

南木林县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扎西曼日寺

扎西曼日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曼日寺位于南木林县土布加乡境内,1406年由本教第二如来良美*西饶坚赞大师创建,全称扎西曼日寺,属西藏最大、最早的本教寺庙,被称为本教“母寺”。鼎盛时期该寺僧众达1000人,信教群众大多在四川、青海、西藏等地。  曼日寺寺庙驻地海拔4700米,依山而建,高寒缺氧。历史上,该寺分有上、中、下、边4个分寺及若干个康赞。曾有楚、修、欣、巴、谬、琼六大氏祖传十六0王,33代堪布主持。寺内供有以二世法王喜饶坚赞的灵塔为代表的众多历史文物。主要宗教活动有每年逐月要举行29日法会和15日祈祷法会,在“竹布康”-每月举行了一次护法神祈祷法会,称之为“十二竹巴”法会。  目前,曼日寺仍然香火不断,是当今后藏地区颇有影响的一座本波教重要寺院。  约于公元一四零五年,良美大师来到此处,重建温萨寺,取名为扎西曼日寺。据该师传记所言:良美大师既是第十八位授教师仁青罗珠的弟子,也是文殊菩萨的化身。  曼日寺有四大学院以及十二大康村,常住的僧人约有五百多名僧人,并且来自各地的多数僧人集在该寺,学习佛法。他们的学习内容是,以五部理论为代表的显宗法门,四部理论为核心的密宗胜法,还有心识部、法界部和窍决部为主体的0。照此而言:该寺0具备了显密0并行之修法,此外还有宗教及民族的传统文化。  学习方式简介如下:首先通过闻、思二慧的方式去了解显密各自的含义,然后通过修慧来加以修持,等精通显宗五部理论、四部密宗、三部0以及大小五明学科,将得到格西学位。  良美大师有云:“佛法根基为戒律,佛法精髓为密宗,佛法极顶是0,明灯为讲修”。这四句影响了整个本教信众,使每个本教寺庙都有听闻以及修持正法佛法之方法。他们通过讲、辫、著作三者维持佛法、弘扬佛法,在他们心中将把曼日寺当作法场中心。因此曼日寺后来出世的诸历代上师都成为所有本教的极顶庄严,并为本教法王。

热拉雍仲林寺

热拉雍仲林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在日喀则南木林县境内,位于奴马乡玉拉杰桑山脚处,距日喀则市90公里(大竹卡渡口过江北行4公里),海拔3750米。寺院周围林木环绕,气候宜人,环境幽静。热拉雍仲林寺是西藏四大苯教寺庙之一,始建于公元七世纪藏王松赞干布执政时期,但在公元八世纪朗达玛掌权时被毁。公元1834年苯教怙主达瓦坚赞修复了该寺。1959年,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寺庙。其怙主殿内有怙主达瓦坚赞灵塔等5座,拉章南捷殿内供有高约12米的苯教南巴捷瓦神,藏经殿内有苯教甘珠尔和丹珠尔金汁写的经书。1982年,又修复了4个殿堂。每年-12月29日,该寺举行驱鬼跳神仪式。  由江衮·达瓦坚参于-十四甲子木马(1894)年创建的热拉雍仲林寺是名扬区内外的本教主寺。有关热拉雍仲林寺的形成,传说众多。早在三千年前,仁增·占巴朗卡(本教经典中莲花生的父亲)曾预言说:在藏区邬郁下端将有本波大寺院诞生,来自朗瓦(今四川阿坝一带)征服者陀美(指后来的江衮·达瓦坚参)将至此地建寺。  藏王赤松德赞邀请莲花生来藏传教时,曾实施“灭本”以利传佛。在本教基本被灭后,莲花生预言道:“非‘热拉'是‘热朗',本教将由此地死灰复燃也”(“热拉”是热拉雍仲林寺所在地名,现仍沿用,“热朗”是复活之意)。在离热拉雍仲林寺修建的四百多年前,本教祖寺之一的曼日寺创始人良美·西饶坚参与曾预言将来在热拉会出现一本教寺院。  不知是不是遵循了前人的这些预言,江衮·达瓦坚参果真在后藏南木林县境内热拉村的高台上主持修建起了这座本教规模最大的寺院——热拉雍仲林。  热拉雍仲林寺南面的深沟,就是滚滚东流的雅鲁藏布江,与中尼公路一江之隔,离寺院不远处即是著名的达竹卡渡口,通向藏北、青海的公路由此延伸。从中尼公路上隔江相望,就能看到红色的寺院殿堂,十分醒目。在红色基调中间,镶嵌着黄色的拉章(-宫室)和白色的僧人住宅。整个建筑依山而座,错落有致,从外观上看不出来与我们日常观念上的佛教各教派的寺庙有什么不同。寺院北面紧靠维拉杰桑山,“维拉杰桑”本是十三护法神之一,因该神盘用居此山护法,寺院背山也因此得名。在北山维拉杰桑山腰间,零零星星地点缀着若干个红色的玛尼堆和修行洞。离寺院不远的山壁上有一巨岩,上面也涂满了红色涂料,僧人和当地群众对此岩倍加推崇,声称是维拉杰桑护法神之居地,每年都要虔心祭祀。  佛教传入后,本教在“卫藏”地区受到了近乎毁灭性打击,以后影响颇小,信徒和寺庙大都分布在西康和安多的藏区。但本教的两座很重要的寺庙——祖寺之一的“曼日寺”和主寺“热拉雍仲林寺”,却都在后藏南木林境内。  也许是当地本教信徒少,布施来源少的原因,热拉雍仲林寺历来有僧人外出做生意活动的传说,其宗旨的有两条:一是为寺庙筹集资金,以解决部分僧人的生活来源;二是增强寺庙的财力,扩大本教的影响,以求在众多教派的竞争中得到生存和发展,进而继承和弘扬教这一古老的宗教。僧人到江孜、日喀则、拉萨、藏北进行贸易,甚至到锡金、印度做生意,将西藏的农畜土特产品销往国外,又将国外的工业产品带回西藏,历来以经商致富著称。所以,本教在当地的教徒虽然不多,当地群众给寺庙的布施很少,但该寺的经济实力仅次于后藏第一大寺庙,即:扎什伦布寺。  热拉雍仲林寺在本教中的地位非常显著,西藏及区外藏区各本教寺院的“堪布”(主持)均由该寺委派。在该寺举行一年一度的大型讲经修法活动时,藏区各地数以千计的善男信女将如期云集到此取经。  热拉雍仲林寺不仅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而且有严格的戒规戒律及修法制度,僧人普遍具有精深的学识水平和修练功夫,名扬四方,誉满雪域。江衮·达瓦坚参继承并弘扬了本教,他根据本教教义开创了热拉雍仲林寺每年正月至十二月各项固定的法事活动,如:祭祀上师、祈祷法会、修行法会、诵经会等教务活动以及讲学辩经、答辩获取格西学位为主的学术活动,制定、建立了极为严格的清规戒律,使该寺香火日益旺盛,社会地位日见提高,以致规模和影响越来越大。  热拉雍仲林寺在民主改革时被定为“爱国进步寺”、该寺的-和僧从坚持“爱国爱教”原则,自觉接受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历史上热拉雍仲林的常住僧人数为三百到五百人之间,现存六十余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被“文革”破坏的寺院逐步得到修复,各项宗教活动也逐步得到,各种法令、祭神送鬼、跳神、学习、辩经、长净、-、静修等日常宗教活动现在都能正常进行,在这些活动中,最为重要的要数教义、学术的答辩活动,它是提高僧众学识水平和思想培界最重要的方法和手段。该寺六十五岁的高僧,民管会副主会西饶丹增师父在给我们介绍情况时告诉我们:一年中的-正月初七至十五日、-四月整月、五月二十九日和八日整月,均为本寺法定的法相辩活动时间,寺庙通过答辩形式当众考出“格西”和“仲让巴”(本教最高学位),晋升僧人的学位。  热拉雍仲林建筑在维拉杰桑山麓延伸出的一片鹅卵石堆积的高台上;寺庙建筑群依山势而坐,寺庙前面便是长、宽各约一公里的正方形广场,地势平展宽阔,寺庙朝北坐南,园内和背山上翠绿的树木和灌木丛使殿宇楼阁点缀得更加迷人。我们随着一位年轻僧人的热心引导下,首先来到了用以僧众聚会诵经的杜康大殿(大经堂)。  以杜康大殿为中心,全寺由七个“康村”(寺庙的基层组织)组成,通常四、五十人为一信康村。寺庙的最高权力是“拉让”(-宫室)。  杜康大殿原有面积为横、坚各八根柱(一根柱子约10平方米),即六十四根柱子的正方形大厅,加之大厅四周的佛殿、经堂、藏经殿、法器库,整座建筑物占地八百余平方米,且上下两层,规模宏大。本教主要经典《甘珠尔》和《丹珠尔》两部大经是这里的重要藏书,杜康大殿东西两侧各有一间藏经殿,就是“甘珠尔殿”和“丹珠尔殿”。在热拉雍仲林转经人的转经方向和手持转经筒的转轮方向与佛教的方向完全相反。就这个问题,热拉雍仲林的高僧西饶丹增师父解释了本、佛意同形异的道理,他说:“顺转、逆转都有一样的功德,所不同的就是转经筒内的-卷法不一样,一种是-朝里卷,另一种把-朝外卷,这样就出现了左转和右转的不同,实质上都是顺转,而不是逆转,这就是方法问题。”  杜康大殿的正厅里面是佛殿,佛殿原面积为二十九柱(约八十多平方米),殿内供奉的主要佛像有:两层楼高(约八米)的铜质鎏金大慈母佛(即卓玛)、普巴本尊、铜质鎏金的本教祖师敦巴辛饶,还有三层楼高(约十二米)的铜质鎏金尊胜佛及本教第二如来、曼日寺创建人良美西饶坚赞和本寺创建人江衮·达瓦坚参的鎏金铜像。原佛殿里供有用金、银、铜制成的五灵塔,塔内安放本寺历代法师的法体。原殿中还有一对各为两公斤重的纯金供灯。  从杜康大殿拾级而上,有一段环形长廊。其东、南、西、北分别是僧人的“修行室”;保存珍贵法器的“内库”;供奉佛像的“佛堂”;收藏保留历史经版的“印经版藏室”。  以大殿为中心,加上周围经堂、佛殿和大门门廊,原总面积一百一十八柱(一百多平方米),“文革”期间被毁于一旦。自一九八二年起国家拨款近十七万元,加之寺庙和-自筹的资金,现已将杜康大殿修复。  热拉雍仲林的重要殿堂通追拉康,位于寺院东北侧,“通”意为“见”,“追”是“解脱”。顾名思义,只要朝对者来到这里,僧人们就会主动给你敬圣水。该殿面积约八十平方米,殿内供养的有五座灵塔,“文革”时全部被毁,现已将其中最大的江衮·达瓦坚参灵塔修复,这座高5米的铜质灵塔用了两公斤黄金包嵌。殿中一对银灯和一个曼陀罗,各用七十个银元制成,是去年刚铸造的。殿内新绘制的通壁壁画。显示出了本教精湛的绘画艺术,壁画中央的一幅为江衮·达瓦坚参的画像。四周是本教祖师敦巴辛饶的千佛像。  “通追拉康”东侧原有四个灵塔殿,各殿里均有一座灵塔,“文革”后了也荡然无存,现已修复了江衮·达瓦坚参的灵塔殿及殿内的灵塔。该殿现有四十多平方米,四川省阿坝为本殿送来了千尊敦巴辛饶镀金泥塑佛像。  新修复的“通追拉康”和灵塔殿的灵塔内都保存着江衮·达瓦坚参的舍利。  位于寺院北侧的“拉让”(该寺-宫室)。面积约九十平方米,宫内原有敦巴辛饶和本尊(密乘的不共依怙主尊佛像)及菩萨的唐卡。宫内还设有本寺主持的宝座。  “竹康”即修行殿建在寺院的西北侧,殿中供奉的是护法神,只四十多平米方的殿堂内,有一座江衮·达瓦紧参铜质镀金小灵塔,塔内珍藏着江衮使用过的法器。  交通  雍仲林寺距离日喀则90公里,可租面包车,租车价格300元以内,一般6~7人合租,大竹卡渡口可供机动车渡江,过江后再北行4公里即可到达。   地址:日喀则市南木林县奴马乡玉拉杰山麓  类型:寺庙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开放时间:  9:00-16: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20.0元

色吾寺

色吾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色吾寺在日喀则南木林县境内,距县城70公里,海拔4700米。该寺已有千年历史,信奉宁玛派,曾有1个大经堂、11个殿堂,主供佛为莲花生大师。1984年,在原寺的废墟上修复了大经堂和9个殿堂,供有莲花生师徒三尊佛。寺内藏有16件珍品,有证士曲尼囊单从伏藏谷挖掘出的莲花生主尊三像、噶玛巴的鞋子、空行母益希嘉措的金刚杵、黑石、右旋的海螺、莲花生大师在石头上留下的右手指印等。寺庙北面的棕山上有三处禅房和修行洞。每年-12月22日至30日,该寺举行跳神和驱鬼仪式。

格登曲廓林寺

格登曲廓林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在日喀则南木林县境内,距县城1公里,海拔3800米。系噶玛噶举红帽系主寺,五世0-执政时期,改教为格鲁派,寺名随之改为“格登曲廓林”寺(意为格登讲经院),是13座换教寺之一。有大经堂和6个殿堂,大经堂供有释迦牟尼和第三任堪布洛桑土登塑像等,还有米拉日巴曾用过的手杖、茶碗和饭碗。      地址: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县境内(距县城约1公里)  类型:寺庙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甘丹曲果林寺

甘丹曲果林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甘丹曲果林寺由洛桑加措创建于1462年,建筑面积2329.5平方米,属黄教。历史上,该寺寺名即为五世0所取。

丹真桑秋泉

  南木林县周边景点丹真桑秋泉位于日喀则城西尼玛山北坡。泉水甘甜清澈,传说喝此泉水或用此泉水洗浴,可以消灾避邪,治愈百病;被当地人奉为“圣水”。  有歌唱到:“天空闪现太白星,有病不必请郎中。”每年的-七月中旬,当太白星出现的时候,周围的人们提着青稞酒、酥油茶和食品,纷纷来到“丹真桑秋”烧香敬供“尼斯法法主”,然后饮圣水,以水洗头汗水背,并把圣水取回家给家人用或备用。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热拉拥仲林寺

热拉拥仲林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热拉拥仲林寺位于奴玛乡热拉村境内,由达瓦坚赞创建于1834年,信奉西藏原始教苯教,曾在鼎盛时期-近600人。  何谓“原始苯教”,是因为那时人们对自然界的变幻和风、雨、雷电、冬、夏、生死等现象不能理解,只好崇拜自然,认为世界上万物都有“神”、有“鬼”,处在自然拜物教——西藏的学者称之为“原始苯教”的阶段。苯教的创始人兴绕生于象雄畏莫隆仁,在今西藏阿里的扎达县境内。在历史上该寺在苯教派中享有较高的威望,也是苯教最大寺之一。信教群众大多在四川、甘肃、青海和区内的那曲、昌都、拉萨等地。  1956年以陈毅副总理为首的中央代表团向该寺赠送了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万岁“锦旗”。热拉拥仲林寺于1982经有关部门批准,并由国家拨款20多万元及广大信教群众的捐助下进行了修复,修复后的热拉拥仲林寺占地500亩左右,其建筑面积4289057平方米。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索布溶洞

  索布溶洞位于甲措乡,索布溶洞是第三世噶玛巴发掘,至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现已开掘出溶洞的长约200米左右;溶洞内岩石奇形怪状,自然形成了鸟类及动物形状。洞内忽而宽敞,忽而狭窄弯曲,有念经宝座、宝塔、石柱、冰柱、天窗等景观,有自然形成的莲花生大师手印、脚印。溶洞内还有卵石形成的圣水宝盆,据传说此圣水百人饮水不减盆内圣水,无人饮用也不溢。宗教风情浓厚,令人留下美好印象。  索布溶洞外景美观大方,整体分为南北两处景区,溶洞内位于北面主峰中,南山分为两处景区,即:南山西面形成八十个罗汉望着溶洞诵经之景;东面为荷花盛开之景。溶洞口位于南北两峰之间,溶洞进道两旁四大金刚佩带宝剑严把景区大门。夏季时看见瀑布数条,景色特别迷人,整个景区内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可看得到一群一群的野山羊,獐子、藏雪鸡等动物,使游人享受自然界赋予人们的人间天堂。由于索布溶洞历史悠久,宗教文化源远流长,景色怡人,吸引了大量区内外朝山、朝佛及观光旅游等游人。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色当擦嘎温泉

  亦称“色当茶卡”,意为“黄滩温泉”。在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东北。附近有农田和天然牧场,种有青稞、小麦、油菜等农作物,牧有牦牛及藏系绵羊。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扎什伦布寺的藏语意为“吉祥须弥山”,是西藏佛教格鲁派在后藏地区的最大寺院,也是全国著名的六大黄教寺院之一。寺院始建于明正统十二年,经历代班禅修缮、扩建,形成了如今气势磅礴的建筑群。  扎什伦布寺为格鲁派祖师宗喀巴的徒弟,即一世0根敦珠巴主持创建的,始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以后经过历代班禅的修缮、扩建寺院规模不断扩大,今占地约20万平方米,周垣长约2000米。  步人寺院大门,呈现在眼前的最大的建筑物就是措钦大殿。措钦大殿门外是由回廊围成的院落,是寺院的讲经场。过去班禅大师经常在这里向全寺僧人讲经布道,也是-们进行宗教答辩的场地。大殿前部是大经堂,经堂的中央是班禅的宝座,经堂后面的三间佛殿,释迦牟尼殿居中,西侧是弥勒殿,东侧为度母殿。释迦殿内供5米多高的释迦牟尼鎏金铜像,据说像体内有释迦舍利,还有宗咯巴的头发以及根敦珠巴的经师西绕森格的头盖骨。度母殿藏语称卓玛康,供2米高的白度母铜像,两旁还有泥塑的绿度母像。“度母”是济世度难的观世音化身,为藏传佛教所崇拜。  弥勒殿,藏语是“强巴康”,建于明顺五年(1461年),所供弥勤佛像高11米,由藏尼工匠合作制成;两旁为根敦珠巴亲手塑的观音和文殊菩萨像,是扎什伦布寺最古老的塑像。大弥勒殿内供奉1914年九世班禅确吉尼玛主持铸造的鎏金青铜弥勒坐像,像高22.4米,莲座高3.8米,总高26.2米。造这座像时,用铜115000千克,黄金279千克,珍珠300余粒,珊瑚、琥珀、松耳石等各种珍贵宝石1400多颗,仅大佛像的眉间,就镶嵌有特大钻石1颗,蚕头大的钻石30颗,珍珠和其他宝石60多颗,是世界上最大的铜佛坐像。位于寺院东部的7座灵塔殿,其中最为著名的为觉干夏殿,殿中四世班禅灵塔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塔高11米,金银为底,银皮裹身,嵌有珠宝玉石等物,塔内放有四世班禅遗骨。寺内墙上的壁画主要以人物传记为主,有礼佛图,十八罗汉图等。寺内藏有珍贵文物多种,其中价值较高的要算悬挂在“加纳拉康”内清乾隆皇帝的画像和收藏在此的各种文物:有宋、元、明、清时代的影青、青花、龙泉等名贵瓷器,有丝或织绵的佛像卷画,有玉石、水晶等工艺品,有题款的明代铜佛等,这些都是传世的珍贵文物。  旅游提示扎什伦布寺很大,走马观花似的闲逛,不一定会看得出什么,有时在角落里,倒可能有不少发现。在寺庙内,很多地方都上锁,可以找那里的-开锁。(虽然不一定能成功,但值得一试!)寺庙门口有一整条买卖街,但只在晚上开市。  交通  扎什伦布寺位于城西,可以步行前往;或者乘坐三轮车3元即可。  门票|开放时间  -免费,游客55元,学生证不打折。如果遇上藏族节日,如跳佛节,则门票可免。  9:00~17:00(中午12:00~14:00佛殿不开放),一般参观需要3小时左右。   景点位置  日喀则地区日喀则市几吉郎卡路1号  交通  扎什伦布寺位于城西,可以步行前往;或者乘坐三轮车3元即可  

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珠穆朗玛峰,藏语意为“圣母”,海拔8848米,为世界第一高峰,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之中尼边界上、西藏日喀则地区定日县正南方。峰顶终年积雪,一派圣洁景象。珠峰地区拥有4座8000米以上、38座7000米以上的山峰,被誉为地球第三级。  珠峰山脚下建有一座世界海拔最高的寺庙——绒布寺,同时,绒布寺也是观看珠穆朗玛峰的最佳位置,两者直线距离25公里。  珠穆朗玛峰是典型的断块上升山峰。在其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基底和上覆沉积岩系间为冲掩断层带,早古生代地层即顺此带自北往南推覆于元古代地层上。峰体上部为奥陶纪早期或寒武一奥陶纪的钙质岩系(峰顶为灰色结晶石灰岩),下部为寒武纪的泥质岩系(如千枚岩、夹片岩等),并有花岗岩体、混合岩脉的侵入。岩层倾向北北东,倾角平缓。始新世中期结束海侵以来,珠穆朗玛峰不断急剧上升,上新世晚期至今约上升了3000米。由于印度板块和亚洲板块以每年5.08厘米的速度互相挤压,致使整个喜马拉雅山脉仍在不断上升中,珠穆朗玛峰每年也增高约1.27厘米。珠穆朗玛峰山谷冰川发育,山峰周围辐射状展布有许多条规模巨大的山谷冰川,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有18条,末端海拔3600~5400米。其中以北坡的中绒布、西绒布和东绒布3大冰川与它们的30多条中小型支冰川组成的冰川群为著。珠穆朗玛峰周围5000平方公里范围内冰川覆盖面积约1600平方公里。在许多大冰川的冰舌区还普遍出现冰塔林。古冰斗、冰川槽形谷地、冰川或冰水侵蚀堆积平台、侧碛和终碛垄等古冰川活动遗迹也屡见不鲜。寒冻风化强烈,峰顶岩石嶙峋,角峰与刃脊高耸危立,遍布岩屑坡或石海。土壤表层反复融冻形成石环、石栏等特殊的冰缘地貌现象。  用时参考  4天  门票  180元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景点位置  日喀则地区定日县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

萨迦古城

萨迦古城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萨迦古城,萨迦派的修行圣地。这个曾经一度影响了吐蕃历史的佛教修行地,现今这里,只是西藏的一个偏远的县城,在城区,依旧有着未修缮的泥土路,那往日的万寺来朝,萨迦法王端坐在那金碧辉煌的高台,如蓝天中的浮云,早已随着时光散落在滚滚红尘里。  萨迦派是最早的新译密咒派,它的创立正是阿底峡入藏噶当派的兴盛时期。而萨迦派其中一种是血统传承,萨迦五祖就是高贵血统的吐蕃贵族昆氏家族。在元朝时期,随着八思巴任忽必烈的国师而走向辉煌,开始成为为西藏政教方面的代表。  萨迦高级佛学院在2010年建成的,萨迦古城作为萨迦派的主寺,是整个花教的主心骨所在,而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这里的僧人不仅需要去学习佛法,还要区学习传统的藏民族文化,包括词藻修辞、声明学、藏医学等。初级学院学制三年,中级佛学院学制也是三年,而萨迦高级的佛学院是学制六年,主要学习佛教十八部经律中显宗方面的六部经律学。而僧人需要学习更高的佛法知识,就得向寺里级别更高的格西,堪布级别的大师请教进行指点。  萨迦藏语意为“灰白土”。据历史资料显示,早在1961年,这座被誉为“我国第二敦煌”的藏传佛教萨迦派的主寺就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萨迦寺从建寺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其间,萨迦王朝统治近百年,寺内所藏文物极其丰富,其中以经书最为著名。因此,萨迦寺成为萨迦古城一道最靓丽的风景,也是一张独具魅力的历史名片。  

白居寺

白居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居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藏江孜县境内。十五世纪初始建,是藏传佛教的萨迦派、噶当派、格鲁派3大教派共存的一座寺庙。白居寺是汉语名称,藏语简称“班廓德庆”,意为“吉祥-乐寺”,位于江孜县城东北隅,拉萨南约230千米处,距日喀则东约100多千米,海拔3900米。白居寺始建于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历时10年竣工。白居寺有两大特色:特色之一是一寺容三派,和平共处,相安无事。特色之二是菩提塔,又名“十万佛塔”,它是白居寺的标志。白居寺就是因为这座佛塔才格外富有魅力。这座佛塔由近百间佛堂依次重叠建起的塔,人称“塔中有塔”。塔内佛堂、佛龛以及壁画上的佛像总计有十万个,因而得名十万佛塔。  白居寺,意为“吉祥轮胜乐大寺”,通常简称为“吉祥轮寺”,汉文“白居寺”即成一藏语简称的音译,创建于15世纪中叶前半期(1418~1436年),英文名为PalchoMonastery。由于其悠久的历史,精美完整的建筑和特殊的宗教价值,以及寺塔内保存相当完好、难以数计的精美壁画和造像,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白居寺是在西藏各教派分庭抗礼,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建立的,因此它能聚萨迦、格鲁、噶当等各派和平共存于一寺,每个教派在此寺内都拥有五六个“扎仓”。该寺现有16个扎仓。这使它在西藏佛教史上有特殊的地位和影响。  寺内的措钦大殿已经有差不多500多年的历史了。经堂的正殿供奉三世佛,它的两侧还有东、西净土殿。因为要兼容花、白、黄三教,因而全寺塑像的风格也不同于别处,此殿表现最为明显。经堂西北有一尊强巴佛的鎏金铜像,高有8米,据说是用14000公斤黄铜铸成的。殿高3层,底下是48根立柱的大经堂,立柱上挂满了年代久远的丝织唐卡佛像。措钦大殿的二层是拉基大殿,全寺最高级别的“拉基会议”就在这里举行。周围还有几间佛殿,觉登殿里的一尊直径3米的立体坛城与东厢殿里的文殊菩萨和十八罗汉塑像,都已经有500年的历史了。在三层,有座叫夏耶拉康的佛殿,殿内的坛城壁画颇有名气,六菱圆形的莲花藻井也属罕见  白居寺壁画也是非常有名的,所表现的题材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显密二宗、佛传故事和本生故事等等,尤其是在绘画方法上较之西藏其他很多寺庙,独具特色。大殿一层经堂、回廊、吉祥多门塔一层东西净土殿和兜率宫等殿所绘的主要是显密题材的佛传故事、经变故事和佛本生故事。但白居寺壁画表现的主要题材还是密宗,如果你是对藏密佛教感兴趣的游客,可以在大殿一层东西法王殿、金刚界殿、三层无量宫殿和吉祥多门塔一至五层佛殿中找找看。背光是白居寺壁画装饰内容中的一大重要特征,由头光和身光两部分组成。白居寺壁画中常见的背光有舟形、龛形和椭圆形、马蹄形几种,特点是造型精细、纹样丰富、讲究对称,色彩对比强烈而又和谐,色彩的运用也很丰富,感觉精美庄重,但又不至显得晦暗。  白居寺中有驰名中外的白居塔。正名叫“菩提塔”。藏语称这座塔为“班廓曲颠”,这流水便是日喀则地区的年楚河。白居寺由热布旦贡桑帕和班禅一世克珠杰于公元1418年首建。  交通  在日喀则乘长途汽车抵达江孜县城,然后步行前往。     地址:日喀则市江孜县城西北约1km处  类型:历史建筑寺庙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86-892-8172105  开放时间:  9:00-19:00(随季节略有调整)  门票信息:  门市价:60.0元  白居寺门票60元,十万佛塔照相另收费10元。(带相机进入十万佛塔须另缴费15元,但绝对物超所值,建议不要错过这个拍照良)

萨迦寺

萨迦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日喀则西南130公里处的萨迦县城里,是萨迦派第一座寺院,由萨迦的创始人昆·贡却杰布于公元1073年创建。萨迦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寺中艺术珍品浩瀚,文物价值又极高,因此被人们称为“第二个敦煌”。  萨迦寺分南北两寺,以仲曲河为界,北寺修在北岸苯波山前,始建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北寺规模宏大,为一片重叠逶迤的建筑群,在“文革”中遭到毁灭性破坏。现在只有萨迦南寺尚存。星罗棋布的村舍沿山脚向平原展开,直至与县城连接起来。那些别致的房屋有秩序地排列着,古朴的街巷也很有规矩,这种形制独特的村舍在西藏可并不多见。  萨迦南寺坐落在日喀则地区萨迦县仲曲河南岸的平原上,始建于1268年,面积为14700平方米,平面呈正方形。有两圈城墙,城墙上有垛口,为了利于防守,除修有坚固的寺墙外,还修建了四个城堡和四个角楼,远远望去,对称、壮观。外面还有护城河,城门为“工”字形,整个平面图是大“回”字套着小“回”字,颇有一点战争防御的味道。  城墙的颜色除了紫红色以外,还间有黑、白两色,这是萨迦教派的重要标志。紫红色象征文殊菩萨,黑色象征金刚0神,白色象征观音菩萨。三色成花,因而俗称“花教”,这在藏区现存的古建筑中独具一格。萨迦南寺内珍藏着大量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文物,如封诰、印章、佛像等。萨迦寺的元代壁画总计有上万平方米,以萨迦法王像和曼陀罗最有特色,仅曼陀罗壁画就有130多幅。  交通日喀则地区客运站隔日有去萨迦的班车,27元/人。进萨迦县前有检查站,过了检查站后,沿大路直走,远远可以看见路的左旁有白色建筑物,再走5分钟即到萨迦寺。   用时参考  2小时  门票  50元。  开放时间  9:00-18:00  景点位置  日喀则地区萨迦县八思巴路  

卡嘎温泉

卡嘎温泉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卡嘎温泉位于我国西藏地区的谢通门县卡嘎乡,地处卡嘎村沿江公路以东到羊八井的第三条断裂带之上,该地带地热资源较为丰富。该泉水温在70℃以上,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经常使用此泉水洗浴,对关节炎及多种皮肤病有显著疗效。  嘎温泉距县城驻地2.5公里,该泉水温常年在63摄氏度以上,经自治区水环境监测中心检测,泉水中富含铜、锌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属重碳酸钠型与碱性的复合型温泉,是硫酸盐-钠型高热医疗温泉。水疗、药浴和藏西医的完美结合,对美容、减肥、骨折、神经炎、风湿、皮肤疾病等有特殊疗效。历史悠远的藏传佛教结合藏药精髓,使卡嘎温泉既神秘又有保健养生之功效。据了解,从第四世班禅-开始,历代班禅大师都曾在此沐浴;史料记载,九世、十世班禅曾在此设有专用浴池,并曾每年在温泉所在地卡嘎村举办谢雄规模最大的祈祷法会,摸顶赐福。现在泉区还保留有为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修建的专用浴池。  2012年,县政府投资4800多万元对卡嘎温泉进行改扩建,建成了卡嘎温泉主体建筑群,包括温泉酒店、洗浴康体中心、休闲娱乐中心、员工宿舍4个单体建筑。项目占地19163.4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596.23平方米。交通的便捷,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成为游客休闲、享受生活的最佳去处。卡嘎温泉旅游小镇已申报为国家3A级旅游景点。

南木林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南木林镇 扎西曼日寺 热拉雍仲林寺 色吾寺 格登曲廓林寺 甘丹曲果林寺 丹真桑秋泉 热拉拥仲林寺 索布溶洞 色当擦嘎温泉
普当乡 扎西曼日寺 热拉雍仲林寺 色吾寺 格登曲廓林寺 甘丹曲果林寺 丹真桑秋泉 热拉拥仲林寺 索布溶洞 色当擦嘎温泉
仁堆乡 扎西曼日寺 热拉雍仲林寺 色吾寺 格登曲廓林寺 甘丹曲果林寺 丹真桑秋泉 热拉拥仲林寺 索布溶洞 色当擦嘎温泉
拉布普乡 扎西曼日寺 热拉雍仲林寺 色吾寺 格登曲廓林寺 甘丹曲果林寺 丹真桑秋泉 热拉拥仲林寺 索布溶洞 色当擦嘎温泉
多角乡 扎西曼日寺 热拉雍仲林寺 色吾寺 格登曲廓林寺 甘丹曲果林寺 丹真桑秋泉 热拉拥仲林寺 索布溶洞 色当擦嘎温泉
卡孜乡 扎西曼日寺 热拉雍仲林寺 色吾寺 格登曲廓林寺 甘丹曲果林寺 丹真桑秋泉 热拉拥仲林寺 索布溶洞 色当擦嘎温泉
土布加乡 扎西曼日寺 热拉雍仲林寺 色吾寺 格登曲廓林寺 甘丹曲果林寺 丹真桑秋泉 热拉拥仲林寺 索布溶洞 色当擦嘎温泉
艾玛乡 扎西曼日寺 热拉雍仲林寺 色吾寺 格登曲廓林寺 甘丹曲果林寺 丹真桑秋泉 热拉拥仲林寺 索布溶洞 色当擦嘎温泉
奴玛乡 扎西曼日寺 热拉雍仲林寺 色吾寺 格登曲廓林寺 甘丹曲果林寺 丹真桑秋泉 热拉拥仲林寺 索布溶洞 色当擦嘎温泉
达孜乡 扎西曼日寺 热拉雍仲林寺 色吾寺 格登曲廓林寺 甘丹曲果林寺 丹真桑秋泉 热拉拥仲林寺 索布溶洞 色当擦嘎温泉
索金乡 扎西曼日寺 热拉雍仲林寺 色吾寺 格登曲廓林寺 甘丹曲果林寺 丹真桑秋泉 热拉拥仲林寺 索布溶洞 色当擦嘎温泉
查尔乡 扎西曼日寺 热拉雍仲林寺 色吾寺 格登曲廓林寺 甘丹曲果林寺 丹真桑秋泉 热拉拥仲林寺 索布溶洞 色当擦嘎温泉
秋木乡 扎西曼日寺 热拉雍仲林寺 色吾寺 格登曲廓林寺 甘丹曲果林寺 丹真桑秋泉 热拉拥仲林寺 索布溶洞 色当擦嘎温泉
达那乡 扎西曼日寺 热拉雍仲林寺 色吾寺 格登曲廓林寺 甘丹曲果林寺 丹真桑秋泉 热拉拥仲林寺 索布溶洞 色当擦嘎温泉
芒热乡 扎西曼日寺 热拉雍仲林寺 色吾寺 格登曲廓林寺 甘丹曲果林寺 丹真桑秋泉 热拉拥仲林寺 索布溶洞 色当擦嘎温泉
热当乡 扎西曼日寺 热拉雍仲林寺 色吾寺 格登曲廓林寺 甘丹曲果林寺 丹真桑秋泉 热拉拥仲林寺 索布溶洞 色当擦嘎温泉
甲措乡 扎西曼日寺 热拉雍仲林寺 色吾寺 格登曲廓林寺 甘丹曲果林寺 丹真桑秋泉 热拉拥仲林寺 索布溶洞 色当擦嘎温泉

南木林县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