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西藏自治区 >>拉萨 >> 曲水县 >> 聂唐乡

聂唐乡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秀色才纳风景区

秀色才纳风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西藏腹地、拉萨河下游、雅鲁藏布江中游北岸有个叫曲水的地方,当地老百姓把这个地方叫“才纳”,藏语的意思是文成公主送来花海药城的意思。文成公主带来的种子在这个地方长的非常好,便由此来纪念文成公主。历史资料记载1300年前在藏地迎接来了一位对汉藏友谊、吐蕃社会的进步影响非常大的人“文成公主”,她给藏民族带来了佛像、经书、造纸、酿酒、等等技术。其中就有500驼粮食、药材、花的种子,但是由于环境恶劣整个藏地只有曲水才纳才能培育成功。  位于贡嘎机场往拉萨方向的机场高速才纳出口处,由曲水县委县政府和西藏天瑞藏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共同合资打造,国家AAA级景区,集有机农业观光、拉萨生态农耕藏药材博物馆、五星级原生态藏药材大卖场。同时也是拉萨目前唯一获得国家有机产品认证企业。  秀色才纳景区AAA景区主体为拉萨净土曲水才纳万亩园区,结合雄色千年古寺及才纳民俗文化让游客从心,眼,感,闻四个方面全方位体会秀色才纳的魅力所在。   一、千年古寺 秀丽雪山  已经有千年历史的雄色寺位于拉萨市曲水才纳众山之中,这里是目前西藏境内最大的一座尼姑寺院,周围山上环境清幽,灌木环绕,在林中栖息着许多珍禽异鸟。  传说1000年前这里有一片茂密的松树林,林中有口甘甜的泉眼,吸引了附近村庄的百姓前来朝拜、敬香。由此,这里逐渐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而每年的4月至10月之间,是到雄色寺旅游观光的黄金季节。沿途自然景观优美,鸟语花香;苍鹰翱翔在蓝天白云之间,野兔山鸡徘徊在林间小溪,向远处眺望,山景水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二、万亩灵植 色彩缤纷  当我们还在为重峦叠嶂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赞叹时,当我们还在被三大圣湖洗涤心灵时,秀色才纳中万亩花卉灵植如同雪域高原大自然中的一副壮美唐卡绚丽夺目,背覆巍峨雪山,上染圣洁蓝天;华美高贵的郁金香、热情滚烫的玫瑰、富贵盈香的牡丹还有香水百合、万寿菊等数十种名贵花卉灵植将在每年的4月至10月绽放在才纳万亩园区之中;如今秀色才纳万亩园区已成为众多游客观光的必选之路;背靠雪山,领略云端下的花圃,放飞心灵之窗。  三、民族文化 才情迎客  在藏族文化中,节日极具富有浓厚的民族和宗教特色;这些节日或用于祭祀,或是用来庆祝,感恩。  在才纳地区结合万亩灵植花卉;逐渐吸引当地百姓前往欢度农历五月初五的采花节和六月的观花节。  观花节藏语叫“若木鸟”,是观山的意思,每年的农历六月十八举行;每次的活动,少则三四天,多则十来天。在观花节期间,人们向前来参加游玩的客人敬献哈达,男女老少手拉手,在舞队首领手中的串铃伴奏下,围着篝火,踏着优美的舞步,唱着民歌、载歌载舞,以至通宵达旦。  望果节已有1500多年历史,是西-民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而被藏语寓意为“菜源”的秀色才纳,是每年望果节举办最为隆重和具备代表性的;持青稞穗或麦穗的本村乡民绕地头数圈后,把各种谷穗插在粮仓和神龛上,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四、藏药净土 纳新精粹  自净土健康产业启动以来,以才纳乡现代农业科技园为平台,试种薰衣草、马鞭草、天山雪菊及各类药材(如秦九,木香,当归,党参)等并取得巨大成功,现在示范区更是形成以玛咖育苗为主,藏红花、藏边大黄等藏药共同发展的可喜格局;不仅解决了周边群众的就业问题,更是将中藏药文化快速推广面向国际。  在秀色才纳净土健康产业观光园AAA景区中“西藏农耕藏药材博物馆”承载了农耕藏药文化上千年的历史;成书于公元8世纪的最早藏医药著作《四部医典》中收录上千种动植物矿物类藏药资源;藏药的植物种类虽然很多,但各种植物都适应于不同高原生态环境,因而分布也不一样。如今秀色才纳AAA景区的“药园”展厅也将在众人面前展示藏药的璀璨文化和藏医术的博大精深。

卓玛拉康寺

卓玛拉康寺为国家A级旅游景区。  该寺坐北朝南,前后两进,11世纪中叶,古印度高僧阿底峡前来西藏传教。该寺主供阿底峡由印度带来的度姆佛像,称为卓玛拉康,意为“度姆佛堂”。寺庙规模不大,但建筑别致,林木葱郁,历史悠久,主殿建筑及佛像、壁画等为历史遗留下来,保存完好,还保存有多个国家一级、二级文物。寺内有两座佛塔,相传一座是阿底峡骨灰,另一座是边巴索朗坚赞的骨灰,到卓玛拉康朝佛的信教群众都会委派一人到此朝拜或亲自到此朝拜。该寺地处拉萨至贡噶间之要冲,往来礼佛参观者甚众。  历史文化  该寺坐北朝南,前后两进,11世纪中叶,古印度高僧阿底峡前来西藏传教。该寺主供阿底峡由印度带来的度姆佛像,称为卓玛拉康,意为“度姆佛堂”。寺庙规模不大,但建筑别致,林木葱郁,历史悠久,主殿建筑及佛像、壁画等为历史遗留下来,保存完好,还保存有多个国家一级、二级文物。寺内有两座佛塔,相传一座是阿底峡骨灰,另一座是边巴索朗坚赞的骨灰,到卓玛拉康朝佛的信教群众都会委派一人到此朝拜或亲自到此朝拜。该寺地处拉萨至贡噶间之要冲,往来礼佛参观者甚众。  风土人情  1.天气变化快,小心感冒2.别搭理野导游3.购物问清楚价格,小心被宰4.设计好线路,别把老人累着了5.带够钱,景区附近消费比较高

雄色寺

雄色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雄色寺   红教古刹雄色寺,坐落在拉萨河南岸的束妻山半坡上,环境清雅,灌木环绕,林中栖息着飞禽走兽。该寺建成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为全县最大的红教尼姑寺。雄色寺在十八世纪被准噶尔蒙古人摧毁,后由吉尊仁波齐重建了该寺。  说到这个“吉尊仁波齐”,她是西-史上的传奇人物。距今80年前,一个乞丐模样的老太婆突然出现在雄色寺遗址上,她在这里修行、募捐、念经,发誓要重修雄色寺,她被人们尊为“玛尼洛钦”(即诵六字真经的大师),她就是后来史书上称之为“吉尊仁波齐”的仁增·曲尼桑姆。别人不相信的事情她真的办到了,由于她的多方努力,古老的雄色寺重振雄风。吉尊仁波齐活了120岁,被信徒当成神一样看待,至今,寺庙里还有她的肖像画。  雄色寺,或译“香色寺”、“秀色寺”,意思是“古松林中”,传说1000年前这里有一片茂密的松树林,林中有口甘甜的泉眼,泉水旁边栖息着许多珍禽异鸟,吸引了附近村庄的百姓前来朝拜、敬香。由此,这里逐渐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

聂塘寺(聂塘卓玛拉康)

聂塘寺(聂塘卓玛拉康)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卓玛拉康  在拉萨市西南25公里由水县聂当乡。该寺坐北朝南,前后两进,11世纪中叶,古印度高僧阿底峡前来西藏传教,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在拉萨西约30公里的聂塘地方去世。翌年,由其弟子仲敦巴主持,庞顿出资修建的。  寺庙规模不大,但建筑别致,林木葱郁。现寺内有河底峡的塑像、壁画和埋葬阿底峡衣冠的佛塔等。主供阿底峡由印度带来的度姆佛像,称为卓玛拉康,意为“度姆佛堂”。  由于该寺地处拉萨至贡噶间之要冲,交通便利,往来礼佛参观者甚众。  阿底峡系扎护罗(今孟加拉国)国王的次子,精通佛学。  1033年,西藏阿里古格王绎曲沃闻其盛名,派使者前往迎请,1038年抵达阿里,在托里寺进行传教活动。1042年,学者仲敦巴至阿里迎请至西藏传教,并以他为师。1640  年抵聂当,1054年在聂当逝世。他旅居西藏17年,对中孟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西-民心中有一定的影响,很多寺庙中均有他的塑像、画像。  景点位置   

曲水大桥

  曲水大桥位于西藏曲水县城西雅鲁藏布江上,从拉萨出发,沿拉萨河向西南行驶约60公里到曲水大桥。过大桥沿雅鲁藏布江向东行驶约40公里即到贡嘎机场,往右走就是去羊卓雍错的道路。曲水大桥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极具战略地位。是拉萨通往贡嘎机场的咽喉要道。  著名的318国道从桥北穿过,东段直通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西经日喀则南下樟木口岸通达尼泊尔的加德满都,即中尼公路和新藏公路。北经堆龙德庆县连接青藏公路,桥南联系广大的藏南地区,东端是贡泽公路经林芝八一镇与318连接,西边经江孜南下经亚东出境,连接锡金的甘托克。可以说,西藏境内所有重要的公路干线都要通过曲水大桥。因此,这座大桥戒备森严,桥上没有路灯。在夜晚,经过的车辆不允许打开大灯。  地址:拉萨市曲水县城西雅鲁藏布江上  类型:桥  游玩时间: 建议20分钟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

俊巴渔村

  俊巴渔村隶属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曲水县,是一个位于雅鲁藏布江与拉萨河交汇处附近的小渔村,也是西藏自治区仅有的一个时代以打鱼为生的渔村,家家户户以打渔为主。  俊巴村是西藏自治区仅有的一个时代以打鱼为生的渔村,家家户户以打渔为主。有一点奇怪的是,西-民群众信仰藏传佛教,有水葬的习俗,因而把鱼作为自己的祖先和神灵膜拜,终身不食鱼。(现在已经不是这样了,有很多人已经不会忌讳这个了,当然也还是有很多人保留这样的习俗不食鱼)但是俊巴村就不一样了,不过也怪不得他们咯,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的约束,靠山临水,交通闭塞,耕地很少,除了打渔没有其他生存方式,所以就只有这样了毕竟还得生存下去啊,不过就是因为这样进而形成了全区唯一古老而独特的藏族渔文化。同时还以独特的牛皮船舞闻名。

拉萨河特大桥

  拉萨河特大桥是青藏铁路标志性工程之一,横跨拉萨河上,总长940.85米,主跨108米。主桥采用五跨连续桥梁和中间三跨连续钢拱组合体系,引桥采用预应力砼连续箱梁形式。  地址:拉萨市曲水县122乡道,连接机场高速。  类型:桥  游玩时间: 建议10-15分钟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

萨玛扎寺

萨玛扎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萨玛扎寺  萨玛扎寺(桑央寺)位于才纳乡境内,寺庙依山而建,散落在半山峭壁的平坦处,气势磅礴,巧夺天工,集中反映了藏族人民的勤劳智慧。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拉日则阿峰

  拉日则阿峰  拉日则阿峰意为“神山五峰”。在拉萨市曲水县境内,位于县城东北。山麓有农田和天然牧场。种有青稞、小麦、油菜等农作物;放牧有牦牛、犏牛、绵羊、山羊等。产虫草、麝香等珍贵药材。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降曲林寺

降曲林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降曲林寺,在拉萨市之曲水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东北的拉萨河下游地方,风景秀雅。  降曲林寺,由噶举派藏巴嘉热·益西多杰于1189年创建。据说初建寺时,适闻雷声,藏语呼雷为主,后遂以主名寺。从此寺所出传承即称“主巴噶举派”。主巴噶举创始于帕木竹巴的弟子林热·白玛多吉,形成于林热·白玛多吉的弟子藏巴嘉热·益西多杰,后来又由藏巴嘉热的两位弟子洛热巴(1187~1250)和郭仓巴(1189~1258)分别形成上主巴和下主巴。  林热·白玛多吉生于娘堆(今江孜县)地方,属下林麦家族,“林热”意为林麦家族中一个能穿布衣御寒的人。他的父亲嘉布甲哇波是一位通晓许多密咒修法和以医卜为生的人。幼时取名“白玛多吉”,童年时即已学会书法和念诵;17岁时在轨范师林师处受居士戒,后从师格西俄玛塘巴出家为僧,修习觉敦禁戒苦行,又到色巴隆从热译师闻习《时轮》、《胜乐、《能怖》诸法;38岁时来到丹萨提寺拜帕木竹巴为师,帕木竹巴给他传授了修法导释。帕木竹巴死后,他便到卫藏地区云游。年近六旬时倡建了纳普寺,收徒传教,世人称他为“纳普巴”。  藏巴嘉热·益西多杰(1161~1211)也是娘堆人,属甲氏家族。12岁时从洛尼克哇学习藏文;13岁时从轨范师达塘西学习《现对法》、《瑜伽》等教法;15岁时拜轨范师喀隆巴、柯热哇、藏察等为师,闻习《0》、《因明论》、《大悲观音秘藏法》等;23岁时向轨范师喀隆巴研习教法,后拜林热·白玛多吉为师,学会了噶举派的“拙火定”(密宗的一种修定方法)。林热死后,他又接触了止贡噶举、蔡巴噶巴的一些高僧,在33岁时从向蔡巴受戒出家,后在热垄(在今江孜县境内)地方倡建了热垄寺,继而又在拉萨西南的朗木地方修建了降曲林寺,因闻雷声而得“主寺”。主巴噶举起初以“主”寺为根本寺院,后来转到热垄寺。从热垄寺传出来的管一系被叫做中主巴,从中主巴又分出一些支系,其中以上、下主巴较有名,但均以降曲林寺(主寺)为祖庙。此派以注重苦修为特点,后期传入不丹,又形成南主巴一系。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聂唐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聂唐乡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