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鹤壁 >> 淇县 >> 庙口镇

庙口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淇县云梦山

淇县云梦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云梦山引,又名青岩山,在河南省鹤壁市淇县西南十五公里。属太行山脉,主峰海拔577米,峰峦迭嶂,山岚雾霭,云蒸霞蔚,气象万千,泉水潺潺,百花争艳,素有“青岩表仙境之胜”之称。自古以来就游览胜地。历代文人。墨士沓至,留下不少诗章、摩崖题记和碑刻。  河南淇县云梦山,云梦山,又名青岩山,在河南省鹤壁市淇县西南十五公里。属太行山脉,主峰海拔577米,峰峦迭嶂,山岚雾霭,云蒸霞蔚,气象万千,泉水潺潺,百花争艳,素有“青岩表仙境之胜”之称。自古以来就是游览胜地。历代文人。墨士沓至,留下不少诗章、摩崖题记和碑刻。现存鬼谷洞、太阳洞、孙膑洞、庞涓洞、孙膑墓、舍身台、鬼谷墟、演兵岭、天书崖、玉帝殿、三清殿、南北桃园等主要景点五十多处、有全国字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摩崖石刻“鬼谷子”兵书。战国时期的鬼谷子,唐代甄济,明代水木氏曾在此隐居多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0地下党组织和解放军战士也曾在这里留下足迹,故闻名遐迩。云梦山  云梦山,在河南省鹤壁市淇县西部,新乡市卫辉东部交界有一云梦山,为国家4A级景区。京广铁路、京港高铁、107国道、京港澳高速公路均途经淇县。北距安阳市58公里,南距郑州市120公里、新乡市42公里。是以东周时期战国时代军事文化为特色的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区。1984年成立云梦山景区管理处,正式对其进行开发和建设。淇县古称朝歌,曾为殷商王朝末四代帝都和西周时卫国国都,有着三千多年的文化积淀,境内旅游资源丰富。近几年来,文物旅游局以“大旅游”的工作思路开发、建设、宣传、推介、管理淇县的旅游资源,形成了以战-事文化为主题的云梦山景区,以人类始祖女娲文化为灵魂的古灵山景区,以殷商文化为主线的朝阳寺景区,其中云梦山景区被国家评定为4A级景区,景区先后荣获“中国最佳旅游景区”、河南省“风景名胜区”、“十佳魅力景区”等殊荣。云梦山风景区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云梦山由主景区-战国古军庠、上圣古庙及云梦五里鬼谷大峡谷游览区、云梦大草原游览区三部分组成,面积约26平方公里。景区以景色壮美、文化内涵丰富著称,被称为“青岩仙境”。战国古军庠是纵横家鼻祖鬼谷子王诩隐居授徒之地,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确定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研究基地”,孙膑、庞涓、苏秦、张仪、毛遂等名人志士,由此出山,叱咤风云,演绎了一部春秋战国史;云梦大草原是太行山脉中极为罕见的山顶草原,起伏舒缓,空旷开阔云梦山  ,春季桃花烂漫,夏季绿草如茵,秋季一片金黄。  景区内山、泉、洞、谷浑然天成,奇山、秀泉、妙洞、幽谷,加之壮观的高山草原风光,与人文景观“中华第一古军校”巧妙结合,形成云梦山景区的独特魅力。云梦山向社会开放后,先后建立了电瓶车、高空吊桥、“三十六计”文化步道等游览设施;每年举办云梦草原风情文化节,吸引了大量游客;1994年、2001年先后举办了两届全国鬼谷子文化研讨会,并成立了中国鬼谷子文化研究会,成为全国鬼谷子文化研究基地。主要景观有纪念性建筑鬼谷祠、鬼谷墟、舍身台、映瑞门、水帘洞、仙牛洞、孙膑洞、庞涓洞、毛遂洞、王老圣母洞、千佛洞、九龙柏、太阳洞、月亮洞、古佛洞、观音洞、0洞、青龙泉、仙泉、鬼谷井、映瑞池、五里井、一线飞瀑、清溪、五里鬼谷、百兽壁、天书崖、魔壁、演兵岭、八卦阵、蟠龙阵、剑秀峰、青龙背、云梦大草原等100余处。有全国字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摩崖题记“鬼谷子”兵书。  云梦山自古以来就游览胜地。历代文人。墨士沓至,留下不少诗章、摩崖题记和碑刻。战国时期的鬼谷子,唐代甄济,明代水木氏曾在此隐居多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0地下党组织和解放军战士也曾在这里留下足迹,故闻名遐迩。云梦山自然景观优美,文化遗迹丰厚。云梦山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优美,文化内涵丰厚。既有纣王墓、摘心台、三仁祠、仙人梯、卫国古城墙、鬼谷洞、孙膑洞、舍身崖、军坛、将坛等殷商文化和战国文化遗迹,又有灵山寺、朝阳寺、青岩绝石窟、清凉庵、玉帝殿、三清殿等道教佛教文化古寺院,是集旅游观光、学术研究、寻根朝拜、传统教育为一体的旅游好去处。  地址:鹤壁市淇县009县道  类型:峡谷洞穴山古迹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4-5小时  电话:0392-7728191;0392-728461  官方网站:http://www.qxym.com/index.asp  开放时间:  7:00-19: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75.0元

淇县古灵山

淇县古灵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河南淇县古灵山风景区位于县城西北8公里处,是国家AAAA级景区、《封神榜》故事发生地,女娲修真处,可游览面积25平方公里,由主景区、朝阳寺、清凉庵、灵湖、铜顶、凉水泉清代古民居石头城六大版块组成。现有景点130多处。相传,人类始母—女娲在古灵山炼石补天,捏土造人,殷纣王降香女娲宫。古灵山景区悠久的历史文化与优美的山水景观交织一起,成为休闲度假、登山探险、祭祖朝拜的游览胜地。  古灵山景区位于淇县(朝歌,纣王皇都)城西15公里处,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佳文化旅游景区;是女娲修真处、纣王降香处、《封神榜》故事发生地。  淇县古灵山(5张)主题文化是女娲文化和殷商文化。主要由六大游览版块组成:纣王降香处——女娲宫主景区,纣王采暖行宫——朝阳寺,纣王避暑行宫——清凉庵,清代古民居石头城——凉水泉,天下第一铜顶,佛教圣地——灵光阁,现存有主要景点有:女娲宫、女娲峰、女娲池、太公湖、玉带河、醒目泉、古佛洞、补天阁、灵峰、财神沟、龙潭峡等2百余处,自古就有“灵山抱妙寺,神泉涤心埃”的美誉。  古灵山自古就是群仙聚汇的风水宝地,始建于殷商时期,是封神榜故事发生地,人祖女娲修真处。南北朝梁普通年间,由曾出任京城昭统寺大统、纲领全国僧尼四十年的著名高僧、朝歌人法上在此修行。唐永微六年,高宗皇上曾特召灵山寺长老法一到长安垂询佛事,唐开元年间,灵山寺又得以重修。这期间,寺院所辖面积500余亩,高僧200余人,古磬阵阵,木鱼声声,游客云集,香火旺盛。寺西侧有女娲宫,相传是纣王降香的地方。  明代嘉靖年间淇县县令于慧题写了灵山十景:“危岩少进,群峰耸翠,列柿流丹,一经蓬壶,半岩风雨,九天鸣佩,巨崖走蛟,双剑横秋,东海龙吟,西山虎啸”。明崇祯时监察御史孙徵兰摩崖题诗曰:“山卓碧云插汉,泉滃绿玉飞花,三仁六七贤圣,灵杰千古同嘉”。  古灵山组成  女娲峰、古佛洞、女娲宫、玉带河、黑龙潭、大佛殿、观音洞、卧虎洞、清凉奄、朝阳寺等主要景点60多个。雄浑秀丽的山水景色与千年古迹、优美传说融为一体,构成了这一独特的旅游胜地,是人们观光、朝拜、探险的好地方。  主要景观  有灵山、龙山、虎山、尖山、女娲峰、孕育峰、观音显圣、双剑横秋、金龟攀壁、骆驼峰、眼睛圣母像、窃窃私语、神仙对弈、灵猴石像、情人石、九龙峡、财神沟、清凉沟(碾沟)、灵峪、女娲宫、盘古殿、古佛洞、娲皇洞、观音洞、0洞、黑龙洞、滴水洞、灵山泉、醒目泉、黑龙泉、饮马泉、涤心泉、灵湖、太公湖、黑龙潭、玉带河、千年古柏、梨花坡、群峰耸翠、灵光阁、夫妻柿树、灵山金顶等80余个。景区内每年7~8月举办古灵山女娲文化暨山水旅游节;10~11月举办女娲万人朝拜盛会;已举办了首届女娲文00化研讨会。  地理位置  古灵山是国家4A级景区,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淇县县城西北部。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均经淇县。距鹤壁市中心约15公里。  地址:鹤壁市淇县县城西北部  类型:山古迹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3-4小时  电话:392-7283836  官方网站:http://www.qxgls.com/gls/index.html  开放时间:  9:00-17:30。  门票信息:  成人票40元,学生凭证半价。

淇县灵山寺

淇县灵山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灵山寺旅游区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淇县西北8公里处,面积约10公里,包括灵山寺、朝阳寺、清凉寺。灵山寺坐落在群山之中,寺西北为灵山,海拔337米;东南为馍头山,海拔465米;东为龙山,海拔400米;西南为虎山,海拔385米,耧铧山为灵山之门户。灵山寺创建于南北朝年间,修于唐朝开元,寺以灵山为主,取心诚则灵。灵山寺四周十景文明遐迩。一曰威严少进,二曰群峰耸翠,三曰列柿流丹,四曰一经莲壶,五曰半岩风雨,六曰九天鸣佩,七曰巨崖走叫,八曰双剑横秋,九曰东海龙吟,十曰西山虎啸。灵山寺景观有女娲峰、古佛宫、女娲宫、玉带河等主要景点40多个。自灵山寺向南有朝阳山,半山腰有朝阳寺,始建于东魏武定七年,依山建造,遥望如空中楼阁,故称悬空寺。朝阳寺,四季向阳,冬阳光普照,暖意融融。有诗赞曰:千峰浮晴蔼,飘飘蔽云空,登高时寓目,身人碧云中。清凉庵在朝阳寺西山坡,碾沟顶端,壁立千仞之下,绿树成荫,靖净凉爽。庙对面壁下有6个石洞,洞内塑像、摩崖题记众多,妙趣横生。  灵山寺风景区地处太行山东麓,距淇县城西北10公里,游览面积10平方公里。灵山寺在群山环抱之中,峰峦拱翠,龙虎二山保驾,灵山、馒头山前后呼应,山岩嵯峨,曲溪流泉峰回路转,步换景移,绿树红花,百鸟欢歌。可谓“灵山抱妙寺,神泉涤心埃”。  灵山寺自古就是群山聚汇的风水宝地,南北朝梁普通年间,由曾出任京城昭统寺大统、网领全国僧尼四十年的著名高僧、朝歌人法上创建。唐永徽六年,高宗皇上曾特召灵山寺长老法一人到长安垂徇佛事,唐开元年间,灵山寺又得以重修。这期间,寺院所辖面积500余亩,高僧200余人,古磬阵阵,木鱼声声,游客云集,香火旺盛。寺西侧有女娲宫,相传是殷纣王降香的地方。  灵山寺现存女娲峰、古佛洞、女娲宫、玉带河、黑龙潭、大佛殿、观音洞、卧虎洞等主要景点40多个。雄浑秀丽的山水景色与千年古迹、优美传说融为一体,构成了独特的旅游胜地,是人们观光、朝拜、探险的好地方。  收费标准:  门票:30元/人  位置: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淇县桥盟乡。  交通概况:  市内交通:从鹤壁乘车抵达淇县,于县城内转车前往景区即可。  最佳出游时间:  鹤壁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温差较大。春季多风少雨,夏季炎热湿润,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多雾,年平均气温14.2-15.5℃。最佳旅游季节为夏、秋两季。

田迈造像

田迈造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田迈造像   田迈(马都洛)造像,俗称石佛,位于淇县城东8公里石佛寺村,因田迈(马都洛)造像,故名。    石佛寺为魏永熙二年(公元533年)创建。明洪武三年重修,现存座北朝南大一座为清光绪十六年又重修的,面阔三间,进深两间,造像巍立殿中,通高3.34米,碑身高2.75米,厚0.14——0.20米,座高0.64米。石刻整体呈莲花瓣形,顶部略残,为北魏太和十八年至正光五年(公元494——524年)的作品。造型生动,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在全国也会罕见,河南省政府曾在1936、1976年两次拨款维修大殿。    造像内容简介如下:    碑阳:碑顶上部虽残,碑身和基座完好、碑中有浮雕方塔,塔身上刻有两龛门,其内各雕一佛,下有三个飞天撑起全塔,形体姿态生动异常,再下有菩提树,树下为释迦、多宝并座像。再下有一长方台,上座七尊小佛,两侧飞天三对,均袒上身,下着长裙,为伎乐,击羯鼓。飞天下雕青龙一对,龙口吐莲朵,其上各有一小佛。方台下为一佛二菩萨。一佛为释迦苦行像,头项有圆髻,面目清廋、宁静、削肩,身着通肩大衣,衣服紧贴身,右手为无为印,左手作接印状,跣足,有圆项光,项光周围饰莲花。左右二菩萨,颈部悬有项链,缨玖至胸部,左侧菩萨立于狮子上,为广殊菩萨;右侧菩萨立于象上,为普贤菩萨。二菩萨头上各雕一菩提树。   碑阴上部,五角棰拱的边拱上有二天人,右边天人手执圆形物,内有三足鸟,为日的画像;左边天人手执一圆圈,内画一蟾蜍,是月的象征。   碑左右两侧和碑座,分别刻有青龙和邑子吴惠、邑子吴显珍、唯那李盖世、威远将军辽城太守吴头、都唯那吴惠望、都邑主吴法柱、礼佛图等。

卫国故城

卫国故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卫国故城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淇县县城四周,是第二道朝歌城(纣王城)的城垣上段。卫国故城的时代为西周、春秋、战国和汉代,故城实系文献记载中确指的“朝歌故城”。  公元前1063年周公以成王命兴师伐殷,杀武庚(纣王子)、管叔,放蔡叔。将邶、鄘、卫三监之地及殷余发划为卫国,封康叔为卫君,建都朝歌,宫殿建在城内定昌(今东仓)、传至仔懿公,因其玩鹤丧志,不恤朝政,终于在公元前660年被北方人狄人所杀,在朝歌历时403年,故名卫国故城。  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2250米,东西宽1650米。城墙宽70米,城内面积约420万平方米。地面现存城墙有四段.即西城墙三段,北城墙一段,残高1.5~3.6米,板筑而成,板眼明显,均为平夯,板眼间距2.20~3.10米,板眼孔径6~8厘米,夯层清晰,每层6~12厘米。在夯土层发现有春秋战国时期的陶豆柄、陶盘、陶盆、绳纹板瓦,矮足粗绳纹鬲等。  在故城东有两个作坊遗址:冶铁作坊在付庄村约9万平方米,发现有冶铁残炉、木炭、熔渣、范板和残鼓风管等,制骨作坊在东关东北,跃进路北侧,约2.4万平方米,发现有牛、猪等各种骨骼,上面的锯痕清晰,有的已变为化石。两遗址中发现有红陶片、细把陶豆、折沿旋纹陶盆,以及绳纹小砖等,这些遗物为龙山、春秋战国至汉代的。  1990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对卫国故城首次进行了局部考古发掘,初步了解该城址在春秋战国时期曾迭经修补增筑,约废弃于西汉早、中期。  1986年,卫国故城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卫国故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岩石窟

青岩石窟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青岩石窟亦称青岩绝石窟,在淇县县城西北二十五公里庙口乡贺家村西青岩山上,背靠悬崖峭壁,面临淇水碧波,山水相映,景色宜人。  该石窟窟门向东,高1.87米,宽1.32米。窟内平面近方形,穹隆顶,面阔3.15,进深3.80,高2.77米。南北两侧及内壁下部凿有石台(神坛)。后壁中部雕释迦说法像,像高1.1米,头及手均残,削肩,袒胸,内着僧祗支,外着通肩大衣,结跏趺坐在低束腰莲花座上,后有“压地隐起”的圆顶光及椭圆形火焰纹背光。四壁雕有多层横向排列的小佛龛,每龛佛像姿态相同,结跏趺坐在莲花座上,双手下垂掌心向上作禅定印。除少部分残损外,大都完好。这些小龛比例适宜,雕刻精细。表面涂有蓝、朱、石绿等色彩,使窟内显得鲜艳夺目。龛楣镌有楷书施主题名,主要有“常村韩郎妻李氏二尊”、“北吴里高览胜”等。本尊前边有一石供案,石案外面阴线刻有麟、狮、天马、龙及缭绕的云纹等,案侧刻有明“弘治七年”的题款。石窟左侧15米处的崖壁上镌有“通利军青石匠李亮全绍圣元年”十三字。其下立有一通清嘉庆四年《重修千佛洞碑记》。  该石窟为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建造。其造像完全使用“剔地起凸”的漫圆刀法雕刻,线条柔和,衣纹简略,两肩瘦削,莲座低矮,莲瓣肥厚,背光已从唐代的莲瓣形演化为椭圆形。它为研究北宋时期的石窟雕造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1986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云梦山摩崖

云梦山摩崖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梦山摩崖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淇县西南北阳乡南窑15千米的云梦山,摩崖主要分布在云梦盆地的崖壁、水帘洞口、孙膑洞两侧、毛遂洞、舍身台、上圣庙、小峰门、五里井方圆10华里之内,有元、明、清各代的摩崖题记和摩崖碑刻大小共计220品,碑刻33块,另有孙膑洞、毛遂洞、道教石塔、玉帝庙石牌坊、倒坐观音、将军庙、五里井石窟等。  云梦山摩崖相对比较集中,仅水帘洞口就保留了元代以来摩崖碑刻29方,有元代大文学家王恽撰写的《重修道院记》摩崖碑,明代御史孙征兰的狂草碑和通判窦文的行草碑。孙膑洞中浅浮雕线刻的41副八仙、戏曲人物故事,造型生动,布局合理,可谓上乘之作。  舍身台摩崖题记,高6.9米,宽3.77米,是河南省迄今发现最大的摩崖题记。道教石塔,创建于明代正德八年(1513年),呈正方形,密檐尖顶,塔身正中嵌有碑铭,是全真派-和的徒孙为其师丁尚立所建仙塔,是河南省仅有的道教石塔。五里井石窟约为宋代开凿,窟内正壁凿龛,原雕有释迦像,四壁雕千佛龛。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在石窟下方创建华严寺,寺院已毁,现仅有殿基和殿内石供桌,雕刻别致,极为罕见。  云梦山摩崖是了解当时社会和研究古代雕刻艺术的重要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学、艺术和书法价值。2006年5月,云梦山摩崖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淇县朝阳寺

淇县朝阳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淇县城西5公里朝阳山半山腰处,寺依山建造,绝壁而生,飞檐凌空,遥望如空中楼阁,故名悬空寺。该寺北靠朝阳山,青松翠柏及奇花异草在太阳光照射下,如彩凤当阳,翠盘捧日,故称朝阳悬空寺。据明、清《淇县志》记载,朝阳山原为殷故宫,是殷纣王冬季设行宫采暖的地方。东魏武定七年在此创建寺院,建筑金碧辉煌,气势雄伟,十分壮观。  朝阳山后有著名的清凉庵。这里绿树成荫,清净凉爽,是殷纣王当年消夏避暑的地方。穿过庵西凌空飞架的石拱桥,经  21个台阶,穿越一自然溶洞,便到了清凉庵。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住持僧海阔所立《碾子沟清凉庵恩准执照碑记》中言及此庵修建曾得到皇帝恩准。庵后崖壁上有一清澈见底的山泉,久旱不竭,甘冽爽口,清泉飞瀑,山谷回应,宛如龙吟虎,山涧乱石下,涓涓细流叮咚作响,美妙动听,石拱桥西,崖壁平绕山头有6个石窟,窟内有雕像及摩崖题记。朝阳寺、清凉庵附近有许多景点供人游览,如千佛洞、九龙柏、泪石、饮马泉、长眠道人墓、花台、圣儒峰、王莽洞、莲花壁、天下第一门——尖山门,天书崖等以及历史、艺术、书法价值极高的摩崖石刻等等。这里峰峰形奇,景景多姿,水声潺潺,空气清新,是人们寻幽探秘,旅游观光,消夏避暑的好去处。   

摘心台公园

  位于淇县县城(古都朝歌)城中心位置,现依台建有主题公园。园内有摘心台、三仁祠、扯淡碑、陈婆造心经浮图、超公和尚石塔等景点。摘心台原名摘星台,是一个夯筑土台。下层为龙山文化,上层为殷商文化。据《淇县志》载,摘星台为纣王所建,意谓登临其上,可以摘星揽月,喻台之高。是纣王和宠妃妲已观朝涉、摘比干心处。自纣王在此摘比干心后,人们为纪念比干,俗称此台为摘心台。忠烈坊、心星阁、三仁祠等都是为纪念箕子、微子及林姓始祖比干而建。  摘心台东侧,建有碑廊,全县著名的碑碣、石刻都集中在这里,其中魏、唐造像碑数件,其中殷三仁碑、扯淡碑、没耳朵狮子、麒麟壁、陈婆造心经浮图、超公和尚石塔等,都是研究古代历史和雕刻艺术的实物资料。摘心台公园树木葱茏,亭阁相映,绿树红花,争辉斗艳,步移景迁,曲径通幽,环境优美、清新、恬静。各种雕塑造型生动,形态各异。摘心台己成为中华民族祭祀忠烈的地方之一,林氏宗族寻根祭祖的圣地,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和广大人民群众游乐的场所,近年到此祭拜、考察、游览者络绎不绝。目前,摘心台已成为寻根问祖、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摘星台公园(摘星台景区)

  摘星台景区是当年纣王和妲己观朝渋摘比干心处,是重要的朝歌文化遗存,现在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健身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寻根祭祖圣地。  内有殷朝六七圣贤君故都碑、陈婆造心经浮图、麒麟壁、无耳朵狮子、扯淡碑、三仁祠、朝歌成语苑、淇河诗苑、林坚台等景点50余处,有魏、唐造像碑数件,是研究古代历史和雕刻艺术的实物资料。   门票   门票15人民币  景点位置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城关镇  

淇河金沙滩度假区

  金沙滩度假区为淇河生态文化观光带的窗口景点,鹤壁城市郊区休闲主要目的地。其功能定位为时尚水上运动与特色餐饮的休闲娱乐场所。  鹤壁新开发的城区主干道边上的淇河,河岸经过修整,整成了公园有一段河滩铺上沙子,可供市民游玩闲坐,夏天可以游泳  用时参考  3个小时  门票   免费  景点位置  淇水大道漓江路西,淇河边  

淇河诗园

  淇河诗园内收集了自商代以来的3000余首诗歌,其中有一半是历代咏淇诗歌和鹤壁籍诗人的作品,展示鹤壁的千年文脉。   用时参考  1个小时  门票   免费  景点位置  淇水大道九江路交叉口西,淇河边  

五里鬼谷

    五里鬼谷位于云梦山主景区西侧,南至景区南天门景点,西行迤逦至五里井,是一道绵延五里的山谷,该山谷峰回路转,幽深莫测,凉风习习,阴气森森,为“智圣”鬼谷子王禅隐居 之处。

靳月英荣誉室

靳月英荣誉室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靳月英是淇县黄洞乡鱼泉村的一名普通共产党员,1923年生,1956年入党,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绿化模范、全国拥军模范。她先后五次进京,受到过三代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荣获国家、省、市、县各级奖励100多次。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河南日报等新闻媒体曾近百次宣传报道过她的事迹。  靳月英荣誉室始建于2001年7月,建筑面积45平方米,位于鱼泉村东鱼泉自然村。室内共展出照片100余幅、荣誉证书100多本。2001年7月被命名为市党员教育基地,9月被命名为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0月又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我省第二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靳月英荣誉室按拥军支前、扶贫助教、奋战荒山、亲切关怀、学习楷模五部分,展出了她半个多世纪以来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各种图片资料及奖章、奖杯等大量珍贵实物、资料,图文并茂,实事实说,生动地展示了靳月英同志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展现了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真实形象,展现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拥军模范、全国绿化模范几十年来不懈追求、无私奉献的英雄品格和高尚情操。  1988年“八一”建军节那天,靳月英领着祖孙三代冒雨上山在村东头那片被群众称为“种草草不长、栽树难乘凉”的荒岩坡上栽下了200余株侧柏,从此便数年如一日致力于该山头的绿化,共植树5.8万株,绿化荒山400多亩,绿油油的侧柏如今已成片成林。为了弘扬她绿化荒山、造福后世的愚公移山精神,依照靳月英的心愿,淇县县委、县政府命名这片树林为“八一拥军纪念林”。随后,省、市、县有关军政部门主动捐款10余万元,在她营建的“八一拥军纪念林”山头上修建了一座“八一纪念亭”,并配套有道路、参观平台等,并把此处作为靳月英荣誉室的延伸部分。  2009年,由鹤壁市、淇县、温州市先锋文化艺术创作中心联合拍摄了主旋律故事片——《靳月英》,该片是庆祝建国60周年的献礼影片,采用闪回式的表现手法,艺术性地再现了靳月英老人抗日支前、植树造林、助学拥军的感人事迹,该片已在全国部分省市放映,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向模范学习的好教材。  邮编:456740  电话:0392-788896872217559  开放时间:9:00-17:00(16:00停止入场)节假日照常开放  公共交通:淇县汽车站乘坐(淇县—黄洞)公交

花窝遗址

花窝遗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花窝遗址是一处远远早于殷商晚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早期遗址。该遗址于一九七九年三月发现,同年夏天,安阳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进行了开发试掘,清理灰坑4个经开掘,出土器物具有独特的风格。石器以磨制为主,打制次这,有铲、斧、凿、磨棒,并有少量尖状器、刮削等细石器;陶器为手制,火候较低,质松易碎,均为红陶,陶质分泥质和夹砂两种,文饰有压印纹、划纹、锥刻纹、蓖点纹等。器形有小口双耳、三足器等。  花窝顾名思义是一个土地肥沃、景色秀丽的所在,现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淇县城东北14公里高村乡花窝村,相传三千多年前,黄飞虎在镇守淇水关(今高村桥)时,把淇水关西北二公里许的一块风水宝地,辟为他的私人花园,他还招慕了许多种花名匠为他种植花草。有一棵柳树保存至今这个花园集各种名贵花卉于一园,经过花匠的精心培植,一年四季鲜花盛开,馨香扑鼻,舞姿斗艳。每当黄飞虎心情愉快时,便携家小来这里赏花观景,一玩就是一天,如果遇到不顺心的事,也到这里扰忧解愁,消磨时光,很快这里的花卉名扬全国,人们把这个花园叫做花窝,一直沿袭到现在。  花窝遗址是迄今发现为数不多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之一,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远古研究所进行碳素分析,距今7130±120年,是豫北地区首次发现,这对填补仰韶文化以前的新时代历史空白和探索仰韶文化的渊源,提供了示可多得的参考资料。花窝遗址在面貌上具有新郑裴李岗和邯郸磁山文化类型。又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为研究裴李岗和磁山文化之间的关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说明豫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中、晚期文化遗址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为研究新石器时代文化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郡马楼

郡马楼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郡马楼,位于淇县城东南6公里,西岗乡王庄村北头,楼面7间,进深一间,硬山瓦屋顶,属明代建筑。现存七间楼房。  关于骏马的来历,这里还有段有趣的故事。  明朝时,王庄有一个小伙子,名叫王强,无父无母?然一身,靠推小车旋棒缒流浪为生,四海为家。一天他来到京师,住进一家客店,歇息时无意中一0蹲在店家的鸡笼上。店主一怔,莫非我这个梦应到了这汉子身上?如果真的是这样,他必有大富大贵。对,当今皇上正在招骏马,何不让他去应试一下?  店主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王强。王强想:自己家徒四壁,斗大的字不识一石,穷小子攀皇亲,这是白日做梦!王强执意不去,但经不住店家再三劝说,最后抱着赚一顿饭的心情,赶往应试场。  到了应试现场,正是午饭时间,主持人传旨凡应试员一齐共进午餐,到了餐厅,王强左右一看,满屋坐的都是官臣绅士子弟,惟独自己衣衫破烂,黑不溜秋的,就硬着头皮到一个角落里。开饭了,众公子怕有失体面,一个个举止斯文,细嚼烂咽,唯独王强,对着八盘八碟一桌的饭菜,狼吞虎咽地吃开了,他一气吃四七二十八个枣馍,引得那些阔少爷们纷纷向他投来轻的目光,其中一个想捉弄王强,把自己吃的枣核扔到吞吃,吃罢正想溜走,忽然一个监考官带着随从进餐厅,他四周环视一番,一眼便盯住了王强,王强心慌害怕起要走,却被随从拉了去,吓得他魂不附体。不一会儿,主持人进场宣布:应试完毕,当选骏马是王强。众公子一听,一个个膛目结舌,面面相觑,不得其解。  后来,人们才得知这次骏马的原因:原来皇帝所招的驸马和骏马,都因身体虚弱而早逝,皇姑和皇侄女一个个都得年轻熬寡。这次皇后出了个主意,饭量大,身体一定好,就可以被招。所以专门设立餐厅,并在每个馍里包上一个枣,饭后数枣核,谁吃的最多,就证明谁的身体最好,就这样王强被选为骏马。  王强被招为骏马后,皇帝很高兴地召见他,要他在京师做官,王强自知才疏学浅,就请求还乡。皇帝就封他三千顷地。王骏马在王庄挂起了千顷碑,建起了雕梁画栋,五门相照的骏马府,门口还有一个丈余高的石狮。随着时间的流逝,只留下来现存的七间楼房。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庙口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庙口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