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西省 >>景德镇市 >> 乐平市

乐平市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乐平古街古村

  (1)乐平市区老北街区  乐平市区老北街,这是一处在历史上以商业为主,集民居、民俗文化为辅的历史街区,范围是南以翥山东路(原东大街)划线,北至菖蒲塘至老-一段环城长寿路,西止洎阳北路(原北大街),东至为民路,总面积约30公顷。该区内呈里坊格局,规划有序,纵向巷道主要有老北街、长沙巷、周家巷、富贵巷、万寿宫等,横向巷道主要有典当巷、柴巷口、成佳巷、菖蒲塘巷、花园巷等。其中以老北街保存得最为完整,它全长580余米,宽4米,原为长方形花岗石地面,沿街两面店铺、民居、祠堂、庙宇、古井、水池、巷道、茶肆、作坊等建筑鳞次栉比,约70%以上是明清或民国时期的古建筑。老北街始建于南朝,鼎盛于明清和民国时期。东晋太兴三年(319年),处北街中段的安隐寺,时为赣鄱大地两座名寺之一,乐平“大寺上”也因此得名。南朝时,鄱阳王萧恢在万家寺建玉脂泽庄园,从而奠定老北街之基础。唐朝中和三年(883年),乐平县治由众埠铜山港口迁到老北街所在地花靥镇,北大街由此成为县城发展之原点,到了宋代老北街被发展成乡土特产、南北杂货、烟花爆竹、竹炭木材等商品销售主要街道,由于历史上老北街有过多次火情,被乐平人戏称为“火龙街”,宋范仲淹任饶州知府经过乐平,令百姓集资挖井建池,蓄水防火,万家池因此得名。同时在万家池对面建郭西庙,以驱邪镇火(清咸丰时被焚),郭西庙巷由此得名。明万历年间,万家池改名范家池,并在井池东侧建范家大祠堂,以纪念范仲淹,清代曾在祠堂内展陈范文程事迹。有清一代老北街发展至鼎盛时,有近400余店铺,成乐平最为繁荣的综合商业街区,直至解放之初。由于城市的发展,原东、西、南街区的先后改造拓宽,鉴于老北街与南街不能对接,于是新建了一条新北街(现称洎阳路),老北街便有幸成为乐平市现今唯一保留下来最为完整的一条古街。  在老北街区域中,尚有清代江氏典当行建筑群、周家、彭家大祠堂、荷园、-鄱湖警备司令部驻地、薛家塘、啸月移、三都试馆、老营盘、翥山书院,以及花园巷3号汪大纲、汪大绶旧居,富贵巷13号明初县丞彭氏府宅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迹)。  (2)乐平市区古城隍庙区  乐平古城隍庙区,这是一处以民俗文化为主,集政治、民居、商业为辅的历史文化街区。范围是北起东大街(现翥山东路),南至迎宾路,东至状元巷,西到南大街(现洎阳南路),总面积约25公顷,该区内巷道分布井井有条,纵向巷道有:状元巷、栽培巷、福禄巷、财贵巷等。横向巷道有:余家祠巷、支祠巷、翥山岭巷、小南门巷等。其中以城隍庙占地最大。以“城隍庙侧”巷而言,此巷东接小南门,西通何家台和龙神庙,全长65米。几乎占到老城东南区大半土地。  乐平城隍庙,始建于唐中和年间,因其具有“壮一邑之保障,肃百姓之观瞻”之功能,又具“默相人民辅佐治理者”之作用,故历经宋、元、明、清“屡敝屡修”,建国后,庙已多有改建,今食品厂是其一隅。  在老城隍庙区域中,有儒学里(文庙)、观音阁(凤游书院)、古县衙、五都试馆、龙神井、龙王庙、马王庙、马氏、洪氏、余氏宗祠,汪道诚府第、彭氏府第以及许还山、胡延龄等名人旧居,财贵巷还保留了一座古典烟花青楼。  (3)名口老街  名口老街,位于乐平市区东南向44公里的乐安河北岸,?晨谡蛘?府所在地。乐安河是古徽州进入饶州及鄱阳湖主要水路通道之一,名口镇以下河道陡然变得深阔,上游的大宗木竹、山货、下游的日用百货都在这里驳运集散,优越的地理位置使这里成为乐安河东入乐平的第一重镇。唐天佑年(904年),许氏自河南迁此,现有1300户,5500余人。老街区有两个中心,一是十字区,保留有南北杂货、医药、染布、衙讼、造香、制牌、锻铁等20余家老店铺以及20余幢老民宅。二是广场区,这里周边也保存了一些祠堂、村塾堂、水塘等公众场所。十字街区和广场街区有7条纵向巷道连接河边的7座古码头,码头台阶在60至80级不等,可想当年航运之繁荣。  村中现保存较好的古建筑中,当属两座老祠堂和一座村塾堂,其中以“高阳祠”许氏大总祠著称,该祠是明初洪武帝爱将许瑗大将军建造,祠堂用材硕大,石、木、砖并用,气势宏伟,楼阁、庭院设计巧妙,斗拱、藻井装饰考究,中堂屏壁后背仍保留着明洪武至清嘉庆许氏先祖的功贺匾文十余幅,弥足珍贵。高阳祠总占地1300平方米,为庭院式建筑,门口有两口清塘,环境优雅。  (4)涌山老街  涌山老街位于乐平市区北向40公里,涌山镇治所在地,唐代王氏从婺源武南迁入,现有800户,3500余人。老街枕山傍水,风光秀丽,北面鸡公山有一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南面车溪河接婺源清流。这里自古以来为乐平、婺源、浮梁重要陆路通道。  老街区纵横三条,交叉中心聚集着商铺、民宅、桥梁、驿道、祠堂、戏台等建筑遗存。如有明代崇祯年造的王氏宗祠昭穆堂,清初万年戏台,道光年间王母贞节石碑坊,道光年间王氏司马府第等。其中昭穆堂戏台是乐平现存古戏台建造最早的戏台。  (5)上老村  上老村位于乐平市区以东30公里的高家镇官庄水旁。北宋中期,吴氏从安徽歙县迁入,现有110户,620余人。村中现有明清古建不仅数量多,保存完整集中是其最大特点。  上老村古民居建筑艺术品位甚高,如大总祠“瀛公祠”门楼,用砖木石组合构筑,精致典雅又气势非凡,是江南“四水归堂”、也就是乐平民间俗称“禾斛斗”式建筑的典型代表。此外,村中的其它10余座祠堂民宅,建筑水平均堪称上乘之作,到此考察的清华、同济大学的专家教授们给予该村很高评价。  (6)下徐村  下徐村,位于距乐平市区西北20公里属塔前镇管辖,与景德镇市及浮梁县毗邻。宋初,徐氏从南昌迁入,现有460户,1700余人。该村头枕绵延苍翠群山,村前的??溪河水清灵透亮,三座相望不远的清早期三孔石桥,连接下徐村至鲁丹街,直通景德镇、浮梁。  村中现存明清古建筑20余座,其中以明初木构架功德“世科”牌坊与清中期复建的宋高宗赐建的“仁寿楼”最靓。“世科”牌坊和“仁寿楼”是以纪念该村北宋文进士武状元驸马徐衡所建。故有学者提名该村为“江南皇家驸马第一村”。  (7)段家村  段家村北距洪岩镇5公里。明初,段氏从都昌迁入,现有340户,1600余人。这里山清水秀,背枕历居山,官庄水环村而过。是乐平、德兴进入徽州的重要陆路。石板道绵延数里,辙印深深,街铺、民居、作坊、拱桥、碑刻遗存甚丰,可惜这条古驿道出村口的古桥头原存的17座石碑坊先后坍塌或拆毁。  村中现保存较好的明清时期民居、店铺有20余幢,其中有一座建于明代的山墙式民宅特色鲜明,除满堂镏金外,其装璜极其讲究,在厅堂顶棚上,中置一口圆形藻井,两边又各置一方形藻井衬托,假楼对天井以采光,房内顶棚也以木构券拱装饰。入其屋难见片瓦,虽历数百年风雨,至今依然金壁辉煌。  (8)韩家村  韩家村从名口镇沿乐安河西下5公里,村位于北岸丘上。韩氏从河南入徽再迁此处已有1100年历史,现有550余人。这里自古以来物产丰饶,养殖业兴盛,水运发达,古代村民多以贩运生猪到徽州为生计。村中现保存有祠堂、民宅、戏台、水井、码头、巷道、商铺、作坊等古迹。村北有一高台地是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文化遗址及汉墓群。  保存较好的10余幢民居建筑中,有一座带客馆的府第住宅,木构门罩精美无比。而客馆的抱厦顶棚,内置藻井数口,匠心别具。整座民居建筑融饶、徽民间建筑精华于一炉,令人叹为观止。韩家村的古戏台更是精彩,其最大的特色是装饰豪华、遍体施金,堪称乐平晚清和民国初年戏台的典型杰作。  (9)上河村  上河村位于双田镇田里蔡家东北3.5公里平畈小溪两侧。现有400余户,2000余人。宋乾道年间,何氏由本地黄柏桥迁此建村,原有一老柳树跨小溪成桥,人称柳桥何家。因居何家段上方,又名上何。后传为上河。  上河村依山傍水,环境优雅。上河溪水由北而南穿村经年流淌,村子东侧迄今仍保留着十余幢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其中有老祠堂2座,老戏台1座,带天井的老民居也不下10座。2006年12月1日,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副主任谭刚毅博士一行4人专程对该村作了一天的仔细考察,并对该村建筑文化价值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10)耆德村  耆德村位于双田镇田里蔡家偏北10公里山谷小盆地中。一条溪河横跨村中。现有900余户,3600余人。后唐时,余氏从睦州遂安(今浙江遂安县)迁此。至宋绍兴时,村人余童中进士,因继以德高望重知天子,宋高宗封其里曰耆德。明嘉靖年间进士余火广为本村人。  耆德村不仅是乐平市古老村庄之一,也是乐平北乡大村之一。村中现存明清古建筑如民居、店铺、祠堂、戏台、街道、古桥、古树、石马、石羊等遗存30余处,其中以明代余火广府宅为最。该宅座落于村中央,三开三进侧门院宅式,两天井两0,是典型的明代民居建筑。构建坚固,装修简练。该村历史上曾有5座戏台,现只存3座。  (11)横路村  横路村位于双田镇,距乐平城区20公里,与田里蔡家相距8公里。谱载叶氏在唐乾府六年(879年)从徽州歙县梅林叶河村迁此立足,初名横溪,后因处“饶徽通衢”道上,清康熙年间易名横路。千余年来,横路一直为叶姓一脉世居,现有1700余户,7200余人,为乐平市第二大村落。  村中里坊道路纵横交织,明清建筑遗存甚丰,古民居、街铺、祠堂、戏台、石桥近40余处,其中以叶氏总祠,一房、四房、九房分祠祠堂戏台及一座万年台保存较好,可惜的是建于清乾隆年间的“渐晋轩”读书楼与“饶娥庙”清咸丰时焚于战乱。  (12)石潭村  石潭村在涌山镇南偏东3公里架鼓山西麓涌山河畔。唐末,朱氏从安徽祁门迁此建村,村北石山下有一深潭,故得此名。据曾载,乐平朱氏大多以此村发出,如库前、车溪、稍田等。  该村现存明清时期建筑有10余座,其中以一座明嘉靖二十八年按原制重造,清乾隆二十五年复修的单孔石拱桥保存最好。据置于桥头石碑记,该桥建于宋元之际,是乐平婺源、浮梁必经之路。此外村中的一座“三兴一成”的老祠堂戏台也保存较为完好。  (13)车溪村  车溪村位于涌山镇东南4公里。它上承风光旖旎的翠平湖2公里,下接涌山旧石器洞穴遗址4.5公里。这里山清水秀,土肥泉甘,明洪熙年间朱氏从附近库前村迁此立村,现有200余户,1100余人。  该村现存有明清时期建筑遗存30余处,其中当推敦本堂价值最大。敦本堂不仅规模宏大,平面功能复杂著称,且戏台也相当隆重精美、气势恢宏,当古饶徽二州经典祠堂戏台之代表。此外,村中10余幢民居天井式老屋、古道、店铺及村边的平板石桥、廊坊桥等建筑均保存较好。  (14)石峡村  石峡村位于涌山镇西南6公里石山北麓坞口。宋初,汪氏由婺源黄沙迁此建村,现有160余户,860余人。该村地理环境优雅,绿树相掩,溪水环绕。迄今村中仍保存10余处古老建筑,其中尤以一座清早期的祠堂最以为突出,该祠堂的特征一是门面采二层楼阁式,这在本县仅此一例,二是建筑面积逾2000平方米,三是两侧围墙作“懒龙伸腰”式长达50余米长。此外,村中另一座老祠堂及老戏台也保存得比较完整。  (15)戴村  戴村,位于距乐平市区49公里乐安河畔,属名口镇管辖,是乐平、德兴两县交界处最大的自然村。这里依山傍水,土地肥沃,素称鱼米之乡。现有650余户,3300余人。汉兴平二年(195年),徙乐平县治于戴村。宋祥符年间,戴氏自乐邑黄源迁居于此。明嘉靖进士、都察院御史戴儒,原华中工学院数学教授戴良谟皆为戴村人。该村文物遗迹甚丰,据清咸丰辛酉年《谯国戴氏宗谱、基址图》描绘有城隍庙、京兆坊、鼓0、官仓等古县治建筑物,与今所剩残迹相符。现今保存较好的有2座老祠堂与2座老戏台及10余幢天井式老民居。  (16)流芳村  流芳村,位于名口镇西4公里乐安河南岸。现有2千余户,9千余人,是乐平最大的一个自然村,也是华东最大的自然村之一。唐天佑年间,刘氏从弋阳新陂迁此立足,始称刘坊,改名流芳,以示千古流芳之意。  该村巷道纵横20余条,其中纵向巷道有7条通向码头。现存古祠堂、民居、码头、店铺、作坊、碑亭、戏台等遗存计百余处,其中文继公祠堂、文宗公祠堂、362号祠堂、359号老宅保存较好。  (17)小坑村  小坑村位于县城东北46公里山谷中,在洪岩镇境内。现有200余户,1000余人,唐末,胡氏从婺源清华街迁此建村。小坑原名清溪村,一条清溪从村中流过,河床落差较大,至下端有一口清水满盈的聚星池,据传有千余年历史,清乾隆年间进士胡翘之为本村人。  该村是婺源进入乐平的第一村,村中现有明清时期的建筑颇丰,诸如有民居、祠堂、戏台、官道、桥亭、店铺、名树、石碑、石狮等。其中有5座天井式民居保存得相当完美。  

翠平湖风景区

翠平湖风景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翠平湖(原名共产主义水库)风景区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边陲42公里处,为婺源县大游山、珍珠山和乐平市历居山等群山所怀抱,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养殖和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总库容1.437亿立方米,库区水面纵深近20公里,山林面积1.8万亩,其中,保护良好的原始森林0.2万,可养殖面积1.27万亩,水力发电站装机容量为1585千瓦,年发电量为400万度,灌溉农田15.9万亩。  库内微风徐拂,湖面碧波荡漾,四周群山怀抱,倒映林岚,矫健的雄鹰在山腰峰谷间盘旋,翩飞的水鸟在湖面水上嬉戏,淡淡的云雾飘荡在水面,萦绕在山峰,构成一幅恬静而不沉寂,淡雅而充满活力的大自然瑰丽画卷,极目远眺,令人心旷神怡,泛舟湖中,顿觉神清气爽,是水上观光旅游的绝佳之地。  翠平湖水质清澈,浩瀚广阔,烟波无限,沿岸植被保护良好,与湖水一统,构成了自然原始的湖域风光。湖区周边的枫林带,在深秋初冬之际,显出如火如荼的姿色,大片茂木修竹,错落有致,色彩斑斓,形成秀美的林向景观。碧水环绕为翠平湖周边的山谷增添了许多野趣:深谷中蜿蜒曲折的小溪,茂密的山林,欢快的鸟鸣形成了美丽浓郁的山谷风光。景区蕴藏丰富的人文资源,如车溪村敦本堂古戏台建筑群,是乐平市唯一的石木混合结构的明清建筑;洪公祠,用于纪念南宋风节名臣洪皓及其儿子洪遵、洪适和洪迈。景区开展有山水观光、水上居民采风、库叉候鸟观赏、水上游艇泛舟、垂钓和生态观光等旅游项目。    翠平湖风景区 翠平湖风景区

洪岩仙境

洪岩仙境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洪岩仙境,位于乐平市东北部,其自然风光奇特,人文历史深厚,旅游资源丰富,距瓷都景德镇48公里,离中国第一画里乡村婺源80公里,至三清山公只需2小时路程,距龙虎山120公里离庐山200公里。周边旅游资源丰富,且风格各异。  洪岩仙境风景区距景德镇市区约50公里,距乐平市区38公里,毗邻婺源、德兴两县市,属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江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省级森林公园和景德镇市最佳十景之一。  洪岩仙境位于洪岩镇境内,景区分为溶洞和石林两部分,最值得一看的是距今已有3亿多年的地下溶洞。洪岩仙境的虽名气不及桂林七星岩之类的大牌溶洞,但景致绝对可圈可点。溶洞规模不小,其中还有一条地下瀑布,夏天十分清凉,避暑赏景一举两得。  洪岩汽车站位于景区出口附近,由此走到入口大概10来分钟,坐摩的过去15块左右。上山的路是不错的柏油路,过了售票处往里走一段便是洞口。洞内的游览,顺着步道和指示牌步行即可,过了“仙凡界”便明显感到进入清凉世界,瀑布的水流声在洞口也清晰可闻。洞内比较形象石景被命名为仙人田、碧螺姑娘、金鸡报晓等等,可参考旁边的展牌发挥想象。洞内的石壁上有许多细流,最大的水流便是九天瀑布,是洞内最让人难忘的景观。这里温度较低,而且水汽大。瀑布旁有一条有些湿滑的台阶,行走时需格外注意安全。  由于溶洞深埋在地下,从洞口下到洞里有几层楼高,最后从洞里出来又到了几层楼高的山顶。站在制高点的松漠亭上,放眼望去是青绿的植物和零星点缀的村庄,充满了生命力。下山路上正好游览石林,石林里的树木不大,但数量众多,还有藤蔓缠绕,很有特点。不过,这里的景色和溶洞比起来逊色得多,若时间不充裕,简单浏览即可。最后走过一段竹林,便能到达景区出口了。  境内拥有从多自然、生态、人文景观,如鬼斧神工、堪称溶洞四绝的“洪岩仙境”;丹桂飘香、怪石嶙峋,藤穿石、石抱树的“石林峰谷”;建于明万历26年,终年水花飞溅的“铁井飞泉”;雍正皇帝御赐“世德、流光”四字的“项家庄古祠堂”;更有“一门四进士,一相两尚书”的洪公气节和《容斋随笔》的巨献,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养生、商务度假、爱国主义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佳境。  洪岩仙境是一亿多年前中生代形成的壶天灰岩溶洞,整个景区面积达4万平方公里,洞室面积达10万平方米,洞长2000余米。洞中石钟乳遍布上下,错落有致,晶莹绚丽,美不胜收,千姿百态,鬼斧神工。出生在这里的南宋名臣洪皓(其二十八代世孙为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游后留下千古绝唱,“有此乾坤有此岩,谁知仙境在人间”的千古绝唱。  洞中有誉为神州溶洞四绝的“九天飞瀑、震天雷、仙人田、水中天”。有38米高的擎天柱和金银山、状元拜塔、云岩、五指山、丹凤朝阳、龙门、金钟宝塔、仙人献指、绣花楼。有造型奇特、仪态逼真、惟妙惟肖的:人面狮、唐僧取经、观音坐莲、倒挂金龟、诸葛看后书、观音送子、金鸡报晓、托塔天王、南海观音、姜太公钓鱼、仙鹰、神龟、浴佛、珍珠泉、凤凰池、水晶宫、水廉洞、瑶池、西海龙宫、莲花池、万里长城。  洪岩尽胜景,洞外妙境佳,这里还有古人类居住生息遗址、南宋的洪皓学堂遗址、明代的铁井飞泉、当代中美农业考古队考古现场。还有140亩美丽如画的石林,古色古香的松漠亭,引人入胜的南星岩、仙姑岩、神宝峰、狮哮峰、松漠峰、独秀谷、珍珠岩。  位于溶洞山顶,是古生代地壳变动而形成,距今有3亿多年,山上怪石嶙峋,奇花异草点缀其间,相依丛生,风光明媚。有桃花谷、松漠亭、达开峰、藤穿石、象鼻石、强盗床、双龙戏珠、骑虎难下、八戒戏嫦娥等景观。景点的林涛如潮,林谷如云,让您犹如步入仙境般的身临其境。千亩如诗如画的石林中古树名木遍布,珍禽异兽出没,野花遍地开,小鸟林中鸣,置身其中,如至梦幻中。以奇石、奇树、奇藤、奇峰著称。  奇石:造型奇特,维妙维肖,有形状似白兔、鲸鱼、山羊、山猴、、野猪、蛇、大象等动物,这里石石皆景,景景不同。  奇树:古树盘踞、丹桂丛聚、翠竹摇拽,与奇石形成了紧紧搂抱的奇观。  奇藤:千年古藤,环石缠绕,藤缠树、树缠藤,可真谓树有情,木石结缘。  奇峰:青山幽谷,流水叮咚,这里有强盗峰、松漠亭、独秀谷、情人谷、幽情谷南星岩、仙姑岩、神宝峰、狮啸峰、珍珠岩等。  攀上光明顶,极目远眺,那苍苍茫茫的-,时隐时现的群峰、风光明媚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置身于此,如到了世外仙境之中,令您流连忘返。美食·住宿·购物  洪岩山庄,占地面积40亩,位于景区之内。可吃饭、住宿、举行各种商务会议。标准间300元左右一晚,餐饮场所可同时容纳120人就餐。   地址:景德镇市乐平市洪岩镇  类型:洞穴地质地貌古迹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3小时  电话:0798-6318006  官方网站:http://www.jxhyxj.com/  开放时间:  08:00-16:30。  门票信息:  门市价:81.0元  成人票81元,包含溶洞、石林两个景区和1元保险费用;1.2米以下的儿童免票;1.2-1.4米之间的儿童、60周岁以上的老人、学生可享优惠票41元。

江西怪石林

江西怪石林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江西怪石林风景区,属国家4A级、乡村旅游4A级景区,位于江西省乐平市众埠镇,这里是奇石海洋,石林总面积超过二十平方公里,其景观之美、体量之大,为国内所罕见。整个景区奇石遍布,千奇百怪,神态万千,或气势磅礴、或玲珑可爱,或象人神、或如禽兽、或似器物,惟妙惟肖,恰如鬼斧神工之作,观者无不惊叹。  江西怪石林风景由怪石林、水帘洞、风景坪石海、通天峰四个景区(点)组成,可供游览两天以上。  江西怪石林位于乐平、弋阳、万年三县(市)交界的文山一带,与三清山、瓷都景德镇、龟峰、龙虎山等著名景点处于同一条旅游精品线上,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面积达数十个平方,其范围之广,景观之美,在我国石林景观中是极为罕见的,它是目前国内迄今为止发现的面积最大、景致最集中、景观最美丽的石林。走进怪石林,惟妙惟肖的象形石与美丽迷人的地下暗河、形态各异的溶洞、诡异神秘的天坑、鬼斧神工的石峡谷等喀斯特地貌交相辉映,加之绿树掩映、藤萝缭绕,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生态景观图——或玲珑剔透、秀美多姿,或狂野豪放、洒脱不羁,或如雕似琢、精巧细致。怪石林以五怪闻名于世 ,五怪为:树怪、石怪、水怪、怪坑、气候怪。怪石林风景区由四个景区组成:风景坪景区、风动石景区、园之源、风动口景区 。  地址:景德镇市乐平市众埠镇  类型:洞穴地质地貌山  游玩时间: 建议3-4小时  开放时间:  8:00-18:00。  交通指南:  高速公路:德昌高速乐平或万年出口下往景区。  国道:206国道至乐平或万年、301国道至弋阳,转乐弋公路经曹溪往景区。  铁路:皖赣线乐平站或万年站下往景区。  航班:南昌或景德镇机场往景区

砚山

  砚山是距乐平市区10公里的塔前镇的一个古村落。据砚山徐氏家谱记载,古代有“十景”:溪田石砚、山寺乳泉、新岭石牛、月湖冬暖、通岸横桥、平畴驾艇、神峰奇石、寿山古柏、白云石鹤、龙岗暮雨等。在这一风水宝地,经过几百年日转星移,现代“八景”又不可思议地出现在人们面前,有些还是奇特的景观。   (1)石抱树。树从坚硬的石头里长出来是不可想象的事,而这里有两棵孪树即以顽强的生命力做到了。当地人称为“石抱树”。这两棵树“在夹缝中生存”作了最好的诠释。   (2)树抱石。这里有一对中年“夫妻”树,它们俩的树干连着树蔸,搂到一起跑到石壁上作“杂技表演”,令人叹为观止。它们俩还在日夜不停地往前同“行”。当地人称为“树抱石”。   (3)菊花石。这里有一座天马山,山上有奇石,黑黑的石头里长出形状、大小各异白白的“菊花”来,这就是玩石人梦寐以求的菊花石。   (4)清水环屋。砚山徐氏居住地是个千年古村落,有两股清泉从山上自流而下,从村中流过,流到每家门前,户户门前有“码头”(洗衣洗物的青石板),千百年来,这里村民足不出户就可洗衣洗物,“清水环屋流”在江南村庄不能不说是个奇观。   (5)奇山。本来石头山最多只是长些小灌木的,可这座石山即有许多乔木从石头中奇迹般地冒了出来。一个群体生命如此坚强实在称奇,给人以启迪。   (6)溶洞。这个景区有四个溶洞,其中一个是史前人类洞穴,考古专家在这里出土了大量的史前人类文物,有大熊猫等动物化石和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叫人不能理解的是,这个洞里有许多泥鳅和虾米在0中生活着,它们个个是红色的。还有一个没有人走到底的溶洞,里面有许多奇形怪状的景物。   (7)瀑布。这个瀑布是三叠瀑布,落差共有17米,三叠各有不同形状、不同风韵。   (8)温泉。这就是古“十景”中的一景----月湖冬暖,面积50余亩,主泉日涌水量可达2000余吨,其它泉眼无数。温泉水温冬季可保持在30多度,可用于健康理疗、特种水产养殖等。  

乐平古戏台

  乐平素有“中国古戏台博物馆”之称,现存412余座。它们灿若星辰,遍布全市农村各地。其中不乏明清建筑。接属性分,有祠堂台、庙宇台、会馆台、宅院台等;接功能分,有晴台和晴雨两用台;接结构分,有木质结构台、石质结构台和石木混合结构台。无论何种戏台,其造型之雄伟,气势之恢宏,工艺之精湛,无不令人叹为观止。乐平古戏台是熔建筑、工艺、雕塑、美术和文学于一炉的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国内外罕见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和观赏价值,已引起国内外众多的新闻媒体、专家学者和广大游客的普遍关注与浓厚兴趣。海内外近40家新闻媒体对它作了专题报道。  乐平古戏台具代表性的有:   (1)涌山昭穆堂祠堂台 涌山昭穆堂祠堂台建于明崇祯年间。三间四柱歇山式。戏台简约古朴、精致灵巧,“工艺之精细,建筑之宏伟,堪称鬼斧神工矣”。该台是我市古戏台中年代最久远的戏台之一,因而弥足珍贵。   (2)项家庄五桂堂祠堂台 项家庄五桂堂祠堂台建于清雍正庚戊八年(1730年)。重檐三翘歇山顶,三间四柱三凤楼式。戏台正面与祠堂对视,戏台背面不倚联大门,巧妙改变了明末清初祠堂戏台一律倚大门的定制,丰富了这一历史时期戏台与祠堂在格局上的审美情趣。   (3)车溪敦本堂戏台 车溪敦本堂戏台属祠堂戏台,坐落在涌山镇车溪村朱氏宗祠敦本堂内,属明清时代古建筑,始建于清乾隆丙寅十一年(1746年)。三间四柱三凤楼式。重檐双戗歇山顶。戏台额楼层次丰厚,雕镂精细,不仅戏台隆重精美,气势恢宏,而且整个建筑规模宏大,功能复杂,堪称饶徽二州祠堂戏台之代表。   (4)南岸双面台 南岸双面台清隆三十八年始建为祠堂单面台,后改为双面台。三间四柱三凤楼式,重檐三翘歇山顶。该台以气势大、雕工精、装饰美,一时显赫乐平市郊。   (5)浒崦名分堂双面戏台 浒崦名分堂双面戏台建于清道光十二年(1833年)。双面台,当地人称为“晴雨台”、“鸳鸯台”。晴台三间四柱三凤楼两硬山,重檐双翘歇山顶。戏台里外遍布戏台人物故事百余幅,雕镂精致,装饰豪华,放眼望去,一派金碧辉煌、美仑美奂。雨台呈敞口伸出式,悬山顶,整体气势与繁华程度虽不及晴台,但倒显几分典雅、秀美与别致。  浒崦戏台以“建筑奇巧复杂装饰豪华艳丽”著称,属乐平古戏台精品中之精品。   (6)戴村上房、中房戏台 戴村上房戏台,古瓷串脊,绿瓦盖顶,鳄鱼充顶,屋脊中央由大小褚砂古瓷坐中,四个檐角系有微风响铃,恰似正在腾飞的雄鹰,发出锐耳叮当之声,回荡全村,十分宏伟壮观。台中别出风格的精巧雕艺,金碧辉煌,麒龙顶上的飞檐让人叹为观止!中堂正中一块镀金横扁“以古为监(金监)”四个大字金光闪闪。据县史记载,此戏台名盖阳河。 戴村中房戏台,建于道光十四年间,距今已有一百七十多年,戏台属砖木结构,坚固耐久,雕工独特,梁、 壁、沿上都雕有戏文人物,龙凤花鸟,精工细作,技艺超凡,虽经岁月沧桑一百七十多年,大部分仍保存较好。戏台四角腾空而至,每角悬挂一个两公斤重的铜铃,风吹铃动,响声悦耳。   (7)坑口万年台 坑口万年台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五年,后在改建中成功地将双面台变成万年台,因与浒崦戏台近乎相象,有乐平戏台“姊妹双芭”之美誉。   (8)韩家万年台 韩家万年台为民国十年(1921年)动工,越七年油台告竣。三间四柱两檐两金一楼式,硬山屋顶。戏台虽无飞檐翘角,然以其构架奇巧,雕工精细,通体施金而翘楚于乐平东南乡之一隅。   (9)观峰张家万年台 张家万年台为民国三十年代建造。五间四柱五凤楼式,重檐三翘歇山顶。戏台檐翘、阁罩依次向前推出,曲折有致,使得屋面轮廓线与额楼层次感极其丰富。   (10)横路万年台 横路万年台始建于清道光年间,1956年依原样于原址翻新重建。此台品味甚高,整体造型优美典雅,结构比例缜密匀称,是万年台中不可多得之精品。   (11)南界首万年台 南界首万年台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982年改建。五间四柱五楼两硬山式,重檐三翘歇山顶。屋顶层层叠叠,峥嵘嶙峋,虽采钢筋混凝土结构,却为乐平较早成功模仿大木作镶嵌雕件的万年台之代表杰作。乐平古戏台

九林墓画

九林墓画为文化旅游景点。  九林墓画位于乐平市礼林镇铺里村石榴花兴山北麓,距市区25公里。四周松柏环抱,群山起舞,墓前紧依100米地带的勤俭水库,水库以东是乐洄公路。该墓于1987年4月发现被盗,12月由省、市考古人员一同进行了清理。据考证是南宋枢密副使-中夫妇合葬墓。   该墓坐西朝东,偏东15度,男右女左属宋代彩色壁画夫妻合葬墓。男墓室长3.2米、宽1.4米、高1.15米。女墓室长2.75米、宽0.9米、高0.9米。两室共一坟仓,两墓室内之中用麻石分开,其中点留有窗洞。墓四周用厚砖叠砌,砖长1-2米、宽0.31米、高0.29米。墓四周之外又有平砖横砌,呈半弧圆形,弧的直径为10.9米,并用方形麻石铺成该墓的拜堂,拜堂前有斜坡神道。   墓周壁绘有彩色壁画并用油脂多色,粗线条构成了仪座,导卫、侍女等。男室中绘大型方柜云头足屏风一架,柜施黯色,上绘绿叶红牡丹,富丽华贵。前绘三段典型搭脑,竖网雕花靠背折叠式交椅一把,俗称太师椅。两侧各绘一名侍女,双手持长柄椭圆形宫扇,上缀朱红锦,面带微笑,内着红衫,上穿素装,外负彼肩,下着漫足罗裙,上织线红菱格,腰系绸带,结花围裙前腹,体态丰满,身高0.74米。男室左壁由西向东分立五人,西起第一人为武官,双手全持节杖,左腰悬一柄义刀,身高1.13米。第二人为文侍,头戴直脚幞帽,五官端正,双手护笏,身着大红朝袍,身高1.11米。第三人为侍从,头戴玄色软脚幞头,嘴角三绺小须,身高1.14米。第四人第五人均为年轻侍者。右壁由西至东也分五人对称。   女室墓四壁分别绘有闺榻,侍女和桌案花瓶,由于麻石风化,左壁二侍女褪落不清,其余皆鲜艳如初,墓室内上方绘闺榻图,中置一处有花柜方榻,上罩绸绣花帐,八字分开,榻下饰斜方格纹,画宽2.74米、高0.9米,帐前绘一方桌,桌面下垂布复围,红底兰团花,桌上置一对玉壶春瓶,瓶内各插一枝绿叶陪衬的盛开的红牡丹,右壁由西至东分立四人:西起一、二人为侍女,上身脱落不清。第三人为侍女,头梳云髻,饰有金花,面部丰满,五官端正,上着红花紧袖衫,下着漫足花罗裙,身高0.88米。第四人为侍女,头梳蝴蝶发髻,上穿白花紫袖衫,下着漫足大红罗裙,双肩帛带垂下腹,系蝴蝶结于前腹,双手胸前,呈侍候状,身高0.9米。左壁由西至东也分四人。左墓壁画布局规划,比例准确。手法洗练,形神兼备,是不可多得的宋人手笔。   该墓从墓的结构、遗物、壁画的手法,实属宋代彩色壁画墓,现已呈报省级保护,进行了修复,设立专人保护。  

清代拱桥

  (1)众埠阳岗桥 众埠阳岗桥位于众埠镇倪家村,桥长42米,宽6米,为三孔石拱桥,单孔跨度7米。建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两端各有七米长斜坡作引桥。桥西桥栏均用青石砌成。桥东建有一亭,内存高2米青石大桥碑两块。据桥碑载,此桥是连接乐平、弋阳、德兴的主要陆路通道。1983年10月公布为乐平县文物保护单位。   (2)涌山金坊桥 金坊桥位于涌山镇车溪村,桥长72米,宽8米,为五孔石拱桥,单孔跨度11米。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桥上立有一座八棱经幢。据车溪《朱氏宗谱》载,桥上原有亭宇25间,可惜今天已无遗存。1983年10月公布为乐平县文物保护单位。   (3)上徐饮泉桥 饮泉桥位于塔前镇上徐村前??溪河水下口。桥长40米,宽6米,三孔石桥,单孔跨度7米。该桥正中嵌一方扇形石碑,题“乾隆壬辰冬月上浣”,书“饮泉桥”。桥之一侧是座神峰山,山中有数处树包石,石包树奇景。      (4)下徐报春桥 报春桥位于塔前镇下徐村前??溪河水上口,桥长40米,宽6米,三孔石桥,单孔跨度7米。桥碑题“乾隆六十年十月六日”,书“报春桥”。桥之一头沿金沟坞古驿道十余里通横路,另一头沿鲁丹街古驿道十余里通浮梁。   (5)山下赛泉桥 赛泉桥位于塔前镇山下村前??溪河水下口,桥长40米,宽6米,三孔石桥,单孔跨度7米。桥碑题“嘉庆戊寅冬月吉旦”,书“赛泉桥”,跋“合族有士募资建造”。桥之两头设有直径大小不一的风轮水车三架,是为经年椿臼瓷石的作坊。饮泉桥,报春桥,赛泉桥,座落在乐平塔科丘盆地的??溪河西支上游,三桥相望不出一公里,乾嘉盛世建造。   (6)石潭村单孔石桥 单孔石桥位于涌山镇石潭村,桥长12米、宽4米,拱跨7米。据桥碑载,此桥始建宋元之际,是乐平北乡进入婺源、浮梁的必经之路。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按原制重造,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复修。   (7)陈家卜村板石桥 石板长桥位于礼林镇陈家村,桥长百余米,桥墩24节,每节3.5米,宽1米。据传该桥有200余年历史。   (8)永镇桥 永镇桥位于双田镇横路村口南,旧墩三开平板式石桥。全长20米,三条长石板拼铺宽1米。谱载永镇桥始建清乾隆年间,清道光二十年丁末冬月重修。桥向往南直通县城。  

古石坝

  古石坝是乐平市众埠镇秧畈地区一座明代水利工程建筑,座落在弋阳县曹溪镇横桥小店村西北侧,石二山东北麓小溪上,距乐平、弋阳两市县边界两公里许,至今保存完好。   古石坝系拦河滚水坝,小型储水灌溉工程建筑,由主坝和副坝两部分组成。主坝处东、西坝副坝坡间,长约95米,顶宽近8米,底宽约30米,高达4米。内、外坡斜度分别为1:2.5,1:5。坝顶与坝坡皆用石灰岩石堆砌而成,坝内用砂石填充,局部地方已用水泥修补,堆砌岩石形状各异,大小不一。重者四、五百斤,轻者一、二百斤。堆砌石缝间打下不少木桩以固石块。木桩一般长在10米,直径10厘米左右、东西两段副坝(当地人称“摆”)用泥土筑成,坝面砌石块护坡,东副坝呈弧形,与小店村相连,长约100米。西副坝靠近古石坝管理站,长约20米,副坝均高出主坝1米许。   建坝小溪,水源充足,流域面积达142平方公里,石坝西南1公里五雷山东麓有乾岩洞,洞内有一窟泉水,此处石灰岩裂隙发育,地下水源丰富,据估计这窟泉水在枯水期平均流量仍不少于0.5立方米/秒,是石坝枯水期主要水源,因而即使遇上干旱年景,或小溪因上游截流而干,溪水因其“为有源头活水来”而清涓不息。   古石坝,原名古额社陂,亦称古石陂,据《扶风马氏宗谱》所载,古额社陂在明成化十年(1474年)前为紫坝,因“山场木槎罄尽,无从尽用”,于是便“起工鞭石结砌陂坝”。光绪元年(1875年)因山洪暴发,石坝被冲,乃重修。   古石坝为乐平东南乡马(秧畈)、刘(塘背)、胡(大田岗)三姓氏之祖业。它既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秧畈地区农民的生命线,自古至今,当地群众对这一工程的维修及灌溉管理极为重视。明代曾设陂长3人,陂甲11人,在西副坝的西端建有房屋,以便管理。现在古石坝常驻管理人员6名,因而这一古老的水利工程一直能保持良好状态。灌区渠系工程不断配套完美,用水得到合理分配,受益面积大增加。由当时灌田一千五百亩增至五千亩。如今,不仅众埠镇秧畈、大田岗、洗马、倪家等村农田大面积受益,而且石坝附近的弋阳县邵家畈等村都受益。古石坝的建成,五百年来,对乐弋边境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历居山

  历居山位于乐平市东北部43公里,在洪岩镇境内,该山属怀玉山脉支脉,主峰仙姑峰海拔高度为798.2米,山林面积约4万余亩,由于该地区有大面积森林覆盖,海拔相对较高,形成了特殊的小气候环境,一般夏季气温要比市区低3—4℃,冬季要高2—3℃,从而使得这里的植被十分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这里的自然风光主要有古树名木、居山云海,登高望远,观山间日出、日落等。   (1)古树名木:各类古树名木繁多,且林间树木茂密。在阳山岗山上,千年银杏根深叶茂,亭亭如盖;五老松,株株笔直粗壮,直入云天;在历居寺山上,有珍稀名贵的红豆杉林,有千年古樟,巍然屹立。大面积的毛竹林散布在各个山间,竹林葱郁。   (2)居山云海:这里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6℃,年降雨量为1800毫米。气候条件和良好的植被环境,形成了这里独特的自然条件。冬春两季,山间雾霭时有升腾,飘散于山间,形成了独特的山间雾霭景观,游人步于山间,尤如行于云端。在雨过天晴之际,天空湛蓝如洗,山间则时有清雾飘移,形成了青山蓝天清新亮丽的令人赏心悦目的自然风光。   (3)登高望远:在这里有乐平最高的山峰——仙姑峰,在这处高地建有了望塔,可供游人登高望远。站在这里,使人有“一览众山小”的豪情。连绵不断的群山,仿佛如蜿蜒的绿带向远处伸展,在天气晴好的时候,可以看到瓷都景德镇、铜都德兴等处。   (4)观山间日出、日落:山林的日出、日落有着与大海的日出日落不一样的景致。在这里没有大海的喧嚣,只有山风穿过林梢的涛声和鸟儿的鸣叫声,展现的是林间的幽静与灵动的神韵。在林涛阵阵中,在红霞不断增多时,一轮红彤彤而并不眩目的红日慢慢跃出了天际的林梢上,逐渐迸发出万道霞光,那样的场景,既是一次感受自然奇景的视觉盛宴,同时也是一次心灵的净化过程,可以使观者暂时脱离世俗的烦恼,尽情享受自然的神奇、神韵,而日落的场景则又是一次让观者流恋不舍的场景。   (5)伟人峰:此处海拔高度为400余米,高低分布有致,连绵几十公里的群山,山形奇特,远望如一巨人躺在大地上,头发、额头、鼻子、嘴、下颏、喉结,惟妙惟肖,酷似伟人毛泽东的头像。  

浒崦名分堂戏台

浒崦名分堂戏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浒崦名分堂戏台   名分堂戏台位于乐平市镇桥镇浒崦村,由晴雨台、厢楼(看台)和名分堂(程氏宗祠)四面环合组成,属晴雨双面祠堂台,又称鸳鸯台。据民国26年的《浒崦程氏》宗谱记载,程氏世居浒崦40余代,名分堂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祠堂建成14年后,才开始筹建戏台,造型取中国古典牌楼式样,据传当时募集能工巧匠70余人,精心设计建造,历时三年竣工。名分堂戏台是戏曲文化和宗族意识联姻的产物,它将戏曲活动请进了森严壁垒的宗族祠堂,曾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进行修整,修旧如旧。   晴雨台是名分堂戏台的主体建筑,以“建筑奇巧复杂,装饰豪华艳丽”著称,建筑面宽25米,进深12米,高14米,状式古楼阁,梁柱粗壮,雕塑满台精工,气势宏状,装饰通体施金,金壁辉煌。晴台面俯广场,雨台则正对正堂,两台相互背依,浑然一体,其设计之巧妙、结构之别致、雕塑之精工、布局之繁华,堪称一绝。   乐平素有“赣剧之乡”“中国古戏台博物馆”的美誉,境内有明清古戏台有80多座,浒崦名分堂戏台是乐平古戏台的经典之作,也是该市保存比较完好的古代戏台之一,被专家赞为“古戏台之极品”。   名分堂戏台为何能历经170多年的风雨洗礼仍巍然屹立,绽放异彩?乐平市博物馆馆长蒋庆林介绍说,这主要得益于政府和浒崦村民的齐心协力,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护古戏台。文革期间,名分堂戏台虽然少数浮雕和工艺装饰被损坏,但是村民视其为珍品竭力保护,1981年大家主动筹资修葺,使其整个构筑完好无损,焕然一新。1983年,浒崦名分堂戏台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跻身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军山摩崖

  军山坐落在乐平市名口、众埠、十里岗三乡(镇)交界处,距市区45公里,东濒长乐水,南邻众(埠)篁(坞)公路,北部和西部均为乐安河怀抱。东西蜿蜒7公里,南北绵亘8公里,面积约15平方公里。军山平地耸立,独立在原野上,为我市最高一座孤山。   军山得名于唐代。据同治版《乐平县志》载:“唐末五姓军保山捍寇(旧时对黄巢起义军的诬称),因名军山。”又因山脉逶迤,群山朝拱,如大将登坛,众武士附听令状,故称军山。   军山之颠峰连绵,山势陡峭,尤以中部三峰突出。主峰居中,海拔468.6米,东峰海拔420米,西峰海拔424米,余皆400米以下。三峰并立,主峰距东、西峰各为八、九百米。   山中风物胜迹亦为军山添色不少。东峰海拔410余米处于五代杨吴(公元905-937年间)时建有寺观———军山庙,至清代军山共有三座庙,近代皆废,现今刘、邱、吴等姓正在东峰古庙遗址重修军山庙。该庙前有一株古银杏树(注:原为两株,上世纪八十年代被雷击断一株)和石塔,庙旁有泉,泉东花兰坞,时散芳香;山南有云坪、醉仙石、云雾谷等。东南山崖上有湾头武侠吴文林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刻的“雾障云屏”四个大字,字迹清晰,笔力遒劲,与周围花草灌木交相辉映,宛若一幅古朴、清幽、奇妙而富有诗意的画卷。军山摩崖石刻,是乐平市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的山崖石刻。此外还有悬崖瀑布、日月崖等景点。   军山脚下丘谷相间,丘坡平缓,十多座小型水库点缀期间,像是一个个明亮的珍珠,给山下的人们带来丰收的喜悦

戴村上房、中房祠堂

戴村上房、中房祠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戴村上房、中房祠堂   名口镇戴村曾是古老的乐安县旧县址。历史悠久,古有“银麓朝云,洎口秋月,葛峰远峰,单埠翠屏,石痕仙迹,瑶渡禅祠,东楼琴调,西塾书声”等自然人文景观,凸显出戴村的山青水秀,风景优美。   上房祠堂坐落在中上村,坐北朝南,分上、中、下三堂,顶楼分一楼、二楼、三楼,前堂与中堂之间的两旁长廊雕刻麒龙盘柱,各种精细古雕显得十分壮丽,中堂的建筑更是别出心裁,屋柱都是采用香樟木、香檀木、株木、楠木上等材料所建,柱大无比,实为气派,香樟木大梁两人都无法合围。后堂天井四周石柱和石碑雕刻精细,条理清晰,各种图案微妙微肖。祠堂整体建设,工程浩大,造型精美,气势宏伟。厅内浮雕满堂,栩栩如生。整个雕刻彩绘壁画鲜艳如新。始建于道光年间,总共占地面积约1400平方米,其中祠堂1100平方米,与对面占地300平方米的戏台面对面所组成浑然一体的古建筑群。   中房祠堂,坐落在中下村,坐北朝南,又名炎公祠,始建至今已有两百年,于道光11年(即1830年)重修,青石砖木结构,造型独特,做工精细,雕梁画栋,特别是人工精心洗凿的二十根巨型的青石柱,令人目不遐想,刮目相看。厅内浮雕满堂,栩栩如生,价值非凡,后堂天井石栏上,雕有龙凤花鸟,纹理特别清晰。祠堂整体建筑的保留先朝历代祖先功勋和精工巧匠呕心历血的艺术,工程伟大,造型精美,气势宏伟,整个雕刻彩绘壁画鲜艳如新。是集“建筑、雕塑、工艺美术和文学”于一体的古祠堂。  

流槎彭氏古祠

流槎彭氏古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流槎彭氏古祠   彭氏宗祠位于涌山镇流槎村东北面,村内集中地,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古祠前有车溪河流过,后倚青山,青山绿水,风景优美,它汇集了我国古代历史文物,成为乐平市远近闻名的古祠建筑之一。   古祠坐西朝东,东面为一大门,两侧有4栋小门。大门口的墙壁以巨大花岗岩砌成人,据老人说,此石为日本贡品——上雕各种国家及人像。墙壁上方石雕《彭氏宗祠》及双龙抢宝,格外耀眼。   从西南面小门入祠内,迎面可以看到祠内古戏台,戏台上柱子及悬梁上全部都雕刻了古代戏曲中的人物,人物雕刻栩栩如生。爬上戏台,如亲临古战场。站在戏台上向下俯视,中间有—露天大厅,大厅两侧各有楼台,据说此楼台是提供给富家小姐及公子们观戏的,大边为公子楼,小边为小姐阁。楼阁由16根柱子顶着,靠大厅8根柱均雕有各种奇花异草、柱子上端由八条大鲤鱼顶着。大厅及戏台上有六个悬角(六角系六六大顺之意)角上均系有风铃,风吹过时发出清脆的铃音。   露天厅后面又有一个大厅,大厅正堂悬挂一中堂,大厅柱子均涂有朱色油漆,显得分外豪华。两面墙壁有名家诗词歌赋。据老人说此厅专供村老板及富人观戏之用。大厅后面还有一议事厅,厅内有四间储室,村内一些贵重物品存放于此地,村里一些大事也在此地裁决。   从北侧门出祠,观看此古祠建设,此祠建筑格局紧凑,布置紧密,整体—观,毫无一处缺陷,古祠经几届修复现在保存完好。  

廷鸾公祠

廷鸾公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马廷鸾公祠位于距乐平市区30公里的众埠镇楼前村马廷鸾故里,建设面积200余亩,内置了马氏先贤牌位及部分遗物。该祠是为纪念南宋右丞相兼枢密使马廷鸾而建。马廷鸾是乐平楼前村人,自幼甘贫苦读,知识渊博,工于文词,骈体文尤为工整,曾是两代帝王的词臣(起草诏书等文稿)。他为官清正廉洁,重视人才存拔,关心人民疾苦,对0佞-疾恶如仇,对朝廷对国家对民族矢志忠诚。晚年辞官隐居故乡著书,教子热心公益。其次子马端临在我国史学史上建树颇丰,所撰《文献通考》乃史学巨制。乐平之“洪公气节,马氏文章”后者即此。马廷鸾之后裔现分布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及国内广东潮汕、福建等地,不乏事业成功之士。 1996年10月,泰国马氏宗亲总会及广东潮汕地区马氏后裔谒祖团代表出席了在本市隆重举行的洪皓马端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17届年会,之后出资数十万元重修马廷鸾公祠。2006年第四届世界马氏恳亲大会在乐平市隆重召开,为迎接大会召开,对迁鸾公祠进行重新修缮与扩建。公祠前建有广场,广场中央矗立一座由广东马氏后裔损资兴建的马廷鸾石塑像。世马会莅会的海内外马氏后裔在此举行了隆重的祭祀大典。至今,每年都有大批马氏后裔来此处寻根谒祖。

文山石林景区

  文山石林景区位于本市东南部的文山乡,面积20平方公里,她是迄今为止我国华东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景观最美丽的石林。景区内一派黛青,怪石神态万千,野草野花点缀期间,宛如一幅巨大无比的壁画。每当朝夕红霞辉映之际,丛丛石林,披彩沐霞,扑朔迷离,宛若虚幻仙境。  景区奇石遍布,或气势磅礴,或玲珑可爱,或像人神,或如禽兽,或似器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恰如鬼斧神工之作,观者无不惊叹。专家评价怪石林:“奇赛云南石林,美胜苏州园林”。怪石林以其优美的石林景观、原始的自然生态、静谧清新的环境、纷繁多样的地质地貌向人们提供了一个集旅游、休闲、探险、科研为一体的不可多得的好去处。  石林风景区由三部分组成:风动石景区、风门口景区、石林迷宫景区组成,最具代表性的是风门口景区,这里的石林景观雄奇壮观,胜于云南石林。该景区的“佛手”是怪石林的标志性景观,高40余米,最为奇妙之处是,“佛手”变化无穷,从各个侧面看,景观各不相同:有如来佛手、恐龙出世、海里巨鳌、一帆风顺、石猴观景、回头狮等诸景,这就是佛法无边吧。同时,“佛手”还与附近的其它景观一道组成了“如来佛与孙悟空斗法、众天神捉拿孙猴子”十分有趣的故事景观。   

乐平市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洎阳街道 洪岩仙境 江西怪石林 砚山 乐平古街古村 乐平古戏台 翠平湖风景区 九林墓画 清代拱桥 古石坝 历居山 浒崦名分堂戏台 军山摩崖 戴村上房、中房祠堂 流槎彭氏古祠 廷鸾公祠 文山石林景区
塔山街道 洪岩仙境 江西怪石林 砚山 乐平古街古村 乐平古戏台 翠平湖风景区 九林墓画 清代拱桥 古石坝 历居山 浒崦名分堂戏台 军山摩崖 戴村上房、中房祠堂 流槎彭氏古祠 廷鸾公祠 文山石林景区
镇桥镇 浒崦名分堂戏台 洪岩仙境 江西怪石林 砚山 乐平古街古村 乐平古戏台 翠平湖风景区 九林墓画 清代拱桥 古石坝 历居山 军山摩崖 戴村上房、中房祠堂 流槎彭氏古祠 廷鸾公祠
乐港镇 洪岩仙境 江西怪石林 砚山 乐平古街古村 乐平古戏台 翠平湖风景区 九林墓画 清代拱桥 古石坝 历居山 浒崦名分堂戏台 军山摩崖 戴村上房、中房祠堂 流槎彭氏古祠 廷鸾公祠 文山石林景区
涌山镇 洪岩仙境 江西怪石林 砚山 乐平古街古村 乐平古戏台 翠平湖风景区 九林墓画 清代拱桥 古石坝 历居山 浒崦名分堂戏台 军山摩崖 戴村上房、中房祠堂 流槎彭氏古祠 廷鸾公祠 文山石林景区
众埠镇 红十军建军旧址 洪岩仙境 江西怪石林 砚山 乐平古街古村 乐平古戏台 翠平湖风景区 九林墓画 清代拱桥 古石坝 历居山 浒崦名分堂戏台 军山摩崖 戴村上房、中房祠堂 流槎彭氏古祠 廷鸾公祠
接渡镇 洪岩仙境 江西怪石林 砚山 乐平古街古村 乐平古戏台 翠平湖风景区 九林墓画 清代拱桥 古石坝 历居山 浒崦名分堂戏台 军山摩崖 戴村上房、中房祠堂 流槎彭氏古祠 廷鸾公祠 文山石林景区
洪岩镇 洪岩仙境 江西怪石林 砚山 乐平古街古村 乐平古戏台 翠平湖风景区 九林墓画 清代拱桥 古石坝 历居山 浒崦名分堂戏台 军山摩崖 戴村上房、中房祠堂 流槎彭氏古祠 廷鸾公祠 文山石林景区
礼林镇 洪岩仙境 江西怪石林 砚山 乐平古街古村 乐平古戏台 翠平湖风景区 九林墓画 清代拱桥 古石坝 历居山 浒崦名分堂戏台 军山摩崖 戴村上房、中房祠堂 流槎彭氏古祠 廷鸾公祠 文山石林景区
后港镇 洪岩仙境 江西怪石林 砚山 乐平古街古村 乐平古戏台 翠平湖风景区 九林墓画 清代拱桥 古石坝 历居山 浒崦名分堂戏台 军山摩崖 戴村上房、中房祠堂 流槎彭氏古祠 廷鸾公祠 文山石林景区
塔前镇 洪岩仙境 江西怪石林 砚山 乐平古街古村 乐平古戏台 翠平湖风景区 九林墓画 清代拱桥 古石坝 历居山 浒崦名分堂戏台 军山摩崖 戴村上房、中房祠堂 流槎彭氏古祠 廷鸾公祠 文山石林景区
双田镇 洪岩仙境 江西怪石林 砚山 乐平古街古村 乐平古戏台 翠平湖风景区 九林墓画 清代拱桥 古石坝 历居山 浒崦名分堂戏台 军山摩崖 戴村上房、中房祠堂 流槎彭氏古祠 廷鸾公祠 文山石林景区
临港镇 洪岩仙境 江西怪石林 砚山 乐平古街古村 乐平古戏台 翠平湖风景区 九林墓画 清代拱桥 古石坝 历居山 浒崦名分堂戏台 军山摩崖 戴村上房、中房祠堂 流槎彭氏古祠 廷鸾公祠 文山石林景区
高家镇 洪岩仙境 江西怪石林 砚山 乐平古街古村 乐平古戏台 翠平湖风景区 九林墓画 清代拱桥 古石坝 历居山 浒崦名分堂戏台 军山摩崖 戴村上房、中房祠堂 流槎彭氏古祠 廷鸾公祠 文山石林景区
洺口镇 乐平古街古村 翠平湖风景区 洪岩仙境 江西怪石林 砚山 乐平古戏台 九林墓画 清代拱桥 古石坝 历居山 浒崦名分堂戏台 军山摩崖 戴村上房、中房祠堂 流槎彭氏古祠 廷鸾公祠 文山石林景区
浯口镇 洪岩仙境 江西怪石林 砚山 乐平古街古村 乐平古戏台 翠平湖风景区 九林墓画 清代拱桥 古石坝 历居山 浒崦名分堂戏台 军山摩崖 戴村上房、中房祠堂 流槎彭氏古祠 廷鸾公祠 文山石林景区
鸬鹚乡 洪岩仙境 江西怪石林 砚山 乐平古街古村 乐平古戏台 翠平湖风景区 九林墓画 清代拱桥 古石坝 历居山 浒崦名分堂戏台 军山摩崖 戴村上房、中房祠堂 流槎彭氏古祠 廷鸾公祠 文山石林景区
十里岗乡 方志敏旧居 洪岩仙境 江西怪石林 砚山 乐平古街古村 乐平古戏台 翠平湖风景区 九林墓画 清代拱桥 古石坝 历居山 浒崦名分堂戏台 军山摩崖 戴村上房、中房祠堂 流槎彭氏古祠 廷鸾公祠
农业高新园 洪岩仙境 江西怪石林 砚山 乐平古街古村 乐平古戏台 翠平湖风景区 九林墓画 清代拱桥 古石坝 历居山 浒崦名分堂戏台 军山摩崖 戴村上房、中房祠堂 流槎彭氏古祠 廷鸾公祠 文山石林景区

乐平市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