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王拱辰 (1011~1085)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王拱辰(1011—1085)中状元时,年仅19岁,深得仁宗赏识,赐以今名。中状元后,初任怀州通判,入直集贤院,知制诰。庆历元年(1041),为翰林学士,辽使者两次来宋提出领土要求,王拱辰从容应对,据理力争,使辽国未敢轻举妄动。仁宗道:“非拱辰深练故实,殆难答也。”后王拱辰权知开封府,拜御史中丞时,进言罢夏竦、贬滕宗谅,被仁宗采纳。 有人用铸佛像名义迷惑众人,京都之人趋之若鹜,宫廷竟也出钱资助。王拱辰奏陈此举动摇军心,易引起民怨,仁宗遂下令禁止铸像。仁宗在迩英阁供置《太玄经》,沉迷占卜,拱辰劝仁宗应垂意《六经》,旁采史策。至和三年(1056),王拱辰再次被任命为三司使,出使契丹,受到非常之礼遇。回朝后,正值范仲淹当政,因事被-,以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神宗继位(1067),迁太子少保。熙宁元年(1068),复以北院使召还。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时,视王拱辰为异己,将其贬知应天府。熙宁八年奉诏回朝,为中太一宫使。元丰初(1078),转南院使,赐金方团带。接连上疏极言保甲法之弊端,言辞恳切。哲宗即位(1085),加检校太师。不久,王拱辰病逝于任,享年74岁。朝廷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懿恪。 王拱辰历事四朝,为官五十五年,是宋代从政最长的状元。但因其思想较保守,长期受到革新派的排斥,任地方官达20年之久。虽然他的资格老,但却始终未能拜相。 王拱辰长于文学,他的女婿李格非是宋代著名学者,外孙女李清照为宋代著名女词人。 [以上内容由"一条小鱼"分享。] |
胡汝麟 (1880~1941)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胡汝麟(1880~1941.2),字石青,以字行,别号乐想楼主,河南省通许县后城耳岗人。10岁丧父,由母罗氏教养成人。光绪二十二年(1896)中秀才,1906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著名教育家、实业家和社会活动家。 胡汝麟久怀教育救国宏愿。1907年任河南高等学堂教务长,1909年任省教务公所专门科副科长兼教育官、练习所教员,办选拔及考职事。1915年,他和王抟沙(名敬芳,巩县人,二人曾被称为河南公司派)在开封创办福中矿业学校(后迁焦作)。1926年任教育次长。1928年任华北大学校长及东北大学教授。1929年,在北平与房达三、王幼桥等人创办平民大学。1930年任天津商学院教授,撰写《产业论》和《欧战后各国新宪法之特质》,并在北平《民言日报》主办社会周刊。1933年任河南大学讲座。1937年,先后担任河南公费留学生考试委员、河南高等普通考试委员。1939年任教育部边疆教育委员。由于他知识渊博,学贯中外,阅历丰富,长于讲演,因此授课内容充实,引人入胜,深受学生欢迎,在教育界颇孚声望。其门人弟子遍及国内外,获重大成就者不胜枚举。 胡汝麟除在学校忙于教育外,还经常受聘到其它学校、工厂、机关讲学和作专题讲座,后将文稿整理撰写成《中华民族史》(未就)、《东西文化基本的差别及其原因》等,对增强民族自尊心,加强各兄弟民族间的团结、促进民族进步振兴,都起了积极作用。 实业兴邦也是他长期奋斗的理想。1909年,他被推为焦作矿案交涉代表入京。1913年,河南都督张镇芳派胡汝麟、王抟沙为矿案代表与福公司谈判。同年,中州、豫泰、明德三公司,为与福公司对抗,通过胡汝麟等联系活动,联合扩组为中原公司。1914年,胡任该公司总经理,王抟沙为协理。9月,其二人为公司全权代表,与福公司商定营业事宜。11月,胡汝麟、王抟沙被派作河南巡按使特派代表兼中原公司代表,会同河南巡按使代表、外交部特派河南交涉员许沅,在北京与福公司举行会谈。为维护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谈判中胡汝麟义正词严、据理力争,经四十余次艰苦舌战,最后签订了具有积极意义的《中原公司福公司经营煤矿业合同》(草案),为民建煤窑争回了一定权益。1915年6月,中原煤矿公司与福公司合组为福中总公司,实行"分采合销"制,胡任中方总经理。从此,中原公司增强了竞争能力,很快发展为河南最大的一家实业。 1917年1月,胡汝麟经悉心谋划,不惜巨资,创办了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颇具影响的《新中州报》。 1919年1月,河南督军兼省长的赵倜与英帝相勾结,在开封将胡汝麟逮捕下狱,囚禁16个月。后经王抟沙等省垣知名人士俱保而获释。在狱中,他致力读书、将所得撰为《汴中日记》17册,后草稿不幸散失。 "七七"事变后,中原公司-迁往四川,与天府煤矿合并。不久,此矿发展为四川的最大煤矿,为支援抗日战争、发展敌后工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胡汝麟在政治上是一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和立宪派梁启超交往甚密,是梁启超研究系的重要支柱。1913年3月,梁组织的民主党在开封建立河南支部,由其任常务干事。1915年参加讨袁护国运动。1916年梁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时,胡为全国烟酒专卖局总办。 胡汝麟青少年时期即有反封建思想,曾带领同辈捣毁神像。他主张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倡导兴办女校,曾为开封北仓女中筹助资金。在他40岁之前,一直倡导"人类主义",主张成立一国际组织,打破国界,实现完全之社会经济,就原有国际组织,创建超国组织,以谋世界政治之完全统一。旨在改造世界,使全人类生活状况得以普遍改善。为寻求"人类主义"的实现方法,1921年11月22日,他毅然出国考察。当考察至华盛顿时,觉"人类主义"脱离中国实际,无实现可能,便将这一思想撰成《人类主义初草》一书而告结束。其出国考察历时32个月,考察了欧、亚、美3洲的38个国家,对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尤其是土地制度,兴衰之道,均作了认真细致的笔录。1924年6月22日回国,后与好友赵质宸将日记体笔录整理,撰成《三十八国游记》33册,近百万言。1933年在开封出版。 "人类主义"思想被抛弃后,渐又形成了"普产主义"思想。主张产业有公有私,所有之各级政府及团体个人,皆能有产,即能表现人类之生命作用,收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及共产主义管理经济之效,且又免除大多数人民心理物质作用之缺陷,使中国为外国人所操持之城市经济,移转于内地城镇,不供他人之榨取。在乡村实行农工互助。还主张移民边疆,开垦荒地,实行农田分配。1927年《普产主义大纲初草》印行。1929年,出资组织"普产协会",起草了《普产主义协会宣言》。 1931年后,他深感外患日剧,便投身于抗战救国的斗争。他大声疾呼:"凡有志之士,必须划除私见,全民团结一致,始足以言有为。"表示应于国家则参翊中枢,贡献意见;于社会则指导青年从事社会事业;遇事则每以道义感人;于学术则专力于民族史的研究。倡"国内无异族,境外有同胞"的学说,驳斥敌人在国际间不正确之宣传,加强了国内各部族间之团结。1938年任河南抗敌后援会常务委员和国民参政会第一届参政员。1939年任全国精神总动员委员会委员时,经常为各党派的团结抗战奔走呼号,亲自拟订抗敌计划,还撰写了《请政府准将宪法草案提交本会研究具复早日完成建国0案》。他还投书国民政府,借面见蒋介石和外出讲演之机,对国家的政治结构、经济制度、外交政策、抗战形势及民族统一战线诸问题进行分析论述,阐明利害,并提出积极建议。 胡汝麟对人民的疾苦也常萦挂于怀。1939~1940年,他任华北水灾急赈委员会副委员长时,河南灾荒严重,人民流离失所,曾多次向国民政府呈文请求赈济,并积极号召社会各界为灾民募捐。或行文、或讲演、或交谈,陈词痛切,催人泪下,为河南灾民争得了救灾巨款和捐助的物资。 1934年胡汝麟任河南通志馆总纂,并负责撰写大事记。《河南通志》曾两次纂修,但均未完成。这次他们不仅对旧文稿进行整饰校订,而且在体例和原则上还作了大胆创新,增设了方言门,重修了文物志,充实了饮食业。同时还对宗教和犹太人在汴的情况作了大量调查,搜集了许多宝贵资料和照片。当大部志稿即将完成付印时,"七七"事变爆发,工作-停止,奉命迁往四川。胡汝麟视文稿如命,搬迁时,他让人精心整理,妥为包装,专人押运,严加保管。此文稿现存于河南省图书馆。 1941年,他又被推为第二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由于常年奔波,过度操劳,2月3日病逝于四川北碚镇。前往吊唁者不绝于途。国民党中央政府在重庆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许多国民党要员、社会名人、学者亲往参加公祭,或拍发唁电。中共中央派代表参加了追悼大会,送了花圈,并发了唁电。 [以上内容由"hb_hhb"分享。] |
时敏行 (1881~1961)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时敏行(1881~1961),原名经润,又名明荇、明行,别号讷言,河南省通许时庄(后移居县城)人。弟兄4人,排行3,故世称时老三。 时敏行自幼读书,聪慧好学,勤于思考,曾考中县首。1902年考入京师大学堂速成科师范馆。1905年,以优异成绩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入早稻田大学法科。同年,由在日同学陈与燊(黄花岗烈士)介绍,加入同盟会。 1906年12月,时敏行谋往参加萍乡起义。因无路费,以祖母病故为由,到中国使馆留日官费学生监督处请假3个月,得洋百元,始得成行。在九江,巧遇同志赵青峰,言萍乡之事已不可为,参加的同志多去了湖南。无奈,回河南故里,旋复回日本就学。1910年早稻田大学毕业后回国,先后在开封优级师范和法政学堂任教席,并为河南同盟会分部成员。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全国各地纷起响应。13日,同盟会分部负责人刘纯仁召集杨源懋、杨汉光、刘镇华、时敏行等人,在法政学堂举行秘密会议,研究起义计划。不料事不机密,未成。12月19日,同盟会河南分部联合仁义会,在法政学堂开会,公推张仲端为总司令,决定12月23日晚在省城开封起事。时因叛徒告密,起义又遭失败。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时敏行被选为河南临时议会议员。当时,豫督张镇芳设计破孩河南国民党人。时敏行提案弹劾张镇芳等人为害民国,为非作歹等罪恶,并撰文在河南《自由报》上发表。1913年,张镇芳密电袁世凯,将该报主编贾英(侠飞)杀害于北京万牲园,并悬赏缉捕时敏行。时敏行在国内难以存身,又东渡日本,参加了孙中山改组的中华革命党,继续坚持斗争。 1916年袁世凯死后,两院恢复,创建民国大学于北京,聘时敏行为该校法科学长。 1917年张勋复辟,时敏行与凌钺、蔡公时等人,随孙中山到广东护法。时敏行在广州大元帅府面谒孙中山,备陈北伐大计和民国将来的治国方针。他以"孔子著经论能树中华二千七百年之政治基础,释迦说经法能为东亚数千年文化之中心,王通招弟子讲学说能开有唐统一东亚之盛运"为比喻,力劝孙中山著书传世,为中华民族树以永世模范。当时,孙中山正染病卧床,闻听此言,崛然而起,极口嘉纳,遂任命其为中原国民军军长,并派大元帅府秘书长胡汉民在广州南园为其代为饯行,以祝北伐胜利。 时敏行回河南后,立即组织农民起义军讨伐段祺瑞。但因这支队伍缺乏组织性,又无战斗经验,不久即告失败。其后,时敏行奔赴上海,随孙中山一起战斗。为解决经费之困难,时便在街头卖字,挣得大洋900元,全部资助革命斗争。 1918年,孙中山在上海法租界莫利爱路私邸撰写《实业计划》,未脱稿即送时敏行校阅。时阅之后,请示将《实业计划》印成小册子,在北方广为散发,以扩大影响。同年夏,时敏行奉命回河南开展反军阀斗争。他回到河南,先自办知难学会,以作将来北方革命之基础。1922年,又在通许创办师范学校,不久被反对者捣毁。当其招聚众友商议抵抗对策时,不慎0走火,误伤了友人,遂被捕,判无期徒刑,囚禁通许监狱。后经刘积学、焦易堂等人上下活动,多方奔走,1930年方被特赦出狱。继之,先后被国民党政府委任为陆海空三军总司令部军事参议,国民政府参军处参议,军事委员会军事参议,还被任命为国民党党史资料编纂委员会编纂,参加撰写《总理年谱》、《中国国民党史稿》等书。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东北3省,时敏行悲愤难抑,亲书万余言,上 书国民政府,备陈多难兴邦的建议。1932年,上海"一·二八"之变,国民政府仓猝由南京迁往洛阳。他心急如焚,立即投书国民政府,深刻阐述急救时局的办法。1933年,形势日趋紧张,他又多次上 书,陈述自己挽救祖国危亡的意见。著有《党政军建议集》一书,因内容关系-,未能发表。后来,由于长期颠沛流离,文稿均散失。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又奔赴重庆坚持抗日斗争,坚决反对、大胆揭露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的罪恶行径。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艰苦曲折的亲身经历,使他明白了一条真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1943年,他力排各种阻力,克服重重困难,毅然携夫人秦毅投奔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 时敏行到根据地后,心情舒畅,精神焕发,工作热情很高,取得了领导的信任和同志们的爱戴。1948年,他被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副主席薄一波、蓝公武、杨秀峰等聘为华北人民政府参议。1955年4月13日,周恩来总理又聘请他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1961年1月6日在北京去世。 时敏行不仅自己为革命四处奔走,而且还引导全家投身革命。他的夫人秦毅,自始至终和他一起战斗,直至去世。女儿时伟廉(字贞洁),在学校读书时即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宣传革命道理,1926年惨死于军阀的铁棍之下。 [以上内容由"游子"分享。] |
娄凤桐 (1903~1966)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娄凤桐(1903~1966.10),河南省通许县练城村人。豫剧著名乐师。娄博学多艺,吹、打、弹、拉、唱无不精通,尤以月琴技艺精湛著称,人称"皮弦大王",对豫剧曲牌、唱腔亦颇有研究,是豫剧场面中的文武全才。 娄系门里出身。其家乡练城,素有"戏乡"之称。村上的自办戏班实力雄厚,能与周围各县大班抗衡。娄6岁即入班学艺。他年纪虽小,却刻苦、坚韧,日夜练功,冬夏不辍。娄为练鼓板,裤子的两膝处常被鼓条抽打出破洞。他敏而好学,不论谁都乐意教他,并且一学就会。1921年娄离开家乡,闯进省城开封,加入永乐戏院。环境的变化使娄的视野大开,他不满足已有的水平,又拜石成和为师,进一步学习月琴技艺。30年代以前,月琴(又称大弦)是豫剧三大件(即大弦、二窝、三弦)中的主弦。娄勤奋练习,手臂时常累得红肿,冬天,指帽有时竟冻在指头上,技艺大有长进。娄操月琴,音色明亮,出字饱满。"弯儿"(板式旋律)细腻流畅,如行云流水,曲中加"花儿"之处天衣无缝,细润丰富。每每一曲前奏过门,即爆出满堂"好",时有"娄凤桐弹月琴画眉一般"之称誉。30年代中期,娄在开封挂出"皮弦大王"的牌子,开始挂牌演出的生涯。上海百代公司为陈素真(《拣柴》、《三上桥》、《春秋配》、《三上关》),司凤英(《拣柴》),田岫玲(《断轿》),玫瑰花《(织黄绫》)等灌制的唱片,均由娄操琴。著名豫剧演员陈素真对祥符调传统唱法有不少改革、创新,根据情绪渲泻的需要,要快则很快,慢则很慢,独具风格。如《三上轿》中一段湍流水,缓似慢二八,不易伴奏,但由娄操琴,仍能丝丝入扣。 稍后,娄以司鼓为职。娄的鼓板,两手腕力匀称,浑厚圆足。掌握鼓板节奏鲜明,准确紧凑,并饱含韵味。他能文能武,打文戏稳而不温,舒展细腻;打武戏强而不火,洒脱明快。 1947年初,以娄为首在相国寺组织"开封大戏院",娄任主任委员。1952年,在中南五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汇演中获演出伴奏奖,获锦旗一面。1953~1954年,先后受聘于武汉、广东、北京部队文艺团体传授技艺。1956年回省后,在开封市戏曲学校任教。1957年,省豫剧院挖掘传统曲牌及唱腔时,娄废寝忘食,勤奋工作,以至于胃出血亦不肯稍停。 娄技艺超群,博学多才,除月琴、鼓板外,对豫剧曲牌、板腔也知之甚多。1958年,由史大成、娄凤桐口传,河南豫剧院音乐室记谱汇编,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豫剧曲牌音乐》一书。1961年,开封市编印的《祥符调传统曲牌选集》和《祥符调传统唱腔选集》中大量珍贵资料,多是娄口传身授。 娄为人谦和、耿直。凡有求教者,无不悉心传授,毫不保留。他对徒弟仁爱慈祥,耐心细致。1966年夏,省豫剧二团到开封求娄传授《娃娃》等曲牌及一些打击乐谱。娄见一行几十人每日吃住花消耗资甚重,不顾已退休的虚弱身体,让儿子在身边扇扇,日夜赶教赶练,寝食俱忘,终于以极短的时间完成任务。他却因劳心过度,旧病复发,大口吐血,数日不愈。1966年10月在开封去世。 [以上内容由"梦回荆襄"分享。] |
时经训 (1874~1919)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时经训(1874~1919),字志畲,河南省通许县时庄(后迁至县城东街)人。著名教育家。 时经训自幼读书,天资聪慧敏捷。一生博览群书,但却不受其绳束,奇思伟论,令人悦服。清光绪二十三(1897)拔贡。1906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师范馆,在京任中书科中书、邮传部主事等职。回河南开封后,任开封府中学堂监督、河南省立第二师范学堂监督。1912任河南省高等学堂监督。10月,被河南临时教育学会选为会长。1918年该会改组,又连任会长。其间,赵倜督办河南育才馆时,特聘他为地理教员。1913年3月,国事维持会河南支部在汴召开成立大会,他被选为5人理事会成员之一。1914年10月,河南高等学堂奉命停办,时经训以河南地区适宜农业发展为由,主张用高等学堂之拨款,筹办一所农业专门学校,且附设中学班。意见被采纳后,即在开封繁塔寺创办了农专,在高等学堂原址附设4个中学班,名第一中学,由其任校长。他一生致力于教育工作,对河南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时经训十分重视文物保护。他认为:"一国之文物,即一国文明之成品,凡文明国民,无不知珍重其国之古物而保存之。"由此,他曾呼吁河南人民:"河南为全国文明发源地……其古物之遗留,即全洲、全国之精神所附依,豫人所当负保护之责也。"(《河南地志·古物》)。1912年岁末,加拿大传教士怀履光,企图将开封一赐乐业教的两块古碑偷运到加拿大。他得知后,即四处奔走,多方发动开封各界、并发函电告在北京的河南知名人士,迅速行动,阻止古碑外运。在各方压力下,这两块"典重名贵、如周鼎商彝之古碑"方得保全,立于中华圣公会内,今收藏在开封博物馆中。 时经训慎交善谈,喜游名山大川,仰慕司马迁之为人。他专攻史地学,尤嗜金石,常以金石所得,印证史地之载文,以求史料之真实。他以伊阙为拓拔氏文化之萃,数次亲往探求,监拓《伊阙魏刻百品》,精装于世。他精心编撰成《河南地志》一书。此书体例新奇,文笔简约。其文物一门,充分证明了我国为世界文明古国之说,深为欧美学者所叹服。另外,还著有《河南挑筋教源流考》及一些杂文1919年去世。 [以上内容由"gif"分享。] |
于从云 (1905~1973)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于从云(1905~1973),绰号"傻瓜",河南省通许县练城乡人。豫剧演员,习净行,工白脸。 于幼时家贫,十岁时即为人做小工。十三四岁时,有人怜其生计无着,把他介绍给尉氏南曹娘娘庙小窝班。掌班答应试试嗓子,未试,于得意地随便喊了一声,掌班当即点头允诺。同年农历十月入班,次年正月即登台演出。二年后入通许公兴班。1927年,进省城开封,先入永安舞台,后在和平戏院。此后因日军入侵,又先后到扶沟、睢县、安阳等戏班。1948年重返开封和平戏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归属开封市豫剧二团。曾在《反靳老》、《滚鼓刘封》、《双玉凤》、《烧柴王》、《白玉杯》、《凤仪亭》、《张羽煮海》和时装戏《模范樵女》等剧目中饰演主要角色。于身材魁武、面阔口方,自然条件好。早期因演戏认真、"恨戏",人称"傻瓜"、"于傻子"。初饰花脸,后工白脸。中年以后,演技日臻成熟。他一声大笑,浑身肌肉随之震颤,每每报以满堂掌声。他的脸谱,靠五根手指,三抹两抹,即酷肖神似。在《双玉凤》中饰演的"火判官",能从口中喷出七八尺的火苗。然后一个背功獠牙衔入口中,铜睛獠牙,面目狰狞,阴森恐怖,人道"傻瓜"的判官演"活了","绝了"。1953年,开封市举行戏曲观摩汇演,于在《张羽煮海》中饰独角龙,获演出二等奖。 于性格豁达、开朗,与人为善,为人诚实,仗义疏财。在睢县戏班时曾任掌班,对来投戏班而不留的艺人,总赐以衣食,妥善安排送走。对生活困难的徒弟,时常送些衣服钱粮。故里乡邻常到开封卖柴、办事,于不论亲疏、贵贱,总热情款待,供以食宿,豪爽之义,为乡里交口称赞。于工作认真、严肃。一年冬天,于请假3天回家探亲,因下雪恐阻家中,第二天就冒雪步行百余里赶回开封。一次演出,一位管道具的同事与他开玩笑,在喷火用的麻球里少衬了一层纸。演出时,火烧伤了嘴,于一丝不苟,坚持把戏演完。1960年,于从云积极参加赴云南慰问演出,得到上级表彰奖励。后因患脑血栓、脉管炎等症,致使半身瘫痪。1973年在开封去世。 [以上内容由"mike"分享。] |
葛水生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葛水生(1939~),河南省通许县城关人。1964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自动化专业。初到国防科委5204工程指挥部任电气队副队长,其间对基地发射接受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等设备的安装、调试做出显著成绩,尤其在"V-912自动控制系统改进设计和自动控制系统中的防爆和密封技术"的实验中,出色完成了任务。在1965年一次重大试验中,自动防爆天车送火箭时,中途突然停止,情况十分危急,他挺身而出,冒险排除了故障,使实验获得成功,保护了上百人的人身安全和国家财产。1967年调空军3201工程总指挥部任电气队队长。1968年,他带领职工,在没有设计图纸的情况下,完成了发电站、变电所、高压送电线路等的建设安装任务,保证了试验基地计划按时完成。1977年,他又到铁道科学研究院参加研制国家急需的国家级标准器"100吨标准轨道衡",成果获国家科委发明二等奖。1982年他负责研制的YTC100吨液压式通用力源,在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获得成功,填补了国家水平标定大吨位传感器的空白,获北京市科委三等奖。1984年,他又到中国铁路闭路电视技术开发中心任总工程师,其间,他克服重重困难,翻阅大量国内外资料,终于研制成功中国和世界第一套铁路列车闭路电视系统,不仅在国内开通运行,而且其他国家也已采用,受到国家和铁道部领导万里、李鹏、王恩茂、李森茂、石希玉等的表扬,同时也得到外国专家的好评。葛水生知识面宽,爱好广泛,1969~1971年,曾在北京中医院任医师,并做出显著成绩。另外,他还是中国铁路电视节目制作中心和铁路电影制片中心的负责人和编导,编导过数部电视片和影片。主要论著有《ZSG-3型高精度测重仪可靠性问题的分析》、《国家标准轨道衡100T可靠性鉴定方法探讨》、《铁道部100T液压通用力源研制报告》、《铁路列车闭路电视高频传输方案》、《铁路列车闭路电视的发展概况》等。 [以上内容由"xfnews"分享。] |
蔡中青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蔡中青(1933~),河南省通许县人。自幼喜爱美术,初中毕业后,任通许县一中美术教师、县豫剧团美工。1964年调县展览馆。1979年调开封地区群众艺术馆,1983年8月地市合并后在市群艺馆做摄影辅导工作。作品多次参加省级及全国性摄影艺术展。《石林》获五岳联展二等奖,《知源》获河南省第一届民兵影展三等奖。《姊妹赛》入选全国民兵摄影艺术展,《石窟寺礼佛图》入选全国文物展。1981年7月,摄影集《少林寺》(与崔耕合作),由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1982年8月,拍摄的开封地区二夹弦演出的剧照四条屏《鸳鸯谱》,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1982年9月《巩县石窟》、《宋陵》折页,由中州书画社出版。1982年10月朱巧云所演《包公误》对开剧照由戏剧出版社出版。1984年10月,《铁塔》、《笔墨酣畅》等14幅作品入选《河南》大画册。1986年与张锡佑合作的摄影作品《开封名胜》四条屏,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1991年8月,《宋都御街》入选《中化绿色明珠》大型画册。1992年《龙亭夜色》入选大型画册《中华》(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9月,5幅作品入选《亚欧新桥》(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30余幅作品入选《古都开封》画册(海风出版社)。1996年9月,20余幅作品入选《开封》大型画册(中国旅行出版社)。1999年9月,6幅作品入选《世纪基业》画册(中国画报社)。2000年11月16日香港《大公报》神州新姿彩版,以"开封菊花佳天下"为题,全版刊登他拍摄的菊花照片10幅。该报后又以"七朝古都春意浓",刊登他的照片8幅;以"开封清明上河园"为题,刊登他的照片14幅。 [以上内容由"长刀无痕"分享。] |
张文广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张文广(1916~),回族,河南省通许县人。著名武术家和教育家,北京体育学院创建人之一。他自幼酷爱武术,1933年考入中央国术馆深造。1934年获全国摔跤公开赛轻量级冠军。1935年随中国国术代表赴东南亚各国表演。1936年赴柏林参加第十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此后即从事体育教学工作。1960年,跟随周恩来总理出国访问,任武术领队。1969年,作为中国武术代表团团长,率团访问日本,他还多次出国讲学,颇受欢迎。在国内重大武术比赛时,经常出任总裁判长。他为美、日、英、瑞典、加拿大培养武术高手近百名。他还负责国家武术规定拳、刀、剑、棍、枪等套路的编写和武术规则、裁判法的制定,负责体育院校武术教材的编写和修订。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中体育卷武术条目的主编。曾任全国体育总会委员、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中国运动训练学会委员、中国文史资料编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体育报》编委会委员、北京体育学院教授兼武术部部长。主要著作有《青年拳》、《中国式摔跤》、《查拳(综合套路)》、《散手拳法》、《广播太极拳》、《长枪对练·单刀对枪》、《武术运动小知识》、《弹腿》、《扔沙袋》等。后又潜心于《锁口枪》、《梅花刀》、《女子防身术》等的编写和对传统武术的挖掘整理工作。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以上内容由"zhihua"分享。] |
彭功阁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彭功阁汉族,1933年11月出生,河南省通许人朱砂镇拜寨村人,曾用名彭元勋。 1933年11月出生,曾用名彭元勋。 1954年8月入党,1951年1月参加工作。空军第三航空学校飞机驾驶专业毕业,大专学历。 1951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至1952年为中南空军预科总队二团一大队五中队、空军第三航空学校学员。 1952年至1957年任空军飞行员。 1957年至1960年任空军中队长、副大队长。 1960年至1970年任空军大队长。 1970年至1978年任空军司令部军训部副处长。 1978年至1979年任空军司令部军训部科长。 1979年至1980年任空军司令部军训部副部长。 1980年至1983年任空军航空兵师师长。 1983年至1985年任南京军区空军副参谋长。 1985年10月至1987年3月任空军司令部军训部部长。 1987年3月至1990年6月任空军军长。 1990年6月至1993年1月任广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 1988年9月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 1993年1月至1994年4月任兰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中共第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 [以上内容由"隆中山人"分享。] |
王树林 (1963~1986)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王树林(1963~1986)通许县东羊羔桥村人。1971年入学,在校期间,他学习刻苦,遵守纪律,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1978年考入县第三高级中学,1981年毕业。1982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84835部队184团当战士。在部队他学习勤奋、工作积极、训练刻苦、爱岗敬业,成绩显著。198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1月,他被选编到即将开赴云南前线的成都军区35183部队,在临战训练中,表现出色,被提拔为副班长。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他先后参加六次战斗,立三等功一次。同年3月18日,"3·18"破袭战在1828高地打响。当战斗结束部队撤退时,他所在的班负责狙击。狙击途中,不幸被炮弹击中,一只脚被炸掉,身上也多处负伤,浑身血肉模糊。这时他虽出现几次昏迷,但当稍一清醒,仍紧咬牙关,强忍剧疼,坚持战斗。最后当战友们把他从昏迷中唤醒后,他用尽全身力气,断断续续地嘱咐战友将他仅有的两元钱作为最后一次党费交给党组织,不久,与世长辞。1986年3月24日,成都军区前进指挥所司令部直属政治部批准他为烈士,并追记二等功。同年清明节之际,通许县委、县人民政府、烈士生前所在部队的领导、县有关单位负责人及烈士家乡周围的群众,在东羊羔桥村为他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以上内容由"pmqpllll"分享。] |
胡乾善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胡乾善(1911~),河南省通许县人。父胡汝麟。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继之留学英国,成为著名物理学家、教授。他于1936年、1937年和1942年,先后在《英国皇家学会公报》上发表关于宇宙射线的研究论文。1937年获伦敦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先后在东北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和中央大学任教授或系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南京工学院教授、力学教研室主任和院务委员会委员。1960年被选为江苏省力学学会理事和全国力学学会第二、第三届理事,还被选为南京市人大代表。1962年受聘为全国工程力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为研究生指导教师。其论著常在科学报告会上宣读,或发表在专业学报上。主要著作有《内燃机》等。 [以上内容由"和尚洗头用飘柔:)"分享。] |
贠明尚 (1964~1986)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贠明尚(1964~1986)通许县贠庄村人。他生活艰苦朴素,生性刚强勇敢。在求学期间,敬佩英雄人物,曾在日记中写道:"长大以后要当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1982年10月,他如愿以偿,参军在84835部队服役。在部队,他积极要求进步,表现突出,1985年11月被吸收为共产党党员。1986年1月,他作为部队骨干被选拔开赴云南前线,编入成都军区35183部队第十侦察大队二连机枪班,任副班长。在前线,他先后参加6次战斗。战斗中,他勇于冲锋陷阵,英勇与敌拼杀。在3月18日1828高地战斗中,他几次从火海冲出,又几次冒险冲进去,与战友一起先后救出两名受伤战士。当再一次冲进火海抢救战友时,不幸被烈焰吞没,壮烈牺牲。为褒扬他的英勇献身精神,3月24日,成都军区前进指挥所司令部直属政治部为他追记二等功。同年清明节之际,通许县委、县人民政府及有关单位的领导、烈士生前所在部队的领导及家乡群众,在负庄村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以上内容由"自在飞花"分享。] |
徐瑞恩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徐瑞恩(1938~),河南省通许县人。中共党员。1961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数学系运筹学专门化专业。他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数学所系统科学研究所工作。1963年对数学规划的稳定性进行研究,成果在1975年《数学学报》上发表。1965年参加大庆油田配水方案的运筹学研究,成果显著,研究论文发表在1974年《数学学报》上。1978~1980年,完成了"反坦克武器系统作战模拟模型"的研究,得到张爱萍、-的高度赞许,并荣获中国科学院1980年科技成果三等奖。1981年调总参装备部炮兵部工作。1983年调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作战指挥自动化研究所工作。1982~1983年,他研究的"海军航空兵和导弹艇协同攻击敌巡洋舰编队"作战模拟成果,得到部队领导和科技界权威钱学森、许国志的赞扬。1983年荣立二等功,并荣获国家1984年科技成果二等奖和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曾任海军自动化所研究室主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军事系统工程委员会委员、军事运筹学会理事、副秘书长。 [以上内容由"清"分享。] |
吴永学 (1897~1946)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吴永学(1897~1946)通许县东栗岗村人。1945年,共产党地下工作人员于伯奇到东栗岗村开展工作,动员组织群众起来向地主恶霸开展清算与减租减息斗争,并发动组建"农民互助会",吴永学担任会长。领导贫苦百姓开展扒铁路、割电线、筹粮草、收送情报、抬担架、保护伤病员等工作,为革命胜利做出了贡献。1946年5月的一天夜里,对互助会积恨已久的反动地主暗中勾结国民党反动武装,秘密窜到东栗岗村,将吴永学和他的两个儿子一起绑架到村子南地。在百般折磨和残酷毒打下,他们宁死不屈,被活活打死。 [以上内容由"my7788"分享。] |
邸阁清真寺 | 邸阁清真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邸阁清真寺始建于明末,清康熙年间重修。道光年间曾补修一次。1985年再次重修。现寺占地二亩有余,总建筑面积达300平方米,其中大殿130平方米,为砖木结构的卷棚式仿古建筑。院内植以松柏及其它树木,显得格外清静。清真寺大门为砖砌门楼,其左右各有一形态威严的巨型石狮守护,更添威仪。 本坊现有教民220户,共820人,均为回族,属格迪目。本坊人陈万清于清道光年间考中已巳科(1845年)第二名武进士,曾任平凉游击将军,被封为“武功将军”。 清真寺后殿有12扇保存完好的木雕门,为老清真寺遗物,约有200年历史。每扇门高约3米,上部为镂空木格,下部为浮雕。每扇门有3组浮雕(上下为横幅木雕,中间为圆形浮雕),共计36幅。雕刻精美,栩栩如生。 雕刻内容丰富,有双狮戏绣球、莲花双鸟、凤凰戏牡丹、二龙戏珠、双鹤莲花、喜鹊叼石榴、梅花喜鹊、麒麟踏浪、天马行空等。该组木雕是通许目前发现保存完好的唯一的一组木雕,因此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文物价值。 -旅游小贴士: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9:00-18:00 地址:开封市通许县邸阁镇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