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开封 >> 禹王台区 >> 南郊乡

南郊乡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郦禾农 (1857~1940)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郦禾农(1857~1940),原名嘉谷,字禾农,后以字行,祖籍浙江绍兴,生于开封。郦自幼在开封生活,说一口地道开封话。1915年5月至1916年7月任河南辉县知事,颇有惠政,曾获四等嘉禾奖章。1916年7月20日调省城开封,曾被聘为督军署及省长公署顾问。他协助王德懋等地方名士,在事关民生疾苦及地方利害的大事上,向执政当局陈述建议,据理力争,以使地方免受其害,造福乡里乡亲。  郦禾农住开封前炒米胡同东头路南37号(当时门牌)。37号院是一通街大院。北大门在前炒米胡同路南,南大门在裴场公胡同路北。从炒米胡同向南一进大门,37号院又分为东西两院,东西两院均为前后两进院落,郦住东院,除卧室外,还有书房、储藏室。郦禾农离职后,每天早起早睡,生活很有规律。每天早晨起床后,即做"八段锦",活动身体,早饭后写字。下午常去开封几家大古玩店转转,寻觅有价值的古玩字画,亦时常应店家之邀,鉴定古玩字画。晚饭后很少外出,仅有时去看戏。饮食以素食为主,午间有时吃一些炒肉菜。每年冬季好买些"盐霜豆"佐餐。他不喝白酒,喜喝绍兴酒,酒量很大,但从不喝醉。直到晚年,郦禾农身心健康,耳不聋、腰不弯,出门从不坐车,常拄一拐杖。  郦禾农是清末民国年间河南颇有影响的书法大家。他能写正草隶篆,尤擅长隶书。他每天笔不离手,他屋内的桌上、书架上、茶几上、橱中、箱中、墙上、地下、纸篓内满是纸、笔、墨、字。他给求字者写大字时,是用两张方桌对成一个案子,站着写,写小字是坐在书桌前写。书写的种类以对联最多,其次为扇面、条幅、中堂、斗方等。正草隶篆4种字体墨宝累计有数千件,他被后人誉为"是一位高产的书法家"。随着岁月流失,郦禾农的书法作品大多散失。他为武玉润所写的篆书墓志盖现存在武玉润的孙女武延彬处。郦禾农写字,正草隶篆都写,以隶书出名,而且多写,篆书不多见,此盖文龙飞凤舞,规矩中见自然,浑厚中见洒脱,功力很深,郦自己说这是他一生中一件得意之作。亦是他留给后人的一件难得的稀世珍品。《二十世纪开封书法作品选集》收录郦禾农两件书法作品,一为隶书联"体载六书秦相字,高含百氏汉家文",另一件为行书尺牍。  郦禾农精于古董、金石、字画、碑帖鉴别,是河南著名鉴赏家。他还收藏有许多颇有价值的古董、金石、字画、碑帖、石刻、鼻烟壶等珍宝,亦是一位很有品位的收藏家。郦禾农高个子、长圆脸,为人和蔼,心情开朗,谈吐风趣,气势高雅,他与当时著名文人武玉润(曾任河南图书馆馆长)、邹少和(书画名家)、王德懋(清末进士、书法名家)等人交往密切。他们常在一起写字、绘画、鉴赏古玩、谈古论今,亦常下棋。郦禾农的围棋、象棋水平很高。  当时有许多文人子弟,如武大椿(武玉润之子)、杜瑞琳(字朗若)、侯绍仁(住西大街西头路北)等,慕名随郦禾农学习书法、绘画、刻印章、碑帖及拓片鉴定等。他对子弟教导甚严,不仅管教写字、画画、-,而且管教他们的工作、生活、言行,教授许多做人的道理。一次他在武大椿的小字本上批写:边研墨,边看字帖,写小字时每个字要方正整齐露棱角,每一行一列要横平竖直,要贯行;写大字时要注意字的间架结构,一个字要一气呵成,切忌败笔,一幅字要浑然一体,要有神韵,切忌杂乱堆砌,无章法。他还要求弟子说:写字时要坐正,握紧笔,凝心正气,排除杂念,练字时起先把臂放在案上坐着写,然后要练站着"悬腕"写,写大字时笔要大一点。先写字,后题款,再盖印,写后把笔涮净。书法家要有大大小小几十方好图章,好印色,盖印要用印规。几十年后,这些弟子回忆往事,都说郦先生是他最敬爱的老师。  郦禾农己无子女,其六哥有二子,长子名笃厚(大约生于1914~1916年),在郦81岁过继给他为子。1940年郦禾农在开封去世。  [以上内容由"环保地板"分享。]

冯汝骙 (1857~1911)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冯汝骙(1857~1911)字星岩,一字惺庵,祖籍安徽,祖父来汴经商,落籍祥符。父经营钱庄,家遂富裕。冯汝骙光绪九年癸未科(1883)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户部主事,充军机章京,累迁员外郎中。光绪二十四年(1898)京察一等,授四川顺庆府知府,丁母忧去职。服除,授山东青州府知府。光绪二十八年(1902)移直隶大名府。光绪三十一年(1905)迁湖北盐法道,次年任安徽徽宁池太道,迁甘肃按察使,未几晋陕西布政使,擢浙江巡抚。光绪三十四年(1908)任江西巡抚。当时正厉行新政,冯汝骙曾从容设施。宣统元年(1909)御史江春霖曾奏劾其溺职徇私,事下安徽巡抚朱家宝核复,终以疏忽于吏奏复,被夺俸三月。  1911年武昌起义,不久九江军乱,拥马毓宝为九江都督,南昌震动。冯汝骙急调巡防营以卫省城,并招募青壮为亲卫,但革命志士乘机应募。10月30日南昌兵变,新军和亲卫兵起而响应。冯汝骙知事不可为,急从后门逃走。南昌起义成功后,因革命党无领袖人物,咨议局、商会集议立冯为江西都督,遭到峻拒。后拥立新军协统吴介璋为都督。冯汝骙在新政府忙乱中遂乘船逃往九江,拟转至尚在清廷控制下的安徽,依安徽巡抚朱家宝。当冯汝骙专船在九江暂停时,为九江革命军截获。民军上船了解其将往安徽时,曾劝其留在江西。多次解劝无效,民军遂将冯抬到岸上,由九江民军司令部安排在九江最好的花园别墅中,派人专门照料。住了一个星期,冯要求吸鸦片。负责照料的人,以为他大烟瘾发,就找来了烟具、烟膏。不料当天晚上,他竟吞烟自尽,家属收敛他的尸体后,又辗转北上,归葬于开封南郊小苏村祖莹。清廷闻讯后赠谥忠愍,以表彰他的忠诚。  冯汝骙工诗,《中州诗征》曾选录其诗作。冯汝骙与徐世昌为儿女亲家。他仕途青云直上,对清室亟力效忠,不满辛亥革命,企图顽抗,终以身殉。  [以上内容由"jingubang"分享。]

王慰春 (1856~1921)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王慰春(1856~1921),原名树森,号慰春,后以号行,清祥符县(今开封市)人。清末民初开封城内著名绅士之一。王家祖辈在清朝中叶曾任布政使,留下一份大家业。光绪年间,王慰春在北京度支部捐一郎中。1913年3月,袁世凯表弟张镇芳任河南都督。张视王慰春的富有和地位,即委任他为河南铜元局局长。  王慰春经商始于光绪二十年(1894)。最初有开封西大街东头路北的益聚恒钱庄,北土街路西锦华章鞋铺、豫顺顶布铺、露华阁妇女用品店,并在河道街西头路北开办云桂芳南货庄。王慰春开设云桂芳南货庄,还有一段故事。一次他到晋阳禹南货庄买东西,看中一套精制瓷器,上面绘的是《西厢记》中"张生戏莺莺"的彩色图案,但晋阳禹以样品陈设为由不出售。王慰春觉得很失面子,便以自己的富有,在河道街开设云桂芳与晋阳禹相抗争。晋阳禹南货店,是苏州人唐平禹开办的,以经营品种繁多、款式新颖的南货招揽顾客,在开封独树一帜,盈利颇为可观。王慰春开设云桂芳南货庄,其店址与晋阳禹相距不远,且经营品种相近,致使晋阳禹的经营大受影响。光绪二十五年(1899),晋阳禹经理唐平禹迫于压力,遂以"年迈体弱,思念故土"为由,将整个商号兑给王慰春,返回苏州故里。王慰春遂将晋阳禹的禹字改为豫字,即河南之意,更名为晋阳豫南货庄。他聘请马云衢为经理,主管商号。宣统二年(1910),王慰春经营的商号盈利逐年增加,资金积累增多,他又在马道街开设云锦章绸缎庄,在县前街开设信益常汴绸庄,在北土街开设宝华德金店。1920年前后,王慰春所经营的商号、店铺已达十几处,加之祖上留下的市房、公馆十几处,租赁收入亦很可观。  王慰春有一妻、二子、一女。家居城内火神庙后(今朝阳胡同)路北。王家院为一宏大的三进院落,王宅室内陈设奢侈豪华,聘用江西人杨子均(君)为管账先生,雇有干娘(女佣)、丫环、听差,还请有家庭教师为子女授业,大门有专人支差看门,迎来送往,传递书信。王慰春每次外出总有人骑马引路,派头十足。1921年,王慰春在开封病逝,殡葬仪式非常隆重。  王慰春去世时,王家生意还十分兴旺。王慰春去世后,由其妻王钱氏掌管家务。她有心进一拓展王家的产业,决定在北土街路西(原开封市政府院)开办汇通银号,并在上海、南京、汉口等地开设分号。汇通银号吸收许多达官、富商的存款。军阀石友三亦在银号存入银元18万。后因部队调防,而银号却无法足额提取这批存款。原来账房先生杨子均(君)在王慰春去世后,即存心不良,连年作弊,暗中将银号大批资金转至外地。汇通银号不能及时取款的消息一径转出,很快发生挤兑风潮。王家无奈只好将各商号、店铺先后抵债,连同十几处市房及公馆亦全部卖出还帐,火神庙后的住宅亦由商会交于建设厅厅长张钫居住。王家从此一蹶不振。  注:张钫于1928年7月至1929年10月,任河南省建设厅厅长。  [以上内容由"3456789"分享。]

刘勇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刘勇(1950~),汪屯乡横船湾村人。1968年入伍,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营长、坦克第三师炮兵团团长。大学学历,上校军衔。  1979年在完成紧急战备任务中成绩突出,受沈阳军区炮兵部嘉奖。1983年在完成训练任务中成绩突出,获39集团军嘉奖。  1986年7月,率部赴吉林双辽县抗洪抢险,赶到灾区时,东辽河已决堤,连续奋战,搭救被围群众700多人,抢救财产价值7万多元,当灾区上游水库告急时,他率部及时赶到。为了探明水情,迅速堵住决口,他冒着生命危险只身跳进急流,随即组织40余名官兵在决口处筑起一人墙,终于堵住决口,保住水库大坝安全,排除了洪水对下游几十个村庄毁灭性的灾害。军区党委分别给他和他的团队记二等功。  1987年5月,团队接到赴大兴安岭扑火任务。当时他正患结核病住院。他想到火光就是命令,扑灭大火没有团长指挥不行。他强忍病痛,带领518名官兵奔赴大兴安岭。一到火场,身先士卒,带领部队参加对7个火点的扑救战斗。翻滚的浓烟,灼人的烈焰,把他和部队官兵扑倒了,站起来,忍受着烧伤的巨疼,取得7战7捷的成果。在扑灭最后一个火场时,他已瘫倒在地,扑灭指挥部领导称他是:"有勇有谋的好团长"军区党委给他和扑火团荣记集体二等功。  [以上内容由"viewsoniczhx"分享。]

韩学泽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韩学泽(1937~),南郊乡顺城东街人。高中文化程度,1955~1960年在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服役。在开山爆破修路工作中,勇猛顽强,抢挑重担,三次荣立三等功,出席沈阳军区立功授奖大会。  1962年韩学泽转入地方工作,先后曾任郊区武装部干事,南郊、西郊乡副书记,郊区乡镇企业局局长兼党支书记。1985年调任交通局局长兼党总支书记。韩学泽自调入交通局后,一心扑到公路建设中去,不论严寒酷暑,节日假期,他总是早出晚归,深入工地,带头勘查设计,动工修建,那里有困难,韩学泽就在那里,为了筹积修路资金,他找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要求协助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他上任前郊区仅有3条地方公路,32公里。经韩学泽的积极努力,到1990年郊区公路已发展到89条,281公里,通公路村200个,占总村数的83%。郊区干部群众看到四通八达的公路网,高兴地说:"多亏韩学泽这个公路迷"。1988年被市委命名为"焦裕禄式的好干部",优秀共产党员,并出席省交通厅先进工作者会议。  [以上内容由"暗黑精灵"分享。]

王金栋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王金栋(1912年~),男生于1912年,南郊乡魁庄村人。雇农出身。旧社会给富户当长工。  建国后,实行土地改革,王金栋在政治、经济上彻底翻身。他积极响应共产党组织起来发展生产号召,于1952年首先组织互助组,解决12户贫农的种地困难。该年他所购的一张有奖储蓄,获头奖500元,全部捐献给抗美援朝。爱国行为受到省、市领导的表扬,河南日报作了专题报导,号召全省向他学习。  1953年他所领导的互助组团结互助,生产得到发展,上级奖给他一头黄牛,他交给互助组。他一贯勤劳生产,不为名利,受到群众热烈拥护,选举他担任初级社、红光高级社主任,人民公社党委委员,区、市人民代表,1964年任市委委员。1953、1954年两次参加省政府劳模大会。后因年事已高,仅担任公社管委会委员。  [以上内容由"柳扭"分享。]

朱少法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朱少法(1922年~),南郊乡孟坟村人。自幼家境贫寒,投名师学习泥工。1949~1979年,他继承古建筑工艺,建多座仿古楼堂,受到人们交口称赞。1956年他领工建造牛庄砖瓦窑55米烟囱,严格要求,质量上乘。在安装23公斤的避雷针时,当时设施简陋,他不顾个人安危,背上避雷针,冒险登顶,将避雷针安妥。1957年修补铁塔,他身先士卒,在第九层二市尺的断裂缝上,险如虎口,进行施工,把坍塌部分整修如故,受到上级领导的赞扬。峻工后,在千年铜宝鼎上拍影留念。因其功绩显著,1958年被评为省劳动模范。  [以上内容由"嘻嘻"分享。]

南郊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南郊乡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