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省 >>乐山 >> 五通桥区 >> 牛华镇

牛华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五通桥

  介绍  五通桥区位于乐山市南24公里,是一座颇有特色的水乡古镇。涌斯河和芒溪河把五通桥分为四望关,青龙嘴、竹根滩三部分。五通桥依山傍水,青山照映,绿水环绕,玲珑秀丽,民俗独特。清代诗人李嗣源称赞“烟火万家人上下,风光应不让西湖”,故有“小西湖”之称。  五通桥融山、水、树、镇为一体,水多桥也多,镇内各种风格的桥把3片陆地连结起来,荡舟河上,穿行桥下,可领略小镇风光。五通桥的另一景观是这里的黄木角树,几百株苍劲雄伟,枝繁叶茂,童童如盖,树沿着河,街沿着树,形成了五通桥独特的风光。这里还是全国七大“游泳之乡”之一,芒溪河是天然的游泳训练场,多年来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游泳运动员。 五通桥还是青年英雄丁佑君烈士的故乡。菩提山上建有“丁佑君烈士纪念馆”,馆名匾额为-所书,馆内还陈列有-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这里绿树环绕,清新优美,还可鸟瞰整个市容。  五通桥每年五月端午节,都要举行传统的龙舟竞赛,规模宏大,场面壮观。 交通  从乐山市联运车站或新城南客运站都有到五通桥的班车,车次很多,票价3.5元左右。    四川乐山

农家博物馆

  在五通桥林林总总的“农家乐”中,颇具特色的是地处牛华二龙山下的“龙山笑佛”。  这里没有其他“农家乐”麻将声声,也没有农家的饭菜,有的只是川南民居式的小青瓦住所和主人“廖云华”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总结。这位68多岁的民间老艺人,用他灵巧的双手创造出一批耐人寻味的作品,在自家房屋中向游人展示:  一曰“人与神”石壁雕刻长20多米,共分三组,第一组为“笑佛园”,以弥勒佛为中心,环绕着40余个现代人的笑像;第一组“八仙过海”栩栩如生;第三组观音现代众生相,在观音菩萨周围展现100多个现代人头像。这些组合都在二条龙身上,颇有创意,兴许在这人生百态的形象之中,您能找到自己的一幅。  二曰仿古陶艺和纸浆青铜雕塑。家里存列着的上百样仿青铜制品、均用纸浆制成,足可乱真,廖老师自制的陶艺品也在其中,极具观赏价值。  三曰近现代五通桥籍的书画家的作品,品味高雅独特,其中还有不少是廖老自己的作品,他们与其塑雕和藏品相映成趣。再加上廖老精彩的讲解,一定会让你收获不小的。  来牛华品麻辣烫、豆腐脑之余不妨到此坐一坐,看一看,听一听,兴许你会对人生有新的领悟。   

杨宗祠

杨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杨宗祠位于冠英镇岷江西岸约500米的民居群中,始建于清代乾隆12年,因杨始人中进士而建立。该祠西北向东南,与乐山大佛隔江相望,风水极佳。据传,此地为中国密教第六代祖师柳本尊的-所在地,方志云:“天池院有观音化柳本尊,门前有一进,曾剜一眼舍于井中,俗人目盲,取水洗立即愈”。  天池坝杨宗祠中的古井,至今完好,井边的红色“雅石”已被磨出坑,可见来取水者众多。祠堂占地2230平方米,是一座复四合院木结构建筑,牌楼式大门后为一座戏楼,与正堂、西厢结合,布局严整。两边的耳门,左边一个是用白石砌成,右边则用红色雅石砌成,红白二门:白征杨家文武双全,红白两道均为冠。在此古宅大院中,充满了奇闻异事,笔者收集一、二,以飧读者。  祠内有建祠时种植的古树金桂,每年花开三次,香飘天池,还有古树楠桢,参天之态。90年代,一位姓杨的校长将桢楠树出售,金桂也因此相继死去,卖树的校长因此患上脑溢血,卧床10多年。此为怪事之一。  在这大院中的各房间内,不管是有无人居住,都没有蜘蛛踪迹,多少年来均如此,当然蚊虫也很少见。在河西有些老宅无蚊虫,但无蜘蛛者,则是杨宗祠之独有。此为怪事之二。  在天池坝祠堂办学以来,学生中近视眼极少见,但离开学校去别处就读后,则开始出现近视,不知是祠中空气还是井水的原因,学生考试成绩也优于其他学校,此为怪事之三。  与杨宗祠相近的还有两座规模较大的祠堂(如陈家祠),均在解放后被拆掉,唯杨宗祠幸免,此为怪事之四。   

丁佑君烈士纪念馆

丁佑君烈士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丁佑君烈士纪念馆位于乐山五通桥区菩提山上,馆名匾额为-所书,馆内还陈列有-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这里绿树环绕,清新优美,还可鸟瞰整个市容。  丁佑君烈士,一九三一年诞生于本市瓦窑沱,一九四八年在成都市女子高中读书,深受解放战争胜利的鼓舞,曾积极参加党领导下的学生-。成都解放后,佑君同志立志献身革命,考入西康人民革命大学。在党的直接培养教育下,她进步很快,因学习努力,被评为模范,并且光荣的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毕业后,党派佑君同志担任西昌女中军事代表。一九五零年九月十八日,佑君同志在西昌盐中区征粮工作中,不幸为-匪特围攻杀害。牺牲时,年十九岁。  在敌人面前,佑君同志正气磅礴严词拒绝了匪特的各种威胁利诱,虽遭百般-,备受酷刑,佑君同志始终不忘党的教育,表现了青年团员为革命事业忠贞不屈的高贵品质。敌人以死相威胁,她坚决地说“怕死不革命,革命不怕死!”临难时还高呼:“中国0万岁!”   

灵芝崖

  在桫椤峡谷谷首的一侧,有一奇异的崖壁,宽约1000米,高约100米,灰白色,似一堵墙陡   在风雨雷电之夜,看见洞口两侧的崖壁上两只灵芝闪闪发光,因此这段崖壁被称作“灵芝崖  ”。笔者探访谷内,看见靠灵芝崖的一侧桫椤长得十分茂盛,而另一侧却不长桫椤。灵芝崖  所处的峡谷口有“落音沱”,每当大雨来临之前,就见白雾升腾,阳光映照下,升起一道彩  虹。据说,整个峡谷就这里的氧含量和负离子含量最高。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五通桥河西第一农家乐

  众所周知,五通桥是“农家乐”的发源地。1987年王家花园就已接待了外国游人,随之而兴起的农家乐如雨后春笋,形成了木鱼山农家乐群。然而,在河西片区农家乐却诞生于16年后的2003年。  “世外桃源”地处冠英镇大渡河桥南3公里的杨家场口,占地10余亩。因其后有一片桃花林而得名。园内花木葱茏、曲径通幽、具有江南园林的风味。鹅卵石铺成的小道、川西民居式的小屋、亭台楼阁、假山喷泉、鲜花绿树、园中有园、布局合理。特别是园中宾馆式的小屋更是温馨可人,给人以家的感觉。  园主从重庆请来星级宾馆的名厨,推出“江水煮江鱼”的特色美味。红味有:泡椒、豆瓣、火锅、霍香农家味;白味有:滋补、漂油、三鲜、广味。由于冠英地处岷江边,鱼溏多在河滩地上挖建而成,岷江水自流而入。所以这里的鱼和河鱼一样鲜嫩无比。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道士观

  五通桥桥沟镇老龙坝的道士观和西坝镇的燃灯寺是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站在老龙山上极目远眺,浩浩荡荡的岷江和幽幽静静的沫溪河交汇于此,从此入口,宽阔的江面被收拢在不足1/10的峡谷之中,如进入无底的布袋,巨大的水流交织在一起,冲向老龙头,又被龙头收回,形成一个个巨大无比的漩窝。当地人说:每遇山水暴发,此处水声如雷。如天龙吞天水一般,气势如洪。当年从上游砍伐下来的木料也在此汇集,故在此也曾住着一支大渡河水运局的队伍,专门疏通,船工号子声声不绝于耳。  在解放前,老龙坝、道士观、燃灯寺是充满着危险意味的地名。与道士观遥相呼应的是河西的燃灯寺。这里是水流汇集之处,宽阔的江面在此收口,如三峡的瞿塘峡一般。古时,水运为首,来往的船只行于江面上稍有不慎则可能船毁人亡、葬身鱼腹。特别是月黑风高的夜晚,翻船事故不断。于是为人消灾的道士、普渡众生的和尚分别在东西两岸的悬崖上建起了道士观和燃灯寺。它们如航灯,为黑夜行船的人指明了方向,于是来往的客商、船工一般都会到此烧香祈求上苍保平安。这里香火随之旺了起来。  再说河西的龙形山脉,老龙头的确是惟妙惟肖,龙头为悬崖直向岷江伸出的上下两块巨石,龙身龙尾则是沿江的山脉组成,煞是壮观,就在这龙身上的悬崖绝壁上,有很多东汉时期的崖墓,尤其是在龙尾上,已被发掘的达200多座。当地有一个说法:“前曾伍后神堂,谁人葬着千百年的君王”。这也许就是这里有众多的东汉崖墓群的原因吧!在河东的一片坝,也就因此而得名为老龙坝了。  解放以后,道士观被当作粮站的仓库,燃灯寺则成为村民的居家之所。文革时,寺中的菩萨被毁,观中的神坛被推,连守门的石狮子也不放过,统统推进了岷江之中。但即使是现在,观寺的规模、气势、格局仍不减当年的雄姿。道士观、燃灯寺下的码头依然为来往的村民服务,只是不见了商客们的踪影罢了。  君若不信,可来此一游,或许将有一些意外的收获。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宝子山上“洋房子

  说起五通桥宝子山,都会联想到详房子的历史。曾经“洋房子”已成为五通桥的一个标志性的建筑物。话说民国二年(1913年)袁世凯谋复帝制,欲登九五,兴办“筹安会”向英、法、俄、德、日五国举办“善后大借款”。以全国盐税收入作抵,全国设稽核总所于北京,设川南稽核分所于自流井,五通桥则设稽核支所。在宝子山建有别墅一座人称:“宝子山上洋房子”。  五通桥英国人插手盐务管理,派洋人担任各级稽核所副职,而实权则操在英国人手中。宝子山洋房子就是当时兴建的。据老年人讲,洋房子建筑全部是按欧陆风格建造的,共三层,高约在20米左右,样式十分考究,分为前后花园。洋人丁思朝出由四名桥夫抬出,2名警卫,有一大狼狗相随,将一骨形木棒不断地抛出,那狼狗也不断地刁回。暮归也是如此,天气不好时,则不用去上班。  解放以后,洋房子收归公有,分给了那些无家可归的贫苦人家居住。在承包制后,一直保存至80年代中期。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富裕起来的农民,纷纷搬出洋房子,于是这具有历史意义的遗存也被撤卖。如今宝子山的繁荣已成为过去,那里遗存下来的是一块规模宏大的宅基地,现在仍有一户农家居住在原来的厨房之中。  之所以要将别墅建在宝子山顶?一是因为其风景清幽可人。此外可以观老五通桥的全景,特别是四望关出关处,尽收眼底,以风水学的角度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宝地。二是此处上楼顶,则可通过望远镜监视,进出的盐、煤搬运的情况,从而使偷税成为徒劳。可见老牌资本主义管理之科学,工作之务实。三是生活与普通百姓完全分开,与大众没有更多的来往,高高在上……  当地的农民们十分后悔撤除此建筑,如果保存至今,也是五通桥的旅游景点。一位老人说,如果洋人还回来,我们让出土地让他重修。不知英国人丁思是否健在,是否有意来桥重修别墅?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牛华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牛华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