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郑州 >> 中原区

中原区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河南省图书馆

  河南省图书馆报刊部主要收藏国内报纸、杂志,藏有建国前期刊1600多种,建国后期刊8000多种,报纸1800多种,合订本报纸杂志26万多册。目前设有3个对外阅览流通窗口。  二楼报纸阅览室有国内中文报纸144种,对外阅览,每日更新。  二楼中文期刊阅览室有516种现期期刊,对外阅览。部分中文过期期刊对外“查阅”,读者凭借书卡可以借阅。  三楼中文期刊咨询室藏有2087种中文现期期刊,读者可以查阅,凭借书卡可以借阅。   地方文献部文献资源及服务介绍   河南省图书馆地方文献部现收藏有河南地方报纸合订本570多种、1.3万余册,期刊600多种、合订本4000余册,图书2万多册,皆为建国后的文献,以各种方志、家谱、统计年鉴、党史资料、地方报刊等方面的资料居多。  河南地方文献是河南历史的沉淀和缩影,也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情况的真实记录。作为全省最大的公共图书馆,做好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开发利用工作是河南省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地方文献部依托丰富的地方文献资源,向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提供文献阅览和参考咨询服务。  为更好地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文化强省建设,我们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河南地方文献,努力构建具有河南地方特色的藏书体系。凡河南出版物、河南人士著述和内容涉及河南的各类文献(含正式出版物和内部资料),均在征集范围之内,如地方史志、革命历史文献、河南名人资料、河南各地的地图以及家谱、族谱、书画、碑拓和民间工艺品、电子出版物等。欢迎热心人士与我们联络(Tel:地方文献部67181472,mail:hennandfwx@163.com)。   古籍部文献资源介绍  河南省图书馆古籍部以收藏1912年以前书写或印刷的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为主,1912年以后刊刻、影印、排印的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也在收藏之列,总计有40多万册件。此外,该部门还收藏有570余种2000余册民国时期编印的、装帧形式为平装的河南地方文献。  缩微胶卷文献:包括国家图书馆赠送河南省图书馆以及由河南省图书馆购买和拍摄的古籍善本、古籍方志计168种219卷、民国报刊及建国后部分河南地方报纸计90种658卷。  古籍部阅览室存放有近年来购入的一些影印古籍,主要有四库系列丛书:文渊阁《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库未收书辑刊》;二十四史系列丛书:百衲本《二十四史》、《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二十四史全译》。《乾隆大藏经》、《故宫珍本丛刊》等其他影印古籍总计6800余册。   少儿部文献资源及服务介绍  河南省图书馆少儿部始建于1982年,2008年因老馆拆迁建少儿馆,少儿部从优胜北路老馆迁至嵩山南路主馆内。目前在主楼六楼东侧开办有图书借阅服务和少儿期刊阅览服务窗口,主要服务资源有:  1、图书资源:有少儿图书2万余册,同时每年购置少儿新书近万册,这些图书主要包含了漫画、中外名著、作文、少儿读物、传记文学、小说、艺术、教育、百科知识、系列丛书等内容。  2、期刊资源:有适合少儿儿童阅读的期刊100余种,包括科普类期刊《我们爱科学》、教育类期刊《父母必读》、知识类期刊《知识文库》、文摘类期刊《少年文摘》、教辅类期刊《学生之友》、漫画类期刊《连环画报》、作文类期刊《妙笔作文》、故事类期刊《故事大王》、幼儿类期刊《大灰狼画报》等。  少儿部开展的服务项目有图书外借服务、期刊阅览服务、馆外图书借阅点服务、书展读书活动等。   外文部文献资源介绍   河南省图书馆外文部以收藏英文、日文、俄文三大语种书刊资料为主,兼有少量的法文、西班牙文、德文、朝鲜文、印度文、阿拉伯文等其他语种的外文文献资料十多万册,是我省公共图书馆唯一拥有大量外文文献资源的部门,担负着为河南省科学研究、经济建设服务和为大众服务的任务,在促进河南的工农业生产、科教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外文部位于主楼四楼北侧,设有外文书库、外文工具书检索和外文过刊库、外文书刊借阅室和外文图书分编室。外文部收藏有大量的外文原版小说和青少年外文读物,以及大型外文工具书和《纽约时报》、《泰晤士报》《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等期刊。  外文部担负着外文读者流通服务的各项工作,以及外文定题服务、外文专题汇编、外文咨询、翻译等服务,还担负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任务。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  夏季:上午8:30至11:30  下午15:00至18:30  冬季:上午8:30至11:30  下午14:30至18:00  交通指南:可乘201、75、46、44、49、58、84路公共汽车到达。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简称郑大,英文简称:ZZU)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举办,法定住所地为河南省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学校总占地面积5700余亩,现有四个校区:主校区(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南校区(郑州市大学北路75号)、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97号)和东校区(郑州市大学北路40号)。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5.4万余人、各类在校研究生(含非全日制)1.9万余人,以及来自91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近2000人。  郑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确立了综合性研究型的办学定位,提出了一流大学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力争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郑州大学医科教育源于1928年的国立第五中山大学,1952年河南医学院独立建院,开启了河南医学高等教育的先河;原郑州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96年被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郑州工业大学成立于1963年,是原化工部直属的重点院校。2000年7月,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和河南医科大学三校合并组建新郑州大学。教育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嵇文甫教授,物理学家霍秉权教授,化学家侯德榜教授,耐火材料专家钟香崇院士,土木工程专家孙国梁教授,耳鼻咽喉科专家董民声教授,食管细胞学创始人沈琼教授,人体寄生虫学专家苏寿汦教授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都曾在此弘文励教。  悠久历史铸就郑大特色文化。植根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沉稳厚重,形成郑大人包容宽厚、奋发进取的优良品质;汇聚多元文化的交融共生,学生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世界91个国家和地区,形成多地域、多民族、多文化交流融合的文化氛围;文、理、工、医等12个学科门类均衡发展,形成多学科交叉、相融互补的育人氛围;传承和弘扬源远流长的特色文化,三个老校区的特色文化长期积淀与升华,孕育了“求是担当”的郑大使命与精神,形成“笃信仁厚、慎思勤勉”的郑大校风。在强化自身文化建设的同时,学校注重发挥文化引领的社会职责,努力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做出新的贡献。  景点位置: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  邮编:450001  交通   乘坐225路公交车至长椿路翠竹街公交车站下车后西走可到。   

白寨遗址

白寨遗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白寨遗址位于郑州市中原区须水镇白寨村南的须水北岸,遗址东西长700米,南北宽400米,面积28万平方米。时代包含了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商代和东周。  遗址中部有一条南北向小冲沟,长450米,将遗址分成东西两部分。沟东文化层较厚,厚1.5~2米,其东南部250×120米的范围内经过取土,文化层遗留不多。沟西没有普遍文化层,其东北部的断崖上有一宽10米、深2米的大灰坑,内出花边罐、缸等陶器残片,另见一片二里岗上层陶鬲残片;中部断崖上见到一直径1米、残深0.15米的灰坑,内含较多的草木灰,另见一仰韶红陶钵残片、二里头夹砂缸残片;西北部发现一板瓦坑,直径1.5米,深0.7米,板瓦内面为布纹,外面为绳纹。  坟上遗址位于郑州市中原区须水镇坟上村南侧,须水河支沟的南部台地上。遗址东西长500米,南北宽350米,面积17.5万平方米。时代为商代和西周。原调查遗址南北长360米,东西宽360米。其南部360×250面积被砖厂取土吃掉。现北部断崖上灰坑密集,一般深2米左右。器物以夹砂陶鬲、灰陶罐、盆、豆为主。本次调查发现在取土坑的东南角地带,发现有灰坑分布,地表残留有大量的陶片、兽骨等遗物。灰坑有袋状坑及不规则形坑等,填土为黑灰土,夹有大量的草木灰,土质较松,包含物有陶片、兽骨等。陶片陶质有泥质陶和夹砂陶;陶色有灰陶、红陶、褐陶等;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素面等;器形有陶罐、盆、大口尊、甑等遗物。  白寨遗址(坟上遗址)文化内涵较为丰富,文化堆积较厚,为多时期的文化遗址,有仰韶文化、夏代至东周时期遗存,历史与考古价值比较重要。该遗址的发现,对于新石器时代及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新石器时代—西周  第五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双桥遗址

小双桥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双桥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西北20公里处的石佛乡小双桥村及其西南部,文化堆积主要分布于小双桥、岳岗、葛寨、于庄、师家河等几个自然村之间。  遗址南北、东西各2000米,面积约150万平方米。小双桥遗址发现于1989年,1990年开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发掘,并于1995~2000年进行了数次再调查、复查及大规模的发掘。  历年来的发掘主要集中在遗址的中心区域,即遗址东北部一带20万平方米,发现有夯土墙、大型高台夯土建筑基址、宫殿建筑基址、小型房基、大型祭祀场、祭祀坑、奠基坑、灰沟、与冶铜有关的遗存等文化遗迹及大批质料各异、种类繁多的文化遗物。出土遗物除陶器外,还有青铜器、玉石器、原始瓷器、骨角牙蚌器、海贝、金箔、卜骨等,还发现有大量的孔雀石、铜渣。其中尤以朱书文字引人注目,朱书文字主要发现于小型陶缸表面,也有位于大型缸口沿、腹壁者,系用朱砂书写,其形状、结构与甲骨文一脉相承,是迄今发现的商代最早的书写文字。  小双桥遗址分布面积大,堆积时间较短,但文化内涵丰富而重要,具有都邑遗址的规模和性质;遗址地处黄河南岸古敖地范围内,其文化年代属白家庄期,接郑州商城而繁荣,同时历时较短,合于仲丁迁隞的历史记载;遗址中大量岳石文化因素长方形穿孔石器的出现,或可以和仲丁征蓝夷的历史相对应。所以小双桥遗址是目前所发现的处于郑州商城和安阳洹北商城之间的惟一一个白家庄期的、具有都邑规模和性质的遗址,它的发现预示着商都地望等夏商文化探索中的许多重大学术课题的研究将有新突破,是夏商周考古学上的一个重大发现。  2006年5月,小双桥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北伐阵亡将士墓地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北伐阵亡将士墓地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北伐阵亡将士墓位于郑州市建设路中段南侧碧沙岗。1928年4月,冯玉祥为纪念在大小数百场战役中的阵亡将士,批准拨出经费13万元,在白沙岗辟地400亩,建造北伐阵亡将士墓并祠。工程由交通司令许骧云为督办并监工,落成于1928年秋。1956年,改建为碧沙岗公园。  墓地南北长约600米,东西宽约410米,面积为24.6万平方米,四周青砖高墙垒筑。墓地中部建-烈士祠,仿古建筑,占地4330平方米,有前后两个院,前院有正殿和东西廊房各7间,均高台建筑,有回廊,绿色琉璃瓦顶。后院正中为后殿,建筑形式与正殿同,殿内四壁嵌有当时军政要员的挽辞刻石。  祠前有3座碑亭,即民族亭、民权亭和民生亭,均为六角形攒尖仿木结构建筑,黄琉璃瓦顶。民权亭内立汉白玉方碑;正面冯玉祥书“碧血丹心”4字,另3面为冯玉祥撰《祭北伐阵亡将士文》。民生亭内立鹿钟麟撰《烈士纪念碑》。在墓地中轴线上有东西向长方形水池,池上建石桥,桥北即墓地正门,门上所刻横额为冯玉祥题“碧沙岗”3个大字。1975年北大门重建,由城堡式改为庑殿式。烈士公墓在祠后,墓冢间隔2米,纵横成列,葬攻克郑州以前各战役阵亡将士。墓地东南部也葬一些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阵亡将士。  墓地有碑刻40余通,除挽辞刻石19块外,还有墓地落成纪念碑和抗日英雄纪念碑,后又建北伐将士纪念碑,碑身高近18米,正面是聂荣臻元帅题写的“北伐阵亡将士永垂不朽”10个金色大字,碑体浮雕由北伐群像组成。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北伐阵亡将士墓纪录了近代中国革命历程。  1928年  第二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州碧沙岗公园

  碧沙岗公园在郑州市中原路和建设路之间。东临郑州炮兵学院,西接嵩山路、面积大约有400亩。1928年,冯玉祥为纪念北伐军阵亡将士在此建立陵园,亲笔提名“碧沙岗”,并以石雕刻、嵌在北门之上。陵园内还修有纪念亭,并立有碧血丹心纪念碑。陵园中部设祠堂,名“昭忠祠”,郑州市博物馆便设在这里。祠为古式建筑,占地约4070平方米。前后两进大院,正面有前后两座殿堂,是安放灵牌的地方,两侧各有一廊房。大门曾经重修,左右各有一耳室,门外一对石狮,前院中央存汉白玉碑座,碑身现存院内。后殿堂的内壁镶嵌方形碑铭近百块,系冯玉祥部师长以上将领为阵亡将士题写的挽词。祠堂前分列五座六角凉亭。  1956年,郑州市人民政府将陵园改建为碧沙岗公园,并不断增添游艺设备,修建苗圃花坛。现在碧沙岗公园内繁华似锦,绿草成苗,翠绿依依,古柏参天。春有桃李,夏有牡丹,秋有桂菊,冬有水仙。红梅、铁树,昙花等名贵花木,点缀其间,一年四季,景色宜人。这里还修建了热带鱼展览馆、展出20多个品种。虽属小景,却别有情趣。此外,园内五角亭、牡丹亭、盆景苑,各有特色,电影室、展览室、溜冰场、宇宙飞船、儿童乐园,错落有致。  碧沙岗公园,每天吸引了不少国内外游客。时逢节假日,这里更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常,为游览娱乐的好去处。如今的碧沙岗商埠林立,已成为郑州三大商圈之一。  地址:郑州市二七区建设东路31号(北门)  类型:城市公园纪念碑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电话:0371-67882871  开放时间:  南、西、北三个大门8:00-21:00,三个大门边的小门是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郑州科学技术馆

郑州科学技术馆为科普教育基地。  位于郑州市区中原区嵩山南路120号,处在市内交通主干道中原路与嵩山路的交汇地带。属公益建筑类人文风景旅游区。于2000年4月29日开放,占地面积7350平方米,建筑面积8426平方米。该馆主楼顶部为波浪式造型,寓意科学技术如长江后浪推前浪,不断前进。北侧圆锥形建筑,高41米,象征现代科技如雨后春笋,蒸蒸日上。主体建筑地上三层、地下一层。一层为分形艺术展区、机器人展区、天地自然展区和磁电展区;二层为力学展区、声学展区、光学展区、计算机展区、电视展区、机械区和数学展区;三层为电信展区、交通航天展区、测试展区和动手园区。展品涵盖声学、光学、力学、数学、电磁、航天、通讯、生物、机械和信息科学等学科,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和参与性。科技馆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技实验活动,向公众宣传、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精神,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和科技创新能力。承担着郑州市科技成果陈列展览、科学研究、社会教育等任务。先后举办了多次青少年科普展览和活动。  郑州科技馆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河南省级文明单位”、“郑州市十佳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基地”等称号。  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嵩山南路32号  类型:科技馆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0371-67970900  官方网站:http://www.zzkjg.com/  开放时间:  7月1日-8月31日:9:00-17:30;9月1日-次年6月30日:9:00-17:00,每周一、二闭馆(寒暑假仅周一闭馆),全年节假日不休息(春节法定节日3天除外)。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科技馆常设展厅、科普临时展览、科普讲座、科普表演剧、魅力科学课堂免费.4D电影和创新教育展区收费20元。郑州科学技术馆

郑州第二砂轮厂旧址

郑州第二砂轮厂旧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郑州第二砂轮厂旧址,位于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78号。1953年第二砂轮厂筹备处在武汉成立,同年9 月迁至郑州,1964建成投入生产。  据《二砂厂志》记载,二砂厂房、生产工艺、产品质量都是按照东德标准进行的。建设期间,东德专家曾提出书面建议2978条,要求十分严格。建成后的二砂厂区,东西1356米,南北734米,面积约1平方公里,共完成基建投资1.49亿元,生产区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住宅7.4万平方米。工厂由6个生产车间、2个辅助车间和2个动力车间组成(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各栋厂房内外经过精心设计,之间有架空廊道相联,使整个厂区形成一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整体。其中,陶瓷砂轮制造车间建筑面积74376.8平方米,单层、弧形锯齿式屋顶,是二砂最大、最富有特色的厂房。  1964年  第七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州纺织工业基地

郑州纺织工业基地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郑州纺织工业基地位于郑州市中原区嵩山路以西、秦岭路以东、建设路以北、陇海铁路以南的区域,分布着郑州国棉五、六等六个棉纺织厂,占地约2.5平方公里,以棉纺织厂为中心,路北是六个厂的生产区,路南是生活区。生产区坐北面南,各厂均有大门、办公楼、车间、仓库等组成,共占地600万平方米。其中以郑棉三厂原貌保存较好。生活区主要是职工住宅及配套设施,在建设路北侧与各厂对应各建一个牌坊式大门。  “一五”期间,郑州和咸阳、石家庄、北京一起,被国家确定为“四大纺织工业基地”,成为郑州的支柱产业,郑州轻纺织工业城也因故而得名。50多年来,郑州纺织工业基地遗留下来的厂房、办公楼、生产车间、生产区大门、生活区牌坊式大门等给郑州谱写了历史的辉煌,成为宝贵的工业遗产。  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郑州市文物局  信息来源:郑州市文物局

绿城广场

  绿城广场位于郑州市中原区,是郑州市的中心广场,也是广大市民群众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广场内建设有音乐喷泉、观礼台、雕塑等设施,配以大面积绿色草坪,花灌木,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环境宜人。  广场分为-活动区、中心文化娱乐区、园林观赏区三大功能区八个地块,以满足不同功能需要。夏天的傍晚在广场上吹吹风,看年轻人练习轮滑,老年人跳广场舞。晚上欣赏夜景,还会有不定期的文娱表演。  地址:郑州市二七区中原路与嵩山路交叉口  类型:广场  游玩时间: 建议1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

西流湖

  郑州西郊的西流湖在20世纪70、80年代曾经扬名整个郑州市。20世纪70年代,当时郑州市市委书记、革委会主任王辉为了解决郑州市的严重的缺水现状,带领市民在北郊的邙山头利用学生、工人、干部、通过义务劳动的方式、号召人民修建的邙山提灌站利用邙山干渠把黄河水引到郑州市石佛沉沙池,经过沉淀后再引到西流湖和柿园水场和市区的金水河,西流湖就是当时的引黄入郑的配套工程之一。 西流湖名字的由来现在文字档案已难查证,结合西流湖形成条件,西流湖应该是取"黄河水西流入郑"之意。  景点位置  河南省,郑州中原区  

后庄王遗址

后庄王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新石器时代  位于郑州市西北郊约20公里处高新技术开发区双桥办事处后庄王村东北。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1952年2月,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曾在遗址的南部进行部分考古发掘,前后两次共计发掘面积约6000多平方米。  出土遗物有陶、石、骨、角、蚌器。陶器多泥质红陶、夹砂褐陶和泥质灰陶,有少量白衣彩陶和绘红、黑彩的彩陶片。器形有鼎、罐、盆、豆、小口尖底瓶。釜等。该遗址属仰韶文化中期至晚期的一处重要的原始聚落遗址。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州月季公园

  郑州月季公园位于中原区西站路与嵩山北路交叉口。园内由南向北依次为:月季栽培展示区、月季品种园、引种培育区、盆景奇石展示区、月季文化演绎区、月季树桩盆景栽植区、山水风光区、生产管理区。  月季公园种有12万株不同品种的月季花,并兼种各色乔木、灌木和花草,共同构成繁花似锦的公园景观,每到春天满员月季花开,花香满溢,吸引着市民前往观赏。自2005年开始这里每年都会举办郑州月季展览会,让游客欣赏到更多优秀的月季花品种和盆栽作品等。  景点位置  郑州市中原区西站路80号  

后仓关帝庙

后仓关帝庙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后仓关帝庙地处郑州西部的丘陵区,嵩山余脉延伸的东北部地带。关帝庙,坐北朝南,大殿三间,硬山灰瓦式建筑。大门位于中部,两侧为两个方形木窗。关帝庙现存碑刻7通,其中1通放在院内,为民国时期碑刻,上面碑额刻有“七次重修”四个大字,其余部分字迹已不清楚。另外在大门的两侧墙壁上还镶嵌着三通近方形碑刻,室内西侧墙壁上镶嵌着三通碑刻。现存七通碑刻时代分别为明代、清代、民国时期。在大殿内侧的墙壁上,还发现有壁画,图案精美,大部分已脱落。  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郑州市文物局  信息来源:郑州市文物局

郑州市博物馆

  郑州博物馆创立于1957年,是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原址位于碧沙岗公园内。长期以来,利用自用优势,致力于郑州地区的历史研究、文物保护、陈列展览、社会教育等,接待了大批观众,为河南省爱国主义优秀教育基地,是展示郑州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重要窗口。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的变化、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郑州市政府决定选址新建。博物馆新馆于1997年12月18日奠基,1999年12月28日竣工开放,占地14.8亩,建筑面积14206平方米。主展馆建筑面积8337平方米,高23.3米,总投资3000万元。其建筑以郑州出土的商代青铜方鼎为造型基础,配以圆形碟状屋顶,取“天圆地方,鼎立中原”之寓意,融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于一体,独具特色。  郑州博物馆是一座现代化博物馆,它集文物收藏、陈列展览、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等多功能于一体,配备有先进电脑网络系统、多媒体触摸屏系统、数码式语音导览系统,及同声翻译的多功能厅,可接待多层次的学术会议和多语种的参观团体。  地理位置  郑州市博物馆位于中原路以南、嵩山路以西的绿城广场,博物馆建设是市委、市政府在98年对全市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郑州市新博物馆建筑面积8337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三层,高23.3米,新馆建筑取“问鼎中原”的创意,根据郑州出土的商代铜方鼎为建筑造型的原始基础,铜网架大圆屋面,隐喻着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哲学观念,整座建筑造型沉稳、凝重,取鼎之意,而超越简单的形似,既令人感受到历史文化名城绵延悠久历史的博大精深,又具有时代建筑的独特形象和崭新魅力,将成为郑州市的标志性建筑的重要成果      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嵩山南路168号  类型:博物馆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0371-67438090  官方网站:http://www.hnzzmuseum.com/  开放时间:  周一、周三-周日:9:00-17:00,周二闭馆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现场免费领取参观券,讲解收费为50元/场。

郑州地质陈列馆

  博物馆从地球演化、地质环境演化、生物演化等等方面展示给参观者们,是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很多有用的知识。 馆里面也有很多令人流连忘返的其他展览,特别是恐龙特展,尤其吸引小朋友们。  景点位置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中原西路31号  

中原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林山寨街道 河南省图书馆 郑州大学 白寨遗址 小双桥遗址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北伐阵亡将士墓地 郑州碧沙岗公园 郑州科学技术馆 郑州第二砂轮厂旧址 郑州纺织工业基地 绿城广场 西流湖 后庄王遗址 郑州月季公园 后仓关帝庙 郑州市博物馆 郑州地质陈列馆
建设路街道 河南省图书馆 郑州大学 白寨遗址 小双桥遗址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北伐阵亡将士墓地 郑州碧沙岗公园 郑州科学技术馆 郑州第二砂轮厂旧址 郑州纺织工业基地 绿城广场 西流湖 后庄王遗址 郑州月季公园 后仓关帝庙 郑州市博物馆 郑州地质陈列馆
棉纺路街道 河南省图书馆 郑州大学 白寨遗址 小双桥遗址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北伐阵亡将士墓地 郑州碧沙岗公园 郑州科学技术馆 郑州第二砂轮厂旧址 郑州纺织工业基地 绿城广场 西流湖 后庄王遗址 郑州月季公园 后仓关帝庙 郑州市博物馆 郑州地质陈列馆
秦岭路街道 河南省图书馆 郑州大学 白寨遗址 小双桥遗址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北伐阵亡将士墓地 郑州碧沙岗公园 郑州科学技术馆 郑州第二砂轮厂旧址 郑州纺织工业基地 绿城广场 西流湖 后庄王遗址 郑州月季公园 后仓关帝庙 郑州市博物馆 郑州地质陈列馆
桐柏路街道 河南省图书馆 郑州大学 白寨遗址 小双桥遗址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北伐阵亡将士墓地 郑州碧沙岗公园 郑州科学技术馆 郑州第二砂轮厂旧址 郑州纺织工业基地 绿城广场 西流湖 后庄王遗址 郑州月季公园 后仓关帝庙 郑州市博物馆 郑州地质陈列馆
三官庙街道 河南省图书馆 郑州大学 白寨遗址 小双桥遗址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北伐阵亡将士墓地 郑州碧沙岗公园 郑州科学技术馆 郑州第二砂轮厂旧址 郑州纺织工业基地 绿城广场 西流湖 后庄王遗址 郑州月季公园 后仓关帝庙 郑州市博物馆 郑州地质陈列馆
绿东村街道 河南省图书馆 郑州大学 白寨遗址 小双桥遗址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北伐阵亡将士墓地 郑州碧沙岗公园 郑州科学技术馆 郑州第二砂轮厂旧址 郑州纺织工业基地 绿城广场 西流湖 后庄王遗址 郑州月季公园 后仓关帝庙 郑州市博物馆 郑州地质陈列馆
汝河路街道 河南省图书馆 郑州大学 白寨遗址 小双桥遗址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北伐阵亡将士墓地 郑州碧沙岗公园 郑州科学技术馆 郑州第二砂轮厂旧址 郑州纺织工业基地 绿城广场 西流湖 后庄王遗址 郑州月季公园 后仓关帝庙 郑州市博物馆 郑州地质陈列馆
航海西路街道 河南省图书馆 郑州大学 白寨遗址 小双桥遗址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北伐阵亡将士墓地 郑州碧沙岗公园 郑州科学技术馆 郑州第二砂轮厂旧址 郑州纺织工业基地 绿城广场 西流湖 后庄王遗址 郑州月季公园 后仓关帝庙 郑州市博物馆 郑州地质陈列馆
中原西路街道 河南省图书馆 郑州大学 白寨遗址 小双桥遗址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北伐阵亡将士墓地 郑州碧沙岗公园 郑州科学技术馆 郑州第二砂轮厂旧址 郑州纺织工业基地 绿城广场 西流湖 后庄王遗址 郑州月季公园 后仓关帝庙 郑州市博物馆 郑州地质陈列馆
西流湖街道 后仓关帝庙 河南省图书馆 郑州大学 白寨遗址 小双桥遗址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北伐阵亡将士墓地 郑州碧沙岗公园 郑州科学技术馆 郑州第二砂轮厂旧址 郑州纺织工业基地 绿城广场 西流湖 后庄王遗址 郑州月季公园 郑州市博物馆 郑州地质陈列馆
须水街道 河南省图书馆 郑州大学 白寨遗址 小双桥遗址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北伐阵亡将士墓地 郑州碧沙岗公园 郑州科学技术馆 郑州第二砂轮厂旧址 郑州纺织工业基地 绿城广场 西流湖 后庄王遗址 郑州月季公园 后仓关帝庙 郑州市博物馆 郑州地质陈列馆
石佛镇 石佛遗址 河南省图书馆 郑州大学 白寨遗址 小双桥遗址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北伐阵亡将士墓地 郑州碧沙岗公园 郑州科学技术馆 郑州第二砂轮厂旧址 郑州纺织工业基地 绿城广场 西流湖 后庄王遗址 郑州月季公园 后仓关帝庙 郑州市博物馆
沟赵乡 水生张张氏祠堂 西连河遗址 河南省图书馆 郑州大学 白寨遗址 小双桥遗址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北伐阵亡将士墓地 郑州碧沙岗公园 郑州科学技术馆 郑州第二砂轮厂旧址 郑州纺织工业基地 绿城广场 西流湖 后庄王遗址 郑州月季公园 后仓关帝庙
枫杨办事处 河南省图书馆 郑州大学 白寨遗址 小双桥遗址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北伐阵亡将士墓地 郑州碧沙岗公园 郑州科学技术馆 郑州第二砂轮厂旧址 郑州纺织工业基地 绿城广场 西流湖 后庄王遗址 郑州月季公园 后仓关帝庙 郑州市博物馆 郑州地质陈列馆
梧桐办事处 河南省图书馆 郑州大学 白寨遗址 小双桥遗址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北伐阵亡将士墓地 郑州碧沙岗公园 郑州科学技术馆 郑州第二砂轮厂旧址 郑州纺织工业基地 绿城广场 西流湖 后庄王遗址 郑州月季公园 后仓关帝庙 郑州市博物馆 郑州地质陈列馆
双桥办事处 河南省图书馆 郑州大学 白寨遗址 小双桥遗址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北伐阵亡将士墓地 郑州碧沙岗公园 郑州科学技术馆 郑州第二砂轮厂旧址 郑州纺织工业基地 绿城广场 西流湖 后庄王遗址 郑州月季公园 后仓关帝庙 郑州市博物馆 郑州地质陈列馆

中原区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