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东省 >>菏泽 >> 定陶区

定陶区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定陶法源寺

定陶法源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法源寺遗址位于定陶县马集镇郭庄村南300米处,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名兴华禅院,建于东汉年间,隋、唐、宋时最为兴盛,成为全国著名的佛院之一。该寺于宋元佑、明正德年间曾多次修复。明代寺院占地2.67公顷,自南至北依次建有戏楼、寺门、钟楼、鼓楼、关帝庙、白衣奶奶庙、龙王殿、祖师庙等300余间,以天王殿、十八罗汉堂、立佛殿、睡佛殿、藏经殿和百神殿最为雄伟。殿中的神像雕刻精巧,造型优美,百神殿百尊神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寺院西南角有宝乘塔,据宋元佑(至和)重修宝乘塔碑文记载,塔下藏有舍利子六颗,夜深人静时闪闪发光。  清朝末年,法源寺存有大殿20余座300余间,雄伟壮阔,占地200余亩。寺内建筑结构紧凑,玲珑雅致,古树参天,遮云蔽日。殿内雕塑的各类-,形态各一,栩栩如生。寺院内存有宋元明清各时期记述法源寺历史的石碑200余决,其中北宋时期透龙碑最为珍贵。该碑高2.2米,宽1米,上有“左山寺”字,中间有三个圆孔,上下相距0.5米,无论从哪个孔往同一方面看,效果完全相同,由此可见古代艺人的别具匠心。该碑与龙王庙,白衣奶奶庙的位置呈三角型,看去却如一条直线,故民间有“向南望到南天门(白衣庙),向北望到九龙潭(龙王庙)的说法。当年寺院高耸,古树参天,林木茂密,隐天蔽日,盛夏之时,烈日炎炎,挥汗如雨,此处却凉爽宜人,如交秋令,“左岗林樾”成为定陶八景之一,来此凭吊和游玩的人络绎不绝。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古建筑和参天大树毁于一旦,现在只剩下古石碑40余通和一些古建筑石明柱基座。  2002年,由浙江圆觉寺出资和周边群众捐资共60万元修建的大雄宝殿投入使用。建成后的大雄宝殿,重檐歇山式,高大雄伟,比例适度,装饰华丽精细。殿内用楠木雕刻有释迦牟尼和阿难、迦叶两第子像,后有送子观音和众罗汉像,殿内十多座雕像,刀法娴熟,构思巧妙、姿态优美、形象生动,工艺水平在鲁西南一带首屈一指。2005年后,在高僧一来法师的带领下,法源寺得到了全面修复,现已成为一处功能较为齐全的佛教活动场地。  地址:山东省定陶县马集镇郭庄村  信息来源: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信息来源: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仿山风景区

仿山风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定陶仿山旅游景区,位于定陶县城北6公里。仿山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级旅游景区,系周代曹国国君墓地,其文化底蕴深厚,作为地域文化标志和祭祀对象,数千年来昌盛不衰,是苏鲁晋冀豫皖周边闻名遐迩的名胜古迹和旅游胜地。  1995年设立仿山旅游开发区,面积4.6平方公里,旅游内以曹文化和陶朱儒商文化为主题,整合当地文化旅游资源,成为以儒商文化为灵魂,以田园水景为特征,以范蠡文化园、五湖乐园、世外陶村、陶朱公商贸区、陶都神苑五大板块为支撑,融农业观光、城郊游憩、商务旅游、宗教揽胜于一体的文化生态旅游区。   地址:菏泽市定陶县仿山旅游区  类型:山陵园/墓地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开放时间:  8:00-18:00。  用时参考  3小时  交通  公交:县内乘8路公交车,在仿山站下车即到。县内乘坐1路旅游专线即可到达景区。  自驾:走日南、日东高速公路到菏泽定陶南路口下,向南约5公里即到景区。  门票  仿山寺庙成人票25元。残疾人、现役军人持有效证件免费;学生持学生证半价;71岁以上老人持老年证免费  仿山漂流成人票 50元  

仿山墓群

仿山墓群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仿山墓群位于定陶县城北偏西约5公里处,西距菏泽至商丘公路约1.5公里。乘车至定陶县化肥厂,举目东望,突兀隆起,绿荫覆盖,仿佛若山,即仿山墓群。仿山墓群由东西两山构成:东山阜高约12米,东西宽90米,南北长340米,中间跨越50米的深谷,即至西山;西山高约4米,东西宽54米,南北长140米。两山共占地约3.8万平方米。堌堆之高大,工程之宏伟,在菏泽地区首屈一指。1977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仿山墓群是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曹国贵族墓地。据《定陶县志》记载:“仿山在县西北十二里,层阜隆然,古曹国葬地,积壤之高,仿佛若山,自曹叔振铎至伯阳二十五代并司祠焉。”另据《曹南文献录》转引《寰宇记》亦曰:“仿山古曹国葬地。”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纣,建立了周奴隶主王朝,为镇压被统治氏族的-和奴隶起义,巩固其奴隶主统治政权,遂大封宗室贵戚功臣。“曹叔振铎,周文王第六子,武-商,封于曹。”  仿山墓群又是两汉墓地,虽不见文献记载,但从东山西南部断壁观察,已暴露多座两汉的竖穴、石匣、砖室墓葬,并出土部分文物。有的墓自墓口至墓底,深足有五六米之多,可见规模较大。经调查,在菏泽地区不论是古代文化遗址还是古墓地,几乎都有两汉墓葬打入,这或许与依山傍水埋葬可造福后代的迷信习俗有关。  时历沧桑,至明清之际,仿山墓群之巅始修庙宇,立碑记事,如玉皇祠、百神阁、山门、关帝庙等。据记载,殿阁“气势宏伟,飞云画栋”,有凌斗之象;“青黄丹朱,几非人世得者”,甚为壮观。当年,苍松翠柏遮天盖地,楼台殿阁隐于其间,默静古朴,游人不绝。道光五年《百神殿、玉皇阁暨诸庙群祠碑记》记载了当时的胜景:“吾陶地势平衍,无崇峦峻岭,似兹高冈,凸凹深秀,阴翳文人学士,登临眺瞩,饮酒赋诗,仿山固一胜境也”。后因兵燹,殿阁失修,或倒塌,或拆毁,现存无几;苍松翠柏,砍伐净尽;历代碑刻,相继破坏。  建国后,人民政府制定有力措施,加强保护管理,并多方筹集资金对仿山墓群的古迹进行修复和重建。1952年,恢复了仿山庙会。1999年,庙会上市人数、上市物品迅速增加,成为辐射河南、安徽等省及临近县市闻名百里的大型庙会。目前,仿山墓群既是菏泽地区著名的物资集散地,也是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范蠡湖

  位于嘉兴环城南路,二号桥附近,嘉兴一中的西邻(现嘉兴实验初级中学-范蠡湖校区)。原湖面宽阔,有人考证南湖原也为其一角,后因筑城而成为一小湖泊。目前湖长100米,宽15米,占地5351平方米。  范蠡,春秋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字少伯。越国大臣,著名政治家。范蠡侍奉越王勾践,尽其全力和越王一起共商救国之策有二十几年,终于灭吴雪耻,又北上征服齐,晋,使越王勾践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在-为上将军回返越国之后,范蠡由于深知勾践刻薄寡思,只可共患难,而难以同富贵,于是携家人离开了越国。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西施,姓施,春秋末越国苎萝人(今浙江诸暨人),本名施夷光,也名先施。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欲献美女给吴王,以乱其国政。于是越王便把得到的美女西施,郑旦装扮起来,用时三年教习举止,歌舞,吴国风俗,派范蠡把她们献给吴王,吴王果然被女色迷惑而不顾国事,最终被越国所灭。据考,越王勾践复国灭吴之后,说西施乃-之妇,命人沉于江底。  范蠡和西施为实现雪耻复国大计,忍辱负重。灭吴复国后,范蠡为避越王-,偕西施重来故地,在湖边隐居,西施每日妆后,将脂水倾入湖中,湖水染为胭脂色,湖里螺蛳吃了脂粉水,变成了五彩螺。后范蠡,西施由此发悼,泛游五湖。后人寄托思念,将此湖叫做范蠡湖,又在湖边建起西施妆台。晨光熹微或月白风清之时,坐在台边向下凝视,似可看到西施色彩斑斓的裾,正随着湖水轻盈地摇曳,浮动。  范蠡湖还有西施冢之称,相传西施死于此,墓葬湖中。湖西北岸筑有水轩一座,即西施妆台,为歇山顶抬梁式建筑,内原有范蠡和西施塑像。妆台北面墙中有“少伯祠”白玉石匾一块,系清光绪八年(1882年)夏立,妆台东侧湖上有西施石雕像及“沉鱼”二字。范蠡湖历史悠久,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状元姚颖匾湖畔,名“景范庐”,明代其地筑有祠宇,称范蠡湖。范蠡湖多石刻,在妆台北立面上,有文徵明手书“浮碧”、两字石刻,外墙上有明车大任所书“放生池”,池郭所书“陶朱公里”等石碑。另外,还有清乾隆时钱陈群所作《重建金明寺碑记》及王蘧常,谭建丞,张振维等名家墨迹。  嘉兴,是吴越两国争霸的主战场,并因此而最早见诸于史籍记载。根据史料记载,“蠡为越上大夫,竭智灭吴,报会稽之耻,勾践尊为上将军。蠡以盛名难久居,自李韭溪泛五湖去即今范蠡湖。”清俞樾《春在堂集》载“国朝无名氏述民记云:康熙四十一年(1702),嘉兴开河,新桥下开出船一艘,深埋河底,不敢掘而止。金明寺范蠡湖内亦有船一艘,半在城内,半在城外鸳鸯湖,相传范大夫之舟也。”  

官堌堆遗址(刘邦登基台)

官堌堆遗址(刘邦登基台)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官堌堆遗址位于定陶县仿山乡姜楼村南520米。20世纪60年代,人民公社组织附近的大队社员拉土垫地,使该遗址受到严重的破坏。现存堌堆四壁陡峭,底部南北30米,东西15米,高8米。文化层暴露十分明显,有灰土层,烧土面,蚌壳坑和灰坑等,文化内涵十分丰实。  建国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省考古研究所,山东大学考古专业的部分师生多次来此地考察,并在此发现和采集了新石器时代和商时期的大量遗物。大量的鹿角化石、野生动物骨骼、牙齿、打制粗糙的石器、磨制精美的石刀、石斧、石镰、有明显的使用痕迹的蚌镰、蚌刀,尖锐锋利的骨针、骨锥、骨镞,造形规范的盆、碗、罐、鬲、瓮、器盖等大批陶器残片,均属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遗物,同时也说明了这儿是一处古代大型的村落遗址,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这些遗物是历史的见证,对于研究黄河中下游,特别是鲁西南地区的文化面貌、文化特征、族属、社会性质、生产力水平具有特别重要的参考价值,提供了真实的实物佐证。这些珍贵遗物的出土和发现,充分证明了在远古时期,我们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繁衍生息,创造着人类文明,展现了一幅社会在不断前进的历史画卷。  西汉初期,汉高祖刘邦在此登基做了皇帝。据《定陶县志》记载:“受命坛在城西北十里许,汉高帝即位于氾水之阳,既此,高阜犹存,今名官堌堆。”又据《曹南文献录》记载:“济阴(既定陶)县汉祖坛,在县(当时县城在左城)东北二十里,汉高帝五年既位于定陶氾水之阳,故立坛。”司马迁的《史记》上也有记载:“刘邦既皇帝位于氾水之阳。”解放前夕,堌堆之南曾立有清代石碑一能,镌文曰“汉高祖受命坛”,今已失。  汉王五年(前202年),刘邦在阳夏(今河南太康)追到项羽,并派人约韩信、彭越前来会师,但韩信、彭越故意误期不到,致使刘邦孤军作战,在堌陵(今太康西)被项羽打败。刘邦一方面整军固守,另一方面为了争取韩信、彭越的支持,答应他们打败项羽后,把从陈县以东到海滨的土地封给韩信,把睢阳以北到谷城的土地封给彭越,又派人劝降了项羽的大司马周殷,并在政治上提出了“约法三章”的主张,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刘邦有了可靠的基础后,与韩信、彭越、周殷等会师垓下将项羽包围,在四面楚歌中,项羽自刎乌江,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  楚霸王项羽乌江自杀后,汉王刘邦平了西楚,并依张良的主意,用安葬鲁公的礼节埋葬、祭祀霸王。鲁城投降,遂后挥师定陶。公元前202年正月,韩信、彭越、英布等诸侯-,共尊汉王刘邦为皇帝,此意正中刘邦下怀,遂召集群臣,假意推辞道:“寡人闻古来帝号,只有贤王可当此称,虚名无实,殊不足取,今诸侯王乃推本王,本王乏德,岂敢收此尊号。”群臣齐声道:“今大王威加四海,德比天高,诸侯王怎能与您相比,他们只能称王,您做皇帝当之无愧。”  刘邦假意推让再三,然后说:“要是诸侯一定认为这样好,对国家有好处,我只好答应了。”众臣选择吉日,制定仪式,准备登基大典。  汉王五年(前202年)十月,定陶氾水之阳的堌堆上,鼓角齐鸣,旌旗招展,山下数万将士队列整齐,呼声振天。刘邦在重臣的簇拥下,黄袍加身,郊天祭地,正式登基做了皇帝,国号为汉,后来称为汉高祖,立吕雉为皇后,公子盈为太子,建都洛阳,后迁长安。该堌堆也因刘邦在此即位而被称为官堌堆。  由此可知,官堌堆既是一原始文化遗址,又是汉高祖登基称帝之处,是汉朝兴起的发源地。该遗址1979年被命名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左山寺(兴华禅院)

左山寺(兴华禅院)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左山寺,因左山上建有寺院而得名,是新石器时代至汉代古文化遗址。位于定陶县马集镇郭庄村南。2006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6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发现。现存遗址南北长400米,东西宽200米,总面积80000平方米。南土丘,南北、东西各200米,高约3米,黄褐粘土;北土丘,南北、东西各30米,高1.5米,灰褐土。从遗址上发现有龙山、商、周、汉文化层,并有灰土层、烧土块,出土了夹砂绳纹鬲足、灰陶罐口、方格纹、兰纹灰陶罐口、粗绳纹红陶瓮口、残穿孔石斧、陶鬲足、豆盘、豆柄、板瓦、筒瓦等。  据《定陶县志》载:“左冈寰宇记云,左岗岗阜连属,林木交映,左城故明,相传春秋,左丘明父葬于此。其旁为汉恭王陵,按志左城即古陶丘地”。明万历十八年碑刻记载:此遗址上建有寺院,原名兴华禅院,又叫兴华禅寺,后改名左山寺,兴建于东汉、隋唐,宋时最为兴盛,明朝又重建。碑文还记载:“寺院旁有宝乘塔一座,塔下藏有舍利子六颗,传闻舍利藏于灵址五级下,夜深时清光闪闪,今岁迁不可观矣”。据文献资料记载,春秋史学家左丘明、战国早期军事家吴起都出生于此地。  景点位置  山东菏泽定陶县马集镇  

戚姬寺

戚姬寺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戚姬寺位于杜堂乡戚庄村西,据定陶县城7.5公里,占地面积3334平方米,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楚汉相争时,彭城(今徐州市)一战,刘邦失利,逃至定陶,夜宿戚家寨(今戚姬寺东),与戚姬结为夫妻。戚夫人就此有孕,后生子如意。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刘邦在官堌堆登基做了皇帝,建都洛阳,后迁长安。接戚姬及其子如意入宫,封如意为赵王。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十二年),刘邦死,吕后掌权,遂以鸩酒害死赵王如意,斩戚夫人四肢,使居厕中,命曰“人彘”。戚姬被害,戚家被抄,戚姓人逃往戚庄隐居,并改姓为齐。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元年),文帝刘恒即位后,即在此修建寺院,盖佛殿,以纪念戚夫人,故称为“戚姬寺”。该寺原有大殿三间及配房。园内古树参天,傍晚时分,晚鸦归巢,绕寺飞鸣,似哀戚姬,故“戚堌晚鸦”成为定陶八大景之一。  戚夫人 (?~前194)  戚夫人(?-前194年),又称戚姬,姓戚氏,秦末定陶(今山东定陶)人,为汉高祖刘邦生下赵隐王刘如意。戚夫人深得刘邦的宠爱,戚姬自恃得宠,开始有了野心,经常哭闹,又在枕边细语要汉高祖刘邦改立太子,欲从吕后手中夺取儿子的继承权,而且屡次陷害汉惠帝、鲁元公主,欲将置其于死地,吕后因此十分痛恨戚夫人,对她恨之入骨,处心积虑,找机会报复。囚戚夫人于永巷,让其受髡钳之刑…… 详细++

戚堌晚鸦

  城北十三里戚堌寺(今名戚姬寺),是汉高祖刘邦夫人戚姬的故里。刘邦即位后,封戚姬为贵妃,封其子刘如意为赵王。后来刘邦感到太子刘盈才能平凡,不如刘如意,常想废刘盈,立刘如意为太子。因此戚姬母子遭到吕后的嫉忌。刘邦死后,吕后便毒死了刘如意,又将戚姬的两眼挖出,双耳烧聋,四肢砍去,灌了哑药,扔在厕所里,名之日“人彘”(人猪的意思),将戚姬活活地折磨而死。  后来汉文帝刘恒即位以后,在戚姬的故乡修建寺院,以作纪念。寺院建筑在高大的土堌堆上,环境僻静,树木参天,引来许多乌鸦来此筑巢。每到傍晚,群鸦归来,绕寺飞鸣,似为戚姬的惨死而哀悼。   

陶朱公墓(范蠡墓)

陶朱公墓(范蠡墓)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记》载,范蠡辅越灭吴后,弃官经商,先到齐国,后定居于陶,自称陶朱公,曾三致千金,死后葬于此地。《定陶县志》、《曹南文献录》亦记载:“范蠡墓在定陶县城东北五里”,“卒老死于陶”。经考证,范蠡死后,葬在今定陶镇堌堆刘庄村南,考古调查显示,现存范蠡墓周围一千余平方米范围内,地表和地下3米以内都存有大量的泥质和夹砂灰陶陶器残片,这里地势较高,土质较黑,器物残片种类较多,质地坚硬,陶色纯正,是一处较大面积的夏商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古文化遗址,范蠡葬在此地,即与文献数据的记载一致,也与周围地势地望相吻合,1982年该遗址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2月被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梁王台遗址

梁王台遗址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梁王台遗址位于定陶县东北3公里,定陶镇贾楼村西北100米。梁王台南北长50米,东西宽35米,高2米。  秦朝末年,彭越聚众起义,初事项羽,反秦助楚。楚汉战争时,彭越率3万将士归顺刘邦,略定梁地,屡断项羽粮道。前202年(汉高祖五年),彭越被册封为梁王,都定陶。彭越为王期间,修筑高台,用其点将练兵。前196年,(汉高祖十一年)彭越以阴谋叛乱之罪被吕后杀害。后人为纪念梁王彭越,就把其阅兵点将的高台称为“梁王点将台”,或称“梁王台”。  遗址上曾有东岳行祠1座,台上建有大殿3间,内墙绘有壁画,雕梁画栋,栩栩如生。1979年2月被定陶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陶丘

  陶丘位于定陶县城西南4公里,马集镇费庄村北200米处。《竹书纪年》:“尧八十九年作游宫于陶,九十年帝游居于陶”。《说文》;“陶丘有尧城,尧尝居之。”《史记·五帝本纪》:“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寰宇记》:“河滨在定陶县西南十里,即陶丘”。河滨寺原寺门横额书“虞舜陶处”,该寺毁于抗日战争时期。尧治陶丘,舜曾在这里做过陶器。

十里铺北遗址

十里铺北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十里铺北遗址位于定陶县仿山镇十里铺村西北约100米处,菏商公路及菏曹运河斜穿占压遗址的东北角。周围地势平坦,属黄河冲积平原,遗址完全被淤积层覆盖。  该地历史悠久,相传定陶为古陶丘、夏三鬷国、周代曹国。汉初梁国治定陶,后继济阴国、定陶国、济阴郡多有兴废,治所均在定陶。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古迹,现已发现,以该遗址为中心,周围绕以官堌堆、仿山、何楼、程庄、十里铺、高河等6处堌堆遗址,形成了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商周时期持续发展的遗址群。  该遗址发现于2013年冬季菏曹运河拓宽工程施工过程中,此后,定陶县委、政府及文物主管部门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妥善保护,积极协调有关业务部门开展文物保护工作,最大限度使该遗址免遭进一步破坏。后经调查和钻探,2014年7月-12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菏泽市历史文化与考古研究所、定陶县文物局联合组队发掘,对遗址内涵有了更深入了解,取得重大收获。  经勘探与发掘表明,该遗址由北部的堌堆及南部、东南部墓地构成,南北总长约350、东西宽约300米,总面积9万多平方米。堌堆遗址包含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代、周代文化遗存,大体呈圆丘状,直径约180-190米,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现存约2.7万平方米。遗址曾多次被洪水淹没,上部普遍覆盖0.7-2.1米厚的淤积土,由中部向周缘淤积层渐厚,至边缘处可达3.5-4.5米。文化堆积平均厚达2米,最厚处达3米多,尤以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代晚期的遗存最丰富。堌堆的边缘存在一周夯土墙,东部及南部遭破坏,其余部分夯土断断续续,经北部探沟解剖,夯土墙可分早、晚两大期,早期可能为岳石文化时期,晚期约到东周时期。在堌堆南部的东侧、南侧发现断续的三段夯土墙,被汉代墓葬打破,时代约为东周时期,其性质有待进一步认证。墓地分布于南部及东南部三块高台地上,时代为汉代,主要为小型长方形砖椁墓。  该遗址可能为岳石文化、东周时期的一座小型城址,为鲁西南地区新发现的一处重要古聚落遗址,意义重大。鲁西南地区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带,恰处于华夏文化与东夷文化、淮夷文化的交融圈内,历史传说时代许多重大事件的发生与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亦与该地区有关,菏泽丰富的堌堆文化恰包含了传说时代的重要历史信息。该遗址的大规模发掘,对于研究夷、夏文化的交流及探讨鲁西南地区在中华古代文明进程中的地位、作用无疑具有重大价值,亦对区域历史地位的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的的增强及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蛇囿池塘

  在县城东门里北面,三龙口西侧,古时有一池塘,传说是舜遣董父养龙处。董父所养的龙,可能就是蟒蛇。因其形状如传说中的龙,所以就称为龙,池塘也称为龙池。在龙地周围,还栽了许多弯弯屈屈的龙头柳。池中树影,随波荡漾,婉如游龙,令人惊叹不止。

定陶烈士陵园

定陶烈士陵园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定陶烈士陵园始建于1969年,座落在县城西关菏商与定张公路临界处,总占地面积30亩。是省级革命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级“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近年来,定陶县逐年加大对陵园资金投入力度,制定修缮改造建设规划,本着“一年打基础,二年大变样,三年上档次”工作思路,筹资400万元对其进行提升改造,使园容园貌日新月异,已成为一个集瞻仰、教育、休闲于一体的红色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基地。   进入陵园,“定陶战役英雄广场”映入眼帘,“定陶战役纪念碑”赫然耸立广场中央,七个镏金大字闪闪放光,熠熠生辉,碑名由原山东省委第一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长杨德志同志1992年亲笔题写,此碑1993年经省委、省政府批准修建,碑高16.2米,底座高1.95米,共八步台阶。2014年按照陵园规划后移24米,经过修缮之后的纪念碑挺拔雄伟,气宇高昂,如同傲然矗立的勇士,注目着日新月异的定陶大地。纪念碑两侧,1990年修建的六角式纪念亭各一座,分别命名为“王克勤亭”和“群英亭”,以示纪念在解放定陶战斗中牺牲的一等战斗英雄王克勤和无名英雄。   烈士纪念馆建于1969年,1987年在馆北面扩建至600㎡,2012年进行了重新布展与修整,馆存省级重点文物5件。馆内正中大屏幕能观看定陶战役影视资料,馆内分前、后两区,每区6块版面。前区展示1921年至1949年革命斗争史及烈士资料,在著名“定陶战役”牺牲的全国双百人物一等战斗英雄王克勤事迹展版历历在目。后区展示1949年至今牺牲的英烈资料;英烈屏风上 书写着全县1000余位烈士的英名;下面的展柜分别陈列了不同时期的照片、遗物等史料;最后部分通过今昔对比,展示了定陶取得的重大成就图片画面等。  园区后端以长青塔柏树木环绕掩映着23座有名烈士墓,为1990年修建;前侧为无名烈士墓区,安葬着378位无名英烈士忠骨。2座仰天而卧的墓志铭“不知您家在何方,齐鲁大地埋忠骨”、“莫问您姓谁名谁,涛涛黄河慰英灵”榜书大字赫然其上;左右两端是2012年分别修建的54座、40座散葬村落集中管理的有名烈士墓碑。   定陶烈士陵园建园至今,历经岁月沧桑,在这片蓝天白云的红土地上,寄托着定陶人民的无限敬仰和深刻缅怀,为适应新时期、新形势需要,经过精心修缮改造后的烈士陵园,目睹所有具有较强的视觉观赏性和感染力,他们将不断完善管理,为与日俱增前来瞻仰的人们提供更加科学规范、热情优质的服务,使这一爱国主义教育重要基地发挥常态化的作用。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梁王庙

梁王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梁王庙位于定陶县城东3公里的东王店乡贾楼村西北150米处,是为纪念彭越而建造的。  彭越(?——前196年),字仲,昌邑(今巨野南部)人。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响应。彭越也聚众起义,在巨野、定陶一带招兵买马,扩充实力,投人-秦朝残暴统治的斗争。初事项羽,反秦助楚。楚汉战争时,他率三万余众归附刘邦。曾屡断项羽粮道。公元前202年,彭越出兵击楚,与诸军会聚垓下,迫使项羽乌江自刎。汉朝建立后,封为梁王,建都定陶。公元前196年,以阴谋发动叛乱之罪名,被吕后杀害,并夷灭宗族。彭姓改姓祝。为威吓其他王侯,将彭越尸体剁成碎块,煮成肉羹,分给各地王侯,以此镇压各地王侯的-,巩固其统治。吕后为迷惑人心,后来又给彭越昭雪,宣判无罪,并修建祠堂祭祀之。  现在所存梁王庙系明代重修,因建在一座高台上,当地群众又称梁王台。顶部面积约1亩,建有大殿三间,殿内绘有丰富多彩的壁画。殿前有凉亭一座,四根石柱上刻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像。殿后有通向后院的台阶,后院正房是一楼阁建筑,名为关帝阁。东西厢房各三间,周围是1.5米高的花朵墙。  梁台绕雾,乃定陶古代八大景之一,清晨远望梁王台,只见白气茫笼,云雾缠绕,传说是因彭越被吕后陷害,冤魂不散之故。古人有诗叹曰:梁王力战辅炎刘,百二山河一旦收。千古高台遗旧恨,功成何不效留侯。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项梁墓

项梁墓为定陶区文物保护单位。  定陶县城东北2.5公里有个村庄,名叫刘固堆。该村南100米处有个椭圆形土丘,南北长130米,东西宽52米,最高处5米。占地10余亩,这就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项梁墓。  项梁,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贵族出身,名将项燕之子,因杀人与其侄项羽一起避仇于吴中(今江苏苏州)。他为什么葬于定陶呢?这还得从秦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说起。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提出“伐无道,诛暴秦”的口号。在攻下陈(今河南淮阳)后,陈胜称“王”,建立了“张楚”政权。这股反秦的浪潮涌向江东后,项梁与项羽便杀死秦会稽郡守殷通,在吴举行起义。他们攻城略地,很快占领了江东地区。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二月,项梁率八千江东子弟渡江北上,沿途收编了陈婴、颗布等起义军,很快发展到六七万人,此时,陈胜、吴广已被部下所杀。六月,项羽知道后陈胜确已死亡,就在薛城召集各路起义军首领开会。大家决定联合反秦,并拥立楚怀王孙心为王(即义帝),都盱胎(今属江苏)。薛城会议实现了反秦的热潮。八月,项梁率军进攻定陶,再次打败了秦军,楚军的连连胜利,冲昏了项梁的头脑,他开始骄傲起来。时值阴雨连绵,为便攻城,项梁只在营中饮酒消遣,所有军纪军律,几乎全部搁在一边,全营将士,亦乐得逍遥自在,快活几天。这种情形,早被秦军间谍探知,往报章邯。章邯唯恐兵力不足。不敢轻出,但向各处征调人马趋集,方图大举,与项梁决一雌雄。  一天深夜楚军正在营中安睡,忽听帐外杀声震天,好似千军万马奔杀过来,楚军方才惊起。但见四周通是火光,照彻内外。一队队敌军统向营中突入,见人便砍,吓得楚军躲闪不及。有的勉强拿起军械上前阻拦,可那里是敌军的对手。最厉害的是后面的一员大将,金盔铁甲,跃马舞刀,锋刃所及,血肉横飞,楚人见之丧胆。项梁穿着一身便服,于持一把短剑,仓皇出帐,想冲开一条血路,觅路逃出。直是冤家路窄,正好被敌军中的那位大将拦住去路。两下里交起锋来。一个是长刀乱劈,光焰逼人,一个是短剑难支,心胆已落,刚过片刻那敌将是谁?就是秦将章邯。章邯集足无准兵马,深夜冒雨来劫楚营。项梁毫无准备,自然中计。他一死不足,还要害及全军,这便叫做骄兵必败。项梁死后,尸体被葬在定陶城东。当地百姓为纪念这位英雄。年年祭祀,不断封土,遂使其墓扩大到今天这种规模。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定陶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天中街道 定陶法源寺 仿山风景区 仿山墓群 范蠡湖 官堌堆遗址(刘邦登基台) 左山寺(兴华禅院) 戚姬寺 戚堌晚鸦 陶朱公墓(范蠡墓) 梁王台遗址 陶丘 十里铺北遗址 蛇囿池塘 定陶烈士陵园 梁王庙 项梁墓
滨河街道 陶朱公墓(范蠡墓) 梁王台遗址 定陶法源寺 仿山风景区 仿山墓群 范蠡湖 官堌堆遗址(刘邦登基台) 左山寺(兴华禅院) 戚姬寺 戚堌晚鸦 陶丘 十里铺北遗址 蛇囿池塘 定陶烈士陵园
陈集镇 定陶法源寺 仿山风景区 仿山墓群 范蠡湖 官堌堆遗址(刘邦登基台) 左山寺(兴华禅院) 戚姬寺 戚堌晚鸦 陶朱公墓(范蠡墓) 梁王台遗址 陶丘 十里铺北遗址 蛇囿池塘 定陶烈士陵园 梁王庙 项梁墓
冉固镇 定陶法源寺 仿山风景区 仿山墓群 范蠡湖 官堌堆遗址(刘邦登基台) 左山寺(兴华禅院) 戚姬寺 戚堌晚鸦 陶朱公墓(范蠡墓) 梁王台遗址 陶丘 十里铺北遗址 蛇囿池塘 定陶烈士陵园 梁王庙 项梁墓
张湾镇 定陶法源寺 仿山风景区 仿山墓群 范蠡湖 官堌堆遗址(刘邦登基台) 左山寺(兴华禅院) 戚姬寺 戚堌晚鸦 陶朱公墓(范蠡墓) 梁王台遗址 陶丘 十里铺北遗址 蛇囿池塘 定陶烈士陵园 梁王庙 项梁墓
黄店镇 定陶法源寺 仿山风景区 仿山墓群 范蠡湖 官堌堆遗址(刘邦登基台) 左山寺(兴华禅院) 戚姬寺 戚堌晚鸦 陶朱公墓(范蠡墓) 梁王台遗址 陶丘 十里铺北遗址 蛇囿池塘 定陶烈士陵园 梁王庙 项梁墓
孟海镇 定陶法源寺 仿山风景区 仿山墓群 范蠡湖 官堌堆遗址(刘邦登基台) 左山寺(兴华禅院) 戚姬寺 戚堌晚鸦 陶朱公墓(范蠡墓) 梁王台遗址 陶丘 十里铺北遗址 蛇囿池塘 定陶烈士陵园 梁王庙 项梁墓
马集镇 陶丘 定陶灵圣湖汉墓 仿山风景区 定陶法源寺 仿山墓群 范蠡湖 官堌堆遗址(刘邦登基台) 左山寺(兴华禅院) 戚姬寺 戚堌晚鸦 陶朱公墓(范蠡墓) 梁王台遗址 十里铺北遗址 蛇囿池塘 定陶烈士陵园 项梁墓
仿山镇 定陶法源寺 仿山风景区 仿山墓群 范蠡湖 官堌堆遗址(刘邦登基台) 左山寺(兴华禅院) 戚姬寺 戚堌晚鸦 陶朱公墓(范蠡墓) 梁王台遗址 陶丘 十里铺北遗址 蛇囿池塘 定陶烈士陵园 梁王庙 项梁墓
半堤镇 定陶法源寺 仿山风景区 仿山墓群 范蠡湖 官堌堆遗址(刘邦登基台) 左山寺(兴华禅院) 戚姬寺 戚堌晚鸦 陶朱公墓(范蠡墓) 梁王台遗址 陶丘 十里铺北遗址 蛇囿池塘 定陶烈士陵园 梁王庙 项梁墓
杜堂镇 定陶法源寺 仿山风景区 仿山墓群 范蠡湖 官堌堆遗址(刘邦登基台) 左山寺(兴华禅院) 戚姬寺 戚堌晚鸦 陶朱公墓(范蠡墓) 梁王台遗址 陶丘 十里铺北遗址 蛇囿池塘 定陶烈士陵园 梁王庙 项梁墓
南王店乡 定陶法源寺 仿山风景区 仿山墓群 范蠡湖 官堌堆遗址(刘邦登基台) 左山寺(兴华禅院) 戚姬寺 戚堌晚鸦 陶朱公墓(范蠡墓) 梁王台遗址 陶丘 十里铺北遗址 蛇囿池塘 定陶烈士陵园 梁王庙 项梁墓

定陶区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