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福州 >> 马尾区

马尾区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中国船政文化景区

中国船政文化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中国船政文化景区位于马尾港附近,是一处以船政文化为主的主题公园。当年的马尾造船厂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船厂,也是彼时远东最大的船坞。从创办的1866年至停造的1907年间,这里建造了大大小小的舰船40艘,福州船政也由此扬名于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景区内的大小景点分布在闽江边,马尾港周边1公里内。包括罗星塔公园、马限山公园、马江海战纪念馆等的景点,可步行游览,且均可免费入内参观。周边环境不错,可以仅作休闲逛逛,也能了解福州船政的历史。  在此游览,通常以马尾港西侧的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昭忠祠为重点。船政文化博物馆中,能看到各种当年船舰的模型,展示船舰的外观以及内部构造。还有雕塑模拟的场景,供游人了解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博物馆不远处,是为纪念中法马尾海战中殉难的福建水师官兵而修建的昭忠祠,现辟为“马江海战纪念馆”。  两个场馆背后的马限山也是值得逛逛的地方,山中的众多炮台,以及圣教医院、梅园监狱、山顶的英国领事馆分馆,都是极具历史意义的景点。而马尾港东面的罗星塔公园内的罗星塔是福州的地标,只可外观。公园内的小山走走可锻炼身体,山上能看到闽江从脚下流淌而过。  地址:福州市马尾区港口路83号罗星塔公园内  类型:主题公园博物馆纪念馆文化旅游区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0591-83996602  官方网站:http://www.czwh.org.cn/index.asp  开放时间: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8:30-12:00(11:30停止发票),13:30-17:30(17:00停止发票),农历除夕日闭馆一天;马江海战纪念馆:8:30-12:00,13:30-17:30(16:30停止发票,17:20清场),农历除夕日闭馆一天;罗星塔公园:8:00-17:30,晨练时间:5:30-8:00。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马江海战纪念馆:免费开放,免费但不免票。罗星塔公园:免费开放。  

绿丰农业生态园

绿丰农业生态园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琅岐绿丰农业观光园被被国家评为AA级景区,绿丰农业观光园是一个集科研、生产、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观光园,占地1000亩,投资3000万元,建有特色木屋、温室大棚、园艺观赏园、瓜果种植园、水果采摘园和观赏垂钓园等,游客可以学习观赏现代园艺、采摘品尝四季特色水果、体验乡村农活、参与垂钓捉鱼,是福州市周边体验乡村休闲的好去处。  绿丰农业观光园先后被省、市评为“闽台农业合作新品种精品科技园”、“闽台农业合作示范园区”等称号。开业以来,年均接待游客达3万人次。  目前,琅岐岛免费向游客开放的农业观光园还有榕升采摘园、四季采摘园、朱子休闲农庄、四季垂钓园等,来琅岐旅游,一年四季都可以采摘特色瓜果,观赏奇花异草。  采摘葡萄:  园内大大小小的葡萄园,品种非常丰富,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巨峰”“玫瑰香”等传统品种。看着眼前成熟的葡萄,哪一串都不想错过,真想把它们都摘到自己的篮里。抵挡不住0,摘下就吃,不用洗甚至都不用擦擦,快意十足。“巨峰”个儿大肉厚,满口的丰腴感,“玫瑰香”小而红,比巨峰还要甜,还未入口,淡淡香味已袭来。  信息来源:福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信息来源:福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福州马尾船政文化遗址群

福州马尾船政文化遗址群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福州马尾船政文化遗址群以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为中心,包括中坡炮台、昭忠祠、英国领事分馆、轮机车间、绘事院等多所船政遗址;展现了近代中国科学技术、新式教育、工业制造、国防建设、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东西方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丰硕成果;折射出立志进取、积极作为、虚心好学的传统文化神韵,形成独特的船政文化。它是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发源地,被誉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先后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及国防教育基地。  马尾地处福建闽江下游出海口,与台湾仅一水之隔,自古是福州母城的水上门户,近代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1985年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早在1866年左宗棠、沈葆桢在这里创办福建船政,这是近代中国创办的第一家专业机器造船厂,由此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建船厂、造兵舰、制飞机、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培养和造就了严复、詹天佑、萨镇冰、邓世昌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中国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同时,福建船政开风气之先河,大胆提出“冷眼向洋看世界”,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传播中西文化、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被称为中国近代历史的“活化石”。  船政文化所涵盖的 马江海战炮台、烈士墓及昭忠祠,福建船政建筑分别于1996年、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弘扬船政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加强闽台文化交流、促进旅游经济发展,自1998年,马尾先后投资上亿元,建造了船政文化博物馆,修复船政遗址,开辟船政文化旅游线路。2005年福州马尾船政文化遗址群被中宣部评为“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0年,国家国防教育办在全国选择9个国防教育示范基地作为国家国防教育主题公园试点建设单位,船政文化遗址群是我省唯一入选的单位。  福州市马尾区船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马尾是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和近代海军的摇篮,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马尾船政文化遗址群包括罗星塔园、马限山公园,公园内不但有中坡炮台、昭忠祠、马江海战烈士墓、圣教医院、英国分领事馆等大量船政相关古迹,还有新建成的大型船政群雕、船政精英馆等。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为中国第一个以船政为主题的博物馆,位于福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马尾)昭忠路马限山东麓。该馆依山而建,为五层建筑,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正面造型为两艘乘风破浪的战舰,气势磅礴,颇具现代建筑风格。馆内陈列分为序厅、船政概览厅、 船政教育厅、 船政工业厅、海军根基厅、船政名人堂。通过大量船政文物、历史照片、图表、壁雕等,立体地展现了中国船政的诞生、发展与以“精忠报国、自强不息”为主旨的船政文化。  2016年12月,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

琅歧岛

  福州琅岐岛又名嘉登岛,位于福州市马尾区闽江口。全岛总面积92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55平方公里(平原36.5平方公里,山地18.5平方公里),全岛森林覆盖率达20%,滩涂面积3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0公里。岛东西长15.3公里,南北宽8.1公里,相当于香港本岛面积,为福建省第四大岛、本市仅次于南台岛的第二大岛。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闽江流至亭江附近为该岛所阻,分为两港,北港经长门出海,南港自梅花入海。  南宋之前,琅岐称“刘崎”,南宋以后,称“琅崎”,近代又多写作“琅岐”;今人口语相沿仍称“刘峙”。当時命名“刘崎”可能是“刘”姓最先移居该岛之故,但现在刘姓在岛上并非大姓。  岛中耸峙两座大山,中部是山岭重叠的九龙山,东部为海拔275米的白云山。岛的周围是冲积平原,田地约三万亩。因地处江、海之间,港道交叉,灌溉便利,故有“鱼米之乡”的称号。  琅岐岛扼闽海的咽喉,北面江滨的金牌山,峭壁高十余丈,屹立如牌,形势险要,旧设有炮台,与长门炮台相对,为防守闽江的门户。该岛在历史上就是一个要塞。明代中叶,在虎头山巅设立烽火台,作为防倭报警之用,今其遗迹尚存。郑成功自罗星塔撤退时,也屯此以抗清兵。  琅岐岛上现有古刹四座(白云寺、天竺寺、天安寺、南山寺),有古庙宇、古宗祠、古炮台、名人古墓葬10余处。  岛上琅山十景有:白云观日、云龙潮音、双龟把口、五虎守门、天竺听泉、芦洲宿雁、金鸡报晓、白猴镇江、大桥卧波、朴林探幽。其中白云观日最胜。   琅岐度假村横跨云龙村至东岐村,一片风成沙丘古朴树林景观,足有10余公顷。林区植被保护良好,有30多种植物。盛夏季节,成群的海鸥、野鸭、白鹭、海鸟在这里栖息。100多公顷海水养殖场,养殖文蛤、缢蛏、红蟳、芦虾、鲈鱼、鲻鱼、花跳鱼等海珍品。  闽江口“双龟把口”、“五虎守门”、“金鸡报晓”、“白猴镇江”等天造地设如神工鬼斧的自然景观,尽收眼底。  

罗星公园

  罗星塔耸立在马尾罗星山上,离福州市区21公里。1985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罗星山原本是江心岛屿,俗称磨心岛;经过几百年沧海桑田,磨心岛与陆地相连,成了陆上一个高阜。 罗星塔塔高31.5米,7层8角,每层都有石砌栏杆和泻水檐。檐角上方镇有八方佛,檐角下悬风铃,海风吹来,叮当作响。据《闽都记》载,罗星塔为宋朝岭南(广东)柳七娘所建。  相传七娘原是李氏女嫁给柳七郎。由于丈夫谪戍福建时死去,七娘闻讯变卖家产,来磨心山建此石塔,为丈夫祈求冥福。 明朝万历年间,罗星塔被海风摧毁。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在宋代塔座的基础上重修。第二层有一方塔铭,是清乾隆时福州郡守李拔所撰。  铭中把罗星塔的形势和作用概括为"中流砥柱,险要绝伦,以靖海疆,以御外侮"。清光绪十年(1884年)的中法海战就是在罗星塔下的马江进行的。罗星塔又是国际上公认的海上重要航标之一。塔顶原有一小窗,就是用来供守塔人点灯导航用的。清末一次台风,把塔顶刮走了,重建时,人们特地造了一颗直径近7米的铁球嵌在上面。由于外国船来福州都在罗星塔下抛锚,外国水手把罗星塔称为中国塔;即使没到过福州的海员,也知道这座古老的宝塔。  1963年,罗星塔又进行修缮,塔下的高阜也辟为罗星公园,罗星塔的"零点",还是福建省全省的高程基准。每当海风习习,登塔眺望东北,可见闽江出海处浮屿点点,沙鸥翔集。东南为营前港,两山夹峙,三江汇合,每当潮涨,江流与海水冲激于塔下,形成怒涛奇观。  罗星公园,面积2.33公顷。山脚沿闽江边砌驳岸,围栏杆,堆叠假山,广植草木。山间有一石洞,有摩崖石刻"深幽"两字。西侧有溯江楼,南麓有望江亭。园中还有忠魂台、鸣湖阁、友谊轩等。山顶矗立罗星塔。附近有昭忠祠、福建船政学堂遗址等。   

马江海战纪念馆

  马江海战纪念馆位于福州的马尾风景区内,距离市中心有一些距离,从三坊七巷有观光车可直接到马尾,市内也有多路公交车可以到达此地,下车后找到昭忠路1号,一座位于山脚下的红色围墙的建筑物便是马江海战纪念馆了。  马江海战纪念馆又名昭忠祠,位于马尾马限山东麓,是一座清代建筑风格的祠宇,占地24300平方米,为纪念甲申中法马江海战阵亡烈士,于1886年12月落成。1920年曾重修,1984年重建,辟为“马江海战纪念馆”。  馆内主要陈列分为《福建船政》、《中法马江海战》两大部分。纪念馆西侧的烈士陵园,安息796个为国捐躯的铁血男儿。马限山山顶的古炮台是中法马江战争中的历史遗迹。纪念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马江海战的陈列馆,展厅分为两部分,分别是“马江之殇”和“闽海警钟”,展厅的面积不大,以文物、照片、模型等重现了马江海战的历史背景、经过以及福建船政局的兴衰史。1884年中法马江之战突然爆发,遭遇了法军的偷袭,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西式海军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从展示的图片:、烈士的遗物可见当年战役之惨烈。  祠堂的正中摆放的是烈士的牌位,上面的金色牌匾上 书写着“碧血千秋”,旁边的房间里是对海战烈士生平的介绍。馆内除了图文展示了马江战役,同样也有电子化的设备,从里面可以查到关于马江战役的相关资料介绍。  注意事项:  马江海战纪念馆和船政文化博物馆相邻,两处景点可一起参观,目前这两个景点都是免门票的,其中马江海战纪念馆需要在旁边的领票处提前领取门票,凭票参观,需要注意的是这两处景点中午12点闭馆,下午2点左右的时候开放,如果想要细致的参观,建议早点到,否则时间会有点紧张。  地址:福州市马尾区昭忠路1号  类型:纪念馆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电话:0591-83996602  官方网站:http://www.czwh.org.cn/  开放时间:  8:30-12:00,13:30-17:30(16:30停止发票,17:20清场),农历除夕日闭馆一天。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免费但不免票,每天限量参观券不超过500张。    信息来源:福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信息来源:福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罗星塔公园

罗星塔公园为文化旅游景点。  罗星塔公园  罗星塔公园位于福州市闽江下游三水合汇处的罗星山,山顶屹立一塔,砥柱海天。这便是驰名中外的罗星塔。  这里先有塔,再有公园。罗星塔始建于南宋。据王应山《闽都记》:广东一豪强阴谋夺取年轻漂亮的妇女柳七娘,先诬陷其夫,把他押到福建。柳七娘坚贞不屈,随夫来闽。不幸途中夫死,她变卖家产,替亡夫祈求冥福,建塔于此。原来木塔于明万历年间(1572—1620)已毁。此时福州对外贸易发达,港口需要一个标志。天启四年(1624年)就地重建,改用石砌,楼阁式结构,七层八角,内外均设神龛,塔座直径8.6米。塔刹石桌式,上放一灯,晚上灯光四射,引导航船。清同治五年(1866年)设船政于马尾,船政员工为保护古塔免受雷击,在塔刹上安一大铁球,上插避雷针,(针尖到塔基31.5),针连铁条,直通江底。铁器日久锈蚀,后被台风刮走,1656年,明郑成功率师恢复中原,进驻罗星塔,在塔下筑土堡城寨,所部坚持抗清一年。清初,筑城山上,称罗星塔城;设汛,号罗星塔汛;以塔为眺望台、烟墩(烽火台)。近代,国际传为盛世的跨越三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羊)飞箭(剪)船大竞渡,参赛船只11艘就在塔下水域竞发。1884年,中法马江之战,清水师官兵在此展开英勇的抗敌斗争。1926年重新安装。1964年,福州市人民政府将罗星塔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修缮,修补大铁球,重装避雷针,各层外加铁栏杆。1985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福州市马尾区马尾区港口路83号罗星塔公园  类型:城市公园古塔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开放时间:  8:00-17:30,塔仅限外观。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交通  乘坐三坊七巷-马尾船政观光线在罗星塔公园站下车可达;  乘73、116、131、139、180、两马航线定时班车在罗星塔站下车步行约280米可达  

中坡炮台

  中坡炮台,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马限山上,昭忠祠后山上。原来有三座为护卫船厂而设立的古炮台,即前坡(上坡)、中坡、后坡(下坡)三炮台;今前坡、后坡炮台已毁,仅余中坡炮台。沿昭忠祠旁的追思亭边的小石径登山,走228级便到山上中坡炮台边。  中坡炮台,始建于1868年,在中法马江海战中曾起到阻击法军登陆的作用,后遭毁。战后,船政大臣裴荫森主持重建,用糯米汁拌三合土夯筑炮台地面,1888年建成,占地3800平方米,安放210毫米克虏伯后膛炮1尊和120毫米克虏伯大炮2尊。克虏伯大炮是当时德国产的最先进大炮。由于100余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前坡、后坡遴炮台均已毁弃。中坡炮曾经变成一片废墟,后在1991年得以修复,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福州市马尾区马限山上,昭忠祠(马江海战纪念馆)后山上。  类型:古迹军事  游玩时间: 建议10-20分钟  电话: 0591-83996602  官方网站:http://www.czwh.org.cn/  开放时间:  8:30-12:00,13:30-17:30(16:30停止发票,17:20清场),农历除夕日闭馆一天。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免费但不免票,每天限量参观券不超过500张  交通   乘73、116、131、139路、两马航线定时班车在港口路站下车  

罗星塔

罗星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闽江下游三水合汇处的福州马尾港罗星山顶。因位于马尾镇东南、马江北岸的一个小岛罗星山上,塔即以此山得名。由于塔下山突立水中,回澜砥柱,水势旋涡,若“磨心”,所以也称“磨心塔”。原为古代港口航海灯塔的标志,早在明初就标绘在郑和航海图和以后的航海针经图册里。罗星塔是国际公认的航标,是闽江门户标志,有“中国塔”之誉。  据《闽都记》称,塔为宋代柳七娘所建,七娘岭南人,李氏女,有姿色,里豪谋强夺之,设计陷害其夫于罪,谪死闽南,七娘愤无可诉,尽卖家产,来到福建,捐资造塔,纪念其夫,日久塔毁。明万历年间,罗星塔被海风推倒。天启年间徐渤倡议重建,重建的石塔7层8角,高31.5米,塔座直径8.6米,每层均建拱门,可拾级而上。清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马江海战就在塔下开火,石塔损伤多处。战后,在塔顶安装一颗铁球,以代替被炮火所毁之塔刹。1961年罗星塔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64年重修,因栏板和塔檐剥落,只好改用铁管栏杆。但建筑的艺术风貌,仍存旧观。    塔下是罗星公园,罗星塔公园是船政文化主题公园的一个组成部分。位于马尾罗星山,面积2.33公顷。西侧有溯江楼,南麓有望江亭。园中还有忠魂台、鸣潮阁、友谊轩等。 罗星塔 罗星塔   马尾镇  福州市马尾区辖镇。1958年置马尾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改镇。位于福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距市区20公里。面积36.7平方公里,人口2.7万。马尾港是福州市的水运门户,福马铁路、104国道横贯全镇,形成海港、公路、铁路为一体的交通网络。辖儒江、快安、上德、下德、中洲、六江、朏头、新马8个村委会和船政、进步里、前街、后街、江山5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 详细++

马尾造船厂

  马尾造船厂,也叫福州造船厂,创建于1866年,时称福建船政,是当年洋务运动时期,由李鸿章与左宗棠带领建设而成,后在继任船政大臣沈葆祯的苦心经营下,船政成为当时远东最大的造船厂。  福州船政是中国近代海军之基,是中国军舰生产基地的“开山之祖”,在当年中国的万里海疆中,随处可见马尾造船的杰作。无论从舰船制造和造船、航海人才培养上,它都无愧于这一荣誉和地位。虽屡经战争的破坏,但福州船政局还是在艰难的环境下不断地发展,从1868年开工到1901年停产,期间共建造了40余艘各类舰船,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造船基地。  岁月悠悠,百年沧桑。  马尾造船厂20世纪90年代成批量生产符合欧洲标准的多用途集装箱货船并进入国际市场,1999年,工厂又开发建造具有未来环保型的新产品17600吨散货轮,出口到北欧国家。目前,该厂通过一系列技术改造已具备设计,建造和修理35000吨级以下各类船舶的生产能力,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船舶生产基地。如今,这里仍旧保留着工业革命时期风格的车间、钟楼,甚至是世界罕见的飞机滑道等。  用时参考  1小时  交通  乘37、58、139、140、178、三坊七巷-马尾船政观光线等在马尾造船厂站下车步行约120米可达  门票  门票15元/人  开放时间  8:00-17:00  景点位置  福州市马尾区江滨东大道139号    信息来源:福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信息来源:福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马江海战炮台、烈士墓及昭忠祠

马江海战炮台、烈士墓及昭忠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马江海战炮台、烈士墓及昭忠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马限山东南麓及山顶。清光绪十年七月初七(公元1884年8月23日)中法马江海战爆发,惨烈的此役让驻扎马尾港的福建水师全军覆没,七百多位将士壮烈牺牲。马江海战炮台、烈士墓及昭忠祠是三处紧紧连在一起的与中法马江海战关联的文物景点。  昭忠祠,落成于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前后两进,内祀中法马江海战殉国736位将士英灵。1920年重修添建戏台、0、花厅、回廊等,并在西侧另建一座两层木结构追思阁供人歇息之用。1984年辟为马江海战纪念馆……  烈士墓,位于昭忠祠南侧,为中法马江海战阵亡将士安葬处。马江海战一结束,沿岸军民自发组织打捞阵亡将士遗体,就近掩埋于此。因时间先后形成九冢,冢前各立“忠冢”石碑。1920年合九冢及马尾船厂船坞旁的一批烈士遗骸并为一坟。墓体呈长方形,坐北朝南,周用花岗岩条石砌筑,上覆以水泥土盖面,长49米,宽10.9米,高1.03米,墓前用舰板焊成碑亭,内立楷书“光绪十年七月初三日马江诸战士埋骨处”石碑一通……  马限山炮台又称中坡炮台,马尾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炮台在马江海战中曾起到阻击法国侵华舰队企图登陆侵占船厂的积极作用,并遭到严重炮损。光绪十三年(1887)重修,以糯米汁拌三合土夯筑而成,中间主炮位重新安装210毫米克虏伯后膛炮1尊,两侧平台上置120毫米克虏伯后膛炮各1尊,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  景点位置  福州市马尾区马尾镇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为中国第一个以船政为主题的博物馆。本馆展览通过大量珍贵文物、图片、模型以及各种仿真场景,运用声、光、电等现代手段展示了中国船政在近代中国先进科技、新式教育、工业制造、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体现了诸多仁人志士及其先进思想,折射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砺志进取、虚心好学、博采众长、勇于创新、忠心报国的传统文化神韵。  船政文化博物馆(原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位于马限山麓,为五层建筑,建筑面积为41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约3500平方米,始建于1997年,2005年更名。2004年以来,开发区政府为弘扬船政文化,根据福州市委“发掘船政文化,突破福州旅游”的战略部署,投资600多万元对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进行全面改版,并更名为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馆内为五层建筑,分五个部分展示船政的内涵。一楼前言部分主要以一幅大型浮雕来体现船政的内涵;二楼船政概览,通过船政秦折、海底电费、船政成就等系统概括了船政的发展与成就;三楼展厅的主题为科教夙兴,主要阐明了船政学堂教育在中国近代工业中的重要地位,体现“闽堂乃开山之祖”;四楼产业先驱,主要体现福建船政是中国产业工人的重要发源地;五楼为海军根基,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孙中山赞许船政“足为海军根基”。  2006年4月,当时来福建省参访祭祖的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一行来到本馆参观,他在参观时对记者说:“船政博物馆叙述了整个船政建设发展的现代化过程,非常艰辛,遭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所以,前人的努力给后人以很大的启示:要怎样共同富国富民,这都是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有的责任。”临走前,-还为博物馆题词:“东学为体西学用,马江巨舰驭狂涛”。  地址:福州市马尾区近郊昭忠路马限山东麓(近马江海战纪念馆)  类型:博物馆  游玩时间:建议2小时  电话:0591-83983253  官方网站:http://www.zgczwhbwg.com/  开放时间:  8:30-12:00(11:40停止入馆),13:30-17:30(17:10停止入馆)。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以身份证领票参观  交通  乘三坊七巷-马尾船政观光线在港口路(马尾船政博物馆)站下车步行约280米可达  

琅岐岛

  福州琅岐岛,素称“闽江口的明珠”,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全岛总面积92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55平方公里,全岛森林覆盖率达20%。滩涂面积3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0公里。琅岐岛东西长15.3公里,南北宽8.1公里,相当于香港本岛面积,为福建省第四大岛,中国第二十一大岛。琅岐岛为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田园风光。  琅岐岛人文荟萃,名胜古迹众多,例如:宋兵部尚书王祖道、宋参政林存、明礼部尚书陈文肃、户部郎中江文沛、韶州司马董廷钦、工部员外郎董养河、清川东兵备道陈燮、民国海军少将任光宇。  岛上“琅山十景”包括:白云观日、云龙潮音、双龟把口、五虎守门、天竺听泉、芦洲宿雁、金鸡报晓、白猴镇江、大桥卧波、朴林探幽,其中,以白云观日最胜。  地址:福州市马尾区琅岐镇  类型:岛屿/半岛  游玩时间:建议1-2天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  信息来源:福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信息来源:福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船政天后宫

  船政天后宫  船政天后宫占地面积7205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500平方米,门楼高12米,主殿5开间,进深8.3米,总布局为一轴二进二院,一进为门楼,二进为供奉妈祖的中堂大殿。  船政天后宫位于福州马尾婴脰山,清同治七年(1868年)春动建。正殿供妈祖神像,殿上方有同治御赐“德施功溥”及“天上圣母”匾。1929年天后宫改为林孝女祠。  抗日战争后,宫中文物散失严重,1971年天后宫被拆毁。  2006年10月,马尾区政府投资在原址重建福建船政天后宫,建筑主体工程于2008年初竣工。  林默 (960~987)  林默,一名默娘,民间亲切地称她“姑妈”、“娘妈”或“妈祖”。莆田人。 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生于莆田县湄洲屿的一个仕宦家庭。生后直到满月,从未啼哭过。因被名为“默”,又称“默娘”。其曾祖保吉,仕周,任统军兵马使,弃官,隐于湄洲。祖孚,承袭世勋,任福建总管。父愿,宋初官福建都巡检。默娘聪慧过人,8岁从塾师读书,就能解书中大意。稍长,好诵经礼佛。她…… 详细++  林默 (960~987)  林默,一名默娘,民间亲切地称她“姑妈”、“娘妈”或“妈祖”。莆田人。 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生于莆田县湄洲屿的一个仕宦家庭。生后直到满月,从未啼哭过。因被名为“默”,又称“默娘”。其曾祖保吉,仕周,任统军兵马使,弃官,隐于湄洲。祖孚,承袭世勋,任福建总管。父愿,宋初官福建都巡检。默娘聪慧过人,8岁从塾师读书,就能解书中大意。稍长,好诵经礼佛。她…… 详细++

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

  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位于福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马尾)昭忠路马限山东麓,于1998年5月对外开馆。该馆为五层建筑,依山而建,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正面造型如两艘乘风破浪的战舰,是一座颇具现代建筑风格的馆宇。  馆内陈列分为:创建船政、造船育才、海军建设、御侮、科技、文化建设六个部分。通过“扬武”号船模、船政精英腊像、同治旧车床、老海军日记、古炮等实物,运用现代手段展示了中华民族勇于探索海洋、顽强抵抗外来侵略的民族精神。开馆以来,受到海内外各界人士的瞩目。  

昭忠祠(马江海战博物馆)

昭忠祠(马江海战博物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昭忠祠  马江海战博物馆也叫昭忠祠,是一座清代建筑风格的祠宇,为纪念甲申中法马江海战阵亡烈士而建造。经重建后辟为马江海战纪念馆。纪念馆西侧的烈士陵园,安息了近800位为国捐躯的铁血男儿,而马限山山顶的古炮台是中法马江战争中的历史遗迹。  福州中法马江海战烈士墓和昭忠祠位于马尾的马限山东南麓。1884年8月23日,法国侵华舰队突袭福建水师,挑起中法马江海战。由于清-,使得福建水师仓促应战,官兵796人牺牲,打捞烈士400多具遗体,分9冢安葬于马限山麓。  两年后,墓东建“昭忠神祠”,1920年重建墓园,合9冢为一丘,并成立了马江海城纪念馆。  用时参考  1小时  交通  乘73、116、131、139、180、两马航线定时班车等公交车在港口路站下车步行约130米可达  门票  免费,凭身份证领票参观  景点位置  福州市马尾区昭忠路1号  

马尾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罗星街道 中国船政文化景区 绿丰农业生态园 福州马尾船政文化遗址群 琅歧岛 罗星公园 马江海战纪念馆 罗星塔 中坡炮台 罗星塔 马尾造船厂 马江海战炮台、烈士墓及昭忠祠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琅岐岛 船政天后宫 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 昭忠祠(马江海战博物馆) 罗星塔公园
马尾镇 罗星塔 中国船政文化景区 绿丰农业生态园 福州马尾船政文化遗址群 琅歧岛 罗星公园 马江海战纪念馆 罗星塔公园 中坡炮台 马尾造船厂 马江海战炮台、烈士墓及昭忠祠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琅岐岛 船政天后宫 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
亭江镇 中国船政文化景区 绿丰农业生态园 福州马尾船政文化遗址群 琅歧岛 罗星公园 马江海战纪念馆 罗星塔 中坡炮台 罗星塔 马尾造船厂 马江海战炮台、烈士墓及昭忠祠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琅岐岛 船政天后宫 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 昭忠祠(马江海战博物馆) 罗星塔公园
琅岐镇 中国船政文化景区 绿丰农业生态园 福州马尾船政文化遗址群 琅歧岛 罗星公园 马江海战纪念馆 罗星塔 中坡炮台 罗星塔 马尾造船厂 马江海战炮台、烈士墓及昭忠祠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琅岐岛 船政天后宫 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 昭忠祠(马江海战博物馆) 罗星塔公园

马尾区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