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东省 >>临沂 >> 罗庄区 >> 罗西街道

罗西街道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平永安 革命烈士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平永安,1896年生,罗庄区罗庄街道蟠龙庄人,出身于一个手工业家庭。他从小读过几年私塾,能写能算,算是村里文化程度最高的人,曾一度被选为一村之长。  1939年秋到1940年初,八路军115师先后收复了李庄、马头镇,并一举攻克了郯城,使陇海路北的郯马平原回到了人民手中。此后,不断有八路军的干部来到蟠龙庄,他们一边联系给养,一边宣传政策,组织发动群众起来抗日。身为村长的平永安和他们接触较多,天长日久,平永安跟八路军建立了密切联系,及时供给他们给养,并在各方面提供方便。  1940年夏天,八路军的杨启康同志到蟠龙庄附近的朱陈村秘密活动。经杨启康向贺健团长引荐,平永安参加了八路军115师684团,担任连队司务长。同年10月,684团改编为115师教导2旅4团。由于杨启康同志的介绍,4团政委曾明桃和政治部主任吴岱跟平永安亲切交谈,他们对平永安的进步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平永安受到鼓励后,情绪更加高涨。  这个时期,盘踞在傅庄据点的汉奸队经常到四乡抓人,派粮派款,弄得这一带鸡犬不宁。平永安根据上级指示,回乡动员群众把粮食隐藏起来。汉奸们弄不到粮款,便要对他进行报复,他们扬言:“抗拒缴粮款都是平永安出的主意,一定要逮捕他。”有一次汉奸队突然闯进他家里,把他的堂兄弟抓到傅庄据点,严刑拷打,要他供出平永安现在何处。他们叫嚷:“要是抓到平永安,就给他‘钻个眼’。”  1941年春,平永安所在的教导2旅4团奉命进入郯马地区。有一次,部队在朱陈村宿营,领导让他回家看望年迈的母亲。他因为刚调到团供给处负责粮秣股的工作,事务繁杂,在家仅呆了半个小时,就匆匆回部队。  1941年3月22日,115师教导2旅在山纵部队配合下,进行青口镇战役,打通海上与华中、胶东的联系。在这次战役中,平永安取得了很大成绩。部队-表扬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平永安同志工作非常出色。”  1941年10月,日伪军2万余人,采取“长途奔袭,铁壁合围”战术,将鲁南三地委和临沂县的党政军领导机关包围在庄坞、层山、涌泉一带方圆10多华里的狭小地带内。平永安所在的4团掩护上述机关分别向滨海和邳北突围。在突围过程中,平永安承担4团与突围机关的联络和生活供给,以及跟沂河支队保持联系。这年年底,4团配合友军57军独立旅,对陇海铁路进行大破袭,炸毁日军火车1辆,破坏铁路50多里,还掩护群众破坏了白塔埠至阿湖段的电话线路。在破袭战斗中,平永安按照部队的指示,积极地发动和组织群众,及时供给0器材和0,并进行技术指导。战斗结束后,平永安将战利品的绝大部分合理分配给地方政府和群众。  1943年4月,平永安所在的教导2旅4团改编为滨海军区4团,平永安仍在团供给处工作。这年冬季至次年春天,部队实行“一面打仗,一面生产”,在东海滩上晒盐。平永安对上级的这项决定非常拥护,便深入群众,虚心向盐农请教,很快掌握了晒盐技术,并向指战员传授。在军区的领导下,4团指战员干劲很大,他们修泥基、打格子、蓄海水、筑外堤,终于使荒凉的海滩变成了平整的盐田。当地群众看到这一情景,对八路军十分羡慕和钦佩,有的说:“八路军真了不起,既能打仗,又是晒盐能手!”  1944年10月的一天,平永安奉命和几个同志到郯城某地执行任务,突然与日军遭遇,因寡不敌众,被日军俘虏。在押期间,平永安曾积极组织同志们越狱,但被敌人发觉。敌人将他们绑缚在郯城的一处庙宇后面活埋了。平永安在就义前,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表现了一个革命者的英雄气概。  解放后,平永安同志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以上内容由"fwx333"分享。]

张元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张元,原名张文俊,1917年生,罗庄区高都街道东高都村人。他自幼读书,后考入山东省第三乡村师范学校,1938年春毕业。张元在三乡师就读期间,阅读了大量的进步书籍,逐渐萌发了救国救民的意识,加之进步校长曹香谷的影响,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8年4月,日本侵略者攻占临沂,大量学生南下,少数学生奔赴延安。张元按党组织的指示,就地坚持斗争。后张元回到家乡东高都村。当时东高都村成立了汉奸政权——乡公所。乡公所的人曾多次找张元为其做事,每次都被张元拒绝。张元的父亲看到自己的儿子在家种地,也劝他做点舞文弄墨的差事,也不枉读书十几年。后来父子间因此发生了争吵。不为日本人做事,这是张元最起码的原则。  1939年张元离家出走,在临西县的小岭村参加了抗日游击队,那时他的儿子张金生才初生八个月。张元参加抗日的消息也很快被当地伪政权得知,他们就对张元的妻子百般恫吓,妻子精神恍惚得了病,不久就去世了。  1940年八路军115师东进沂蒙山的第二个年头,张元由游击队转入到115师,在师部任文书。在抗战生涯中,他跟随部队在沂蒙山区南征北战,一丝不苟地工作,其吃苦耐劳,敢于牺牲的精神,深受部队-的好评。  抗日战争胜利后,各级人民政府需要大量干部。张元被调到临沭县司法科任科长,后调到县委任秘书。1947至1948年,任临西县委情报站站长,临东县情报站站长。1948年10月,临沂第二次解放,张元出任临沂专署民政科科长。此时正是淮海战役的前期准备时期,需要足够数量的支前大军和物资。为此,张元殚精竭虑,夜以继日地工作。  建国后,他出任临沂地区第一任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在开展镇压-运动中,张元身为法院院长,对家乡-分子家属的求情不为所动,严格执法,使得临沂地区的镇压-运动得以顺利进行。1957年张元出任临沂地区统计局局长;1958年调到山东省政府任农业厅厅长;1959年调到上海,在华东局工作;文革期间,调到莱芜任张家洼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为我国钢铁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张元是罗庄区较早的革命者之一。他在革命事业上出生入死,在司法战线上秉公执法,在经济战线上兢兢业业。他的一生为新中国的诞生和建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以上内容由"pysoho"分享。]

吕宝兰 (1924~1947)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吕宝兰(1924~1947.4)。1940年,其兄吕宝秀参加了八路军。1941年冬,因生活所迫,吕宝兰随父亲逃荒到莒南县兴云区杨家三义口村。在那里,她受革命运动的影响,积极参加斗恶霸地主的活动,并组织青年人成立识字班,利用空闲时间学知识、学文化,担任识字班班长。1944年,吕宝兰加入中国共产党,代理兴云区妇救会会长。她广泛发动群众,利用识字班、冬训班等学文化,扫文盲,传播革命思想。同时,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带领群众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动员伪军政人员立功赎罪,回乡生产。带领广大青年妇女碾军粮,做鞋袜,缝衣被,积极支援前线。由于工作出色,多次受到领导和政府的表彰。  1946年冬,经组织批准,吕宝兰一家回老家开展工作。她任本村识字班班长。同年,其兄吕宝秀从部队转业回家,任民兵队长,其弟吕宝荣是儿童团长,其妹吕宝贵也参加了识字班的工作。这一年,她的父亲吕启泰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7年2月,国民党军队大举向鲁南解放区进攻。根据华野前委决定,华东和山东党政机关主动撤出临沂。国民党部队相继占领了鲁南一些城市和地区,国民党“还乡团”蜂拥而来,-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湖西崖村恶霸地主回家后,纠集一批反动分子,在本村大肆逮捕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吕宝兰一家4口人和本村23名群众被“还乡团”逮捕。恶霸地主妄图用拉梁头、割指头、灌辣水、坐老虎凳等毒刑逼迫革命群众就范。吕宝兰等被连续拷打5天之久,折磨得遍体鳞伤,被关押在朱陈和临沂天主教堂,后转到王洪九的临沂监狱。  在监狱里,她们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吕宝兰等42名革命群众被囚禁在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牢房里,每天只放风2次,每人每天只供应两捧烂煎饼,没有水喝,拥挤的房间里躺不下,吃不饱。由于严刑折磨,再加之空气污浊,伤口腐烂,疫病流行,许多同志死在监狱里。  吕宝兰等革命群众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英勇斗争。气急败坏的敌人对他们进行了疯狂摧残和-,把生石灰面掺在麦糊里给他们吃,致使许多人拉血而死,吕宝兰的父亲和弟弟就是这样被折磨死的。  1947年农历四月八日清晨,吕宝兰被敌人押赴刑场。在奔赴刑场的路上,她遭到了敌人惨无人道的折磨:被0衣服,用刀割去双乳,下身插上树枝,浑身一丝不挂血淋淋地游街示众。面对这些野兽,吕宝兰一路昂首挺胸,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打倒地主阶级!”“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等正义口号,鲜血洒遍大街小巷。威武不屈的吕宝兰被折磨了大半天,最后在临沂城西门外英勇就义,年仅23岁。  [以上内容由"我是襄樊人"分享。]

张准亭 (1896~1941)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张准亭,原名张善则,1896年生,罗庄区傅庄街道东三冲村人,出生于一个小地主家庭。他自幼上学,1920年于济南师范二部毕业后,回到家乡,与同村的高树屏等人说服了族中长辈及一些相邻,带领部分青少年拆掉村庙里的神像,办起了三重小学。  1923年至1937年间,张准亭到临沂城里继续从事教育工作,先后任临沂县督学、县立发展街小学校长等职。他勤奋工作,热爱事业,在教育界和民众中很有威望。其间,当他回村听到人民议论西沟桥雨季涨水不能通行,还淹死过人时,就亲自出面找区长、乡长和地方知名人士商谈,并作为筹划人之一,进行募捐活动,集资修建新桥,事后还立碑纪念。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准亭回到三冲村。时值中共党员丁梦孙等在其家乡一带进行革命活动。丁梦孙了解到张准亭在民众中有威望,并已开始向群众宣传抗日,就动员他到抗日救国战线中工作。投身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后,张准亭除出资支援抗战外,还动员胞弟张善问将一支步枪献给抗日组织。1938年1月和5月,分别成立的临沂县第一届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和临郯青年救国团县团部,张准亭都是积极组建者之一。1940年3月14日,临沂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张准亭首任教育科科长。4月10日,临沂县第三届民众抗日总动员委员会成立,张准亭又被选为主任委员。  张准亭的工作毅力和斗争精神,深为人民称道和赞扬,曾被广大人民群众誉为“抗日‘三亭’”(武装工作王献亭、卫生工作陈信亭、教育工作张准亭)之一。他在投身抗日工作的同时,还教育子侄4人及动员部分学生走上了革命道路。  1941年10月18日,张准亭在庄坞对日军作战中,左肩部中弹负伤牺牲。  [以上内容由"该隐"分享。]

刘雁川 (1916~1945) 革命烈士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刘雁川,又名刘书贞,1916年生,罗庄区盛庄街道刘家三岗村人。他自幼上学,后考入临沂三师乡。临沂三师乡和临沂五中是鲁南几县学生的集中地。“九一八事变”后,临沂三师乡建立了中共党的组织,该校的学生-在党的领导下开展的热火朝天,刘雁川在进步思想影响下,开始接受革命思想。除利用课外时间阅读《社会发展史》、《国家的起源》、《毁灭》等革命进步书籍外,还经常和进步同学在一起抨击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揭露日军侵华的罪行,思想认识得到很大提高。  1937年10月,中共党员董少白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受党组织派遣,回到家乡,在临沂西部地区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并组织了抗日团体“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刘雁川积极参加了这一组织。1938年2月,经董少白介绍,刘雁川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中共临郯县委建立后,各地党的组织迅猛发展。8月,刘家三岗党支部成立,刘雁川任书记。为了开展王洪九部的-工作,他利用已在王洪九部任抗日联庄会一大队大队长张玉枢的关系,到王洪九部开展党的地下工作。1940年7月,陈继孔谋杀了张玉枢,因刘雁川尚未暴露,组织决定其仍留在王部,继续为党工作。他几次想将王洪九部部分武装拉出,均未能如愿。1945年9月,临沂城解放后,解放军即对王洪九部盘踞在临沂城西北的李家宅、孟家村等5个据点发起进攻。11月22日晚,王部集合李家宅等据点守敌1500余人突围逃窜时,刘雁川趁机率部脱离王部。不料被发现,途中遭追击负伤。虽经地方政府安排带药品回家医治,但因伤口感染,不久去世。  1990年4月13日,山东省人民政府追认刘雁川为革命烈士。  [以上内容由"襄阳超级捍匪"分享。]

高树屏 (1885~1941)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高树屏,又名高延翰,1885年生,罗庄区傅庄街道东三重村人。早年,于济南山东省蚕业讲习所学习,毕业后回原籍教私塾。1922年6月,因教育有方,被委任为临沂县乙种农业学校校长。后历任县职业学校校长、县建设局农场主任、县政府第四科技术员、三乡师农室主任等职。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为家乡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深受世人尊敬。抗日战争爆发后,临沂告急,学校处于解散状态。高树屏毅然返乡,与中共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积极组织宣传抗日,到处奔走呼号,废寝忘食,不顾个人安危。  1938年8月,临沂县第二届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在石埠村成立,高树屏被推选为主任委员。他积极开展革命工作,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并开办抗日干部训练班,扩大抗日力量,还针对各界人士的思想状况召集不同的会议,统一各方的抗日思想。同时,他还组织宣传队到集市进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宣传,动员各界人士联合起来,组成抗日救亡统一战线,号召“有钱出钱,有粮出粮,有枪出枪,有力出力”,“誓死不当-奴”,共同抗击日寇。1940年4月10日,临沂县第三届总动员委员会成立,他被选为常务委员。当3月间临沂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时(全县代表选举丁梦孙为县长),他被聘为县政府秘书。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他随-战,穿梭于敌占区和敌后。由于条件艰苦,他又经常抱病工作,积劳成疾,不幸身患肺病,与1941年1月26日在临沂城南破石桥村病逝,终年56岁。  [以上内容由"ck_100"分享。]

李子亮 (1901~1941) 革命烈士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李子亮,1901年生,罗庄区高都街道肖庄村人,地主家庭出身。他为人正直,办事公道,憎恨为富不仁的-势力,具有强烈的民族气节。  1934年,范筑先任临沂县长,他任命李子亮为临西乡乡长。李子亮任职后,配合范筑先合理征收田赋,打击土匪,被抓获的土匪均被移交给-门惩处。正因如此,周边土匪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  1940年,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李子亮担任肖庄村村长。肖庄村富户甚多,土地延伸到临沭县、郯城县。时任八路军沂河支队参谋长的李华源常秘密到肖庄一带活动,不久结识了李子亮,对他的为人处世给予充分肯定。当时的肖庄处于敌伪与八路军交叉控制地带,各方都需要肖庄大富户的供给。在李子亮任村长之前,田赋主要取之于中小地主、中农和贫苦农民。他任职期间,改变了征收方法,大部分田赋由28户大地主负担,贫苦农民基本不交纳,而且征收的粮款大部分交给八路军用于抗日。此举引起了村中大地主的强烈不满。鉴于李子亮对抗战的贡献和特殊的身份,李华源便秘密发展他入党,并任命他为“八路军南进独立五大队肖庄情报站站长”,与李华源单线联系。李子亮不辱使命,一面做着情报工作,一面与地主们周旋,给八路军提供战备物资。1941年5月,日军秘密逮捕了李子亮,并将他杀害。  1988年,山东省人民政府、临沂市人民政府追认李子亮为革命烈士。原八路军老-、上海铁路局局长李华源同志亲自参与了李子亮被追认革命烈士的全过程。  [以上内容由"象仔"分享。]

尚梅兰 (1909~1947)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尚梅兰(1909—1947)女。革命烈士。临沂县尚庄村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出嫁到郯城县李庄村。1944年秋,她被选为村妇救会长,带领全村妇女为八路军碾米磨面、做军鞋、送军粮、抬担架,多次受到党组织和部队-的表扬。夜里做军鞋,有时通宵达旦。她编了许多歌谣,和姐妹们边做活儿边唱:“妇救会,姐妹团,我们忙着来支前。你纳底儿我做帮,做起新鞋送前方。送给前方的八路军,穿着新鞋杀敌人。”1946年夏,在动员参军运动中,她带头送丈夫参军。在她的带动下,全村有20余人参军,其中有6人是已婚青年。送行时,她和6名新兵的媳妇一起,边舞边唱:“正月里来是新春,我送俺郎去参军。叫声郎哥你慢着走,小妹送你在后头。希望郎哥你上前线,英勇杀敌跑在前。”1946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斗地主、分田地的斗争中,她控诉了李庄恶霸地主朱万方剥削罪行,欢庆穷苦农民分得了土地和劳动果实。1947年,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沂蒙解放区,朱万方拉起还乡团向群众-倒算。他们拉拢诱降了李庄镇长周丙至,抓捕了尚梅兰,在押往伪乡公所的路上,敌人用枪托子把她打倒在地,逼她爬着走,每爬一步,敌人就用抢托子捣一下,到了伪乡公所,她已被打得皮开肉绽。伪保长朱万方恶狠狠地问道:“尚梅兰,谁叫你跟共产党干的! ”她坚定地说:“因为我们是穷人,共产党是我们的救命恩人,我们穷人就得跟共产党干! ”敌人对她进行严刑拷打,她坚贞不屈。朱万方又把她押送到临沂城王洪九的监狱。在狱中,她受尽酷刑,誓死不屈,始终保持了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直至牺牲。  [以上内容由"草珊瑚"分享。]

刘纯华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刘纯华 (1958~)  笔名阳光、瘦叟。山东临沂人。中共党员。1985年毕业于海军政治学院。1978年入伍。历任东海舰队驱逐舰支队新闻干事,海军干部部干事,《人民海军报》、记者、代处长,国家科技部《跨世纪人才》杂志部主任、副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200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报告文学《沂蒙人》、《人与海洋》、《大海的梦幻》、《战胜跨国公司》、《网络发展大趋势》等,科普文学《知本化生存》、《环境治理十一章》等15部。《人与海洋》、《知本化生存》被评为当年优秀图书。  [以上内容由"孤寂的一角"分享。]

亓廷梅 (1919~1964) 革命烈士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亓廷梅(1919.8~1964.8),又名亓守振,罗庄区傅庄街道窑北头村人。1939年5月参加革命,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鲁南军区任作战参谋等职。  1947年10月,临西县建立。鲁南区党委为加强临西县的对敌斗争,派亓廷梅到刚建立的临西县县大队任副大队长(县委书记、县长刘炬兼大队长)。当时,临西县大队只有2个连(二连、三连),辖册山、朱陈、艾山、义堂4个区中队。  1947年冬,有一天去河湾攻打“自卫队”、“还乡团”时,亓廷梅亲自带领部队冲锋。他手里端着一挺机枪,率先冲向敌据点,被敌人的子弹击中了臀部,鲜血直流,湿透了棉裤。但他毫不犹豫的端着机枪向敌人射击。敌人坚守不住,有的跑了,有的投降当了俘虏。战斗结束后,亓廷梅才让警务员彭玉瑎给他包扎伤口。接着,他坚持步行了20多里路。  1949年8月,亓廷梅调鲁中南军区特务团任副团长。1950年调东海舰队某部任团政委。1960年,他转业到山东省商务厅工作,任商务处处长。1964年8月,亓廷梅在泰山疗养院病故。同年11月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  [以上内容由"xfxfxf"分享。]

孙克仁 (1920~1942) 革命烈士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孙克仁,字寿山。1920年3月出生于临沂傅庄大丁庄村一户农民家庭。自幼酷爱读书,追求进步。1938年在册山南头读书时,正值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犯我中华大地之际,国土沦丧,生灵涂炭,孙克仁同志深明大义,赤胆忠心,与同学张文刚(后任沈阳军区空军司令员)一起组织抗日团体,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10月孙克仁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原临沂县政府丁梦孙县长领导的青抗团工作,并担任苍山十二区区委指导员,与区长姚西贞同志一起,带领战士转战于庄坞、涌泉、苍山、西北山里一带。孙克仁不畏艰险,冲锋陷阵,身先士卒,于1942年6月在苍山迷龙汪对日战争中光荣牺牲,年仅22岁,当时葬在牺牲地,三年后迁回祖籍大丁庄村安葬,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为革命烈士。  [以上内容由"-"分享。]

危益民 (1899~1983)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危益民(1899—1983),曾用名危相谦,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褚墩镇褚墩村人。出身贫寒,192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5月任中共郯城县四哨区区委委员兼褚桥乡党支部书记。1938年底参加八路军,历任临郯独立团连指导员、陇海南进支队三大队独立六营营长兼政委。1941年转入地方工作,先后任鲁南三地委社会科长,三行署公安局长兼临沂县公安局长、邳县公安局长、马陵办事处(郯城县前身)公安局长。在他担任临沂县公安局局长期间,先后带领公安人员消灭了日本人设在赵庄村的暗探、汉奸张先,擒拿了鲁南大帮会会长、汉奸、特务刘月亭,伏击了临沂县宪兵队长王清一、郯城县宪兵队长杨宝忠、邳县宪兵队长刘均(女)等十几名宪兵。解放战争时期,历任邳县、苍山县公安局长,鲁中南行署公安局科长,徐州公安局一处处长。1950年5月任徐州市法院院长。1951年春,任徐州市检察院检察长。1961年离职休养。  来源:中共临沂市委党史研究室  [以上内容由"zgzy21"分享。]

孙廷哲 革命烈士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孙廷哲(1910—),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傅庄大丁庄村人。自幼酷爱读书,爱好书法,思想活跃,追求进步。毕业于临沂省立第三乡村师范学校。193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8月去延安参加革命。1938年初,受中共党组织的派遣,回到沂蒙山区开展抗日救国工作,先在岸堤干校任教员。1938年11月,临郯中心县委和临郯青年救国团县团部组织各青救分团的自卫武装力量,齐集临沂西南的褚墩兰山,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誓师大会,即“兰山起义”。孙廷哲参加了这次大会。大会决定成立“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临郯独立团”,薛浩任团长,唐涛、韩去非先后任政委,张炯任参谋长,孙廷哲任政治部主任。孙廷哲在任临郯独立团政治部主任期间,深入部队各营、连以及鲁南各抗日团体,宣传党的抗日政策,鼓舞干部群众的抗日士气,深得尊重和好评。孙廷哲在任政治部主任期间,只回过一次家,第二天便离开。此后再无音讯。后认定其为失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以上内容由"安可"分享。]

陆兆坤 (1916~1949)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陆兆坤(1916—1949)临沂罗庄湖西崖村人。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任临沂县朱陈区武装部长。 1949年2月南下浙江省兰溪县万坛区任区长。短时间内在全区筹集军粮数百担。7月初,国民党残匪和暗藏的武装特务在金(华)、兰(溪)、汤(溪) 3县发动-,他带队前往围剿。与匪徒激战时被匪徒击中腹部,仍带领战士追敌70多米。次日晨牺牲。兰溪召开万人追悼大会,将他安葬于兰溪城东郊大云山麓,立碑纪念。  [以上内容由"蝶澈"分享。]

罗西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罗西街道特产大全